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基于民间视角下启蒙悲剧的解读
浅析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一)
浅析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一)论文关键词:民间启蒙《骆驼祥子》论文内容提要: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民间问题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倡民间是否意味着放弃启蒙、放弃社会文化批判的责任?民间是否具有“现代性”的生机和活力?等等。
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是重要的,不仅牵扯到对文学现象的评价,而且直接关系着民间命题的当代性价值和意义。
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在纯粹的理论范围内讨论往往难以说明白,因为“民间”的多层次、多向度特点,使讨论者的出发点往往出现错位,为了避免歧义,本文试图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来说明一些相关的问题。
《骆驼祥子》的独特性是通过老舍的民间立场写作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他准依民间底层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了来自于民间的声音,这种声音与民间底层的生存状态、生存欲望、伦理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他对于社会、市民文化的批判也是从这样一种立场开始的。
这样一种民间写作和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想像,给《骆驼祥子》带来了怎样的艺术世界呢?老舍从20年代后期创作《老张的哲学》开始,至《骆驼祥子》的出版,甚至到40年代,他虽然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新文学作家内部却一直有不同的评价。
据老舍的好友罗常培回忆,《老张的哲学》脱稿后,罗常培转呈给鲁迅,“鲁迅先生的批评是地方色彩颇浓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1934年6月18日,鲁迅致台静农的信中,在批评林语堂所倡导的“小品文”创作时,说林语堂的创作“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
”鲁迅仅仅肯定的是老舍小说的“地方色彩”,并没有对老舍创作做出整体评价,甚至有着不客气的批评。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
试析《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生悲剧《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深入地探讨了祥子的人生悲剧。
祥子,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贫穷的农民,他的人生充满了挫折和失落。
他的悲剧不仅在于物质生活的匮乏,更在于精神世界的痛苦。
祥子的悲剧首先源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旧中国,农民的生活处境极为艰难,他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灾害,还要承受地主、资本家的剥削。
在这样的背景下,祥子的努力和奋斗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尽管他拼尽全力,仍然无法摆脱贫困的束缚,这使得他的生活充满了无尽的悲哀。
祥子的性格也增添了他的悲剧色彩。
他固执、朴实,坚持自己的原则,但这也使他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他对于自己的梦想过于执着,以至于忽视了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的变化。
这使得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屡屡受挫,最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情打击。
祥子的悲剧还表现在他的个人情感生活上。
他深爱着小福子,但小福子的离去和他的生活困境使他无法拥有自己的家庭和爱情。
他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孤独和失落,这种情感上的痛苦远超过了他物质上的匮乏。
《骆驼祥子》通过祥子的人生悲剧,展示了旧中国农民生活的悲惨境遇,同时也表现出了人性的伟大和尊严。
祥子的悲剧是对于旧社会的控诉,也是对于人性的深刻反思。
我们应该同情祥子,更应该认识到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祥子的人生悲剧提醒我们,改变命运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努力和行动。
祥子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面对困境和挫折,我们需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学会适应社会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寻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骆驼祥子》也教育我们要珍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
尽管祥子生活在贫困之中,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
他在困境中保持了诚实和善良的品质,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生活有多么艰难,我们都应该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这是我们成为真正的人的必要条件。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的多角度解读
城乡文化视角:《骆驼祥子》以农村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骆驼祥子在农村 的成长经历和他与城市社会的冲突。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城乡文 化视角的经典之作。从城乡文化角度来看,这部小说揭示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和两种文化的碰撞,同时也呈现了两种文化相互交融的过程。
性别视角:《骆驼祥子》中也涉及了性别问题。虽然小说中女性角色不多, 但她们的存在却对整个故事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性别角度来看, 《骆驼祥子》展现了男性和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和命运。例如,主人公骆驼 祥子的妻子虎妞是一个性格坚强、精明能干的女性,她的形象与当时的社会环境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这些女性角色,这部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和不公,同时也呈现了女性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强和勇气。
说不尽的《骆驼祥子一部经典著作 的多角度解读
