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事故

合集下载

5.13氯碱分厂丧失劳动时间事故 v3 最终版

5.13氯碱分厂丧失劳动时间事故 v3 最终版

未按期完成或未开始not started or not finish before deadline
整改时间 Deadline 5月18日 May 18 5月20日 May 20 5月30日 May 30 5月18日 May 18 5月20日 May 20 6月30日 June 30 7.15
整改项Corrective actions
SAFETY ALERT 安全警示
Site企业名称:江西星火有机硅厂
Incident resulted in 事故导致 :(Injury classification 受伤类型)丧失劳动时间LTI
When did the incident occur 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 : (time and date日期和时间 ) : about 14:00 on May 13 5月13日 14:00左右
安装涉及酸碱泵出口至手阀法兰防护罩 Install the protective cover for acid and base pipe flanges. 重新检查泵(涉及酸碱)出口紧固螺栓及阀门螺栓 Check the bolts at (acid and basic) pump discharge and valves. 重新检查设计与施工的符合性,不符合设计项进行整改或实施变更手续 Review the consistency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again. Correct and go to change procedure for the non-conformance items. 氯碱分厂调整PPE配置需求 C&A branch adjusts the requirements of PPE deployment. 与艾城医院沟通救护条件(救护车、医资、转院程序) Communicate with Aicheng Hospital about the Medicare requirements. (ambulance, doctors and procedure of transferring hospitals)

氯碱事故案例范文

氯碱事故案例范文

氯碱事故案例范文近年来,氯碱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迅猛,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管理问题,导致了一些重大的氯碱事故发生。

下面将介绍两个氯碱事故案例,并从中总结教训和对策。

案例一:2024年化工厂氯碱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化工厂的氯碱生产车间。

当时,该车间正在生产氯化钠,由于操作人员疏忽大意,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最终导致了一起氯碱事故。

事故造成2人死亡,10人受伤。

经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操作人员没有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不够重视。

2.缺乏培训和教育。

操作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对操作规程和事故应对措施不了解,没有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管理不到位。

企业管理层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

针对这起事故,企业采取了以下对策:1.强化安全意识。

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操作过程中时刻保持高度警惕。

2.加强培训和技能提升。

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事故应对措施等方面的培训,确保员工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

对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进行全面改进,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4.强化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常态化的安全巡查和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

案例二:2024年化工公司氯碱事故这起事故发生在化工公司的氯碱生产车间。

当时,由于设备故障导致设备温度升高,进而引发设备泄漏,大量氯气和碱液泄漏。

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20余人受伤,周边地区受到污染。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1.设备维护不到位。

企业对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不够重视,设备故障率较高。

2.安全设施不完善。

企业缺乏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泄漏报警装置、防爆设施等,无法及时发现和控制事故发生。

3.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和隐 患排查治理工
作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
事故发生后, 未能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导 致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未经 过专业培训, 缺乏应对氯碱 泄漏的技能和
知识。
现场指挥混乱, 救援人员未能 有效协作,延 误救援时间。
应急救援设备 不足或失效, 无法及时控制
事故现场。
氯碱生产事故预 防措施
氯碱生产事故原 因分析
设备缺陷
维护不当:设备缺乏定期维护 和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老化:设备长时间使用, 磨损严重,易发生故障
设备设计不合理:设备设计 存在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设备安装问题:设备安装不 规范,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操作失误
氯碱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按照安 全规程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无损 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责任和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氯碱生产事故应 对措施
及时报告和报警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 向相关部门报告, 并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报警,通知消 防、环保等部门进 行救援和处理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防止事态扩大和 次生事故的发生
建立安全文化,营造关注 安全的氛围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 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事故原因: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 事故后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事故教训: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建议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完整word版)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完整word版)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

氯碱行业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本帖面向业界同仁征集历史上行业内所有有记载的事故案例,力求以史为鉴,让悲剧不再重演。

为维护企业利益,我们建议不发布未经证实的事故案例,如有发布,请发帖人特别注明,并自行承担可能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

2004年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1.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10氯碱行业近年部分事故案例分析

10氯碱行业近年部分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行业近年来部分事故案例分析(含相关单位)中国氯碱工业协会上海培训中心氯碱行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不少老企业面临停产搬迁或者已经停产搬迁,有不少新的大型企业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投产。

