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及反思(五年级上册2)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篇课文:《古对今》、《鸟的天堂》、《古诗两首》和《山居秋暝》。
这一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既有古诗、又有现代文,既有描写自然的、又有描写人物的。
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句子、修辞手法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讲解。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学习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的词汇和句子。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作者对自然、对人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一些重点的词汇和句子。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句子、修辞手法等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教案:准备课文课件或教案,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的教学。
2.相关阅读材料:准备一些相关的阅读材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阅读。
3.教学工具: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与本课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或游戏,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课以诗歌和散文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课文中的诗歌和散文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诗歌和散文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体会作者情感方面仍有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文学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文学的魅力,培养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习的学习氛围。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打印课文原文,方便学生阅读和标注。
2.多媒体设备: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师点评,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诗歌和散文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教师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5.拓展(10分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节和发展过程。
2.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3.能够通过课文内容,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情绪,并进行适当的表达。
4.能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创作和表达。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
•难点:通过课文内容表达情感和情绪。
三、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语文园地二》。
2.PPT课件。
3.彩色笔、粉笔、橡皮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利用图片、歌曲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20分钟)•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学习活动(30分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或小品表演。
•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课文中的情感。
4. 创作活动(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自己的故事或文章。
•学生展示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学习中的不足之处。
•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感想和建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还存在理解能力不足、表达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相关训练,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和促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精美的短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读一读,写一写,听一听,说一说等多个方面,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仍处于语文学习的上升期,需要不断的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园地二》的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
2.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二》的相关材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3.教学卡片。
4.学生作业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可以给学生讲一个与语文有关的有趣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与课文相关的音频材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课文《语文园地二》的相关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边听边跟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精选15篇)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1教学时我注重以读为本,引导学生紧紧抓住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这一主线,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对话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一开始首先创设情境,首先播放珍珠鸟图片,让学生认识珍珠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品读描写珍珠鸟外形的句子,体会珍珠鸟的可爱。
在此基础上,紧扣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学生研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探索珍珠鸟与作者情感变化的线索。
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一是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二是让充分发挥想象力,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
如在教学课文第6 自然段时,让学生边想象鸟儿伏眠于作者肩头的情景,边有感情地朗读。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作者眼里,珍珠鸟太可爱了。
小鸟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这是多么美好的境界啊!这多像一幅画啊,你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有了更深的感悟。
不足之处:课上的提问过多,过碎,不利于学生对文章的品读,教师不舍得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2本文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述了非洲的骄阳蓝天、花草树木、动物世界、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艺术风采,从多个方面展示了非洲的自然风光和异域文化,突出表现了作者的.真切感受──"非洲真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人读后大开眼界,十分向往。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所以教学时我要把朗读、默读、速读结合起来,把个人自读与小组合作研读结合起来,在读的目的、层次、形式上下功夫,以求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这篇课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十分鲜明。
