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参考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范本5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最新1接下来我们前往飞鹰古道。
在前往飞鹰古道的狭窄道路上,梁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斜坡面上一些岩石的性质和组成。
其中一些岩石是具有砾状结构的砾岩。
其成分相对复杂,常由多种岩石的碎屑和矿物颗粒组成。
其胶结物有硅质、泥质、钙质及铁质等。
硅质砾岩抗压强度高,泥质砾岩胶结不牢固,而铁质砾岩易风化。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岩体产生了节理裂隙(图2),岩质变坡的失稳和隧道洞顶的坍塌往往与节理有关;还有一些岩体沿破裂面两侧发生了明显的位移,形成了断层。
此断裂构造对岩体的稳定和渗漏影响很大,也常对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评价和规划选址、设计施工方案的选择起控制作用。
在飞鹰古道里,岩层是由红色砂岩组成的,是典型的沉积岩,它形成于白垩纪上统时代。
这些红砂岩为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层理明显。
砂岩易于加工开采,多数强度较高,耐风化,是工程上广泛采用的建筑石料。
参观完飞鹰古道后,我们来到了观音岩。
此观音岩为人工开凿出来的岩洞,呈水平层理。
观音岩的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其层理构造明显。
接下来我们跟着老师来到了八仙岩(图3)。
八仙岩为一岩石群,板状形态不一,但错落有致,层理构造明显,岩性为沉积岩中的粉砂岩。
我们可以看到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风化成粉粒,堆积成土状,其工程地质性质极差,这种风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筑工程的基础持力层。
穿过了碧莲池,我们就来到燕子岩了。
燕子岩是古采石场的精华所在,它由两片高高的岩石组成,两片岩石本为一体,经古人采石将下部凿开,形成了两片岩石高耸在湖面上壮观景色。
与燕子岩相连的就是古采石场了,这个采石场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采石场的悬崖峭壁,奇岩异洞,似乎以鬼斧神工开凿而成。
古采石场岩体水平层理构造明显,倾斜节理尤为突出,其宽度大长度长,采石场底下由于地势低而形成洼地,长年积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进过老师几小时的介绍和讲解,让我们对莲花山的地质形成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午饭过后,我们开始了自由活动。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3篇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 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2)精选3篇(一)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目的是对2024年肇庆市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进行调查研究,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质历史等情况,为进一步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1. 文献资料调查:首先对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地貌情况进行了文献资料的调查,了解了该地区的地质背景和地貌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2. 野外实地调查:随后,我们组织了一次野外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标本,详细了解了七星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三、地质构造七星岩地区位于肇庆市西北部,地质构造主要以花岗岩杂岩脉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地区。
该地区花岗岩杂岩脉以斜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为主,岩石质硬,结构稳定,适合用作建筑材料。
四、地貌特征1. 山峰:七星岩地区地势较为险峻,地形起伏较大,山峰林立。
其中,七星岩是该地区的标志性地貌,由七座形状各异的山峰组成,峰顶呈七星状排列。
2. 河流:在七星岩地区,有几条大小河流贯穿其中。
这些河流源于周围山脉的融雪或降雨,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
3. 洞穴:七星岩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形成了众多的洞穴地貌。
其中,七星岩景区内的七星洞是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洞穴,洞内有丰富的钟乳石和石笋。
五、地质历史根据地质调查和化石发现,七星岩地区的地质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在地质演化过程中,该地区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和地质变化,形成了今天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
六、地质资源七星岩地区的地质资源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矿产资源和水资源。
矿产资源方面,该地区存在一些金矿、银矿和石灰石矿等;水资源方面,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满足人民生活和农业用水需求。
七、结论和建议通过本次地质地貌实习调查,我们对肇庆市七星岩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特征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该地区地质构造稳定,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地质资源潜力巨大。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2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地貌研究实习报告范文精选2篇(一)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貌研究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质构造以及地表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貌类型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地貌研究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过程1. 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在XX省的一座山区进行,实习时间为X月X日至X月X日。
