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规、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

合集下载

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变动研究

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变动研究

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变动研究分配问题以及作为分配结果的收入差距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伴随世界各国的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发展,一些国家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不平等问题再度凸显,日本的表现尤甚。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在大力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有效缓解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实现了“一亿国民皆中产”的平等发展。

然而,自泡沫经济以及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的不平等问题亦凸显出来。

因此,研究市场化改革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分析这一时期收入差距发生的原因,总结这一时期收入差距问题的新特点,揭示这一时期收入差距变动的一般规律,对于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传统的“库兹涅茨中兴”阶段,收入差距问题研究集中于验证经济增长与收入差距互动关系,多数学者的研究未能摆脱“重实证,轻理论”的怪圈。

自“阿特金森复兴”以来的二十多年,异质性假设的引入、多重均衡的存在与新增长理论的兴起,奠定了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新理论框架。

因此,本文在回顾二战后日本收入分配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基于异质性假设与多重均衡存在的前提下,在新增长理论的分析框架内,以日本平成时期(1989年后)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为研究重点,通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深入地分析了日本收入差距变动问题,包括收入差距变动轨迹、缘由与影响,并预测收入差距未来变动的趋势。

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并呈现出贫富两级分化、东京与其他地区差距扩大、家庭与年龄以及性别间差距较大的特征,而且成为了OECD国家中收入不平等的典型国家。

造成这一结果的缘由,既有源自国内有效制度供给缺失、经济增长长期低迷、社会构成变迁加剧、教育禀赋差异扩大以及重大灾害破坏的直接作用,也有源自国际新自由主义与新保守主义盛行以及经济危机爆发的间接作用,而国内社会结构变迁加剧与教育禀赋差异扩大对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产生了根本性与持久性的影响:(1)日本平成时期教育投资与收益不确定性的增强,引发了教育禀赋差异扩大、代际间流动性降低以及收入阶层固化,进而最终导致收入差距扩大;(2)日本平成时期家庭构成、年龄、性别与教育程度对收入差距变动的贡献度较大,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当家庭构成与年龄每变动一个单位,个人收入差距就会扩大0.423%与0.391%,当性别差异与教育程度每变动一个单位,个人收入差距就会缩小2.234%与0.442%;(3)日本平成时期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为非适度性,这种非适度性对经济、社会与政治方面产生了消极影响。

日本的劳务派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同工同酬的视角

日本的劳务派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同工同酬的视角

DOI: 10.14092/11-3956/c.2020.06.010●法学前沿日本的劳务派遣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基于同工同酬的视角黄 晋1,陈 颖2(1. 北海道大学 法学研究科,日本 札幌 0600807;2. 武汉理工大学 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摘 要:劳务派遣一直是劳动法上比较热门的话题。

2012年的《劳动合同法》修改仅仅是围绕着劳务派遣部分进行,可以看出我国劳务派遣问题繁多,亟待解决。

本文从比较法的视点出发,探讨日本《劳务派遣法》基于“同工同酬”部分修改对我国现行劳务派遣法律规制完善上所带来的启示。

日本现行《劳务派遣法》中对于“同酬”的含义的诠释、劳务派遣单位的待遇说明义务以及由劳务派遣单位和派遣劳动者各自就其主张举证的方式等等,这些内容对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完善、公正、透明的劳务派遣制度的构建,对于如何界定“同酬”的范围,构建合理的举证责任分配方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举证责任;日本《劳务派遣法》中图分类号:D92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3(2020)06-0080-09一、问题提出劳务派遣过程中,关于派遣劳动者的同工同酬问题,一直是劳动法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同工同酬的法律定义不明确,将同工同酬作为原则性规定,并无清晰的法律定义。

同工同酬证明责任体系不健全,法官倾向于劳动者承担“同工不同酬”的举证责任。

该举证方式不具有持续性和推广性[1]。

有关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实证研究表明,法院在审理同工同酬案件的过程中,劳动者承担了较重的举证责任。

从分析的案例中可以发现,劳动者同工同酬的诉求不能得到支持的原因,约7成是因为无法举证和缺乏事实依据[2]。

在对2014—2018年的劳务派遣“同工不同酬”案例的分析中可知,在派遣劳动者的诉求无法得到法院的支持401件案件中,有265件是收稿日期:2020−09−28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劳务派遣制度的中日比较研究”(201308440257)。

论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

论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

论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的多样化现代日本企业中正式雇佣缩小、非正式雇佣扩大,雇佣形态呈多样化发展。

这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与近年日本社会劳动市场的开放和结构改革所引起的雇佣弹性化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在详细阐述日本企业雇佣形态多样化现状的同时,详尽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现代日本企业雇佣形态多样化非正式雇佣近年日本经济整体上虽有所恢复,但相对于正式员工企业更偏向加大临时工、派遣员工、合同工和承包劳动者等非正式形态的雇佣力度。

这种雇佣形态的多样化发展是与现代日本社会劳动市场的开放和结构改革带来的雇佣弹性化发展密切相关,它在保持了日本企业相对较稳定招工率的同时也造成了劳动力浪费性使用,并引发了一系列企业问题的产生。

