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族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观-石国义
水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观胡品荣“水书”是水族人民的“易经”,是水族古老的文化遗产,也是保存流传至今仍在民间使用的灿烂文化。
水族文化既神秘又博大精深,是中华多元文化的一块瑰宝。
整理出版“水书”,不仅对研究水族古代社会历史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弘扬民族文化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水族丧葬,是水族民族特征的重要表现之一。
丧葬的程序、形式、礼仪和禁忌十分繁杂,是水族多种习俗中保留原始信仰较为全面的一种习俗。
水族丧葬,是水族习俗、宗教信仰、家庭血缘、经济和文化诸多方面的综合反映。
从这里可以追溯水族远古社会的氏族部落和家族血缘关系的演变,可以洞察水族领主制的遗俗、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概貌,可以探索石雕、石刻、纸扎、剪纸等工艺的发展以及丧葬歌的形成和职业歌手产生等情况。
此外,还可以从中去了解水书的作用以及汉文化的传播与影响。
《水书·丧葬卷》是水书中极为重要的一部,集中反映了水家先民的宗教信仰观和伦理道德观。
从信仰功利上来说,《水书·丧葬卷》围绕如何安抚祖业先灵魂,就是敬鬼、媚鬼、酬鬼,使其在物质上得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愉悦,然后尽心尽力赐福消灾,保佑后裔。
从伦理道德上来说,《水书·丧葬卷》把对先辈的敬爱、缅怀、感激的孝道、赡养、送终观念糅合其中。
从社会组织结构来说,《水书·丧葬卷》把同宗血缘氏族家庭的团结、增强内部凝聚力等观念也揉于相关的篇目中。
水族是崇尚鬼的民族,水书中众多鬼神的出现,是历史发展长河中出现的自然现象。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与普及,水族人民在观念上已冲出鬼神的重围,逐步进入理想的自由王国。
撩开《水书·丧葬卷》的神秘面纱,探索其蕴含的石文化价值,化古董为神奇,让神秘的水书成为水族地区旅游经济开发的重要文化支撑亮点,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广大水族同胞要认真学习、传承水书,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吸取丰富营养,作出应有贡献。
值得一读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
《我国水族文化研究》是一部深入探讨我国水族文化的著作,通过对我国水族传统、历史、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全面展现了我国水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水族文化研究》进行深入解析,探讨其价值和意义。
1. 独特的研究视角《我国水族文化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对水族文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不仅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梳理,还关注了现代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水族习俗、节日、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揭示了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
2. 丰富的实地调研作者对水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水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传统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实地调研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案例,使《我国水族文化研究》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增添了丰富的实证支撑,使研究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3. 细致的文字描绘《我国水族文化研究》在文字描绘方面极为细致入微,用心刻画了水族文化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水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还是日常生活细节,都展现出了作者对我国水族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关爱之心。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几乎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到水族文化的魅力和多彩风情。
4. 开阔的学术视野《我国水族文化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学术研究范畴,结合了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为水族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方式,使得书中的内容更加全面、系统,有助于学术界和社会大众对水族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5. 实用的参考价值除了对水族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外,本书还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文献,为后续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撑。
对于对水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本书也为他们提供了一扇窗户,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国水族文化,增进他们对水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我国水族文化研究》是一部值得一读的著作,通过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调研,展现了我国水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对于推动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和繁荣,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社会价值。