2. 实习内容(1)地形测量:通过使用全站仪和GPS等仪器设备,对实习地点的地形进行测量和记录。
(2)地貌分析:根据地形测量数据,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分析,包括地貌类型、地貌特征等。
(3)地貌演变研究: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进行观察和研究,尝试推断地貌的演变过程,并将结果与实地观察相结合,提出地貌演变的可能机制。
(4)报告撰写:根据实习结果和分析,撰写地貌研究实习报告,包括实习目的、实习过程、实习结果和结论等。
三、实习结果和结论1. 实地观察结果:(1)实习地点为一座山区,地形起伏较大,山脊和山谷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地貌景观。
(2)山区地表被河流侵蚀形成了河谷地貌,河流在地表形成了峡谷、瀑布等地貌特征。
(3)山区还存在多处崩塌地和滑坡地貌,表明在过去的地质历史中存在过较强的地震和地质活动。
(4)山脚下形成了冲积扇地貌,表明山区在过去存在过多次冲积过程。
2. 实习结果分析:(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河谷地貌的形成与河流长期的侵蚀作用有关,水流冲刷岩石形成了峡谷和瀑布等地貌特征。
(3)崩塌和滑坡地貌的形成与地震和地质活动有关,地壳运动可能导致山区的震动和变形,使得山坡上的岩石发生崩塌和滑坡。
(4)冲积扇地貌的形成与山区地势陡峭,水流的输送能力减小有关,当水流从陡坡流到平坦的山麓地带时,水流速度减慢,携带的沉积物得以沉积,形成冲积扇。
3. 实习结论:通过对实习地点的地貌观察和实地考察,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山区地貌多样性较高,地貌类型复杂,反映了地球历史上地质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一、实习背景和目的自然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及其自然现象的学科,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对自然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进行实践性的学习和探索,加强对地球地貌、水文地理、气候与环境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地点和时间本次实习选择了中国某省自然景观和地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实习时间为两周。
三、实习内容和方法1. 地形地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如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了解形成背景和演化过程。
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地貌剖面测量,进一步了解地形地貌的复杂性。
2. 水文地理调查选择一条河流进行水文地理调查,测量河流的水位、流速、流量等指标,了解河流的特征和水文循环。
调查河流附近的湖泊、水库等地形,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情况。
3. 气候与环境观测在实习地点选择一个代表性地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气温、降水量、风速、湿度等指标,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季节变化。
同时,观测当地的环境状况,包括空气质量、植被覆盖等,分析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四、实习成果和心得体会1.实习成果完成地貌测量和记录,得到了多个地貌剖面图和记录表;进行了水文地理调查并测量了河流流量;完成了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象观测,并记录了当地的环境状况;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和总结了实习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和环境状况。
2.心得体会通过这次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我对自然地理学的各个方面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实地考察和实际操作提供了更具体的学习体验,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了系统和全面的知识框架。
同时,实习过程中我们团队协作,分工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五、展望未来综合自然地理实习为我提供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也为我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希望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地貌实习报告篇1前言实习时间:某某年年7月7日——7月18日实习地点:国家地质公园秦皇岛市实习人员: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学生实习目的:1、学会地形图、地质图的使用和阅读地质现象,2、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3、练习做野外笔记,锻炼野外工作技能4、能比较正确地分析和认识一些地质现象5、了解实习区地层发育情况及接触关系6、了解实习区总的构造构架和特点7、初步分析实习区矿产、地貌、水文地质等的一般轮廓实习概况: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并对地质地貌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提高运用能力,在杨东林等几位老师的带领下,太原师范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100多名同学到河北省秦皇岛市进行了为期11天的地质地貌实习。
尽管只有11天,但是在老师们的精心讲解和耐心指导下,配合一些背景资料,我们得以比较系统地了解当地的地质地貌知识,并学会了一些外出实习的基本考察方法,同时也通过实习,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目录1实习区概况2实习主要内容3结束语:实习的心得体会及总结一、实习区概况实习地点在美丽的海滨城市—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周围及海滨地带,距太原市900多公里。
其中北区实习区是本次实习的主要区域,所在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南距秦皇岛市约23公里。
本区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北依燕山,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大石河河谷内的南部落,海拔70米。
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有秦青铁路、地方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便利。