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新工艺和新设备,需要人们去熟悉、去掌握。

有的大型企业新进了大量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员工,他(她)需要尽快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技能。

事故案例分析的学习,可以提高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技能,以下选编了氯碱行业近年来部分事故案例分析(含相关单位),供学习参考。

一、氢气1、2006年3月,华东某厂的一个1000m3氢气气柜由于长期保养不善,柜顶局部锈蚀穿孔使气柜内氢气泄漏,维修人员违章操作,在清理铁屑的过程中,铁屑和柜体发生摩擦,产生火花引燃了氢气,消防部门接警后出动了14辆消防车、80余名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处置,近2小时后泄漏处的火焰完全熄灭。

2、2007年6月,华东某公司的一个2500M3氢气气柜顶部二根放空管遭到雷击起火。

(2007年5月,该市有关部门对氢气气柜周围三根避雷针进行过检测,结果是合格的。

)二、氯化氢1、2004年7月,西部某公司的氯化氢工序,有人在启用砂轮机时发生了爆炸,造成1死1伤,爆炸的贮罐炸成碎片,散落四处。

据分析是砂轮机和金属件碰出的火星引爆了氢气。

2、2005年4月,南方某厂新开车的氯化氢工段盐酸炉点火时,一名操作人员由于操作不当脸部被喷出的火焰烧伤。

三、液氯、氯气1、2004年5月,西北某厂工作人员去清理火车上液氯槽罐内的残余氯,当他打开阀门时,氯气从罐内喷出,发现自己没有佩戴必需的防毒面具,急忙跑到500米外的地方去取,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有32名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5人病情严重。

2、2004年11月,华东某公司新安装在液氯汽化器上的翻板式液位计在开车后不久发生燃烧破损,液氯从设备内喷出,幸亏被及时处置,未发生人员伤害。

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生产供应商擅自改变液位计内的浮球材质,用钛替代了不锈钢,采购部门没有把好关。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爆炸事故1.事故概况2004年4月15日21:00,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氢分厂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造成含铵(NH+4)盐水泄漏到液氯系统,生成大量易燃的三氯化氮。

4月16日凌晨发生排污罐爆炸,1:33全厂停车;2:15左右,排完盐水4h后的1号盐水泵在停止状态下发生粉碎性爆炸。

16日17:57,在抢险过程中,突然听到连续2声爆响,经查是5号、6号液氯储罐内的三氯化氮发生了爆炸。

爆炸使5号、6号液氯储罐罐体破裂解体,并将地面炸出1个长9m、宽4m、深2m的坑。

以坑为中心半径200m范围内的地面与建筑物上散落着大量爆炸碎片。

此次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15万名群众疏散,直接经济损失277万元。

2.事故分析经调查分析确认,爆炸直接因素的关系链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盐水泄漏进入液氯系统→氯气与盐水中的铵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因震动引爆三氯化氮。

1)直接原因(1)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形成和富集的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和含铵盐水流失是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列管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是:①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气冷凝器存在的腐蚀作用;②列管内氯气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③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产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④列管和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⑤使用时间较长,并未进行耐压实验,对腐蚀现象未能在腐蚀和穿孔前及时发现。

1992年和2004年1月该液氯冷冻岗位的氨蒸发系统曾发生过泄漏,造成大量的铵进入盐水,生成了含高浓度铵的氯化钙盐水。

1号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导致含高浓度的氯化钙盐水进入液氯系统,生成并大量富集具有极具危险的三氯化氮,演变成16日的三氯化氮大爆炸。