基本内容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给人 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本次演示将从阶级-革命视角、启蒙-人性视角、城乡文化 视角、性别视角、宗教-民族视角、地域文化视角以及语言、译介、版本、改编 等角度来评析《骆驼祥子》的研究历程,并探讨这部经典作品的多角度解读对整 个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最后,《骆驼祥子》的多角度解读也为我们提供了反思现代社会和人性的重 要参照,使我们对现实社会和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而言之,《骆驼祥子》的多角度解读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经典之作的丰富内 涵和多元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现代文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部作品 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的多角 度解读对整个现代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谢谢观看
《骆驼祥子》的多角度解读对整个现代文学发展的意义重大。首先,这部作 品的多角度解读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途径。通 过不同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 其次,《骆驼祥子》的多角度解读也鼓励我们以更开放的视野和方法去研究其他 文学作品,从而推动整苦青年骆驼祥子为主人公,通过他的经 历展现了旧社会的残酷现实。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苦难和 阶级斗争的经典之作。从阶级-革命角度来看,这部小说的重点是揭示旧社会的 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并呼吁广大劳动人民团结起来推翻这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由《骆驼祥子》看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由《骆驼祥子》看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由《骆驼祥子》看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由《骆驼祥子》看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最为出名的作品之一,通过对一个既普通又老实的人在旧社会生活的历程,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最后祥子发出的“好人没有好出路”的悲愤感慨更是发人深省。
这本著作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悲剧故事,但是悲剧产生的震撼力和对人的影响远远比喜剧更加深远。
关键词:《骆驼祥子》悲剧民间视角《骆驼祥子》背景是旧中国的北平城市,在这个有繁华、有堕落、有争斗的大城市中,一名带有孤独个人主义色彩的车夫,拉开了和命运斗争的长远征途,虽然后面仍然是失败了,但是他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在老舍先生创作的那个年代,贫民阶级是一个普遍存在但是却不为人所真正关心的群体,大多数的作家也没有真正的对他们有所了解,老舍先生通过对祥子这辈子的奋斗、失败,最后变成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的描写,表达出个人在当年的那个黑暗社会要活得自由、活得自在、活得有个人主义,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老舍先生其实更想表达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自己的野心、没有了希望,最终只能是变为一个碌碌无为,变成一个真正无可救药的人。
当今社会,这样的人也是屡见不鲜,这是在平民世界当中不能避免,但是依然令人心痛的悲剧。
一老舍先生的描写角度《骆驼祥子》这篇作品可以说是老舍先生最大的力作之一,它的成功来自于老舍先生对悲剧的塑造。
正是因为这篇作品跟当时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有很深入的结合,才能够在当时唤醒很多已被麻木的内心。
可以说老舍先生在当时的环境当中是一个比较另类的存在,他的写作有着很浓厚的北京味道,他笔下的人物无论是山东的、欧洲的还是新加坡的,在说话的语气当中都脱不了北京文化的底蕴。
《骆驼祥子》简介及赏析
《骆驼祥子》简介及赏析《骆驼祥子》简介及赏析《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骆驼祥子》简介及赏析,欢迎阅读!剧情概况祥子来自农村,立志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
但是,用三年的血汗钱换来的车却被军阀的乱兵抢走,从军阀逃回来后,他还没攒足买车的钱,钱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
接着,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对他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磨难。
而祥子用虎妞的积蓄买的一辆车,在虎妞难产而死后,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
而在经过多次挫折后,并随着祥子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终于吹灭了他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而且他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彻底地堕落了。
让他从一个老实的车夫逐渐演变成为一个地道的流氓无产者。
通过这个悲惨的艺术形象,人们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有较深的理解,并启发人们认识造成祥子悲剧的根源。
内容赏析祥子本来生活在农村,18岁的时候,不幸失去了父母和几亩薄田,便跑到北平城里来做工了。
生活迫使他当了人力车夫,他既年轻又有力气,不吸烟,不赌钱,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
这使他几乎激动得哭出来。
自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
他幻想着照这样下去,干上两年,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祥子每天放胆地跑,对于什么时候出车也不大考虑,兵荒马乱的时候,他照样出去拉车。
有一天,为了多赚一点儿钱,他冒险把车拉到清华,途中连车带人被十来个兵捉了去。
这些日子,他随着兵们跑。
每天得扛着或推着兵们的东西,还得去挑水烧火喂牲口,汗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
他自食其力的理想第一次破灭了。
一天夜里,远处响起了炮声,军营一遍混乱,祥子趁势混出了军营,并且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3匹骆驼。
天亮时,他来到一个村子,仅以35元大洋就把3匹骆驼卖给了一个老头儿。
浅析老舍的《骆驼祥子》
浅析老舍的《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如何分析老舍的《骆驼祥子》?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一直以它的悲剧性激动和启发着读者。
其主人公祥子作为城市个体劳动者的典型,成为“苦力”的代名词。
可见,人们感受到的艺术魅力,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吸引,而是穿透心灵的震撼。
