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推行教育券制度 促进基础教育公平

合集下载

学校教育公平促进措施

学校教育公平促进措施

学校教育公平促进措施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现实中,学校教育还存在着诸多不公平的现象,如城乡教育差距、区域教育差距、校际教育差距、群体教育差距等。

这些差距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未来,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校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物质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这些地区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学校布局,避免教育资源的过度集中和浪费。

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城乡共享、区域共享和校际共享。

例如,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课程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优劣。

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政府和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活动。

其次,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能够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此外,要建立教师流动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地区、贫困地区、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任教,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三、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课程是教育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

要推进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同时,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美国教育券研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券研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4、提高社会认知度:我国需要提高社会对生涯咨询师的认知度,让更多的人 了解生涯咨询师的角色和作用。这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活动等方式实现。
谢谢观看
一、美国生涯咨询师教育
美国生涯咨询师教育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种教育的目标是 为未来的生涯咨询师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职业发展理论、咨询技巧、 评估方法、个人和团体咨询等。
生涯咨询师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职业发展理论:这包括了解职业发展的各个阶段,以及影响个人职业选择 和发展的因素。
二、我国教育券研究
1、我国教育券的产生背景和历 史发展
我国的教育券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城市农民工子 女的教育问题。当时,为了解决农村贫困地区学校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问题, 我国政府开始尝试推行教育券制度。随后,这一制度逐渐扩展到城市农民工子 女和特殊教育领域。
2、我国教育券的形式和发放标 准
美国教育券研究及对我国教育 的启示
目录
01 一、美国教育券研究
02 二、我国教育券研究
03 三、美国教育券研究 给予我国教育的启示
四、探讨我国教育券
04 实施的必要性和重要 性
05 参考内容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个背景下, 美国率先进行了教育券制度的尝试,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本次 演示将详细介绍美国教育券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2、咨询技巧:这包括有效的沟通技巧、倾听技巧、问题解决技巧等。 3、评估方法:这包括各种评估工具,如心理测试、面试、技能评估等。
4、个人和团体咨询:这包括如何组织咨询会议,如何制定咨询计划,如何处 理复杂的咨询问题等。
二、对我国的启示

促进教育公平的文章

促进教育公平的文章

促进教育公平的文章(六篇)第一篇、促进教育公平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是我们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石。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促进教育公平,为实现更加和谐的社会作出贡献。

首先,政策制定者应确保教育的公共属性。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政府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教育公平事业,形成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格局。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应提供更多的资助和关爱,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此外,对于残障儿童等特殊群体,应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满足他们的特殊需求。

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的实施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同时,应鼓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通过他们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升。

第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在线课程等新型教育形式逐渐兴起。

这些新型教育形式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

我们应积极推广这些新型教育形式,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从自身做起,为促进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帮助和支持;我们可以关注身边的教育问题,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我们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学习和成长,成为推动教育公平的重要力量。

总之,促进教育公平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和谐。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第二篇、促进教育公平是共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浅论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

浅论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

浅论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推荐文章中国教育之我见的论文热度:有关农村教育问题的论文热度:浅谈农村初中校外教育的论文热度:浅谈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论文热度:幼儿园素质教育论文热度: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论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论教育公平的相关论文篇一《论教育公平对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性》摘要:实现教育公平是缩小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的重要基础,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高职教育,规模上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低位上却出于弱势局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很多,教育不公平是主要原因。

高职院校想要实现内涵发展和跨越式建设,教育公平很重要。

关键词:教育公平;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学校硬件设施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发展,高职学生规模也逐渐扩大,基本占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为更多高中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求学的教育机会。

但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公平配置和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待遇,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质量以及就业情况都与本科院校有很大的差距。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从这里可以看出,政府非常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做到教育公平很重要。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要义教育公平,是指人们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共享教育的资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对均等的条件和公平的待遇。

