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蚕引发的生命教育思考

合集下载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反思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反思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
涉县石门小学魏保华
通过本节课的激发,学生对养蚕已经兴趣盎然。

可是,由于实际条件的限制,学生们真正地能做到养蚕很困难,仅有兴趣没有实践、没有坚持是不行的。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养蚕活动中来,我鼓励孩子们有条件的可以自己找些蚕卵课外时间养蚕,顿时,我们三年级掀起了养蚕热潮。

在养蚕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我是一名组织者、服务者。

“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会。

”我让学生在“做”中获得体验。

学生在养蚕活动中,发现了很多问题。

每次课前我一到教室他们就立即围到我的身边,争先恐后的问我问题。

有孩子问道:老师,我的蚕怎么会死的呢?我告诉他:蚕死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会病死;缺氧也会死(因为我发现有的学生把蚕放在盒子里养,盖是密封的。

有的把蚕放在密封的保鲜袋里。

);吃了冰冻的桑叶也会死;受伤过重也会死。

我让他继续观察找原因。

有孩子问:我的蚕一动不动,是不是死了呀?我告诉他:蚕在每一次蜕皮前都要一动不动的在睡觉,你再继续观察观察……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所以,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

养蚕活动将要结束了,我的体会是:运用“做中学”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行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也改变了教师“教”的行为,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课文《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范文

课文《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范文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本文基于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散文《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结合我的授课经验,对本文进行反思和展开探究,旨在提高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教学背景本文是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主要讲述了蚕的生命历程,以及蚕的用途和重要性。

本文学科知识密集度高,语言生动形象,很适合用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反思1.教学目标本节课从知识、情感和技能三个维度来设置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蚕的生命周期及其用途;(2)学习如何实验观察;(3)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和珍贵。

2.教学内容(1)教师首先通过图片和实物模型,带领学生了解蚕的形态特征和生命周期。

(2)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学习如何清洗蚕卵、如何培养蚕、如何记录观察结果。

(3)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加深了解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的奇妙过程。

(4)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外阅读等方式,感受生命的价值和美好。

3.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其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十分密切,教师鼓励学生发表意见、提出疑问等,带动课堂气氛,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3)交叉式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命科学、语文阅读、实验技能等学科交叉,促进学生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4.教学效果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蚕生命周期和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分析、交流等方式进一步加深了对生命奇妙和珍贵价值的认识。

学生们在实验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惊人的思路,推算新知识,颇具速度和热情,体现了高度积极性和爆发力。

通过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提高观察、发现及总结问题的能力,不仅使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培养了学生实验观察能力、科学探究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也为系统化引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蚕宝宝的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蚕宝宝的小班科学教案反思

蚕宝宝的小班科学教案反思在小班科学教育中,蚕宝宝是一个经典的教学主题。

通过观察蚕宝宝从蛋到蚕茧再到蛾子的变化过程,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还可以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认知。

然而,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通过反思来改进。

首先,蚕宝宝的科学教案需要更加具体和细致。

在初步研究相关资料后,我发现在介绍蚕宝宝的变化过程时,教案只是简单地列出了蛋、幼虫、蛹和蛾子这四个阶段,然而,并没有详细地介绍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变化。

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来说可能过于抽象和难以理解。

因此,在今后的教案中,我计划加入具体的描述,例如蛋是如何孵化的,幼虫是如何食用桑叶成长的,以及蛹期的变化过程等。

其次,蚕宝宝的科学教案缺乏足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在这个教案中,我主要通过展示蚕宝宝的变化过程来让幼儿观察和感知,但是缺少了实际操作的机会。

孩子们更多地是观看,而不是亲自参与其中。

在今后的教案设计中,我计划添加一些实践性的活动,例如让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亲自触摸幼虫,喂食幼虫等,以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此外,在教案的实施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幼儿的注意力很难集中。

尽管蚕宝宝的变化过程很有趣,然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时间较长的观察实验可能会引起他们的厌烦和分散注意力。

因此,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增加一些其他的活动,例如绘画、听故事、玩游戏等,以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以增加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幼儿的情感教育。

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普通的科学实验,更是一个培养幼儿情感的机会。

蚕宝宝的变化过程中,涉及到生命的诞生和成长。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的思考,让他们思考和讨论生命的奇迹以及生命的宝贵。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培养幼儿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提高他们的情感素质。

综上所述,蚕宝宝的小班科学教案反思主要包括教案内容的具体性和细致性、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不足、幼儿注意力集中度的问题以及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养蚕的感悟经典句

养蚕的感悟经典句

养蚕的感悟经典句养蚕的感悟经典句1. "蚕破茧而出,我破繁华而成。

"——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见证了蚕变成蛾的过程,更是看到了自身的成长和蜕变。

与蚕一同破茧而出的还有我们对生命和成长的深刻理解。

2. "养蚕如养心,需要耐心与细致。

"——养蚕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工作,只有将心思深入其中,才能获得最好的成果。

