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优质课教案
第4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材P9~10)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2.提问:你们发现耳有哪些结构?来说说看。
(预设:耳的结构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和听觉神经。
)3.讲解:耳郭形如喇叭,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鼓膜位于外耳道与中耳之间,是有弹性的椭圆形、淡灰色、半透明的薄膜,能接收声波并产生相应振动;听小骨是将声音传递到内耳的小型骨头,也是人体最小的骨头;耳蜗是内耳中主管听觉的装置,因形似蜗牛壳而得名;听觉神经是由内耳向大脑传递听觉的神经。
耳的这些结构都有各自的作用,它们是我们能听到声音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
探索二:感受耳郭的作用1.出示:A4纸。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用纸卷成的“喇叭”听声音,感受耳郭的作用。
探索三:模拟鼓膜的振动1.出示:塑料杯、大于塑料杯口的气球皮、橡皮筋、音叉(或锣等能发出声音的器具)、少量的细沙或碎纸屑等。
2.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3.研讨汇报。
组内研讨帮助卡主持人:“模拟鼓膜的振动”实验中,当音叉与气球皮的距离不变,使音叉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时,气球皮的振动情况怎么样?课后作业课时训练。
六、医生可以借助听诊器(如图)去更好地了解病人的相关病情。
2.医生是如何借助听诊器听到病人的心跳声的?请你按声音传递的先后顺序填写正确的结构名称。
心跳声→__________→橡胶管内的空气→________→__________→鼓膜→__________→耳蜗→__________→大脑参考答案六、2.听诊头耳挂外耳道听小骨听觉神经。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
“导学诱思,互动展示”教学案班级: 初二 姓名:第 1 页 第 2 页八 年级 物理 学科 主备人: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5、完成活动2,并说说每个实验表明什么?6、根据实验讨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时,哪种传声效果更好?展示反馈,新知小结1、声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速度哪个最快?哪个最慢?2、将速度的公式写出来,并且表明每个量表示的意义。
学习内容: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2) 学习目标:1、不同的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2、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点:声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组织(学习笔记)难点:声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导学诱思在观看电视时,我们常常看到演员趴在地上听一听,就能判断有车或马过来了.这是真的吗还是故弄玄虚?如果是真的,那是为什么呢?学案导航,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在文中作标注。
1、声速的概念。
2、声速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人耳的结构。
4、人耳是怎样听见声音的。
巩固提升,总结评价完成课后练习1——6题。
1、_______叫做声速,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m/s。
2、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______振动,这种振动经过__________及其他组织传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3、声速与____和_有关。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m/s。
4、声速的快慢:V声_V液_V固。
5、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一口枯井,小明向井中大喊一声,经过1.5s听见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V声=340m/s)第 3 页第 4 页。
小学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小学科学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小学科学教案: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并明白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2.掌握听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描述声音通过听觉器官到达大脑的过程。
3.利用实验观察的方法,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准备:1.课件:包含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器官的结构的图片及动画。
2.实验器材:一个玻璃瓶、一支杂物装满的铅笔,一张纸片。
3.黑板和粉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声音的图像,引发学生对声音的认识和兴趣。
例如,展示一个在空气中产生波动的图像,并问学生他们认为这是什么,为什么产生了波动。
Step 2:声音的产生(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平时是怎么发出声音的?”或者“当我们唱歌、说话或者敲打东西时,声音是从哪里来的?”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搜集学生对声音产生的初步理解。
Step 3:声音的传播(15分钟)教师介绍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并通过课件展示声波的传播图像。
然后,通过示范与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小实验来验证声音通过振动传播的过程。
实验步骤:1.教师拿起玻璃瓶,用手轻轻敲击瓶口。
2.学生观察音的形成并描述。
3.教师用一个铅笔将纸片固定在瓶口上。
4.再次敲击瓶口,学生观察纸片的变化,发现它会震动。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通过振动传播的,并且传播的速度可以通过不同介质的外形变化来改变。
Step 4:听觉器官(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耳朵的部位并解释它们的功能。
例如,听觉器官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外耳负责接收声音,中耳负责放大声音,内耳则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传输到大脑。