民间信仰的传承及功能
民间信仰的传承及功能作者:赵可欣张红来源:《大观》2016年第01期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间信仰观念等非经济因素也占据着乡村社会的突出位置,对乡村社会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将分析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探讨如何使民间信仰的有益因子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服务。
关键词:民间信仰;功能;传承民间信仰是民俗文化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仪式和活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融入各种行为和规范里。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乡村的民间信仰观念也占据着乡村社会的突出位置,影响着乡村社会的发展。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它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一定存在着正功能。
一、民间信仰的传承现状(一)了解与参与状况在笔者观察与访谈中看到当地人信奉的民间信仰共有三尊佛,分别是:清水真人,法祖公,三代公。
通过访谈,当地老人认为民间信仰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他们认为民间信仰会被传承下去,不会消失。
大部分人比较乐意参加民间信仰活动的,在大年初五村社进行大型民间信仰活动的时候,村里不论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来到广场上参加祭拜,每个人都遵从民间信仰活动的一些程序和仪式,显示集体具有整合的力量。
宗教信仰之所以能够长久地维持下去,就是通过日常仪式等聚集方式维系的,由于外部日常的活动,使得集体观念和集体情感的功能在宗教的基本仪式中得到了发挥和强化。
老人对民间信仰活动的程序和仪式比较了解,而年轻人并没有对民间信仰活动的程序有深入清晰的了解。
民间信仰是村民作为村庄里的一份子很自然去参与其中的。
调查体现了集体对于信仰的影响,而非个人出于个人需求去参与民间信仰。
(二)对民间信仰的认知状况大部分村民能够理性地进行民间信仰的活动,他们也相信参加民间信仰活动,祈求神灵的保佑能够对自己的生活有一些帮助,但并不完全依赖这种精神信仰,而是更多认为自身的努力更加重要。
在村民的心目中,民间信仰作为一种联结集体的活动,对村庄整体发展起到的作用较个人而言稍大,而民间信仰对自身的影响比较小,很多村民认为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主要依靠的是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当地人概括其为“M村精神”,即特别能吃苦,特别勤读书,特别善经商。
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讨
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讨
标题: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探讨
引言:
水族文化是世界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之一,它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观念。
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下,水族文化面临
着失传和消失的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从
多个角度分析其重要性,并探讨可行的保护措施。
一、水族文化的概述和历史背景(400字)
1.1 水族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1.2 水族文化在社会和历史中的地位
1.3 水族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
二、水族文化传承的挑战与现状(600字)
2.1 全球化对水族文化传承的冲击
2.2 现代生活方式对水族文化的侵蚀
2.3 年轻一代对水族文化的失去兴趣
三、水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与意义(600字)
3.1 水族文化的历史记忆和认同感
3.2 水族文化的生态智慧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3 水族文化对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的启示
四、水族文化传承的策略与方法(800字)
4.1 教育和宣传的重要性
4.2 保护和修复水族文化遗产
4.3 拓展传承途径,培养水族文化人才
4.4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水族文化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400字)
5.1 对水族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认识和意义
5.2 对采取措施的反思和展望
结论:
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它不仅关乎我们的历史
和文化认同,更关系到人类对环境的理解和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通过教育、保护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共同努力,确保水
族文化得以传承并继续为人类做出贡献。
(总字数:3000字)。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
发挥江南水乡民间信仰文化的社会正能量在我国除了政府正式注册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团体之外,还存在着数以亿计的民间信仰者。
何为民间信仰,本小组通过暑期走访调查发现它大抵是一种在民间流行的对某种精神观念、某种有形物体信奉敬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包括民间普遍的风俗,以至一般的迷信、巫术。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重要的信仰文化,它与宗教关系密切,其本质都是有神信仰,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是以天神崇拜和祖先崇拜为核心,以其他多种鬼神崇拜为补充,台湾有学者认为民间信仰其实是正统宗教在民间的扩散和蔓延。
然而,民间信仰又不同于宗教,它不像宗教信仰有明确的传人、严格的教义、严密的组织等,它是民间村民几千年自发形成的一种共同文化习性。
