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球表面形态---内、外力作用ok!

合集下载

2-2地球表面形态-2 外力作用

2-2地球表面形态-2  外力作用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弊 大 于 利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四.人类活动与地貌 有 利 平整田地 修筑梯田 填海造陆 开山筑路 挖河修渠 建造水库 植树绿化 不 利 破坏自然植被 ——加重水土 流失(黄土高原 );河床、水 库、湖泊泥沙淤 积,山区诱发滑 坡和泥石流。
人 类 活 动
小结
板块运动与 宏观地形
长江三峡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 用造成
黄土高原
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
流水的堆积作用与地表形态
当流水的流量减小,或流速减慢,或 含沙量增加时,搬运能力都会受到削弱, 造成泥沙的堆积。 搬运能力是逐渐减弱的,所以泥沙的 堆积也是有次序地进行,首先堆积的是粗 重颗粒,继而是中等颗粒,最后是细小颗 粒。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1 结合实例,分析说明外力作用对地表 形态的塑造。 2 举例说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学会判断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合 理性。
背斜谷 向斜山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就像 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 态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思考 1.外力主要指什么? 风力、流水、冰川、海浪 2.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呢?哪些外力作用对地貌的 影响较大
冲积扇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麓冲积扇。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流水堆积地貌
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三角洲 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总是同时 进行的,只不过在不同的地点、时间和 水力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强度不同而 已。一般在河流的上游以侵蚀为主,中 游以搬运为主,下游以堆积为主。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分 类 对地表 内、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影响 关系 来自地球 地壳运动、高低 内 (1)在时间上 岩浆活动、 力 内部,主要 变质作用、起伏 同时进行。但 (山丘、内力作用对地 作 是放射性元 地震等 盆地) 壳的发展变化 用 素衰变产生 的热能 起主导作用。 风化、侵 削高 来自 地球 (2)地壳在内、 外 蚀、搬运、 填低 外力相互作用 力 外部,主 沉积、固 (使地 下不断发展变 作 要是太阳 结成岩等 表趋于 化。 用 能 平坦)
冈瓦纳古陆
(2)海底扩张学说
海岭是新的大洋地壳的诞生处。地幔物质从海 岭顶部巨大开裂处涌出,到达顶部冷却凝结,形 成新的大洋地壳。 大洋地壳是不断更新和扩张的,岩浆不断上升 冷却,形成更新的地壳,又把早先形成的大洋地 壳向两侧推移,从而使海底不断更新扩张。 当扩张着的大洋地壳扩展到大陆地壳边缘,便 俯冲到大陆地壳之下的地幔中,逐渐熔化而消亡。
2 . 褶皱构造经受外力的侵蚀
背斜 向斜 1 2 3
在经受外 力侵蚀 的 过 程 中,背斜 顶部因受到张 力的影响,侵 蚀程度较大, 而向斜因受挤 压力,不易侵 蚀,因而侵 蚀程度较小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现 象的形成——逆地貌现象
背斜 向斜 1 2 3
一段时间 后,由于差别 侵蚀,背斜部 位反而低于向 斜部位,形成 背斜成谷,向 斜成山的现象。
塑造形成的地表形态,以说明地表形态的 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
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全球大地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区域大地构造)
(三)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全球大地构造 1、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目前公认的全球大地构 造和海陆演化理论。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2.2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内力作用 与地表形态
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四、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
地 球 表 面 形 态
地 质 作 用
内 力 作 用
板块运动与 -----板块构造学说 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 (局部)地形
褶皱 断层
背斜 向斜 地垒 地堑
外 力 作 用
2、断层(地壳的垂直运动)
岩石产生断裂未必形成断层,关键看是否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 位移。
断裂面 断层线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 的强度,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 产生显著的位移,成 为断层。
地垒
地堑
在地垒构造上常形成陡峻的山峰。如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等。
在地堑构造上则常形成盆地或谷地。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等。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自学指导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P36) 2.板块之间的两种基本关系?(P36)
师生互动
1.板块构造学说 近几十年解释 大地构造 和 海陆分布规律 较为盛行的一种学说。
2.主要观点
完整一块 ,而是被断裂带分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不是 割成 六大板块 。这些板块处于相对的 运动 状态。
沙丘--风力沉积地貌
黄土高原----风力沉积
人工修建的梯田
怎样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具有双重性?
海岭
喀斯特地貌(溶洞)---流水溶蚀地貌
风蚀蘑菇----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力侵蚀作用
海蚀崖----海浪侵蚀作用
冰碛地貌----冰川沉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流水沉积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由于流速减慢,导致大 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山河流中下游地区,由于流速减慢, 导致泥沙淤积,从而形成宽广的冲 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共4页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六大板块。

