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问题探讨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
然而,尽管政府与银行业界在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该领域的发展,也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
本文将介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对策。
问题分析缺乏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如网络覆盖不足和银行网点数量不够等,许多农民难以获得金融服务。
这种情况导致农村居民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获得金融服务,这也使得金融服务效率相对较低。
农民金融素质较低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普遍缺乏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尤其是对于一些新兴的金融工具,农民的接受度和识别能力也相对较低。
因此,他们在金融服务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避免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市场遇冷在农村金融市场中,信贷稀缺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
大量的农民不仅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还难以获取长期资金。
这使得农村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有效的支持,进一步降低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活力。
农村金融服务缺乏特色在现有的金融服务模式下,农村金融服务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满足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和特殊需求。
而一些金融机构对农村市场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也未能根据农村消费群体的需求进行改进。
对策建议加大金融服务基础设施投入政府可以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一个重要任务进行推进。
例如,加速网络建设,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点数量等。
这些措施将极大地提高农民获得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度。
提高农民金融素质鼓励金融机构与政府共同组织关于金融知识和管理经验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以提高农民的金融素质。
同时,建立一些助农金融机构,为农民提供更形象、实用的金融知识服务,提高金融知识普及率。
重视农村金融市场需求政府与金融机构应当重视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研究目标市场,针对性的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
例如,推出针对农业产业链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与农民合作,根据农民个性化需求开展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
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问题如下:
1.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努力,我国基本形成了广覆盖、多层次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其中,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和其他微型金融组织为补充,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互相协作。
2.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总体上一直在增加。
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增长幅度大,同时农村信用社的数量呈递减趋势。
3.涉农贷款不断增多。
在政策方面,不断地拓展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支农再贷款和贴现的力度。
4.存在多层次金融体系尚待完善、农村信贷问题严重等问题。
虽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系统逐渐完善,农村金融覆盖范围也逐渐拓展,但是,在实践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系统在服务功能、机构数量以及种类等领域上与预期目标上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5.缺乏抵御农业生产自然风险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村征信体系不完善,担保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专业化的资产评估、抵押登记和担保机构,银行押品处置渠道不畅。
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传递渠道建设滞后,大量分散生产和经营的农户缺乏价格引导,难以规避市场风险。
6.粮食主产区农村信用社经营困难,部分机构风险处置难度大。
受农业弱质性的长期影响,13个粮食主产省份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重,支农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需要通过进一步改革加以解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金融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 内容概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发展日益受到重视。
农村金融作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成败。
当前农村金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金融产品创新滞后、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不健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等。
这些问题导致农村金融难以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强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二是推动金融产品创新,满足乡村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三是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农村金融安全;四是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促进农村金融与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深入分析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促进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研究对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通过解决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不仅可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1.1 研究背景在当下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革。
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金融领域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意义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农村金融作为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发展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