(2)三氯化氮富集达到爆炸浓度和启动事故氯处理装置造成振动引起三氯化氮爆炸。

调查证实,厂方现场处理人员未经指挥部同意,为加快氯气处理速度,在对三氯化氮富集爆炸危险性认识不足情况下,急于求成,判断失误,凭借以前操作处理经验,自行启动了事故氯处理装置,对4号、5号、6号液氯储罐(计量槽)及1号、2号、3号汽化器进行抽吸处理。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
2.4 山东郯城氯气泄漏事故官方确认伤者共125人
2.4.1 事故概况 氯气泄漏是因管道短接处出现漏点造成的,郯城县化工厂已被责令
停业整顿。关于事故造成的受伤人数,郯城官网通报确认为125人。8月 11日上午,郯城县刚刚召开了安全生产大会,郯城县化工厂因十年未出 现安全事故受到表扬。当晚9点多,氯气泄漏事故即发生。 2.4.2 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 (1)垫圈损坏氯气泄漏
发生泄漏的正是液氯充装车间充装装置液氯液下泵零部件,一个直 径为25毫米的球阀垫圈因气体压力过大,导致被损坏,氯气泄漏出来。
2. 间接原因 (1)天气原因
氯碱分厂液氯充装车间旁有电气仪表厂和施工工地,约有80多人。 氯气发生泄漏时,恰遇一阵北风。向北方向,分厂40人全部氯气被熏 着,加之施工工地和仪表厂其31名人员都先后出现了身体不适。其中, 7人中毒,其他人是皮肤粘膜刺激性反应,有49人留院观察,另外22人 住院治疗。
通事故,一辆载有约40吨(超载25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鲁HO0099与 山东货车鲁QA0398相撞,槽罐车两个直径10厘米的法兰从根部完全断 裂,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造成王兴等3个乡镇29人死亡,送医 院治疗300多人,村民群众近1万人进行疏散,约2千亩农作物受灾,环 境受到严重污染,京沪高速公路宿迁至宝应段关闭20个小时的特大液氯 泄漏事故。 2.1.2 事故原因
1. 直接原因 ①、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 的重要原因。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 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
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 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 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 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 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一)重庆(2004)4·16爆炸震惊全国的重庆天原“4·16”爆炸事故已盖棺定论,有关责任人也受到处分和责任追究。

这次事故是我国氯碱工业生产史上从未有过的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笔者参与了该事故的排险和调查。

现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从中悟出液氯生产中的某些经验教训,让同行们能引以为戒。

一、事故经过1.企业基本概况□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始建于1939年,1956年公私合营为地方国有企业,是国内最早的氯碱企业之一。

现隶属于重庆化医控股(集团)公司,拥有6万t/a烧碱的综合生产能力,常年生产品种有烧碱、盐酸、液氯、四氯化碳、三氯氢硅、三氯化铁、氯乙酸、漂白液、次氯酸钠。

现有在册职工2112人,在岗人员1942人。

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9085万元,销售收入18722万元。

随着主城区建设步伐的加快,该厂于2003年正式启动环保整体搬迁工程。

2.事故经过□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贮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有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也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液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内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CaCl2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程内CaCl2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流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氯液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和漂白液装置。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常常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类事故在工厂、实验室和生产线等化学品制造和处理的场所中时有发生。

本文将介绍几个化工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并提出了防范化工火灾爆炸事故的建议。

案例一: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爆炸事故2015年8月12日晚上7点30分左右,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一家物流企业发生了爆炸事故。

初步调查发现,该企业仓库内存储着大量危险化学品,包括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铵等爆炸性和易燃性物质。

事故导致至少173人死亡,数百人受伤,周围建筑物被摧毁。

这场爆炸事故是中国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化学品事故之一。

案例二:2019年3月21日,江苏天嘉宜化工厂爆炸事故2019年3月21日下午,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琉璃镇发生了一起爆炸事故。

据报道,事故中的化工厂主要生产农药和医药中间体。

事故导致78人死亡,近700人受伤。

该事故的起因是因为企业管理混乱,存在违规生产、乱排放污水、尾气等违规行为。

案例三:2018年7月12日,青岛华新工程水泥罐气爆炸事故2018年7月12日晚上9点左右,青岛华新工程发生水泥罐气体爆炸事故。

该工程涉及氯碱化工生产。

事故造成至少22人死亡,22人受伤。

造成事故的原因是该工程的生产厂家与专业施工公司未实际进行安全评估,并未遵循安全规程进行施工作业。

以上这些化工火灾爆炸事故件数非常之严重,而且由于违规行为不当或安全管理不周,导致了非常严重的后果。

这些灾难性的事故提出了必须采取严格的安全规章,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并对企业进行严格的监管等建议。

为了预防和减少化工火灾爆炸事故,化工企业需要做的有以下几步: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架构、安全生产体系和安全教育等。

其中人员应受到适当的培训和教育,来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

2、加强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操作工艺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处理问题。

3、提高现场安全监控设施建设,加强化工品存储和管理。

氯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发生后,当地消防部门和相关部门立即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经过数小时的紧急救援,最终成功控制了氯气泄漏和防止了次生事故的发生。