本文阐述了日本企业雇佣形态多样化的现状,也详尽分析了雇佣形态多样化产生的原因。

雇佣形态多样化的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市场结构改革的影响下,现代日本企业的雇佣和就业形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向多样化转变,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显在失业和潜在失业人员的增加近年日本劳动市场呈现出两大特征。

第一特征为完全失业人员的增加和完全失业率的上升。

1995年日本的失业人数约为210万人,完全失业率为3.2%。

而到了2002年上升为359万人,完全失业率则创下了5.4%的纪录。

之后在经济恢复的背景下失业状况虽有一定改善,但仍有300万人左右无法找到工作(2004年为313万人,2005年为284万人)。

失业人员的存在和延续造成了劳动力的浪费。

第二特征为正式雇佣的减少和非正式雇佣的显著增加。

日本总务省每五年实施一次的“就业结构基本调查”表明,1997年到2002年的五年间,正式雇佣减少了399万人,非正式雇佣则增加了368万人。

此后2002-2005年间日本总务省《劳动力调查》的结果表明,正式雇佣同样被非正式雇佣以惊人规模所取代,整体上呈现出持续减少的局面。

就1997-2005年间的情况而言,日本企业的非正式雇佣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

日本非正式雇佣的演变及启示

日本非正式雇佣的演变及启示
有着显著 差异 。
日本雇佣 审议会在 1 5 年 1 明确 98 2月 批判了临时工和 “ 外包工” :多数 临时工从
事着和正式工 同样的工作 ,在经济 的景气
影响。探讨 日本正式雇 用的发展 和演变 有助于对我 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雇佣政策 的制定提供有益 的启示。
变动 中对雇佣起到 了调节作用 ,但他们身 上存 在劳动 条件差 、身份 不安 定等 问题。
维普资讯
针对 这种雇佣现 象 ,当时的政府意图通过 高速成长 的经济实现完全雇佣 ,但结果是
日非 式 佣 本 正 雇 的
演 及 示 变 启
■ 刘绮 霞 博士生 (中南财经政 法大学 武汉 407 3 0 3)
◆ 中图分类号 :F 4 文献标识码 :A 06
背景下 ,随着雇佣劳动法 的不 断修订 和雇 佣的弹性化发展 ,日本 的非正式雇 佣迅速 呈现 多样化 。非正式 雇佣 :是指相对于正 式雇佣 的雇佣形 态 ,也称 之为非典 型雇佣 或非定型雇佣。包括:短工 、 临时工 、 派遣 劳动者 、 日雇佣劳动者、 合同工 、 主妇兼职 劳动者 等形式。 日本正式雇佣减少 ,非正 式雇 佣扩大 ,非正式员工的雇佣形态 占了 劳动者 的 3 %,并成 为对女性 的主要雇佣 0 形态。一方面 ,非正式雇佣使 日本保持 了 相对稳定 的雇佣状态 ,即使 在经济 非常不
全 国 贸 易 经 济 类 核 心 期 刊 5 5
关■诩 :珥本

非正式雇佣
演变

、一
年来 ,日本 的终 身雇佣 制逐步瓦 动力市场 开放及经济结 构改革 的
由承 包者 亲 自指挥雇 用劳 动者进行 工作。
如果 出现 了客户指 挥承包劳动者的情况将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10.10)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常进雄 王丹枫(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是了解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CH NS数据,对我国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之间的工资差异进行了细致的考察。

1997年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要略高于正规就业人员,而此后,则正规就业人员的工资高于非正规就业人员,差距在逐渐扩大。

研究发现,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教育回报率和经验回报率的差距在逐渐扩大,人力资本配置向正规就业倾斜是造成两者工资差异逐渐扩大的主要原因。

考虑到非正规就业在我国城镇就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研究结果也揭示了当前收入分配的新特点、新趋势。

关键词 正规就业 非正规就业 工资差异 收入分配中图分类号 F249 24 文献标识码 AWage Differentials between Formal and InformalEmployment of China s UrbanAbstract:The w age differ entials betw een form al and info rmal employ ment areim po rtant indicators fo r considering the info rmal employm ent s operational efficiency Based o n the CH N S survey data,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w ag e differentialsbetw een Chinese form al and info rmal employment in detail In1997,the info rmalem plo yee s w ag es w 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form al slightly,but there w ere contrarily thereafter and the differences w ere being ex tended g radually T he study findsthe dispar ities of the rates of return on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between the formal andthe informal employment w ere being expanded gradually,the human capital w as propitious to the formal employment,w hich are the main reasons of the gradual ex pansion ofthe wag e differentials betw een the two kinds of employ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proportion of the non-formal employment in China's urban employment,our study also reveals the new features and new trends of the current income distributionKey words:Formal Employ ment;Informal Employm ent;Inco me Distribu tion;Wag e Differentials;Inco me Distributio n作者感谢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劳动报酬在企业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及决定因素研究&(批准号:09CJ Y027)、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801)的资助。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摘要】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政策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本文通过分析日本的失业保险制度、最低工资标准、税收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和贫困救助政策,揭示了日本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和政府的调节措施。

日本政府在收入分配与调节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教训。

本文总结了日本政府在该领域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对其他国家的启示以及未来改进的方向。