Step 5:听觉器官的传递过程(20分钟)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和动画展示声音从外耳到大脑的传递过程。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实验教案分享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实验教案分享。
一、实验目的1.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及传播方式2.掌握声音频率、振幅与声度的概念及关系3.了解人耳的听觉系统工作原理4.探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二、实验器材及材料振荡器、扬声器、信号发生器、频率计、电池、音叉、麦克风、示波器、直角三角木板、橡皮垫、轻吹瓶三、实验步骤及操作方法第一部分:声音产生与传播实验一:振动的产生与传递1.取一个直角三角木板,在木板底部放上橡皮垫。
2.用木槌敲击木板便可以听到清晰的声音,观察可以发现金属棒振动时,木板也会振动。
3.将木板中部放置于静止的中心点,轻击正中央部分可以听到响亮的谐振声。
实验二:信号发生器产生声音1.打开信号发生器,将频率调至500Hz,用麦克风接收信号。
2.调节振幅,可以听到信号发生器发出的响声。
实验三:扬声器发出声音1.取扬声器,用音频线将扬声器与信号发生器相连。
2.在信号发生器中,调整频率为1000Hz。
3.关闭声响发泄,扬声器便发出了声音。
实验四:轻吹瓶产生声音1.将纸质音频放在轻吹瓶口上,轻吹瓶底部,可听到清晰的声音。
2.将轻吹瓶放置在水中,轻轻拉动瓶口,可以听到声音的变化。
第二部分:人类的听觉与声音感知机制实验五:音叉产生声音1.将音叉放置于桌面上,在音叉尾部挂上轻铁丝。
2.振动音叉,用麦克风接收信号,可以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实验六:人耳对声音的感知1.先用示波器观察信号的特点,包括波形,频率,振幅,声度等。
2.用耳机或者扬声器播放音频文件,观察人耳对不同声音的反应。
第三部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实验七: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1.取扬声器,在静止空气中进行实验。
播放同样频率的正弦波,调整音调。
2.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出现声音衰减和延迟的现象。
实验八:声音在水中的传播1.取一个透明的水桶,在水中放置扬声器。
播放同样频率的正弦波,观察波形。
2.调整频率,人耳可以明显听到声音发出的巨大差异。
八年级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设计
八年级物理: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2.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3.理解人耳听觉的基本原理。
4.掌握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听觉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人耳听觉的基本原理。
教学难点:1.掌握声音的频率和振幅对听觉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课本、教案和教具。
2.实验材料:音叉、空心管、麦克风、示波器等。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导入活动:声音的传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通过借用一些常见物体来展示声音的传播方式。
教师可以准备一张纸、一根木棒和一杯水,让学生通过手拍、敲击和吹气等方式发出声音,然后观察纸、木棒和水面的运动,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传播方式。
2. 理论探究学习活动: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通过课本的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重点强调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的振动传播。
3. 实验探究实验活动:声音的传播速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速度,并进一步巩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概念。
教师可以使用音叉和空心管进行实验,示范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管的长度的关系。
4. 讲解听觉原理学习活动:人耳的结构和功能逐一介绍人耳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解答他们的问题。
5. 听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听到不同频率声音的实验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频率对听觉的影响。
教师可以使用示波器和音叉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频率声音的波形,进一步理解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
6. 小结和评价小结活动:声音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课堂讨论和个人思考,让学生总结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并进行简单的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提供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声音传播和听觉原理的作文,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后讨论。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度和课后作业等进行评价。
南方外国语学校备课设计:2.1我们怎么样听见声音
(3)师描述声波与回声的特点。
(4)声音可以用示波器显示出来。
(5)课堂实验
师要求学生模仿图片活动2的做法,用指甲刮桌面,听声音,然后再贴近桌面听声音,并总结传播的声音效果更大。
(6)播放活动3的视频,并解释。
(7)分析与论证(二),师要求学生做好默写的笔记。
(8)举例子
师陈述:咱们了解了声音传播要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不过,每种传声的效果不相同,我们来看这张表,找位同学说说看出什么不同来。师分析并找同学总结。
师说:我们了解当声音产生与传播之后,最终来到了我们的耳朵,声音是怎样使人产生听觉的呢?下面一起来看这个视频。
3.练习巩固
四.知识小结
师引导学生做小结,突出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频率的高低,音调高低,学会看图
主要设想、措施
(学法、教法)
讲授法,实验法
课时安排及其它
1
导
学
过
程
一.引入
1.师陈述:复习物理学研究……今天来学习物理学第一大类声现象!
