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学校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及应对
马太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
![马太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b39c33cb307e87101f69697.png)
马太效应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其对策■黄 婕/海南大学摘 要:马太效应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在高等教育中,马太效益造成很大的弊端,本文在分析其在高等教育中的存在的: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高校间发展情况不均衡、各大高校教师发展不均衡、各大高校学生间发展不平衡等不良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马太效应 高等教育 影响;对策一、马太效应的含义马太效应是指社会中那些本身就优秀的人越来越优秀,能力差的人过的越来越差,本身就拥有很多的人,得到的越多,而原本就获得很少的人,得到的越来越少的一种现象。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首次提出用这个马太效应一次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学者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属于那些已经出名的学者。
”①二、马太效应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表现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中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地区间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马太效应会造成我国各大地区高校之间发展不均衡,尤其是西部高校,它相比东部数量不足、规模过小,并且东西部之间差距越来越大。
在数量上,仅在2003年,东部地区的北京共有高校73所,辽宁70所,江苏94所;而西部的贵州高校有34所,西藏仅有4所高校,青海12所,宁夏12所,可以看出高等教育资源区域间的差距明显;在质量上,西部地区所拥有的985、211高校数量和研究生学位点的数量也远远小于东部地区。
2017年我国公布的“双一流”大学名单,充分显示了高等教育的地区分布不平衡问题。
在“双一流”大学A类名单中,北京地区8所大学,上海4所,而陕西、兰州等地分别仅有2所和1所。
我国教育水平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上广等沿海发达城市,由于地理环境的优越性,这些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较好,高等教育的水平也较高。
浅谈“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负面影响
![浅谈“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负面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34f4a4f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29.png)
浅谈“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负面影响摘要:“马太效应”所表现出的“强者愈强”和“弱者愈弱”的理念在学校管理中对教师及学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马太效应”对教学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需要学校关注教学公平,保证公平公正的对待教师的付出,同时实现公平教育。
本文针对“马太效应”对教学管理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消除负面影响。
关键词:马太效应教学管理负面影响一、“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负面影响1.造成了教师发展的不公平在日常工作中,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距较大,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教师与教师之间存在不公平的待遇,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活动。
学校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影响会让教师所获得的关注与奖励与付出不成正比,过多的重视对教师进行专业能力的重视会降低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面对教师付出相同,收益不同的现象,导致整个工作中存在不公平,导致“弱者愈弱”。
2.加剧了教师群体的两极分化在学校管理中,“马太效应”所表现出“强者愈强”和“弱者愈弱”的现象。
学校更多的关注对名师的培养,对于名师进行职称评定,对于外出的学习的机会也是给予名师的更多,对普通教师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拉大了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的差距。
于此同时增加了教师之间的矛盾,对于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氛围产生了影响。
3.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危害“马太效应”是有其心理危害性的,会导致教师与教师之间出现不健康的心理。
由于差距不断的增加,导致整个工作氛围不健康。
较为严重的会导致普通教师的自尊心受到打击,打击了教师的上进心。
二、学校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应对策略1.完善教师管理相关制度学校在进行教师管理时缺乏合理的制度,以及能力考核标准,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可以依照企业的考核标准来要求教师,适当地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
学校在构建考核体系时不能仅仅依照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需要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等评估,确保从各个方面了解教师的变化。
另外,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并不单一的针对结果进行评价,对教师进行理性的评价。
教师马太效应心得体会
![教师马太效应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812bf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d7.png)
在教育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我逐渐体会到了马太效应的深刻影响。
马太效应,源自《圣经》中的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教育领域,这一效应表现为:优秀的学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资源,而相对落后的学生则可能因为缺乏支持和鼓励而陷入恶性循环。
在我的教学生涯中,马太效应的现象屡见不鲜。
那些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突出的学生,往往能够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资源。
他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各类竞赛、课外活动,还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鼓励。
这种关注和资源,使得这些学生越来越优秀,形成了良性循环。
与此同时,那些学习成绩一般或者相对落后的学生,往往因为缺乏关注和资源,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他们可能因为缺乏自信,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或者因为教师关注不足,错过了很多学习的机会。
长此以往,这些学生与优秀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面对这种现象,我深感忧虑。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马太效应,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呢?首先,我们要树立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
教育公平是教育发展的基石,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