这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是一个宝贵的参考,可以借鉴和吸收日本的经验,以改进自身的收入分配与调节政策,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日本、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失业保险、最低工资、税收、社会保障、贫困救助、经验教训、启示、改进方向。

1. 引言1.1 日本收入分配和调节的重要性引言:在日本,由于经济结构多样化,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象比较严重。

一些高技能和高薪资的职业相对集中拥有更多的财富,而一些低技能和低薪资的群体则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这种不平等现状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日本政府需要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有效的收入调节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公平性。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和调节政策,促进收入公平正义,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人的幸福感提升。

1.2 日本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现状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却一直存在。

根据数据显示,日本的Gini系数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呈现上升的趋势,达到了0.38左右,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这意味着日本的收入分配不均衡,富裕阶层的收入占比较大,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相对较低。

尤其是在城乡差距方面,日本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现象更为明显,城市居民相对于农村居民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机会。

造成日本收入不平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性别等因素。

在日本,高学历和技能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收入,而那些从事低技能工作的人收入较低。

在职场上,女性的收入往往比男性低,导致整体收入不均衡。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

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众多的就业形式中,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是我国城镇就业市场的两大主要组成部分。

这两种就业形式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劳动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也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劳动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定义和特征进行界定和阐述,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揭示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在工资水平上的具体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将进一步探讨这种工资差异对劳动者个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缩小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距,促进劳动市场的公平和健康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问题,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劳动者争取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待遇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理论框架与文献综述就业市场的正规与非正规之分,在经济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正规就业通常指的是具有稳定劳动关系、享有全面劳动权益和福利保障的就业形式,如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职工。

而非正规就业则通常指那些劳动关系不稳定、缺乏全面劳动权益保障的就业形式,如临时工、季节性工人、家庭作坊式工作者等。

这两种就业形式在工资水平、福利待遇、劳动条件等方面往往存在显著差异。

在理论框架上,本文参考了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该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可以被划分为主要和次要两个部分。

主要劳动力市场提供高工资、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通常提供低工资、较差的工作环境和较少的福利。

正规就业往往位于主要劳动力市场,而非正规就业则多位于次要劳动力市场。

关于城镇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已有大量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安倍经济学下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发展

安倍经济学下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发展

安倍经济学下日本非正式雇佣的发展一、问题提出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安倍晋三于2012年12 月26 日成为日本第96 任首相后提出的一揽子政策。

从政策的具体内容来看,主要有三个:第一,大胆的金融政策:放松对金融的规制,促使日元贬值和物价上涨2%,设立由政府、日银和民间共同参与的外债基金;第二,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对公用事业的投资为主,在未来10 年投资200 兆日元用于桥梁、道路和港口的建设;第三,以唤起民间投资热情为目的的经济增长战略:对劳动力市场、能源、环境、健康和医疗等领域进行结构性改革。

他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日本遗失的20年中存留的经济问题,解决日本社会问题,促进日本经济增长,保证社会稳定。

安倍经济学包含三个由小到大的循环,第一个循环开始于是安倍的经济增长战略,它推动企业经营业绩提高,继而推1动企业扩大投资,推动企业增加劳动者雇佣数量与收入,进而推动消费者扩大消费,进一步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

第二个循环的原动力是劳工者雇佣数量和收入的增加,它将推动宏观经济环境好转,进而推动企业接受结构性改革,下一步推动经济增长战略的实施,进而推动企业积极采取扩大经营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环境好转。

第三个层次的循环动力是宏观经济的好转,该“动力”“推动财政体制的健全→消除由于利息长期增长引起的风险、促进投资和消费扩大→推动经济复苏→推动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推动财政体制的健全”。

三个循环是一个有机整体,连接的关键就是雇佣数量的增加和收入增加,虽然在第一个循环中原始动力是雇佣数量的增价但是,长期来看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的动力是劳动者雇佣数量和收入的增加,在第二个循环里,劳工者雇佣数量和收入的增加是原始动力,没有雇佣数量和收入的增加也就不会有第二个循环,因而也无法开始第三个循环。

因此对劳动者雇佣数量和收入的考察时我们研究安倍经济学不可忽视的点。

由于安倍对雇佣形式调整的措施及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非正式雇佣机制上,本文主要从非雇佣体制的角度来对雇佣情况进行考察。

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

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

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进行研究分析。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探讨了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演变过程,接着对其特点进行了详细解读。

然后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并与国际制度进行了比较。

在总结了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研究的启示,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本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了解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运作机制,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研究,历史发展,特点,优缺点,现状,未来发展,国际比较,启示,建议,未来发展1. 引言1.1 概述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日本企业雇佣制度是日本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日本企业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近年来,对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关注。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演变历程、特点、优缺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日本企业提供更好的管理建议和政策指导。

将日本企业雇佣制度与国际上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日本企业管理模式的独特性和可借鉴之处。

本文将着重分析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发展、特点、优缺点、现状与未来发展以及与国际比较,旨在深入探讨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研究,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发展日本企业雇佣制度的历史发展可以追溯至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时期。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接受西方的企业管理制度,其中包括雇佣制度。

最初,日本的企业雇佣制度主要受到欧洲和美国的影响,企业主在雇佣员工时通常考虑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日本的企业雇佣制度逐渐完善。