但是在事故中,有多名操作人员因为吸入有毒气体而受伤,其中一名操作人员不幸身亡。

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工作中的繁忙和单调,操作人员容易产生疲劳和疏忽大意的情况,忽视了对设备的及时检修和维护。

2. 设备管理不到位。

化工厂在设备管理和维护方面存在疏漏,没有建立健全的设备巡检和维护制度,导致了许多潜在危险隐患的存在。

3. 应急预案不够完善。

面对突发的氯气泄漏事故,化工厂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并不够完善,导致了事故后的紧急救援工作效率较低。

在事故发生后,化工厂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检查和调整,并对全体操作人员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强化了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化工厂加大了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力度,建立了健全的巡检和维护制度,并针对氯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制定了更加严格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通过这起事故的教训,化工厂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同时也提醒着其他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事关企业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可掉以轻心。

抱歉,我无法完全满足您的要求,因为对化学品生产安全事故进行更深入的描述可能会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您在化学生产或安全管理方面需要帮助,请告诉我,我将尽力提供信息。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特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特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特大事故案例分析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特大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的特大事故是指发生在生产、建设、运输、储存等各个领域的事故,由于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等都非常严重。

本文将对一起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特大事故进行案例分析。

一、事故背景:2008年,中国湖南省某化工企业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特大安全事故。

该企业主要生产氯碱化工产品,包括氯气、烧碱、盐酸等。

事故发生前,该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多项隐患,监管部门也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二、事故经过:事故当天,由于负责运输氯气的罐车发生泄漏,导致大量氯气泄露,迅速弥漫到周围环境。

由于氯气具有较大的毒性和腐蚀性,周围居民在吸入氯气后出现呕吐、眼睛刺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有人因中毒而死亡。

同时,氯气泄漏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导致火灾、爆炸等次生事故,直接造成了巨大财产损失。

三、原因分析:1. 企业管理不到位:该企业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事故的发生。

2. 监管部门监管不到位:相关监管部门在事故前未能及时发现该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未能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加重了事故的后果。

3. 危险品运输管理不当:该企业负责运输氯气的罐车在事故发生前未进行充分检查和维护,导致泄漏事故的发生。

4. 应急救援不到位: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不及时、不充分,导致事故后果更加严重。

四、教训与反思:1. 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2.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安全问题,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危险品运输企业要加强对运输工具的维护和检查,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 加强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提高对各类事故的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减少事故的损失。

五、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行业的措施:1. 加强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

氯碱维修工触电死亡事故

氯碱维修工触电死亡事故

氯碱维修工触电死亡事故一、事故经过:2008年7月6日22:12左右,氯碱事业部乙炔工段值班维修工周泽松(男,36岁)到电石破碎岗位例行对6#行车小电动葫芦钢丝绳锚点进行预紧。

周泽松到现场后与吊坨工李远坤、李运红等人协商行车小电动葫芦钢丝绳锚点紧固事宜,要求吊坨工指挥行车靠边停车。

李远坤说:“等我们将电石运输车上剩余几个电石坨摔完后再停行车”。

一会儿电石坨摔完后,李远坤用手指挥行车司机詹祖华将行车靠边暂停作业。

周泽松在未与行车司机詹祖华联系的情况下,自己爬上行车检修平台对小电动葫芦钢丝绳锚点进行预紧,当班行车司机詹祖华坐在行车驾驶室内做岗位记录也未及时发现周泽松已登上平台。

周泽松登上行车检修平台时间不到5分钟,在下面观察的吊坨工李运红感觉行车上没有动静,再仔细观察发现周泽松靠在平台栏杆上,双臂下垂。

李运红遂到行车操作室通知行车司机詹祖华,并和詹祖华一同到平台查看,发现周已经不省人事,行车司机詹祖华立即向班长姜童汇报,并协同吊坨工李远坤、李运红迅速将其从行车上抬至摔破间外空地处进行人工呼吸。

班长姜童打宜都二医院急救电话4668299,并随即通知相关领导,22:48救护车赶到将其送至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据事后调查,乙炔工段值班维修工周泽松当时在未通知班长、操作工及行车未断电情况下,冒险进入行车检修平台准备对钢丝绳锚点进行预紧,当踏上小车刹车装置上时,右脚不慎踩在小车刹车装置的380V电源接线盒上,致使接线盒被踩破,右小腿与裸露的线头直接接触,电流通过身体、手臂及握住的栏杆形成回路,使其受电击伤害致死。

