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补学校一轮复习地理过关自测题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无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A.原始文明时代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A.甲B.乙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增加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解析第1题,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第2题,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第3题,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1.A 2.B 3.B(2013·大纲文综,7~9)赤潮是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和水质恶化的现象。
赤潮的出现和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有关。
据此完成4~6题。
4.引发赤潮的污染物主要为()。
A.重金属盐B.氮、磷营养物C.固体废弃物D.泄漏的石油5.赤潮暴发的海域一般()。
A.水温偏高、风力偏大B.水温偏低、风力偏大C.水温偏高、风力偏小D.水温偏低、风力偏小6.赤潮多发的海域位于()。
A.赤道附近B.大洋中部C.中、低纬近海D.高纬近海解析第4题,以赤潮为背景,考查了环境问题的相关知识。
赤潮的成因是温暖海水的富营养化,主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氮、磷营养物促使某些浮游生物的暴发性繁殖和生长,导致水体缺氧,从而引发一系列问题,B项正确。
第5题,考查赤潮形成的水温条件和气象条件。
赤潮多发生在水温偏高的海域,同时,风力偏小不利于海水散热和污染物的扩散,容易导致赤潮的暴发,C项正确。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习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
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
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
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
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A.落基山麓B.五大湖沿岸地区C.西部海岸D.墨西哥湾的沿岸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A.维持市场价格B.恐慌心理抢购C.市场供大于求D.产业链被中断1.B 2.A 3.D[第1题,倾倒牛奶主要集中地应该是乳畜业发达的地区,美国乳畜业主要集中在五大湖沿岸地区。
第2题,倾倒牛奶的原因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而牛奶易变质、难储存,所以只能倾倒;产奶不像机器生产,较少受人为控制。
第3题,结合以上分析,倾倒牛奶应该是受疫情影响,牛奶运输环节跟不上,不能及时进入市场,产业链中断,导致市场缺货。
](2020·天津和平区二模)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下图为我国某地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的是()A.云贵高原B.南岭山区C.黄土高原D.闽浙丘陵5.下列关于该循环农业的模式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了资源利用率B.解决了生活能源问题C.适合全国范围推广D.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4.C 5.A[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A、B、D错误。
而模式中需要大量利用沼气,需要气候相对温和地区,黄土高原最适宜该农业生产模式,C正确。
第5题,循环农业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率,A正确;沼气只是缓解了生活能源问题,B错误;该模式中有苹果种植,而苹果属于温带水果,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合全国范围推广,C错误;循环农业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但无法达到零排放,D错误。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测试题.doc
高考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专题测试题图11. 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 东部沿海地区 B. 中部内陆地区C. 西北内陆地区D. 酋南青藏地区2. 影响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防护林建设B.气候变化 C.经济发展水平D.环境污染我国某农村村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资源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图2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 I『风沙侵蚀 屮水十流欠1tl '破坏草皮 J 草皮当燃料1木材当燃料广种蒲收-畜粪当燃料一、选择题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 迹示意图(图1),完成1〜2题。
纬度34°-33。
・ 32。
——2010 年113°「经度114°3. 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 a> bs c 分别代表()A. 破坏森林、农业减产、 牧业下降B. 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牧业下降C. 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破坏森林D. 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1990年 2000年1995乍 2005年桔秆当燃料4.下列解决图示地区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A.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B.积蓄肥料,发展沼气C.结合农出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有机农业是指在生产屮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有机农业是劳动力、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技术投入。
图3为某地有机农业生产模式图。
根据图文资料,完成5〜7 题。
图35.关于图屮农业生产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经营B.为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广D.为自给自足型农业6.专家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练习:第十一章_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含解析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个选项是符合要求的)(2017·安徽阜阳联考)废油排入海洋形成的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上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的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回答1~2题:1.以下最不可能是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主要来源的是( )A.人类生活污染B.海洋石油的开采B.近海石油的加工 D.海洋石油运输2.对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海洋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B.使沿岸地区干旱程度加剧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D.更易诱发当地沿海的赤潮解析:1.A 2.D 第1题,由材料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是海面油膜覆盖造成的,人类生活污染排放的油污较少,故选A。
第2题,赤潮是人类大量排放含N、P 等营养废弃物造成的,油污不会导致浮游生物的爆发性繁殖,进而引发赤潮,故选D。