在20世纪初期,日本的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实行正规的雇佣制度,包括制定工作合同、规范工资待遇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员工的管理也变得更加重视,开始注重培训和技能提升。

在战后重建时期,日本的企业雇佣制度经历了一系列变革。

随着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劳动法规的完善,企业对员工权益和福利的保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正规与非正规雇佣对日本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

正规与非正规雇佣对日本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影响研究
结合 实际 ,探讨 与 日本政府 劳动政 策 变化的关 系。
[ 关键词] 日本 ;非正规雇佣 ;收入差距 ;基尼 系数 ;对数方差分解
『 D Ol 1 1 0 . 1 3 9 3 9 / i . c n k i . z g s c . 2 0 1 6 . 4 6 . 1 7 1
1 引言与文献 回顾
现象 的加剧导致 的雇佣 者平均年龄逐渐增大也是其 中的一个
重要 因素 。 关于年龄构成 的变 化对 收入 差距 的影响方面 ,镣崎武久
( 2 0 0 1 )采用 了厚生 劳 动省 发布 的 “ 收入 构造 基 本 统计 调 查 ” 的数据 ,对 1 9 7 9 -1 9 9 9年 的收入 的基 尼系数 进行 了计 算 。得出各个 年龄层的男性在 2 0世纪 8 O年代 整体 的收入差 距在扩大 ,进入 2 O世 纪 9 0年代后逐渐缩小 ,之后保 持平稳 趋势 。此外 ,通过对数 方差 分解 的方法 ,指 出进 入 9 0年代 后各 个年龄层雇佣者的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 关于正规和非正规雇佣② 构成 的变化对 收入差距 的影 响
出 日本收入差距 的扩大与 日本政府所实施的新 自由主义经济 政策息息相关 ,并对未来 日本 的贫富差距 问题的演变趋势做 了预测 。 施锦芳 ( 2 0 0 9 )提出应借鉴 日本在 缩小地 区间差 距和促进 就业 方面的政策改革 。 曾 国安 和洪丽 ( 2 0 1 1 )借 助世界收入不平等数据 库中反映收入分配的数据 ,考察了 日 本 自l 9世纪 9 O年代以来居 民收入差距 的演变历程及 对我 国
构造 基本调查” 的数 据 ,分年 龄层 算 出了 1 9 9 7 -2 0 0 2年 间 收入 的基尼系数。针对非正规雇佣的增加是否造成 了收入 差 距扩大的疑问 ,分别计算 出在正规与非正规雇佣者 内部 专职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

2023-10-30CATALOGUE 目录•研究背景与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与数据•实证结果•结论与政策建议01研究背景与意义1研究背景23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并存,且非正规就业在总体就业中的比重逐渐上升。

当前中国就业市场现状由于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在就业稳定性、福利待遇、职业发展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工资水平也会有所差异。

工资差异问题的提出探讨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原因、程度和影响因素,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研究目的理论意义通过实证研究,丰富和完善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理论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现实意义为政府制定更加精准的就业政策提供依据,提高非正规就业群体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

研究意义02文献综述正规就业工资决定因素教育程度对正规就业工资的影响显著,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工资水平越高。

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对正规就业工资的影响也较为显著,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资水平通常会相应提高。

工作经验不同行业和职业的正规就业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一些高技能、高风险、高压力的职业往往具有更高的工资。

行业和职业地区因素也会影响正规就业工资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成本和市场竞争程度不同,导致工资水平存在差异。

地区地区地区因素同样会影响非正规就业工资水平,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竞争程度和政策环境等都会对非正规就业工资产生影响。

非正规就业工资决定因素技能水平技能水平是非正规就业者获得更高工资的重要因素,技能越高,工资水平越高。

工作时长和频率非正规就业的工作时长和频率往往不固定,但通常情况下,工作时长和频率越高,工资水平也会相应提高。

职业类型非正规就业的职业类型多样,包括临时工、小时工、自由职业者等,不同的职业类型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也不同。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工资差异的研究现状已有研究表明,正规就业和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水平存在差异,但具体的差异程度和影响因素因地区、行业和职业等因素而异。

新经济背景下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

新经济背景下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

摘要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总要求和政策取向,其中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实行多种方案来稳定和扩大就业;其次,在2018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可见就业问题关乎民生,不容小觑,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非正规就业已经逐渐成为劳动力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相比较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存在着收入低,稳定性差,社会保障缺失等问题,我们应该予以关注,另外工资差异关系着社会稳定,明确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并发现其影响因素也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问题。

本论文主要是探讨我国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运用CLDS2016年的个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不同类型就业者工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劳动者选择非正规就业是自我选择效应还是惩罚效应,并且分析宏观经济对工资差异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章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指出研究意义以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

从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非正规就业的选择影响因素、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三个方面对以往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

第三章为研究设计。

指出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画出本文的研究框架图,还有论述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第四章分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首先,对两者的特征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其次,使用Logistic模型来估计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人力资本方面,受教育程度越低的劳动者选择非正规1新经济背景下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者的工资差异就业的概率要显著高于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者;在个体特征方面,户籍和政治面貌这些因素显著正向地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在工作特征方面,月工作天数与劳动者的就业选择显著负相关;在社会保障特征方面,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因素均显著正向地影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