2.学习目标。
举图片例子说明。
二.新授
1.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1)师:声音产生了之后,不一定被我们听得见,它们是如何跑到我们的耳朵的呢?例如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松山湖南方外国语学校集体备课通案主备人:唐志佳
八年级物理科课题(学习内容):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3)周(1)课时审核人:杨娟
学习目标(任务)
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波的形式向外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研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程度,热爱学习生活,大自然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与传播的,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活动中增强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2.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流水声等。
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被我们听到的?二、教学步骤探究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阅读课本]P24“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思考]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提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源是指正在发声的物体;振动是指物体在围绕平衡位置(静止时的位置)往复来回运动。
[小组讨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归纳提升]方法1:用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如图所示)。
方法2:将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如图所示)。
探究点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阅读课本]P2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思考]声音以什么形式进行传播?[归纳提升]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的空气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探究点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阅读课本]P2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实验]在玻璃罩中放一个小电铃,接通电源,能听到铃声;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再听铃声有什么变化?[分析]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时,罩内的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直至完全听不到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如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等。
2.各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分析其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
2.设传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实验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生活实例、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声音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明显。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善于观察、思考,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被动,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
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4悠扬的笛声是
分层作业
5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A )
D.不能确定
分层作业
6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
子通信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 C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信设备对话方便
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完成“活动1
观察发声体的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预习导学
1.(1)将被敲击了的音叉插入水中,出现的现象是 水面溅起水
花 。
(2)将手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上,手感受到 发声的扬
声器在振动 。
(3)实验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振动 产生的, 振动 停止,
声音停止。
预习导学
2. 正在发声 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唱歌的声源是 人的
讨论:声音是怎样向外传播的?
声音向外传播时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
分层作业
课标要求
通过实验,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作业用时
建议用时:15 min,实际用时
答错题题序
min
分层作业
1“山间铃响马帮来”铃响是由于铃受到金属珠的撞击从而 振
动 发声,在山间的小路上人听得到远处传来的声音是通过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 .
素养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说出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
传播的速度不同。
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大致速度,会用回声测量距离,
知道人怎样听见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教案沪科版: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进行对比;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可演示)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效果是不同。
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学生:老师:李老师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前章温故⏹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差异【探究】⏹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新课教授一、新课引入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人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结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问:音叉是不是声源?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方式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2)声音的传播条件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b、隔墙敲墙,隔墙听音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挖地道的声音)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速度是340m/s;了解人耳听觉的过程。
2、通过学生的活动,证明物体振动发声;通过对水波类比声波;知道声波可在空气等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是不同的,了解人耳听觉的过程。
3、会设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对声音通过空气等介质传播的活动有兴趣。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手边的学习或生活用具进行简单物理实验的习惯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2)声音的传播速度。
3)在探究活动中,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并归纳出理想推理法。
2、难点:真空不传声的实验设计。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纸条、鼓、吉他、喇叭、塑料尺子、石块、水槽、土电话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生共同聆听各种声音(板书: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第一节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①.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②.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看谁的效果最好。
如:用手指放在正在发声的喉头,感到喉头在振动。
③.演示实验1:发声的音叉放进装满水的水槽中,水花四溅让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观察乐器发声课件)板书: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请同学们阅读“帕斯卡的故事”并回答帕斯卡故事的问题)2、声音的传播――声波。
扔石子类比声波,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5页的图片2-4,让学生归纳:板书: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做声波。
