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全程综合考核和淘汰机制

合集下载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近日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基本稳定学术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学科总体规模,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

根据《意见》,我国将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统一管理,取消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推进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分类考试。

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方面,学术学位研究生将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专业学位研究生将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推动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同时,加大考核与淘汰力度,实行严格的中期考核和论文审核制度,建立学风监管与惩戒机制,对学位论文作假者取消学位申请资格或撤销学位。

为防止形成导师终身制,《意见》要求改变单独评定研究生导师资格的做法,根据年度招生需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师德表现、学术水平、科研任务和培养质量,确定招生导师及其指导研究生的限额。

研究生发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导师应承担相应责任。

《意见》强调要改革质量评价机制。

加快建设以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主导,行业部门、学术组织和社会机构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加大学位论文抽检力度,改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统筹学科评估。

对评估中存在问题的单位,视情做出约谈、减少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撤销学位授权的处理。

我国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我国研究生考核评价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1 我 国研 究 生考 核 评 价 机 制 的现 状
在 我 国要 获 得 硕 士 候 选 人 的资 格 , 先 需 要 参 加 全 国统 考 ( 届 首 应
考核现场打分。
2 我 国 研 究 生 考核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本 科 ) 者 同 等 学 历 考 试 , 试 科 目包 括 第 二 外 国 语 以 及 两 三 门 专业 21 片 面 注重 应 试 能 力 或 考 . 业 务 课 。考 生 通 过 了第 一 轮 笔 试 , 还需 要 参 加 由各 个 报 考 院校 进 行 的 当 前 , 国研 究 生 入 学 考 试 采 用 的 是全 国 统 考 制 度 。 考 生 只 有 通 我 复 试 , 要包 括 口语 和 专 业 知 识 的 考 核 。 主 通过 之 后 , 生 可 取 得 入 学 资 过 了 第 一 轮 全 国统 考 的笔 试 环 节 , 能 参 加 各 个 报 考 院 校 进 行 的 复试 学 才 格 。 士 候 选 人 的资 格 获 取 就 更 为 严 格 。 博 除上 述 必 须 的程 序 之 外 。 考 环节 。 报 同时, 第一轮笔试成绩在最后 录取 阶段也 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 在 人 员 还要 求 已经 获 得 了 硕 士 学位 , 而且 要 求 有 本 专 业 有 关 的两 名 副教 这 种 注重 应 试 能 力 的招 生 环 境 下 , 易 导致 不 少有 专 业 特 长但 不 擅 长 容 授 或 相 当职 称 ) 以上 的 专 家 推 荐才 有 报 考 资 格 。 考 试 的 学 生 被 关 在 门外 . 应 试 能 力 强 、 研 能 力 弱 的 学 生 势 必 成 为 而 科 随着 我 国教 育 体 制 改 革 , 内有 些 院校 的硕 士生 和博 士生 学 习 年 了 研 究 生 队伍 中 的主 力 . 必 然 导 致研 究 生 科 研 实 践 水 平 的 下 降 。 国 这 限 由 过去 的 3 3改 为 2 4 由于 不 是 完 全 实 行 学 分 制 . 般 情 况 下学 22 考 核 方式 固化 + +。 一 . 生 不允 许 提 前 或 推 迟 毕业 。研 究 生 在 通 过 各 种 考 核 进 入 院 校 就 读 后 , 而且 , 上 我 国现 在 推 行 的 是 传 统 的学 年 制 模 式 , 不 是 完 全 学 加 而 为 了保 证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还 需 要 对 研 究 生 定 期 进 行 阶段 性 考 核 , 如 分 制模 式 。 致 学 生 一 般 不 允 许 提前 或 推 迟 毕 业 。这 实质 上 等 于 把 所 导 研 究 生 阶段 考 核 、 期 考 核 等 , 中 只有 通 过 了每 个 阶段 考 核 , 可 以进 入 有 的 学生 都 放 在 了 同一 水 平 线 上 ,用 同样 的考 核 方 式 对 待 所 有 学 生 。 才 下 一 阶段 的学 习 。 通过 这 样 的管 理 和 淘 汰 机 制 , 研 究 生 培 养 质 量 起 这 种 固化 的考 核 方 式 忽 视 了 学生 的 多样 性 , 利 于 优 秀学 生 的脱 颖 而 对 不 到调 控 和 把 关 的 作 用 。 阶段 性 考 核 主 要 包 括 以 下 四个 方 面 : 出 . 不 利 于 提 高 学 生 的 学 习 积 极性 。 也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l号)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l号)