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如信贷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融服务覆盖面不足、金融风险隐患较大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引言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和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在农村居民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农村金融发展对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前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农村居民缺乏有效的金融渠道来支持其消费需求。
农村居民对消费的理念相对滞后,消费结构相对单一,农村金融发展如何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消费观念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供参考,还可以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1.2 意义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金融发展能够提高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水平,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农村金融发展有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促进农村经济的蓬勃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农村消费升级,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长远意义。
1.3 目的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探讨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具体影响因素。
通过分析正、负面影响,总结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综合影响,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农村居民提供决策参考与指导,促进农村金融业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健康发展。
同时,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思路和建议,以期对农村金融发展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实现农村振兴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2. 正文2.1 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
农村金融支持农民消费问题研究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期摘要: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核心,农民收入和消费充分货币化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应该而且也能够在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品种缺乏,从而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应强化金融支持农民消费,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信贷产品、积极开展农民消费信贷。
关键词:农村金融机构;农民消费;农村消费信贷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402(2011)02-0131-03当前城乡消费差异巨大,农民消费需求严重不足,如何提高农民消费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在金融成为现代经济核心,农民收入和消费充分货币化的情况下,金融支持应该而且也能够在扩大农民消费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消费信贷品种缺乏,从而人为地抑制了农民消费需求的实现。
本文通过对河南农村1000个农户的抽样调查,寻找影响金融支持农民消费能力的深层次原因,对开发农村消费信贷品种提出建议。
一、现行农村金融体制对农民消费支持的制约(一)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较低,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是指金融机构为农村地区企业和农户提供的贷款存款、汇率、结算及理财等金融服务所达到的层面和程度,是评价农村金融服务状况的主要量化指标。
无论从机构和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金融服务的品种来看,农村地区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水平都相对较低。
1997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各国有商业银行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后,包括农行在内的国有商业银行日渐收缩县及县以下机构。
这样一种组织结构明显加大了农行向分散的中小农户以及乡镇企业进行融资的成本,从而进一步打击了农行提供农业贷款的积极性(罗振华,2008)。
而到2009年4月末,信用社仿照各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瘦身”的要求,服务网点减少到7.8万个。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与对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农村经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
普惠金融作为支持农村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成为了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境。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困境1. 供给侧问题目前,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农民多样的金融需求。
大多数农村金融机构面向农村居民的金融服务主要局限于少数传统服务领域,如存贷款和理财等,并未能因地制宜地发展更加适合农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另一方面,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普遍较低,缺乏金融知识和技能,不能有效利用现有金融服务。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创业和发展的动力受到限制,消费和投资需求不足,这也是影响农村普惠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
3. 市场环境问题目前,农村金融市场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缺少有效的监管机制和规范的市场秩序,金融机构未能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机制,导致资金的滥用和贷款的违约率居高不下。
加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和创新,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农民个人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和不同能力,个性化、差异化地开发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同时,通过加大对农村信贷市场的监管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做好风险控制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保证农民资金的安全。
2. 加强宣传与普及提高农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素养,要通过广泛而深入不同的宣传和普及工作,借助现代通讯技术,将金融知识和技能普及到每个农民,让他们逐步了解金融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利用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效果。
