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

合集下载

三全育人之实践与探索

三全育人之实践与探索

三全育人之实践与探索三全育人之实践与探索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而三全育人就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学校,特别是高校对“三全育人〞的育人模式有研究和实践,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对“三全育人〞赋予不同的内涵,从理论角度有不同的见解。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深化“三全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与体系,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三全育人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工作模式。

当前,“三全育人〞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标尺。

我校2022年立项为省“三全育人〞改革首批试点校。

借此时机,本人向各位同仁汇报一下我校“三全育人〞工作。

一、三全育人体系的构成要素与原那么1、要素一是人员要素。

“全员〞育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所有部门、教职员工都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目标主动承当育人职责,深度参与到育人活动中。

二是时间要素。

“全过程〞育人是指在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政教育。

要认真研究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成长成才的根本规律,精心规划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重点和方法措施,分年级、分时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持续成长。

三是空间要素。

“全方位〞育人是指在学校、社会、家庭环境中,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措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相结合、全校各部门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一是集合性原那么。

从三全育人全员调动、全程跟进以及全方位展开的特点来看三全育人体系,其与系统论的特征不谋而合,而集合性是系统论较为突出的特征。

高校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会聚各方力量,集合政府、社会、企业、家长、校内教职员工,系统推进思政教育,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将育人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始终,充分表达出三全育人的集合性。

综合素质。需要实现的三个回归

综合素质。需要实现的三个回归

综合素质。

需要实现的三个回归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大学生被动地接受思想教育,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以“三回归”实效为目的,采用课内教学、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安排大学生参与教学和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师生互动与交流,使学生获得自我认知、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此举能更好地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主体发展欲望,使之自觉地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要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发展需要,从而在内心获得一种提升境界、完善人生的动力,最终实现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回归。

一、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生活实践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方向。

回归生活实践就是让大学生根据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回归到学校物质文化生活、学习生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体验就业创业生活和其他生活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是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

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学习生活的养成教育,在实践中,以优秀课堂和课程建设为抓手,促成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优秀课堂建设中,全校教师齐抓共管,督促学生走进课堂,不迟到不早退,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程建设中,学校针对新生专门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由社科部专职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组成教师队伍,开展“我的大学生活”“大学生文明礼仪”和“大学生自信教育”等理论和实训教学,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树立对新的学习生活的信心。

在大二、大三学生中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修课,帮助学生规划个人的未来发展,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消除成长的烦恼。

在大四学生中开展就业创业教育,针对所有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分析就业形势,熟悉就业法规,学会就业技巧和简历制作。

二、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价值理性受市场经济和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很多大学生出现意识形态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特点。

针对这些问题,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最有效的破解路径,它能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当代大学生回归价值理性。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探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探究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探究【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进行探究。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依次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育人角色、育人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实践能力建设以及培训模式创新。

结论部分将强调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培训模式、重要性、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新时代高校教育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传承民族精神文化、引导青年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等重要使命。