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教研[2000] l号(二○○○年一月十三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教育厅,广东省高教厅,国务院有关部委教育司(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有关研究生培养单位:为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建立有一定先导性的、结构合理的,有利于高层次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提高研究生全面素质和培养质量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

1995年全国研究生工作座谈会以来,国家和各培养单位相继出台了许多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较好地适应了国家"九五"期间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又出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新问题,主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研究生培养规模还不能很好满足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意识尚不强;研究生培养条件的改善相对滞后;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能够适合于培养高水平博士的生源不足: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培养模式等还不能完全适合于人才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能力培养,与社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等。

上述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了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要的程度,制约了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就今后几年的研究生培养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研究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深化改革,积极发展;分类指导,按需建设;注重创新,提高质量。

(一)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实际。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公布日期】2020.09.04•【文号】教研〔2020〕9号•【施行日期】2020.09.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教研〔2020〕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研究生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促进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提升研究生教育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现就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

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

大学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为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研究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完善研究生培养的竞争激励机制,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原则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以研究生培养方案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业务学习表现、科研和实践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方面进行的综合考核。

考核目的是总结评价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成果,及时发现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激励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通过中期考核工作,使品学兼优的人才脱颖而出,对少数不宜继续攻读学位者,尽早进行妥善处理。

二、考核时间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3月中旬进行。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12月下旬进行。

各学院可以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中期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1.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考核研究生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理论体系,拥护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敬师长,团结协作,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情况。

2.业务学习:考核研究生的学习态度和学风表现,入学以来执行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情况,所修各门课程成绩和完成学分的情况。

3.科研/实践能力:考核研究生在学术活动、实践活动、科学研究等工作中表现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术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健康状况:考核研究生的身心健康情况。

四、组织领导与考核程序1.各学院成立由政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书记、副院长、研究生导师代表、研究生辅导员和研究生工作秘书等7-9人组成的中期考核小组,具体布置考核工作。

2.研究生进入“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按以下顺序完成考核:①进入“毕业与学位”完成“发表论文登记”、“科研成果登记”以及“开题报告申请”,待学院研究生工作秘书审核后提交“开题结果录入”;②进入“培养管理”完成“社会实践登记”或“教学实践登记”、“学术活动登记”和“做学术报告登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需完成“社会实践登记”),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审核通过;③进入“培养管理”-“学生成绩查询”,核查所修课程是否符合培养方案要求、是否开题、学分是否修完,并打印成绩单两份交所在学院审核;④进入“培养管理”完成“硕士中期考核登记”,经导师和所在学院审核通过后点击右上角“打印”按钮,打印“XX 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两份交所在学院。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2.26•【文号】教研厅〔2019〕1号•【施行日期】2019.02.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教研厅〔201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近年来,教育行政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系,促进研究生培养单位规范管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总体上看,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培养机制、质量监督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形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省级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单位三级质量管理保障体制,构建了研究生培养单位质量保证为基础,教育行政部门监管为引导,学术组织、行业部门和社会机构积极参与的内部质量保证和外部质量监督体系。

人才培养规模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并重的培养格局,培养了大批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文化传承创新的优秀人才,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个别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研究生培养过程、师德师风、学位授予等方面仍有学术不端、论文作假等问题发生,暴露了导师责任还未完全落实,研究生学习和自我管理主动性还不足,管理制度还不细密,政策举措还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够严格、监督管理不够透明。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切实落实质量保证主体责任。

培养单位要切实加强党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领导,严格按照《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精神,增强查摆问题、堵塞工作疏漏、保证培养质量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迅速行动,全面梳理和健全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没有制订相关制度的必须立即制订,已经制订的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的新变化新要求及时依规修改,切实加强执行检查。

Xx大学硕士研究生分流淘汰管理办法

Xx大学硕士研究生分流淘汰管理办法

Xx大学硕士研究生分流淘汰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与管理,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过程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旨在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情况、学位论文开题情况、中期考核、和结业考核等培养过程的管理,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三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各学位授权点可参照本办法制定本单位管理细则。