这种由此激起的“怜悯与恐惧”的悲剧效果,显得格外的沉重,正如古希腊戏剧《俄狄浦斯王》一样,它留给我们无限的思考,与对命运永久的审视。
一、祥子悲剧的直接影响——自身性格和农民的局限性1、沉默、木讷、内向、软弱的性格。
祥子是朴实善良的,可同时他又是沉默木讷的,他的简单愚昧加速了悲剧的降临。
在整部作品中,祥子的话不多,又很简短。
“他的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
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儿’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哪里。
”他的不善言辞,导致他与拉车同伴的隔膜,孤立了自己,在关键时刻得不到真诚的帮助,只由着自己的性情发展,受到打击窝在心里,并因心情苦恼而钻牛角尖,甚至自暴自弃,导致灾难。
同时,他又是孤独、软弱的,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甚至没地方诉说委屈。
“祥子不想别人,也不管别人。
他只想自己的钱与将来的成功。
”当强大的黑暗势力压迫过来难以承受时,他得不到同情,支持,友谊。
他的木讷、内向,保守让他走入了无边的黑暗。
2、固执、保守、利己的个人主义与小农意识的局限性。
祥子作为城市贫民,在他身上集中了因农村破产不得不流亡到城市来寻找出路的农民的特点,带着几千年的农民文化的积淀。
农村生活在他的性格以至于他的形象各个方面留下了众多鲜明的印记,无论他的健壮,勤快,朴实,还是他的狭窄,保守,或者谨小慎微,即从外形,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精神气质无不带着浓厚的泥土气息。
祥子固守农民的保守,不思变革,养成了固执、执拗的个性,这从祥子的金钱观上可见一斑。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
浅谈《骆驼祥子》中的人道温情与启蒙立场《骆驼祥子》中,“老实,规矩,要强”的祥子经受一系列致命的打击之后,变成一具懒惰、挑刺、甚至不惜出卖人命以换取金钱的行尸走肉。
这一精神堕落的原因,主要来自乱兵、孙侦探、虎妞父女所代表的社会黑暗势力对祥子生命意志的摧毁;祥子堕落的过程,又是一个命运和精神两方面都向车夫群体认同的过程。
这样,祥子的生命悲剧也就具有了更为普泛的典型意义。
对这一悲剧充满激情的叙说,透出的是老舍温厚的人道情怀和深刻的启蒙思想。
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一个具有对话性的复杂世界。
而把握住老舍对祥子个人主义思想的看法、对车夫群体关系的认识,也许是进一步解读《骆驼祥子》、深入考察老舍这一思想特质的关键。
祥子的堕落是一个精神渐变的过程,他是一步步由“人”变成“牲口”的。
但其中最关键的一个质变的点,也就是祥子作为“人”与作为“牲口’的分界点,则是小福子的死给他的打击。
此前,车被兵抢去,祥子还是一角钱一角钱地省,想再买回车;钱被孙侦探敲去,祥子虽然无可奈何地娶了虎妞,但也没有放弃“拉车,买上自己的车”的愿望;及至虎妞死去,车再一次失去,祥子有过“就那么淡而不厌的一天天的混”的时候,但毕竟很快就重新振作起来,要去找回小福子,找回幸福;但小福子死了以后,“他不再有希望,就那么迷迷忽忽的往下坠,坠入那无底的深坑。
’,他从一个坚持个人奋斗的个人主义者,“变成了走兽”,不对别人负责任,也不对自己负责。
既已放弃自己的生命意志,只凭本能浑浑噩噩地混着,那么他的个人主义,作为一种明确的信念,实际上也已经不复存在。
这点在和阮明比较中尤为明显。
“阮明知道,遇必要的时候,可以牺牲了祥子。
祥子并没作过这样的打算,可是到时候就这么作了一一出卖了阮明。
”阮明才是一个具有明确个人目标的个人主义者,而祥子成天“留神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他停止住思想,所以就是杀了人,他也不负什么责任”,他只是活在感性欲望中,精神一片混沌,缺乏理性,也就无所谓主义,虽然他在得过且过之中产生的盲目破坏力也可能给别人造成严重的毁坏。
民间视角下《骆驼祥子》的启蒙悲剧剖析
民间视角下《骆驼祥子》的启蒙悲剧剖析作者:张雅婷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9期[摘要:通过对《骆驼祥子》的仔细品读,对故事主人公祥子,从一个诚实积极向上的人最后转变为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的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世界的形成的悲剧,从民间视角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民间视角;启蒙悲剧]贫穷是一个农业国家伴随一生的话题,同样是在贫穷下,在当前我国和旧时的我国(20世纪20年代),底层人民会不会形成启蒙悲剧,无人知晓。
祥子是老舍笔下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通过对祥子的启蒙悲剧分析,会让我们对现在底层人民启蒙悲剧的形成产生预见性。
1故事背景在20世纪,军阀统治下的中国,政府黑暗,社会畸形,公平正义严重失衡,普通老百姓过着贫穷艰苦的日子,没有失业救济保障,不得不为生存而四处奔波,现在的中国依然有大量为生存而四处奔波的人,只是他们被贫穷掠走的自由没有祥子的那么多。
1936年,老舍的朋友给老舍讲了自己雇佣车夫的经历和故事,一个车夫,为了拉客,买了一辆“洋车”,不久后又卖掉了,三起三落,最后做归于贫穷。
朋友又讲了另一个车夫的故事,该车夫被军队抓走,不料由祸转福,乘军队转移时牵回三匹骆驼。
在小说中,祥子拿骆驼换了“洋车”,也是“骆驼祥子”的由来。
2启蒙悲剧2.1物质悲剧剖析祥子是一个诚实善良,踏实安稳的人,为了生存,他孤身一人来到城市,也就是北平(北京)。
他安分守己,努力赚钱,很快就找到了一份拉车的工作,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然后不断努力,不断买车,拥有属于自己的车厂,成为和刘四爷那样的有钱人。
虽然祥子离开了农村,但其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农村。
按时耕田,悉心照料,农作物便可茁壮成长,只要自己付出了努力,终会有回报,况且在城市,生存并不完全是靠下不下雨来决定。
这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
城市和农村有着很大的区别,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不同,成长经历不同,就会造成思维方式的天差地别。
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可以通过后天的磨合慢慢改变,而思维方式是岁月刻在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改变的。
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分析
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分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骆驼祥子》的悲剧成因分析如下:1、普通人的生活悲剧这部小说所描写的并不是一部关于英雄的悲剧,只不大过是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悲剧。
他渴望通过自食其力来维持il生存,但是在当时旧中国的社会中,祥子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区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了,要想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比登天与还难。
首先,当时黑暗的旧社会彻底粉碎了祥子的美丽人生。
祥子最开始来到城市之后想去买一辆洋车,就像是农民能够了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块土地似的,而这也是一个劳动者最底层的愿望,对于这样的愿望在当时的社会中可谓是一种奢望。