3. 支持农村创业发挥金融的积极作用,支持农村创业与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该携手,为符合条件的农民提供创业贷款和投资引导服务,以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和高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4. 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政府应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明确的计划和指导性文件,引导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同时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和管理,保证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利用金融服务的积极性和以往效果。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引言农村金融服务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本文将探讨农村金融服务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1. 增加农户收入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了更便捷的融资渠道,帮助农户解决经营资金的问题。
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农户能够获得贷款或信贷支持,用于投资农业生产、农村企业发展等方面,从而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 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农村金融服务不仅帮助农民解决融资问题,还可以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来支持农村产业升级。
比如,通过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企业可以获得技术创新、设备更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支持,从而推动农村产业的升级,提高农业附加值。
3. 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农村金融服务还能够提供信贷支持来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也日益增加。
通过提供贷款或信用卡等金融产品,农村居民可以更便捷地获得购车、装修、教育等方面的信贷支持,从而满足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1. 金融机构覆盖面不足目前,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金融机构覆盖面不足。
由于农村地区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等原因,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金融机构,导致农民很难获得金融服务。
这需要加强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布局,提高服务覆盖面。
2. 金融产品不适应农村需求另一个问题是当前的金融产品往往不适应农村的需求。
传统的金融产品往往倾向于服务于城市居民,而农村居民的需求与城市居民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开发更适合农村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例如低利率贷款、农业保险等。
四、未来的发展方向1. 加强金融科技创新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未来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应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
通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便捷、高效的农村金融服务。
比如,可以引入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新兴技术,提供更方便的金融服务。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与解决策略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金融服务供给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少、分布不均,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很多农村地区仍存在金融服务盲区。
农村金融机构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远,信息不对称问题较为突出。
2. 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差。
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农民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服务态度差、窗口业务能力低、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导致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信任度不高,很多农民更倾向于将资金存放在家中而不愿意将其存入金融机构。
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不足。
农村金融机构的产品创新能力比较弱,农村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大多数是传统的贷款、存款等产品,很难满足不同农民的个性化需求,也无法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
4. 农村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
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对农村金融风险的管控不到位,风险意识不强。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村金融市场相对不成熟,很多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上存在较大问题。
1.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加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和服务网络的覆盖范围,弥补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2. 提升金融服务质量。
农村金融机构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员工培训,提高窗口业务能力和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增强农民对金融服务的信任度,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
3. 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经济的需求和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加快推出符合农村实际的金融产品。
加强金融创新与科技应用的结合,推动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进入农村。
4. 加强风险管理与监管。
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健全风险管控体系,加强对贷款审批和风险评估的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整体风险管理水平,防范金融风险。
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农民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可以促进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与农民金融需求分析
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与农民金融需求分析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得到了极大的关注。