第四条各培养单位应全面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对有课程须重修补考的研究生进行提醒和监督;对课程学分不足的研究生提出学业预警。

第五条根据《桂林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管理规定》,开题报告原则上应在研究生入学后第二个学期内完成。

各二级学院以硕士点学科为单位组织、进行开题论证。

开题。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16]2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16]2号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16]2号上海市教委,江苏省、广东省教育厅:根据国务院简政放权总体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等重要部署,经研究决定,在前期上海市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扩大省级政府硕士生计划管理统筹权改革试点工作,将江苏省、广东省纳入2016年改革试点范围,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6年研究生招生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发厅〔2016〕1号)有关要求,同意上海市继续自主确定市属高校硕士生招生总规模和分校计划;同意江苏省、广东省在分省计划基础上,按不超过5%比例上浮确定所属高校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新增部分主要安排为专业学位类型。

三省市招生计划上限见附件,政策支持的上浮部分计划不计入下年度各省(市)计划基数,仅限用于相关省市所属招生单位。

二、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9号)有关要求,以及“十三五”期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重要部署,试点省市要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这一发展主线,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化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改革,增强招生计划调整主动性。

改进完善计划分配方式,用好增量、优化存量,建立学校间、学科专业(类别)间招生结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支持国家和地方急需的学科发展;重点支持优势特色学校和学科发展;优先保障高水平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重大创新平台和科研项目建设需求。

试论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淘汰制的建立与实施

试论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中淘汰制的建立与实施

2 0 1 5年 第 2 9期
参与的质量监督体系 ,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 。对评 估 中存在问题的单位 ,视情做出约谈 、减少招生计划 、
停 止招 生直 至撤 销学位 授权 的处 理 。 ”
格或撤销学位。 ”根据 《 意见 》 ,“ 国家将健全导师责权机
制 ,改 变单独 评定 研 究生 导师 资格 的做法 ,强 化 与招 生
我 国其 实 很早 就 认识 到 全 日制 硕士 研究 生 的教 育 质 量 与淘 汰制 的实 施息 息相 关 ,2 0 0 7年 国务 院学位 办首 先
生都呈现了较高的淘汰率,在排名前 1 0 0的高校研究生 院中 , 有2 8 所淘汰率高于 5 0 %, 低于 3 0 %的仅有 1 4 所, 大部分高校 的淘汰率在 3 0 %~ 5 0 %。美国研究生教育中
行考 核 ,可谓 百 里挑 一 。 日后进 入 学 习阶段 ,对研 究 生 的要 求 也非 常 高 , 自主学 习、提 高 与创 新 的情 况将 通 过 最后 的毕业 论 文考 核 与淘 汰 阶段 得 以检 验 。众 所周 知 ,
淘汰制 ,即一种 “ 适者生存 ”的制度。发达国家研 究生教育具有高淘汰率的特点 ,研究生在有淘汰的竞争 机制 中需不断深入汲取本专业知识 ,激发创造力 ,丰富 实践能力 ,这些保 障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在我国 ,虽 然早在 2 0世纪 9 0年代就引入了淘汰制 ,但在具体施行 的过程中却遭遇了许多阻碍 , 效果不佳 , 甚至出现 了 “ 零 淘汰” 。由此 , 通过探讨我国全 日制硕士研究生淘汰制不 能真正践行 的原 因,从而思考如何积极建立并完善淘汰 制, 这对深化当前我国的全 日 制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 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

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务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共中央党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

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现就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务。

深入实施教育、科技和人才规划纲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主线,以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为着力点,更加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更加突出科教结合和产学结合,更加突出对外开放,为提高国家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为建设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强保证。

2.总体要求:优化类型结构,建立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招生选拔制度;鼓励特色发展,构建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的培养机制;提升指导能力,健全以导师为第一责任人的责权机制;改革评价机制,建立以培养单位为主体的质量保证体系;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合作共赢的发展战略;加大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渠道投入机制。

通。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3.09.15•【文号】教学〔2023〕2号•【施行日期】2023.09.1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教学〔202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各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为做好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现将《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教育部2023年9月15日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管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质量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以下简称招生单位)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第三条硕士研究生招生应坚持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

第四条招生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必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或其授权单位批准。

第五条招生对象主要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本科毕业以及具有与本科毕业同等学力的中国公民。