在课堂上,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表现,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后,我们要关心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其次,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我们要善于发现并鼓励他们,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找到自信。
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要耐心引导,挖掘他们的潜力,帮助他们克服困难,逐渐赶上其他同学。
再次,我们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个团结、和谐、向上的班级,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最后,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马太效应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我们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及时给予疏导和帮助,让他们在阳光下健康成长。
总之,面对教师马太效应,我们要秉持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马太效应心得体会教师
![马太效应心得体会教师](https://img.taocdn.com/s3/m/d6d3684d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50.png)
作为一名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马太效应的存在。
马太效应,又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效应,是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在教育的领域中,这一效应同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体现之一是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
在我们班级中,那些学习基础扎实、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和鼓励,从而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而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教师的关注和鼓励,往往容易陷入“越差越差”的恶性循环。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和关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其次,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另一个体现是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班级中,那些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学生,往往更容易获得同学们的喜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而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则容易成为班级中的“边缘人”。
作为教师,我们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班级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1.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教育过程中不能忽视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关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2. 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
我们要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马太效应启示我们,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公平、和谐、充满爱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这样,马太效应的影响才会得到有效遏制。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关注马太效应的存在,努力消除其负面影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
如何消除"马太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不良影响
![如何消除"马太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不良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2619a7d7cc7931b764ce1523.png)
如何消除"马太效应"在高校教育中的不良影响摘要】 "马太效应"是对人类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的概括与总结,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一条规律。
尽管"马太效应"的不良影响众所周知,但由于高校中教育机制的不完善和各种各样的人为因素,"马太效应"一直影响着各高校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研究如何消除高校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学现状长久以来存在的弊端,剖析"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对解决目前的现状具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校教育公平对待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12-058-02"马太效应"说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该书第二十五章有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据此引申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在高校教育中,"马太效应"主要表现在,老师只关注优等生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后进生的培养。
这样往往会伤害到大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老师的教育工作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所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忽视个体间的差异,给学生一个积极向上的心里环境,避免负面"马太效应"的发生。
一、"马太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一)教育情感因素是"马太效应"形成的激活因子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爱的缺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对优等生缺乏理智的爱,另一方面对后进生缺乏执著的爱。
一般来说,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老师们总是更偏爱优等生,总是给予他们足够的期待与关爱。
马太效应案例
![马太效应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01a88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43.png)
马太效应案例马太效应是一个涉及个体或组织在竞争环境中获得成功或失败的现象,在不同领域都有体现。
它源自数学家罗伯特·K·马太的一句话:“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成功者往往会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而不成功者则很难逆转局面。
本文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探讨马太效应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1.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马太效应被广泛观察到。
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容易获得奖学金和受人尊敬的机会,从而在学业发展中不断获得成功。
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能会遭受辅导资源不足、被忽视的情况,从而恶性循环下去。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会更容易受到鼓励和赞赏,这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表现,从而让他们在学业上更加成功。
2. 职场竞争马太效应在职场竞争中也有明显体现。
经常能看到一些职场精英拥有更多的机会来挑战高薪工作,而那些具有相同或者更好能力却不知名的人则很难获得同等机会。