这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要耐心对待每一件事情,只有付出真心和细致的努力,才能收获更多的成果。

3. "蚕丝虽薄,却承载了辛勤和美好。

"——蚕丝是如此细腻和柔软,然而背后却是蚕虫生命中的辛勤劳作和无私奉献。

这让人想到了人类的奉献精神,即使自己微小如蚕丝,但也能承载起更多的美好和幸福。

4. "蚕茧之美,源于它孕育了蛾的希望。

"——蚕茧是蚕虫努力的结果,它代表着希望和转变。

正如我们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一样,只有经过辛勤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才能孕育出美好的未来。

5. "蚕食桑叶,桑叶牵动乡民的希望。

"——养蚕需要喂养蚕虫桑叶,桑叶的供应成为了乡村经济的重要环节。

这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都会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我们的行为可能会成为他人希望的源泉。

6. "蚕丝之养,有容乃大。

"——养蚕需要提供适合蚕虫生长的环境和食物,这体现了包容和适应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宽容和适应,与他人和谐相处,才能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7. "养蚕之道,以简为美。

"——养蚕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种简约而美好的生活方式。

这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应以简约而美的心态去对待,不要贪婪和复杂,而是追求简单和内心的平静。

8. "蚕的成长告诉我们,只有经历过饥饿和困境,才能变得更强大。

"——蚕虫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饥饿和困境,这让它们变得更加坚强和顽强。

这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地面对,只有克服困难,才能变得更加强大。

幼儿园蚕宝宝故事教育案例分享与探讨

幼儿园蚕宝宝故事教育案例分享与探讨

幼儿园蚕宝宝故事教育案例分享与探讨幼儿园蚕宝宝故事教育案例分享与探讨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很多老师会选择以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孩子,因为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空间,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而幼儿园蚕宝宝故事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教育案例,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了解蚕宝宝的成长过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促进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蚕宝宝故事通常以蚕宝宝的生长历程为主线,通过描述蚕宝宝从小到大,从虫卵到蛹再到蛾的一生,来向孩子展示生命的奇迹和大自然的神奇。

这样的故事内容不仅能够激发孩子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还可以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则蚕宝宝故事并进行探讨和分析:第一部分:蚕宝宝的成长奇迹1. 蚕宝宝的诞生故事开始于一个春日的早晨,一只小蚕宝宝在蚕宝宝园区孵化出来了。

当周围的蚕宝宝们纷纷破壳而出,展现出他们柔弱的身躯时,小朋友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惊讶。

2. 蚕宝宝的成长小蚕宝宝在幼儿园老师的精心呵护下,一天天地长大。

孩子们通过观察和实践,学会了如何给蚕宝宝喂食,如何照料蚕宝宝的成长环境,以及蚕宝宝的生长过程。

3. 蚕宝宝的转变经过几个星期的精心呵护,小蚕宝宝们终于长成了蚕蛹。

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蚕宝宝的蜕变奇迹,见证了蚕蛹的形成和蛾的羽化。

第二部分:教育案例分析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园蚕宝宝故事对孩子的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

这个故事引发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好奇心和关注,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孩子们通过参与蚕宝宝的喂养和照料活动,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而且,蚕宝宝的转变和蜕变过程也启迪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三部分:教育启示在这个教育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教育启示:1. 以生命故事教育孩子,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2. 通过让孩子们参与实践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 通过展示自然界的奇迹,可以启迪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育 的 内容
生 命 教 育 一 方 面 教 育 学 生 珍 爱 生 命 .另 一 方 面教 育学 生 认 识 到 人 与 自然 和 谐 相 处 的重 要 意 义 .为 我 们 未 来 社 会 的和 谐 发 展 创 造 条 件 。也 就 是 说 通 过 开
共 同 特 征 、 康 生 活 、 活 与 环 境 , 们 健 生 我
但 是 实验 研 究 表 明 , 物 也 是 有 听 觉 的 , 植 也 是 有情 感 的 。 若 把 一 只 燕 子 的巢 穴 连
足 以 引 起 我 们 对 生 命 态 度 的 思 考 ,对 生
命 教育 的思 考 。 实 上 , 事 这早 就应 该 引起
命 世 界 的兴 趣 。从 对 生 命 现 象 和事 物 的 表 面 认 识 发 展 到 对 生命 的本 质 的认 识 。 从 我们 现在使 用 的教科 版 《 学》 科
生 命 世 界 的 兴 趣 进 一 步 延 伸 .从 对 花 草 树 木 的认 识 过 渡 到对 植 物 界 乃 至 整 个 生
的喜 爱 , 是 对 生 命 的尊 重 。 科 学 学 科 更 从
和 生活实 际这些 现象 中折 射 出的问题 .
我们都 知道 , 物有 听觉 、 情感 。 动 有