本文将从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以及农民金融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对象分析农村金融服务的对象主要包括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
首先,农户是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他们是农村经济的基本单位,对于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
其次,农民合作社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新兴对象,他们作为一种组织形式,能够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金融服务。
最后,农业企业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对象,其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起到推动作用,因此也需要专门的金融支持。
二、农民金融需求分析农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是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特点。
首先,农民需要获得资金来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包括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以及支付农药、施肥等农业生产所需的费用。
其次,农民需求融资支持来进行农村产业化经营,比如养殖、种植等。
此外,农民还需要金融保险服务,以应对天灾等不可预见的风险。
最后,农民还有一定的消费金融需求,包括购买生活用品、小家电、装修等。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与挑战农村金融服务在满足农民金融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民金融需求的多样化和个体差异,如何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有限,特别是在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
此外,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
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问题的途径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其次,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增加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和服务点,提高服务的覆盖率和便利性。
此外,加大对农村金融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符合农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级段落标题:引言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
随着政府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投入,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一种普遍实践。
然而,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金融行业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二级段落标题:金融服务难以覆盖全面在当前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金融服务难以覆盖全面是一个重要问题。
尽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发展的贷款和补贴政策,但很多农民仍然无法享受到金融服务带来的便利与效益。
这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首先,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网点和分支机构所需成本较高,这使得较多的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集中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网络相对不完善。
这导致农民在需求金融支持时面临着接触渠道不畅、办理手续复杂等问题。
其次,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对农村信贷风险较为保守谨慎,导致他们倾向于将资金投入相对安全的城市经济领域,而减少对农村经济的支持。
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战略难以得到有效执行和落实。
三级段落标题: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不足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目前乡村振兴所需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缺乏。
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传统的信贷模式可能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特色产业和农民个人消费等多样化需求。
因此,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的建立对于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其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现有金融体系中,小额信贷评估机制相对滞后,很多长期从事小微农业经营的农户仍无法获得合理的融资机会。
同时,对于新兴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等领域的金融支持也相对欠缺。
其次,由于科技创新带来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尚未广泛应用于乡村金融服务中,这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
信息不对称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提供更具定制化的金融产品,还使得农民难以获取到准确和及时的金融服务信息。
三级段落标题:监管与风控机制亟需完善同时,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的金融助力也暴露出监管与风控机制亟需完善的问题。
农村金融与消费的协调发展研究
视 角 , 讨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下 农村 金 融 与农 村 消 费的相 互 影 响 作 用 机 制 , 探 对其 进 行 实证 分 析 检 验 。建 议 从 提 高农 民收 入
的 角度 出发 , 来构 建 二 者 的 协 调发 展 机 制 。
关键词 : 农村 消 费 ; 村 金 融 : 调 发 展 农 协
中图分类号 :8 03 F 3 .1
一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6 4 0 1 — 0 29一 0 0 0 1 7 — 0 7 2 1 ()0 8 — 6
、
引 言
作 为一 个农 业人 1 国 ,三农 ” 3大 “ 问题始 终 是关 乎 国计 民生 的首要 问题 , “ 但 三农 ” 问题 一 直成 为 制 约 中 国经 济 长期 可持 续发展 的重要 瓶颈 , 中央 20 —0 2年连 续颁 布 的 9 “ 号文 件 ” 04 2 1 个 一 强调 三农 问题 。农 村 消
《 西部金 ̄) 0 2年第 9期 21
农村金融与消费的协调发展研究
王 浩 霍伯 晓 伏 晓利 董 玉 成
( 中国人 民银 行 固原市 中心支 行 , 宁夏 固原
摘
7 60 ) 500
要 : 村 消 费动 力 不 足 、 村金 融发 展 滞 后 在很 大程 度 上 影 响 着 “ 农 ” 农 农 三 问题 的解 决和 突破 。本 文 从 协 调 发 展 的
波动趋势 。 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 民没有社会保障 , 因此他们 比城镇居 民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他们 的消 费行为应该服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假设 ( 藏旭恒 ,0 1。而农业贷款 、 20 ) 乡镇企业贷款增长率则呈现一种波折 式发 展 , 2 0 但 0 0年之后 这两 者与农 村 消费之 间 , 大体 呈现 一种相 同 的发展趋 势 。 也
探讨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