二、事故产生后果及影响效益:此次事故支出死亡家属丧葬及抚恤费用计240000元,处理事故善后工作的事务性费用计64937元,事故罚款100000元,共计404937元。

三、原因分析:(一)物的不安全状态:1、舱口门联锁和端梁门联锁保护装置因未接线而处于失效状态,当维修工打开上下门时行车电源并未断开;2、行车改造时新加的小电动葫芦未经相关部门评估验收,钢丝绳锚点需要维修工不定期进行预紧,为此次事故埋下了隐患。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1”液氯泄漏事故调查报告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1”液氯泄漏事故调查报告

No kind of education can match adversity.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1”液氯泄漏事故调查报告2017年7月31日17时27分左右,在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氯碱车间液氯充装站管道检修作业中发生一起液氯泄漏事故,造成两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向市安监局和市政府应急办进行了报告。

接报后市委书记吴明明,市委副书记、市长杨建武,副市长张绍民第一时间到市应急指挥中心指挥调度,市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积极做好应急响应。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立即启动各级应急预案,迅速组织人员疏散撤离和抢险救援,18时57分成功将泄漏部位堵住,险情得到有效控制,19时46分解除应急状态,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单位逐步恢复生产。

8月1日,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经市政府授权,成立了由市安监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市安监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等部门相关人员组成的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31”液氯泄漏事故调查组,并邀请市检察院派人参加,事故调查组下设应急评估组、管理组两个小组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一、生产经营单位基本情况1.金川集团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工程建设公司)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全资子公司。

持有压力容器一级、起重机械A级、压力管道GB1、GC1级、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合格证》、《管理人员合格证》。

机电安装工程分公司(以下简称机电分公司)是工程建设公司的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合格证》、《管理人员合格证》。

2.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化工厂(以下简称化工厂)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的二级单位。

安全生产许可证号:(甘)WH安许证字0223,2018年07月15日到期,发证单位为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持有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合格证》、《管理人员合格证》。

氯火事故案例

氯火事故案例

一起“氯火”事故事故名称:“氯火”事故。

发生日期:1989年7月13日。

发生单位:上海某厂。

事故经过:该氯碱厂A#“氯气离心式压缩机组大修后进行化工试车。

在空气试车过程中,各级参数正常,仅发现3#级进口气相温度偏高,而2#级出口气相温度正常。

当班班长亲自检查,Ⅱ级出口中间冷却器进、出水阀门均开启,进水压力0.09MPa(G),放出底部水有点热,认为是水供给不足。

通知调度后,总水压0.2MPa(上升),但该中间冷却器仍未见好转,以为仪表失灵,不影响化工试车。

在通氯运行后,3#级进口气相温度直线上升,超过100℃报警。

再检查冷却水还是老样子,但2#中间冷却器筒体发烫。

在联系停车时,3#级进口气相温度已骤升超过200℃,最高达270℃。

紧急停车。

经开机盖检查,发现2#级叶轮烧掉大半,该级流道颜色部分深暗,2#冷却器筒体油漆全烧掉。

此乃“氯火”事故。

原因分析:从整个事故发生过程仅数分钟的事实来看,这次事故实属突发性故障。

事后疑点全在冷却水断水上。

尽管冷却水系统未见异常。

但将2#中间冷却器进出口冷却水阀门拆下检查,发现2#中间冷却器进水闸门阀芯脱落。

外表看该阀门芯连杆露出很长,似乎已开足,其实阀芯落在下面未打开,造成2#中间冷却器断水,其底部放出水是中间冷却器的剩水。

通氯后3#级气相温度骤升,氯气温度升至149℃,就会与铁反应燃烧,造成“氯火”现象发生。

.教训:(1)在开车前的检查中要确认各个阀门是否真正开启,可以由手感觉出来;(2)在各级中间冷却器进、出口管上补取样口,这样可确保检查有效;(3)在温度报警后立即紧急停车,以缩短时间。