而作为高校思政课的主要承担者,教师育人能力的提升和能力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新时代面临着社会发展变革、思想观念更新、教育体制改革等多重挑战,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具备更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和育人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角色进行深入探究,加强教师的培养和能力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进行探究,旨在全面分析教师在育人领域中的角色和作用,提出相应的培养和提升措施,为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意义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育人能力建设的重要一环,本研究旨在探究如何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育人能力,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育人工作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和责任,他们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人格魅力和情感智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式进行探讨 。
关键词 : 思服力 , 并能把传 统的思想教 育 内容 包括其 中, 达到
良好 的教 育效 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 目的并是 不告诉 学生 “ 什么样的标 准是正确 的 , 而是教 给学生 “ 如何 去做” , 这 就是 思政职视 野
为此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 育至关重要 ,它将决 定学生德 育的
形成, 对未来的价值判断起到决定性的作 用。高校 的思想政治 课 程本 来设 置非 常丰富 , 包括 马哲、 邓论等 经典解读 , 也有 以 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思想政治教 育课 ,可是由于这 些课程都作 为选修课程 而存在 , 并没有 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 。其实真正 的 智者都是价值 观高尚的人 ,他们善于运用哲学 的原理 透过现 象看清本质 , 可以从 问题 中发现 常人 不易察 觉的规律 , 进 而用 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解决 实际的问题 。要想让学生成为智者 , 就 有必要重视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 的价值观 。 二、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作用 在 恩政视 野 下的 高校 思政教 育 实践工作 必须 具备综 合 性、 实践性 和开放性 。要 注重理论 和实际相 结合 , 有针 对性 的 因材 施教 ” , 从学主实际 出发 , 把学校 的资源和 特 色与学生发 展 的需要结 合起 来开展教育 。比如 开展传 统思想教 育的课程 同时 , 也要 开设 以创新 、 创 业为主题 的社会 实践课程 , 在 课程 中重点向学生传授在社会创业 的学生需要 具备 的素质、 思考 问题的 方式、 意志的形成 于发展 、 面对挫折 的态度、 个人情 感 应该如 何收放 自如 等等,这些 以实践为 出发点的课程 更具有
思想政治学 习是终身学 习的一部 分, 是“ 学无止境” 的, 不 能 因为 大学毕业 而停止 思政 学习,而思政 学 习中至 关重要 的 私立就是应用 法则 ,如 果不能把所 学的知识 运用到 实践操作 中, 那 么就 失去 了学 习的意义。为此, 在 高校 思政教 育 时, 应该 循序 渐进 的 引导学生形成 从 实际 出发” 的思 考方式 , 把 学 生 培养成为“ 实事求是 的人 。为 了更好 的开展 思政教育 , 学校要 充分的调动备 方资源 , 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 充足 的实践 机会 , 让 学 生在 实 践 中得 到 充分 的锻 炼 。 ( 二) 优化教 学环境 , 提 高教 学质 量 思政视野的格局 并不局 限在学校 , 而是 以学校 为中心 , 向 周围辐射很 多的点, 家庭和社会 就是其 中重要的两地。高校要 积极的建立家校合作 关 系,要求 家长对 学校 的教 育工作 进行 充分的配合, 共 同提 高教 学质 量。除此 以外 , 还要 积极 的联 系 社 会实践的企业 ,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运 用到企 业的生产 生活 中, 在模拟工作 中使得 自己的思想政治相 关知 识得 到锻 炼, 完 成 理论 与 实 际 的“ 合格 接 轨 。 ( 三) 坚持 以人为本理念 , 始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需要 素质教 育要求教 育工作 者“ 一切从 学生 出发 , 尊 重学 生 在教 育活动 中的主体性地位 。在 思想政 治教 育中, 学校应该 牢 固的树 立 以人为本的理念 , 始 终关注学生的发展 需要 , 了解学 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 紧紧的围绕学生灵活的制 定教 学策略,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思路探讨1. 引言1.1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思政课程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政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对党的认同和信仰。

课程思政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学科知识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正文2.1 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概念及差异高校“思政课程”是指在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养和行为规范。

这些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是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而“课程思政”则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学生在各种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课程思政,学生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两者的最大区别在于,高校“思政课程”是专门设置的课程,重点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而“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各类学科的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实践中,高校应当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优势,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育目标,综合运用两者,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全面、系统地渗透到学习的方方面面,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标。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前沿视点QIAN YAN SHI DIAN 浅析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黄彦菁上海电机学院 (上海市 200240)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让大学生构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面对日益复杂的意识形态背景,加强高校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高校应构建大思政视野,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思政教育 大思政所谓大思政是指基于全局的视角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的认识,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明确社会主义发展观,明确专业学习方向以及职业发展目标的“总的方法”[1]。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对大思政的内涵进行了充分研究,主流观点认为大思政是将思政课程与日常思政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理念与教育体系,除了重视思政课教育外,也强调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达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育人目的。

那么,在新的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探索构建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育人模式,不仅能进一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也能帮助大学生回归理性、回归生活、回归社会。