一、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的概况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非常普遍,特别是菱湖、千金、善琏等地异常兴盛,根据我们小组通过暑期的调查统计,目前,菱湖、千金、善琏三地的村间寺庙大大小小约50余座,依法登记注册的就有20座,可见整个信众的群体数量大,辐射面广。
但这些寺庙大都是民间百姓自发筹资形成的,有些还充当着老年活动中心,由村老年协会负责管理。
这类村间寺庙中,供奉着大大小小角色各异的各类神主,其中最多的是潮王和马面王,这两位神就是湖州百姓最为崇拜的河神与蚕神。
但是很多时候如观音、关公、财神也都被赋予了河神与蚕神的功能,担负起河神与蚕神的职责,在湖州百姓心中也有很高的地位。
这样的民间信仰历时几千年,在湖州百姓中代代相传,早已根深蒂固,逐渐成为一种地方特色文化。
二、湖州民间河神、蚕神信仰兴盛的历史地理因素湖州地处太湖南岸,是典型的江南水乡,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之称。
湖州又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悠久的蚕丝织物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
湖州丝绸不仅早已“冠绝海内”,而且经丝绸之路获得“湖丝衣天下”的美誉。
湖州各地河网湖荡密布,京杭大运河源于天目山麓的东、西苕溪纵穿横贯湖州全境。
论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论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水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传承和保护水族文化,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本文将从水族文化的定义、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以及相关的措施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需要明确水族文化的内涵和定义。
水族文化是指中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体系,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服饰、建筑等方面的独特风格。
水族文化的特点是丰富多样、独具特色,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和地方特色。
传承和保护水族文化对于维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的统一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水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南方地区的独特风情和民族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另一方面,水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为了传承和保护水族文化,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首先,加强对水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深入了解其历史渊源、内涵和特点。
同时,建立起相关的档案和文献资料,以便后人学习和研究。
其次,加强对水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学校教育、社区活动等形式,将水族文化的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社会大众普及水族文化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水族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再次,加强对水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修复和保护水族文化遗址、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水族文化的传统手工艺和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此外,加强对水族文化艺术形式的培养和推广,鼓励创作和演出水族文化的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作品,使之成为地方文化的亮点和特色。
总的来说,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任务,涉及到历史、民族、地域等多个方面。
只有加强对水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加强对水族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加强对水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水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
简单介绍水族文化特点水族文化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的水族民族所创造和继承的一种文化传统。
水族民族主要居住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山区和边远地区。
水族文化特点是受到水族民族宗教、语言、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较为鲜明的特色与风格。
一、宗教特点水族民族信仰木仰教,宗教信仰在水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水族人认为自然界万物都有灵性,是可以被人尊敬和崇拜的,因此宗教在水族文化中是贯穿着生活的。
水族宗教有丰富的祭祀仪式,如“赛櫈”、“摆天神”、“送满杯”、“赛花”、“千寨会戏”等。
这些节日与仪式大多是围绕着神灵、自然、家庭及社区生活的方面展开的,体现了水族民族的信仰、礼仪及文化特征。
二、语言特点水族民族语言属于藏缅语族,是水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共有7个方言,水族文化与水族语言息息相关。
水族语言是一种口头传承的语言,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沿袭了水族民族族群中的礼仪、风俗、传统和历史等方面。
水族人自然的语音节奏、曲调、语感,以及较为丰富的词汇使得水族语言具有独特魅力。
三、服饰特点水族民族传统服饰非常华丽,通常使用丝绸、麻类、棉布等材料,装饰有鸟、兽、花、草等图案。
在水族服饰中,金、银、珠、玛瑙等贵重物品被广泛使用,饰品装饰夸张,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归属感。
例如,男子头戴有头冠,披边袍,佩戴银手镯、项链,还有银饰马扎布等;女子穿着彩色上衣,外罩长衫裳,戴着珠子和花苞,形象婀娜、美丽高贵。
四、建筑特点水族文化中的建筑物是特别的。