①总的来讲,就是要求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

教育起点公平就是指每个人平等的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可以在法定年龄走入学校,站在统一的起跑线上;教育过程公平主要是指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均衡的,实现各个级别阶段的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各个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整个教育系统资源配置机制是完整的;教育结果公平是指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果和接受教育的结果都是公平的,特别是受教育的结果的公平对受教育者的影响是深刻的。

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

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引言教育公平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指标,也是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社会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教育公平不仅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为了促进教育公平,各个国家纷纷制定并实施了各种政策措施。

本文将探讨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并分析其实施效果。

一、扩大教育资源投入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纷纷增加对教育事业的投入。

具体的政策措施包括:1.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来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

这包括增加教育预算、提高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改善教育设施、购买教育资源等。

2.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

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为了弥补这种差距,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改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问题,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二、加强教育机会均等化教育机会均等化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化,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确保义务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均衡分配。

这包括增加农村地区的学校数量,提供更多的教师和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等。

2.推行特殊群体教育政策。

特殊群体包括残疾人、贫困家庭子女、少数民族等,他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机会不平等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这些特殊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包括设立专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特殊教育资源和服务等。

三、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提高教育公平水平的必然要求。

为了推动教育改革与创新,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1.推行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追求分数和知识的考试成绩。

政府可以通过改革课程设置、培养教师专业发展能力、改变教育评价方式等,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公平论文范文3篇

教育公平论文范文3篇

教育公平论⽂范⽂3篇教育公平分析论⽂⼀、影响教育公平的要素1.教育经费的投⼊不⾜且分配不合理⾸先,我国教育经费总投⼊不⾜。

从教育经费绝对投⼊⽔平来看,⽬前全世界年⼈均教育经费已接近500美元,发达国家的教育投⼊是世界平均⽔平的五、六倍,⽽我国2005年⼈均教育经费还不⾜10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平的1/5。

其次,三级教育所占份额不合理。

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过多地⽤于⾼等教育,对义务教育投资不够。

最后,教育经费的地域分配也极不合理。

地区间、城乡间、学校间经费投⼊不均衡状况⼗分突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和农村的教育投⼊⽔平远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

2.教师资源配置失衡⾸先,多年计划经济和城乡⼆元体制下形成的城乡区别对待的教育政策偏向于城市。

如教师编制政策等,⽽就实际情况⽽⾔,农村⼈⼝居住分散,学校数量多,规模⼩,农村教师配置编制理应等于或⾼于城市。

其次,由于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其他因素,导致中东部地区的师资远远优于西部偏远地区,形成新的不公平。

3.学校教育之间的不公平如重点学校与⾮重点学校的不公平。

重点学校⼀直是各级政府投资的重点,⽽⾮重点学校则因政府不重视、投⼊少⽽⽆⼈问津,师资队伍较差,教育质量低下,⼈为地把学校、学⽣分成不同的等级,“就近⼊学”和愈演愈烈的“择校”⼤战,很⼤程度上是家长在经济实⼒和社会背景的竞争,固化了社会阶层间的差别,使教育资源配置⼈为地出现倾斜。

4.优势群体与弱势群体教育的不公平如流动⼉童与城市⼉童的不公平;正常⼉童与特殊⼉童教育的不公平;⼥性教育与男性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穷学⽣与富学⽣教育之间的不公平,等等。

5.教育政策不尽合理⾼考录取中的“分省定额”、“划线录取”,⼈为地造成⾼考录取线的地区差异,违背了“分数⾯前⼈⼈平等”的神圣原则,这是⼀种省际间考⽣的严重“教育不公平”。

⼆、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1.法律保障为了确保教育的公平和平等,许多国家注重通过⽴法来保障教育的平等和公正,在其宪法和教育法律中,都明确规定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平等公正的理念。

“教育券”,兑现教育公平

“教育券”,兑现教育公平

“教育券”,兑现教育公平[摘要]浙江省长兴县为了解决职业中学和民办学校生源困难问题,实施了“教育券”政策,该政策是解决公民受教育过程中就公立学校与民办学校之间问题的一项公共政策创新,它体现了教育公平和对公民个人自由选择权的尊重,为我国公共教育事业领域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本文旨在以此为引子,对我国“教育券”政策的设计理念以及实施现状进行论述,进而说明“教育券”政策对于体现教育政策基本价值取向——公平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券教育公平公共政策胡锦涛主席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曾时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