结构上采儿童诗两首教案用了先概述再分述最后又概括总结全文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设计【五篇】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法为指导。
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化。
⼩编整理了⼈教版五年级上册语⽂第⼆单元教案设计【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5、古诗词三⾸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三⾸古诗词,默写《泊船⽠洲》、《秋思》。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法理解诗词意思。
过程与⽅法: 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诗境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通过景物、事件表达感情的⽅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朗读中体会作者透过语⾔⽂字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
教学难点: 体会诗⼈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第⼀课时《泊船⽠洲》 ⼀、导⼊、板书课题 1、这节课我们学习北宋诗⼈王安⽯的《泊船⽠洲》。
2、板书:《泊船⽠洲》 ⼆、出⽰学习⽬标 1、掌握本诗的⽣字词。
2、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试背诵。
三、出⽰学习指导 1、通过查资料、查字典等⽅法掌握⽣字词。
2、通过读古诗,同桌讨论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学时间8分钟。
四、学⽣开始⾃学 五、检测学习情况 ㈠、学⽣交流探讨学习收获: 1、指名读,正字⾳,尤其注意:“⼀⽔间(jiàn)、数(shù)重(chóng)⼭、照我还(huán)” 2、反复多读⼏遍这⾸诗,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学⽣多读。
3、指名答: 4、你最欣赏诗中哪句呢?(出⽰”春风⼜绿江南岸,明⽉何时照我还。
”),师通过换词法,引导体味“绿”的妙⽤。
㈡理解吟诵,体会感情 1、学⽣通过注释、⼯具书、了解全诗的意思。
2、体会古诗思想感情,读诗、背诗: 3、引导学⽣从诗中的词、句中去体会思想感情。
㈢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学⽣品味诗歌的意境。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用词和表达方式。
2.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3.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2.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3.表达方式的学习和模仿。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
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等。
3.学生:五年级学生。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引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学生齐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3. 词语解析1.教师解释课文中难懂的词语,帮助学生掌握词语含义。
2.学生进行词语运用练习,巩固词汇记忆。
4. 活动一:课文问答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相关问题的问答活动,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5. 活动二:写作练习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相互交流写作成果,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文理解和词语运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相关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积极性较高,但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达清晰具体的观点。
继续努力,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反思,希望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悠闲、松弛、尴尬、气氛、感染、笨重、熟视无睹、彬彬有礼、冲锋陷阵、翩翩起舞、摇头晃脑”等词语。
2.了解泰国的独特风情与文化,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3.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人与大象的亲密关系。
教学难点:比较*与《威尼斯的小艇》的写法上的异同,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泰国风情的文字资料、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上节课我们游览了威尼斯的奇特小艇,今天我们要去美丽的泰国游玩。
泰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情以及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泰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国家,这个被称为“白象王国”的美丽国度,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泰国别称“佛之国”“黄袍佛国”“大象之邦”,首都是曼谷。
二、收集资料大家在课后收集到有关泰国的资料,小组交流,小组派生汇报。
三、学习课文我们要扫清文字的障碍,提示以下读音1.“驰”(chí)和“绅”(shēn)的声母是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摩”(m ó)不要读成一声;“彬”(bīn)的韵母不要读成后鼻音;“氛”(fēn)不要读成四声;“尴尬”(gān gà)2.词句解析。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以一当十,以一抵百:原形容军队勇敢善战。
文中指一头大象抵得上十个人、一百个人,为泰国人做工服役作用巨大。
驯服:使顺服。
按摩:用手(文中指大象用脚或鼻子)在人身上推、按、捏、揉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皮肤抵抗力,调整神经功能,也叫推拿。
尴尬:文中指神色、态度不自然。
彬彬有礼:形容举止文雅。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四、学习课文1.了解课文大意,说说课文各段分别写了什么?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在泰国大象对人群熟视无睹,与人关系亲密和谐。
第二自然段:讲大象是泰国的国宝。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通用8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通用8篇)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反思篇1教学目标:1、学会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本课的9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中的作用。
3、能够认识到作者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并能够向作者学习,检查自身是够做到了“读书好、读好书、多读书”,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相关词语在*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能够真正做到“读好书,多读书,读书好”。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忆读书2、(出示多媒体:冰心的照片)3、冰心的资料交流小结:在中国的文学,女作家寥若晨星,冰心是文学界的长青树,从19岁成名到晚年仍在创作,她之所以能取得这么高的文学成就是与她热爱读书分不开的。
4、通过课题,你知道这篇*写的是什么内容吗?课文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回忆了她一生的读书体会。
二、学习课文1、检查预习,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那我我就出题考考大家,小组抢答(出示课件)2、默读课文,看看冰心奶奶要告诉大家的是什么?板书: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3、交流读书有什么好处?(结合书上的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总结一下)读书可以获得美的享受(得快乐);读书可以扩大知识面(长知识);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助写作),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学做人)。
4、要想读懂*,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们还要走进作者的心灵,一起感受她的思想,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的2—11自然段,自由选择1—2个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或句子来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小组交流小结:刚才我们重点分析了“读书好”的四个方面,这些都是作家的经验之谈,希望我们读后有所收益。