当代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

当代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

当代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引言•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研究结果与分析•针对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与展望•结论01引言收入差距是指不同个体、家庭或地区在收入水平上的差距。

这种差距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工资、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定义收入差距是影响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过大的收入差距可能导致社会不公、贫困问题加剧以及经济增长放缓。

因此,对收入差距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要性收入差距的定义与重要性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意义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深入了解收入差距的成因与影响因素,有助于政策制定者针对性地制定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促进社会公平与经济发展。

研究目的与意义方法本文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对国外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实证研究。

具体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

数据来源本文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外官方统计机构、国际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发布的公开数据。

这些数据涵盖了多个国家和地区,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02国外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03中等收入阶层萎缩在一些国家,中等收入阶层在人口中的占比逐渐减小,这意味着收入分配更加两极分化。

整体收入差距概况01基尼系数上升近年来,许多国家的基尼系数持续上升,表明整体收入差距正在扩大。

02贫富差距加剧在多数发达国家中,贫富差距呈现加剧态势,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相对更加贫困。

不同地区的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在一些国家,城市居民的收入普遍高于农村居民,这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地区间收入差距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明显,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等。

城市化进程影响城市化进程加快可能导致资源向城市集聚,进一步加剧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

不同行业的收入差距高技能与低技能行业差距在高技能行业(如科技、金融等)与低技能行业(如餐饮、家政等)之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

日本的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政策

日本的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政策

日本的收入差距与收入再分配政策一前言近年来,收入差距扩大、阶层身份的固定化问题在日本备受关注,日本国会也为缩小收入差距进行了多次集中审议。

导致收入差距、经济差距扩大的因素非常多,其中包含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因素;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收入差距与收入分配密不可分,是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的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经历了高速经济成长后成为世界公认的平等发达国家,日本绝大多数国民认为自己处于社会的中等水平,认为日本是“一亿总中流社会”。

泡沫经济破灭后持续10年之久的经济萧条使日本国民间的收入差距扩大,特别是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的变化、非正规就业者的增加等导致日本国民认为中产阶级瓦解,日本成为经济差距较大的国家,这一意识不断增强并呈现影响国家政治经济的趋势。

《所得再分配调查》的数据显示,日本初次收入的基尼系数由1980年的0.349升至2005年的0.5236,类似的调查数据均显示日本社会的不平等程度明显增加。

相关研究表明,虽然日本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的变化,但这不应成为社会接收并容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理由,有必要对现行的收入再分配政策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在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以来的收入差距的基础上分析日本收入再分配的机制,考虑税制与社会保障的收入再分配效果以及应对今后不断发展的人口老龄化应采取的对策等。

二日本的长期收入分配状况(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主化改革及其效果诸多研究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是一个不平等的社会。

当时有华族身份、地主、雇农的存在,有以财阀为中心的大资本家的存在及经济的过度集中,强大军事势力的存在,女性没有参政权。

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甚至到了独裁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程度。

虽然如此,当时的日本也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制度最具特色的以间接金融为主的金融制度,促进长期雇佣的各项制度,政府与民间的关系等制度在战争这一非常时期中得以确立的一面。

从计时劳动等看日本女性的非正规劳动现状

从计时劳动等看日本女性的非正规劳动现状

从计时劳动等看日本女性的非正规劳动现状原hiromi日本劳动研究机构 研究员图1 妇女雇用形式的比例0%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全?妇女员工(包括干部)中占有的比例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2 小时工、短工中妇女占有的比例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小时工、短工中妇女占有的比例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3 每年龄段中临时工占有的比例(妇女)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4 每年龄段中小时工所占比例(妇女)10203040506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5 每年龄段中日用工(短工)所占比例(妇女)5101520253035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6 每年龄段中其他非正规劳工所占比例(妇女)24681012141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7 每年龄段中非正规劳工所占比例(男性)1020304050607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8 每年龄段中日用工(短工)所占比例(男性)510152025303540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年%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 “劳动力特别开调查”(每年二月)图9 男性雇用形式的年收入分布图(1997年)510152025303540不到50万日元50-99万100-149万150-199万200-299万300-399万400-499万500-699万700-999万1000-1499万1500万以上%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特别调查”图10 男性雇用形式的年收入分布图 (2002년)510152025303540不到50万日元50-99万100-149万150-199万200-299万300-399万400-499万500-699万700-999万1000-1499万1500万以上%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就业形式基本调查”图11 妇女雇用形式的年收入分布图(1997年)102030405060不到50万日元50-99万100-149万150-199万200-299万300-399万400-499万500-699万700-999万1000-1499万1500万以上%来源)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特别调查”图12 妇女雇用形式的年收入分布图(2002年)102030405060不到50万日元50-99万100-149万150-199万200-299万300-399万400-499万500-699万700-999万1000-1499万1500万以上%来源)总务省统计局”就业形式基本调查”图13 各就业形式的一周劳动时间(1997年,妇女)1020304050607080一周0~34 小时一周35~48小时一周49 小时以上%来源)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特别调查”图14 各就业形式的一周劳动时间(2002年,妇女)1020304050607080一周1~34小时一周35~48小时一周48小时以上%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调查”图15 小时工的文化水平(1997年)102030405060708090小学中学毕业生两年制专科学校毕业大学毕业/硕士以上在校生%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特别调查”图16 小时工的文化水平(2002年)102030405060708090小学中学毕业生两年制专科学校毕业大学毕业/硕士以上在校生%来源) 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调查”表1 样本分布来源)人寿保险文化中心”企业福利制度调查(1998年)”表2 分离可能性测试结果注)数字是2 值。