在经过自己三年的努力之后,祥子终于攒钱买下了属于自己会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他的车在一次军阀混战中被抢走。
为此,祥子更加努力地拉车,又攒够了买车的钱,但是却被侦探的勒索。
厂长女儿虎妞试图去引诱祥子,祥子也被迫与其结婚,之后虎妞难产,这让祥子不得不卖掉了自己的洋车。
祥子生礻活波澜起伏,饱受委屈,想要独立自主,却难以实现自己的梦瞭印想,这是因为他一个人要面对罪恶、压抑、病态的社会。
这样溶的悲剧故事并不是一种无病呻吟,也不是一种真善美与假恶作丑之间的矛盾分裂,更不是独立地降临到个体头上的灾祸,在而是一种具有广泛联系性与深刻意义的社会矛盾产物。
仍其次,遭遇的不幸婚姻让祥子精神崩溃。
祥子希望在年片轻的时候买一辆洋车,也希望借助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
但是现实的困境以及失败的婚姻使其愿望相差甚远。
在禁不住虎妞的诱惑之后,祥子娶了虎妞,而这样的威逼婚姻并不能全给予祥子幸福感,反而使他产生了一种委屈的情绪,他面对虎妞的纠缠,一直处于被动的位置。
然而,对于夏太太的勾引,祥子并不是全部被动的,也没有那么痛苦与压抑,甚至连迄染上性病这样“平时认为是一件最怕最可耻的事情,现在他这打哈哈似的泄露给大家”。
老舍运用这样的“艳遇”来突出祥幸子前后反差的思想,表现出他当前早已堕落到了何等可怕的程度。
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1)
浅论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命运(1)骆驼祥子是《老舍全集》中的一部代表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个穷苦的小伙子祥子,他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勤劳的努力,终于从一个骆驼车夫成为了富有的人。
但是,他在身体和心灵上都遭受了极大的痛苦,最终在贪污和背叛中丧失了所有的一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祥子的悲剧命运。
一、家庭和社会背景的影响祥子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没有受过什么教育。
他的父母都死于疾病,他只好去当骆驼车夫谋生。
这个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压榨和残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祥子的家庭和社会背景决定了他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只能在底层苦苦挣扎。
二、人生信条的作用祥子热爱自由,向往幸福。
他的人生信条是:“有了钱,就有了自由。
”他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能获得更好的人生。
他这种一心求财的想法给他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同时也让他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和精神需求。
这让他最终在繁华的背后发现自己仍是贫穷的。
三、生命的残酷现实祥子在一次行李运输中,不幸被骆驼碾断了一条腿。
这个重大的伤害让他不得不放弃本来可以延续一生的事业。
他的人生信条被彻底打破,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开始陷入了崩溃和绝望中。
四、贪欲和短视祥子在一次意外中意外得到了一个贪污案件中的大笔钱财,他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他苦苦挣扎的生活终于有了一丝缓和,然而这种好运和成功并没有带来他所想象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他在贪欲中失去了理性,做出了了些许该以肮脏词语形容的事情。
他的贪欲和短视最终导致了他的不得已而为之。
五、没有良好的教育祥子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他很难从道德和精神上得到正确的引导。
这让他陷入了过度追求财富、享乐和权力的循环中。
总的来说,骆驼祥子的悲剧命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的人生信条不切实际,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无法获得更好的生活,他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和精神的引导,他的贪欲和短视让他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通过对祥子命运的分析,我们应该认识到一件事实:金钱,无疑是可望不可及的,但是,它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作者:程想容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骆驼祥子》是我国文学历史上的一部优秀作品,其以上世纪20年代为故事发生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祥子的一生表达了当时社会小人物的悲剧命运。
本文将以民间视角讨论小说中的人物、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悲剧表达,揭露那个黑暗的时代残忍刻薄的制度对于群众的欺压与迫害。
关键词:骆驼祥子;民间视角;启蒙悲剧引言:1936年老舍的好友与其谈到自己所雇佣的车夫身上发生的故事,老舍后来就以车夫为原型写出了《骆驼祥子》这部作品。
人力车夫作为一种时代特有的文化与现象,在很多作家的笔下都有体现,例如:鲁迅、胡适等等,相比较于他们所传达的批判俯视眼光,老舍笔下的祥子更加富有生活气息。
一、民间视角下的人物悲剧从《骆驼祥子》一文中不难看出,作者在字里行间中都贯穿了小人物身上发光的高尚品质。
在旧社会的角落中,无论是福子、祥子还是更多的人,一开始都是怀揣着梦想与希望,但是社会的摧残使他们弯下了腰。
祥子也由“强”变弱、由积极向上到利欲熏心,这种天差地别的变化让人脊背发凉,不由得感叹其悲惨命运。
最开始作者在描写人物形象时用到了“圆眼睛、肉鼻子、眼上的眉毛又短又粗,头也剃的发亮”,而最后随着人物性格、心理的扭曲,对其的描写也变为了“他饿的像一只瘪臭虫”。
通过文字描述的变化推动了剧情进展,同时前后也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反差,更加突出时代与制度对群众的摧残。
二、民间视角下的政治悲剧虽然从整个小说情节发展来看,祥子这种小人物与政治因素没有任何关系,但是却正是由于政治的动向,才造成了小人物群体的涌动。
仅仅从祥子的角度上来看,政治于他没有任何意义,他甚至不了解这两个字背后的意义,可小说的最后却茫然的走向了游行的队伍,这是一种讽刺也是一种必然趋势。
中国社会发展过程漫长且复杂,接连不断的政治事变背后的真正受害者正是这无数个挣扎在生活苦海中的“小人物”[1]。
_骆驼祥子_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2004年5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M ay,2004第33卷第3期Jo urnal of Shaanx i N o rmal U niv ersity(P hilo sophy a 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 n)Vo l.33N o.3□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陈思和(复旦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摘 要:通过文本细读,对蕴涵在《骆驼祥子》文本中的民间和启蒙的关系以及老舍的创作心理进行了探讨。
从象征的意义上说,《骆驼祥子》有一个隐形的结构,即一个人的堕落之路,而在祥子与命运之网的搏斗中,虎妞和阮明先后充当了网上的诱惑;在作品显形层面上多层次地解读虎妞形象、祥子与阮明的关系,从民间形态和人性真实的意义上凸现了虎妞作为艺术典型的丰富内涵和不朽魅力。