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大,比较湿润温和。
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北戴河。
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二、实习主要内容地层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它位于华北地台山海关至遵化之间的一个隆起构造上,地层序列与华北地台标准剖面大同小异,见下表1、元古界龙山组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10篇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10篇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篇1一. 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实习和实地地貌及水文观察,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各种地貌类型的基本形态、基本特征、物质组成、发育过程和演化历史。
2、了解不同水文条件下,河流地貌的演化规律,小流域地貌的发育,空间组合规律。
3、培养野外观察、动手和分析等技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二.实习地区地貌概况简介地点:____地区时间:20__年8月27日—20__年9月2日杭州处于浙西山地与长江三角洲平原的衔接地带。
地势西高东低,绝大部分为构造剥蚀地貌,游客费为三个地形单元:外围峰丝,主要由泥盆系砂岩组成,高度300-400米;内圈山体,如玉皇山,由石炭-二叠系石灰岩组成,高度200米左右,岩溶地貌发育;北部孤山、葛蛉、宝石山由侏罗系火山碎屑岩组成,高度在35-125米之间。
杭州市平原部分由第四系组成,其分布或近西湖、或滨湖面呈椭圆形,南北伸长3.3公里,东西2.8公里,周长为15公里,水面面积月5.6平方公里。
钱塘江呈“之”字形流经杭州市城区的东南侧。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杭州西湖地区一篇低山丘陵是西湖复向斜内中生代断块隆起区,包括市区在内的杭州市东北地区的平原是中生代断陷盆地。
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
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
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构成了杭州地区独特的地域综合体。
三.实习内容20__年8月30日九溪十八涧途中九溪十八涧源头在龙井村一带,形成了一个面积巨大的漏斗状盆地。
该盆地的四周山岭基本上由砂岩组成,只在东北角靠近龙井泉处出露了石灰岩,岩层倾向北东,与地形坡向趋近一致。
岩层层面裂隙及节理发育,一条北东方向延伸的断层正好穿过龙井寺,这些都成为龙井泉的导水通道。
地理实习报告(4篇)
地理实习报告(4篇)第1篇:地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本次野外实习目的地为西藏林芝,并实地观察各实习地点的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土壤分布,水文景观,植被变化,以及气候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实习目的和要求:1巩固已学课程,掌握主要自然地理要素.2学会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其他地质工具的使用.3重点学会野外工作资料的收集,记录,样品采集.4掌握已学过的野外地理素描和剖面的绘制首发.(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日多温泉(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经度:纬度:1 向南倾复的逆冲断裂组合.2 拉萨河古地貌构造, 植被地带性变化.(五)实习总结:从拉萨的高山草甸到日多的灌木丛,及低矮乔木.原因: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降低,空气饱和水汽压下降,空气中湿度增加.(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米拉山口(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5023经度:29°49ˊ6〞纬度:96°20ˊ6〞1观察到有大漂砾和冰川活动痕迹,冰川作用明显.2 山顶荒漠化现象,随海拔升高,雪线随之上升.3 植被为矮生灌木,高山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毛毡土.(五)实习总结:米拉山口作为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由于人类活动,其荒漠化现象日渐严重,由于海拔升高,地貌风景特殊,旅游业得以发展,也是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一)实习时间:7月13日(二)实习地点:巴松错(三)实习目的:观察地貌特征,植被组成.(四)实习内容: 海拔:5023经度:29°49ˊ6〞纬度:96°20ˊ6〞1巴松错性质:地质灾害,为堰塞湖.2.3 植被为矮生灌木,高山草甸.土壤为高山草甸土,毛毡土.(五)实习总结:米拉山口作为拉萨河和尼洋河的分水岭,由于人类活动,其荒漠化现象日渐严重,由于海拔升高,地貌风景特殊,旅游业得以发展,也是环境变化的一个因素.第2篇:地理实习报告地理实习报告范文3篇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1篇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11篇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
实习能够加深同学对自己专业的理解,每一份工作的结束都离不开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对我们实习过程工作的完美收尾。
实习报告当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包括哪些?你不妨看看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希望对你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大学生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任务、要求峨眉山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即是一次认识性的实习,又带有生产实习的特点,是整个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1、实习目的:运用和巩固课堂所学的土木工程地质的理论知识,提高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实习任务:对实习区内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对土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的方法和技能进行初步训练。
3、实习要求: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和记录,绘制黄湾——龙门洞一线的工程地质平面图及详细工程地质纵坡面图,编写工程地质总说明书和各类建筑物工程地质说明书。