水族民族建筑和生活习俗具有紧密关联,包括村落、屋舍以及民族风格的广场、舞台等等。
水族人的屋子大多数是木制的,因为木材在水族的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水族屋底采用竹片、树皮覆盖,使得房子既能够让人舒适地居住,也能够防止雨水渗透。
水族民居多为三坡式房屋,通常采用榫卯连接方法,可以防止屋子被强风吹倒。
五、食品特点水族民族的饮食文化其实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水族人好吃辣,善于吃使用中国西南独有的山上和山下食品,如过江米、禁治蛇、酸笋鱼等。
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
文化长廊 CulturalCorridor2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浅谈我国民间信仰的特点及功能文/张彤摘要:民间信仰作为原生性信仰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复杂的成因和丰富的内涵。
文革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的“民间信仰”迅速复兴,已渗透于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
本文综合了当前我国民间信仰的普遍特点,并针对陕西关中的金仙信仰,介绍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及作用。
关键词:民间信仰;特点;功能民间信仰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其与宗教既有着本质的区别又存在着诸多关联。
每一种地方的神祇崇拜传统,都植根于特定地域,代表着共同的习俗、方言、血缘、思维模式、生活态度和人情关系。
民间信仰营造的是一个个人情的社会,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民间信仰起到了组织社会成员、调适个人心理、整合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
1 我国的民间信仰传统中国始于西周天子,凡是被列入国家祀典的那些神灵和被崇拜的神灵,都被列入正祀范围,而不在祀典、不被国家认可的那些神灵或祭祀对象就自然成为淫祀。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承续周制,基本把山东六国的民间信仰进行统一,对散落各地的神灵进行分类梳理,部分作为国家祭祀,剩下的就由民间自行处理。
正祀之外,都可叫做民间信仰。
当代中国社会,除了制度认可的五大宗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之外,民间信仰成为囊括其他宗教信仰现象、神灵崇拜的领域,大多是乡村社会中的神灵崇拜。
民间信仰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甚至在表面上呈现出了“断裂”的趋势。
文革后,“国家”对民间信仰采取了新的政策,即改建国后对民间信仰等“封建迷信”的强力打压为提供一个合法化的框架,转向对民间信仰及仪式活动进行监督和引导,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民间社会的包容与开放态度,从而避免了国家与民间社会的直接冲突。
浅谈民间信仰的分类及其社会教育功能
浅谈民间信仰的分类及其社会教育功能民间信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为民间文化现象,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客观存在于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
衣食住行,岁时节令,山川景物,人生礼俗,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民间美术的绘画、雕塑等,无不与民间信仰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无所不在。
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尊重民众的意愿,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让民众按照传统习俗参与民间信仰活动,以发挥民间信仰积极的社会作用,使民间信仰文化得以健康的有序的传承发展。
一、民间信仰产生的条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保护工作中,对民间信仰传统文化活动的分类遇到一些难题。
要弄清这个问题,应该先从民间信仰产生的条件入手,分析各类民间信仰所崇拜对象、祈求目的、活动内容、表现形式,才能较合理的为民间信仰进行分类,也才能理解民间信仰为什么会对社会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人类、神灵,人与神的结合,是民间信仰产生、存在的最基本的三个条件。
人类在自然中进化、演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电闪雷鸣,山崩地裂,干旱洪水,生老病死。
人类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美好的生活——春夏秋冬,谷米水果,山花烂漫,子孙绕膝。
在自然力量的保护和压迫下,人们产生对自然力的依赖感、恐惧感、神秘感,由此产生了对自然力的崇拜性。
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想象神灵世界的样式,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设计各种仪式祭奠神灵,这就产生了原始信仰和崇拜仪式。
神灵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想象样式创造出来的,并赋于它精神和灵性,赋于它控制自然的力量。
把自己的心理状态转嫁给神灵,编排出一系列的崇拜神灵的仪式,来取悦神灵,影响神灵,祈求神灵,希望神灵多赐福少降灾。
由人对神灵的恐惧感、神秘感,到人对神灵的依赖和崇拜,形成了人与神的结合,产生民间信仰并逐步使民间信仰规范化、秩序化。
民众在民间信仰的约束下生活着,生存着,人类在民间信仰的控制中、管理中延续着,发展着。
二、民间信仰的类型民间信仰以对灵魂的崇拜,对鬼神的信奉为基础,体现在人们的生活习俗中,通过各种形式,实现信仰活动。
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及导控——构建和谐社会视角
从“ 多元 一体 和而不 同” 的角度 审视 以上 现象 , 我们 可 以得 出如下 结论 : 其一 , 于身 处构 建 和谐 社会 对
背景 下 的中 国而言 , 间信 仰 不会 与主 流意识 形态 相 对立 , 民 而是 能 够 在某 种 程 度上 与 主流 意识 形 态 相契 合, 具有 一 定 的社 会凝 聚功 能 。其二 , 能简单 地将 民 间信仰 视为 民俗事 象 , 不 尤其是 在 后现 代 主义 文化 观 的氛 围下 , 能 为 了发 展地方 经 济而让 其无 序发 展 。作为 政 府 和主 流 社 会 , 看 到 民间信 仰 的 局 限性 和 不 应 消极作 用 , 以正 确 引导 , 之最 大程 度地 发挥 积 极作 用 , 最 大程 度 地 降低 消极 作 用 。其 三 , 国 民间 加 使 而 中 信 仰 的种 类 繁多 , 有不 同 的信仰 对象 、 各 仪式 活 动 、 念 话 语 , 概 但其 中不 少具 有 跨 地 域性 、 阶层 性 , 的 跨 有