论日本的非正规就业者及其社会待遇差距问题

论日本的非正规就业者及其社会待遇差距问题

论日本的非正规就业者及其社会待遇差距问题周何奇【摘要】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崩溃,长久的经济停滞动摇了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就业形态出现了多样化.经济上很难自立的\"非正规就业者\"的大量出现,不仅加大了社会贫富差距,还直接导致了非婚非育现象的增加.这种\"同工不同酬\"现象带来的社会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期刊名称】《科技创业月刊》【年(卷),期】2019(032)004【总页数】3页(P30-32)【关键词】非正规就业者;计时工;兼职工;派遣社员;CSR(企业的社会责任);正社员【作者】周何奇【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49.21 当今日本的劳动市场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非正规劳动的实况持续十几年的日本经济不景气迫使众多企业解雇部分员工,并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以应届毕业生为主的新员工录用。

一方面,为了填补那些劳动力的空缺而被大量起用的就是“非正规就业者”。

就这样,廉价又好使的“非正社员”成批诞生了。

至于“正社员”和“非正规就业者”之间有何区别。

大致上满足“直接雇用、全职、有保险有福利、无期限雇用、月薪制”条件的就是“正社员”;而其中缺一二者就是“非正规就业者”。

伴随着雇用形态的多样化,除了传统的“正社员”一说,当今日本劳动者的称呼还有“计时工”“兼职工”“派遣社员”等等。

何为“非正规就业者”(非正社员),先从概念上说起。

参考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资料《1999年关于就业形态多样化的综合实况调查》,把各种非正规劳动者的定义归纳如下。

计时工:短时间工作制的劳动者;以时间数决定劳动报酬;比正社员工作时间要少得多。

兼职工:(part timer)零时工;副业。

派遣社员:依据“劳动者派遣法”,由派遣公司派往企业劳务的人。

其他。

按照工作雇用属性,还可把正社员、计时工、兼职工等归为“直接雇用”;而派遣社员则不同。

日本移民:日本的雇佣制度与收入

日本移民:日本的雇佣制度与收入

日本移民:日本的雇佣制度与收入日本的传统文化同样以“家”及家族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从传统村落来到工厂和企业,新的集聚关系也在呼唤新的精神寄托。

有恒业者方有恒心,企业经营者就利用了这种心理,在企业中创造一个类似“家”的环境,以培养员工的集体意识,以期服务于企业的长治。

终身雇佣制度就这样应运而生。

“终身雇佣制”是由创立于1918年的松下公司提出的。

其创业者、被尊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提出:“松下员工在达到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不用担心失业。

企业也绝对不会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

松下开创的经营模式被无数企业仿效,这一终身雇佣制度也为二战以后的日本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

提到“终身雇佣制”,人们一般都会把它与国有企业相联系——僵化的、效率低下的。

然而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并不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契约,而是受社会文化、历史因素等影响形成的一个惯例,即员工自身愿意留在合适的企业。

企业是由经理人形成的集体所有制。

既不是私有制,也不是国有制,企业属于员工,而非股东。

员工参与企业每一环节的决策,员工与老板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终身雇佣制”下的员工薪酬问题,是采用收入分配协商制。

由员工组成的工会与老板进行协商,确定员工的工资。

可以说,在日本企业中,员工工资并不是完全由市场定价。

日本能实现“终身雇佣制”是多重因素的结果首先,日本企业之间相互持股,形成稳定的产业结构,日本企业之间是共生关系而非对立关系。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就使得企业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其员工数量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即使个别企业出现破产,它们很快也会被关联企业收编,而原企业的员工依然会在企业工作。

因为日本把人力视作资本而非成本。

即使出现经济大萧条,日本企业的主要做法也是普遍降薪,而非裁人。

即使裁人,要么是人性化的提前退休,补偿员工很丰厚的一笔提前退休金;要么就是将员工转移到关联企业进行分流。

其次,日本企业拥有不断持续盈利、产业不断升级、扩张、转移的能力。

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分析

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分析

非正规就业收入差异分析【摘要】: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手段,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就业问题成为我们经济问题的重点。

非正规就业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发展,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就业和经济发展不可忽略的因素,关于非正规就业问题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其中关于非正规就业的收入不平等更是受到关注。

本文利用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提供的大量入户调查数据结果,研究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两种不同的就业类型的平均收入差异以及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上收入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就业者的个人特征、低于特征以及社会特征建立工资收入方程进行实证分析,希望通过微观的角度探讨不同的就业类型收入差异的内在原因。

收入差异问题的研究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关于收入差异分析的文献研究很多,在研究前人的基础上,本文从非正规就业的基本概念界定出发,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非正规就业的规模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意义,提出造成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两种就业类型的收入差异的原因有:劳动力市场分割说、比较优势说以及内部分层说。