在职场中,成功带来更多资源和机会,包括关键项目的分配、晋升机会以及更高的薪酬。
这对于那些没有得到成功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
一个马太效应的案例是:一家公司在选取管理人员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已经在领导位置上的员工,而不是那些有潜力但没有得到机会的员工。
3. 社会资源分配在社会资源分配方面,马太效应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研究发现,富人更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贫困人口则往往被剥夺了更多的机会。
这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都有体现。
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资源匮乏,学生们缺乏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而富人往往受益于更好的医疗服务和住房条件。
这种分配不平等使得社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
4. 科研领域在科研领域,马太效应同样存在。
著名科学家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关注度和科研机会。
然而,那些没有得到知名度的科学家往往很难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推进他们的科研项目。
马太效应整改方案
![马太效应整改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15201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0c78346.png)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马太效应整改方案# 马太效应整改方案## 1. 背景介绍马太效应是指在一些社会现象中,有一部分人或事物在一开始的优势或劣势的基础上不断累积,导致差距进一步扩大的现象。
在许多领域,包括教育、经济、社会资源分配等方面,都存在着马太效应的问题。
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尤为明显。
优质学校更容易吸引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学生又更容易得到好的教育资源,这样就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优势地位。
不过,我们不能因此而认为马太效应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马太效应的整改方案。
## 2. 整改方案### 2.1 平衡资源分配为了解决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平衡资源的分配。
这包括教师资源、教室设施、教育经费等方面。
通过增加对资源匮乏地区的支持,减少资源优势地区的过度集中,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马太效应的影响。
各级政府可以制定政策,加大对教育资源贫困地区的投入,以确保各地的教育条件更加平等。
### 2.2 强化教育公平意识除了资源的平衡分配,我们还应该加强对教育公平的意识。
这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公平意识。
同时,学校和教育机构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让他们明白努力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 2.3 个性化教育模式为了解决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问题,我们还可以探索个性化教育模式。
个性化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
通过针对每个学生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减少马太效应的影响。
### 2.4 加强与家庭的合作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背景不同带来的差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加强与家庭的合作。
通过家庭访问、家庭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家长更好地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教育。
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缩小不同家庭之间的差距。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6beb79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e.png)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近年来,一些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着“马太效应”。
即富者越富,弱者越弱。
这种现象在教育领域也普遍存在。
本文将对此现象进行几点思考。
一、教育资金不平等问题教育资金是中小学教育的支撑。
然而,财政投入不合理和不平等,是现象存在的问题之一。
由于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导致教育发展也有不同。
在城市,一些名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金,并具备更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
而在农村地区,许多学校却面临人才流失、师资不足、图书馆资料不足等问题。
因此,中小学教育管理也应该更加公平和公正。
二、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也是“马太效应”的另外一个铁证。
优秀的教师、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优质的教学环境等都是优良的教育资源。
然而,它并不是每个学校都可以拥有。
在某些学校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技术极为缺乏,导致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低下。
这些贫困的学校即使有心去改变,也因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困难而束手无策。
基于此,中小学教育管理应该更加重视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和合理。
三、教育评价失衡问题中小学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包括了校园文化、教师素质等各个方面。
但是,一些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无法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和优质的教育师资,因此很难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这也会影响学校的评价等级。
这种趋势会导致一些优秀的学校越来越优越,而较差的学校则越来越难以发展,这被称为“马太效应”。
中小学教育管理应针对这一问题,从整体提升教育水平着手。
四、教育选择机会不平等问题教育选择机会不平等表明了我们在教育方面的选择机会并非在所有学生中都平等。
并非所有家庭经济状况相同的家庭,都能够承担孩子教育的支出。
例如,一些贫困地区家庭无法承担子女高昂的教育费用,致使他们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而富裕的家庭则可以付费去上更好的学校,出国留学等机会。
中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建立公正公平的教育选择机制,让每个家庭都有机会去追求希望的教育。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db504e081c758f5f61f676f.png)
深 圳 大 学学 报 ( 人文 社 会 科 学 版 )
V I 5 No6 o. . 2 NO .2 0 V 08
Junl o h nhn U i rt Hu nt s Sca Sine1 ora fS e ze nv sy( maie & oi” 及其应对策略
赵 锦 华
( 南京 医科 大 学 医政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0 2 ) 10 9
摘 要 : 马 太 效 应 ” 表 现 出的 “ 的 更 好 ” “ 的 更 差 ” 惯 性 作 用 在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中有 充 分 “ 所 好 和 差 的
应 ” “ 成熟 的被 管 理者 、 步 成熟 的被 管理者 、 对 不 初 比 较 成熟 的被 管理者 和 成熟 的被 管理 者” 别是对 “ 特 不 成 熟 的 被 管 理 者 ” “ 熟 的 被 管 理 者 ” 带 来 的 影 和 成 所 响 本 文 把 “ 成 熟 的 被 管 理 者 ” “ 熟 的 被 管 理 不 和 成 者 ” 为 教 师专 业发 展 的 两 极来 讨 论 “ 太效 应 ” 作 马 对
作者简介 : 赵锦华 (9 3 )女 , 16 一 , 江苏苏州人, 南京医科 大学副教授 , 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一