育 内容渗透在 其他 的单元 中, 《 音》 如 声 单 元 中对 耳 朵 的 结 构 分 析 ,天气 》 单 元 《
中天 气 对 人类 的 影 响 , 等 。这 样 看 来 , 等
后 一 课 《 宝 宝 变 了新 模 样 》 也 进 入 教 蚕
学 。我 取 出 一 盒 蚕 茧 让 学 生 观 察 ,并 指 出 :今 天 我 们 要 破 开 蚕 茧 来 观 察 里 面 的 “

蚕的一生给人的启示

蚕的一生给人的启示

蚕的一生给人的启示
蚕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昆虫,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人类提供了宝贵的丝绸。

蚕的一生经历了从卵到蛹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启示。

首先,蚕的卵象征着新生、希望和潜力。

正如蚕卵中蕴含着种种可能,人们也应该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未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其次,蚕的幼虫阶段是它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也启示着人们在成长和学习中的不断努力和进取精神。

正如蚕靠不断吃桑叶来长大一样,人们也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去追求更好的未来。

第三,蚕的蛹阶段需要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也启示着人们需要不断改变自己,适应新的环境和挑战。

正如蚕在蛹中吐丝吐成茧一样,我们也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能力,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

最后,蚕经过茧化,破茧而出,变成了成熟、有用的蛾,这也启示着人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努力和自我提升,拥有更高的品质和能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蚕的一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和反思,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命在于不断进取和努力,只有不断奋斗,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小班养蚕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小班养蚕教育案例及反思(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幼儿园小班阶段,开展实践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动手、合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案例以小班养蚕活动为例,探讨如何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2. 通过养蚕活动,让幼儿学会关爱生命,尊重自然。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三、活动过程1. 准备阶段(1)教师向幼儿介绍蚕的生长过程,包括蚕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2)准备养蚕所需的材料,如蚕卵、饲养盒、饲料、水等。

(3)分组,每组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养蚕活动。

2. 实施阶段(1)观察蚕卵: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蚕卵的外形、颜色等特征,引导幼儿说出蚕卵的特点。

(2)孵化蚕卵:教师指导幼儿孵化蚕卵,观察蚕卵孵化成幼虫的过程。

(3)饲养蚕:教师指导幼儿给蚕喂食,观察蚕的生长变化,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4)观察蚕的变态:教师带领幼儿观察蚕的变态过程,了解蚕从幼虫到成虫的变化。

(5)制作养蚕日记:教师指导幼儿制作养蚕日记,记录蚕的生长过程和自己的观察心得。

3. 总结阶段(1)展示养蚕日记: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本组的养蚕日记,分享养蚕过程中的观察和感受。

(2)总结活动: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养蚕活动中的收获,让幼儿认识到关爱生命、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四、反思1. 案例中的成功之处(1)注重幼儿的参与:在养蚕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亲身参与,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关注幼儿的发展:通过养蚕活动,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3)注重情感教育:在养蚕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关爱生命,尊重自然,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

2. 案例中的不足之处(1)活动时间安排不合理:在养蚕活动中,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部分幼儿没有充分参与观察和记录蚕的生长过程。

(2)教师指导不够细致:在孵化蚕卵和饲养蚕的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够细致,导致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错误。

幼儿园自然探索者:春天蚕宝宝观察与生命教育案例

幼儿园自然探索者:春天蚕宝宝观察与生命教育案例

标题:幼儿园自然探索者:春天蚕宝宝观察与生命教育案例在幼儿园生活中,自然探索和生命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活动,正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案例,可以帮助幼儿在探索自然过程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幼儿园自然探索者的身份,以及如何通过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来进行生命教育。

一、观察春天蚕宝宝的起源在幼儿园的春季课程中,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活动常常是一个备受期待的环节。

通过观察蚕宝宝的变化,幼儿可以亲身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变化的魅力。

观察春天蚕宝宝孵化、成长、蜕皮、结茧、化蛹、羽化的全过程,不仅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还可以增强幼儿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活动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动画等资源,向幼儿展示蚕宝宝的生长过程;或者组织幼儿亲自参与,通过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观察和记录蚕宝宝的变化。

还可以借助音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加生动地感受到蚕宝宝的生命力和生长轨迹。

三、引导幼儿的思考与探索在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可以鼓励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大小、颜色、动作等特征,然后让他们进行小组讨论,共享彼此的观察结果和疑问。

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可以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对自然的探索精神。

四、进行生命教育通过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活动,幼儿可以深刻体验到生命的宝贵和生长的奥妙。

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案例,向幼儿传授尊重生命、珍爱自然的理念,让幼儿从小树立起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观看视频等形式,向幼儿传达“爱护小动物,尊重生命”的教育主题,让幼儿在观察蚕宝宝的过程中接受生命教育的熏陶。

五、总结与回顾在春天蚕宝宝的观察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与回顾,让幼儿对观察的过程和收获进行梳理和反思。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共享交流,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观察成果,并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对蚕宝宝的生命故事进行回顾和总结。