但也 有莠 的成 分 , 如有 些浸漫 着原 始蒙 昧 主义和封 建思 想观 念 的事 象 、 礼仪 , 它们 都是 有悖 于 社会 和 人性 的 。正 因为如 此 , 以人 为本 的原则 来理 解 , 从 对事 关 人心 、 性 及 人 的深 层 需求 的 民间信 仰 , 不 能掉 以 人 则
建 设 和谐社 会 , 法也 不能 回避 民 间信仰 问题 。作 为 中 国传 统 文 化 重要 组 成 部分 的 民间信 仰 , 拥 无 它
有 一个 汪洋 大海 般 的信仰 群体 , 在我们 现代 化 、 全球 化 的 过程 中 , 振 兴 民族 文 化 的过 程 中, 间宗 教信 在 民
仰 逐渐 复兴 , 反映 了随着 社会 的发展 , 物质 丰 富的 同 时 , 们 寻 求精 神 上 的社 会 归 属感 , 应 这 种需 这 在 人 顺 求, 民间宗教 信仰 提供 了一 种精神 回归 的方 式与 途径 。我们 需要 通过 研究 和利 用 民间信 仰 中有利 于 社会
水族水书习俗社会功能刍议
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the Sui Character Custom
of Sui Ethnic Group
作者: 韦荣平[1]
作者机构: [1]贵州民族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出版物刊名: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13-18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水族;水书习俗;社会功能
摘要:自160余年前水书研究开始以来,通过前辈时贤的努力,最终以"水书习俗"之名纳入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书习俗的内涵与外延也在学者讨论中逐渐明确.水书习俗在水族社区群体治理中起到了社会教育、道德教化、文化保护与承继、审美、精神维系、激活社区活力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等功能,在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应注重水书习俗的在构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总要求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水书习俗社会功能及作用,造福社区人民.。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
论民间信仰的研究体系一、概述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既体现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也反映了特定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信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民间信仰研究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民间信仰的内涵、外延、历史演变以及社会功能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民间信仰的信仰对象、仪式活动、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社会功能。
民间信仰研究还需要关注其与其他文化现象之间的关联,如宗教、民俗、神话传说等,从而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研究方法上,民间信仰研究体系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
它借鉴了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民间信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剖析。
这种综合性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民间信仰的本质和特征,并为其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民间信仰研究体系还强调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通过田野调查、口述历史等实证研究方法,收集第一手资料,揭示民间信仰的生动实践和丰富内涵。
结合理论分析,对民间信仰进行抽象概括和理论提升,形成具有普适性的研究成果。
民间信仰研究体系是一个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旨在全面揭示民间信仰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功能,为深入理解和传承民间文化提供有力支持。
1. 民间信仰的概念界定与重要性作为一种深植于民间社会、流传广泛的信仰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
其概念界定,既包含了对传统神祇、祖先崇拜、巫术仪式等多元信仰对象的认同,也涵盖了这些信仰在民众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
民间信仰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社会文化结构的塑造上。
作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信仰不仅反映了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还通过一系列仪式活动、节庆习俗等,强化了社区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民间信仰在心理调适和社会控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论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论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水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水族文化的传承是指将水族文化的精髓、特色和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代,让其代代相传。
传承水族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教育、文化活动、文化产业等。