段 话 “ 有 的 , 要加 给 他 , 他有 余 ; 有 的 , 凡 还 叫 没 连
他所 有 的 . 要 夺过 来 ” 描 述 的 现象 非 常 一致 , 也 所 于 是默 顿将科 技界 的这类 资 源利益 调 节机 制称 作 “ 马
在 学校 实践 中. 们 往往会 发 现这样 一种现 象 . 我
太 效 应 ” 后 来 人 们 发 现 。 马 太 效 应 ” 人 类 社 会 的 . “ 是
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及解决对策
![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及解决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c3a70054de80d4d8d05a4f48.png)
当代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及解决对策作者:裴玲玲来源:《教育界·下旬》2015年第01期【摘要】高等教育影响着社会阶层的流动,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发展。
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展,教育体制调整与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中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其中,“教育公平”就是一个大家热议的话题,也成为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一个焦点。
教育中出现的“马太效应”现象是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马太效应 ; ;教育公平 ; ;资源配置“马太效应”一词最早来源于《新旧约全书·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提到的“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 “马太效应”最先指的是存在于科学奖励制度中的一种现象,即“优势积累效应”。
在科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有名望的科学家会得到与其所做出的贡献相比更多的待遇和荣誉,而那些不太出名的科学家只能获得与其所做出的贡献相比更少的补偿和荣誉,这种现象就可以用“马太效应”来解释。
“马太效应”多用于经济领域,用来解释经济资源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问题出现的原因。
在当今社会,“马太效应”在教育领域也逐渐凸显,教育中的“马太效应”表现在很多方面,主要体现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
一、高等教育中的“马太效应”的表现(一)师资流动中体现的“马太效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的高校中都可以发现一种普遍现象:优秀的教师都从乡村到城市、西部到东部、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流动,很多比较贫穷地方的高校出现教师的流失,甚至到最后会出现学生流失现象,那些贫困地区由于面临着严重的师资流失现象而更加处于“濒临灭亡”的不利地位,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正如甘肃省某地高校负责人对走访西部的浙江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汪晓村所言:“如果你们要引进一个博士当教师,可能在一夜之间能收到的自荐信如雪花一般;可是我们拿出几万元的津贴也不一定能招来一个人。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43f55858762caaedd33d4be.png)
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刘光余1(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重庆北碚 400715)摘要:“马太效应”所表现出的“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的惯性作用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有充分地显现。
教师专业发展中“马太效应”的出现是由教师个体素质、学校环境和人们的思维定势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这一效应无论是对教师个体还是对学校整体的专业发展都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
因此,从学校整体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和应对策略,以保证教育公平和正义,使教师普遍分享增长和发展收益的机会,是教师专业发展应更多关注的。
关键词:教师;马太效应;专业发展;策略默顿在研究科学共同体奖励机制时发现,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
这一现象与《圣经》“马太福音”篇中耶稣作宗教比喻时的一段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所描述的现象非常一致,于是默顿将科技界的这类资源利益调节机制称作“马太效应”,后来人们发现,“马太效应”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1]用一句话概括“马太效应”所涵盖的内容,那就是“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
“马太效应”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也同样存在的,无论是在个人发展层面还是学校层面中都是普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一、“马太效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表现根据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
【2】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马太效应”对“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特别是对“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所带来的影响。
本文把“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两极来讨论“马太效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采取各种途径和方法促进本校教师的成长,把一些工作勤奋认真的教师一步一步地推出来,打造成学校的“成熟的被管理者”,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校有意识地为这些“成熟的被管理者”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
“马太效应”对教师职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马太效应”对教师职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d809c9451e79b8969022606.png)
“马太效应”对教师职业化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作者:肖安庆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3年第04期“马太效应”使人“好的更好”和“差的更差”,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
其实,“马太效应”在教师职业化领域也同样存在,无论是在个人发展层面还是学校层面中都普遍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根据卡门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被管理者被分成四个阶段,即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初步成熟的被管理者、比较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
在教师职业化的实践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马太效应”对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和成熟的被管理者带来重大影响。
学校为促进本校教师的成长,把一些工作勤奋的教师打造成学校的“成熟的被管理者”,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学校有意识地为他们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
于是,出现了诸如特级教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
他们自信心强,什么事情都抢着做,在整个学校的教师职业化进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学校中的大多数“不成熟的被管理者”则只能甘为人梯,默默奉献,替他人做嫁衣,失去了自己在教师职业化中的话语权。
做事谨小慎微,结果是由于经常失败,变得自卑,甚至自我封闭。
这不仅会剥夺他们暂时的利益,还将损害他们未来发展的条件,扼杀他们的发展机会。