①为美洲板块,②为太平洋板块,③亚欧板块,④为印度洋板块,⑤非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2、(1)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只包括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里都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太平洋板块比太平洋范围小。

(2)印度洋板块,名不符实,包括印度洋的一部分,又包括亚洲的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斯里兰卡岛,和大洋洲的绝大部分,包括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岛二岛。

(3)亚欧板块包括欧洲和除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外的亚洲(4)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比它们所对应的大陆范围大,面积广。

3、边界类型分消亡和生长两类,海沟、造山带是消亡边界的标志;海岭、断层是生长边界的标志。

碰撞消亡成山成岛,张裂生长变谷变洋。

板块相撞形成的岛弧或山脉并不在交界线上,往往位于两个板块中位置较高、密度较大的那个板块上。

(1)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日本群岛(日本)、台湾岛(中国)、菲律宾群岛(菲律宾)等。

(2)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界)--小亚细亚半岛(土耳其)、伊朗高原(伊朗、阿富汗)、喜马拉雅山脉(印度、中国、尼泊尔)、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印度尼西亚)。

(3)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脉(欧洲)、阿特拉斯山脉(北非)。

(4)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界)--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西兰。

必修一2.2地球表面形态知识要点共4页(5)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海岸山脉,落基山脉(美国)。

(6)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消亡边界)--墨西哥高原(北美洲)、中美地峡(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美洲)。

(7)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界)--死海、红海。

(8)美洲板块与亚欧和非洲板块(生长边界)--大西洋,冰岛在生长边界大西洋“S”形海岭上(9)东非大裂谷---非洲板块内部(10)我国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火山地震带相会合的地区,台湾和西南边疆地区更是首当其冲,所以也多火山地震活动(11)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张裂带,这使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使红海不断地扩大,将成为新的大洋。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2.2-地球表面形态(1)-板块运动和地质构造

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的一个岛国,处在 欧亚 板块和
美洲 板块之
间;从板块移动方向看,冰岛位于板块的 生长 边界(填“生长”或“消
亡”)。
2.图中甲地发生6.3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我国某报记者从首都机
场乘飞机前往灾区做现场报道,到达时,北京时间为19时40分。
(1)甲地地震产生的原因是
A.位于板块边缘碰撞带
分类2:大陆-大 陆板块挤压碰 撞:形成高大 的山脉
举例:喜马拉雅 山、青藏高原、 阿尔卑斯山
思考: 1)板块的张裂地区,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2)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往往形成什么样的地表形态?
冰岛
落基山脉
红海
喜马拉雅山脉
马里亚纳海沟 马里亚纳群岛
东非大裂谷
花彩列岛 东亚岛弧
安第斯山脉
大西洋中脊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对运动。
板边界分为两种类型: 两板块张裂分离叫:生长边界 两板块挤压碰撞叫:消亡边界
板块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分别 形成了什么地貌?
生长边界:裂谷、海洋
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西洋中脊
裂谷
海洋
东非大裂谷
褶皱山系
东北平原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zxxk
喜马拉雅山
地球 表面 形态
2.2 地球的表面形态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 质
内力 表 作用 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板块 构造 学说