首先,教育是传承水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将水族文化纳入课程体系,让学生了解水族文化的历史、特点和价值,增强对水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文化活动也是传承水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组织水族文化节、水族文化展览等活动,让人们了解水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增强对水族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最后,文化产业也是传承水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开发水族文化旅游、水族文化产品等,让人们在享受水族文化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水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水族文化的保护是指保护水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防止水族文化的消失和流失。
保护水族文化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法律保护、文化保护、社会保护等。
首先,法律保护是保护水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族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护水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其次,文化保护也是保护水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该加强对水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水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最后,社会保护也是保护水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对水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护水族文化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总之,水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应该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只有加强对水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能让水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
水族经典及其思想信仰摘要:水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并拥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
“水书”是水族的民俗文化典籍,它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气象、民俗、宗教、哲学等资料。
从思想信仰角度看,“水书”是水族宗教信仰、哲学思想认识的真实资料,是水族民众思想意识的真实反映。
关键词:水族;水书;思想信仰一、水书简介水族是一个具有自己文字的古老民族,主要聚居在贵州境内。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水族人口数为406902人,贵州境内水族人口369723人,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0.8%。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人口接近全国水族总人口的50%,其余分布在贵州的荔波、独山、都匀、榕江、从江等县市和广西的融安、南丹、环江、河池等县以及云南东部与贵州黔西南兴义市接壤的富源县古敢水族乡一带。
文化人类学广义的世界观为“特定群体(基于地域、年龄、地位、种族、民族或宗教)所持有的一个独特的价值、信仰和态度体系。
”水族的思想信仰,实质是水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世界观,即水族群体认可的信仰、价值以及对世界的态度等的认知体系。
水族人民的思想信仰,表现在水族群众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而为水族思想信仰提供主要依据的是用水族人民自己文字书写的典籍——水书,能够全面理解并运用水书知识的是水族文化的精英——水书先生。
(一)水书概述。
“水书”,水语称作“泐睢”(le1 sui3),“泐”(le1),在水族群众的认知中是对文字和书的统称;“睢”(sui3),即水族自称,而“泐睢”汉译为“水书”。
“实际上,‘水书’有时指的是‘书’,有时则指的是‘字’。
从学术研究科学性的角度考虑,我们把用水族文字写成的典籍为‘水书’,其中所使用的文字符号为‘水字’。
”本文所用的“水书”是指用水字写成的手抄典籍及其部分已翻译(汉译注释、注有国际音标等)的水书典籍。
“水书”是水族的民间信仰、民俗文化典籍,它是水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水族天象、历法、气象、民俗、宗教、哲学等资料。
水族传统自治方式变迁的政治生态学分析
水族传统自治方式的变迁——政治生态学视角的审视三都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以南的都柳江和龙江上游。
这里山岭纵横,溪流交错,中间夹着若干起伏的丘陵,也有若干平坝,自然环境非常幽美.到处是青山绿水互相辉映,银白色的河流,环绕着隐没在云雾中的雪山,因而一向誉为象“凤凰羽毛一样美丽”的地方。
这里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该县内共有水族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左右。
水族人民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与当地的布依、苗、瑶、汉等族人民共同劳动,互相学习,友好相处,发展了经济上的联系和文化上的交流,促进了各民族的共同进步,结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
水族人民勤劳勇敢,纯厚淳朴,具有光荣传统。
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俗习惯,反过来,这些民风民俗又渗透到水族活动的各领域——从物质到精神,从生产到生活,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言行举止,无不留下风俗习惯的足迹。
研究这些风俗习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水族自治方式1、自治的组织形态从唐代的羁糜制开始,历代中央王朝均对水族地区采取世袭的“土司”统治,直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土司制度在水族地区才最后消亡。
除了地方性的“土司”制政权之外,古代水族社会主要靠其内部形成的社会基层组织来实现自我管理。
水族社会基层组织表现为“洞”、“水”、“榔”以及由“榔”派生的“阿卡”、“瓮”等组织形式。