《骆驼祥子》后半部分在结构上留下了遗憾:老舍本身作为市民阶层的一员,在描述祥子对政治之网的冲击时超出了他的能力,尽管他对市民有着尖锐的批判,却不可能在精神上给以更高的提升。
关键词:老舍;《骆驼祥子》;市民文学;民间视角;启蒙悲剧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4)03-0005-12收稿日期:2003-10-26作者简介:陈思和(1954—),男,广东番禺人,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市民文学的代表老舍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城市贫民的家庭,父亲是保卫紫禁城的一名护军。
他在两岁的时候(1900年),八国联军打北京,父亲在保卫皇城的战斗中牺牲了。
父亲死后,全家只有靠母亲给人家缝缝补补挣钱糊口。
老舍后来上学读书一直是靠一位乐善好施的刘大叔(后来当和尚,号宗月大师)救济,他还曾因交不起学费从北京市立第三中学转到了免费供应食宿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后,20岁的老舍先是做了小学的校长,后来又被提升为劝学员,算是公务员,生活上相对有了保障。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1)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1)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一、引言《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为一部描写人性、社会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小说,曾经经久不衰地震撼了无数读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思考。
本文将尝试从悲剧的角度对骆驼祥子的命运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悲剧论悲剧是古希腊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被后世作家继承和发扬。
它的核心思想是“因缘际会、推动命运、自取灭亡”,是对人类自身局限性和命运不可逃避性的深刻反思。
众所周知,悲剧的基本要素包括主角的崇高和悲惨命运、环境和社会的限制以及人性和道德的挣扎等。
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社会背景和命运之路都与这些要素紧密相关。
三、骆驼祥子的人物形象骆驼祥子是一位典型的贫困农民,他的命运之路充满了挫折和磨难。
起初,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向往着城里的生活,却不幸被社会上层的人利用和欺骗,最终陷入到人生的低谷。
他的悲剧性在于他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价值感的消沉,以及命运的无情和社会的压迫。
四、社会背景和命运之路骆驼祥子生活的中国是一个深陷动荡和苦难的时代,他所处的是一个封建传统与现代资本主义交错碰撞的历史背景。
他所看到的是贫富悬殊,阶级分化,人性扭曲,道德沦丧等现实问题。
他为了摆脱贫穷,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良心为代价,最终却仍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好不容易走出的一步又会落入别人的陷阱中,他像孤独的骆驼一样在命运之路上痛苦地颤抖着。
五、人性挣扎和道德沦丧骆驼祥子的人性挣扎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他的命运和性格的塑造具有鲜明的悲剧色彩。
他虽然秉持着一些基本的道德和信仰,但面对现实的打击和背叛,往往会做出让人痛心的选择,放弃自己的良知和尊严。
这种沉淀式的道德沦丧,是他悲剧性的一个重要体现。
六、结论小说的最后,当骆驼祥子终于铺好了属于自己的砖路,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也无法回到最初的纯真和简单,时代和命运留下了太多无法治愈的创伤。
他的悲剧不单只在于他的失败和痛苦,更在于他遭受的是来自人类精神的深深伤害和侵蚀。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一)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一)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鲁迅的《骆驼祥子》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的小说。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有着深沉的哲学意蕴和极具感染力的语言艺术。
骆驼祥子是一个来自北方穷苦家庭的年轻人,他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远离家乡来到北京谋生。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人生处境就像是一个悲剧,他的奋斗却又充满着力量和动人。
首先,骆驼祥子之所以是一个悲剧人物,首先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阶级分化严重,贫富之间的差距极大,骆驼祥子身处贫苦之中,生逢时势,想要改变社会地位和阶级地位就注定是一悲剧。
他虽然很努力地工作,想要通过功夫换来自己的幸福,但是命运的玄机太过足智多谋,在经过一次次的打击之后,他依然无法逃离他的命运。
其次,骆驼祥子的悲剧也是源于他个人的命运。
这一部分的原因与他的性格、处事方式,以及与爱情有关。
骆驼祥子的性格比较懦弱。
他一开始洋洋得意地认为自己是北方乡下男子,耐劳、勤快、有爱心、有耐心,即使是在遭受巨大的压力时,他仍然能够保持自己内心的乐观态度。
只是,人生就像一场华丽的哀婉,他在经历了众多的人事后,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最后,骆驼祥子的悲剧也与他们与周遭人的关系有关。
他的爱情故事虽然起伏不定,但一味地追求东西让他失去了真正的相爱。
他与小福的结合尽管灯光闪烁,但却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能表明骆驼祥子执扭、得不偿失,失去了寻找真正爱情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他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压力和自己的错误决策之苦。
他是个在经历了数次的打击之后才被逼上梁山的失败者。
总之,在骆驼祥子中,我们看到了鲁迅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悼念,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悲剧经历告诫了人们,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环境和处境,我们都不应放弃努力,不应忘记自己需要追求的东西,并不断地探寻和寻求更好的未来。
《骆驼祥子》:基于民间视角下启蒙悲剧的解读
现当代文学《骆驼祥子》:基于民间视角下启蒙悲剧的解读文/蒋羽瑶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旧中国背景下的社会风貌,详述了“祥子”的堕落之路。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从民间视角入手,分析《骆驼祥子》这篇作品中人物的启蒙悲剧,以进一步加深相关同学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骆驼祥子》;民间视角;启蒙悲剧《骆驼祥子》最初发表在1936年9月的《宇宙风》杂志上,老舍先生对《骆驼祥子》的评价是“这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看,《骆驼祥子》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老舍先生通过描写祥子的堕落之路,来向读者展示一个黑暗的旧社会。
