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
7 食用油脂卫生商品食用油脂主要以油料作物制取的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芝麻油等;以动物脂肪炼制的动物油,如猪羊牛油;食用量较少的黄油、人造奶油、胚芽油、棕榈油等。
食用油脂是人类膳食的重要成分,每人每天摄入量在20g以上,主要供给热量和必需脂肪酸,同时增加食物的饱腹感和感官可口性。
油脂可能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有酸败、霉菌毒素及多环芳烃类污染及天然有毒物质。
7.1 油脂加工与质量油脂加工常用的方法有压榨法、熬炼法、浸出法及离心法。
压榨法常用于植物油的榨取,有冷榨和热榨两种,热榨可破坏大部分种子中的酶,油脂与种子组织易分离,产量高,产品中的残渣较少,易保存,但颜色较深。
熬炼法常用于动物油脂加工,并常以压榨法为辅助,熬制后动物组织中的脂肪酶和氧化酶可完全破坏,即使有少量残渣油脂也不会因氧化酶的作用而酸败,是卫生学上较完善的加工方法,但温度过高会使油脂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浸出法是以有机溶剂提取组织中的油脂,我国常用于豆油的生产,此法生产的油脂几乎不含残渣,油脂不易酸败,但溶剂不易完全除净,有毒化合物如苯、多环芳烃等常有残留。
离心法常用于奶油分离,也用于提纯食油的辅助加工,可减少油脂残渣含量。
总之,食用油脂加工中的主要卫生问题是设法防止或减少动植物组织残渣存留,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浸出法生产油脂要注意溶剂的纯度和残留,生产中选用适宜方法并注重各种方法的结合,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
7.2 油脂的酸败及预防7.2.1油脂酸败的原因油脂酸败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生物性的水解过程,即由动植物组织残渣和微生物产生的酶引起的水解;二是由空气、水、阳光等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包括水解过程和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
脂肪的自动氧化是油脂和含脂肪高的食品酸败的主要原因,在阳光、空气作用下,经铜、铁等催化,先氧化不饱和脂肪酸成过氧化物,然后再分解为有臭味的醛类及醛酸类等。
在油脂酸败过程中,生物学的水解和化学性的氧化常同时发生,也可能主要变现为一种。
食品卫生学
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物质进入食品的食品检样经过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如培养基成分、培养温48~72h )、PH (7.2~7.4)、需氧性质等)所得1mL 中形一群在360C 条件下培养48h 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兼性厌在以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视频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7食品水浸液在碱性条件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单位重量或容积的食品污染霉菌的量,一般ofn/g 计。
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或代谢物,以及由于使用农药而对食品造成的污染。
包括农药本体物及其有毒kg 食品中农药及其衍生物的mg 数表示。
是指含有两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
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
是由大量小分子的单位通过共价键聚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以高分子加热时可塑制成一定形状,一旦定型后即成为最终的产品,再次指食品吸附或吸收外来的(人为的)放射性核素,使其放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粮食在贮存期间能使其自身生命活动一种发生在牛的进行性,高致死性神经系统疾病。
肌肉失去弹性变得僵硬的过程。
是指油脂由于含有杂质或在不适于条件下久藏而发生一系列化学变⑴食品污染问题。
⑵食品中毒及预防。
⑶各类食品的主要⑴食源性疾病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⑶化学性污染日趋严重,危害无穷。
细菌与细菌毒素、霉菌与霉菌毒素、寄生虫、昆虫病毒。
⑵化学性污染:药物、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容器包装材料、有害化合物。
⑶物理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异物污染。
⑴细菌性污染: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内毒梭状芽胞杆菌、 ⑵真菌毒素污染:黄曲霉毒素B 、赭曲霉毒素、杂色曲霉毒素、镰刀菌属毒素。
⑶病毒性污染: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患新型克——雅氏病(CJD )。
⑷寄生虫:蛔虫、囊虫、中华⑴重金属污染:汞、镉、砷、铅等。
⑵农药、兽药、激素污染: ⑶其他化学污染:食品添加剂、多环芳烃类。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又喊因素及预防措施,提高卫生食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食品卫生学任务1.研究环境中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已采取有效地防御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2.制定一定的卫生标准,规定最大使用量、残留量、每日允许摄取量,以保障人体健康。
3.食品卫生最终要靠食品生产企业保证,为指导食品企业的生产和打击不法企业的违规行为食品的细菌污染和腐败变质引起食品污染的细菌有多种,主要有两类一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二非致病菌细菌的污染途径原材料加工过程(环境加工中的交叉污染从业人员的污染)储藏过程运输与销售食品消费的污染食品细菌总数反映了食品的卫生质量,是食品清洁状态的标志。
多以大肠菌值作为鉴定指标,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食品腐败的原因主要包括1.本身因素食品中存在可降解的大分子物质2。
.微生物食品腐败的过程蛋白质的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的酸败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酶水分含量渗透压PH值食品的完整性温度空气光线食品腐败变质鉴定感官鉴定和化学鉴定理化鉴定1 PH值特别正对碳水化合物的食品发生的变质。
2 总挥发性盐基氮用于生鲜肉类的鉴定 3 K值鱼类早期腐败的鉴定指标4 二甲胺和三甲胺用于鱼虾类水产品新鲜度鉴定 5 过氧化值油脂酸败的早期检测6 羰基价脂肪酸败的鉴定指标防止食品细菌的污染1、注意企业环境卫生2、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3、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4、防止销售过程的无污染5、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去除与杀灭微生物1、微生物的去除2、微生物的杀灭(热处理、高压蒸汽灭菌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杀毒发、超高温消毒法、微波加热法,辐照杀菌)控制微生物的繁殖1、降低水分活度2、提高食品渗透压3、使用防腐剂4生物防腐霉菌产度条件温度水分机制主要产度霉菌曲霉青霉霉菌污染食品后可繁殖产毒造成人类霉菌毒素的中毒长侵害肝脏生藏大脑神经等器官特点:疾病不传染用抗生素或药物治疗疗效差发作季节性发作于特殊事务有关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症黄曲霉毒素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特点:不传染、抗生素疗效差发病具有季节性和地区性,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症致病性细菌对食物的污染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 沙门式细菌(伤寒性败血性肠炎型)霍乱弧菌炭疽杆菌致病性病毒对食品的污染口蹄疫预防措施处理好粪便、肠胃内容物、污物和污水经消毒后方可运出排除、病畜停留过的场地圈舍和车间进行消毒和处理、所有设备工具和工作人员的工作服帽靴应进行彻底消毒甲肝病毒预防措施对食品生产、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隔离。