二、实习内容:1、地貌部分峨眉山地貌可分为以下几种成因类型:1)堆积地貌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
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
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
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
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
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
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3.5%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坡度减为0.5~~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
地貌实习报告四篇
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四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
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貌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貌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目的:为更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以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须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主要任务有:1、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识别2、野外地貌素描的练习3、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4、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二、时间与地点为期九天,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三、实习区地理概况实习基地—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位于秦皇岛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岛市区28km,地理纬度119°34′45″E~119°36′50″E,40°7′45″N~40°9′50″N,位于燕山山脉东段。
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
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
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南三面为燕山期花岗岩形成的陡峻山岭所包围,东南面多为丘陵。
最高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493.7米,最低处为东南部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村,海拔70米左右。
盆地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多在海拔400米以上,东部山丘的海拔高度一般为160—300米。
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亦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
整体构造为一复向斜,东翼宽浅,西翼较陡。
断层有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层。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地质地貌实习报告一、实习概述。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所在大学地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加深对地质地貌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本次实习活动共历时两周,地点为某地质公园。
二、实习目的。
1.了解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学习地质地貌实地调查和测量的技能;3.认识地质地貌的形成与演化机制;4.培养实际操作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实习内容。
1.地质地貌学理论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包括地质地貌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研究方法等。
这为我们后续的实地考察提供了理论基础。
2.地质地貌实地考察,我们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块地质地貌的调查和测量。
我们先是对地质地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然后进行了详细的地形测量、岩石采样和地质构造观察等工作。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和演化规律。
3.数据处理和报告撰写,我们将实地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处理,并撰写了详细的实习报告。
报告中包括了实地考察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四、实习收获。
通过这次地质地貌实习,我获得了以下收获:1.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通过实地考察,我将之前学到的地质地貌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在实地考察中,我学会了使用地形测量仪器、采样工具等,并熟悉了地质地貌测量的方法和技巧。
3.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小组合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地考察任务。
4.对地质地貌学的兴趣增强,通过亲身体验和实地考察,我对地质地貌学的研究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产生了动力。
五、实习总结。
通过这次地质地貌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地貌的重要性和研究的复杂性。
地质地貌学是地球科学的重要分支,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我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巢湖地质地貌实习基地。
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2021年7月7日。
实习内容:
在巢湖地质地貌实习基地的一周实习中,我深入了解了巢湖地
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深