确保氯气温度不会达到着火点。

河北某厂乙炔发生器燃烧事故事故名称:乙炔发生器燃烧。

发生日期:1994年11月24日。

发生单位:河北某厂。

事故经过:11月24日,乙炔工段乙炔发生器溢流管堵塞,上午6时停车处理。

开车后下料管又堵,继续停车处理,操作工用木锤、铜锤分别敲击下料斗的法兰盘,以后发生爆炸。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②氯乙烯气体从排空管喷射而出,与釜外大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团,沉降弥漫在厂 房底部和周围。
③ 泄放氯乙烯气体的排空管,经不住带压气流喷射而出的冲力意外倾倒,砸在附近 的钢构件上,撞出了火花。
上述三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不期而遇,满足了釜外爆燃的三要素,爆燃事故难免!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3、间接原因 ①安全责任制不到位。 ②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够。 ③ 职工素质差,不具备应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④为了确保不间断地向聚合装置供电,避免停电造成聚合反应失控产生事故,聚合装 置安装有两路外线电源。 ⑤值班电工违反手动送备用电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先断开已失压的一路外线电源, 就急急忙忙合上另一路外线电源,结果未能及时恢复送电。 ⑥事故前,有人未经许可,擅自改动了计算机自动加入聚合反应终止剂的功能。 ⑦停电事故出现后,压送聚合反应终止剂入釜的常备氮瓶,却因平时的压力泄漏,瓶 压已下降到不能把聚合反应终止剂压入釜内的状况。 ⑧平时,管理人员安全巡查中,疏忽了对氮瓶瓶压和排气管的检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经过 2005年1月18日凌晨0时40分,某氯碱企业年产8万吨聚氯乙烯的聚合
装置发生爆燃事故,一座六层楼的车间厂房烧得只剩下框架。9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30万元。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2、直接原因
①b釜内易燃易爆的有毒反应物氯乙烯单体(vcm),聚合时发生了爆聚。爆聚产生的 巨大能量造成釜内的升温、升压,过高压力的氯乙烯气引发了釜上安全防爆膜的爆破。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4、整改建议
①扎扎实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制定或进一步完善聚合装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③牢固树立生产车间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的观念。 ④对安全设施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⑤ 对电气安全运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⑥建立公司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对检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制度,把检查结果作为责任制考 核的依据。 ⑦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着手,在二路外线电源之间,安装安全联锁装置,限期上马。 ⑧再次强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严肃劳动纪律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氯碱厂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及预防措施hc360慧聪网消防行业频道2004-06-11 15:25:08摘要运用事件树分析(ETA)方法,分析氯气液化过程三氯化氮爆炸的初始原因,从而找出过程控制的要点和采取措施,避免三氯化氮爆炸条件的生成。

同时,对液氯充装、用户液氯汽化安全使用也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解盐水含铵;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1 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1.1 事件树分析介绍事件树分析(Event Tree Analysis,简称ETA)是安全系统工程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一种从原因到结果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从一个初始原因事件,交替考虑成功与失败的两种可能性,然后再以这两种可能性分别作为新的初始原因事件,如此继续分析下去,直至找到最后的结果。

因此,它是一种归纳逻辑树图,事故发生的动态发展过程形象、清晰地贯穿在整个树图中。

事故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若干事件按时间顺序相继出现的结果,每一个初始原因事件都可能导致后果,但并不一定是必然的结果。

因为事件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会受到以下方面的制约:(1)操作规程;(2)防失误设计和安全防护设施;(3)人机对话和操作人员的控制;(4)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5)其他条件的制约。

因此,每一阶段都有两种可能性结果,即达到既定目标的“成功”和达不到既定目标的“失败”。

1.2 三氯化氮爆炸事件树分析重庆天原化工总厂“4.16”三氯化氮爆炸事故,造成9人死亡,3人受伤;氯气泄漏导致15万人疏散。

据专家组初步判断:主要原因是氯罐及相关设备陈旧,泄漏处置时工作人员违规操作;但专家还推断,引起爆炸的直接原因可能就是存在化学物质三氯化氮。

了解三氯化氮从何而来、如何控制,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关键!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的结果。

氯碱厂三氯化氮的爆炸,是系统中存在有害物质和危险能量的表现形式。

过去,氯碱企业曾一度对三氯化氮引起高度重视,通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基本解决了三氯化氮对氯碱安全生产的威胁。

对于氯碱厂典型的生产工艺过程,采用图1事件树分析:上述事件树分析从事故的起因(或诱发事件)开始,途经原因事件到结果事件为止,每一事件按“成功”和“失败”两种状态进行分析。