第六条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

初试和复试都是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复试由招生单位自行组织。

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 机制建设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 机制建设的规定(征求意见稿)

大连理工大学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建设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一、为全面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健全研究生培养考核与淘汰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章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淘汰机制二、博士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包括资格综合考评、学位论文开题、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位论文预答辩、学位论文外审(含外审意见处理)、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讨论与授予等环节。

三、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评与淘汰1.基本要求(1)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评由学部(学院)集中组织进行。

(2)统招博士生和硕博连读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评应在博士阶段第1学年的第2学期末进行,最迟不超过第2学年的第2个学期;直博生的资格综合考评应在博士阶段第2学年的第2学期末进行,最迟不超过第3学年的第2个学期。

2.考评内容博士生的资格综合考评,重点对博士生对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课程学习情况、是否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科研工作能力的进行考查,同时考查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情况、政治思想素质、及学习和工作态度等。

3.考评办法(1)博士生填写《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资格综合考评申请报告》(见附件一),经导师签字后报送到学部(学院)。

(2)由学部(学院)组织由3-5名本学科领域博士生导师(导师与合作导师除外)参加的考评专家组对博士生进行答辩考查,专家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给出考评成绩和是否通过的意见,经点长和学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签字后,报送到研究生院。

(3)博士生在通过资格综合考评后方可参加学位论文开题考核。

第一次没有通过考评的博士生,可在6个月以后申请第二次考评。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9.25•【文号】学位〔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9.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正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学位〔2020〕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委员会、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确立了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的主线,规模持续增长,结构布局不断优化,学位管理体制和研究生培养体系逐步完善,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等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化质量监控与检查,促进学位授予单位规范管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保证和提高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切日益增强,但部分学位授予单位仍存在培养条件建设滞后、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导师责任不明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弱化、学术道德教育缺失等问题。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目标,维护公平,提高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研究生教育,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现就进一步规范质量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

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及分流淘汰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监督与管理,健全研究生培养考核与分流淘汰机制,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2013]1号)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学位[2014]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中期考核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必须环节,对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与科研工作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对不适合继续攻读学位的研究生进行分流淘汰。

中期考核包括学业中期考核与毕业论文中期考核两个环节。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各类研究生。

第四条学业中期考核(一)考核内容学业中期考核项目可包括学科基础综合考试、研究进展和综合能力等多个方面。

其中,学科基础综合考试主要针对研究生所在一级学科核心基础理论进行综合测评;研究进展主要根据选题报告的内容,考核其在研究过程中以是否按进度计划完成相关的工作,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如: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基金撰写、以及研究过程中其他成果等),还应检查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设想;综合能力主要考核学生的平时成绩、日常表现、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外语水平、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考核办法及要求1、博士研究生、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学业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全日制研究生入学第二年冬季学期;2年及2.5年学制硕士研究生应安排在研究生入学第二年秋季学期。

研究生在参加中期考核前,需提交由导师签字的课程成绩、开题报告、课题研究进展报告等书面材料。

2、研究生学业中期考核由各培养基层单位具体组织实施,应坚持“科学、合理、公开、公正”原则。

3、各培养基层单位应成立研究生学业中期考核小组,成员由5-7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研究生指导教师组成(人数较多的学科可成立多个考核小组)。

4、研究生学业中期考核实行分流淘汰制。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 样板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 样板

健全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 打造样板在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高端环节,其管理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完善研究生培养管理体制,以期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板。

一、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1.建立多元化选拔标准,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学术潜力。

2.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增加面试、实践操作等环节,提高选拔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3.强化研究生导师在招生选拔中的责任,确保选拔到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人才。

二、加强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1.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

2.推进课程内容更新,紧跟学科发展前沿,提高研究生的学术素养。

3.加强实践教学,增设实习、实训等环节,提升研究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1.提升导师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2.加强导师的师德师风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环境。

3.完善导师考核评价机制,激励导师投入研究生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

四、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1.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

2.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鼓励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提升学术影响力。

3.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管理,规范论文撰写、评审和答辩程序。

五、完善研究生就业指导和保障体系1.加强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

2.拓宽研究生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事业单位、高校等合作,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3.建立健全研究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及时了解研究生就业情况,优化培养方案。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