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写作手法来看,《骆驼祥子》都可以被认为是“时代的经典之作”,因此应该得到同学的重视。
一、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是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在那个年代下,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极端混乱的状态,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
正如“祥子”所面临的环境一样:周围的社会环境险恶,无情残酷的社会力量最终压垮了祥子[1]。
在文章的最初阶段,祥子以一个上进青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强壮、坚韧、朴实、正直,有自己的的理想,并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祥子这一类的人仿佛就是一块宝石,在黑暗的环境中璀璨夺目。
但是即使像祥子这样“完美的人”,依然被多种因素影响而被彻底的毁灭,最终被抛弃到流氓者的行列中。
作品中的祥子吃苦耐劳、心地善良,曾经三次获得了自己所期望的“人力车”,但是也因为诸多原因又失去了“人力车”,再加之虎妞、小福子的死,最终导致祥子堕落。
在对《骆驼祥子》这个作品进行品读后,可以认为,整个作品中的“悲剧”是必然的。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作品出现的年代社会动荡,匪患盛行,最终让悲剧有了社会根源,并且老舍先生在描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再使用了“好人削成坏嘎嘎”等具有警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一针见血地概括出《骆驼祥子》中启蒙悲惨的社会缘由。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
毕业论文《骆驼祥子》悲剧解读《骆驼祥子》悲剧主题的解读摘要:《骆驼祥子》这篇长篇小说是老舍在中国旧社会时期,面对社会黑暗的一面,讲述了发生在北平的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全文围绕着祥子的遭遇为线索,祥子从乡间来到城市里,他拥有自己的梦想,想靠着自己的体力劳动,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收获,拥有自己的车,并成为一位高等的车夫,因此买车,成了祥子的奋斗目标,“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
”然而后面却经历了“三起三落”,并最终梦想的破灭,祥子也彻底的沉沦。
这既是祥子的悲剧,也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祥子的形象给人们提出了一个严重和迫切的社会问题,就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命运和道路。
当祥子沦丧为“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也形象的告诉了人们:这是一个社会的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骆驼祥子性格悲剧人性小人物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硕果累累,创作了许多的优异作品,在取材方面都源于现实生活,多以最下层贫苦农民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内容,具有现实意义,《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的悲剧人物,形象的提出了社会现实中尖锐的问题,贫民劳动者如何摆脱悲剧的命运。
一、悲剧的内涵1.祥子的悲剧(三起三落)通过阅读,我们知道当祥子从农村乡下来到城里的时候,他拥有过自己的梦想,他想靠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健壮、诚实、勤劳,来完成自己梦想,把握自己的命运。
所以文中提到,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都做过了。
但是不久之后就看上了拉车这一行,所以,买车就成了祥子的理想目标,这目标“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在省吃俭用中度过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实现了梦想,成了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然而命运却让他美好的梦想破灭,刚拉半年就遇到了战争,并且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所掳走了,而自己买的车自然而然也就没有了。
然而祥子并没有因此灰心,又开始攒钱,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再次攒钱,再次买车,于是又开始了下一轮的拉车工作,但是还没有等他攒够买车的钱,所有的积蓄又被孙侦探敲诈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为了泡影,此时的祥子,车几乎成了唯一所想的东西,然而第三次拉上自己的车,则是用自己与虎妞的婚姻为带价,又因虎妞死于难产,祥子又不得不卖掉人力车来料理丧事,这是祥子意识到买车的愿望变得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自杀,心中最后的一盏灯熄灭了,从此他不再勤奋,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再也鼓不起勇气,并且开始厌恶拉车,逐渐沉沦,逐渐放纵自己,骗钱,出卖朋友,最后彻底的成为了城市的垃圾,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
《骆驼祥子》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作者:瞿欣颖来源:《神州·下旬刊》2019年第01期摘要:《骆驼祥子》是我国老舍先生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作品之一,其作品通过生动的人物形象描写表达出当时旧社会的黑暗与剥削,深刻的向人们展示了社会的残酷现实,并通过“祥子”最后的结局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
基于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学习内容,从当前的“祥子”人物形象入手,深入进行分析,明确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以供参考。
关键词:《骆驼祥子》;民间视角;启蒙悲剧引言:老舍在进行《骆驼祥子》创作过程中,灵活利用现实的手法进行人物形象刻画,将人物的形象展现的活灵活现。
《骆驼祥子》的历史背景是旧中国时期的北平,在这座城市里,有黑暗、有繁华、有堕落、有争斗,通过一名自身带有个人主义色彩的小人物形象,向人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并展现出人与命运争斗的过程,通过悲剧产生震撼力。
一、《骆驼祥子》人物的悲剧(一)封建社会思想对人物的“吞噬”对于“祥子”来说,其一生都可以看作为是在旧社会中的挣扎,并受到万恶的旧社会剥削,通过其逐渐的走向灭亡,表达出作者对旧社会的指控,并对封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反对。
主人公是一个乡下的青年,出生后双亲病故,艰苦的生活。
在其成人后,进入到县城,但由于当时封建社会的影响,农民被严重的剥削,进入县城寻找出路是当时普遍的情况,导致当前的主人公在县城中流离,过着艰苦的生活。