蚕宝宝的一生读后感

蚕宝宝的一生读后感

蚕宝宝的一生读后感读了关于蚕宝宝一生的故事后,我可真是大开眼界,也对这些小小的生命充满了敬意呢。

刚看到蚕宝宝的时候,我就觉得它们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虫子,超级可爱。

它们的一生就像一场神奇的冒险之旅。

从一颗小小的卵开始,那么不起眼,就像一粒小沙子,我都难以想象这么小的卵能孵化出鲜活的生命。

当蚕宝宝从卵里钻出来的时候,就像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它们那么小,小得我都不敢用力呼吸,生怕把它们吹跑了。

然后它们就开始了吃吃吃的旅程。

这吃相可太厉害了,桑叶就像是它们的命根子,一刻不停地啃啊啃。

看着它们吃桑叶的样子,我就想,这简直就是小吃货界的冠军啊。

它们吃桑叶的声音,就像下着一场小小的绿色雨,沙沙沙地,特别有趣。

随着不断地吃,蚕宝宝就像吹气球一样慢慢长大了。

它们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胖嘟嘟的,还一节一节的,就像小火车的车厢。

而且它们的皮肤有时候还会蜕皮,就像我们换衣服一样。

我觉得这就像是它们成长的标志,每蜕一次皮,就好像变得更强大了一些。

等蚕宝宝长得足够大了,就开始吐丝了。

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技能啊。

它们就像一个个小小的纺织工,用自己的身体里吐出的丝,把自己包裹起来,慢慢地织成一个白白的茧。

我就在想,它们在茧里的时候会不会觉得很孤单呢?不过这个茧可真是个神奇的小房子,就像它们的保护罩,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

蚕宝宝在茧里变成了蛹,再从蛹变成蛾。

这个过程就像一场魔法变身,从一个胖嘟嘟的小虫子变成了会飞的蛾。

不过蛾的生命好像很短暂,它们从茧里出来后,就忙着找对象、产卵,然后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蚕宝宝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非常充实。

它们从小小的卵,经过不断地成长、蜕变,最后又孕育出新的生命。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人类,虽然我们的生命比蚕宝宝长很多,但我们也应该像它们一样,在有限的时间里不断成长,不断蜕变,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而且蚕宝宝那种专注于吃桑叶、专注于吐丝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也能像它们一样专注,那肯定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大班科学蚕宝宝的一生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蚕宝宝的一生教案反思

大班科学蚕宝宝的一生教案反思
本次教案是关于蚕宝宝的一生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设计。

在这次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着将知识点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以此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包括图片和视频等,给学生形象地介绍了蚕宝宝的一生。

我此次教学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感受蚕宝宝的生长变化,从而深刻理解其生命过程,并通过实验和活动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探讨,有效地提升了他们的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我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差异,导致一些学生可能跟不上教学进度;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对学生的问题没有及时解答或引导,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的考虑,并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在这次的教学中,我尽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并期待通过我所传授的知识和教学方式,可以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科学。

《蚕的一生》教学反思

《蚕的一生》教学反思

《蚕的一生》教学反思《蚕的一生》教学反思1(一)以观察为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本单元的主要任务是了解蚕的一生的四个阶段以及相应的特点。

认识昆虫的基本结构,知道蚕要经过变态过程。

(二)在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比如:问家长,老师,上网查资料,及时记录,写观察日记等,都是很好的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老师,家长生活经验丰富,可以给孩子们养蚕的建议;网上资源丰富,也可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三)“春蚕到死丝方尽”。

感受生命的可贵,活出自己的精彩。

我们只有一次生命,蚕的一生是短暂的,可是它给予我们人类很多,而不要任何回报,我们应和小动物们和睦相处。

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尊重老师,老师就像蚕的'一生,无私的为孩子们奉献,要尊重每一位默默付出的老师。

本课是二单元的最后一课,在教学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进行之前所学知识的回顾,蚕的一生经历了从出生、成长、繁殖、死...这周学习了《蚕的生长变化》一课,说到蚕,其实好像在我自己这个年代的同龄人并不是想象中那么喜欢蚕宝宝,想到它会变成肉...《动物的一生》这节内容是《蚕的一生》的延伸拓展,经过前面经过《蚕的一生》的学习,所以这节课从蚕的一生开始很容易带...第一单元教学反思1.1-2小熊购物《小熊购物》一课是关于混合运算的起始课,也是递等式知识...《蚕的一生》教学反思2现在的季节刚好已经过了养蚕季节。

正好是蚕宝宝结茧的时间,有几个孩子家里养了蚕宝宝。

有许多孩子从来都没有接触到蚕,所以显得有些陌生。

在活动开始,先提问幼儿:蚕宝宝从哪里来?孩子们讨论的非常热烈。

在孩子们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有自己家养蚕宝宝经验的幼儿很有发言权,蚕宝宝的仔是茧子中的蛾生出来的。