色. 而利率最高 . 监 管 不 严 格 的各 种 民 间金 融 组 织 成 为 农 村 最 主 要 的供 应 渠 道
1 . 农村正规金融“ 主动性边缘化” 的 原 因
中 央 财政 对 于 农 业 的 投 入 取 决 于 中 央 的 财 政 收 入 和 中央 的 非农 业 财 政 支 出 的 需 求 之 间 的 差 额 . 这个差额越小 . 中 央 财 政 对
入 和 非农 业 的 财 政 需 求 的 差 额 一 直 较 小 .这 使 得 对 于 农 业 的投
入不足。
2 . 地 方 政 府 对 农 业 投 入不 足 的原 因
之 间处 于 互 相 掣 肘 、 双 落后 的恶 性 循 环 状 态 。金 融 抑 制 造 成 资 本 地方 财 政 对 于 农 业 的 投 入 主要 取 决 于 两 个 方 面 : 一 个 是 地方 财 政 收 入 与 非 农 业 财 政 支 出 的差 额 . 这个差额越小 . 对 于 农 业 的 利用 效 率 低 下 。 会 阻碍 和破 坏 经 济 的 发 展 。 而 金融 深化 与储 蓄 、
投 资 及 经 济 增 长 之 间存 在着 正 相 关 性 而 对 我 国 而 言 . 我 国 投入越少 . 尽管自 1 9 9 4年 税 制 改 革 以 来 . 地 方 财 政 收 入 连 年 递
由 于 长 期 以 来 宏 观 经 济 政 策 的城 市 化 倾 向 .农 业 经 常 处 于 次 重 要地区 . 让 步 于 工业 化 和城 市 化 的 目标 . 甚 至 必 要 时 会 做 出 一定 的牺 牲 . 这使得金融抑制现象 在我国农村尤其 突出。在我 国. 政 府 在 农 村 金 融 体 制 中 处 于 十 分 重 要 的 地 位 .它 虽 然 不 是 资 金 的 直接供应 者 .却对整个农村金融 的资金供应和分配有重大 的影 响 。 南于 政 府 的 一 些政 策 导 向 . 使得 各 正规 金 融 机 构 的 资 金 供 给 严 重 的倾 向 于 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 而 中 央 政 府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默认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难点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与难点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越发显示出其必要性与难点。
本文将从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财务需求、打造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突破体制机制难点等方面细细探讨。
1.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民群众改善生活、发展农业的重要需求,也是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关键。
农民群众在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都需要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需求是非常迫切的。
2.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通过提供金融工具和服务,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有利于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改善农产品质量,带动整个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3.解决农民财务需求具备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务需求。
农民既需要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需求,也需要进行投资以增加收入。
通过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消费贷款、农资贷款、家庭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
4.打造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要打造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平台。
这包括建立覆盖各类金融机构、提供个人和企业金融服务的网络,以及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链条。
只有建立全面的金融服务体系,才能真正满足农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
5.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是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农民的信用状况,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
此外,还应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应用,提高信用风险管理的能力。
6.突破金融服务的地域限制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地域覆盖不均衡的问题,一些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较低。
在建设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时,需要加强对农村边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投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实现金融服务的全覆盖。
7.加强金融机构的能力培养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需要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队伍。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
随着中国农村金融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金融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在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水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本文将以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农村金融发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水平
随着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农村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农村金融通过提供贷款、信贷、储蓄等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使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生产经营和投资等方面都能够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
农村金融的发展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渠道和选择空间,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得到了转变。
传统上,农村居民的消费理念主要是“吃穿用”,重视的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对于其他方面的消费缺乏重视。
而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居民开始注重品质生活、健康消费和文化娱乐消费。
农村金融的服务使得农村居民对于消费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们开始注重品质生活、健康养生和文化娱乐消费,提升了自身的消费品位。
随着农村金融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安全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购买保险产品和参与金融投资,农村居民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的消费权益,提升了自身的消费安全感。
农村金融的发展也为农村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消费便利,通过电子支付、移动支付等技术手段,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更加便捷、安全。