中 国 石 油 大 学 文 件中石大东发〔2010〕38号关于印发《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修订)》的通知各有关单位:现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修订)》印发给你们,望认真遵照执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二○一○年七月八日主题词:研究生 培养机制 改革方案 通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办公室 2010年7月8日印发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修订)为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和内在激励机制,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厅〔2009〕1号),结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试行)》(中石大东发〔2008〕44号)的执行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按照学校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总体要求,遵循“转变观念、调整结构、改革机制、激发创新、提高质量”的基本原则,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调整优化研究生教育结构,创新培养模式,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统筹配置学校资源,构建动态管理的奖助体系,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调整研究生教育结构,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1.研究生招收规模将根据学科建设和导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科培养条件、导师培养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确定;研究生培养突出落实并强化科学研究的主导作用,保证培养质量。

2.调整我校研究生教育结构,逐步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规模,构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3.招生名额向优势学科倾斜,向培养成效显著及科学研究水平高的团队或导师倾斜;扶持基础和新兴学科招生,鼓励参与国际合作培养,限制社会需求不足的学科专业招生。

(1)学校每年将10%左右的博士招生名额向国家重点学科(含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倾斜,将10%左右的硕士招生名额向省部级及以上重点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倾斜。

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建议作者:阎江洪,杨竹,于超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3期阎江洪,杨竹,于超(重庆医科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00)摘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对国家富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研究生中期考核制度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此环节的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本文以重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为例,对现行的中期考核制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中期考核;研究生;培养质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3-0216-03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中心“中国研究生教育与学科专业评价”研究表明:2012年,我国有30多所高校每年研究生的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不断扩大,部分已超过本科生。

然而,近年来,研究生就业率却连续下降[1]。

因此,我们急需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

201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作为国民教育顶端的研究生教育,在我国的教育现代化、社会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过程中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研究生教育担负着“创新升级”、“人才升级”的双重使命,是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研究生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对各级各类教育的招生、选拔、培养和评价等均具有示范作用。

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充分论述了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鲜明地提出了加快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对加快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2]。

目前,我校主要通过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及学位答辩三个关键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监控。

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积累了一定研究成绩后,进入论文写作前的时间节点上进行的“重要把关”,是研究生研究进程的一次全面“体检”。

通过专家组对其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号脉”,以保证其尽量沿着正确的轨道行进,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在研究生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全程综合考核和淘汰机制
摘要:在分析军事院校研究生考核和淘汰机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研究生全程综合考核和淘汰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军事学全程综合考核淘汰机制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674-098x(2012)06(b)-0243-01
陈总长在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上明确指出:部队院校人才培养要加强质量管理,完善学员竞争激励机制,健全和落实全程淘汰制度。

在人才培养面临转型的背景下,研究生培养必须紧贴部队对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现实需求,进一步强化在学期间的全面培养,完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考核和淘汰机制,实现研究生培养由学术精英型为主向复合型、应用型为主的转变。

1 现状及反思
目前,军事院校研究生在学期间的考核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三个部分,即:课程考核(考试或考查)、中期考核和全期考核。

考核基本囊括了学员在学期间的全方位和全过程。

但在考核内容、考核形式和考核实施等方面还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考核内容过重于学术,不利于学员的全面发展。

现行考核机制中,除中期考核对学员军人素质有较为明确的量化考评内容外,缺少对学员的军人素质和军官素质的考核,全期考核中虽然也有一些定性考评指标,但存在全面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军官素质考核不突出的问题。

过重于学术的考核机制在人才培育导向上容易偏离方
向。

(2)个别考核形式还不够科学,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

现行机制中,全期考核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辨之后进行,主要是作
出全期综合表现鉴定,由导师、培养单位、学员队和业务机关对学员全期表现进行评价,只写意见不评分。

这种考核方式仅仅是定性地描述学员的全期表现,用人单位也很难通过鉴定直观、科学地了解上学人员的情况,给知人用人带来了困扰,既不利于送学单位对
干部的情况掌握和使用,也不利于研究生的个人发展,更不利于部
队的长远建设。

(3)考核实施不够严格,淘汰机制亟需完善,以考促学的动力还需要加强。

一是现行机制中有些文化课程考核随意性比较大,部分卷面考试采取开卷形式,且试题设计简单,难度低。

二是中期考核和全期考核中,还部分存在把关不够严格,搞平衡照顾的
现象。

三是现行考核机制淘汰力度不够,课程考核简单易过,中期考核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为留级,全期考核只有鉴定、没有量化。