于是我接着幼儿的答案出示了蚕的一生图片。

原来是飞蛾产的卵就是蚕宝宝小时候的样子。

过了几天小蚕宝宝就出生了。

让幼儿了解蚕宝宝要休息的叫眠。

这一天它不吃桑叶的还要换衣服,然后让幼儿了解蚕由头和身体构成,头上有嘴和两只小小的眼睛;身体圆长而软,有环节;身体下面有许多对小脚,身体旁边有气孔,气孔可以呼吸和散热;尾部有小尖,叫尾角;会爬行。

幼儿园蚕宝宝的成长故事教育案例

幼儿园蚕宝宝的成长故事教育案例

幼儿园蚕宝宝的成长故事教育案例1. 蚕宝宝的陪伴成长在幼儿园的角落里,有一片小小的养蚕宝宝的区域,这里充满了孩子们对于小生命的好奇和关注。

蚕宝宝从小小的卵开始,慢慢地长出了细长的身体,变成了被我们所熟知的蚕宝宝。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营造了一个让孩子们亲身感受生命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在陪伴中学习关爱和责任。

2. 蚕宝宝的变化和成长过程孩子们仔细观察着蚕宝宝,它们从小小的卵慢慢地孵化成幼虫,然后开始吃桑叶,不断地长大,最后变成了茧。

整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观察,学会了珍惜生命,明白了成长的意义。

他们从生命的诞生到终结,感受并理解生命的可贵。

3. 蚕宝宝的教育意义和启发这个小小的蚕宝宝教育案例,实际上蕴含了很多教育意义。

通过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和体验生命的变化,增强了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蚕宝宝的故事也启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幼儿园蚕宝宝的成长故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案例。

它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关爱和责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小就懂得了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蚕宝宝的故事,也让我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循环。

我相信,这样的教育案例对于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深入地探讨了幼儿园蚕宝宝的成长故事教育案例。

通过对蚕宝宝成长过程的观察和体验,孩子们学会了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这样的教育案例,无疑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希望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多多借鉴这样的案例,让孩子们在关爱和陪伴中茁壮成长。

蚕宝宝的故事,不仅是一次生命成长的教育案例,更是一个激发孩子们探索、观察和体验的启发。

在幼儿园的蚕宝宝区域,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对自然的好奇和探索欲。

从小培养这些品质,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教育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体验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和体验的能力。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从养蚕衍生到对生命教育的思考作者:汤永海来源:《教师·上》2012年第05期引发思考的案例:在经历了与学生一起养蚕的行动后,动物的生命周期最后一课《蚕宝宝变了新模样》也进入教学。

我取出一盒蚕茧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今天我们要破开蚕茧来观察里面的蛹”,故意将“破开”两个字说得很响。

学生刚习惯性地说“好”,马上又诧异地发出惊叹——啊!这声音里分明表示了学生的难以想象的意思,怎么可以将这么好、这么辛苦养出来的蚕茧破开呢?学生纷纷举手表示了抗议……在学生的惊叫和惊叹声中,我妥协于孩子们的各种方法,蚕蛹的观察实验顺利完成。

下课了,学生虽然不停地向我讨要蚕茧,但13个被剪开的蚕茧都被学生用粘胶纸封好后如数回到我的手中,静静地躺在盒子里。

一堂科学课换来学生的爱心,真好!学生的这种对蚕的呵护和珍爱,来源于一起养蚕的过程中建立的对小动物的喜爱,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从科学学科和生活实际这些现象中折射出的问题,足以引起我们对生命态度的思考,对生命教育的思考。

事实上,这早就应该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珍爱生命”。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也明确提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这与自然常识教育相比,在对待大自然生命世界的态度、意识上的要求更高了,目标也更明确了。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忽视学生生命教育的现象,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共同商讨在科学教育上采取有效的策略,以科学课堂中所遇到的相关的珍爱生命的问题为依据,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素材,加强学生珍爱生命教育,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

一、适合开展珍爱生命教育的内容生命教育一方面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另一方面教育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条件。

也就是说通过开展“生命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培养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珍惜和尊重的态度。

教科版“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当然适合开展生命教育。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第一篇观看蚕卵: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看蚕卵的颜色、样子、大小等特点,再分9个小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看。

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看很到位。

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看到蚕卵中心处向下微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数为紫黑色,还有一些是白色了〔孵化出〕……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看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性、剧烈的参与欲望,我感到十分高兴。

课堂上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对于这些蚕卵相当关切,不断冒出一个个小问号:我的卵紫黑色了还有几天可以观察我的蚕宝宝?怎么样可以使我的蚕卵能更早的孵化出呢?出来后的蚕宝宝食量多大呢……存在的缺乏:1、我要求学生先用肉眼再借助显微镜观看蚕卵,但是许多组学生想观看更认真,没有怎么用肉眼进行细致观看,而是想急迫的通过放大镜进行观看。