在生活过程中,“祥子”坚信通过力气可以实现更好的生活,因此,祥子选择进行拉洋车,以赚取自身的口粮,因此,其以骆驼的姿态,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进行穿梭,以达到生存的目的。
在生活过程中,祥子希望通过攒钱达到更好的生活,并实现自身“开厂房”的梦想,但却为其悲哀的一生埋下伏笔。
(二)现实社会的影响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悲剧的色彩进行渲染,利用灵活叙事手法进行描绘,并向读者展示出深刻的情景,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产生同情心。
例如,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当前的读者同情心巩固祥子的地位,利用现实的手法进行创作,塑造出完美的角色。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论《骆驼祥子》的悲剧冲突及其思想意义
《骆驼祥子》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它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普通
百姓的苦难,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激励人们进步的思想。
从悲剧冲突的角度来看,这部小说讲述的是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骆家的悲剧故事。
无奈的
社会阶级,贫穷的物质环境,古老的习俗与封建权威的挟制,让骆家人的生活变得更加悲惨。
突如其来的穷困,骆家人怎么也无法挽回,于是骆驼祥子只能被父亲逼迫,弃家出走;老骆因为无助,最终离开了家门,把妻子丢下,拿了骆驼和财物,带着孤子出走,离开老家。
虽然生活非常潦倒,但朴素勤劳的老骆没有放弃,他一个又一个地寻求帮助,尽量帮助祥子有充足的消费,也在社会各界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最终,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祥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学完书,取得优异的成绩,以雄心壮志的身份返回家乡。
思想意义上,小说表达的是,以勤劳和恒心拼搏来改变自身的命运的思想。
它唤起人们对
一个更加公正友善的社会的向往,以及对自己勤劳拼搏,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的追求,鼓舞
人们要改变自己现状,不被贫困牢牢束缚,而是勇敢奋斗,维护自己的权利。
总之,《骆驼祥子》描述的是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悲惨,可以从悲剧冲突的角度和思想的意义上来看,这部小说无疑留给了我个深刻的感受。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悲惨命运的解读精品文档
对?骆驼祥子?中祥子悲惨命运的解读老舍是我国现代文学出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价值大多表达在对文化的批评以及民族性问题的探讨。
?骆驼祥子?作为老舍的代表作,最能表达老舍先生的语言特点以及思想情感,?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突出,影响深远。
这部作品就是通过对北京小市民日常生活的全景式描写提醒了市民阶层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批判了病态的社会环境,以及在“病态社会〞中生活的“病态人〞的悲剧。
一、祥子的性格特点分析〔1〕乐观盲目:祥子从乡村来到城市,即使丢了车、钱被劫,可依然对生活充满热情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但是他不了解社会,不知道仅凭着自己的努力根本无法改变这个沉重的社会。
即使祥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车,他也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生活的劳动者,他认不清这个社会的现实,从而使他陷入盲目的黑暗中无法自拔。
〔2〕勤快保守:祥子为了买车,拼命的凑钱,他买的第一辆车是他当人力车夫苦干了三年,“从风雨里咬牙,茶饭里自苦〞而得到的回报。
为了赚钱跑到战火频发的西郊去拉人,但最终被宪兵连人带车抓走了。
祥子为了再买一辆新车,又拼命苦干攒钱,而赚来的钱他没有放到银行里,而是觉得放在身边他才安心,最终钱财被特务敲诈讹诈,祥子就是典型的农民保守性格特点。
〔3〕:有生活欲望却又看不清社会本质:祥子没了钱又丢了车,但他仍没有放弃生活的欲望,可他看不清现实社会的本质,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无法摆脱贫穷以及无法与黑暗势力相抗衡。
然而,在祥子与社会的比赛中,他被摧毁了,社会不会怜悯这个青年农民。
这个社会如魔鬼般一步一步吞噬了祥子的农民美德,使他的性格扭曲变形。
小说通过祥子的悲剧描写向读者传递,弱者不能再这个社会生存下去,最终只能走向绝望的消灭。
小说通过对祥子向悲惨的遭遇挣扎的描写,更增加了?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悲剧效果,祥子前后期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变化,增加了作品的真实性。
二、造成祥子悲剧命运的原因〔一〕祥子本身堕落与懦弱祥子本身有很浓厚的小市民的封闭思想,比方在参军营逃出来的时候,他顺手偷走了军营里的几匹骆驼,这反映了祥子本质里存在的奸诈狡猾特征,为了自己生活采取不正当的行为。
浅析民间骆驼祥子
浅析民间•启蒙•文化批判——老舍《骆驼祥子》新解论文关键词:民间启蒙《骆驼祥子》论文内容提要:在纯理论的范围内来讨论民间与启蒙的问题往往难以说清,一个较为有效的策略便是从个案入手。
老舍的《骆驼祥子》以乡村民间文化形态的立场,依据祥子自在状态的生命欲求、行为方式和道德原则,在对其悲剧命运的书写中,构成了对当时的社会、都市民间文化及祥子自身文化形态的深刻批判,从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民间问题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提出以后,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
在这一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争议的核心问题在于—提倡民间是否意味着放弃启蒙、放弃社会文化批判的责任?民间是否具有“现代性”的生机和活力?等等。
如何理解这些问题是重要的,不仅牵扯到对文学现象的评价,而且直接关系着民间命题的当代性价值和意义。
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在纯粹的理论范围内讨论往往难以说明白,因为“民间”的多层次、多向度特点,使讨论者的出发点往往出现错位,为了避免歧义,本文试图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来说明一些相关的问题。
《骆驼祥子》的独特性是通过老舍的民间立场写作体现出来的,也就是说他准依民间底层劳动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达了来自于民间的声音,这种声音与民间底层的生存状态、生存欲望、伦理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他对于社会、市民文化的批判也是从这样一种立场开始的。
这样一种民间写作和来自于民间的艺术想像,给《骆驼祥子》带来了怎样的艺术世界呢?老舍从20年代后期创作《老张的哲学》开始,至《骆驼祥子》的出版,甚至到40年代,他虽然赢得了广泛的影响,但在新文学作家内部却一直有不同的评价。
据老舍的好友罗常培回忆,《老张的哲学》脱稿后,罗常培转呈给鲁迅,“鲁迅先生的批评是地方色彩颇浓厚,但技巧尚有可以商量的地方。