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一、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无论是教育的机会公平,还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对每一个家庭、个人来说,往往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中比较突出的不公平,主要体现为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等政府公共政策偏差,加剧了现实中的教育不公。

”教育券制度的实质是对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为学生及家长提供自由选择教育资源的权利凭证。

二、我国的“教育券”政策1.我国“教育券”政策的设计理念凸显公平长兴县的教育券制度是我国地方政府政策设计改革的重大创新,改变了过去由政府拨款给公立学校,由公立学校办教育的模式。

分析其起源、动力、运作机制以及理念创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教育券制度设计中主要考虑两大基本理念:一是教育公平。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公平;另一方面,是学校之间的公平。

二是教育选择。

教育券制度加强了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利。

不同学校之间的办学目标差异,使学生有权利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特点的学校就读成为可能。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文献综述范文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引言教育公平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社会公平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挑战和难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公平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本文将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综合分析文献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出教育公平的核心问题以及改善路径,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政策支持。

一、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1.经济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造成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我国,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明显滞后,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现象。

2.户口信息制度对教育机会的限制户口信息制度是我国教育公平中的一个严重束缚因素。

在城乡和地区间,由于户口信息制度的不同,学生们面临着不同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分配。

这种不公平现象严重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公平性。

3.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公平当前教育评价制度存在的不公平现象也是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学校的升学率、毕业生就业率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指标,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导致了学校偏向于注重提高这些指标,而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育公平的改善路径1.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强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

国家应该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消除地域和经济上的不平衡,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分配。

2.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提升教育公平的关键举措。

推动素质教育、注重全面发展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学校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全面的教育资源和条件。

3.完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的完善是提高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评价机制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减少单一的评价标准,从而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的内涵。

结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每个国家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当前,虽然教育公平问题依然存在一定的挑战和难题,但是通过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完善评价机制等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公平的实现是必然的。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

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论文篇一《教育公平问题研究》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对于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方向有重要的导向规范作用。

教育公平要以人为本,以战略的眼光,为全体受教育者提供一个公正公平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前行,同时也为应该那些享受受教育权利的成员提供广阔的选择余地和有效的发展空间,从而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活力,提升教育的质量,实现社会的真正进步。

教育公平要力争充分运用公平和效率两大原则,兼顾“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和“实际上的教育公平”。

做到坚持底线,均衡考虑,以推进教育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效率;形式上的教育公平;实际上的教育公平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奠定雄厚的人才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而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就是全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康发展。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因此,教育公平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的评价标准,其精神价值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公平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实施教育公平可以广大的受教育者创造一种奋斗方向,加快开发每个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在公平的竞争中健康成长,为我国受教育的所有儿童提舒适的教育场所和行之有效的、可不断进步的的发展空间,为他们设计出更高的符合儿童成长的发展期望和和谐发展蓝图,让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优越性得以体现,以此来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所谓教育公平,是指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和应遵循的原则,每一个接受教育的公民应当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拥有同样教育资源的权利。

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调研成果报告(精简篇)

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调研成果报告(精简篇)

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调研成果报告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调研成果报告【内容提要】深化基础教育招生制度改革,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学生和学校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保障适龄青少年学生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为导向,本文研究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借鉴外地在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认真分析研究了XX市小学升初中、中考招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对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招生秩序、实行阳光招生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希望通过健全机制,创造条件,稳妥推进,努力建设和谐、公平、安全的考试招生环境,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

近年我国教育考试制度不断完善,为选拔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面对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的原则,深化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招生秩序,实行阳光招生,对国家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相关要求,外地在招生制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XX市小学升初中、中考招生工作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国家相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教育部对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工作高度重视,相继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05〕2号)《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和进一步完善中考改革的意见》(教基〔2016〕6号)三个文件,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一)在义务教育招生方面:义务教育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免试就近入学。