1 建立健全日常思政教育体系在大思政视域下除了思政课教育外,日常思政教育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思政实践活动中逐步回归生活与学习,认识到生活生态与教学生态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日常思政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是辅导员与高校后勤人员。

就辅导员来说,应将情感教育、日常管理工作作为抓手,积极把马克思主义方法、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进来,树立立德树人观念,关心学生,对学生做好学习、生活的指导,并适时开展思政教育。

同时,把思政教育纳入学生素质拓展以及综合考评中,督促大学生提高个人的思政素养,自觉从实践中去学习。

另外,要加强宿舍管理,思政教师应积极与宿管员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完善宿舍管理机制与教学内容。

要加强宿舍养成教育,以创建文明卫生寝室为契机,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作者:蒋亮来源:《科学与财富》2020年第36期摘要: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教育体系中,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比较关注。

基于实践育人的知道目标,通过思政教育课程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育人目的,实现立德成才的终极目标。

因此,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建设、做好思政工作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意义重大。

本文从实践入手,从思政教育的角度对高校大学生的育人模式加以分析,探究最适合高校学生成长的教育模式,体现高校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人价值。

关键词:思政视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价值体现引言思政教育课程是构建高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体现了课程体系的价值遵循,发挥引领和指导作用。

在大思政视野背景下,加强对高校学生思想层面的教育工作,有利于发挥思政教育优势,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体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最终实践高校育人活动的最终目的。

基于高校校园平等、科学的发展平台,给高校大学生创造内容丰富、健康的高校生活环境,体现课程的核心育人观念[1]。

一、高校思政育人模式简介目前来说,现如今高校的思政课程的构建与以往有所不同,它是与社会发展和实践情况相结合的新型育人理念。

具体而言,是以三个板块为基础而进行设计的。

通过“三协同”的手段,最终实现“三回归”的目的。

通过上述流程和模式,最终构建出一个完善的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因此,在大思政背景下所开展的思想政治课程所体现出的育人模式,也被称之为“一体三面式”的新型发展模式 [2]。

在这种模式下,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分为理论、训练以及实践三个不同的部分。

涉及到校内学习和训练以及校外的社会实践不同的教育环境。

可以让高校学生认识到思政教育课程的理论逻辑,并且在实战训练的过程中得以灵活的运用和掌握。

让高校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最终达到提升思想能力的目的。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育人策略(一)回归生活实践任何教育活动都不能脱离实践存在,仅学习理论知识并非能够完成学习、实现转化的全部内容。

浅谈“大思政”格局下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探析

浅谈“大思政”格局下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探析

Teachinginnovation 教学创新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207浅谈“大思政”格局下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实践路径探析文/张怡摘要:在“大思政”格局和思想引领下,育人模式呈现了多样化。

校园文化活动是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思想引领、人才培养、学风引领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校园文化活动融入到学生的思想教育中,做到有效可见的成果是践行思想引领、立德育人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结合现代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总结实践育人的新路径,探索实践育人的经验做法,打造学生精品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情操。

关键词:大思政;校园文化育人;实践途径在“大思政”格局和思想引领下,育人模式呈现了多样化。

校园文化活动是作为第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思想引领、人才培养、学风引领等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结合大学生发展情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激发大学生创造力,打造具有"政治性,群众性,先进性"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对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1 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培养塑造适应时代需求、具有学校特色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当前,“00”后大学生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思想活跃,如何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即校内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校外的第三课堂实践活动这就使机遇和挑战并存。

紧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校园文化活动变得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变得形象起来,易于学生接受,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

2 “大思政”工作格局,校园文化育人模式的优势2.1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校园文化开展的政治优势目前,大学生政治面貌多数为团员,部分为中共党员,少数为群众。

作为主体的团员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团员青年树立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大思政课”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大思政课”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

“大思政课”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研究摘要:“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是高校思政课建设改革创新的必然趋势,高校通过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转变死板、单一的教学形式,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和思想发展需要,可以有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有效性,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大思政课”理念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