外力 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地表形态变化的能量来自哪里?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B
地堑
东 非 大 裂 谷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2.2地球的表面形态

板块 张裂
生长边界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 3.2007年1月13日,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东部海底发生8.3级地震。此次地 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图中示意该位置的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在1994年被我国科学家证实为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 的河流大峡谷。读图回答: (1)图中A属于_______板块,B属于_______板块,A、B两板块的分界线大 致是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形成原因是_______。 (3)简要分析大峡谷的形成原因。 (4)我国云南丽江地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
表现
张裂:裂谷或海洋 向斜 挤压:褶皱 背斜
分类
能量 来源
表现 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地震 变质作用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 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 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
六大板块
全球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 注意点: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范围 没有大陆的板块是?跨两大洲的板块有哪些? 拉雅地震带,它与板块边界有什么联系?
①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②利用背斜找油
③利用断层找水 ④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潜水
承压水 潜水井 自流井 承压井 流量稳定性比较
读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 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 7--8题。 7.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主要位于北方地区 B.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 C.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 D.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 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8.若图中 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汾河谷地
断层的实践意义
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 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 常发育成沟谷河流、泉水
隧道、水库选址时,应避开断层,以免诱发 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
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洞的良好选址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河流, 利于地表水汇集
背斜、向斜的实践意义
背斜顶部地带岩石破 碎,易开采,适宜建 采石场
背斜有良好的储油、气构造
找水:向斜储水,如大自流盆地
大自流盆地是什么构造?
B A B
修建隧道应选在何处?分析原因?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便于施工
(2)断层
破裂
断层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 大压力和张力,超过 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 岩体就会破裂。
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 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 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断层 ↓
组合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 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
地堑 :相对下降,多形成盆 地或谷地, 如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地、 汾河谷地等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华山北坡大断崖
泰山
断块山: 庐山
平原
沙漠
丹霞地貌
喀斯特地貌
雅丹地貌
冰川地貌
1950年,面积约600多平方千米,现在面积达1200平方千米, 几乎增长了一倍。
珠穆朗玛峰在以每年10mm左右的速度在长高
8844.43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A.陆陆板块相撞挤压:
褶皱山系 B.陆洋板块相撞挤压: 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2) 两个板块张裂: 裂谷、海洋、海岭(海底)
【合作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下列
地理事物的形成(小组讨论)
冰 岛
红 海 东非大 裂谷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
反馈练习题
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地区
冲积扇、冲积平原、 湿润、半湿润地区 三角洲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图6-9
返回目录
第6讲
地壳的物质组成、物质循环和地球表面形态


• 考 点 互 动 探 究
• • • •
(1) 下列地貌中,与a附近板块边界 的成因基本一致的是( )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菲律宾火山 群 C.东非大裂谷 D.安第斯山脉 (2)图中b处附近因太平洋板块的持续 移动而形成( ) ①岛弧 ②巨大山脉 ③海沟 ④海 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 ④
分类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来自地球内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 隆起或凹陷, 主要是地球内 变质作用、地震 使地表高低 部的热能 起伏 来自地球外 把高山削低、 风化、侵蚀、搬运、 部,主要是 凹地填平,使 沉积、固结成岩 太阳能 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C )米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化作用 2. 流水作用 3.风力作用 (1) 风力侵蚀 (雅丹地貌)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2) 风力沉积: 沙丘、沙垄、黄土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美国五大湖 ——大陆冰川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冰碛地貌
颗粒大小不分、 杂乱堆积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貌
表现形式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山前冲积扇;冲积 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沙丘;黄土高原的 黄土来源 沙滩 冰碛地貌
作用力
流水作用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峡谷,瀑布,V形谷;
流水沉积
黄河冲积扇
塔里木盆地山麓 冲积扇示意图
观察:冲积扇主要分布在什么 地方? 山区河流流出山口 思考:它是如何形成的?
太行山
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 减弱—泥沙堆积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力侵蚀作用
形成风蚀地貌,如风蚀 蘑菇、风蚀城堡、风蚀 洼地、风蚀柱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CaCO3+H2O
CO2
CO2
Ca(HCO3)2
喀 斯 特 地 貌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
外 力 作 用
2、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海浪作用与地表形态 4、冰川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①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②形成瀑布、峡谷地貌(V形谷) ③喀斯特地貌,溶洞、峰林等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块状山地 或高地 谷地 或低地
断裂带
裂谷 或河流
渭河平原、 庐山、 东非大裂谷 汾河谷地 华山 泰山,峨眉山 吐鲁番盆地
岩层形态新老关系