” 1934年6月18日,鲁迅致台静农的信中,在批评林语堂所倡导的“小品文”创作时,说林语堂的创作“如此下去,恐将与老舍半农,归于一丘。
”鲁迅仅仅肯定的是老舍小说的“地方色彩”,并没有对老舍创作做出整体评价,甚至有着不客气的批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骆驼祥子》:基于民间视角下启蒙悲剧的解读
作者:蒋羽瑶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
摘要:《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旧中国背景下的社会风貌,详述了“祥子”的堕落之路。
在本次研究中,本文将从民间视角入手,分析《骆驼祥子》这篇作品中人物的启蒙悲剧,以进一步加深相关同学对这篇文章的理解。
关键词:《骆驼祥子》;民间视角;启蒙悲剧
《骆驼祥子》最初发表在1936年9月的《宇宙风》杂志上,老舍先生对《骆驼祥子》的评价是“这是我自己最满意的作品”。
从现代文学的角度来看,《骆驼祥子》被认为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老舍先生通过描写祥子的堕落之路,来向读者展示一个黑暗的旧社会。
无论是从文学价值还是从写作手法来看,《骆驼祥子》都可以被认为是“时代的经典之作”,因此应该得到同学的重视。
一、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骆驼祥子》的创作背景是上世纪的三十年代,在那个年代下,军阀混战、外敌入侵,整个国家都处于一个极端混乱的状态,底层人民的生活困苦。
正如“祥子”所面临的环境一样:周围的社会环境险恶,无情残酷的社会力量最终压垮了祥子[1]。
在文章的最初阶段,祥子以一个上进青年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他强壮、坚韧、朴实、正直,有自己的的理想,并愿意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祥子这一类的人仿佛就是一块宝石,在黑暗的环境中璀璨夺目。
但是即使像祥子这样“完美的人”,依然被多种因素影响而被彻底的毁灭,最终被抛弃到流氓者的行列中。
作品中的祥子吃苦耐劳、心地善良,曾经三次获得了自己所期望的“人力车”,但是也因为诸多原因又失去了“人力车”,再加之虎妞、小福子的死,最终导致祥子堕落。
在对《骆驼祥子》这个作品进行品读后,可以认为,整个作品中的“悲剧”是必然的。
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作品出现的年代社会动荡,匪患盛行,最终让悲剧有了社会根源,并且老舍先生在描写这些内容的时候,一再使用了“好人削成坏嘎嘎”等具有警示性的语句,这些语句一针见血地概括出《骆驼祥子》中启蒙悲惨的社会缘由。
二、民间视角下的启蒙悲剧分析
(一)对《骆驼祥子》故事内容的品读
《骆驼祥子》是以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为描述对象的小说,通过这种描述方法,作者就能清晰的展示不同时间下主角的心理波动,进而让读者更好的了解这个人。
在《骆驼祥子》文章结构的初期,祥子也像传统社会的农民一样,就像农民希望获得一块土地那样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人力车。
所以在进入城市之后,祥子对自己充满着信心,认为自己有的是力气,能够自食其力,这也是普通百姓进入城市之后的原始理想。
甚至祥子也有自己的“野望”,希望像刘四爷那样当一个“有人有车”的老板[2]。
但是随着故事的深入,现实就开始朝着偏离梦想的方向发展了,在作品中,老舍先生强调了祥子地位的问题,甚至低到了“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地步,正如第十一章中一个人力车夫的话:我们都像蚂蚱一样,没有能力使自己发达起来。
从这句话中就可以看出,在那个时代下,普通的人民大众是没有任何地位的。
同时在文章中,老舍还塑造了“二强子”与“老马”的形象,他们曾经都和祥子一樣,都年轻体壮过,也满怀梦想的成为了人力车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梦想逐渐破灭,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赶紧生个儿子,让儿子来代替自己。
但是实际上两个人物的结局是:老马的儿子死了,后来他的孙子也死了,所以老马成为了乞丐;二强子的儿子小,所以只能把女儿卖了。
在整篇文章中,老舍先生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下,人力车夫根本就无法保障自己的生活,也许在年轻的时候辉煌过,但是在年老体衰的时候就可能遭遇悲惨的下场。
因此可以认为,老舍先生在创作《骆驼祥子》时看到了一个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小市民的乐天知命的乐观主义已经被“悲情”的启蒙精神所取代。
(二)《骆驼祥子》人物启蒙悲剧的解读——以祥子为例
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解释了祥子悲惨命运的必然性,加深了同学们对祥子这个角色启蒙悲剧的思考。
在整个文章的创作中,老舍先生从民间文化形态的价值立场出发,通过祥子的人物形象对当时的黑暗社会进行了批判。
从启蒙主义来看,当时中国现实社会中人们始终是麻木的、奴性的,也正是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祥子的形象出现了,在故事的初期,祥子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人物形象,展示了一个当时时代下人们的新形象。
但是在实际上,祥子的这个人物形象依然会受到很多民间因素的影响,例如祥子需要努力的拉车赚钱、所喜欢的女孩也会死亡等,正是通过这种写实的方法,让祥子的这个人物形象,更贴近了读者的生活,让读者能够感受到“祥子”仿佛存在于自己的生活中,也在为了自己的生存、幸福而努力的拼搏甚至挣扎。
同时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生存”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要关注的问题,这就决定了生活必须要与金钱联系在一起,这是启蒙思想中必须要认可的一种现象,也正是在这种物质性文化的影响下,祥子的这个角色开始发生改变,并逐渐在读者心中展示了一个逐渐堕落的过程。
从祥子的拼搏过程可以发现,祥子依靠个人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完全就是一句空话,他必须要面临来自四面八方的欺骗与敲诈,并且只能在这种环境下迎接自己最终的结局。
例如,当祥子被虎妞欺骗后,祥子恼火“没有在平时结交几个朋友可以团结一起”;而在虎妞去世之后,老舍先生笔锋一转“他已经逐渐入了车夫的辙”。
此时,祥子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失败中“奋斗”,并
逐渐否定了自己之前的努力。
最终,那个要强、有梦想、伟大的祥子消失了,成为了一个自私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
祥子的悲剧,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更看到了“民间”与“启蒙”的关系,那就是在传统社会的环境下宣传启蒙是不可行的,必须要让全社会理解启蒙,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三、结论
《骆驼祥子》展示了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物形象的悲剧是这个作品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就要求学生在品读这个作品时,能够从人物形象的悲剧性入手,深入了解《骆驼祥子》,进而加深对这个文章的认识与理解。
参考文献:
[1]贾艳春.骆驼祥子悲剧分析——社会背景原因分析[J].现代交际,2017(12):19-21.
[2]张秀英.探析《骆驼祥子》中祥子悲剧的成因[J].科技视界,2014(05):191+283.
(作者单位: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