入的了解。
首先,我参观了巢湖地质地貌博物馆,通过展览和解说员的讲解,我了解了巢湖地区的地质历史和地貌特征。
巢湖地区地质构造
活跃,地质年代较为复杂,形成了多样的地貌景观,如湖泊、丘陵、溶洞等。
在博物馆的展示中,我看到了丰富的地质标本和地质地貌
模型,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其次,我参加了实地考察活动,前往巢湖周边地区进行了地质
地貌调查。
在实地考察中,我看到了巢湖畔的湖泊景观、丘陵地貌
和溶洞地貌,感受到了自然地质力量的壮观和魅力。
通过对地质地
貌的实地考察,我对地质地貌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也增加了实践经验。
最后,我参加了地质地貌学讲座和讨论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
一起探讨了地质地貌学的研究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讲座和讨论,我了解到了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和地质灾害防治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对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结:
通过在巢湖地质地貌实习基地的实习经历,我对地质地貌学有
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实践经验。
在未来的学习和研究中,
我将继续努力,深入探讨地质地貌学的理论和应用,为地质科学的
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实习单位和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让我
收获颇丰。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是地质学专业学生的基础性实践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对地球表层的构造和形态进行深入理解和研究。
本次实习课程我选择了到某某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
本文将从地质地貌实习的目的、地域概况、实习过程和收获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实习目的通过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对地质地貌理论的理解,并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培养我们地质学研究和地质资源勘探开发的实践能力。
此外,通过实地考察,我们还能够加深对地质地貌演化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认识,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域概况本次实习地为某某地区,该地区位于某某省,地处某某山脉的西南麓,总面积约为XXXX平方公里。
该地区为典型的山地地貌,地势起伏较大,最高峰海拔XXXX米,最低处海拔XXXX米。
该地区属于某某构造带,地质构造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地质地貌景观。
四、实习过程在某某地区的实习过程中,我们先后进行了地质地貌概况调查、野外地质调查、地层剖面整理、岩石和矿物采集等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地质地貌概况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势起伏、地貌类型和主要地质构造等情况。
我们发现该地区地貌较为复杂,包括峰丛、河谷、台地、溶洞等多种类型。
主要地质构造有断层、褶皱和岩浆侵入等。
接着,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选择了几个代表性地点进行实地观察和采集样品。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貌景观和地质构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比如,在一个河谷地带,我们发现了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和瀑布,以及地层剥蚀形成的壁谷和层面。
在地层剖面整理方面,我们选择了一段横切河谷的地层,对其进行了详细测量和整理。
通过剖面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特征性的地层和构造现象,对该地区的地质演化和构造特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们进行了岩石和矿物的采集工作。
通过采集样品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该地区的岩石成分和矿物组成,为进一步研究地质资源提供了数据支持。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
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5篇地质地貌的实习报告篇1从5月30号到6月1号,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在肇庆七星岩,黄埔区蟹山公园,华农树木林及教三附近进行了地质地貌学的实习。
5月30日肇庆七星岩石灰岩山峰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七星岩由风岩、玉屏岩、石室岩、天柱岩、蟾蜍岩、仙掌岩、阿坡岩七座石灰岩山峰组成,排列就像北斗七星般撒落在碧波如镜的近600公顷湖面上。
从表面观察,七座山峰为灰色与少量白色相夹杂,可以初步判断为石灰质岩石;由于此地区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灰岩山表面有许多较大的裂痕。
通过这些裂痕,可观察到其解理完整。
实习指南上对七星岩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可知为先由于地质运动,在七星岩附近形成了一个褶皱背斜山脉,正是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尤其是流水侵蚀,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部分岩石受风化成土,最终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再由于进一步流水侵蚀,成排的背斜谷地两侧开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岩山峰。
溶洞肇庆七星岩地区另一个特色之处就是其岩洞。
实习过程中,老师指出溶洞形成之处是位于地表水层的水平流动带,由于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洞穴,这些洞穴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地下河的通道。
由于地质运动,这些溶洞慢慢上升出了地表,出现在了人们视线。
我们在一溶洞入口处观察时,老师还指出在我们所在的这个溶洞经历过4次发育,可是我们观察到洞内顶部都比较平滑相连,是因为再溶洞露出地面的漫长时间里,由外力作用使得洞内每个发育的连接处发生岩石的掉落,使得顶较为平滑,而在地上,还可以见到坍塌下来的大石块。
我们进入溶洞,里面到处都有石钟乳。
而石钟乳的成因是:由于洞顶部渗入的地下水CO2含量很高,对石灰岩具有较强的溶蚀力,呈饱和碳酸钙水溶液。