食品卫生学完整版
绪论1、有害人体健康的因素,按其性质分有: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
2、食品安全性评价:对于食品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以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和消费者所接受,据此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称为食品安全性评价。
3、每日允许摄入量(ADI):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4、食品添加剂:食品在加工、制造、贮藏的过程中,为了保存食品免于败坏、或增加食品的营养及其色、香、味等而用添加、混合或浸渍的方式而加入食品中之物,而且此物不可单独作为食品使用。
第一章1、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1、原材料受污染。
2、加工过程的污染3、储藏过程的污染4、运输与销售过程的污染5、食品消费的污染2、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与数量3、检验食品是否受到细菌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主要采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及肠道致病菌的检验。
4、用细菌总数表示时,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用菌落总数测定时,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5、在我国,对细菌总数的检验用菌落总数来进行,一般是在营养琼脂培养基、37℃±0.5℃、Ph值7.0 下,培养48--72H所得菌落数6、对于大肠杆菌的检验一般采用乳糖发酵法7、若在食品中检出典型大肠杆菌,表示食品近期受粪便污染,若检出非典型大肠杆菌,说明食品受粪便的陈旧污染。
8、食品腐败变质:泛指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一切变化。
9、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本身的因素和微生物10、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蛋白质的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的酸败11、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①食品中的酶②食品中的水分含量③食品的渗透压④食品的PH⑤食品的完整性⑥温度⑦空气⑧光线12、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使食品的商业价值和使用价值降低甚至消失,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也可以引起人类的感染性疾病和食物中毒13、食品腐败变质的的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浸出液电导率、折光率、冰点下降、黏度上升、PH改变化学指标:总挥发性盐基氮、K值、二甲胺与三甲胺、过氧化值、羰基价14、防止食品的细菌污染应注意的几点①注意企业卫生②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③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④防止销售过程的卫生⑤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15、去除与杀灭微生物:去除:洗涤和过滤。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危害因素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指外来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包括环境污染物、无意添加和有意添加的污染物以及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安全性评价是指对于食品中任何组分可能引起的危害进行科学测试,得出结论以确定该组分究竟能否为社会和消费者所接受,据此以制定相应的标准,这一过程成为食品安全性评价。
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学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食品的良好操作规范(GM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食品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
1973年美国药物管理局首次将HACCP食品加工控制概念应用于罐头食品加工中。
食品安全性评价: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及致突变作用。
食品受甲基汞的污染使人体患“水吴病”食品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及消费过程中都可受到细菌的污染,可能受污染的途径有:1原材料受污染2加工过程的污染3储藏过程的污染4运输与销售的污染5食品消费的污染检验食品是否受细菌污染及污染程度只要采用细菌总数、大肠菌值及肠道致病菌的检验1细菌总数的检验:食品的细菌总数是指被检食品中单位质量、体积或表面积内所含的细菌数2肠杆菌值:肠杆菌科的埃希氏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统称为大肠菌群。
大肠菌值作为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指标,用于判断食品是否受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和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大肠菌群近似数(MPN)或大肠菌值。
食品的腐败变质主要包括食品本身的因素和微生物的存在。
食品腐败变质的过程1蛋白质的分解2碳水化合物的分解3脂肪的酸败。
细菌性污染来源:腐败作用、食品本身微生物。
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1食品中的酶2食品的水分含量3食品的渗透压4食品的PH值5食品的完整性6温度7空气8光线食品的腐败变质均拌有食品感官性质的变化,利用人的感觉器官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和听觉对食品质量的鉴定称为食品的感官评价。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绪论1、食品卫生学概念:研究食物中可能存在的、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和机制,提出预防措施,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食用者安全的科学。