2、课前应当要求学生收集养蚕的技巧等有关的学问,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作业布置后应当强调学生在下堂课时,把观看小蚕出生的结果在班上进行反馈沟通,互相沟通,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教学反思第二篇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和大小等,并明白蚕卵里孕育着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假如仅仅是从完成这节课内容来看,还是特别简单的,但同时这节课是这单元的起始课,起始课一般要让学生对这单元产生兴趣,情愿探究。

还有一个问题,由于这单元的特别性,许多学生养蚕的阶段不一样,而且蚕的孵化、蜕皮、吐丝、结茧、蛹化、羽化,这些过程也不肯定在课堂上发生,可能是下课,可能是在家里,这就需要他们平常观看并记录下来,可是他们的理论学问还跟不上,每一种现象发生他们并不知道就是这种现象,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记录,所以我第一节课的目的不仅让学生对这单元产生兴趣,并且还要对蚕的一生进行一个简洁的了解,知道这些阶段会出现的特征,这样也方便他们观看、思索与记录。

蚕--学生与蚕同成长(活动感悟)

蚕--学生与蚕同成长(活动感悟)

学生与蚕同成长(活动感悟)把蚕放在纸盒子,或是筛米的小筛子里,用筛子的话要放一些纸垫在筛底。

小蚕刚从卵里孵出来时,要特别小心对它,用比较嫩的桑叶喂它,换桑叶的时候用很软的毛笔来移动它,要注意力量;有时桑叶太干燥,不细心就会在换桑叶时的过程中把小蚕留在要丢弃的桑叶上。

小的时候难养一点,长大些就好办了。

桑叶要新鲜的,也可以每次采集一塑料袋,分次每天用几张,其余的装在冰箱里(4℃)保鲜(不能洒水,洒水叶子会很快黄掉,建议用保鲜袋密封)。

采来的叶子会有一定的灰尘,可以洗净后晾干,一定要晾干,不然小蚕或大蚕吃了会拉肚子的,说不定还会翘辫子。

一、学生与蚕同成长(一)、初见蚕宝宝当我第一次把蚕卵拿到他们面前时,几乎每个人都睁大眼睛发出了阵阵惊呼。

蚕对于城市里的孩子而言,是一种陌生的小动物。

蚕对于我们农村孩子可能其中一些人对蚕有所了解,但大多停留在书本知识或浅显的印象。

这样新奇有趣的小动物,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发问:这是什么蚕的卵?世界上有几种蚕?它真是从这么小的卵中孵出的吗?面对孩子们的发问,我采用了“拖”字诀即推说不太清楚,咱们共同查找答案吧。

鼓励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并给予了恰当的提示。

没过几天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汇报调查结果,虽然内容大同小异但信息来源却各不相同:有的查阅资料、有的上网浏览、有的请教家长或老人、有的询问卖蚕的小贩等。

这样就初步达到激发研究兴趣的目的。

将蚕卵放在实验室,请同学们来观察。

在蚁蚕出壳时布置了一节观察课,观察中学生感到新奇、迷惑,甚至是害怕、恶心(女同学居多)。

我对他们的表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孩子们纷纷要求每天来观察蚕宝宝,我答应了他们的要求。

心中暗喜:果然中了我的“欲擒故纵”之计。

在后续的观察活动中,他们七嘴八舌地把观察到的现象讲了出来,我肯定了他们观察的很仔细、成果不少,但是你的家长、朋友没有见到蚕宝宝,你是否愿意与他们分享这个成果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他们也知道呢?一是把观察结果记下来,给他们看记录;二是把蚕宝宝带回家观察。

大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蚕的一生反思引言:大班科学教案是教师在课堂中使用的教学工具,它有助于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来获取知识。

本文将从顶点的角度,对大班科学教案中关于蚕的一生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探讨其对学生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一、描绘蚕的一生在大班科学教案中,通常将蚕的一生划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在每个阶段,教师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向学生展示蚕的外貌变化和行为习性。

首先是卵的阶段,教师会向学生介绍蚕的卵是如何孵化出来的,以及卵壳的特点和保护蚕卵的方法。

这个阶段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蚕的卵壳,了解卵壳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致性。

接下来是幼虫的阶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蚕宝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幼虫的身体特征,比如柔软的外皮、多毛的身体和小小的头部。

学生通过亲自触摸幼虫,感受到其细腻和柔软,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

第三个阶段是蛹的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图片或实物示范,向学生展示蚕在变成蛹之前所做的蜕皮和吐丝的过程。

学生可以了解到蛹的形态特点和变化规律,以及它们在这个阶段需要安静和保护的原因。

最后是成虫阶段,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蚕蛾。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蚕蛾的外貌特征,如细长的身体、有翅膀和口器等。

通过展示蚕蛾的照片,学生可以对蚕的一生有一个完整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欣赏自然界的美。

二、蚕的一生的启示与反思1. 生命的循环和变化蚕的一生是一个充满变化的过程,从卵到成虫,经历了几个阶段的蜕变。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生命是一个不断循环和变化的过程。