溶液下渗时失去部分CO2而处于过饱和状态,于是碳酸钙在水滴表面结晶成为极薄的钙膜,水滴落下时钙膜破裂,残留下来的碳酸钙与顶板连接成为钙环。
下渗水滴不断提供碳酸钙,钙环不断外下延伸形成细长中空的石钟乳。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彩5篇-最新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精彩5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为您精心收集了5篇《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篇一一、实习内容1.实习时间:2x14年10月26日--2x14年10月31日2.实习地点:桂林旅游风景区(包括桂林市旅游区、漓江旅游区和阳朔旅游区)3.指导老师:魏新玲、张杰云、刘晓莉4.实习目的:①调查桂林及周边地区地貌、植被、土壤、水文、气象、人文等状况,分析其旅游资源现状、优势、存在问题,并提出建议。
②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
5.实习安排:10月26日中午十二点从学校出发至信阳火车站,乘坐k457次火车前往桂林该车次是从郑州开往湛江,我们会跨越湖北省和湖南省,途经孝感、武汉、岳阳、长沙、株洲、衡阳、永州等地方到达我们的实习地点--桂林。
在这漫长的十几个小时的乘车时间,我们不时的把我们的眼光放在外面,观看沿途的风景,有的同学还在打牌,睡觉等。
10月27日游览漓江,南溪山公园,义江缘风景区凌晨五点多我们到达桂林,在饭店用完早餐后,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乘坐旅游观光大巴车来到码头。
之后我们乘坐轮船游玩漓江,观看到桂林的城徽山--象鼻山,是桂林旅游的标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形似一头鼻子伸进漓江饮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间是面积约一百五十平米的圆洞,江水穿洞而过,如明月浮水。
在游船上,我们观看着漓江两边桂林这座城市,一座富含文化底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旅游城市。
下船后,我们徒步参观南溪山公园,在那里我们品尝多种茶叶,点心。
听那里面的服务人员讲解有关这座城市的小故事,最重要的就是给我们普及茶文化,让我们再次对中国茶艺加深了解。
之后我们去乘车去饭店吃饭,到达旅店安顿休息。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4篇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精选4篇(一)实习报告地貌研究实习报告一、实习单位:地貌研究所二、实习时间: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三、实习目的:1. 学习地貌研究方法和技巧;2. 掌握地貌调查和测绘技术;3. 深入了解地貌发展过程和演化规律;4. 积累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经验。
四、实习内容:1. 跟随导师参与地貌调查项目;2. 进行地貌样点的测量和测绘;3. 采集地貌剖面数据并进行分析;4. 制作地貌地图和剖面图;5. 文献调研和研究报告撰写。
五、实习结果和收获:1. 掌握了地貌调查和测绘的基本技术;2. 了解了不同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和特点;3. 学会了运用地貌剖面数据进行地貌演化分析;4. 学习了地貌地图和剖面图的制作方法;5. 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提高了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地貌研究实习,我对地貌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一系列地貌调查和分析技术,提高了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通过与导师和同学的合作和交流,最终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实习目标。
我对地貌研究的兴趣和热情进一步增强,也对未来的科研和学习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感谢实习单位和导师的指导和支持,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为地貌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貌研究实习报告 (2)精选4篇(二)标题:地貌研究实习报告摘要:本实习报告是基于地貌研究实习经历而撰写的,主要介绍了实习地区的地貌特征、地貌形态、地貌过程以及实习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习的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地貌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的理解,并对地貌研究方法和技术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关键词:地貌研究、地貌特征、地貌形态、地貌过程、研究方法、研究技术一、引言地貌研究是地学学科中重要的分支之一,通过对地表形态、地貌过程和地貌演化机制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变化规律和地造成原因,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第1篇:地貌实习报告地貌实习报告姓名:xx xxx院系:xxx学学院班级:09地理科学一班时间:2010年6月10日一、地貌学的意义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
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
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花岗岩地貌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
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
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
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
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
地质实习报告4篇
地质实习报告4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1 实习概要1.1 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第十九周实习地点:番禺莲花山、省博物馆、华立校园内1.2 实习目的及任务工程地质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的能力。