2、食品卫生学研究内容: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②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③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④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⑤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⑥营养毒理学⑦食品安全及其评价体系⑧食品卫生监督管理3、食品安全概念:食品安全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食物的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消费等活动符合国家强制标准和要求,不存在可能损害或威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以导致消费者病亡或者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
该概念表明,食品安全既包括生产安全,也包括经营安全;既包括结果安全,也包括过程安全;既包括现实安全,也包括未来安全。
4、营养学与卫生学的区别与联系:由于这两门学科都研究食物(饮食)和健康的关系,故这两门学科是密切联系的。
两门学科的研究目标,目的,方法,理论体系各不相同,因而它们是两门学科。
5、每日允许摄入量(ADI):是指人类终生每日摄入该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已知不良效应的剂量。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食品污染物按性质分为以下三类: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昆虫化学性污染:生产、生活和环境;容器、包装和运输;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加工、贮存;掺假、制假物理性污染:产、储、运、销;掺杂使假;放射性污染2、食品污染的危害:①影响食品的感官性状②造成食物中毒③引起机体慢性危害④对人类的致畸、致突变和致癌作用3、食品污染:指在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到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和/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
4、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细菌污染食品的危害:一是降低了食品的卫生质量;二是对食用者本身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杂菌主要引起腐败变质,肠道致病菌主要引起传染病或食物中毒5、食品中的细菌菌相及其食品卫生学意义食品中的细菌菌相:指共存于食品中的细菌种类及其相对数量的构成。
最全的营养和食品卫生学
鱼虾
富含优质蛋白质、不饱和 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和 促进大脑发育。
奶类、大豆及其制品营养价值
奶类
提供丰富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和促进生长发育。
大豆及其制品
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和降低胆固醇。同时,大豆中的异黄酮 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对预防慢性疾病有益。
预防和控制措施
预防控制措施
为了预防和控制食品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推广良好生产规范(GMP)、实施危 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加强食品检验和监测等。
个人防护措施
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时,也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如选择新鲜、无异味、无异状的食品,避免食用过 期或变质的食品,注意餐具的清洁和消毒等。
其他营养素
如膳食纤维、水等,也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膳食指南与推荐摄入量
膳食指南
各国政府或卫生机构根据本国或本地 区居民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制定的 指导居民合理膳食的科学文件。
推荐摄入量
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生理状况的人群, 给出的各种营养素的每日建议摄入量 。这些建议摄入量是基于满足人体基 本营养需求和维持健康而设定的。
国内外法规标准介绍
国内法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是我国食品卫生的基本法律,对食品生产和加工 、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等环节做出了详细规定。此外,还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等一系列相关法规和标准。
国外法规标准
国际上,食品卫生的法规和标准主要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 组织(FAO)等制定。如《国际食品法典》等,对各国食品卫生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提供了指导和参考。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SP3313课程名称: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适用专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64一、课程的性质“食品营养与卫生”是食品工艺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培养食品科技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门与实际工作紧密联系、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食品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两方面的内容。
食品营养学主要论述各种营养素的功能、人体对营养素的需要、营养与人体健康及食品加工对食品营养素的影响。
食品卫生学重点叙述食品卫生学的意义,食品污染的基本知识及防治污染的措施,结合工科院校的特点,以加工良质食品及食用安全为主线,使学生了解我国食品工业生产技术,并掌握食品加工厂的卫生要求。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国内外营养学发展状况及世界人口营养水平,理解和掌握食品营养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及有关名词解释;2 .识记和理解各营养素的功能、供给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食品加工对各营养素的影响。
3 .掌握人体能量的需要、供给及食物来源。
4 .了解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熟悉营养与疾病的关系。
5 .掌握食品卫生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和任务,以及食品卫生学有关名词解释。
6 .了解食品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分类,熟悉食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并能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品污染。
(二)技能目标1.了解食物中毒的特点及分类,掌握各类食物中毒的防治措施,熟悉食物发生时的处理及对策。
2.1. 悉食品工厂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以及各类食品厂的卫生情况。
3.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及功用,掌握食品添加剂使用原则,熟悉其卫生安全评价程序。