(2017·河北石家庄二模)木里煤田紧邻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由于大面积露天采煤,当地绿色的高山草甸变成了大片黑色和灰白色的深坑,生态环境修复困难。
如图示意木里煤田位置。
据此回答3~4题:3.木里煤田露天开采导致当地( )A.冰川面积快速萎缩B.地表涵养水源功能减弱C.河流年径流量增加D.草甸生态系统趋于复杂4.木里煤田生态环境修复困难,是由于当地( )A.资金不足B.交通不便C.气候恶劣D.氧气缺乏解析:3.B 4.C 第3题,露天煤炭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选项B正确。
冰川面积萎缩是气温升高,冰雪大量消融造成的,选项A错误;河流年径流量受河流补给状况影响,选项C错误;草甸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结果趋向简单,选项D错误。
第4题,由材料可知,木里煤田位于祁连山附近,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修复困难,故选C。
(2017·黑龙江绥化)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弃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章末提升
锁定高考·一轮第十一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题流程
参考答案
(1)植被破坏,(2分)水土流失,(2分)土地退化,土地生产力下降,(2分)水资源短缺,(2分)生态 环境恶化。(2分) (2)条件:塬面宽阔,土层深厚,质地疏松;(4分)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 显著,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降水适中。(4分) 效益:有利于恢复植被,保持水土,改善 生态环境;(2分)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果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业附加值;(2分)有 利于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2分) (3)方案一(文字表述方式):果树下 种草,草和果渣等作饲料发展畜牧业,解决果渣污染问题;(4分)果渣、粪便等放入沼气池发酵 可解决农民日常所需的能源问题;(4分)沼渣、沼液肥果园,解决过量施用化肥问题。 (3分) 方案二(示意图表达): (11分)
环境问题类试题多通过选择题或综合题的形式考查环境问题的类型、原因、危害及采取的对策。 其设问形式有“指出该地区……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该地存在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可能对 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导致……的原因是”“……该生态问题的危害是”“面对该地区 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哪些对策”“你有哪些好的建议”等。
1. 分析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首先应从题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题是什么,是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 境污染,从而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题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 分析成因 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 易引起水体污染。 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 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但是不要忽略自然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训练24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2015 •安徽联考人类社会的发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完成1〜2题。
1 •下列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是()A. 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 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 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锐D. 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性2.下列认识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发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是()A. ①一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 ②一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 ③一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 ④一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 1.A 2.C【解析】第1题,在阶段①,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没有认识;到阶段②,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很有限,只能被动地适应自然,此时人们受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支配,所以只认识到自然对人的作用;到了阶段③,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人们开始认为自然是人们任意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一味夸大人类社会的作用;到了阶段④,人类体会了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带来的恶果,认识到人类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但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因为自然对人类也有制约作用。
第2题,“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是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阶段①显然是不具备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伐木为薪,围湖造田”都是人类中心论思想;“节能减排、植树造林”是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3〜4题。
3.左图中的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A. 海平面上升B.酸雨危害C.全球变暖D.草原退化4. 人类文明进入到右图所示阶段所产生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人生天注定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3.D 4.B【解析】第 3 题,左图所示为畜牧业生产,过度放牧对环境的影响是导致草原退化和荒漠化;海平面上升、酸雨危害、全球变暖等现象与工业生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有关。
第4 题,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本领增强,产生的思想为人定胜天,造成环境的破坏,进而思考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一轮复习选择题专题训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下图为某社会发展阶段人地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社会发展阶段( )A.人们依赖环境,崇拜自然B.人类试图主宰自然,征服自然C.环境问题主要为局部性的生态破坏D.人类已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2.图示生产活动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①植被破坏②水土流失③酸雨危害④环境污染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第1题,图中的生产活动为农业生产,因而该图反映的社会发展阶段是农业文明时期。