实习的任务: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直接感观的体会和认识,如通过对实物标本、模型、图件等的观察与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理论课上所学的知识,并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搜集了解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建筑材料等资料后,学生通过野外的实习踏勘,进一步了解场地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质、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等。
1.3 实习安排1、常见造岩矿物、岩石的认识(2学时,实验室)2、地形图、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4学时,校园内)3、地质地貌构造认识(4学时,省博物馆地质地貌馆)4、野外地质考察(8学时,番禺莲花山)5、工程地质勘察(6学时,教室、宿舍)(1)工程地质勘察理论;(2)教学录像:工程地质基础知识,不良地质现象(滑坡、崩塌),岩溶与工程、同的关系;(3)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阅读与应用2 实习内容2.1校内实习部分通过一学期的基础课程的学习,在实习的开始阶段,为了保证实习安全,提高实习效率并激发学生们对实习的热情,学院在实习一开始就召开了动员大会,动员大会由梁仕华老师主讲。
首先,梁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习地点:包括大学城、莲花山、省博物馆,并具体介绍了本次实习的课程安排,另外她还介绍了实习报告的要求并强调我们要认真完成。
随后,梁老师还阐述了实习中的细节问题,并重点强调了实习过程中纪律和要求。
随后老师给我们详细讲了地质图阅读与工程勘察的内容,地质图的一般知识及读图方法步骤;在地质图上分析岩层产状、接触关系、褶皱、断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的阅读、工程地质勘察方法等。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4篇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本次野外实习是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加深对自然地理现象的认识。
实习地点选择在某山区,通过观察山地地貌、水文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征,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一、引言自然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研究地球表层及其自然地貌、天气气候、动植物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
为了加深对自然地理学的理解,本次野外实习选择了某山区作为实习地点。
二、实习过程1. 山地地貌观察:我们对山地地貌进行了详细观察和记录,包括山峰、山谷、地势起伏等特征。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对山地地貌的形成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水文地貌实验:我们选取了一条山间小溪进行水文地貌实验。
通过测量河流流速、水位、水质等参数,并采集河水样本进行化验,我们了解了水文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3. 生态环境调查:我们对山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实地调查,包括植被、动物分布等。
通过观察和采集样本,我们了解了山区生态系统的结构与演替规律。
三、实习成果通过本次野外实习,我们深入了解了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方法。
我们掌握了山地地貌、水文地貌和生态环境的观察和调查技巧,并能够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同时,我们对自然地理学的意义和作用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四、总结与展望本次野外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自然地理学相关理论的理解,并掌握了实践技能。
但是,仅凭这次实习还远远无法涵盖自然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能够继续深化对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并为保护地球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由于实习内容的具体性质和实际情况可能存在差异,以上报告仅供参考,具体报告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撰写。
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报告精选4篇(二)在本周的自然教学户外实习中,我参与了一次有关生态保护的活动。
这次活动是由学校的生态保护俱乐部组织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提供实际行动来保护生态系统。
流水地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了解流水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通过观察典型流水地貌景观,提高对流水地貌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10月15日至10月17日实习地点:山东省济南市黄河下游河段三、实习内容1.实习区概况本次实习地点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黄河下游河段,该河段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黄河流经该河段时,河床宽阔,水流平缓,河岸植被丰富。
2.流水地貌的形成与发育(1)侵蚀地貌在黄河下游河段,侵蚀地貌主要有峡谷、峡谷河段、峡谷平原、峡谷河口等。
峡谷是河流切割山地的产物,峡谷河段是河流切割山地的延续,峡谷平原是峡谷河段向下游延伸的平原,峡谷河口是峡谷平原与河口平原的过渡地带。
(2)堆积地貌黄河下游河段堆积地貌主要有河漫滩、河床、河口平原等。
河漫滩是河流在洪水期冲刷河岸,形成的一层较宽的平坦地带;河床是河流在洪水期冲刷河岸后形成的狭窄地带;河口平原是河流在洪水期冲刷河岸后,携带泥沙形成的平原。
3.流水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1)侵蚀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侵蚀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改变地表形态:侵蚀地貌的形成,使地表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为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②形成地下水:侵蚀地貌的形成,使地下水得到了补给,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③影响气候:侵蚀地貌的形成,改变了地表的粗糙度,影响了大气环流,进而影响气候。
(2)堆积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堆积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形成土地资源:堆积地貌的形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资源。