关键词:大思政课;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思政课教学模式引言高职院校要“善用大思政课”,紧紧依托大思政课主渠道,积极打造协同育人主阵地,着力发挥师资队伍主力军作用,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要善用主渠道,上好思政关键课程;筑牢主阵地,推进多方协同育人;建强主力军,扛起立德树人重任。

一、转变教师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促进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而行,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这里提到的“协同育人”侧重强调育人的协作性,是通过整合事物间的内在要素“构建协同的育人机制”。

因此,教师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才能够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首先,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需要教师潜心研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其次,广大教师要明确课程思政改革是“大思政课”建设的要求,高职院校要培养德才兼备、德技双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再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引入“思政元素”,使理科知识与文科内容相结合,可以起到调节作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1]。

二、丰富教学内容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政课覆盖了历史与现实、政治和政策、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内容。

近年来,又加强了“四史教育”,新增了“学习筑梦”专题课程,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再次引燃了学生学习奋斗的热情和筑梦铸魂的精神。

课堂教学要和生活相结合。

大思政课要将教学内容从教材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积极与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热点及身边人、身边事相结合。

“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大思政课”背景下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71研究与探讨DISCOVERY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首次提出了“‘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重要论断,在这一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深刻理解“大思政课”的内涵要义,准确把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发展的重要性,充分认识“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科学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党的十八大以来,课程思政在高校思政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明确和加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思政课建设。

正确认识“大思政课”,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思政课”就要放在这种历史情境下来理解和把握。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是学校思政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大思政课”的提出则是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大改革措施的体现,有力地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课题,进一步促进新时代人才培养。

一、“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大思政课”的提出给学校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经过近几年探索,“大思政课”在认识和实践上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学校思政工作的发展方向。

理解“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首先,需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点学习习近平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大思政课”、教育教学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深刻反映了“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与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优化“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的关键举措,在建设“学科课程”的同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

其次,需要深挖思政课课程资源,发现并探索当下思政课建设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136作者简介:马玲(1991— ),女,汉族,湖南株洲人,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政教育。

“大思政”就是要将思政教育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仅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重视实践教育的作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期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高校在思政教育的现状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够,学生欠缺“知行合一”。

高校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的,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而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此外,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容易出现走神等现象,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学生缺乏重视。

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缺乏对学生的重视,在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按照自己个人的经验、喜好和兴趣方向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安排。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努力讲授知识,精细设计教学方案,但实际的教学效果仍不好,远远没有达到教师的期待值。

三是校园与社会的融合不够,缺乏衔接教育。

思政教育虽然是校园课程,但其本身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好地正常进步,成为适应社会发展,对社会有价值的人才。

二、高校建构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构建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就是跳出理论课局限,以实践为载体落实思政教育的育人模式。

(1)建构理论与实践适当结合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

建构理论与实践适当结合的思政教育育人模式,需要教师深入挖掘理论知识,精心选择实践活动。

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的适当结合,系统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综合素养。

首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当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国家意识、道德规范和民族文化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在教学中增加时事内容的比重,引导学生通过思政思维去剖析问题和理解问题。

增加强化学生的心理状态的比重,促进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相关纪录片和视频等,使教学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

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研究近年来,我国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将大思政作为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在这一背景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已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并分析实施协同育人的方法和效果。

一、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大思政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整体,它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

在大思政背景下,思政课程承担着培养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政课程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正确价值取向和坚定理想信念。

2.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知识结构。

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知识视野。

通过深入讲解思想政治理论,使学生获得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

3.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通过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意义课程思政是指将思政理论融入各门课程中,通过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深化思政教育的实施。

在大思政背景下,课程思政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拓展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载体。

通过将思政理论融入各门课程中,拓展了思政教育的渠道和载体,实现了思政教育的全程、全方位覆盖。

2.增强学科知识的思想内涵。

课程思政将思政理论融入学科知识中,使学科知识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和思想内涵,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过程中也能得到思政教育的启迪。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政工工作Political work第 66 页2021/3 (上) 总第358期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文/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袁刚【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也随之不断提升。