成功和失败的交叉点称为歧点,用树枝的上分枝作为成功事件,把下分枝作为失败事件,按事件发展不断延续分析,直至最后结果,最终形成一个在水平方向横向展开的树形图。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按“成功”事件继续,按“失败”事件纠正,即达到既定目标的“成功”,消除事故隐患。

同时,根据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在事件发展过程,有4个受到控制的步骤,只有这几个步骤连续失败时才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事故的发生不是单因素问题,是一连串系统问题必然的结果。

2 由三氯化氮引起爆炸的事例1966年8月8日,浙江某厂使用含有铵(20g/L)的废碱液配制6000m3盐水,由于氨味太大,加入盐酸中和,进入电解槽系统产生了NCl3,导致1#液化器发生爆炸。

事故分析是1#液化器数月未排污,8月7日停止使用后残余约500kg液氯,随着液氯不断汽化,残余液氯中NCl3浓度增高而发生爆炸(这一案例还说明了氯气液化设备必须经排污处理后方可停用,避免残余液氯汽化后NCIL3浓缩,在检修过程引起爆炸)。

1994年3月18日,山东某厂液氯汽化器发生的爆炸,是在拆除汽化器底部排污管过程中发生的,排污管炸得粉碎,造成1人死亡、2人重伤、1人轻伤。

原因是使用卤水含铵超标,造成系统三氯化氮积累。

汽化器底部排污管积聚的残余液氯在拆除过程中常压汽化(沸点为-34℃),NCl3浓缩引起爆炸(这一案例也说明了氯气汽化设备必须经排污处理后方可检修,避免残余液氯汽化后NCl3浓缩,在检修过程中引起爆炸)。

3 三氯化氮的性质、产生及危险因素3.1 三氯化氮性质及产生三氯化氮在常温下是黄色的油状液体,沸点71℃ (液氯沸点为-34℃),相对密度1.65,自燃爆炸温度95℃。

在电解槽阳极液pH为2—4的条件下,将产生NCl3,其反应如下:NCL3是一种极易爆炸的物质。

采用汽化氯工艺充装液氯时,当汽化器中液氯蒸发时,三氯化氮与氯的分离系数为6-10,即气相氯中NCl3含量为1,而液相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6—10。

所以NCL3大部分存留于未蒸发的液氯残液中。

当汽化器内液氯总量随着汽化越来越少时,积留在其中的NCl3含量就越来越高,超过5%时即有爆炸的危险。

在氯气液化生产中,气相中NCL3应小于5%,当NCl3高浓度时仅需很少能量就能发生爆炸。

液氯中三氯化氮含量为0.05%时,如果1t液氯汽化后剩余液量为10kg,此时,液相中三氯化氮含量高达5%,这些残余液体完全蒸发时气相中三氯化氮浓度也是5%,即有爆炸的危险。

3.2 三氯化氮爆炸危险因素引起爆炸的操作有:启、闭阀门,敲击,撞击,液体冲击(泵抽),用水蒸气汽化,明火高温等。

爆炸的范围可小至积聚在阀门底部小量NCl3,在操作阀门时爆炸。

爆炸产生的能量与NCl3积聚的浓度或量有关,最小引起无损害爆鸣。

传统的液氯充装是由汽化器来完成的,由于液氯压力有限,只能采用(规定45℃热水)汽化液氯提高压力,然后充装液氯钢瓶。

当汽化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NCl3爆炸温度可达2128℃,压力可达536MPa(在空气中爆炸温度约为1700℃)。

所以,即使液氯中只有微量的三氯化氮,如不注意汽化温度(采用水蒸气或明火加热)和蒸发量,就会存在重大隐患。

这种原因引起的爆炸事故在国内曾发生多起。

采用劳伦斯泵直接将氯加压充装钢瓶,则完全消除了上述隐患。

但是,用户在使用中,应禁止使用水蒸气或明火直接加热钢瓶汽化液氯,钢瓶中至少要剩余液氯5—10kg,钢瓶内禁止产生负压或物料倒灌(配置缓冲罐),液氯充装单位应定期清洗钢瓶和充装前检验钢瓶。

4 控制及预防措施对三氯化氮的产生可以从原、辅料工艺流程的操作规程等方面进行控制。

过程控制和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下:4.1 原、辅料的控制4.1.1 原料盐的控制避免运输、堆垛、仓储过程含铵物质污染原盐。