(三)素质目标1 .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2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等;3 .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4 .培养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5 .具有创业和就业能力;6 .具有一定计算机应用能力、写作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
食品卫生学
食品的卫生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1、概念:食品卫生检验学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类健康的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以及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等过程中的卫生监督和卫生检验问题,以提高食品质量,保障食用者安全、健康的科学,它是社会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
食品污染(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1.假单胞菌属:食品腐败性细菌代表多见于冷冻食品2.微球菌属、葡萄球菌属盐腌、冷藏食品多见3. 芽胞杆菌与梭菌属鱼肉类的腐败菌4. 肠杆菌科各属需养腐败菌代表水产、肉蛋腐败菌5. 弧菌属与黄杆菌属水产品腐败菌6. 嗜盐菌盐腌制品7. 乳杆菌属乳制品中产酸酸败乳类菌相变化及其卫生学意义第一期混合菌期第二期乳酸链球菌期第三期乳酸杆菌期第四期真菌期第五期腐败期3、蛋类菌相变化及其卫生学意义(1)霉变常见的霉菌有:芽枝霉、分枝孢霉、毛霉、葡萄孢霉、交链孢霉和靑霉等(2)腐败白色腐败: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引起的蛋白液化,蛋黄破裂,黄白掺混呈水样变化。
黑色腐败:由荧光杆菌、变形杆菌作用下,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硫化氢,蛋白变为绿色或黑绿色,蛋黄变为黑色或黑绿色。
混合腐败:是白色腐败与黑色腐败的混合腐败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食品腐败变质:在食品卫生检验学中泛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所发生的包括食品成分与感官性质的各种酶性,非酶性变化及夹杂物污染,从而使食品降低或丧失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1)挥发性盐基总氮:指肉鱼样品水浸液在弱碱性下能与水蒸气一起蒸馏出来的总氮量。
我国卫生标准:< 15mg/100g 一级新鲜<25mg/100g 二级新鲜<26 – 30mg/100g 可疑食品> 30mg/100g 腐败变质HxR+HxATP+ADP+AMP+IMP+HxR+ HxK值(%)=注:HxR=肌苷Hx=次黄嘌呤IMP=肌苷酸我国卫生标准:K值≤20% 鱼体绝对新鲜K值≥40% 鱼体开始腐败变质K值适合于水产品早期腐败鉴定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1.感官品质下降2.降低食品的营养价值3.引起急性中毒或潜在危害霉菌产毒的特点1)霉菌中仅少数菌种能够产毒,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一部分菌株产毒。
食品卫生学
第一章细菌性食物中毒一、食源性疾病:凡是通过摄入食物而使病原体进入人体,以致人体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肠源性病毒感染以及经肠道感染的寄生虫病等。
食源性疾病三个基本要素:1)食物--传播疾病的媒介2)食物中的病原体---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3)临床特征--- 急性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二)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中毒食品:指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
(2)真菌性中毒食品:指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品。
(3)动物性中毒食品: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动物或动物的某一部分当作食品。
②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动物性食品。
(4)植物性中毒食品:①将天然含有有毒成分的植物或其加工制品当作食品(如大麻油等)。
②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除去有毒成分的植物当做食品(如木薯、苦杏仁等)。
③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了大量的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品(如发芽马铃薯等)。
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点1、病程短、恢复快、预后好、病死率低但李斯特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等食物中毒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
2、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以5~10月较为多发,这与夏季气温高、细菌易于大量繁殖密切相关3、动物性食品为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畜肉类及其制品居首位,其次禽肉、鱼、乳、蛋类。
•植物性食物如剩饭、米糕、米粉则易出现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四、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1.感染型:1)病原菌→胃肠道→繁殖胃肠道黏膜充血、白细胞浸润、水肿、渗出等炎性病理变化2)死亡的病原菌→内毒素→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体温升高如: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和链球菌食物中毒等。
感染型食物中毒的临床特征1)潜伏期短,一般几小时到24小时。
2)病程短,通常为1~3天,个别细菌可长达7~14天,如沙门氏菌3 ~7天。
3)发病症状以急性胃肠炎为主。
2.毒素型:大多数细菌能产生肠毒素或类似的毒素;由于肠毒素刺激肠壁上皮细胞,激活细胞有关酶系统,改变细胞分泌功能,使C1-的分泌亢进,并抑制肠壁上皮细胞对Na+和水的吸收,导致腹泻。
食品卫生学
致病菌 相对致病菌 非致病菌
本章节主要 讨论非致病 菌
9
一 常见的食品细菌
假单胞菌属
球菌属
10
芽胞杆菌属
肠杆菌科
弧菌属
嗜盐菌 属
11
乳杆菌 属
细菌在食品中的分布 细菌分类
假单胞菌属
特 性
G--无芽孢杆菌,需氧, 嗜冷,兼或嗜盐
分布
蔬菜、肉、家禽和 海产食物多见 肉、水产品、蛋上常见
微球菌属和 葡萄球菌属
19
主要产毒霉菌与霉曲毒素
青霉菌
20
曲霉菌
镰刀菌
②霉菌产毒的特点 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霉菌,产毒菌种中只有一部分
菌株产毒
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
产毒菌种所产生的霉菌毒素不具有严格的专一性
21
4、霉菌与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③.霉菌产毒的条件
基质:不同的基质对霉菌的生长和产毒有一定的影响,主 要是因为基质本身的条件不同(所含的营养成分及 其它成分不同),所以所出现的霉菌菌种不同, 如:花生、玉米:易被黄曲霉及其毒素污染 大米:易被青霉菌污染 玉米、小麦:易被镰刀菌及其毒素污染
3
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1.人类健康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食源性
