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比例尺、概率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感受比例的意义,逐步形成对比例的认识。

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比例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比例的计算方法。

3.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图片。

2.准备比例计算练习题。

3.准备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如购物时商品打折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比例解决问题。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比例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例与分数、小数的关系,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比例计算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练习题包括简单的比例计算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和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加深对比例应用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身高、体重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意义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比例的意义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学会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对数学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但在解决比例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对比例的概念理解不深,对比例的运用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

2.难点:求比例尺,解决与比例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例的性质,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情境图片、实例资料、练习题、黑板。

2.学具:练习本、笔、尺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如:一幅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是多少?让学生感知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呈现(10分钟)讲解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比例的组成。

如: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是比例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例的性质。

如:如何求比例尺,比例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比例知识的掌握程度。

如:求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子、分母、分数单位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分子、分母的意义和分数单位,进一步学会读写分数。

2、通过分数意义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单位1和分数单位教学准备:电脑软件、实物投影仪、正方形纸、围棋子若干教学过程:一、复习引进1、出示分数,它们是什么数?同学们在三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分数,那么分数是怎么产生的呢?(1)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同学,每人得多少?(2)请两组同学量一量课桌的宽是多少厘米?(3)请一位同学量一量数学书的长是多少厘米?(得到的结果都不是整数)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一种新的数─分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分数。

什么是分数?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的意义二、理解概念:1、理解单位1的概念(1)出示一块蛋糕:它可以用1来表示。

(2)出示一个正方形:它可以用1来表示吗?为什么?(3)出示一条线段:它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小结:一块蛋糕,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都是一个物体,都可以用1表示。

(4)出示四个苹果:这是几个苹果?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用圆圈把四个苹果圈起:现在可以用1来表示这些苹果吗?为什么?(5)把这6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行吗?为什么?(6)我们全班同学可以用1表示吗?为什么?一组同学呢?(7)你能举出一些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用1来表示的例子吗?小结: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这个1很特殊,我们给它加上引号,把它称为单位1。

说说你是怎么理解单位1的?能举出例子吗?2、理解分数意义:(1)把这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2)把正方形纸平均折成4份,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它的三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3)这条线段怎么表示它的呢?这一段是几分之几?有几个这样的?(4)把这些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几只苹果?每份是整体的几分之几?把什么看成单位1?(5)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还可以平均分成多少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6)把6只熊猫来平均分,有几种分法?同桌讨论一下,并告诉大家,你分的每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每份是几只熊猫?(7)每人拿出围棋子8颗,把它平均分,你想怎么分?请大家观察,刚才这些分数都是怎么得到的?能自己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吗?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生活中的知识。

4、把我校的生活课堂的理念贯穿于实际教学中。

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课件,照片教学流程:一、生活导入:1、活动照片观察发现。

师:在刚刚举办的“劳动创造和生活摄影作品展”中,我看到了生活中一个靠自己双手和智慧或美化环境或帮助别人的你,其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我认为最有意义的要数杜浩田的这张作品(可见出示)。

老师今天把他在厨神大赛现场的原版照片带来了,同时又加洗了三张。

(板贴照片)比较原版照片和加洗的三张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学生交流回答。

师:这张照片之所以没有变形是因为由原照片“按比例”放大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2、迁移猜想师:很多新的知识学习都和原有知识联系密切,你认为“比例”会和什么知识联系密切?预设(生:比)好,我们就在“比”的基础上来研究“比例”。

“例”在汉语词典中的一种解释是符合某钟条件,那么“比”要符合哪种条件才能组成比例呢?我们接下来深入研究。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初步感知比例的意义。

师:我把两张照片的数据带来了,你能找出它们长和宽的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再与同桌说说。

师:按比例缩放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呢?(预设生:比值相等)师:原来不变形,按比例缩放指的是可以找到两个比值相同的比。

因为比值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这样的一个等式12.6:10.5=14.4:12或12.6/10.5=14.4/122、丰富情境,理解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的数学六年级的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的数学六年级的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课设计《比率的意义》教课设计教课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率的意义。

技术目标: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能构成比率,培育学生抽象归纳能力。

感情目标: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互相联系、变化发展的。

要点:理解比率的意义。

难点:判断两个比可否构成比率。

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比的知识,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二、教课过程1.比率的意义(1)出示 P40 例 1操场上和教室里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2.4∶ 1. 6=3∶ 260∶ 40=3∶ 22. 4∶ 1. 6=60∶ 40象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率。