5、齐读第11自然段。
理解“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结、概括的作用。
(特殊的用法,起强调的作用)6、多读书:从时间上,种类和数量上来写。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习作《 “漫画”老师》教案+反思(2课时8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漫画”老师》教案+反思一、教材分析•教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漫画”老师》•教学对象: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长: 2课时二、教案设计第一课时(1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之情。
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漫画”老师》的主要内容。
•复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漫画”老师的想法。
3.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课文《“漫画”老师》的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2.学习(3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并解释生词和难句。
–学生跟读、理解和复述课文内容。
3.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要情节。
4.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回家复述课文内容,为下节课做准备。
第二课时(1课时)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并提炼其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中对老师的态度。
2. 教学重点•分析并理解《“漫画”老师》中老师的形象。
•反思自己对老师的看法,并表达观点。
3.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在故事中的作用。
2.学习(30分钟)–学生小组讨论老师的形象,并提炼出特点。
–整理学生意见,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老师的看法。
3.总结(10分钟)–结合课文和学生讨论,总结老师的形象和对老师的态度。
4.作业布置(5分钟)–让学生撰写一篇日记或感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反思教学效果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较为透彻,能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讨论和反思,学生开始思考并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看法和感激之情。
教学不足及改进方案•部分学生对课文中的生词理解较困难,需要增加课外词汇练习。
•在讨论环节,有些学生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引导更多交流和讨论。
教学体会•通过教学,我意识到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尊重老师。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二》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欣赏能力。
同时,本节课还涉及到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如字词的认读、句子的理解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他们对大自然的话题也较为感兴趣。
但在阅读理解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对大自然主题的感悟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
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认读。
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帮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课文中的情景,体会课文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子,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5.拓展(10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趣事,或者让自己想象自己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会有怎样的感受。
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感悟。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通用12篇)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案【篇1】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打开课文,一只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松鼠向我们走来。
它那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行为清晰地定格在我们的头脑中。
我们在喜爱小松鼠的同时,不能不叹服作者精心细致的观察、生动传神的描写及准确精练的说明。
课文第一自然段首先从总体入手,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
接着从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
第二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等两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其性格特征──驯良。
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的行动特征──乖巧。
一从它横渡溪流时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从“有人触动大树”时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从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从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从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
作者还列举了松鼠搭窝的经过,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
最后在第5自然段补充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及喜欢洁净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是通过与《鲸》进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领会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鲸》有很大不同。
从说明的角度来看,《鲸》侧重于介绍鲸的形体特点和生活习性,而本文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从表达的方法来看,《鲸》运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从语言风格上来看,《鲸》的语言精炼平实,而本文的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本课的主要内容为《牛郎织女(二)》,通过对于课文的学习,来达到让学生能够了解和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课文《牛郎织女(二)》的内容;2.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和体会古诗文的魅力;3.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古诗文阅读技巧。
(2)能力目标:1.学生能举一反三,通过对于《牛郎织女(二)》的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技巧,学习和理解其他相似的古诗文;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书写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学生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古诗文,培养阅读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牛郎织女(二)》的难点;2.学生能够运用学习的技巧掌握古诗文的阅读方法。
(2)教学难点:1.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往往会出现难以理解的词句和语法,如何让学生理解和记住这些重点和难点;2.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如何引导学生打开阅读思路,使其能够领会到古诗文的意境。
4.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A模式教学法,即引导、讲解、巩固。