背 内老 斜 外新 向 内新 斜 外老
背斜山 向斜谷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断 层
1. 裂谷或陡崖(东非大裂谷、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华山、庐山、泰山 3. 谷地: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采石:选择在背斜部位,工程难度小.成本低
读上图填写地质构造名称:
向斜 (1)A属于———— 地堑 (3)C属于————
背斜 (2)B属于———— 地垒 (4)D属于————
练习: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沙漠
是什么作用造就了这些千差万别的地表形态?这 些作用的力量又来自哪里?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一)地质作用: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 变化的作用,就是地质作用。
(二)分类:(根据能量来源分类)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活动1读书 )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
太阳辐射能
思考:外力作用除了流水作用和风力 作用外,还有没有其他类型的外力作 用?
例如: 海岸地貌:海蚀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穴等) 海积地貌(如沙滩等)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地震是指岩 石圈在内力作用 下突然发生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 波的形式强烈释 放出来,从而引 起一定范围内地 面震动的现象。

2.2地球表面形态0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0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修筑梯田 在山区延等高线修筑梯田 缓坡修筑梯田,既利于耕种、收割, 又利于保土、保水、保肥。 陆地削低、海面缩小、陆地面积变大 填海造陆
小结
梯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云贵高原的梯田
围海造田
上海的国际机场
澳门的海上跑马场
福建的围海造田
探究活动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是合理的
还是不合理的? 利 大 于 弊
缓坡梯田 陡坡梯田 修建水库
封山育林
弊 大 于 利
毁林开荒 围湖造田 填海造陆
防 震 减 灾
防地震小游戏
防震知识片
侵蚀作用为主:
横断山区——内力抬升、流水侵蚀——山高谷深 青藏高原——挤压抬升、流水下切——水拍云崖 黄土高原——内力抬升、流水切割——千沟万壑
沉积作用为主:
大河中下游地区——基底下沉、泥沙沉积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河流出山口地区——泥沙沉积——山前冲积扇 干旱地区——含有大量沙粒的气流,风速减小、 沙粒沉积——沙丘
4、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地质作用 项目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 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 动、变质作用、地 震等
外力作用
太阳能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固结成岩等
对地表形态的影 使地表隆起或拗陷,削高填低,使地表 形成高山和盆地 趋于平坦 响
内外力作用的关 相互联系,同时进行,一般内力作用起 系 主导作用。
1、流水作用(强大而且普遍)
流 水 作 用 侵 蚀 一般发生在河流
的上游地区,使 地表变得崎岖
瀑布,峡谷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 表形态
沉 积
流水在搬运途中, 由于流速降低, 所携带的物质便 沉积起来

2.2 地球表面形态1

2.2 地球表面形态1

地 震 ↓
地 表 形 态
地震裂缝
拓展
野外观察与判断: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1. 褶皱构造分层的原因?
2. 岩层弯曲的原因? 3. 背斜、向斜各形成什么地表形态? 4. 褶皱构造各部位的演变。
断 层 ↓
成 因
吐鲁番盆地 华山西峰
思考:吐鲁番盆地和华山西峰分别属于断层中的哪部分
(上升盘、下降盘)?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火 山 ↓
地 表 形 态
日本富士山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成 因
思考: 1)褶皱的形成一般受到什么力的作用?(挤压、拉张)
2)岩层受力后,向上隆起和向下凹陷分别会形成什么构造?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褶 皱 ↓
地 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三)火山、地震和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板 块 构 造 学 说
思考: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各属于什么板块?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不断变化的 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与 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 地表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2.2地球表面形态