比率也能够写成:60 = 40做一做1、下边那组中的两个比能够构成比率?把构成的比率写出来。

(1)6∶10 和 9∶15(2)20∶5和1∶4(3)1∶1和 6∶4(4)∶和3∶12 3 4 4答:( 1) 6∶ 10=3∶ 5 9∶ 15=3 ∶5 (2) 20∶ 5=4∶ 1 ( 3) 6∶4=3∶ 2 ( 4) 0. 6∶ 0.2=3∶ 2 3 ∶ 1 =3∶ 14 4因此,只有第一组能够构成比率为6∶ 10=9∶ 152、用图中 4 个数据能够构成多少比率?答: 2∶ 4=1. 5∶ 34∶ 2=3∶3∶ 4=1.5 ∶24∶3=2∶ 1. 5全课小结经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比率?拓展延长用1、 8、1、12 四个数分别作为比率的项,你能构成几个比率?2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第【1】篇〗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成反比例的量。

2、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猜想引入师:(1)表格里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2、猜想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反比例关系。

(板书:反比例)师:从字面上看反比例与正比例会是怎样的关系?生:相反的。

师:既然是相反的,你能联系正比例关系猜想一下,在反比例关系中,一个量会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变化会有怎样的规律?生:(略)反思:根据学生认知新事物大多由猜而起的规律,从概念的名称正、反两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顾名思义,对反比例的意义展开合理的猜想,激起学生研究问题的愿望。

二、提供材料,组织研究1、探究反比例的意义师:大家的猜想是否合理,还需要进一步证明。

下面我提供给大家几张表格,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表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2)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是怎样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2、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巡回查看,并做适当指导。

)3、汇报研究结果(在汇报交流时,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当分析到表3时,大家开始争论起来。

)生1:剩下的路程随着已行路程的扩大而缩小,但积不一定。

生2:已行路程十剩下路程=总路程(一定)。

(最后通过对比大家达成共识:只有表2和表3的变化规律有共性。

)师:表2和表3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有哪些共性?(生答略。

)师: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完成板书。

)师:如果用字母A和B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用C表示它们的积,你认为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关系式表示?[板书]反思:教材中两个例题是典型的反比例关系,但问题过瘦过小,思路过于狭窄,虽然学生易懂,但容易造成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情景操作认识平角和周角,使学生建立平角、周角概念。

2.通过操作活动,知道周角、平角形成过程及与各种角的关系,把钝角范围补充完整。

3.能正确画平角和周角,找出生活中的平角、周角。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平角、周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平角、周角形成过程并会叙述。

教学准备:活动角、纸扇、一张纸。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 ①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拿出一张白纸,在黑板上演示,像老师这样对折一次,再对折一次。

指着角问同学: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回答:1、量角器量的 2、三角板对比的板书:直角等于90度②师:比90度角小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锐角 小于90度③师:比90度角大的角是什么角? 生回答后,板书 :钝角 大于90度2. 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角并板书:平角、周角(彩笔)。

快来打声招呼吧!3.读一读,平角、周角。

你知道什么?生回答:角的度数! 边在哪边?今天我带同学们一起走进平角周角。

二、探究新知1.学习平角你们想当魔术师吗?举起纸,这是90度角,翻过来,指着角,这是什么角?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画上直角符号,让同学们也画上直角符号。

变!这就是平角,听!平角大声跟同学们说:我是平角,我愿意跟同学们交朋友。

同学们,你们也变,认真看平角,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快说给同学们听,一定要认真听,互相补充。

学生展示,板书:一平角=2直角=180度。

两条边在第一次折痕上引导学生说,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就叫做平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转动时,注意角的一边不动,另一边绕着角的顶点旋转成平角。