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原因,它能带来
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 2.食品贸易全球化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3.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4
第6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第三节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第四节 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
分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鱼类及水产品中多见.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下哪项?A. 食品的营养成分B. 食品的加工技术C. 食品的卫生安全D. 食品的包装设计答案:C2.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空气B. 水C. 土壤D. 以上都是答案:D3. 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环境因素答案:C4.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危害是?A. 影响食品的口感B. 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C. 引起慢性中毒D. 引起急性中毒答案:C5.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是?A. 随意使用B. 按需使用C. 限量使用D. 禁止使用答案:C6.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土壤B. 水C. 空气D. 以上都是答案:D7.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主要危害是?A. 引起食物中毒B. 引起慢性中毒C. 引起急性中毒D. 无危害答案:B8.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危害是?A. 引起食物中毒B. 引起慢性中毒C. 引起急性中毒D. 无危害答案:B9. 食品中二噁英的主要危害是?A. 引起食物中毒B. 引起慢性中毒C. 引起急性中毒D. 无危害答案:B10.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主要危害是?A. 引起食物中毒B. 引起慢性中毒C. 引起急性中毒D. 无危害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A. 食品污染的来源和控制B.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监管C. 食品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D. 食品的加工技术和包装设计答案:A, B2.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包括?A. 原料污染B. 加工污染C. 运输污染D. 储存污染答案:A, B, C, D3. 食品腐败变质的常见类型包括?A. 细菌性腐败B. 霉菌性腐败C. 酵母菌性腐败D. 病毒性腐败答案:A, B, C4. 食品中农药残留的主要控制措施包括?A. 合理使用农药B. 严格农药残留检测C. 加强农药残留监管D. 禁止使用农药答案:A, B, C5.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常见类型包括?A. 铅污染B. 汞污染C. 镉污染D. 砷污染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来源、性质、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的科学。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食品卫生学的定义是什么?A. 研究食物的安全和卫生问题。
B. 研究如何做好饭菜。
C. 研究营养学。
D. 研究食品加工工艺。
答案:A2. 食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来源?A. 空气、水、土壤等环境中。
B. 动物食品中。
C. 人体内。
D. 手工操作的不洁物。
答案:A、B、C、D3. 食物中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哪些?A. 肠胃炎B. 痢疾C. 食物中毒D. 艾滋病答案:A、B、C4. 食品中的毒素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进入?A. 动物体内产生的毒素B. 微生物污染引起的毒素C. 储存、加工等环节引起的毒素D. 食物本身所含的天然毒素答案:A、B、C、D5.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食品安全的原则?A. 从食品生产环节着手,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
B. 严格控制食品的价格。
C. 定期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D. 食品加工过程中严格遵守卫生标准。
答案:B二、填空题1. 食品安全是指保障人们的食品______和______。
答案:质量,卫生2. 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食品的多个方面,包括食品的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生产,加工,储存3. 食品中的微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细菌,病毒,真菌4. 食源性疾病是由______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答案:微生物5. 食品中的毒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进入。
答案:动物体内产生,微生物污染,储存、加工等环节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答:食品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从食品生产环节着手,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严格控制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定期对食品质量进行检测和监测等。
此外,还应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2. 请列举一些常见的食源性疾病,并简要介绍其症状和预防措施。
答:常见的食源性疾病有肠胃炎、痢疾和食物中毒等。
食品卫生学
5.黄曲霉毒素的代谢和生化作用 .
AFB1进入体内,必须经过体内代谢 进入体内, 过程,才能由前致癌物变成终致癌物. 过程,才能由前致癌物变成终致癌物. 在体内的代谢主要是在肝脏微粒体 酶作用下进行的脱甲基, 酶作用下进行的脱甲基,羟化与环氧 化反应, 化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环氧化 ( 图 6~2). .
3.对食品的污染 .
各类食品中, 花生油, 各类食品中,花生,花生油,
玉米污染严重,大米,小麦, 污染严重,大米,小麦,
面粉污染较轻, 面粉污染较轻,豆类很少受到 污染. 污染.
4.毒性 . 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 性毒性,也有明显的慢性毒 性毒性, 性与致癌性.
(1)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 急性毒性