可以说,“马太效应”所发挥的作用已经使得教师在职业化方面呈现出“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发展态势。
一、“马太效应”对教师职业化的影响教师职业化的实践表明,“马太效应”不但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马太效应”作为一种隐形的教师利益调节机制,比任何其他有形的学校制度都能更直接有效地对教师职业化产生着积极的或者消极的影响。
(一)教师职业化中的“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1.推动学校教师整体的职业化“马太效应”的“强者更强”机制使得学校产生了一批“成熟的被管理者”。
处于学校金字塔顶层的“成熟的被管理者”成为了本学科或者本专业的“权威”。
在这些“权威”的带领下,“不成熟的被管理者”也逐渐走向成熟,使本学校或者本地区的教师职业化逐步向前发展。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5页文档资料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5页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849c37c172ded630a1cb623.png)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引言马太效应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非常常见,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的作用,但是在教育管理工作中也产生了很多负面的影响,容易强化学生的两极分化,导致很多学生都必须面临着先进和后进的区分。
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要积极应对马太效应产生的负面影响,促进教育管理的均衡发展。
1.马太效应在中小学管理中的表现和影响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一个群体或者个体在某一个方面取得领先的地位之后,会累积成为一种优势,从而拥有更多的机会来获得成功和进步。
马太效应的产生是无形的,但是却会对个体的主观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现阶段,马太效应在我国很多领域都有体现,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的普遍现象,很多个体甚至无法避免由于马太效应造成的影响。
在中小学的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对学生的个体化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普遍存在这一种现象:不少学生虽然在考试成绩方面不突出,但是在其他方面却表现非常优异,很多学生都擅长唱歌跳舞,或者是对画画、书画感兴趣,在课余时间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体现出来自己在某一个方面的特长。
但是,也是由于这些学生的成绩不突出,导致教师对其的发展不够重视,而是在学习成绩上一味的施加压力,而学生的家长也是赞同学校的做法,认为其首要任务是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最终使其放弃在自己感兴趣方面的提高和培养,而是将更多的时间都花费在学习上。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学生都发展方向都一致,渐渐失去了创新精神和挑战精神。
1.2使学生功利化在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中,由于马太效应,导致很多学生都以成绩来论英雄,越来越多的学生都认为只要成绩好,就可以得到各种机会和表扬等,可以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
在这种背景下,会导致整个学校的教育氛围出现偏差,很多学生都热衷追逐分数的高低。
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越来越多的学生刻苦学习。
刻苦学习本身是一种良好的品质,但是很多学生在刻苦学习的过程中,放弃了其他能力和特长的培养。
浅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马太效应”
![浅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马太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27734f2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18.png)
DEVELOPING 浅谈教学管理过程中的“马太效应”■刘琨鹏“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中的利弊,其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差生被忽视、各项评价评优以好学生为标准造成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差距越拉越大等方面。
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其正面效应,弱化其负面影响。
一、马太效应及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表现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原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马太效应”一词,出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作为社会学、经济学常用的术语,“马太效应”一词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育学领域,尤其是在教学管理过程中。
二、马太效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利弊分析(一)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马太效应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衡量学生标准相对难以量化,学习成绩的好坏占有超高的权重。
马太效应作用下的优、劣势对比,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使得好学生能够脱颖而出,在班级生活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选择学生干部、评奖等活动中,好学生的表现成为选择的标准和依据,无形之中充当了评价者的角色。
(二)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马太效应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差生被忽视,不被认可,甚至被淹没,这种弱者越弱的现象不利于差生的个体成长,更不利于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
其次,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课堂教学、各项评奖、班干部选拔,甚至包括排座位、办海报等细小事务,都会优先考虑好学生。
各校在制定以上奖惩措施时,虽明确规定学生应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但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最重要的量化指标,甚至成为唯一指标。
而老师的注意力和获奖机会都是有限的,那些差学生必然受到排挤和忽视,从而沦为弱势群体。
第三,好学生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加上老师给予相当的关注、指导和刻意安排,使得他们获得了更多的锻炼和学习能力提升的机会。
反之,老师对差生持怀疑态度,期望其学习、社会能力随自身的刻苦而自然赶上,这种想法不切实际。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效应”的几点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8959956f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3d.png)
“马太效应”的起源与背景
“马太效应”源自于《圣经》中“马太福音”中的一段话,描述了富人越来越富 ,穷人越来越穷的社会现象。
在教育领域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尤为明显,因为教育资源有限,优秀的学生 因成绩突出而受到关注,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其他学生则相对缺乏机会 。
平地评估学生的表现。
强调过程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进 步和参与情况,而非只注重结果。
及时调整评价策略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效果,及时 调整评价策略,确保其适应学生需 求和学习进展。
注重多元化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多元化评价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 应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 社会实践、团队合作等多 方面进行评价。
总结词