让学生指出平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板书:画平角。

让学生也跟着画平角,齐读两遍平角的特征。

2.学习周角我还会变呢,翻动平角纸,这又是什么角?说理由。

画上符号,要求学生也画上两个直角符号,变!这就是周角,听!同学们好 我是周角,我愿意和同学们交朋友!讨论:和同桌说说你的发现!生按顺序展示后,教师板书:1周角=4直角=2平角=360定义:有四个直角组成一个新的角,这样的角叫做周角。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第1篇】知识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线段的比和比例线段的概念以及比例的性质.以前的平面几何主要研究线段的位置关系和相等关系,从本章开始研究线段及相关图形的比例关系――相似三角形,这些内容的研究都离不开线段的比和比例性质的应用.本节的难点是比例性质及应用,虽然小学时已经接触过比例性质的一些知识,但由于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印象并不深刻,而本节涉及到的比例基本性质变式较多,合分比性质以及等比性质学生又是初次接触,内容不但多,而且轻易混淆,作题不知应用哪条性质,不知如何应用是常有的.教法建议1.生活中比例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新课引入时最好从生活实例引入,可使学生感觉轻松自然,轻易产生爱好,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小学时曾学过数的比及相关概念,学习时也可以复习引入,从数的比过渡到线段的比,渗透类比思想3.这一节概念比较多,也比较轻易混淆,教学中可设计不同层次的题组来进行巩固,非凡是要举一些反例,同时要注重对相近概念的比较4.黄金分割的内容要求学生理解,主要体现数学美,可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参与感5.比例性质由于变式多,理解和应用上轻易出现错误,教学时可利用等式性质和分式性质来处理教学设计示例1(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的比的概念.2.通过与小学知识到比较,初步培养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3.通过线段的比的有关计算,培养学习的计算能力.4.通过“引言”及“例1”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对学生进行热爱爱国主义教育.二、教学设计先学后做,启发引导三、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两条线段比的概念.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两条线段的比及应用.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股影仪、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教学步骤复习提问找学生回答小学学过的比、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数的比,记作或a:b,其中a叫比的前项,b 叫比的后项)讲解新课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米、厘米、毫米作为长度单位,量一下几何教材的长与宽(令长为a,宽为b).再求出长与宽的比.然后找三名同学把结果写在黑板上.如:等.可以看出,在同一长度单位下,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就是两条线段的比.一般地:若a、b的长度分别是、n(单位相同),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 ,或写成 ,和数的比一样,a叫比的前项,b叫比的后项.关于两条线段比的概念,教学中要揭示它的实质,即表示a是b 的倍,这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较易理解,也轻易使学生注重到求比时,长度单位要一致.另外,可组织学生举例实际生活中两条线段的比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联系实际和积极思维的能力,对活跃课堂气氛也很有利,但教师需注重尺度.就刚才三组学生做过的练习及问题回答,在教师启发和点拨下,让学生讨论或试述两条线段的比应注重的问题,归纳出: (l)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的比.(2)比与所选线段的长度单位无关,求比时,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一致.(3)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并不都是正数)(4)除了a=b之外, . 与互为倒数.例1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1后:(l)提问学生AB是的多少倍, 是AB的多少倍,以加深学生对线段比的逾义的理解.(2)给出:比例尺= ,就例1的图上,若图距是8c的两地,实际距离是多少?另外,还可鼓励学生课后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测量并计算出你所在省会与首都北京的直线距离,从而丰富了知识,激发了学习爱好.例2 见教材P202.讲解完例2后:(l)可改变线段AB的长度,或给出AC、BC的长度,再求这些比,使学生熟悉这种三角形中边的比与长度无关.(2)常识1:有一锐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中,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 .常识2: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从小到大)的比为1:1: .学生把握了这些常识可有两点好处:①知道例2中“”以及习题5.l第2题(1)中“边长为4”.(2)中的“对角线AC=a”这些条件实际上都是多余的.②这些题目若改成“填空题”,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计算.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能力,而且在考试中也受益匪浅.因此,今后如碰到和此常识有关的知识要反复渗透,反复给学生强调,让它扎根于学生的下意识中。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第73到74页分数的意义,“练一练”,练习十三1到4题。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单位“1”的感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实物投影仪教学内容和过程:一、创设情境1、同学们,这是几?(板书“1”)这里有1位老师,1位同学,1还可以表示什么吗?我相信你们学了今天这节课以后,对1将会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2、揭示课题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过分数,今天我们要继续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板书][从学生身边熟悉的1引导学生对1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对学习新的知识产生亲切感]二、新授1、这里有三幅图,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出示书P73的三副图。

(引导学生说出把……平均分成……,每份是它的……。

)(1)出示月饼图。

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长方形图。

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5份呢?(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几分之几米?9份呢?三、探索研究1、现在请同学把目光集中到课桌上,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啊?一张白纸,一根1米长的绳子。