3、把声音显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大屏幕声波的显示(学生生活中见过心电图波)板书:示波器能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声音的波形4、声音的传播条件○1固体传声:演示土电话,让学生总结②.活动3:听水中发出的声音演示实验:一位同学在水中敲击石块,另外的同学耳朵贴在水槽的外面,试试能否听到敲击石块的声音。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桂城初级中学____八__年级____物理_科“121思”教学案主备人陈少雄审核人张红任教班级八年级课题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1课时)课型新课学习目标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⑶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学习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学习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导学的内容、步骤与方法教师复备栏自主探究(10分钟)引入: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产生的。
把正在发音的物体叫做__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_,计算距离公式S=_____。
3、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等介质。
____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____传声效果好。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是___m/s.4、人耳听声:外界的声音顺着外耳道传至_____,引起鼓膜的____,这个振动通过听小骨传至耳蜗,再通过听神经将信息传入_____,这样就产生了听觉。
点拨释疑(20分钟)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观察演示,思考问题:(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感觉喉头在_____,停止发声呢?(2)看课本24页图2-2实验:_____的音叉激起水花,如果把没有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呢?(3)如图2-3,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如果扬声器停止播音纸片还跳动吗?(4)请拿出你的刻度尺,把它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用手拨动伸出端,你是否听到了嗡嗡声?。
用手拨动后立刻握住它,还能发出嗡嗡声吗?。
2、声音是由物体而产生的。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源发声时,声源在振动,周围物质中的粒子随着声源而,就形成一系列的形状的波向四周传播,这就是。
2、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____。
三、把声音显示出来观看视频:“显示声音的波形”,体验各种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是不同的。
2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2.1我们怎样听到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是340m/s.真空不能传声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特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感受自然界声音的美妙与乐趣,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难点:显示微小振动【教学准备】音叉、小锤、水槽、示波器、钟罩、抽气机、人耳结构模型、铁架台、泡沫球、土电话、听诊器。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播放歌曲《泉水叮咚》,让学生感受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入人耳的?新课教学一、声音的世界观察课本第34页的插图,聆听相关的声音。
请提出两个有关声音的问题,并和同学交流。
提出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3.1-2 图3.1-1图3.1-3 二、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感觉喉头在 ,停止发声呢?(2)如图3.1-2,纸片在播音的扬声器中 ,如果扬声器停止播音纸片还跳动吗?(3)看课本35页图3-7实验: 的音叉激起水花,如果把没有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呢?(4)请拿出你的刻度尺,把它压在桌面上,一端伸出,用手拨动伸出端,你是否听到了嗡嗡声? 。
用手拨动后立刻握住它,还能发出嗡嗡声吗? 。
【教案】第2课时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第2课时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现象及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学重点:理解回声现象,知道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及声速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问题: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会发生什么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入回声的概念: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的现象。
如图所示: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2.当两个声音传到人耳时间大于0.1 s时,人耳就能分辨这两个声音。
若小于0.1 s 则原声加强(如图所示)。
(1)开山放炮时为什么能听到隆隆不绝的响声?(2)人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说明:(1)声波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有可能进入障碍物,被该物体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我们能隔墙听到相邻房间中的声音就是这种情况;(2)不同的障碍物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能力不同,通常,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探究点二声音传播有多快声速:声音传播的距离和传播时间之比叫做声速。
思考问题:既然固、液、气都能传声,为什么游击队员为了听远处的火车声,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多媒体展示:声速表。
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空气(15 ℃)340海水(25 ℃) 1 531空气(25 ℃)346铜(棒) 3 750软木(25 ℃)500大理石 3 810煤油(25 ℃) 1 324铝(棒) 5 000水(常温) 1 500铁(棒) 5 200小结:(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学生:老师:李老师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
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
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
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前章温故
⏹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
⏹声音的产生【探究】
⏹声音的传播【探究】
⏹声音的差异【探究】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
新课教授
一、新课引入
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3.人怎样听见声音
二、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
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结论: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问:音叉是不是声源?
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
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方式
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
a、水中击石,缸外听音
b、隔墙敲墙,隔墙听音
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
(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
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挖地道的声音)
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
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
结论: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的振动形成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就差.
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
『回忆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因为抽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无法听见铃声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
影片中太空爆炸的场景能否听到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250C的水中,声速1500m每秒;钢铁中,5200m每秒;
结论: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固体
v>液体声v>气体声v
声
3.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4.声音的显示
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听见,而且可以通过示波器显
示出来.
三、小结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方式:声波(2)显示:话筒、示波器
(3)条件:真空不能传声.(4)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v = 340m/s (150C空气)
3、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四、布置作业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