2 充分认清建立研究生全程考核与淘汰机制的重要意义
(1)适应部队需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今天军校研究生将成为支撑未来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和精英力量。

形势迫切需要从研究生培养的源头加强考核、选拔、淘汰工作,探索建立合理的机制体系。

(2)顺应转型大势,推进指挥人才培养的要求。

美国西点军校实行严格的学员淘汰制度在培养高质量军事人才方面始终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西点军校的学员淘汰制度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全程淘汰。

西点军校录取率仅有5%左右。

初期基础训练阶段淘汰约15%,每一
学年的淘汰率达5%-8%,到最后大约只有不到80%的学员能顺利完成全部的课程。

二是高淘汰率。

西点学员的淘汰率始终保持在
25%-30%。

三是制度落实严格。

在四年学习过程中,学员如果一学期有3门功课不及格,即被勒令退学;如果有1-2门功课不及格,经过考试委员会讨论批准后准予补考,如仍不及格也要被退学。

(3)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营造良好人才成长环境的要求。

实行全程考核与淘汰机制的最终目的绝非仅仅是惩罚,更重要的是人才筛选和促进竞争的激励功能。

通过严格落实全程式严格淘汰,才能使研究生学员树立成才的危机感、责任感,才能促成高素质指挥人才目标的实现。

从部队建设的需求看,通过落实严格的全程淘汰制度,从根本上确
保毕业的研究生学员具备适应部队岗位需求的高能力高素质。

3 研究生全程综合考核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应注意把握的
几个问题
我军建设面临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为培养适应信息化建设要求和适应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战争需要的高素质指挥和参谋型人才,在军校实行严格的研究生全程式的淘汰制度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必然的选择。

(1)以科学、全面的观念看待研究生全程淘汰。

传统的观念片面地把淘汰作为一种单纯的处罚手段,认为是对学员的抛弃,认为是
自己所做培养工作的失职,认识不到淘汰机制的激励作用。

对被淘汰者而言,被淘汰只能说明其自身因为军事素质、专业素质等达不到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并不是对一个人的全盘否定;从军队建设的
大局和长远来看,战争是充满疑雾的地方,是心与心、智与智的较量,院校能否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指挥和参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战争的胜负成败。

(2)不断完善改进现有的考核淘汰体系。

以总部制定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模型为依据来设置课程、确保评估内容和标准,将“思想政治、身体心理、军事基础、专业业务、科学文化”这五个分目标细化,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科学评估,并将五个分目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突出指标之间
的主次差别,既为学员指明了努力方向,增强考核评估的针对性和
具体性。

(3)积极完善全程考核评价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考察学员。

采取系队领导和学员相互考核的方式来主要了解掌握每个学员的
思想水平、自我管理、性格气质、毅力意志、团队意识等方面的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考察学员。

针对研究生教育特点,创新考核的形式和内容,将考、学、研相关联,不断完善全程考察体系。

在重大活动中考察学员。

通过考察掌握学员对重大政治问题的态度和在复杂问题面前的表现及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确保定性评估指标更为科学、合理和有效。

(4)通过科学有效的机制确保淘汰运行的公平公正。

一是建立和完善考核淘汰“法规”文本。

制订符合人才培养实际的在校研究生考核淘汰机制,对考核内容、考核形式、考核实施和考核监督进行规范,实现机制运行的“法制化”。

二是要建立预告制度。

针对不同考核内容设置预警红线,对触及红线的人员及时告知,实现机制运行的“预警化”。

三是要建立监督机制。

建立院校党委领导的由行政干部、教员和学员参加的监督机构,监督并公开院
校学员淘汰工作实施的全过程。

四是要建立申诉制度。

考核考评的结果要及时公布,如学员对结果有疑义,可以向上级提出申诉,上级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公布调查结果并进行处置,实现机制运行的“保障化”。

参考文献
[1] 郑冬琼,徐娇健.军校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内容与方法探析[j].炮兵学院学报,2011(1):76-78.
[2] 宋立丹.建立硕士生淘汰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34-37.
[3] 张新华.在军队院校教育中必须强化淘汰制的作用[j].国防大学学报,2009(12):73-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