2、你们带了写什么材料呢?(一堆物体)3、这些材料能不能通过平均分,得到一些分数呢?4、学生小组交流,分一分并汇报。

[从生活中挑选了一些实物,作为寻找分数的材料,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材料并猜想能不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得到分数,然后动手操作寻找分数。

展示时重点展示平均分多个物体得到分数的操作过程,让学生感受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的过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比例的意义》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比例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本知识,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比例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引导、探究、实践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组成,比例的基本性质。

2.难点:比例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图和实例,引导学生体验比例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比例的相关情境和实例。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黑板、粉笔: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比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比例的组成,以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操练情况,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比例的知识。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P47~48,例7、正、反比例的比较。

教学目的: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的联系和区别,掌握它们的变化规律,能正确运用。

教学过程:一、复习判断下面两种理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正方形的边长和它的面积。

(4)工作时间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

二、新授。

1、揭示课题2、学习例7(1)认识:“千米/时”的读法意义。

(2)出示书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逐一回答。

(3)提问:谁能说一说路程、速度和时间这三个量可以写成什么样的关系式?(4)填空:用下面的形式分别表示两个表的内容。

当()一定时,()和()成()比例关系。

还有什么样的依存关系?(5)教师作评讲并。

(6)用图表示例7中的两种量的关系。

指导学生描点、连线观察:在表里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表示正比例关系的是一条什么线?A点表示什么?B点呢?在这条直线上,当时间的值扩大时,路程的对应值是怎样变化的?时间的值缩小呢?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右表。

3、正、反比例的特点(异同点)由学生比、说三、巩固练习1、练一练第1、2题2、P49第1题。

四、课堂:正、反比例关系各有什么特点?怎样判断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关键是什么?五、作业P49第2题(1)(4)(5)(6)(9)六、课后作业1、P49第2题(2)(3)(7)(8)(10)2、收集生活中正、反比例关系的量并分析。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内容:教材第62 63页例1、"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3题,正比例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第1篇】学习内容:课本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第99页练习十九第1、2、3题。

学习目标:1.我会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把小数化成分数。

2.我能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大家回忆一下,说说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1.自学例1,小组合作交流用分数表示:用小数表示: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关系: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应注意什么问题?①我的想法:②完成课本97页“自己试一试”三个填空题。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4.总结升华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数化成分数。

0.4= 0.05= 0.37=0.45= 0.01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模板【第2篇】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纪上册,P49上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

2、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初步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借助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开展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2、教学难点:正确计算表内除法竖式。

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主题图、情境图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谈话导入: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聪和明明同我们一块儿学习数学知识已经有两年多了。

今天,他们又要带我们去哪儿呢?请同学们跟着去看看吧!(出示第49页主题图的挂图)原来希望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场面真是热闹非凡啊!认真观察,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2、学生充分自由地说。

(二)解决问题,学习新知1、分小组解决主题图中的数学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25-129页。

教学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整理复习中形成知识网络学会均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3、结合教学,渗透人文主义教育和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辩证唯物启蒙教育。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整数、分数、小数等概念的意义,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引入课题1、课件展示信息报道)据统计,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280元,实际增长6.4%;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通过验收的人口地区覆盖率达到85%;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为比去年增加1.4倍。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又9/20平方米提高到6又13/25平方米。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公布,我国总人口数为1295330000人,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3.44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明显成效。

2、从这组信息报道中,同学们主能感受到什么?你是怎么看出的?3、揭示课题: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数,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数的意义、二、复习整理,形成网络1、分组合作,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把信息中的数据分分类。

(用展示台展示反馈)2、分类整理,沟通联系。

(1)整数。

①请同学们举几个用整数表示的例子。

②哪些数属于整数呢?(自然数、0、…、、)③自然数的意义和单位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书回顾。

(师板书复习步骤)④介绍自然数的产生,引入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爷爷的名言--数起源于数(2)分数、小数。

①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来整理复习分数和小数,看看你们打算从哪几方面来整理?(分组讨论)②根据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看书回顾、分类整理。