定 岩层受力达一定的强度发生断 义 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
的显著位移。
地 1. 裂谷或陡崖2. 块状山 貌 3. 谷地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地 两侧陷落,中间突起的部分, 垒 实例:华山西峰,峨眉山万佛顶 地 中间部分相对下沉的断层 堑 实例:吐鲁番盆地,渭河谷底
断 层
地垒 :相对上升,多形成山峰,如 庐山、华山、泰山、峨眉山等
构造地貌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向斜 断层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 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地下水储藏区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 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 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 水库等的回避处 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
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
地表喀斯特地貌
地下喀斯特地貌
风力沉积作用
新月形沙丘
移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女 王 头 区

外力
侵蚀地形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等 黄土高原的沟 壑、 河床加 宽加深、 瀑 布、峡谷、沟 谷(V型谷) 喀斯特地形等
4、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即为火山喷发。 形成的地貌:火山锥,火山口。 (2)地震:大地由于构造运动而快速震动。 影响:造成地壳断裂、错动。
火山和地表形态
分布: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脉地带
火 山 形 成 的 地 貌

2-2 地球表面形态-1 内力作用

2-2 地球表面形态-1  内力作用

思考: 火山和地震带的分布与各个板块分布有什么联系?
美洲西岸的山 脉、亚洲东部 的岛弧
彼 此 分 离
生长 边界
大陆板块内部(或 与大洋板块)张裂 形成裂谷、海洋
东非大裂谷、 红海
大洋板块内部扩张
大西洋中脊
3 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 板块交界处
火山、地震集中地带
地壳比较稳定
消亡边界 (碰撞)
生长边界 (张裂)
陆陆碰撞 褶皱山脉
陆洋碰撞
裂谷、海洋 大西洋、红海、 东非大裂谷
背斜 向斜 1 2 3
所以,我们无法用地形特征来准确判定是背斜还是向斜。
地质构造-褶皱及其地表形态
地质构造
岩层 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中间老 两翼新
地表形态
常见 地形 常形成 山岭 特殊地形 及成因 背斜 成谷 顶部受张力 岩性疏松 易被侵蚀 槽部受挤压 岩性坚硬 不易被侵蚀
岩层 背斜 上拱 褶 皱
背斜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构造名称
实践意义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原因或依据 岩层封闭,为“储油构造”,易 储油、储气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背斜
隧道的良好选址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点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采石容易
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 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选择在向斜槽部
岩层 向斜 下弯
中间新 两翼老
常形成 谷地或 盆地
向斜 成山
背斜的应用
假如你们是地质学家, 从事石油勘探和地下水 寻找等方面的工作,请 你解释说明储油和储水 分别是哪种地质构造? (是背斜?还是向斜?结 合各种物质密度)
因修建一铁路需通过某褶皱山地,必须开凿隧道,如果你是工 程师,在背斜和向斜处,你会优先选择在哪里开挖? 1、穹隆构造,符 合力学原理。 2、对岩层破坏较 小;施工相对容 易。 3、不易渗水有利 于地下水的排放。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