蚕宝宝变成蛹,再变成蚕蛾,这个过程与其他生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蚕的一生,意识到自然界中生命的宝贵和多样性。

2. 勤劳和毅力蚕的一生中,幼虫阶段是最短的,但却是最艰苦的阶段。

幼虫需要大量进食,以获取足够的营养来生长,同时还要避免天敌的袭击。

蚕宝宝的这种勤劳和毅力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

通过观察蚕的行为,学生可以明白只有付出努力和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

幼儿园小蚕宝宝:生命成长教育案例

幼儿园小蚕宝宝:生命成长教育案例

1.幼儿园小蚕宝宝:生命成长教育案例【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幼儿园小蚕宝宝的生命成长教育案例更是一个充满温馨与感动的故事。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幼儿园教师的爱心与耐心,还能领悟到生命成长教育在孩子们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在本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个人观点与真实案例,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该案例,希望能为读者带来对生命成长教育的全新理解与认识。

【主体】2. 幼儿园小蚕宝宝的故事- 小蚕宝宝的成长环境在幼儿园中,小蚕宝宝是一个普通而又可爱的小朋友。

他们的成长环境充满了温馨与爱,每一位老师都倾注了无限的关怀和爱护。

- 生命成长教育在小蚕宝宝身上的体现小蚕宝宝通过观察、实践和体验,逐渐学会了关爱、尊重和责任。

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他们不仅学会了爱护小动物,更懂得了珍惜生3. 生命成长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责任感通过照顾小动物,小蚕宝宝们懂得了责任,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品质。

- 培养关爱之心在与小动物的相处中,小蚕宝宝们也学会了关爱之心,他们的善良与温暖影响着整个幼儿园,也为生命成长教育注入了更深的内涵。

4. 我对生命成长教育的理解与观点在我看来,生命成长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生命的课程,更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于爱与责任的教育。

我们从小就需要学会尊重、关爱和保护生命,而这些美好的品质也将伴随我们一生。

生命成长教育不仅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可贵,更让我们变得更加善良、懂得关爱他人。

【总结】5. 总结与回顾:生命成长教育的重要性幼儿园小蚕宝宝的生命成长教育案例深刻地体现了生命成长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在与生命接触中学到的尊重、关爱和责任。

希望我们能从中深刻理解生命的可贵,学会尊重和珍惜每一个生命,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与美好。

【结语】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共享,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并重视生命成长教育。

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们尊重和关爱生命的品质,让他们成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

养蚕的生命感悟

养蚕的生命感悟

养蚕的生命感悟以下是两篇关于“养蚕的生命感悟”的范文:范文1(700字):养蚕的生命感悟养蚕是一项古老而有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提供宝贵的生产经验,还能够带给人们深刻的生命感悟。

在养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同时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在养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的破茧成蝶和生命循环。

每一只蚕宝宝都要经历破茧的痛苦和艰辛,才能够化身成美丽的蝴蝶。

而当蚕宝宝们不再进食,并停止呼吸时,它们的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这种生命的循环让人感到一种深刻的哲思,让人们懂得珍惜生命,并在生命的有限时间里做有意义的事情。

养蚕也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

蚕宝宝们从破壳到结茧,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生长期,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需要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才能够最终破茧成蝶。

而当蚕宝宝们开始结茧时,它们会将自己封闭在一个小小的茧中,不吃不喝,不断吐丝,直到把自己包裹在一个密不透风的茧中。

这种坚韧和顽强的精神,正是人们所需要学习的。

同时,养蚕也让人们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蚕宝宝们的生命非常短暂,只有短短的几周时间,而当它们结束生命时,也带给人们无尽的伤感和思考。

这种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让人们懂得珍惜眼前的时光,并努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养蚕是一项有趣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生命的感悟,还能够培养人们的耐心和细心。

在养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照顾蚕宝宝,包括给它们喂食、清洁和换桑叶等等。

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需要耐心和细心,才能够做好。

通过养蚕,人们也能够体会到农业生产的不易和辛苦,更加珍惜粮食和生活的来之不易。

总的来说,养蚕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它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生命的感悟,还能够培养人们的耐心和细心。

在养蚕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同时也能够领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

这种生命的感悟,将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努力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范文2(1700字):养蚕的生命感悟去年春天,一位朋友送给我一袋蚕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小蚕引发的生命教育思考
作者:崔玉文
来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第04期
[关键词] 生命教育;珍惜生命;价值
一位朋友用去年留下的蚕子孵化出不少小蚕,因为一下子养不了那么多,送给了我。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孩子们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起责任感与爱心,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的学生。