据传说,大约在一百年以前,水族地区,仍然很尊重一种自然领袖,水话叫Pu'}戈alts就是会讲道理的老人的意思。
人民有什么纠纷的事,都请他们来调解,他们威望很高。
但他们并不是世袭,一也不是法定的必须服从者,他们调解的纠纷,都是引起不成文法的格言来分析案情的是非,把案件公平合理的处理。
有时当事的两造,各请有各的1_Pu"戈ai29那就由两位Pu"戈ai“来辩驳,辩到不能辩的就输。
他们的处理,虽然不是强制服从,但因为他们都很公正,所以输的也心悦诚服。
水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
水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水族文化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水族文化是指以水中生物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是人类社会与水生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
水族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影响力,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论文旨在探讨水族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影响,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二、水族文化的起源与发展1.古代水族文化的起源古代水族文化起源于人类对水生生物的认知和利用。
早期的水族文化主要体现在捕鱼、养鱼等方面,人们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的行为,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养鱼技术和饲养理念。
2.水族文化的发展与演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水族文化逐渐从简单的捕鱼养鱼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形态。
人们开始创造各种水族设施,如水族箱、水族馆等,以展示和研究水生生物。
同时,水族文化也渗透到艺术、文学、建筑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水族文化艺术形式。
三、水族文化的影响与意义1.生态保护与环境意识水族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水生生物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关注。
通过观赏和研究水生生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水资源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2.艺术与审美情趣培养水族文化的艺术形式丰富多样,如水族摄影、水族画、水族音乐等,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还培养了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社交交流与团队合作水族文化在当代社会中也起到了重要的社交交流和团队合作的作用。
人们通过参与水族活动,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和分享水族知识,增进了社会联系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四、水族文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水族文化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水族文化有望与科技、艺术等领域更加紧密地结合,创造出更多创新性的水族文化形式。
同时,水族文化也将继续发挥其对生态保护、艺术培养和社交交流的积极影响。
五、结论水族文化是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意义。
通过对水族文化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与水生生物的关系,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和社交能力。
迷失与出路: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南丹地区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调查
迷失与出路: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南丹地区水族民俗体育文化调查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对于各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广西南丹地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水族民俗文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水族民俗体育文化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本文将以广西南丹地区为例,深入调查该地区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与问题,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出路和发展方向。
一、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丰富资源广西南丹地区是水族民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的水族人民世代生活在水乡,发展了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
传统的水族民俗体育项目有水上摆渡、船歌比赛、竹排竞渡等,这些项目在水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水族民间还有一些独特的体育活动,例如蔑竹、唱船歌等,这些活动成为了水族文化的一部分。
水族民俗体育文化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地方经济的振兴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调查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现状与发展,可以更好地发掘和利用这一资源,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水族民俗体育文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现代化的冲击,许多传统的水族民俗体育项目逐渐式微,有些甚至已经失传。