首先通过课前的预热活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接着通过讲解重点难点,促使学生习得知识;最后通过课后的巩固活动,巩固所学内容。
5. 教学内容安排和流程时间段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学生活动5 min 课前预热微笑问候,化解隔阂与紧张轻松、愉悦10 min 学生自己讲述《牛郎织女(一)》的内容学生主导的交流过程分组活动、讲述、互动20 min 教师讲述《牛郎织女(二)》的内容教师讲授、学生发言(解读重点和难点)倾听、提问、发言25 min 小组合作,讨论《牛郎织女(二)》的思想、意境、艺术等方面小组合作、展示与分享合作、交流、展示、分享10 min 分享与点评教师点评,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评价、提问、分享5 min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重申学习目标总结、复盘、反思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课程设计比较成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思维活跃、交流畅通,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古诗文的阅读技巧和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传统和特点。
2.理解故事中的寓意,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文字细节,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思维,引导他们自主学习。
2.结合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并传达寓言故事的道理。
2.掌握故事中的重点内容和细节。
3.提醒学生尊重和珍惜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从寓言故事中深入理解寓意。
2.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找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教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环境:教室桌椅摆设合理,黑板书写清晰。
3.教学辅助:故事图片、实物道具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介绍寓言故事的特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步:呈现(15分钟)•展示寓言故事《老鼠嫁女》和《聪明的侦探鸟》的故事内容,让学生先自行阅读。
第三步: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老鼠嫁女》中的主题和道理,并向全班汇报。
•结合《聪明的侦探鸟》,比较两个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之处。
第四步:引导(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寓言故事的寓意,让他们总结出道理。
第五步:操练(15分钟)•让学生就《老鼠嫁女》和《聪明的侦探鸟》中的情节进行小组讨论,展示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第六步: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全班讨论的重点和结论,强化故事寓意。
反思与改进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但是在小组合作中,个别学生表现较为 passively,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学生对古代故事文学的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后反思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后反思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是《诗人的文章》。
这个单元的中心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古代诗人的诗词作品,了解他们的人生感悟和作品的背后故事,并通过学习诗人的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整个单元的内容设计合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首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代诗人的作品,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比较陌生的文体和文化,对于他们来说,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不容易。
在教学中,我注重通过图文并茂的教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这些古文诗词感到困惑,无法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和美。
针对这个问题,我想到可以设计一些关于古代诗人生平和作品的参观和考察活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古代诗人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古代诗人的感悟和思想并不太关注,他们更多地只是关注作品的表面意义和形式。
在分析古代诗人的作品时,我只重点介绍了诗的表面意义和结构,而忽略了诗人的背景故事和诗作的内涵。
这导致学生只是停留在对诗的字面意义的理解上,无法真正领悟到诗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
对于这个问题,我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加入一些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心境,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诗作中的情感和哲思。
另外,在学生的诗词鉴赏方面,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些学生只顾于朗读诗词或者简单地解读诗词的表面意义,而对于诗词的意境和美感鉴赏缺乏敏感性。
在课堂上,我通过分享一些与诗词相关的图片和音乐,让学生们感受诗词的意境和美感。
但是,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此不够敏感,无法真正从中体会到诗词的美。
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通过学生的自主发现和分享,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感受诗词的美,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对于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3篇
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上册语文《牛郎织女(二)》教学反思3篇【一】本文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后半部分。
本文叙述牛郎织女婚后美满生活和织女被王母娘娘无情地抓回天宫等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这段故事同上一段故事一样,在表达上采用十分通俗的语言,叙述如行云流水。
在内容上,上一课和本课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本课以织女的经历(婚后生活——被王母抓走——抗争)为主展开,王母娘娘酒醒后的情况作为插叙。
但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和思想感情的体会上,必须把前后两课连在一起整体把握。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围绕训练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流程,切实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现总结如下:1、整体回顾,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怎样的织女?那么和牛郎如此恩爱幸福的织女能够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在一起到白头吗?今天我们继续走进故事,去从故事中聆听人民的心声。
如此能干善良的织女命运能把握在自己手中吗?这是一个颇具深意的人生观的折射点,不能讲,只能引导孩子们从字里行间去揣摩,去领会。
2、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品质。
继续自读自悟:边读边画出现的主要人物,在旁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学生通过自读文本,很快了解了故事的结局以及出现的各个人物的特点。
主要聚焦王母娘娘,理解她的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专制蛮横,使学生对织女悲惨结局的理解水到渠成。
3、辩一辩。
创设口语交际氛围,引导孩子们辩论王母娘娘做得对吗?织女有更好的选择吗?孩子们自由组织语言,在激烈的辩论中人物特点更加凸显,处事方法逐渐明朗,为孩子的整个人生的走向敲了一下警钟,自由向上的人生观、爱情观也扎根在孩子们心中。
4、拓展。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民间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在简单复述后,引导孩子们创造故事,列提纲,想一想会写哪些情节?会出现哪些人物?你会展示他们怎样的个性特点呢?让孩子们走进创作天地,展示自己的想象功底和表达技巧。