为氰化钾的10倍 对动物及人均有强烈毒性. 为氰化钾的 倍,对动物及人均有强烈毒性.最 敏感的动物是鸭雏, 敏感的动物是鸭雏,其AFB1 LD50为0.24mg/ / kgbw.黄曲霉毒素属于肝脏毒,除抑制肝细胞 肝脏毒, .黄曲霉毒素属于肝脏毒 DNA,RNA的合成外,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 的合成外, , 的合成外 也抑制肝脏蛋白质的合成. 一次大量口服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 一次大量口服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 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 上皮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少 量持续摄入则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 量持续摄入则引起肝脏纤维细胞增生,甚至肝硬 化等慢性损伤. 化等慢性损伤.人体组织的体外试验以黄曲霉毒 可阻止肝细胞DNA及RNA的合成. 的合成. 素 l mg/L可阻止肝细胞 / 可阻止肝细胞 及 的合成
(一)食品的细菌污染
非致病菌-------对温度,pH,氧气,渗透 对温度, ,氧气, 非致病菌 对温度 要求不同. 压 要求不同. 温度: 温度 嗜冷性菌 ≤ 0℃ 多见于海水及冰 ℃ 水中. 水中. 嗜温性菌 15~45℃ 最适 ℃ ℃ 最适37℃ 嗜热性菌 45~75℃ 引起非酸性罐头食品 ℃ 腐败变质.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 腐败变质.如嗜热脂肪芽孢及其预防
食品卫生学考点
食品卫生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食品卫生学:提高食品卫生质量,防止食品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安全的科学。
食源性疾病:是由摄食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食物中毒是最常见的食源性疾病。
第二章食品的污染与控制概述食品污染:指各种条件下,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食物造成食品安全性、营养性或感官性状发生改变的过程食品污染的分类1、按污染源性质的不同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2、按污染途径的不同分为:内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生物性污染:指食品受到细菌及其毒素、霉菌及其毒素、病毒、寄生虫及其虫卵的污染(其中细菌及其毒素污染最常见)。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物的来源1、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污染物(农兽药、有毒金属、多环芳烃化合物、N-亚硝基化合物、杂环胺、二噁英、三氯丙醇)2、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3、食滥用食品添加剂4、食品容器包装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的有毒物质;5、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物理性污染来源1、食品产销运储的污染物2、食品掺假3、食品放射性污染造成危害1、影响食品感官性状2、造成食物中毒3、引起机体慢性危害4、三致作用内源性污染:指食品原料的动植物体在生活过程中,由于自身带的生物性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物而造成的污染,也称为一次污染;大致有三类1、内源性生物性污染⑴非致病性和条件致病性微生物⑵致病性微生物⑶寄生虫2、内源性化学性污染3、内源性防射性污染外源性污染:是指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藏、销售过程中,外界环境微生物的污染,也称二次污染;外源性生物性污染来源1、通过水污染2、通过空气污染3、通过土壤污染4、生产加工过程污染5、运输过程污染6、保藏过程污染7、病媒虫害的污染外源性化学性污染空气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土壤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水中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运输过程造成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生产加工有毒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农药残留及预防致病微生物可引起急性中毒;相对致病微生物通常不致病,但在特殊条件下对人体致病;非致病微生物一般不会引起疾病,但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一、食品腐败变质食品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其原有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发生变化,降低或失去其营养价值的过程;(一)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和条件;1微生物:在微生物腐败变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细菌、酵母菌和真菌,但通常细菌更占优势;2食品本身的组成和性质:酶、营养成分、水分、理化性质、抑菌成分、生物结构;3环境因素:温度、氧气、湿度;(二)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1、食品中蛋白质的分解2、食品中脂肪的酸败:后果是产生带有特殊的刺激性臭味;必需脂肪酸的破坏;维生素和色素的破坏;3、碳水化合物的分(三)食品腐败变质的鉴定指标1、感官鉴定:通过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组织形态对食品卫生质量的鉴定;2、化学鉴定:挥发性盐基总氮;三甲胺;组胺;K值;pH的变化;过氧化值和酸价;3、物理指标:食品浸出物量;浸出液电导度;折光率;冰点;黏度等;4、微生物检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四)食品腐败变质的食品卫生学意义:感官性质发生改变;营养成分分解,营养价值严重降低;增加了致病菌和产毒真菌等存在的机会,可引起人体不良反应或食物中毒;(五)食品腐败变质的处理原则:必须确保人体健康为原则;其次也要考虑具体情况;(六)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食品的化学保藏:盐腌法和糖渍法、酸渍法、防腐剂保藏;食品的低温保藏:食品的冷藏、冻藏;食品的加热杀菌保藏:常压杀菌加压杀菌等;食品的干燥脱水保藏:日晒、阴干等;食品辐照保藏;二、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一)概述真菌毒素:指真菌在其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它们可通过食品或饲料进入人体和动物体内,引起急性或慢性危害;1、真菌产毒的特点:真菌产毒只限于少数产毒真菌,而产毒菌种中也只有部分菌株产毒;同一产毒菌株的产毒能力有可变性和易变性;产毒菌种所产生真菌毒素不具有严格专一性;产毒真菌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条件(包括基质、水分、湿度、温度、通风情况等);2、主要产毒真菌:曲真菌属、青真菌属、镰刀菌属、其他菌属;3、真菌和真菌毒素的食品卫生学意义(1)真菌污染引起的食品变质;真菌污染食品(食品的腐败变质、食品呈现异样颜色、产生霉味等异味、食用价值降低、甚至完全不能食用);真菌污染原料(食品原料的加工品质下降、出粉率降低、出米率降低、粘度降低)(2)真菌毒素引起人畜中毒:没有传染性;有明显的地方性和季节性;临床症状表现多种,较为复杂;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5、主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等;6、黄曲霉毒素(AF或AFT)(1)AF的性质;耐热,在280℃裂解;毒性大小顺序:B1>M1>G1>B2>M2,G2(2)黄曲霉的产毒条件和对食品的污染产毒条件:黄曲霉生长产毒温度范围是12—42℃,最适产毒温度是25—33℃,最适Aw值为0.93—0.98;黄曲霉在水分为18.5%的玉米等作物上生长时。