法定监护人在非户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适龄儿童少年,在其法定监护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

(二)在高中阶段招生方面:要切实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

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将初中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普通高中招生的主要依据,将优质高中部分招生计划指标均衡分配到普通初中,同时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招生录取办法。

浅谈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浅谈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

浅谈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一、教育公平的重要性罗尔斯在正义论中第一章写到:正义即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

正义是一种程序性而无固定内容的概念,其内容是政治价值赋予的。

比如,高考所赋予的教育公平,也是反映高考本身的价值。

这种本身的价值是无法去定义的,但是价值却是无法估计的。

罗尔斯提出两个原则,第一是自由优先原则,第二是机会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

对于哲学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我认为自由优先原则是针对个体的,社会的每个人都有一样的权利享有尽可能广泛的基本自由,只要他们的自由不跟其他人的自由冲突。

差别原则指不平等只能建立在给社会最底层人民最大利益的基础上。

所以由于社会、经济地位差异的存在,应该优先改善处境最困难的群体的条件。

在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由此可见,教育公平在我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教育的不公平会导致很多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而高考的公平在很大程度上检验着我国教育公平的实施结果。

二、分配与分数线的差异所导致的教育不公平(一)分省定额制所导致的省间院校名额分配不同。

我国优秀大学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其中北京“211”“985”大学有26所,上海有9所,而新疆只有2所,西藏有1所。

这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是由区域发展所导致的,是个体无法改变之事。

但是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讲,“211”“985”大学应该给全国各省市的考生以平等的机会,不能因为省市的不同而使得学生进入优质大学的机会变得不同。

因为进入更好的大学能够提升个人的横向学历,对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来看,高校在分省定额分配时有明显的地方保护主义,这样不合理的地方保护主义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现象。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公平是一个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社会公平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基础性、深远性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教育公平的论文范文一:关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摘要: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本文论述了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和导致教育不公的原因,以及解决我国教育不公问题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建议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

要使社会和谐,社会公平是基础。

要实现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不仅必不可少,更为重要,更是基础。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

教育公平之所以受到如此重视,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因为它体现了现代社会公民的基本权利外,还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受教育状况、生存状态,进一步增进社会公平。

因此,教育公平就成为实现社会平等的最重要途径。

一、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现状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最大特点就是极不平衡,主要表现为:1.地域性特征明显,地区差距巨大。

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社会文化相差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

据有关人员的研究,各地的经济差距已经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历史上出现的最大差距,而且近年来,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这是认识我国社会公平问题的一个基本背景。

2.城乡差别:农村教育落后问题仍然突出。

农村人口约占我国总人口的70%。

国家特别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逐渐普及,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会,但农村教育仍然落后,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城镇和农村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在校生比例存在巨大差距。

1995年,农村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占全国适龄儿童总数的80%以上,而在校生占全体总数的比例,仅为60%左右。

3.阶层差别:关注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

随着收入分配形式的多样化,我国城市居民贫富差距逐渐拉大,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差距逐年增加。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

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实现教育公平是缩小教育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差距的重要基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论教育公平问题的有关论文篇一《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摘要] 社会公平分为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野中,教育公平本身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无论对经济公平还是对政治公平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和谐社会视野和谐社会包括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以及社会系统内部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六大特征: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中,公平正义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

可以说,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个公平的社会。

因此,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关于社会公平,有的学者把它归纳成涵盖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六者互相联系、互为一体的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

[1]其实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平简要地归结为三大公平,即经济公平、政治公平、文化公平。

不论公民个体还是利益群体与阶层都会在这三个方面追求公平,公平正义的实现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

教育公平隶属于文化公平,在目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体现。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教育由于其基础性、主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成为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之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教育公平被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关于教育公平,古今中外的众多学者对此都曾有过论述。

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曾经主张“有教无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所有儿童都应该接受机会均等的公共教育”;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和美国近代教育家贺拉斯?曼明确提出教育机会应该人人均等。

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探讨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