大思政教育观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水平。

时代在不断进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水平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不断进步,不能仅仅满足于目前的发展。

本文一开始阐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模式的目的所在,然后提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模式具有的作用,紧接着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模式存在的价值,最后对文章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大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提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对于个人与社会整体发展的重要性,学历水平高低也逐渐成为一种求职门槛。

因此越来越重视教育,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考入好的大学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然而随着时代发展,高等学校不断扩招,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饱和。

很多学校仅仅是为了招生而招生,而忽视了育人的根本。

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的教育仅仅是传输专业理论知识,却忽视了教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学到的片面化的知识并不具有实用性,他们步入社会之后不知所措,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常识与方法都没有掌握,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呆子”,因此总有一些家长会调侃:“学习学傻了”。

还有一些学生虽然学识高,却缺乏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也在不断反思,力求进步,也因此提出了因材施教理念,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个性及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育,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断加大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步伐,希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模式,培养出更多全面性高素质发展人才。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践模式的目的(一)让学生在实践中反思。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和实践新的育人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从大思政视野出发,深入探讨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以期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提供有益参考。

文章首先将对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进行概念界定和背景分析,明确其内涵和特点。

接着,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梳理和总结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重点探讨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实践育人模式,如项目式学习、社会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并分析其育人机理和实施效果。

文章还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价值进行深入剖析。

理论上,实践育人模式有助于丰富和发展思政教育理论体系,提升思政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践上,实践育人模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文章将结合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未来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和策略提出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内涵与特点在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创新的育人方式。

该模式强调以实践为导向,以育人为核心,将思政教育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内涵方面,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

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讲授,而是将思政教育延伸到课外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思政教育的内涵,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点上,该育人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一是实践性强。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辽宁沈阳邮编:110045摘要:大思政主要是指对于高校所有资源进行整合、汇总,科学地进行应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实践育人模式是大思政视野下的产物,可以较为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教育效果,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实践育人一、高校思想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目的1. 展现出实践不容忽视的作用思想教育的开展必须要结合实践。

在传统模式下,开展思想教育将理论教学作为关键,所运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固定,导致教学枯燥、乏味,学生无法意识到思想教育的价值,大部分学生都在照本宣科,难以将思想政治知识转换为自身的素养。

因此,在开展思想教育时,必须要结合现实,将其和实践相联系,意识到思想教育的内在价值,转变为自身的观念,为自身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2. 加强和社会的联系社会能够较为有效地检测教育成果,想要对于思想教育水平进行衡量,就必须要明确学生是否有将理论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联系的能力。

学生进行学习最终目的是进行社会工作,学生必须要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能力。

大思政所开展的思想教育改革可以加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使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借助于所学的知识解决出现的问题。

二、开展大思政教育需要坚持的原则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高校中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成人已经基本无异。

因此,高校在开展大思政教育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喜好以及自我评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感同身受,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提升学习效果,增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构建思想教育教学情境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习惯,将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升学生资源利用能力,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2. 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先进生产力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有利条件作为支持。

在这一背景下,人类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都可以借助于手机等移动设备搜集信息,而这些信息或多或少都会使人们的看法和观点出现转变。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摘要:高校思政课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反映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基本经验的总结和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创新。

在坚持以“大思政课”理念为基本准则的同时,我们需要紧扣时代的“大视野”,结合社会的“大课堂”,集聚多个参与主体的育人“大合力”,以实现高校思政课的思想引领功能。

关键词:“大思政课”;思政育人;实践进路2021年3月,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

上思政课不能拿着文件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

” 善用“大思政课”是办好、讲好、用好思政课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进一步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根本遵循。

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

“大思政课”指导思想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方向,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和遵循。

一、“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思政育人的科学内涵(一)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树立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深刻揭示了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

“大思政课”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通过恢宏开阔的国际视野、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和生动鲜活的社会素材等思政元素,丰富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内涵。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宏观视野、前瞻意识和使命担当,真正实现思政课的内化、外化和实践,更好地落实提升铸魂育人和立德树人目标的实效。