这些措施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使他们更加放心地进行消费。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难和建议
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难和建议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难:(一)农民文化水平低金融知识下乡涉及到金融领域的诸多专业词汇及新概念,对于文化水平低下的人来说难以理解和接受,这就对金融知识下乡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加大了服务人员的工作量。
(二)宣传力度不够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科学技术水平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只能通过商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传统的“印刷传单”、“播放教育宣传片”等方式进行宣传,这种宣传方式耗费人工多、花费时间长,且效率低下、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在科学技术水平较为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玩忽职守,拒绝以先进技术为依托、不愿意创新宣传方式,只有在顺应国家政策或“宣传周”、“宣传月”时才会进行金融知识咨询和宣传工作,且这种工作仅仅局限于表面、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帮助人们完成金融知识的学习。
(三)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目前,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中国农村金融供给主体主要是由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组成。
在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过程当中,这些金融机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改善了农村金融机构缺失的局面,更加激活了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但是中国的农村金融体系尚不完善:1、“融资难、贷款难”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一方面,顺应“三农”政策要求,发展农业所需要的资金越来越多,但融资渠道仅仅局限在银行信贷,渠道单一狭窄;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经营状况普遍不理想,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就格外谨慎,以避免因中小企业破产而形成的不良资产。
2、金融服务体系落后。
一方面,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经济社会对金融服务和产品的种类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元化,但农村地区的金融产品还是以传统的银行信贷为主,金融产品种类单调,无法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地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这些行业受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农村金融深化与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假说与实证
可 以看 出 ,金融 深化使得居 民 “ 更敢 ”花钱 了。对农
村居民而言 ,这几个方面对其制约尤为严重 ,农村居 民
中国存在城 乡 “ 二元 金融”体系 ,农 民受信贷约
束 比城 镇居 民更 加严 重 ,当前 农村 几 乎没 有 消费信 消费的集中性十分突出,加上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 贷。但 目前对农村金融深 化与农 村居 民消费关系 的研 系尚未建设到位 ,农村 居民必须进行大量的预防性储
二 、相 关文 献 回顾
斌 ,2 0 ;高梦滔 ,20 ) [1 04 0 8 ,- 6结论是信贷约束 影响居 8
民消费 ,降低居 民消费倾 向 ,并且相 比城镇居 民,对 农村居 民的影响更大 ,但 这类文献并不是完全从金融 深化 的角度来看其对消费的影 响。也有部分学者基于 金融深化的角度来 研究其对居 民消费的影响 。如孙家 良 (0 3 从 金融抑制 的角度 分析 了我 国居 民消 费倾 20)
农村金融深化 与农村居 民消费增长 : 假说与实证
刘纯彬 。桑铁 柱
( 南开大学 经济学院,天津 307) 001
摘
要 :农村金 融深化能否促进农村居 民消费增 长,是一个值得理论检验的 问题。理论分析表明 ,农村金
融深化将促进 农村居 民消费增长 ,二者存在长期均衡 关系。本文利用 17 - 0 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对这一假 说进 9 8 20
收稿 日期 :2 0 一 1 1 0 9 l— 8
作者简 介:刘纯彬 ,南开大学教授 ,博 导 , 主要从 事农 村经济和产业经济研 究;桑铁 柱 ,南开 大学博 士生 ,主要从 事金 融发展 与金融稳
定研 究 。
I 财 报 江 经 西
金融深化与农村居 民消费增长 :假说与 实证
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教育
农村金融服务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教育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接触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教育在农村金融服务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村金融服务中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教育,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一、金融知识普及农村金融服务中,很多农民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了解并不充分。
因此,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金融机构可以组织金融知识讲座,向农民普及金融常识和投资理财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农村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向农民传播金融知识,提高他们的金融素养。
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农村金融服务中,农民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相对较弱。
需要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
金融机构应主动向农民宣传金融消费者权益,并在办理金融业务时明确告知农民相关权益和责任。
同时,加强对金融消费者投诉渠道的建设,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三、建立健全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农村金融服务中,应建立健全相应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一方面,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农民的投诉和纠纷。
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应设立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加强对农民金融权益的监督和保护。
四、加强金融诈骗的防范教育随着金融服务在农村的普及,金融诈骗也日趋猖獗。
金融机构应通过课堂、宣传栏等方式,向农民教育金融诈骗的预防和应对方法。
同时,政府应加大对金融诈骗的打击力度,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防范意识。
五、提供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农村金融服务中,很多农民对金融问题存在疑惑,需要专业的金融咨询服务。
金融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咨询热线,为农民提供咨询服务和帮助。
同时,可以培训一批金融专业人才到农村开展金融咨询活动,解答农民的疑问。