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食品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哪项?A. 食品加工技术B. 食品营养学C. 食品微生物学D. 食品法律法规答案:C2.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A. 空气B. 水C. 土壤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下列哪种食品添加剂是被禁止使用的?A. 防腐剂B. 色素C. 甜味剂D. 苏丹红答案:D4. 食品加工过程中,下列哪种做法是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A. 使用清洁的设备B. 定期消毒工作场所C. 食品与非食品混放D. 员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答案:C5. 食品贮存中,下列哪种温度条件最适合微生物生长?A. 0-4℃B. 5-60℃C. 37℃D. 100℃答案:B6. 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土壤B. 水C. 空气D. 包装材料答案:A7. 食品标签上需要标注以下哪些信息?A. 保质期B. 生产日期C. 营养成分表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8. 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A. 农药使用不当B. 食品加工不当C. 储存条件不当D. 运输过程中污染答案:A9. 食品加工过程中,下列哪种操作可以减少微生物污染?A. 增加食品的pH值B. 增加食品的水分活度C. 降低食品的温度D. 增加食品的盐分答案:C10. 食品中添加防腐剂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食品口感B. 延长食品保质期C. 增加食品营养价值D. 改变食品颜色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卫生控制的科学。
答案:食品污染、食品中毒、食品卫生标准2. 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进行控制。
答案:热处理、冷藏、干燥3.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答案:安全性、有效性、必要性4. 食品加工过程中,员工应穿戴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个人防护装备。
食品卫生学
食品卫生学一、概念1.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2.食品的腐败变质:指在微生物为主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食品降低或失去食用价值的一切变化。
3.细菌性食物中毒:摄入含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4.真菌毒素食物中毒:食用被产毒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5.真菌毒素:是指真菌在其所污染的食品中产生的有毒的代谢产物,真菌污染引起食品霉变,失去食用价值。
6.环境污染: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
7.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8.兽药残留:指动物产品的任何可食部分所含兽药的母体化合物及其代谢物,以及与兽药有关的杂质。
9.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10.辐照食品:是指利用原子能射线的辐照能量进行处理,以增加其供应量,延长保藏期的食品。
11.毒理学基础: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的损害作用的学科。
12.毒性:指外来化合物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13.食品安全性评价:是运用毒理学动物试验结果,并结合人群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来阐明食品中某种特定物质的毒性及潜在危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性质和强度,预测人类接触后的安全程度。
14.绝对致死量:指能引起所观察个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在实验中可引起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15.防腐剂:是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加入食品、药品、颜料、生物标本等,以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
16.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
17.毒作用:毒物小分子与机体大分子相互作用所致的变化,即产生毒性效应的原发作用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的生物性污染1.引起食品污染的细菌种类:(1):一类为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他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以食品为媒介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或食物中毒;(2):另一类为非致病菌,他们可以在食品中繁殖致使食品的色、香、味、形发生改变,甚至导致食品腐败变质。
(假单胞菌属、微球均属)2.食品细菌污染的途径:(1):原材料受污染(2):加工过程的污染a环境污染,b加工中的交叉污染,c从业人员的污染(3):储阊过程的污染(4):运输与销售过程的污染(5):食品消费的污染3. 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1):在适宜环境下繁殖,使食品含有大量致病菌,当人体摄入一定量的活菌后引起消化道传染病。
(2):有些污染菌在食品中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食物中毒4.食品细菌污染的危害性质与程度取决与污染食品的细菌种类和数量。
5.食品细菌污染的检验:(1):细菌总数的检验。
食品的细菌总数是指被检食品中单位质量(g)、体积、或表面积内所含的细菌数。
可以利用细菌总数来预测食品的储藏期。
(2):大肠菌值,大肠菌均来自人或温血动物的肠道,为革兰氏阴性菌,可用于判断食品是否受温血动物粪便的污染和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
(3):肠道致病菌的检验6:食品腐败的原因:食品本身的因素,微生物7:食品腐败的过程:蛋白质分解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脂肪的酸败8:影响食品腐败变质的因素:(1):食品中的酶(2):食品中的水分含量(3)食品的渗透压(4)食品的PH值(5):食品的完整性(6):温度、空气、光线9:食品腐败变质的预防措施:(1):防止食品的细菌污染;a注意企业环境卫生,b减少生产过程的污染,c注意食品储存的卫生,d防止销售过程污染,e食品从业人员的卫生。
(2):去除与杀灭微生物;a微生物的去除如洗涤b微生物的杀灭如热处理(高温蒸汽灭菌,煮沸消毒,巴斯消毒,超高温消毒,微波加热),辐射杀菌(3):控制微生物的繁殖如降低食品的含水量,提高食品的渗透压,降低食品的储藏温度,使用抑制微生物的化学物质。
10:黄曲霉毒素定义: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黄曲霉毒素分为B族和G族,发出蓝色荧光的是B族,绿色荧光的为G族,黄曲霉毒素耐热,加热到280摄氏度时才发生裂解而破坏,在酸性条件下很稳定,在碱性条件下能迅速分解;主要污染的食品有花生及其制品,玉米,棉籽,大米等11:黄曲霉毒素在体内的代谢:黄曲霉毒素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主要发生羟基化作用和去甲基化作用也发生环氧化作用,环氧化后由前致癌物转变为终末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以肝胀含量最高如不连续摄入,一般不在体内蓄积,一次摄入后约一周即可经呼吸或由尿粪等排出12.黄曲霉毒素的生物活性:(1):毒性,对人和动物表现出剧烈的毒性,其中B1毒性最大;急性毒性主要引起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曾生、出血等。