在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大思政课”让当代大学生在国际国内复杂环境下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来磨砺理想信念、培养创新精神、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学与思、知与行的有机统一,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进行分析和探讨。

在介绍背景,讨论研究意义,明确研究目的。

在分析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和实践探索,探讨了思政教育创新路径和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

结合实践评价展望未来。

结论部分强调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提出了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不断完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推动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现状分析,探索,创新路径,评价,展望,重要性,提升质量,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前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向前推进,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面对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需求。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也应结合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扎实政治理论功底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新时代青年。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研究,探讨如何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实现育人目标。

展望未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发展趋势,为全面推进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创新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深入探讨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撑。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思政教育实践必不可少。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发展。

大思政课 教育实践

大思政课 教育实践

大思政课教育实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思政课”是当前教育实践中一种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它以思政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当今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机遇,教育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教育实践的意义、大思政课的特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具体案例分析来展现大思政课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教育实践的意义在于通过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素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大思政课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实践也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包括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这些都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应具备的品质。

在实施大思政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要注重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安排。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实践活动,提供多种选择和机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建立有效的导师和学生互动机制。

导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心理,帮助他们规划学习和生活。

要注重实践活动的效果评估和总结。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反馈,总结实践活动的经验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通过以上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大思政课在教育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我们应该进一步推动大思政课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大思政课教育实践】愿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发展壮大,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第二篇示例:大思政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环节。

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研究(3篇)

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研究(3篇)

第1篇一、引言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以期为我国思政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1.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全面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为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实践模式理论教学实践模式理论为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提供了理论框架。

教学实践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思政课教学中,要结合实际,构建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实践模式。

三、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1.教学目标导向思政课教学实践模式的构建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

教学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和人文素养。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2.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内容应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2)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学评价:思政课教学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业、考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探究冯雪峰远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摘要:实践育人的教育体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的内容。

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境界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立德成才,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社会价值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本文立足于此,主要对高校思政实践育人模式以及其价值的体现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

关键词:思政视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当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影响力不断被削弱。

高校学生对这种思想政治类的学习出现了严重的抵制情绪,这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从高校学生的角度进行改进,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大大降低,需要我们转化相应的教学方式,更多的与实践相结合,尽量规避纯理论的枯燥性,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相结合。

一、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这种教学的方式是在大思政改革理念提出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

把思想政治的教学融合在高校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还要把传统与创新结合起来,这就是大思政的教育教学体系。

然而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内实训实践以及校外的实践这三个方面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则是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模式。

其中,学校作为主导的两个方面分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校内的实训实践,两者都是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学生实行显性和隐性的教育,实现育人的目的。

而校外社会实践的不同,是其还具有社会的主导作用,学校教师作为指导,实践教学作为手段,对学生展开教育,实现教育的目的。

构建这样的模式主要是希望大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而有效的运用到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去,与此同时可以使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理想的目标,使高校的学生更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的要求,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价值体现1.使大学生从理论逐渐回到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向就是生活。

所谓的让大学生回到生活中,就是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去不断的回到学校的各种生活中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回归实践中,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学校的学习生活。

在学习上不断的渗透实践的知识,进行优秀课堂和优秀课程的建设,还要不断地让大学生感受社会的就业等。

宿舍是学校的一个重要场所,在回归生活实践方面,要注重宿舍生活的养成教育。

规范宿舍的卫生,礼仪以及制度等,并将宿舍文化发展成学校文化的一种。

2.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回归理性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大学生的思想中出现价值取向的问题以及其意识形态的变化。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它可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促进其价值观的理性化。

首先,这种教育模式把思政理论课作为育人的主要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答使党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和感召力不断地增强。

其次,就是这种模式已经与一些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等相结合,以一种健康的文化来抵制西方的不良文化。

3.使大学生回归到的实际的社会中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之一便是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使大学生回归到社会现实,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变化,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思政教育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只有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才能切身感受社会的生活,才能让学生对实际的社会有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认识。