该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逐渐增强,在局部地区出现了生态破坏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才明确提出的。
第2题,农业生产活动会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 1.C 2.A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分布在( )A.东部沿海地带 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区 D.西南青藏地区4.引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防护林建设 B.气候变化C.经济发展水平 D.环境污染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总体上向东移动,表明东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优化。
第4题,结合我国东部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可判断答案。
答案 3.A 4.C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读下图,回答5~7题。
5.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6.“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该农业模式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市场 B.地形 C.水源 D.技术解析第5题,鱼菜共生模式较适合在水系发达和热量条件较好的地区发展,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章末综合检测 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
第十一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3年8月9日,湖北省交通厅表示,将继续积极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建设,构建三个层次的交通圈,服务“祖国立交桥”战略。
下图为交通运输示范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两点之间移动难易程度的指标,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他顶点路径越短,通达度越高。
图中甲、乙、丙、丁四城市通达度最高的是()A.甲D.乙C.丙D.丁2.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的建成将会提升城市竞争力,原因是()A.交通通达度提高B.技术含量提高C.投资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D.占用地面空间减少,土地利用率提高解析:第1题,甲、乙、丙、丁四城市依次是武汉、合肥、长沙、南昌。
其中武汉位于区域的中心,到其他城市的路径最短,交通通达度最高。
第2题,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的建成将提高沿线城市的交通通达度,进而提升城市竞争力。
答案:1.A 2.A(2014·海口调研)2013年2月23日,经过7年艰苦奋战的玉(溪)蒙(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
玉蒙铁路是泛亚铁路东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将依托这条国际通道,加快开放和发展的步伐。
下图为泛亚铁路各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3.玉蒙铁路施工极其困难,主要是因为沿线及周边地区()①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②植被稀疏,冻土广布③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④海拔高,气候寒冷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对云南省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①促进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②大力开拓东南亚市场③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④改善区域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第3题,玉蒙铁路位于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地势起伏大;西南地区为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区之一,铁路沿线及周边地区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发,故选A项。
第4题,泛亚铁路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上,即可以促进边疆经济繁荣、促进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开拓东南亚市场等,故选A 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社会的开展阶段由原始的采猎到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及后工业社会。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选项中,对图中含义解读正确的选项是()A.A表示环境,B表示人类社会B.在阶段①,人类与环境没有关系C.在阶段④,人地矛盾最尖利D.箭头b表示人类对环境的顺应性2.以下看法或行为与图中所示的思想开展阶段对应组合正确的选项是()A.①—斩伐养长,不失其时B.②—节能减排,植树造林C.③—伐木为薪,围湖造田D.④—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答案:1.A 2.C(2021·山西原平模拟)以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
读图,回答3~4题。
3.该岛居民最担忧的环境效果是()A.海水干枯B.酸雨危害C.臭氧层破坏D.气候变暖4.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增加趋向,其主要缘由是()A.岛屿封锁B.地形单调C.降水过多D.人类破坏答案:3.D 4.D(2021·芜湖联考)生态环境质量反映人口、经济、环境三者的协调关系。
读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轨迹表示图,完成5~6题。
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区域散布在()A.东部沿海地带B.中部内陆地带C.西北内陆地域D.西南青藏地域6.惹起我国生态环境质量重心移动的最主要缘由是()A.防护林树立B.气候变化C.经济开展水平D.环境污染答案:5.A 6.C(2021·甘肃模拟)无机农业是指在消费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分解的肥料、农药,生长调理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无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无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无机农业是休息、知识密集型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求少量的休息力投入,也需求少量的知识技术投入。
以下图为某地无机农业消费形式图。
依据图文资料,完成7~9题。