六、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监管农村金融市场存在不规范和不透明的现象,需要加强监管。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督力度,规范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确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关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探讨
关于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探讨近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业务领域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随着金融消费从单一的银行存取款不断向支付、理财、融资、投资等一体化交易延伸,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侵害问题日益突出。
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暴露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存在的监管缺陷,引起全球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高度重视。
做到有效保护处于市场弱势地位的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对于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消除潜在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本文对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做出探讨并提出建议。
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现状信贷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欠缺一是金融信贷产品价格不够公开。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除存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在营业场地公示外,贷款利率浮动幅度、贷款的种类、中间业务收费标准、信用卡年费,借记卡跨行交易费等价格并没有完全公开。
农村消费者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银行发生消费关系,缺少选择的权利。
同时,价格浮动区间较大。
目前贷款利率政策规定,商业银行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下浮10%,上不封顶;农村信用社可下浮10%,上可浮2.3倍,如何定价完全取决于银行自身,农村消费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二是市场信息不对称。
由于金融机构对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如利率政策、计息规定、结息规定、贷款罚息政策等,很多农民缺乏相关金融知识,发生纠纷时,投诉无门。
服务体系效率低,公平性不到位一是由于一些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窗口过少,办事效率差,客户在办理业务时排长队、常排队的现象时有发生,少则一个小时,多则半天时间,致使客户浪费大量时间。
二是信贷管理政策调整之后,贷款权限上收,农村金融机构的贷款审批占线过长、环节过多,致使农村金融消费者贷款难度加大,错过投资或生产的最佳时机。
如农村信用社一般集中在一段时间发放生产性贷款,而此阶段过后贷款审批困难。
三是银行处于自身利益和信贷风险的考虑,对农村地区的各类贷款积极性不高,并未按照银监会的相关规定将一定比例的农村存款用于农村贷款,存款流出现象依然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8卷第6期2010年12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Aeronautical Industry Management Vol.28No.6Dec.2010收稿日期:2010-10-20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CJY016)作者简介:张超,男,安徽含山人,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和经济理论。
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问题探讨张超1,2(1.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安徽蚌埠233000;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2)摘要: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
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非正规金融机构逐步在农户消费信贷中成为主角。
从农村消费信贷的需求与供给出发,并分析在二元金融结构下,我国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关系,试图探寻通过农村金融促进我国农村消费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二元金融结构;农村消费;农村金融;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734(2010)06-0082-04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启动内需已成为经济健康、良性增长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居民平均消费率不断走低的情况下,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成为重中之重,从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到建材下乡,中央的一系列政策出发点均落在刺激农村消费之上。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正规金融机构的“惜贷”行为,非正规金融机构逐步在农户消费信贷中成为主角。
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非正规金融具有异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已经实现了金融自由化的国家和地区,非正规金融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林毅夫,2005)。
任森春(2004)则认为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有着各自的比较优势和相对稳定的服务对象,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对正规金融的发展不会造成冲击,相反,还会填补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位”,并同正规金融较好地结合起来。
一、我国农村消费信贷的供给主体1.农村正规金融(1)商业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县域撤并,从业人员逐渐精简,部分农村金融机构也将信贷业务转向城市,商业银行陆续从农村市场退出,致使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
2007年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数为12.4万个,比2004年减少9811个。
县域4家大型商业银行机构的网点数为2.6万个,比2004年减少6743个;金融从业人员43.8万人,比2004年减少3.8万人。
①作为农户,由于商业银行的贷款手续繁杂,②同时,农户的知识水平有限,经常无法阅读或填写商业银行的贷款相关资料,农户的消费信贷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借款多以小额为主,这又使得商业银行的低利率优势对于农户的吸引力不够,使得农户在消费信贷中通常会放弃选择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
(2)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是非银行金融机构,是一种农民的互助性合作金融组织。
应遵循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不以盈利为目的、不负债经营、保护会员利益等合作金融的基本原则,但在我国,农村信用社却已经异化成金融市场上一支重要力量。
1996年8月22日,《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离行政隶属关系实施方案》出台,正式宣告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
至当年9月,全国5万多个农村信用社和2400多个县联社逐步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