强化教师培训,提升教学质量
详细描述
教师是中小学教育中的关键因素。马太效应在教师管理中表现为,优秀的教师会得到更多的机会和资 源,而其他教师则可能缺乏机会和资源。这可能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不均衡,因此,教育管理者需要强 化对教师的培训和发展,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资源分配中的“马太效应”
总结词
合理分配资源,实现教育公平
对中小学教育管理中“马太 效应”的几点思考
2023-11-11
目 录
• “马太效应”概述 • “马太效应”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 “马太效应”的利弊分析 • 针对“马太效应”的几点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马太效应”概述
“马太效应”的定义
“马太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描述了个体在社会中因 获得某种荣誉或成就而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可,从而获得更多 的机会和资源,使其在相关领域中更具优势。
鞠雪楠等: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
![鞠雪楠等: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e008e1d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66.png)
鞠雪楠等: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及其应对策略▲鞠雪楠作者简介:鞠雪楠:博士,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互联网经济, 数字教育 (********************)。
金洁莹: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为数字教育和信息管理 (*****************)。
何毅:博士,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研究、科研管理(*****************)。
荆文君:在读博士, 研究方向为产业数字化, 互联网经济(******************)。
孙宝文:教授, 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互联网经济, 大数据电子商务(*****************)。
李小文:博士, 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 移动学习(139****************)。
文章来源:中国电化教育 2018,(04),12-16 34摘要:马太效应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
近年来, 关注马太效应的探讨逐渐扩展至高等教育学的诸多领域, 但是目前研究成果尚不成熟。
在系统梳理了高等教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作用机制及其影响的基础上, 该文以欧洲高等教育研究(“第四十一席”现象) 及美国高等教育体系(教育背景与教育公平) 为例, 刻画出马太效应在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具体体现。
最后, 探讨了高等教育研究中马太效应的抵消机制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马太效应;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教育研究基金: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泛在学习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项目编号:MCM20170506) 的研究成果。
一、高等教育研究中的马太效应基于对美国诺贝尔获奖者的访谈, 以及相关学者的日记、信件、笔记、学术文章乃至个人传记中收集资料, 默顿从科学社会学的视角对马太效应的表现形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 与对回报(Reward) 和交流(Communication) 系统的研究相结合, 描述了马太效应的普遍存在性[1]。
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探析共6页
![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探析共6页](https://img.taocdn.com/s3/m/1f2da9795ef7ba0d4b733b51.png)
学生教育工作中的马太效应探析一、马太效应及其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表现“马太效应”一说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提出。
他发现这样一种社会现象:即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了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优势积累,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
他根据《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两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将此类现象称为马太效应。
在学生教育工作中,也存在着“马太效应”。
具体体现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选拔培养学生干部组织发展方面,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容易受到老师(辅导员)的关注和肯定。
考虑到他们学习能力强,能够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处理得当,在同学中享有较高的威信,被选任到学生群团组织担任学生干部的机会就越大。
同时,党组织也会积极地慎重考察这些优等生,于是便积极发展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
其次,在各项先进、优秀以及奖学金的评比和奖励方面。
各校在制定各项评优、评奖学金以及奖励办法时,都明确规定只有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才可评选。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即使是一次活动、一项工作的“先进个人”这样的荣誉称号也大都是为担任干部的优秀学生所准备的;奖学金的评比,也是将学生成绩视作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的一个重要的量化指标和综合素质鉴定的一个前提条件。
在这样的要求下,各种荣誉称号、先进表彰都集中在30%左右的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生身上。
第三,在组织参加社会活动方面,成绩优秀、表现突出且担当一定社会工作的学生干部较其他同学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活动、组织筹划以及外出实践等。
考虑到他们在工作经验上已经有所积累,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实践能力,每当工作布置时,老师自然地就会将这些工作交由他们去组织或安排,同时对于他们负责的工作老师也会给予相当的关注和支持,指导他们完成工作任务,这样他们就获得了更多的机会锻炼和学习。
如何克服学校管理中的马太效应
![如何克服学校管理中的马太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aed0808584868762caaed5b2.png)
如何克服学校管理中的马太效应江西省信丰县大阿镇中心小学郭大田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多领域。
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句话。
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在学校管理中,“马太效应”的作用是消极的。
一.案例分析处于劣势的学校案列1列如:今年的大阿的兴禾小学、还有前那几年的金星小学都出现过在秋季的教师招聘中招不到教师,学校严重缺教师的局面。
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这些学校有一下几个劣势:1工作生活条件差,利益受损。
.这是因为兴禾小学坐落在大阿镇的西南边,毗邻油山镇的兴隆村。
金星小学也在大阿镇的西北边西挨油山镇的长安村,北靠西牛镇的中村村,由于这两所学校都离圩镇较远,交通生活不便,教师买菜和坐车要到四五公里的禾秋圩买菜,而且只有早晨六七点钟才有菜卖。
如果起晚了就会买不到菜。
原来兴禾小学还有教师宿舍,现在说教师宿舍是危房全部拆除了。
教师上课累了没有地方休息。
因为工作生活条件差,教学能力强的,年轻点教师都不愿意到这样的学校里来任教,教学质量就会差,教师的教学质量一差,在这里的任教的教师的名誉、经济利益都会受到影响。
这样好的老师就更不原来,教师队伍越差,教学质量也就越差,这样不断地恶性循环,。
受害的是这一方的学生。
2工作负担重。