7.关于图中农业消费形式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适宜大规模机械化运营B.生态混合型农业C.河西走廊可大面积推行D.自给自足型农业8.专家普遍以为〝目前我国粮食增产的资源、环境代价太大〞,指的是()①不合理应用招致水资源日益紧张②过度拓荒招致荒漠化加剧③小农运营使得粮食单产降低④化肥农药过度运用招致耕地质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9.关于我国开展无机农业优势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耕空中积广阔,土壤肥美②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适宜多种消费形式③休息力资源丰厚,有利于精耕细作④科技兴旺,便于农业技术推行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7.B8.D9.C(2021·山东日照模拟)读我国某动力化工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表示图,回答10~11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C.“鱼鳖不可胜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D.森林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定会“不可胜用”下图中模式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模式甲“生态家园”模式模式乙产业化经营模式4.(2019北京海淀期末)比较两种生产模式( )A.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乙—生产规模更大5.(2019北京海淀期末)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 )①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②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③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④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③④6.(2019北京海淀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a 图b秦巴山地生长着近千种的药用植物,被誉为“天然中草药宝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草药的消费量迅速增长。
巨大的消费需求加速了人们对药用植物的采挖,使该地区的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
说明该地区野生中草药种类丰富的原因,并针对野生中草药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8分)提升题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曾拥有亚洲第一大造纸企业,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环保、水源、原料(林木)等问题。
引进山东泉林纸业后,依托技术创新,构建新型生产模式(如下图)。
据此,回答下题。
7.(2019北京海淀期末)该生产模式( )A.污水处理后又用于生产,增加了能源供给B.秸秆造纸减少了林木采伐,利于生态保护C.废液提取制造有机肥还田,减轻大气污染D.延长纸品加工产业链,带动印刷产业发展东南亚的热带雨林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
研究发现,方便面产业的快速发展已严重威胁到雨林中珍稀动物红猩猩的生存。
下图为东南亚地区油棕产业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8.(2019北京海淀期末)依据资料推断( )A.油棕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B.延续“刀耕火种”式农业,能避免雨林生态恶化C.热带雨林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D.经济可持续与生态可持续相互矛盾,不可协调9.(2019北京海淀期末)油棕产业链中( )A.油棕种植业属于小型自给自足农业B.棕榈油榨取工业应靠近原料产地C.方便面生产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D.油棕产业链常形成综合性工业地域2019年1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31个城市出现空气重污染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单元闯关检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闯关检测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2019北京东城期末)10月12日大气中PM2.5浓度最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11日出现阵雨,有利于降尘②11日风力较大,有利于吹散污染物③12日气温升高,对流旺盛④12日阴转晴,气压降低,气流上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2019北京东城期末)造成本次霾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业生产②汽车尾气③沙尘暴④煤炭的燃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2019北京东城期末)10月9日,市民( )①适宜户外身体锻炼②尽量减少外出③外出时戴专用口罩④外出时增添厚衣物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图,回答下题。
4.(2019北京东城一模)南非开采矿产资源最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污染水源B.森林面积减小C.酸雨严重D.土壤盐渍化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淡水资源缺乏。
下图为马尔代夫大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5.(2019北京东城期中)马尔代夫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主要是( )A.降水量小,淡水资源的补给量小B.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C.经济发达,生产用水量大D.岛国面积小,地表径流少6.(2019北京东城期中)马尔代夫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雾霾严重③珊瑚退化④海平面上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地面沉降是在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表表面标高(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的竖向高度)降低的一种局部的下降运动。
截至2019年底,中国有50余个城市出现地面沉降,其中华北平原地区的城市成为重灾区。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7.(2019北京海淀零模)华北平原地区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 )A.地表物质固结成岩B.过度抽取地下水C.工程建设破坏地表D.地处开矿采空区8.(2019北京海淀零模)地面沉降可能会导致( )A.地面建筑物倒塌B.地下水位下降C.水资源严重短缺D.城市化进程减慢2019年秋季东北的一次严重雾霾引起社会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滕州市高补学校一轮复习地理过关自测题
专题十一: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选择题
江西省梦港河小流域属典型的南方丘陵地带。
近年来积极实施将水保治理与区域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农业生产条件和结构改善相结合的措施,即山上种植各类果树、山腰发展生态观光、山下水稻和水塘养殖,使昔日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小流域走上了山清水秀、林茂果丰、稻塘共生的生态良性循环之路,初步实现了富民目标。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小流域昔日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
A.未发展生态农业, B.降水和地形影响
C.不合理人类活动, D.人口多且增长快
2.为进一步实现富民目标可采取
①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②可大力发展温室农业
③修建灌渠塘坝等设施④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当地发展该农业生态模式会
A.提高当地环境承载力, B.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C.使农业灵活地适应市场, D.增加江西省农民的收入
我国某贫困乡镇的产业结构畸形,农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种植业。
下图是该乡镇~的年降水量的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该贫困乡镇最可能位于A.广西壮族自治区, B.湖南省
C.宁夏回族自治区, D.湖北省
5.该贫困乡镇脱贫致富的主要措施最可能是
A.发展畜牧业, B.开垦荒地, C.退耕还林, D.推广机械化
鱼菜共生系统是高密度水产养殖技术与蔬菜无土栽培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水产动物和蔬菜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
数据表明:用1公斤鱼食,生产至少50公斤蔬菜和
0.8公斤鱼肉。
这种以菜净水、以水养鱼、以鱼种菜的生态循环模式,实现了鱼、水、菜的
和谐,逐渐出现于一些大中城市的庭院和街道的暖房中。
下图为“鱼菜共生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鱼菜共生系统中,蔬菜的主要作用是吸收水中