②形成水利资源:堆积地貌的形成,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影响生态环境:堆积地貌的形成,改变了地表形态,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
四、实习成果1.通过实习,提高了对流水地貌的认识,掌握了流水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2.学会了观察、分析典型流水地貌景观的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貌研究的相关实习报告参考
〖实习目的〗实践出真知,通过一学年的《自然地理学》的学习,我们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理论知识,但作为当代大学生,死读书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我们才不至于在日后的社会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
于是,学院组织了本次的肇庆野外自然地理实习,通过野外调查的方法来巩固我们的自然地理知识。
〖摘要〗羚羊峡位于西江上游,在肇庆城区东北部。
峡谷左右为高山相扼,左为龙门山,海拔 615米,右为烂柯山,海拔达903米。
羚羊峡的形成,是与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作用有关。
更新世末,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破碎带一面受西江正面而来的河水冲击,一面在山区沿破碎带受支沟的底蚀作用.当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作第二次改道,形成了着名的“羚羊峡”。
羚羊峡峡谷深而窄,最窄之处仅有220米,全峡长度约为7000米(自羚山寺至砚坑口)。
〖关键词〗西江地貌羚羊峡新构造运动河道
羚羊峡作为珠江流域西江下游的最后一道峡口门户,我们对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次的地理野外实习,羚羊峡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地点之一,因此,本文根据此次的野外调查结果及一些前人的调查资料,将对羚羊峡的地形地貌进行初步的探讨。
对
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实习的工具〗本次的研究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地质罗盘,通过地质罗盘,我们可以测量目的物方位,测量岩层产状要素,包括岩层走向的测定,岩层倾向的测定,和岩层倾角的测定,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掌握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
一、羚羊峡的地貌概况
羚羊峡是西江的现河道,穿越烂柯山的低山地区,为一狭长断裂峡谷。
河道较平直,河身狭窄,两岸没有积阶地,在峡谷的西北岸山脚与江面呈波状接触,东南岸则呈锯齿状。
该地区以沟谷流水地貌为主,水流湍急,两岸地势险要,并没有形成河漫滩。
西江在羚羊峡口有三条河道,一为肇庆东面的早期河道万都坳,另一为羚羊峡西北面的中期河道旱峡。
羚羊峡为现在的西江河道。
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里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因此,羚羊峡附近多低山。
图羚羊峡附近现代河道与古河道位置图
①一西江早期古河道②一西江中期古河道③一西江现河道
二、羚羊峡的地貌发育成因及过程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构造运动
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伏,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大约距今三至四亿年前,在肇庆地区首先沉积了砂岩和页岩,后来又沉积了一层厚达百多米深的石灰岩。
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形成向上弯曲突起的构造,即“背斜构造”,原来水平排列的底层变成了向侧斜倾的地层,两侧岩层倾向相反,分别形成南北两翼。
在区域构造划分上, 羚羊峡位于粤西隆起与粤中褶皱带之接界处,发育于燕山运动时期,羚羊峡位处背斜地带,在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下,背斜断裂下沉,形成了今天的羚羊峡。
羚羊峡地貌发育的气候因素
气候水热条件组合状况不同导致外动力性质、强度和组合状况发生差异,最终将形成不同的地貌类型。
由于肇庆地处亚热带,雨量多、气温高,侵蚀严重,这些岩石的抗蚀力都比较弱,因此背斜被破坏,形成当地低矮的地形。
而且,水表径流丰富,加剧了河流对两岸山的侵蚀,于是有陡峭的悬崖的形成。
羚羊峡地貌发育与岩性
各种岩石成分、硬度、水理性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蚀的能力常表现很大区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羚羊峡的岩石主要由泥盆系和石炭系砾岩、砂岩、页岩及灰岩组成,,南岸为更新世晚期的砂质粘土夹腐植粘土,北岸为更新世中晚期残坡积红色。
由此可以推断,西江南北两岸在发展上是不平衡的。
产生的原因可能与更新世时羚羊峡断
裂的活动有关。
西江就是沿此断裂带冲刷授蚀形成河床,在全新世时沉积了现代沉积粘土。
三、羚羊峡形成与新构造运动的关系
羚羊峡的形成, 是和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的升降作用密切相关。
更新世中晚期, 西江在西部沿现道至肇庆市后, 非取道于羚羊峡或旱峡, 而是以袭夺湾指的方向东经万都坳至金利接现道西江,更新世晚期新构造的差异运动, 使烂柯山南部上升, 河道最狭处万都坳上隆, 造成了河道闭塞, 河水倒流, 需要寻找新的河道。
与此同时, 旱峡地区相对下降, 在更新世中晚期仍为喀斯特山的七星岩至黄岗好一带, 经长期风化夷平, 倒流的河水夺此而过, 成为第一次改道的旱峡中期古河道。
在此之前, 羚羊峡断裂斜切烂柯尾山, 断裂破碎带一方面受到西江倒流的河水冲击, 另一方面在烂柯山与龙门山之间的支谷和冲沟, 由于地壳上升而底蚀作用强烈, 并选择了羚羊峡断裂带进行刻蚀。
更新世末期, 烂柯山北部上升, 旱峡缓慢抬起, 河道渐趋缩小。
而此时, 正面而来的西江水流与烂柯山、龙门山的溪流经较长时期的冲刷, 羚羊峡谷初具规模, 当峡谷所成的新河床低于旱峡原河床时, 今日之西江水, 便袭夺了原河道之水, 作第二次改道, 形成了着名的“羚羊峡” , 而被遗弃的水基头河道, 就是当地居民俗称为“旱峡”。
肇庆市附近沙头地区西江袭夺湾平面图
〖实习总结〗在五月初,我们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在肇庆进
行了为期三天的野外实习。
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爬鼎湖山,游七星岩,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顶着烈日,积极参与,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地理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
在实习过程中,自己缺少做笔记的能力,往往不能捉住老师讲解中的扼要。
实践出真知,自然地理学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