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探讨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

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探讨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引言教育公平是一个广泛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人潜能的重要因素。

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的机会和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公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

本文将探讨教育公平的政策分析,并讨论其中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章:教育公平的概念和意义教育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不受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性别或其他社会因素的限制。

教育公平的实现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

公平的教育系统可以帮助消除贫困和社会不平等,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第二章: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为了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普遍且免费的初等教育来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教育。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经济援助和奖励计划,以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另外,政府还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来保护受歧视的群体,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教育。

第三章: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尽管许多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教育公平,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严重匮乏,导致教育质量低下。

其次,社会经济的差异也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缺乏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性别不平等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女性在一些地区仍然面临着接受教育的障碍。

第四章:解决教育公平的挑战为了解决教育公平面临的挑战,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可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学金和补助金等经济支持措施,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此外,政府还可以制定法律和政策来禁止性别歧视,保护女性的教育权益。

最后,政府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和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结论教育公平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调研报告

对浙江长兴县“教育券”制度的调研报告
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然而,教育资源分布不 均,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当地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长兴县开始实施“教育券”制度。
三、制度概述
长兴县的“教育券”制度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教育改革措施。该制度将政 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以“教育券”的形式发放,学生或家长持券可选择任何符合 条件的学校进行就读。学校则根据接收的学生数量和学生的选择情况获得政府财 政补贴。这一制度旨在通过市场竞争,激励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和 家长的选择权。
4、提升公众参与度:政府应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与互动,让公众更好地了解 和参与“教育券”制度的实施过程。
5、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券”投入力 度,以促进城乡和区域间的教育公平。
6、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政府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将家长、学生和 社会的评价纳入其中,以更全面地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展示方式
浙江美术馆采用了多种展示方式,如传统展览、专题展览、互动展览等。传 统展览以静态展示为主,强调作品的精致和原汁原味;专题展览则针对某一艺术 流派或主题进行深入探讨;互动展览则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体验,让观众能够更加 深入地了解和感受艺术。
4、观众反馈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收集到了观众对浙江美术馆的反馈和评价。大部 分观众对美术馆的展览内容、展示方式和环境设施表示满意。同时,观众也提出 了一些建议,如加强导览服务、增加互动体验项目等。
四、实施情况与效果
自实施“教育券”制度以来,长兴县的教育市场呈现出新的活力。学校间的 竞争加剧,这不仅提高了学校的服务质量,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教师和优质资源 进入该县的教育领域。此外,家长和学生也获得了更多的教育选择权,他们在选 择学校时有了更大的自主权。

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

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

教育政策对教育公平的影响分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教育公平,则是教育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理念和目标,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发展机会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在实现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政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分配。

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课程设置等,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

如果教育政策能够合理地分配这些资源,使得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相对均衡的教育条件,那么教育公平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

例如,一些地区通过实施教师轮岗制度,让优秀的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流动,从而缩小了学校之间的师资差距。

这一政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优质教育的机会,减少了因师资不均衡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教育经费的投入政策,也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充足的教育经费是保障教育质量的基础。

如果教育政策能够确保教育经费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倾斜,改善其办学条件,那么就能够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例如,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建设新的校舍,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政策还在教育机会的提供上发挥着作用。

例如,针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政策,能够帮助他们克服经济困难,顺利完成学业。

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政策的实施,为那些有才华但经济条件不佳的学生打开了通往知识殿堂的大门,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人生价值。

然而,教育政策在推动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一些地方在执行教育政策时,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者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政策的初衷无法得到有效实现。

此外,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需要考虑到多方利益和复杂的社会情况,这可能导致政策的制定过程较为漫长,难以迅速应对教育领域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背景介绍教育券制度是指政府为了促进教育公平,通过发放教育券来支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教育。

这种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问题分析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由于教育券制度主要面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因此会导致一些学校或地区的教育资源过度集中,而其他学校或地区则缺乏足够的资源。

2. 学生选择不够自由在实际操作中,有些学生可能会被限制在某些学校或机构使用教育券,而不能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或机构。