.兴禾小学原来有五个年级一百五六十个学生左右,由于今年的秋季开学初的教师严重缺少,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转学的转学,留下的学生要不就是没有门路,要不就是成绩差,班级学额不足,是在这里任教的教师课务负担更重了(每周要比中心小学的教师多上课10-15节),现在学校的教学工作还算基本维持着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但请回的都是退休的老教师和一些学历不达标,教学能力较弱的代课教师,由于退休的年龄较大的教师精力有限。
(另外发给代课教师发的工资也较少720—800元),致使工作积极性不高和责任性不强等种种原因,是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https://img.taocdn.com/s3/m/381894e876c66137ef0619d7.png)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原创 2017-05-23 中国教育学会张莉莉,中国教育学会特约观察员,江苏省特级教师“马太效应”说源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该书第二十五章有云:“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
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社会学家据此引申出“马太效应”这一概念,用以描述社会生活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两极分化现象。
“马太效应”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经济领域产生着深刻影响,学校教育也不例外。
“马太效应”在教育中的表现主要集中在教育资源占有和学校内部管理两个方面。
教育是实现弱势群体向上流动的必要条件,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而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如何消除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在任何社会都存在阶层分化,现代社会的分层与一个人的教育水平相对应,教育不公平会加剧、加速社会的分化,不利于公平正义社会的构建。
特别是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公平,是在公平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其次才是讲求效率。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教育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最伟大的工具”。
消减“马太效应”的不良影响,公平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1、纠正观念的导向偏差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下,形成了一种忽视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的“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国家的公共政策优先满足甚至只反映和体现城市人的利益,已逐步形成一种思维定势,潜存于社会决策之中。
此外,由于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并没有改革,政府对教育资源宏观垄断的格局并没有真正改变,从而形成“宏观垄断、微观搞活”的扭曲格局。
它们对教育公平的实现构成了明显的挑战。
实现教育公平,拒绝“马太效应”,首先取决于公平理念揭橥和强化。
只有在价值观念上把“公平优先”置于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才能在工作方针与实践策略上对处于不利地区和弱势地位的乡村、学校给予更多的倾注和关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公平视野下学校教育中的马太效应及应对在学校教育中,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过分偏爱,冷落、歧视成绩不理想、有问题的学生。
这种只重视和培养少数优生、忽视和放弃后进生的作法,会对教育工作产生消极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应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防止马太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负面效应和隐性影响。
马太效应学校教育对策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
教育公平要求所有社会成员平等地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教育公平不仅体现在教育起点的公平,更包括教育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教育要为每个学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基础。
但学校教育中的教育歧视和变相剥夺教育公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其中马太效应的影响就是最明显的表现。
一、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的表现镜头一:“六一”国际儿童节,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满面春风,手里捧着“三好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等一叠奖状;而学困生两手空空,望着这位成绩学生手里的奖状,眼里流露出既羡慕又嫉妒的目光……镜头二:课堂上,一位学困生频频举手,为了引起老师注意,他甚至把手举过头。
然而,整节课老师没提问过他一次;而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节课共被提问了七次,其中两次是他没举手老师指名要他回答……镜头三:这是一道难题,平时成绩并不好的××苦思冥想终于做出,看看平时成绩优异的同桌还皱着眉头,××得意地教了他的同桌。
第二天,作业发下来了,××得意地翻开作业,他的作业本上老师写着:“要独立思考!”而他同桌的作业本上写着:“祝贺你又一次攻破了难题!望继续努力!”从上面镜头可以看出,马太效应在一些学校有极强的负面影响。
一些学生由于成绩优异,倍受老师青睐;而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学校受到冷落、歧视。
他们的一些小缺点被放大,看成大错误,即使他们有所进步,偶然获得好成绩,老师、同学也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他们。
他们在学校一无所长,甚至连自尊心都被剥夺了。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哈里森甚至认为:“学校是个使富有者更富,穷者更穷的地方”。
二、马太效应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1.马太效应不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具有连续性,前面的知识是后继学习的基础。
一些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及时掌握知识,影响了后继学习,这样周而复始的积累,使得一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
学困生渴望老师的关爱,急需有人帮助他们查缺补漏,以便赶上队伍。
然而,一些教师只顾给优生锦上添花,却没及时给学困生雪中送炭,甚至嫌弃、厌恶学困生,致使学困生知识缺漏越来越大,成绩越来越低,给后继学习带来更大的困难,以致一些学困生对学习望而生畏,甚至自暴自弃,放弃学习。
由于马太效应,成绩优秀的学生被老师捧为掌上明珠,倍受关注和宠爱,甚至连其缺点都被忽视了。
其实,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并非十全十美、完美无缺的,成绩优秀的学生为了迎合教师对成绩的喜好,拼命地追求高分数,可能阻碍其创新能力、学习潜力的挖掘和发挥;高分数的光环可能遮盖其学习方式的缺陷、道德品质的潜在问题、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马太效应影响师生关系在马太效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对班级工作处理不公正,对后进生该表扬的不表扬,对优等生该批评的不批评或轻描淡写地批评,这些都挫伤了遵守纪律学生的积极性。
由于教师的不公平,使学生对教师教育产生逆反心理或抵触情绪。
教师的偏爱,一方面使得不到爱的学生对教师产生不满和怨气;另一方面,成绩优秀学生则由于被教师偏爱,长期处在鲜花、表扬声中,目中无人,自以为自己为班级、为老师赢得了荣誉,飘飘然,对教师也不够尊重。
教师不公正的态度,将影响学生接受其教育教学的效果。
3.马太效应使学生产生自傲或自卑中小学生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他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认识自己。
一是将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内化;二是通过与他人比较做出判断。