但此次脱钩并没有使得农信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助合作金融组织。
银监会在2006年2月底召开的“全国农村第6期张超: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问题探讨信用社工作会”确定了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坚持市场化、商业化取向,争取用5年 10年时间分期分批逐步过渡到符合现代金融企业要求、有特色的社区性农村银行机构。
实际上也就是承认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商业银行性质。
具有商业银行性质的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的、可交易流转的抵押品问题,致使农户难以从农村信用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
而农户最大的可信资产土地却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无法定价,是否能够成为抵押品还存在较大争议。
这样,就使得农户向农信社贷款渠道受阻。
(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由于农村金融越来越成为我国金融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银监会在6个省(区)试点引导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设立诸如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分支机构。
2007年10月,试点省份从6个省(区)扩大到全部31个省市区。
2009年7月,中国银监会编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年 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经国务院同意,在2009年 2011年再设1300家左右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这些新机构将主要分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
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属于新兴事物,其发展必须要经受实践的考验。
如果新型农村金融依然是以经济指标来衡量经营成果,以盈利为目标,虽然在农村市场提供了消费金融供给,但未必能激发农村的消费金融需求。
2.农村非正规金融国内外对非正规金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只是用了“非正规”一词将其与正规金融区分开,是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合理但不合法的金融组织。
非正规金融的历史要远远地长于正规金融,在正规的金融机构诞生之前,资金融通几乎全部依赖于非正规金融(民间借贷)来解决。
1999年1月1日,国务院下令统一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非正规金融受到严厉打压,逐渐转入地下。
陈斌(2005)认为在我国农村,人们的交往更多的是建立在人缘、地缘、血缘的社会关系之上。
而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活动又是以亲戚、朋友等亲缘、乡缘社会关系为依托,在一个或近或远的人伦关系范围中进行。
这样在农村非正规金融市场中,传统乡土文化会对农户的借贷行为形成强有力的约束作用,一旦某一农户的恶劣行径发生就容易在这个圈子中传播开来,这往往使其在当地无法立足或被驱逐出境。
非正规金融的形式多种多样,在农村比较普遍存在的则有以盈利为目的的各种民间自由借贷(包括高利贷)、私人钱庄等,也有具有互助金融性质的各种“会”(如“合会”等)。
林毅夫(2005)对张军(1999)、叶敏(2002)等人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得出非正规金融市场的特征:利率一般高于正规金融市场的利率,并且在同一个地区,利率相对稳定;一般不要求抵押品;借款合约的执行主要不是依靠国家的法律体系,而是依靠当地的某种社会机制,非正规金融市场的履约率往往高于正规金融部门。
正是由于非正规金融的这些优势,尤其是不要求抵押品或者是可以以非正规抵押品,如房子、家具进行抵押,使得非正规金融在农村大行其道。
同时,在正规金融在农村市场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非正规金融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农村消费信贷中最为有效的补充。
当然,非正规金融游离于国家法律之外,同样存在较多的内在缺陷,如债权债务纠纷、利率过高、内部管理混乱,等等。
二、农村消费与农村金融机构的关系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民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针对农村的补贴政策,更加有效地刺激了农村的消费,而农村的消费结构也逐步向耐用品消费升级。
众所周知,耐用品的购买价格较高,农户由于自己的经济特征,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现在农村的金融服务相对单一,农村金融网络建设滞后与信用体系的缺失,严重制约了农村金融服务的拓展和深化,农村消费信贷市场不完善也影响了农村消费结构的升级。
但同时,这些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也意味着重要的商机,可以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
金融业完全可以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开拓新市场,培育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使自身得到发展壮大。
作为金融机构,是否愿意为农户提供消费贷款,主要取决于其收益,而无论是正规金融机构还是非正规金融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下面简单地运用数学推导来阐释金融机构是否放贷、农户是否违约的约束条件。
③假设农户的贷款额为L,抵押品价值为M,④38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28卷违约的成本为C ,假设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利息率均为r ,农户通过消费信贷获得的效用为A ,则农户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不违约,则收益为A -Lr ,非正规金融机构收益为Lr ,即利息收入。
如果选择违约,则农户收益为A +L -M -C ,非正规金融机构收益为M -L (1+r )。
而对于正规金融机构而言,他们搜集客户资信和对抵押品进行评估是需要成本的,这里的成本⑤,我们记为X ,则在农户不违约的前提下,正规金融机构的收益为M -L (1+r )-X 。
设农户选择不违约的概率为P 。
(1)非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为:E (INF )=pLr +(1-p )(M -L (1+r ))>0(1)由(1)式得到(1-p )(M -L )>(1-2p )Lr(2)其中,(1-p )≥0,Lr ≥0,不考虑等于0的情况⑥,对(2)式进行移项后得M -L Lr >1-2p1-p(3)在通常情况下,1-2p 1-p <1,而M -LLr >1(非正规金融机构放贷的最低条件应该是M >L +Lr ),所以(3)式必然成立。
即,如果农户有足够的抵押物(抵押品的价值应该超过贷款本金和利息),非正规金融机构就有意愿向农户提供贷款。
(2)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的预期收益则为:E (F )=pLr +(1-p )(M -L (1+r )-X )>0(4)由(4)式得到(1-p )(M -L -X )>(1-2p )Lr(5)其中,(1-p )≥0,Lr ≥0,同样不考虑等于0的情况对(5)式进行移项后得M -L -X Lr >1-2p1-p(6)在通常情况下,1-2p 1-p <1,而M -L -XLr >1(非正规金融机构放贷的最低条件应该是M >L +Lr +X ),所以(6)式必然成立。
即,如果农户有足够的抵押物(抵押品的价值应该超过贷款本金、利息以及搜集客户资信和对抵押品进行评估的成本),正规金融机构就有意愿向农户提供贷款。
综上可见,拥有足够可用抵押品是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向农户放贷的基本条件。
(3)农户朱信凯(2009)认为农户的违约行为可以分为主动违约和被动违约。
被动违约是指农户由于天灾人祸、收成不好等原因导致收入不足以偿还贷款,即y <L (1+r ),而主动违约则是指农户有偿还能力,但是故意或策略性违约,从违约中获取好处。
农户违约的收益为A +L -M -C ,而不违约的收益为A -Lr 。
只有当A +L -M -C >A -Lr (7)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农户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