3. 教育券使用效率低下有些家长可能会滥用教育券,将其用于不必要的培训或课程上,从而浪费了政府提供的资源。

三、对策建议1. 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各个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确保所有学校都能够获得足够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育公平性。

2. 提供多样化的教育选择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学校和机构参与教育券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各个学校和机构的监管,确保其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3. 加强家长和学生教育政府应该加强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和教育,让他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教育券,并告诉他们浪费资源会对其他需要帮助的人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 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对所有参与教育券制度的学校和机构进行监管。

如果发现有学校或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四、结论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

同时,政府还应该继续改进和完善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为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教育券制度是一种由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措施,旨在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然而,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教育券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 学校选择不均衡教育券制度给家长提供了选择学校的自由,但也导致了学校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些优质学校成为热门选择,而其他学校则因资源匮乏而无法吸引足够多的学生。

这种不均衡现象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教育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之间的差距。

对策: - 加大对低收入地区学校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

- 鼓励优质学校与普通学校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

- 设立奖助金计划,吸引优秀教师到弱势地区任教。

3. 学生选拔机制不公平教育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的选拔机制,但也带来了新的公平问题。

一些学校可能更倾向于招收成绩较好的学生,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需求。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优秀学生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其他学校则面临着招生困难。

对策: - 制定公正的学生选拔标准,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面试等多个方面。

-加强对学校招生过程的监管,确保招生公正和透明。

- 鼓励学校多样化发展,提供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的课程。

4. 教育资源浪费教育券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问题。

由于家长可以自由选择学校,一些学校可能为了吸引更多学生而过分追求名声和排名。

这导致了过度投入在宣传和硬件设施上,而忽视了教育质量本身。

对策: - 加强对教育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控和评估。

- 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综合考虑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情况。

- 鼓励学校注重教育内涵,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

5. 家庭经济压力加大教育券制度使得家长可以有更多的选择权,但也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压力。

一些优质学校可能收取较高的学费,对低收入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

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不平等加剧。

对策: - 设立公益性基金,用于资助低收入家庭子女的教育。

浅谈中国教育公平的论文

浅谈中国教育公平的论文

浅谈中国教育公平的论文《促进中国教育公平对策初探》摘要:教育与个人前途、国家发展乃至整个社会进步息息相关,世界各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都做过不少努力,教育公平能促进一个国家人才的平衡增长和公平竞争,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中国亦应紧随时代潮流促进中国的教育公平。

在对影响中国教育公平的原因进行分析后我认为中国应从教育投入、限制公权、资源配置、利益补偿、制度体系改革等方面来促进中国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公平;原因分析;解决对策一、教育公平的要义理解国际经合组织在2021对教育公平的定义是:教育公平是建立在个人的先赋性能力和学习努力程度的基础之上的保障学生教育升学机会和学业成就的公平,它并不包括家庭背景、性别、种族、移民、居住地、年龄、身体残疾等个人或社会教育境遇的影响。

此外,欧盟在给教育公平定义时将教育公平分为入学公平、就学条件的公平、学业成就的公平。

[1]教育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其要义有四:第一,社会公平包括第一层次的机会平等和第二层次的收入公平。

机会平等的最低要求是每个公民都有接受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使人人平等的起点,更是现代社会公民基本人权的体现。

第二,教育公平会缓解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收入较高居民的后代受到的教育水平高于收入较低居民后代所受的教育水平,因此公平的教育机会降低了居民收入的代际差距。

第三,中国社会绝不能为少数人的精英教育而牺牲大多数人的教育公平。

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等因素,已经造成了基础教育中就学机会和入学条件的不公,因此,中国的教育政策必须为社会大众提供一个底线公平,然后享受充分资源追求下的个人卓越。

[2]第四,促进教育公平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能。

保障教育是现代政府最重要的基础性职能。

国家应在政策上建立补偿弱者的政策机制,对处境不利者提供平等竞争的条件以及资金上保证,校正市场失灵,促进公平,这是政府公共政策的基本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3457 教育理论论文推行教育券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如何促进教育公平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现状建国后,我国的基础教育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这部宪法当中将新中国的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和目标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下来。