其次通过对2009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调查结果的描述性分析得到在收入上正规就业高于非正规就业。

针对两种就业类型的明瑟(Mincer)工资收入方程的平均收入回归以及分位数回归看到两种就业类型不仅仅在平均收入上存在差异,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收入差异,但不同的收入水平上收入差异程度不同。

对两种回归分析进行收入分解可以看到,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这两种就业类型由于存在明显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情况导致其在平均收入上存在差异,进一步对分位数回归结果进行分解,两种就业类型的收入差异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上产生的原因不同:在低收入水平上,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迫于生计进入非正规就业;而在高收入阶层,部分劳动者就业选择的前提是个人效用最大化,货币因素不是其就业首选因素,因此,在高收入阶层这种差异要小一些。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

日本的收入分配与调节的政策及启示不论是在经济快速成长阶段,还是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 20 年,日本政府一贯秉承了均衡性富民政策,不仅保持了薪酬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较高比重,更通过多种再分配调节政策,进一步缩小了收入分配差距,有效降低了基尼系数,在收入分配中较好实现了兼顾公平与效率,使日本成为全球劳资关系良好及社会安定和谐的代表性国度。

但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其过分偏向年长人群的年金及社会保障制度,不仅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更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制约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健康发展,相关经验教训均具较高的借鉴价值。

一、日本国民收入分配基本状况与主要特征。

(一)劳动报酬率高,基尼系数低,收入分配相对公平。

日本的劳动报酬率相对较高,居OECD 国家前列。

在与我国当前人均收入相对应的上世纪60 年代,以及沿海地区人均收入相对应的上世纪70 年代,在实现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较好达成了工业化中后期的收入倍增计划。

在此期间劳动报酬的增长速度一直高于 GDP 增速,劳动报酬率由 1960 年的 40%,提高至 1975年的 55%,之后一直保持在 50%以上。

日本上世纪 60—70 年代的经济高速成长,主要是建立在劳动生产率持续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这与日本政府和企业在技术研发、教育及培训等方面的持续大规模投入密不可分,政府在做好发展规划的同时,更注重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人才、技术等重要领域的支持,使得经济高速成长、劳动生产率提高与收入持续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与互动。

同样,经济高成长期企业效益的快速增加、用工需求和员工劳动素质的不断增强,则成为提高国民收入中劳动报酬比重的最佳时机,日本政府也抓住了这个时机,成功实施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日本的收入分配相对公平,在上世纪 60—70 年代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基尼系数一直保持在0.3—0.35的黄金区间之内,90 年代后有所上升,但仍维持在 0.4 的警戒水平之下。

在上世纪 60—70 年代的经济高速成长期,即使是初始分配的基尼系数,也一直保持在 0.4 之下,正是日本政府在工业化中后期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得力政策,以及企业终身雇佣制和员工以厂为家的集体精神,共同造就了日本制造和日本品质的神话,也形成了那个时期的日本,如果一个人收入较低,不是能力不足就是比较懒惰的鲜明时代烙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4日本正规、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胡颖 李向东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江苏常州 213001摘要:本文运用日本总务省统计局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的数据,首先通过计算不同年龄段的正规、非正规雇佣者收入的基尼系数,观察两组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其次,利用对数方差分解公式分析出青年层两组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探讨收入差距变化与日本劳动政策变化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正规雇佣;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基尼系数;对数方差分解一、日本正规、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现状首先,正规雇佣者和非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情况如何?我们将采用2014年和2015年不同年龄段正规、非正规雇佣的月收入数据进行对比,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与2014年相比,正规雇佣的平均月收入除65-69岁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年龄段都增加了。

而非正规雇佣的平均月收入除30-34岁略有下降外,其余各年龄段呈增长态势。

从变化趋势来看,正规雇佣者的平均月收入从20-54岁逐渐提高,且提升幅度明显,55-59岁开始下降,尤其是60岁-64岁下降幅度非常大。

而非正规雇佣者各年龄段的平均月收入则呈现波动状态,但幅度很小,20-24岁最低,最高出现在60-64岁。

从收入水平来看,正规和非正规雇佣者最初的平均月收入差别非常小,但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大幅的提高,而非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水平提升空间却非常有限。

其次,不同性别正规雇佣者和非正规雇佣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情况如何?我们将采用可获得的2005-2015年正规、非正规雇佣及不同性别的月收入数据进行对比,如图2、图3所示。

从图2、图3可以看出,第一,正规雇佣全体的平均月收入从2005年的31.85万日元增加到2015年的32.11万日元,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非正规雇佣全体的平均月收入则从19.14万日元增加到20.51万日元,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而非正规雇佣与正规雇佣的收入差距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12.71万日元下降到2015年的11.6万日元,其中2010年收入差距最小为11.34万日元。

第二,正规雇佣男性的平均月收入从2005年的34.81万日元增加到2015年的34.83万日元,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

非正规雇佣男性的平均月收入则从22.13万日元增加到22.91万日元,其中在2010年达到峰值22.88万日元,在2013年降到最低21.69万日元,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而男性非正规雇佣与正规雇佣的收入差距呈波动下降的趋势,从2005年的12.68万日元下降到2015年的11.92万日元,与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大体相同,只是变化幅度更大,其中2010年收入差距最小为10.97万日元。