4.1.2 卤水的控制控制地下盐矿注水的水质量,避免卤水含铵。

4.1.3 化盐水的控制在采用河水化盐时,特别在农村使用化肥的季节,应严密监视化肥对水体的污染,避免化盐水含铵。

4. 1.4 精制剂的控制在精制盐水过程,应控制添加精制剂带人含铵物质。

4.2 工艺流程控制4.2.1 控制精盐水指标无机铵≤1mg/L,总铵≤4mg/L(离子膜电解盐水经过二次精制后,总铵检测一般为“0”)。

4.2.2 加次氯酸钠在精制盐水中加次氯酸钠除铵,并用压缩空气吹除。

4.2.3 采用氯水冷却洗涤工艺用板式(T i)热交换器将氯水冷却,低温氯水直接洗涤电解槽出来的湿氯气(净化氯气)。

4.2.4 采用合理工艺采用冷冻剂—冷冻盐水—氯气液化(间壁式)热交换工艺,避免制冷剂(氨)与氯气接触(通常采用氨作为冷媒,一般是将氨蒸发器和氯冷凝器分别与冷冻盐水热交换,一旦设备腐蚀泄漏,也不至于氯和氨直接接触,由此发生事故的几率是很小的)。

4.2.5 液氯分离的控制氯气液化后,经分离器、排污槽将NCl:排出系统(碱吸收处理)。

4.3 操作规程控制4.3.1 建立安全控制指标无机铵≤lmg/L,每天分析1次;总铵(4mg/L,每周分析1次;特殊情况跟踪分析,作为安全指标,每天报安全部门备案。

4.3.2 控制排污物中NCl3含量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不得超过60g/L,如发现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80s/I,应增加排污量(带液氯排污)和排污次数,并加强检测;如排污物中的NCl3含量大于100g/L时,应采取措施查找原因。

采用了以上过程控制措施,除非每一过程连续失控,否则是不会发生事故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三氯化氮引起的爆炸,决不是偶然的。

如果在原料、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方面对三氯化氮进行控制,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1.化学工业郎技术监督司.中国化工安全卫生技术协会.氯碱生产安全操作与事故.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2.GBll984—89《氯气安全规程》3.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83月3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2010年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项目计划,要求在今年内对《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细则》等43个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进行制修订。

列入今年制修订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的化工标准或与化工行业有关的标准有10多项:如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安全评价细则、安全生产应急演练指南、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编制规范、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安全评价细则、危险化学品使用企业安全评价细则、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评价细则、化工企业个体防护器材基本配备及管理标准、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规范、食品添加剂厂粉尘防爆规范、油脂加工厂粉尘防爆规范、仓储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塑料制品涂装安全要求等。

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各安全标准制修订承担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制修订工作细则》要求,制定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

全国安标委及各分标委秘书处要加强标准起草工作的管理,及时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

各专业技术委员会要按照《细则》要求,对完成的标准项目抓紧组织审查,确保标准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氯碱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方法探讨应用“安全检查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事故后果模拟分析”进行氯碱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的探讨氯碱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就是要辨识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险有害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定性、定量安全评价方法对其生产工艺可靠性、安全技术措施有效性、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程度等方面作出评价,并通过对生产现场认真细致的考察发现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类隐患,从而最终判定氯碱企业安全生产状况。

笔者发现,综合运用“安全检查表”、“道化学火灾、爆炸危险指数”、“事故后果模拟分析”等几种评价方法进行氯碱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1 氯碱企业主要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目前国内氯碱生产企业主要是以原盐为生产原料,普遍采用离子膜或隔膜法电解生产工艺,制取烧碱、氢气和氯气;另外,为实现全厂氯平衡还生产盐酸、次氯酸钠或合成聚氯乙烯等无机、有机化工产品。

电解车间和盐酸车间使用的氢气、合成聚氯乙烯使用的乙炔、氯乙烯等是具有易燃易爆危险特性的物质,不慎泄漏或反应失控后会酿成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氯气是剧毒气体,液氯钢瓶、液化器或汽化器等由于设备老化、工人误操作、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破损泄漏后,液氯迅速汽化并随风扩散,会造成大面积内人员中毒死亡事故;另外,大量使用的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因超期未检、腐蚀严重、安全附件失效等也能造成后果严重的生产事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