《2.2地球表面形态---外力作用》
海岸带在波浪、潮汐、海流的冲蚀、搬运、堆积作用 下,形成各种海岸地貌。按其成因划分,海岸地貌可分 为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柱
海蚀穴
海蚀崖
海浪沉积地貌
外力
风力 流水 冰川 海浪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主要分布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风蚀洼地
沙丘 黄土高原
峡谷(V型谷) 三角洲
喀斯特地貌 冲积平原
水的冻融
球状风化壳
如何区别风化、侵蚀、搬运?
风化是外力使岩石表面变碎(但还贴在母 体上), 侵蚀是外力把上面形成的碎块儿剥离下来, 搬运是外力再把这些剥下来的碎块搬到其 他地方去
外力作用形式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是基础,而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
用则需要动力:流水、风力、冰川和海浪等。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
V形谷——流水侵蚀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
B、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千沟 万壑——流水
侵蚀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侵蚀作用:
A.瀑布、冲积扇
B.三角洲、冲积平原
C.河流峡谷、风蚀城堡 D.黄土高原、喀斯特地貌
角峰——冰川侵蚀作用
冰斗
角峰
冰川侵蚀地貌
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
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峡湾
• 峡湾形成是由于冰川侵蚀河谷所致,冰川由高山向下滑 时,不仅从河谷流入,还将山壁磨蚀,成为峡谷。当这
些接近海岸的峡谷被海水倒灌时,便形成峡湾。峡谷在 寒带地方较为常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分析以下景观图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长江峡谷(流水侵蚀)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分 为若干小板块; (2)、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A
D )
练习 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E五处,属背斜的是
,地堑是 。 D B 槽部受挤压,不易 (2)从地质构造上看,C处是 向斜 ,形成原因是 被侵蚀 (3)泰山的成因与图中 A 处一致;地震多发地带位于图中 E处。 (4) 图中五个部位宜建地下隧道的是 是 C 。

2.图中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1) 该地是一较理想 的储油构造,这种地质 构造的名叫 , 它能保存大量油气的原 因是上部有完整的岩层覆盖 。
(2)油田经过一定开 采时间后,要想保持产 量,应采取的办法 是 ,以增大 , 使石油喷出。 (3)在井架处向油层钻井,可借助的有利地质条件是 该处岩层受张力作用,岩层较疏松,有利钻井
内力作用的“足迹”
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断层
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一般: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特定条件下: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思考:“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性较疏松,容易被外力侵
多火山、地震。
注意观察:图中边界类型;关注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太平洋板 块,南极洲板块;预测红海、地中海、东非大裂谷的变化趋势。
板块边界线图的判读
图中有几个板块?几种边界?
①板块是指地球的
被划分而成
B
A C
②六大板块 是 ?

③板块轮廓与海陆轮廓 完全一致吗? ④板块是在 之上运动的,板块的运动方式有哪两种? 分别会形成什么样的边界类型? ⑤解释火山地震的分布规律。 ⑥解释喜玛拉雅山(A)、阿尔卑斯山(B)、安第斯山(C) 的形成原理。
背 斜
石油、天然气埋藏区 隧道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积水 采石场选址—— 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采石场选址——顶部地带;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 斜 断 层
储水构造——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储水构造——底部低凹、易汇集水。 铁路、公路、桥、水库应避开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 ——岩层不稳定,易诱发地震;水库易漏水。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 ——岩隙水易沿着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 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力作用岩性较坚实,不 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褶皱
地质构造 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力发生 弯曲变形,但岩层还是连在一起的
断层
未侵蚀
地貌
背斜常形成山岭
向斜常形成谷地或 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
盆地 崖,如东非大裂谷。断 向斜底部岩性坚硬 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 不易被侵蚀,常形 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 成山岭 华山、庐山、泰山;另 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
当堂训练
例题:选择坝址是建筑水库的关键之一,除地形等其他因素外, 下图四种地质构造中,最适宜建坝的是
D
3.(2012 青岛模拟
)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和
沿 ABC线所作的岩层横剖面示意图。读图 回答 , (1)~(2) 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构造、地形及可能存在的资源分别是 A. 背斜 - 山地 - 石油、天然气 B. 背斜 - 盆地 - 石油、天然气 C. 向斜 - 山地 - 地下水 D. 向斜 - 盆地 - 石油、天然气