交流中发现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想象能力很强,整个故事叙述得条理清楚,明白。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落花生》教案设计
2落花生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落花生》一文正是落实这一教学理念的范本,因此,本教案设计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在反复的朗读中,重点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懂得做人的道理。
在感悟课文内容的时候,注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搜集花生的图片,搜集关于作者许地山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语。
2.搜集关于花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谜语导入,激趣入课1.导入:(多媒体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都很喜欢猜谜语吧?现在就请大家听听老师的这则谜语:“根根胡须入泥沙,自造房子自安家。
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
”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植物?2.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3.简介作者:(PPT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因为小时候其父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因而常用笔名“落华生”。
那么,关于花生,他的父亲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去看一看。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篇以趣味谜语引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对花生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作者,暗示课文主题,使学生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会读、会认生字。
(2)理解字义、词义,不理解的查工具书。
(3)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2.师生交流,并检测学习情况。
(1)引导学生小组交流,区别掌握易错的字音、字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麦宗斌教案和反思:(五年级上册下半学期)(27)17 地震中的父与子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
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1.默读课文,思考: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锤炼评价语言,使之更凝练、更优美、更机智、更丰富。
在教这篇课文时,我从讲解课题、作者入手,然后一句一句领读,一字一字翻译,直到文章中心、写作方法,所有该讲的,一句话也不漏掉,所有该做的课后练习,一道题也不放过。
(28)第二课时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
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
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
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
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
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
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生说)。
(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延续“亲情”1.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广播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2.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教学反思-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自己学习了,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
(29)18 慈母情深学习目标1.认识3个生字。
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深沉的母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作者梁晓声的资料,阅读有关歌颂母爱的文章。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受到的母爱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一定使你感受到母爱的深沉。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展示资料,交流预习1.简介作者。
学生先介绍各自收集的作者资料,然后教师可作适当的补充。
(梁晓声 1949年出生于哈尔滨一个建筑工人家庭,山东荣城人。
197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至1994年初已发表六百余万字。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国“世界名人录”。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现在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职,任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开火车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交流预习感受:(1)课文主要讲什么?(2)预习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4.质疑: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呢?三、品读课文,感受母爱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在自己感受特别深刻的地方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
(一)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依据学生发言,让学生读中体会,其主要为:1.“我穿过一排派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
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反映出妈妈工作的辛劳,劳动环境极差。
)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我的母亲……”(这段话突出了母亲工作的劳累,还看出母亲为“我”的到来感到惊讶;通过省略号还可以体会到“我”为母亲这样的劳动而感动,为自己冒然要钱而内疚。
)3.“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说明母亲的钱来之不易,是一点一点劳动得来的。
通过“龟裂”一词看出母亲的艰辛。
)4.“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中可以看出母亲为儿子爱读书而兴奋不已。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这段话运用排比句将母亲为了整个家的生活而不知疲倦地劳动,珍惜一点一滴的劳动时间。
)6.“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从这两段话中可以看出“我”当时为母亲辛勤劳作的场面所感动,为自己不能体贴母亲而内疚。
)(二)画出了哪些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1.指名读句子,体会从这些描写中知道了什么。
2.小组分角色朗读对话。
3.全班分角色朗读,评议。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1.总结:(1)说说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2)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拓展:读一读“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纸船──寄母亲》是冰心早期时期写的一首诗,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亲爱的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
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借含泪叠的纸船纸船抒发了作者对母亲、对祖国的那一片深深的诚挚的思念之情。
)3.延伸:课外读一读歌颂母亲的文章。
教学反思-学生通过画图基本掌握了课文所写的内容。
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掌握重点词句,体会了课文生动的语言。
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摒弃旧传统“串讲”教学模式。
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