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一些年轻人对传统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缺乏兴趣,导致这一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一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广西南丹地区的水族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着迷失和衰落的风险。
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寻找出路与发展方向。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出路和发展方向针对目前水族民俗体育文化面临的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以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并使其得到更好地发展。
应加强对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开展田野调查等方式,挖掘和保护水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精髓,让这一文化得到更好的弘扬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玲玲
( 贵 州黔 南 民族 师 范 学院历 史与社 会 文化 系 贵 州 都 匀 5 5 8 0 0 0 )
摘 要: 水族 民间信仰在行 为、 道德 的规 范和约束 ; 族群 团结的整合 和巩 固; 文化传统 的继承 方面具有一 定的社会 的传统文化 资源之一 。 关键词 : 水族 ; 民 间信 仰 ; 社 会 功 能 民间信仰是在长期 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 在 民众 中 自发产生 的一套神 灵崇拜 观念 、 行为 习惯 和相应 的仪 式制度 , 是流传在 民 众 中的信仰 心理和行为【 1 】 。在 我 国, 民问信仰不仅仅 是一种历史 现象 , 它还是一种 “ 活态 ” 文化 , 是 在社会生活各方 面发 挥作用 的 活态宗教掰 。它具有原 生性 、 地域性 、 多样性 和历史传承性 , 并且 有 广泛 的群众基 础。 法 国第一位社会学教授涂尔干认为 . 不论是 积极 的还是消极 的宗教仪式 , 都具有如下一 些功能 : ( 1 ) 个人最初 是通 过宗教仪式 加 人集体生活的 , 禁忌 制度 ( 消极 的仪式 ) 培养个 人的 自我约束能 力, 从而为其参加积极 的仪 式( 到一定年 龄后 ) 做 准备 , 因此 , 宗教 仪 式是 纪律 的基本形式。( 2 ) 宗 教仪 式有 助于团体的整合 , 是社会 组织借 以定 期地重新肯定 自己的手段 。 E l常生 活使 人们彼此分 离。 导致 团体观念 的削弱 , 所 以需要定期 的仪式 , 在于使个 人能 再 次感 受到与其它 成员间的道德 的统一 ,从而 起到巩 固团结 的 作 用。 ( 3 ) 宗教仪式保持并 发扬 了团体的传统继承性 , 这在某种程 度上对一个 团体的独特道德面貌是至关重要 的。[ 3 1 水族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一 . 是一个信仰 多神的民族 。在 西 南众 多的民族文化 中 ,水 族由对多神 的信仰 而衍 生 出大量 的 信 仰活动 , 这种信 仰活动既指 向人 , 又指 向鬼 、 仙、 神等精神 的存 在. 还包括诸 如宇宙间的植物 、 动物 、 石 头等各种物体 , 有着相 当 丰富的特殊性 。因此 , 仅从宗教 文化方面来说 , 水族既有原生 的 自然宗教 , 又有成熟的人为宗教 , 几乎无所 不包 、 无奇 不有 , 致使 水 族人 的信 仰体系非 常庞杂 , 民间信仰是祖 灵信仰 、 自然崇拜 、 鬼神观念的综合体 。其中 , 万物有灵是水族信仰 的基本 轮廓 。 行为 、 道德的规范和约束 水族崇拜祖 先 . 信仰多神 。 水族 民间信仰虽然没有严密 的组 织团体和严格 的教 义教 规 , 但也 形成了相对 固定 的祭 祀时间 、 相 对一致的祭祀仪式程序及 信仰活动 中必须遵循 的规范和禁忌 等 系列不成文的程式化规矩 。 其一 , 水 族民间敬祭 的神灵 有女性始祖“ 娘 娘神 ” 、 男性始祖 “ 陆恩公 ” 等, 主要 的宗教祭典有 “ 拜霞 ” 、 “ 敬火神 ” 。“ 拜霞 ” 即拜 石 头神 , 每十二 年或六年举行 一次 , 由熟 悉水 书的 “ 鬼师 ” ( 水书 先生 ) 念诵祝 词巫咒 , 然后众 人依次 给“ 霞” 神敬酒 , 祈 求风调 雨 顺、 五谷 丰收 ; “ 敬 火神” 每年举 行“ 洗 寨” 仪式 , “ 洗寨” 期间, 禁 止 生人人寨 , 村 中住 户不得点灯生 火 , 洗寨后 择吉 日向火神及保寨 神 献牲 , 祈求招祥纳福 、 保佑村里人畜平安[ 4 J 。 其 二 ,水族 民间信仰 中最为典型也最 为普 遍和最深入人 心 的是对鱼的图腾信仰 。在水 族的祭祖 、 婚姻 、 丧葬祭祀等重大 事 件中, 鱼都 占着重要的地位 , 其 内容囊括 了鱼图腾是水族 的血 缘 亲属 、 是祖先 、 是保 护神 、 是子孙后 裔等 等 , 世 代相 传不衰 . 形 成 了后世必须这样做 的至高无上的规矩 。 因此 , 不论是端节 祭祖和 丧 葬祭 祀的忌荤吃素 , 还是 氏族及婚 姻集团 内部 的禁婚 , 都成 为 全 民族 自觉共同遵守 、 自我约束 的规矩 。 水族 的后裔 总是不知 不 觉地承袭着 先辈的这些信仰 和行 为 ,形成 了几乎是 整个 民族群 体 的信 仰和行为规范 ,并对个 体形成 自然 的威 慑力而 自觉服从 这 一约束。 这种 由鱼而引发 的信仰 和禁忌 , 就成 了水族无形 的 法令法规 。 同时 , 对这些 神灵 的敬畏和崇拜 就是一个道德教化 的过程 . 这 些道德因素在信仰过 程中逐渐 内化为水族 的道 德规范 .从 而 起 到约 束控制 自身行 为的作 用 。因为水族人相信所 崇拜 的各神
一
灵都 具有惩恶佑善 的特 性 ,而这种善 恶有 报的观念无形 中约束 了水族人 的行 为 , 促使人人 向善 , 抛弃 恶行 。 我们 知道 , 在世俗社 会. 一个 人在无人监督 的情况 下即便触犯 了道德规 范 , 也不会受 到来 自外界 的谴 责 , 而神灵是 一种超时空 的存在 , 作为一种无形 的存 在 , 其监督也就是超 时空的 , 每个 人行 为都时刻处于神灵 的 注视之下 。因此 , 通过 民间信 仰超时空监督 , 道德规范对人 的约 束力 也增添 了一定 的神秘性 , 因而约束力更强[ 嗣 。正如恩格斯在 说到风俗 民情 与氏族制度 的关 系时说 : “ 没有军 队、 宪兵和警察 , 没有 贵族 、 国王 ……在多数情况下 , 历史 的风俗所崇 尚的文化规 范, 所包含 的文化信念 常为 民众所认 可 , 并 内化 为心 。 成为一 种 无形 的力量 。 时 时诱 导或 约束 民众 的行 为 . 从而得到有效 的社会 控制 。当代学 者也认为最有效 , 并持续不断 的控 制不是强制 , 而 是触发个人 内在的 自发性 的控制 。” 水族 民间信仰 活动 中的这些程 式化规矩 ,虽然没有 明文规 定必须遵 守 , 但是 由于是对崇拜对象 的认 同与敬畏 , 水 族人相信 及坚守传 统道德文化 , 维护它 的绝对权威 。于是 , 个体 在长辈 的 言传 身教 中习得 , 并 遵照 执行 , 在传 承中代代相 传 , 约束着 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