慢性毒性引起肝功能变化,肝脏组织学变化等。
(2):长期的三致作用;致癌,致畸和致突变13:对人体的危害:引起人类的急性毒性,慢性毒性,和致畸致癌。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1定义:N-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亚硝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对动物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可分为N-亚硝胺和N-亚硝酰胺2大类。
2.生物活性:(1)毒性,大多数亚硝基化合物属于低毒和中等毒,个别属于高毒甚至剧毒,其中肝损伤较多见。
(2)致癌性,许多动物实验证明,N-亚硝胺是前致癌物,须在体内代谢后才具有致癌作用,而N-亚硝酰胺为终末致癌物,有直接的致癌作用。
N-亚硝基化合物是否对人类有致癌作用尚无定论,(3)致畸作用(4)致突变作用。
3.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物污染:亚硝酸盐与胺类物质可以看作是N-亚硝基化合物的前体,硝酸盐可以在硝酸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也可以看做其前体。
4.亚硝基化合物对健康的影响:(1):胃癌与食道癌(2):肝癌5.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预防措施:(1)防止食物霉变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2)控制食品加工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使用量(3)施用钼肥(4)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多环芳烃化合物PAH.1定义:指含有俩个以上苯环的化合物,其特点是高熔点高沸点,长期接触可诱发皮肤癌、肺癌等。
3.污染来源:食品中的多环芳烃来源于环境的污染和食品中的大分子物质发生裂解、热聚所形成。
4.食品污染情况(1)肉、鱼及其制品在烤、烧、煎炸过程中可形成 PHA(2)蔬菜水果中的PHA来源于环境污染。
(3)粮谷类食品中的PHA来源于空气污染及不合适的干燥过程5.生物活性:(1)毒性,PHA的毒性为中等或低毒性。
(2)致癌性,对PHA研究最多的是苯并芘可使多种动物器官致癌PHA中3~7个环的化合物才具有致癌性(3)致突变,PHA大多为间接致突变物其中苯并芘是强致突变物。
食品中杂环胺类化合物污染1定义:杂环胺是从食品烧焦部分中发现的具有致突变性的成分2食品中的来源:食品中杂环胺来源于蛋白质的热解,所以几乎所有经过高温烹调的肉类食品都有致突变性3食品中的污染情况:烹调的鱼和肉类食品是膳食杂环胺的主要来源除了肉类食品外,葡萄酒和啤酒也含有杂环胺。
4生物活性:心肌毒性,致突变型、致癌性。
各类食品的卫生粮豆类卫生1可能存在的卫生问题:(1)微生物污染,粮豆表面常有真菌、细菌、酵母菌的污染,粮豆被微生物污染后会出现发热、营养品质下降、变色变味、产毒及加工性能降低,环境湿度较大、温度较高时,粮豆易受霉菌污染发生霉变(2)农药残留(3)有害毒物主要为化学性的汞,镉,砷等。
(4)仓虫及其他。
2粮豆卫生管理:(1)控制粮豆水分和储藏条件。
(2)搞好仓库卫生(3)防止农药及有害金属污染。
(4)防止无机夹杂物和有毒种子污染,搞好卫生运输。
畜禽肉类食品的卫生1畜禽类动物宰后的变化:(1)尸僵作用,此时肉品含水量和持水性明显下降,一般不宜直接用于烹饪(2)成熟作用,含水量增加,有弹性,切面多汁,易于煮烂和咀嚼,具有明显的香味。
(3)自容作用,组织自体分解与微生物无关,若自容严重有难闻气味。
(4)肉的腐败作用,微生物引起2肉品的卫生检验(1)宰前检验,(2)宰后检验,a头部检验b肉尸检验c内脏检验(3)宰后检验的处理4畜禽肉类食品的卫生问题(1)生物性污染,主要包括人畜共换传染病的病原体、寄生虫及虫卵和细菌的污染。
(2)化学性污染,包括农药的污染,抗生素的污染,激素铲留污染,兴奋剂的残留污染,添加剂的污染,5冻肉,深层肉温达到-15度的肉品,但长期冷藏的冻肉脂肪会发生氧化性酸败,霉菌缓慢生长酒类的卫生1酒类的分类:(1)蒸馏酒,以粮食、薯类、甜菜、水果为主要原料,经糊化糖化发酵和蒸馏而成,酒精含量较高一般在40-50度之间,茅台,汾酒,威士忌,白兰地,(2)发酵酒,以含淀粉和糖的原料如谷类经糖化,发酵而成,酒精含量较低,在3-20度之间,啤酒,葡萄酒,黄酒(3)配制酒,也称露酒,以发酵酒和蒸馏酒为酒基添加可使用的辅料配制而成,果酒,桂花酒,2蒸馏酒的卫生问题:(1)甲醇,对视神经的毒性作用最强,来自原料中的果胶(2)杂醇油,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充血,引起剧烈头痛和大醉(3)醛类,可使蛋白质变性和酶失活,出现烧灼感和头晕(4)氰化物(5)铅及其他金属3发酵酒的卫生问题:(1)黄曲霉毒素(2)N-二甲基亚硝胺(3)二氧化硫残留(4)微生物污染4配制酒的卫生问题:酒基的质量是配制酒卫生质量的根本5饮酒卫生:酒精本身对人体有一定毒性习惯性饮酒和过量饮酒对人体的危害更大,酒精可使脂肪在肝脏蓄积.食物中毒1.食物中毒的概念:食物中毒系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2.食物中毒的分类:(1)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型,毒素型,混合型,(2)真菌性食物中毒(3)动物性食物中毒(4)植物新食物中毒3.食物中毒的特点(1)发病急(2)临床表现相似(3)发病范围局限(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5)有些种类的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特点.4.毒蕈中毒的类型:(1)胃肠毒型,中毒的潜伏期较短,腹泻腹痛恶心,代表黑伞蕈属和乳菇属,毒素为类树脂物质(2)神经,精神型中毒潜伏期为0.5-4H,临床表现除有为肠表现外,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流涎流泪幻觉等,(3)溶血型,有鹿花蕈引起有毒成分为鹿花毒素有强烈的溶血作用可使红细胞遭到破坏(4)脏器损害性,中毒最为严重有毒成分主要为毒肽类和杜伞肽类,发生中毒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可分为六个阶段:潜伏期,胃肠炎期假逾期,脏器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5)光过敏皮炎型5食品卫生管理机构的工作内容:负责宣传和贯彻食品卫生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在本单位的执行情况,定期向食品食品监督部门报告,制定和修改本单位的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和规划;组织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培训食品从业人员;定期进行本单位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1)工厂设计的卫生管理(2)企业卫生标准的制定(3)原材料的卫生管理(4)生产过程的卫生管理等.食品安全性毒性学评价的基本概念1毒性指化学物质对机体损伤的能力,(1)绝对致死量LD100(2)半数致死量LD50(3)最小值死量MLD(4)最大耐受量MTL(5)最大无作用量MNL(6)最小有作用量2毒理试验的四个阶段和内容(1)急性毒性试验,经口急性毒性LD50(2)遗传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短期喂养试验(3)亚慢性毒性试验----90天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实验(4)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3选择受试物的原则(1)凡属我国创新的物质一般要求进行4个阶段的试验,(2)凡属与已知物质的化学结构基本相同的衍生物或类似物,(3)凡属已知化学物质,世界卫生组织以公布每人每天允许摄入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