A.固体杂质, B.二氧化碳, C.氮磷元素, D.有害细菌
7.在家庭庭院中建立该系统,主要效益为
A.缓和热岛效应, B.提供绿色食品, C.提高资源利用, D.环境绿化美化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备条件和健康的基本保证。
近期全国各地屡有食源性疾病的报道,给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由于养殖污染、化肥农药污染,使长三角水体中氮、磷过剩、蔬菜农药残留物超标,按
清洁生产评估( )
A.原料的开采过程是不安全的
B.食物的加工过程是不安全的
C.食物的消费过程是不安全的
D.废弃物的处理过程是不安全的
9.媒体曾对阜阳奶粉、龙口粉丝和四川泡菜等食品安全案件的连续报道,引起了日本、美
国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高度关注,并相继采取设限措施。
这表明( ) A.发展农业应走产业化之路
B.绿色食品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C.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提高我国食品的劳动生产率
D.食品安全问题影响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
下图是我国人口数量、耕地面积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0.图中反映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原因是
A.环境危机, B.生活贫困, C.人口素质过低, D.资源短缺
11.下列农业生产方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①将能种植粮食的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
②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浇灌技术
③加大科技投入,改造一批中低产田
④在一些陡峻的山坡上修梯田,扩大耕地面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泾河、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呈现出一清一浊界限分明的奇特景观,成语“泾渭分明”
由此而来。
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现在出现了“泾黄渭黑”的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历史上出现“泾清渭浊”现象主要因为渭河比泾河
A.结冰期长, B.含沙量大, C.流速慢, D.流量小
13.从“泾清渭浊”到“泾黄渭黑”的变化反映出河流流经地区
①气候变湿变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污水排放增多④煤炭储量增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为缓解“泾黄渭黑”,河流流经地区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采煤炭②清洁生产③加固堤坝④植树种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1月23日,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塘基上种桑、
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桑基鱼塘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全生
态无污染,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下图为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景观图。
完成下列各题。
15.湖州桑基鱼塘作为一种人工湿地森林资源,目前其最大的
经济功能是()
A.提供水资源, B.航运
C.提供农副产品, D.保护生物多样性
16.下列关于大气环境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会使降水增加,农作物增产
B.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效措施
C.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途径
D.全球合作是保护对流层臭氧的有效措施
17.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是地球村的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下列有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合理的是()
①选购本地的产品、包装简单的产品、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有节能评定标签的电器产品
②绿色出行,尽可能步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③让房屋自然通风和避免房间过暖,安装好的房屋隔热及防通风系统
④选用再循环材料和生物液体燃料;
⑤使用经济型汽车,无需保养您的汽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棕榈油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化妆品和清洁剂等生产,廉价的棕榈油及其衍生产品为很多公司带来了巨大利润。
某地为扩大油棕种植面积,放火焚烧雨林,下图为该地油棕种植园景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该地最可能位于
A.九州岛, B.苏门答腊岛, C.纽芬兰岛, D.塔斯马尼亚岛
19.棕榈油产业获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成本低,销售量大, B.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C.政策扶持,地价低, D.用途广,资金投入大
20.目前,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扩大油棕种植规模, B.挖掘传统加工工艺
C.全面恢复原生植被, D.合理集约利用土地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地区矿产、森林、旅游资源丰富。
春,受强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湄公河三角洲气温较常年偏高,该地遭受了百年以来最严重旱灾,湄公河水位降至近90年最低,三角洲土地盐碱化加重。
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景洪水电站向下游的湄公河开闸放水。
材料二下图为“中南半岛山河分布示意图”。
(1)简述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2)春湄公河三角洲大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湄公河三角洲土地盐碱化加重的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流域综合整治和开发角度分析,澜沧江流域和湄公河下游地区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2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能源强度亦称单位产值能耗,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能源量。
根据能源强度的高低,对我国各地区进行区域划分如下:
能源强度区域, 具体省区
低能源强度区域, 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海南、江苏、福建和江西共8个省市
中能源强度区域, 天津、广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南、陕西、重庆、黑龙江、湖北、四川和吉林共12个省区市
高能源强度区域, 云南、辽宁、河北、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青海、贵州和宁夏共10个省区
材料二“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第一。
低碳经济旨在通过不断提高碳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逐步使经济发展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经济的问题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改善能源结构和清洁能源开发问题。
材料三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
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1)描述低能源强度区域、高能源强度区域的分布特点。
(2)山西省碳强度位居全国首位,试分析其原因。
(3)说明我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