③小组分类汇报结果,并围绕整理结果提几个问题,随意点同学回答并作出评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案《比例的意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1、什么叫做比?比的书写形式有哪些?2、什么叫做比值?一、情境引入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我们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升旗仪式)课件出示:升旗仪式的情景你们对这个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了,你们对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了解吗?不了解是吧?那老师告诉大家:课件出示并介绍:我们这面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提问:你除了在升旗仪式上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过国旗呢?指名回答(学校周一升旗时操场上的国旗、会议桌上的国旗、教室后面的国旗、)在很多的场合像我们的教室、还有大型的庆典活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尺寸大小吗?追问:知道不知道?那么下面呢我们看一下老师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提问: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四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它的长和宽(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2)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3)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4)会议桌上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师小结:在不同的场合的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追问:它们的形状相同吗?(相同)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

我们看上去每面国旗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么的庄严和美丽,那么的和谐和统一是吗?那么到底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才能制作出这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呢?其实每面国旗的里面是否也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呢—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比例的意义》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比例的意义》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以及比例的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比例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小数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比例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初次接触,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表示方法,了解比例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比例的概念,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

2.难点: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比例的理解。

3.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讨比例的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例材料。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文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购物时发现商品打折,原价与现价之间的比例关系,引出比例的概念。

提问:什么是比例?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组具体的数据,如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用比例表示这组数据,并解释比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例操作,选取一些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浓度问题等,引导学生运用比例解决。

每组选一个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巩固(10分钟)针对每组实例,老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比例的表示方法、比例的性质等,让学生回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0-6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理解有关单位“1”的数学内涵,进而揭示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教学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课前谈话:同学们猜一猜,在课堂上,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用心听讲的学生;踊跃发言,并且敢于表达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老师会不会批评回答错误的学生?(孩子是什么?错误中成长的天使。

)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看同学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同学们一定要认真听啊。

星期天,亮亮妈妈去逛商场了,商场里的沙发坐垫正在打折,亮亮妈妈想买一套。

但是,她遇到麻烦了,她不知道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呀。

亮亮妈妈就给家里打了个电话:亮亮,量一量家里沙发的长和宽,好吗?遗憾的是亮亮找不到的尺子。

亮亮呀可聪明了,他想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说,妈妈,家里还有一条丝巾,和你戴的丝巾一模一样,我用丝巾量好吗?用丝巾量,这个办法很好啊。

亮亮开始量沙发了:沙发的长正好是两个丝巾的长,沙发的宽么,哦,沙发的宽比丝巾的长度短许多,亮亮把丝巾对折后再量,沙发的宽比对折后的丝巾短一些,亮亮把丝巾折了三次后再量,这时沙发的宽正好是三折后丝巾的长。

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二、导学导探,建构分数1、整体感知①请同学们思考,你们能结合下面的图形说说1/4的含义吗?②请看第5副图,老师有点纳闷,2个面包和1/4是什么关系?③这5个图形的形状、大小、数量都不一样,为什么都能用1/4来表示呢?师总结: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都平均分成了4份,都取出了其中的一份,所以都可以用1/4来表示。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经历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发现过程和运用过程,体验从实践中学习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的兴趣,体会事物间的相对联系,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学准备】情境图、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复习导入】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1)教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学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

课件显示:“10∶6”和“4.5∶2.7”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起来。

(2)前面的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教师将课件后面的两个比隐去。

学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教师小结: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教师板书:比例。

【新课讲授】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生:比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吧,到底什么是比例呢?根据下面的问题自学例1。

①找出每面红旗长与宽的比。

②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③哪几个比的比值相等?2.学生自学完以后,教师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2.4∶1.6=3:2,60∶40=3:2。

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课题:比例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 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

(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

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学生分组讨论)
指名汇报: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 和8∶5 0.2∶2.5 和4∶50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判。

(1)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2)两个比一定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3)李红买3本练习本用去4.5元,李华买5本练习本用去7.5元。

两个人买练习本的钱数和买的本数之比可以组成比例。

()
3、把握知识点,做题不困难。

(1)()与 3 : 5 能组成比例。

A. 10:6
B. 30 : 50
(2)()与 5 : 8 能组成比例。

A. 10:16 B 3 : 5
(3)4 : 5 与()能组成比例。

A. 8:10 B . 15 : 12
(4)7 : 9 与()能组成比例。

A. 70 : 90
B. 3 : 4
4、用2、3、4、6分别写出两个比和两个比例。

5、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