A
C
B
D

请说出图中ABCD的地质构造名称? 根据图中的地质构造情况,请说出该地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 先南北方向的水平挤压形成褶皱,然后顶部被外力风化、侵蚀、搬运走, 该地地层下沉,外力搬运作用将其他区域的碎屑物质搬运到该地顶部,物 质在此沉积形成一层覆盖层。最后升降运动形成断层,
下图是某地的地质剖面图.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 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断 层
小结
岩层形态 背 斜 向 斜 新老关系 内老 外新 内新 外老 背斜山 地 貌 背斜谷 (外力) 向斜山 (外力) 实践意义 找石油、天然 气、采矿场, 开挖隧道 找地下水
褶 皱
向斜谷
断层
1. 裂谷或陡崖(大裂谷东非、华 山北坡大断崖) 2. 块状山(地垒):华山、庐山、 泰山 3. 谷地(地堑):渭河平原、汾 河谷地 4. 断层构造地带常发育沟谷河流 5.断层找水 6.大型工程应避开断层
(2)流水的沉积作用:
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带的物质会有规律 地沉积下来。 如,山麓冲积扇(山区出山口)、 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地区)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风的侵蚀作用:
A、在干旱地区,风扬起沙石,吹蚀地表 如: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B、地表沙尘和碎屑被风力侵蚀搬走, 如:戈壁沙漠、裸岩荒漠
B
, (2) 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 A. 从东南向西北
B. 先是从西南向东北 然后是从南向北
C. 基本呈南北流向 D. 从西北向东南
A
【练习1】下图为“某地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从甲到丁岩 层从老到新)。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丁的地质构造为( ) C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4.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南北向隧道应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5.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所致
A.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 背斜
C.瓦斯爆炸
向斜
高考真题 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南四盘区发生瓦 斯爆炸事故,截至当天18时,已造成74人死亡。结合山西某地 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1~2题。 1、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 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2、在a、b两处采煤,最容 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D
B
A
课堂检测

②⑦⑥④③②⑤① (2)如果④是石 灰岩,则⑤为?


大理岩 (3)岩石①在地表的部分常具 有的特征是 B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1.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位置是 C A.① A.岩层 B.② B.向斜 C.③ D D.断层 C.背斜 D.④
(2) 风的沉积作用:
风在搬运途中,当风力减小或气流受阻,导致风沙堆积 如:沙丘、沙垄
注意观察以下地貌的成因?
流水侵蚀
外力作用的表现
外力作用
流 水 作 用 侵蚀 对地貌形态的影响 沟谷、瀑布、峡谷、石灰岩地貌、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沉积
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山麓冲积扇

,良好的储水构造
读岩层相互关系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
为岩浆岩),完成5~6题。
5.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⑤⑥④③②①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④③②①⑥⑤
D
6.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 A.花岗岩 B.大理岩 C.页岩 D.砾岩
B
)
请将相关矿难事故与地质构造类型连线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 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的相对移动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张裂—— 生长边界 碰撞 挤压 裂谷、海洋 陆、陆板块相撞——褶皱山系 消亡边界
陆、洋板块相撞——海沟、岛弧链、 海岸山脉
侵蚀后 背斜顶部受张力,

造 地 貌
地貌
常被侵蚀成谷地
图示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 有时有泉、湖泊
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 过了
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岩体发生破裂后, 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了
断层。

图示
断层线

断层面


地垒
地 地堑 堑
• 【例1】地质工作者在我国下列各地发现了不同的古生物化 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古生物化石 三叶虫化石 恐龙化石 哺乳类化石
年代 老 ↓ 新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1)流水的侵蚀作用:
A、坡面流水使坡面破碎,下切形成沟谷;如,瀑布。 B、水流汇集,使沟谷加宽加深; 如,峡谷,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C、地下水的侵蚀作用形成岩溶地貌 (即喀斯特地形)
1.(2012·合肥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
A.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2)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 A.陆地区域边界 C.海洋区域边界 B.太平洋板块 D.印度洋板块 (
D)
B
)
B.板块生长边界 D.板块消亡边界
断 层
地堑(断陷谷,峡谷)
水平 运动
升降 运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 部,主要是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分类 内 力 作 用 外 力 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