教师是学生心中“重要的他人”,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镜子”,学生容易相信和接纳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不公正评价,容易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教师经常随意批评、否定,甚至指责学生,盲目拿别人的优点与他相比,这样容易打击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致使后进生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看不到长处和优势,自我否定,自我压抑,严重影响了他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的形成,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上进心减弱。
同样,教师的无原则表扬、奖励,也使成绩优秀学生无法正确认识自我,自我意识膨胀,过高估计自己的现状,自负自傲,孤芳自赏,只看到自己比别人好,认为别人都比不上自己,甚至认为自己比谁都强,这样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心理,一旦遭遇挫折,极易自我萎缩,一蹶不振。
4.马太效应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些学生很想学好,可他们一次次努力,却又一次次失败,加上一些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对这些渴求激励的学生没有及时给予关心鼓励,而是横加批评指责。
这加深了这些学生的“无助感”,对自己丧失信心,认为自己无能,再努力也不会成功,于是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放弃努力。
这些无助感可能会迁移到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明显的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对前途迷茫、失望。
也正因为成绩暂不如人,后进生饱尝了老师的冷漠、同学的歧视、父母的责骂,这使他们更加觉得世界不公平,容易养成冷漠、麻木的情感,使得这些人将来走上社会也用仇视的目光看待世界,也用冷漠的态度处理问题。
马太效应使后进生产生心理问题,同时也影响着“优生”的心理健康。
由于教师的过分溺爱,这些成绩优秀学生常出现“情感饱和”,从而失去交往的需要,出现冷漠、唯我独尊、虚荣心强、傲慢,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处理和他人的关系,缺乏团结合作精神,不能和谐地融入集体中,于是产生孤独感,甚至苦闷、焦虑、性情乖僻,固执任性,心理承受能力差,受不了一点儿委屈和挫折,意志薄弱。
同时,教师过多的保护也使这些学生丧失了一些自主机会,凡事看老师脸色行事,缺乏主见。
三、克服马太效应的对策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只是认知方面的发展。
而马太效应使得教师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冷落大部分的学生,甚至放弃学困生,给学生造成精神上和心理上的伤害。
因此,教师应防止马太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负作用,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将爱平等地洒向每个学生,为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1.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
首先,学生智力是有差异的,主要表现在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和智力表现迟早的差异。
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各不相同,中小学生正处于发展时期,其发展后劲很难估量,达尔文曾被称为“没出息的学生”,爱因斯坦曾被叫作“笨蛋”,数学大师华罗庚曾因语文成绩不佳而备受歧视,文学巨匠钱钟书的数学曾考零分,差点与大学无缘,然而,他们终成为一代英杰。
因此,教师不能只盯着“分数”,不能因为一些学生分数高,而把他们当作“欣赏”、炫耀的资本,忽视对他们进行发展性的指导和培养,从而使他们成为方仲永那样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
教师也不能因为学生暂时成绩不理想就歧视他们,甚至放弃他们,齐白石、达尔文、华罗庚就在他们之中。
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起跑线上按各自的速度发挥自己的最佳潜能。
2.教师要用多元智能培养学生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研究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强调智能是多元化的,认为人类主要有七种智能: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
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智能类别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展存在差异和不平衡,有的学生语言智能优先发展,而身体运动智能发展滞后;有的学生音乐智能优先发展,而数学逻辑智能滞后。
教师不能只以语言与数学逻辑能力评价学生。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
一些学困生或许语文成绩暂不如人,但或许在音乐或身体智能等方面却有独特的天赋,教师不能因为他们语文、数学成绩不好,就剥夺其他学习发展的权力,而应认真观察研究他们,把握他们独特的智能结构,发现他们的智能强项,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为他们创设机会搭建舞台,让他们施展才华,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体会“我能行”的喜悦,从而了解自己、悦纳自己、认识自我的价值,增强信心,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观念。
五个手指各有长短,每个手指各有各的用途。
教育的作用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
同样,在教育教学时,教师要珍视每个学生的独特性,给予他们展现个性力量的机会,发挥他们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使每个学生将来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
3.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思想家爱默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也反复提醒教师:“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尊重热爱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装知识的容器,而要把他们作为一个个完整独特的人来看待,要尊重赏识学生,公正评价、真诚信任学生,维护和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
教师特别要尊重那些智力发展迟缓、学业成绩不良、被孤立和拒绝的、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甚至是有严重过错的学生,教师对他们要多给予一点关爱,少一点指责;多给一点鼓励,少一点惩罚。
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他们更多的温暖和关怀,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对他们的缺点要给以谅解和宽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创设条件因势利导,让他们跳一跳摘到苹果,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不要因暂时成绩落后或有时不听话而不尊重他们。
即使在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时,教师也应采取谅解或宽容的态度,对事不对人,切忌对他们进行人格侮辱,时刻以陶行知的话反省自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
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4.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评价“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长,每个学生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
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以人为本,不可千篇一律,万人一法。
教学时注意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对成绩优秀学生不能满足和停滞在“优”字上,必须有针性地引导,并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引导这些学生追求高层次的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注意提供自我实现的途径。
对有潜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的求知欲得到更好的激发和满足;对有自满情绪的学生,要让他在学习实践中体会到自己还有不足之处,继续前进;对于智力活动方式发展不完美的儿童,要在提高其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上加强训练,帮助他们及时总结经验,克服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