从建国初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基础教育一直很薄弱,相当一部分的贫困地区都未能普及小学教育。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首次将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基本方针及教育理念,儿童少年依法入学的年限、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监护人、义务教育的基本学制等基本问题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下来。

自1986年实施义务教育法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998年全国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达到了98.9%,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阶段(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的比例达到了94.3%,初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了87.3%,全国90%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73%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大城市市区和沿海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开始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成绩背后的代价。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产生了新的弱势群体,比如贫困儿童、流动儿童,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

(一)表现为入学机会的不公平目前,我国仍然有很多适龄儿童不能在学校读书。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白皮书统计,20世纪90年代末“普九”结果显示: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入学率仅为80%,并且巩固率低,流失率高,辍学现象严重。

教育部公布的1998-2000年全国普通中小学基本情况显示,2000年全国初中流失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4%,其中农村生源占到了绝大多数。

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各地的入学机会不均等,尤其农村孩子在入学机会上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二)表现为教育过程的不公平各个学校之间在教学设施、教学环境、师资素质、教学质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尤其以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的情况更为显著,常常都不能固定教学场地,处于一种“打游击”的状态。

最为恶劣的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缺乏必需的教学设施,甚至让学生长年在危房里上课,教学环境极其恶劣,教育资源严重匮乏。

有外国学者在对我国各地中小学校调研之后,发出这样的感慨:“世界上最好的中小学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也在中国”。

这种结论无疑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存在的显著差异。

(三)表现为教育结果的不公平主要是指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社会阶层子女的成功机会不均等。

在小学升初中阶段,我国实行“就近入学”的政策,受户籍限制,很多学生不得不进入薄弱学校读书,这不但导致教育过程不公平,也导致这些学生初中升高中时难以取得理想成绩,有的被迫只能进入教学质量差的高中。

在农村,考不上高中的很多孩子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外出打工挣钱,沦为童工。

在流动人口子女身上,情况更不容乐观。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由初中入学不公平,导致最后大学入学不公平的恶性循环链。

根据北京市招生办的统计,1990年北京市录取大学新生17248人中,工农子女人数为3651人,仅占21%。

显然,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教育结果是欠公平的。

这些显失公平的问题迫切需要我们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此,国外的“教育券”理论值得借鉴。

二、教育券理论简介教育券作为一种代币券,其概念首先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弥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和自由,在教育内部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弗里德曼认为应当改变对公立学校直接补助的教育投入方式,由政府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教育券,学生凭券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到任何一所政府认可的学校就读。

如此,政府既可以通过发放教育券继续保持对教育的投入,学校之间又会因为学生掌握充分的选择权而增强了竞争,竞争的最终结果是各个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整体得以提高。

教育券的理论一般可概括为两种模式:“无排富性”模式和“排富性”模式。

其中第一种模式是指,给所有的适龄学生发放等额面值的教育券,家长可以自由选择收费标准不同的学校,不足的自己补上,以促成自由的教育市场。

弗里德曼的教育券理论则属于该模式。

第二种模式认为,“无排富性”模式不能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原则,应当只给低收入或有特殊需要的家庭予以特殊的补助。

美国社会学家詹克斯的理论就属于这个模式。

“排富性”模式还包括另一种观点,即认为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家庭状况,发给学生不同面额的教育券,这样才能使经济资源达到较为公平的分配。

三、教育券制度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现存问题的解决投资办好教育,对于政府来说,这既是责任也是一种义务。

至于将钱是拨给学校,还是发给学生,只是个渠道间题。

但恰恰是这种渠道的转换,却能够带来完全不同的效应。

(一)教育券制度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在我国,贫困家庭、流动人口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收入一般较低,大部分城市的公立学校还会对流动人口子女收取高额的借读费,迫使流动儿童大多数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读。