同时,还要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感受思政教育理念对其的影响作用。

4.整合教育资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其以课堂为基础,但是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而是应当采用丰富的、灵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体会思政教育给其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课堂教学注重理论的深入论证,日常通过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政教育活动或者公益活动,让学生将课堂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丰富的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丰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教育资源的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价值。

5.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让大学生有更好的思想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的环境是与其教学相关的一种观念,为了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观念,促进大学生思想与各种环境思想相融合的观念,同时也是让大学生在各种思想环境中寻找最为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人生发展的观念。

在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环境,其不仅强调学生与学校环境的融合,同样注重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环境的结合。

实践教学中还要注重与经济文化的关联,为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思想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更好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优良的思想环境中健康成长。

6.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

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并不是一个人可以做到的。

比如社会上一些知名人士开展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讲座,就对社会中的人进行了关心和支持。

在学校中也可以与校外的环境结合起来,与社会之间互相进行学习,促进对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是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

7.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丰富实践经验大思政视野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是比较丰富的,可以挖掘出很多的隐藏的资源,就此而言,可以开辟出一条新路,为大学生建造一个平台,此平台用于学生交流和进行沟通。

在大学的教育中应当提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工作,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相关专业的实习基地,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既可以将学生送到校外,也可以把企业的人才请到学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通过此种方式可以为社会提供更优秀的人才。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质量的策略1、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与高校学生的自身发展相结合在大部分的高校中,学校都把党和政府的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作为灌输的对象,其实,学校应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未来的发展路线,此应当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还有一部分高校严重脱离以学生为主体,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学生活动进行的管理,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实效性。

针对此种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必须是高校学生,目的是高校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指导方向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效的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价值等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的方面,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精神层面,在强调社会价值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自身的价值,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

让学生在高校思政政治教育中发现自己的价值,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对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

2、制定明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目前为止,大部分的高校都是把学生集中起来,对学生进行思想的灌输,大学生在思政教育中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对传统授课模式产生厌烦心理,很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政课程的学校效率大打折扣;部分学生对于思政理论的学习没有引起重视,认为思政理论课程可有可无,对其影响不大,这也让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让思政教育更好的指导学生的人生发展,就要学校方面和教师方面共同努力,构建一个系统的、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将学生作为此体系中的主体,发挥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寻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

此体系的构建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既需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坚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对理论进行检验和体验,让学生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体会思政教育的本质和精华,让思政教育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从而形成自己的对人、事、物的正确认识。

构建思政教育内容体系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的积极配合,因此,每一个人都是体系构建人,都应当加入到体系构建的洪潮中,为体系构建发挥自己的力量。

3、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的自身发展需求是不同的,只有把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然而现实的情况恰恰相反,淹没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严重的情况的会出现心理问题。

所以要把学生的自身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起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灌输为主,这往往只会引发学生的消极情绪而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要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把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多让学生参加和体验实践,及时和积极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增强教育的实际成果。

比如,要想让同学明白团结互助的理念,一味的灌输效果往往不是很明显,但是如果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在活动的环节中让学生自己去体验这样感觉,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同学们之间的团结合作,这样的方式比传统的灌输方式更为有效。

结语: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高和改进,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加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更多的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为高校管理层,必须重视起大思政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模式有利于当代大学生脱离纯理论的无用学习而走向实践的高效益的学习,还可以更好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必须改变我国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存在的问题,避免其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实行实践育人教已经势在必行,在这一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其主动性,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动力。

参考文献[1]赵彤璐.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学问题探讨[J]. 高教学刊,2015,20:62-63.[2]吕明. 高校“思政综合实践课”的开设效果与问题[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04:97-100.[3]蔡熙文.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的模式及其价值[J]. 中国职工教育,2014,24:35.[4]赵茵茵. “大思政”视阈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论[J]. 亚太教育,2015,25:174-175.[5]艾东.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5,19:188-189.[6]田传信.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障碍因素分析[J]. 高教论坛,2013,03:16-19.[7]李春民. 新升格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