他们听说后,主动跟我提出要照顾小蚕。

我告诉他们,先回家看看住家附近有无桑树,毕竟要先解决小蚕的食物问题。

第二天,十几个学生带来了小盒子和桑叶,兴奋地到我办公室领养小蚕。

我接过他们的小盒子,给他们建议如何给蚕宝宝布置一个温暖而又舒适的小家。

看到有些所谓的“桑叶”,我不禁皱起了眉头,因为有些叶子一看就跟桑叶差别很大,根本不是桑树的叶子。

城市里的孩子对植物并不是特别了解,但孩子喜欢小动物的天性使得他们以为给蚕宝宝找到了可口的食物,殊不知蚕对食物很挑剔,如果不是桑叶,宁可饿死也不会吃。

我给学生们展示了真正的桑叶,又用图片让他们知道桑树的样子,以免再次采错。

第三天,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已经有一些同学说从离家并不近的地方找到了桑树,采到了桑叶。

我被他们的积极性感动了,暗暗下定决心:一定好好陪伴孩子们完成饲养小蚕的任务。

我把一条条蚕宝宝小心翼翼地放进他们铺着桑叶的小盒子里。

孩子们的眼光热切地注视着一条条小生命,似乎在它们身上寄托了无限的期望。

紧接着,我把自己以往照顾蚕宝宝的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准备饲养小蚕的十来个孩子,鼓励他们完成任务,有所收获。

第四天,一个孩子告诉我有小蚕莫名其妙地死去了,孩子无助地看着我,眼泪都要流下来了。

我一边安慰他,一边帮他分析原因,希望他把教训告诉其他同学。

照顾小蚕需要格外细心,比如要采集新鲜嫩绿的小桑叶,必要时切成细丝,小蚕才能正常进食。

令我欣慰的是,大多数孩子照顾的小蚕在顽强地长大着。

一天,一个孩子哭着对我说:蚕宝宝已经长大不少,都开始蜕皮了,吃着同一棵桑树上的叶子,竟然口吐绿水,一条条死去了。

我搂着孩子,难过地安慰着他。

孩子们经历的这一切,肯定令他们特别伤心,同时这些经历又是很难得的,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离去的痛苦。

大约过了一个月,只有几个孩子精心照料的小蚕经历了四次蜕皮,最终结茧变蛾,又孕育出蚕子,完成了整个生命历程。

孩子们跟我聊天时说:他们懂得了照顾小生命特别不容易,要非常细心周到;看着小生命死去时,感觉心情很难过,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明白了活着特别好,每天都可以看到很多美好的事物,死去就什么都没有了。

孩子们的话充满了童真,也是发自肺腑的,道出了他们饲养小蚕的真切感受。

细想整个过程,虽然仅仅历时一个月,孩子们的收获却非常之多。

记得一位妈妈曾经跟我说,她和孩子共同照料一只小兔子,小兔子突然死去时,孩子难过得嚎啕大哭,她自己也很伤心,不知道怎么安慰孩子,以至于很长时间孩子都心情抑郁。

其实,和孩子们一起照顾小动物的过程就是一次生命教育的过程。

什么是生命教育?它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

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说到底就是死亡教育。

死亡,显然是一个有禁忌的话题,谁要是张口闭口地提到“死”字,身旁的人都会呸几口,说这是不吉利的。

但事实上,只有经历过死亡事件的人,包括至亲去世、朋友遇难、宠物死去……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意味着什么。

我的学生面对他们亲手饲养的小蚕死去的时候,肯定也在问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小蚕为什么会死?
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青少年自杀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

有专家指出,这与生命教育的缺失不无关系。

青少年对生命的漠视和种种生命困惑的出现,与其生活环境及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相关。

长期以来,教育一直被“功利”所包围,生命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的盲点。

孩子对死亡缺乏最起码的了解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义,也不知道“生”的宝贵,自然不懂得珍爱自己的生命,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生命。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和家长对孩子智力的开发可谓不遗余力,而关乎学生身心健康的生命教育却有意无意被忽略了。

前不久,药家鑫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的事件成为全国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对象,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热点话题。

一个大学生,对生命没有一点敬畏之心,漠视他人生命,最终酿成了这场悲剧。

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虐待动物、打架、群殴、吸毒、自杀等事件频频见诸报端,牵动着人们的神经,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悲剧一次次发生,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青少年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每次分析我得出的结论都是:我们缺乏生命教育。

生命的学习,或许需要经历离别及死亡的痛苦,只有经历了这些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其实多么艰难,又是多么珍贵!要想让学生明白这一道理,需要教育者的精心设计。

那么,“生命教育”这门课到底该怎么上?
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在生命教育中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学校应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长远发展考虑,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一方面要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生命教育环境。

另一方面,要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通过广播、橱窗、展览、报告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生活的美好,从而理解生命、欣赏生命,善待自己与他人。

“生命教育离不开课堂教育的渗透。

” “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个学科领域,要体现多学科交叉渗透。

要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

”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同时,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生命教育又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需要学校的重视,也需要家庭、社会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我们应强化对青少年的生命教育,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死亡,培养他们坚强的品质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让他们懂得正是因为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更需要珍惜生命,提升生命价值。

(作者单位:北京市史家小学,北京,100010)
编辑/于洪黄才玲终校/杨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