教育券则是政府为了能够确保基础教育的完成,而向家长发放择校代币券。

这种做法既可以减轻贫困家庭、流动人口的负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贫困儿童、流动儿童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又可以使得贫困家庭、流动人口凭借代币券为其子女自由地选择学校,这就使得更多的贫困儿童、流动儿童有机会进入质量好的公办学校读书,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教育券制度有利于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教育券的经费流动模式是:国家先将教育券划拨到地方政府,然后家庭申请、领取,领取后家庭将教育券上交到地方政府,最后地方政府将教育券交给国家领取实际教育经费。

这种教育券制度改变了传统教育经费的发放模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经费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

(三)教育券制度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率基础教育券制度的实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促进校际竞争、提高办学效率的目标。

当前,“两为主”政策的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公办学校受自身办学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要求,同时对招收流动人口子女的积极性不高,而民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学校的不足,但却同时存在着一些完全以营利为目的的、达不到办学条件的“劣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就使得政府陷入了两难境地――如将其取缔,则面临大量流动儿童的失学;如不将其取缔,这类学校又确实不利于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

因此,通过教育券的发放,不仅可以缓解公办学校的办学压力,提高公办学校接收流动儿童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公办与公办、公办与民办、民办与民办之间的竞争,增强学校的办学效率,迫使竞争力不强的“劣质”民办农民工子弟学校退出办学行列,最终有利于流动儿童整体受教育质量的提高。

四、借鉴教育券制度,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由前面的论述可知,我国基础教育不公平的现象比较严重。

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教育公平的教育券制度,显得尤为紧迫。

从政策层面来看,2007年3月通过的新《义务教育法》规定,2007至20xx年期间逐步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这就为基础教育阶段实施教育券制度预留了宝贵的缓冲带:从现在起,我们要抓紧时间设计、规划和创建教育券制度,在逐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地区同步进行试点,争取在20xx年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建立和推行教育券制度,避免美国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未能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历史教训。

(一)分阶段、分区域推行教育券政策任何一项政策的实施必须要考虑可接受性或可操作性的问题。

因此,在我国试行教育券制度,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国外经验。

就目前的制度环境以及人们对教育券认识尚不充分的情况下,大范围地冒然推广教育券制度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

必须分阶段进行,首先挑选经济发达、有能力进行短期额外资助的地区进行实验,并做到以经济成熟的县或市为单位,再逐步扩展到市或省。

(二)发挥政府在教育券推广中的政策制定、规范、保障实施的作用在教育券的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当起到政策制定和规范及保障实施的作用。

“教育券”政策的落实,可以由政府、社会、家长三方进行监督,通过评估等手段检验政策的实施效果。

应当由国家承担的义务教育,政府首先要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吸引社会闲散资金的参与,完善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和办学体制,满足基础教育经费的基本需要,确保教育券的发放有充足的资金后盾;其次,对学校要进行质量评估,划分等级,从而确定不同的收费标准;最后,政府有责任做好学生择校的引导工作,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增加特殊补助和奖励性教育券,并确保教育券兑现工作的落实。

“教育券”政策的评估要尊重事实与价值标准,明辨影响政策实施因素的复杂程度,对实施结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定。

(三)放松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制,还办学自主权于学校政府对学校具有一般行政管理和业务监管的权力,所以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公正可行的“教育券”政策,按时提供“教育券”,严格审核参与“教育券”政策的学校标准。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和家长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调整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能转变,关键在于明确学校办学职能与政府管理职能之间的区分,放松政府对教育的行政管制,实现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回归。

(四)建立健全教育券的异地流通制度教育券的推广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异地流通制度是根本保障。

目前我国教育不公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地区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

虽然,教育券制度能够促进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与有效利用,为学生及家长提供了自由选择教育资源的机会,但是受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教育券的运用仍然存在很大的区域局限性,不适合在全国冒然推广。

比如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教育券的流通,会造成新的教育不公。

因此,教育券政策的实施应当在合理的教育制度引导下,在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之间相互流通,或者不同地区达成地区间协议,就教育券计划进行跨区域的合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