第三,正规雇佣女性的平均月收入从2005年的23.92万日元增加到2015年的25.93万日元,除2010年和2013年略有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呈上升的趋势。

非正规雇佣女性的平均月收入则从16.84万日元增加到18.1万日元,总体上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但是,女性非正规雇佣与正规雇佣的收入差距也呈波动上升的趋势。

从2005年的7.08万日元上升到2015年的7.83万日元。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非正规雇佣的月收入在非正规雇佣全体月收入的平均线以下,是非正规雇佣男性的2/3、正规雇佣男性的一半,日本男女收入的不平等可见一斑。

综上所述,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大幅的提高,而非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水平提升空间非常有限。

2005-2015年正规和非正规雇佣者的收入水平都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正规雇佣与非正规雇佣的收入差距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其中正规、非正规雇佣男性的收入差距缩小是比较明显的,而正规、非正规雇佣女性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

二、2002-2012年日本正规、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变化趋势的实证分析(一)数据选取及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评价收入不平等程度中常用的基尼系数和对数方差的方法,首先通过测度20-24岁、25-29岁、30-34岁、35-39岁、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正规、非正规雇佣者收入的基尼系数,对日本2002-2012年正规、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其次,由于基尼系数很难区分组间的收入差距的大小,因此,本文又利用对数方差分解公式,对青年层的20-24岁、25-29岁、30-34岁的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根据计算结果结合实际,探讨与日本政府劳动政策变化的关系。

采用的数据来自日本总务省统计局五年发布一次的“就业构造基本调查”。

其中,由于月内劳动时间数据无法准确获得,所以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报酬无法计算,因此采用月收入进行计算。

此外,由于日本女性出于对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考虑,婚后或产后相当一部分选择回归家庭,因此在数据的统计上具有较大不稳定性,因此本文中只采用了男性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正规、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下面是基尼系数的定义式:(1)其中,G 为基尼系数; n为劳动者的人数; 为平均收入; yi和 yj分别代表第i个和第j个劳动者的收入。

DOI:10.14097/ki.5392/2016.30.093Wide Angle广角 | 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5我们利用上述公式对八个年龄段的就业者、雇佣者、正规雇佣者、非正规雇佣者收入的基尼系数进行了测算,结果由表1给出。

如表1所示,首先,从年龄合计的计算结果来看,2002年到2007年(前半段),雇佣者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332到0.341,上升了0.009,说明收入差距在扩大,其中,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在扩大,而非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在缩小。

2007年到2012年(后半段),雇佣者收入的基尼系数从0.341到0.346,上升了0.005,说明相对于前半段收入差距在缩小。

其中,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没变化,而非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仍然在缩小。

其次,考虑到不同年龄段,下面将分别对前半段和后半段正规、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1.2002-2007年正规、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青年层20-34岁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除20-24岁略有缩小外,总体呈扩大趋势,而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缩小明显,特别是20-24岁的非正规雇佣者的收入差距下降水平是最明显的。

另一方面,中高年龄层的正规雇佣和非正规雇佣,除55-59岁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外,其余都呈现扩大趋势。

2.2007-2012年正规、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青年层20-34岁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除25-29岁略有缩小外,总体呈扩大趋势,而非正规雇佣内部,20-24岁收入差距扩大明显,25-34岁收入差距略有缩小。

另一方面,中高年龄层的正规雇佣内部35-39岁、45-49岁收入差距有所扩大,40-44岁、50-54岁保持不变,55-59岁略有下降。

非正规雇佣内部35-39岁收入差距有所缩小,其余都呈现明显扩大趋势。

(三)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对数方差的定义式如公式(2)所示:(2)其中,L V 为!数方差指数;n 为劳动者的人数;yi代表第i个劳动者的收入;为收入对数值的平均。

在分析中,将正规雇佣者(j=1)和非正规雇佣者(j=2)分为两个组,sj=nj/n表示两组分别占雇佣者全体的比例,LVj表示两组分别的对数方差,则全体的对数方差如下公式(3)所示:(3)进一步,把时间变化量引入(3)式,得到如下公式(4):(4)其中公式右边第2项表示由带来的两组间收入差距的变化。

根据上述方法,对2002年、2007年、2012年的对数方差分解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20-24岁,前半段第2项数值为-0.0193,说明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而后半段与前半段相反,第2项数值为0.0426,说明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

25-29岁,前半段第2项数值为-0.0073,说明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的收入差距在缩小。

后半段第2项数值为0.0226,说明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收入差距在扩大。

30-34岁,前半段第2项数值为0.0057,后半段第2项数值为0.0148。

说明前半段和后半段一样,正规、非正规雇佣两组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扩大。

综上所述,组内收入差距方面,前半段雇佣者收入差距在扩大,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76促进企业竞争、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减少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负担比例等。

此后小泉在任的2001年至2006年,又进一步对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结构调整,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结构改革激进时期”。

1993年-2006年的“结构改革”期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包括鼓励企业雇佣非正规雇员,引入具有抑制工资上涨作用的“成果主义工资制度”等,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终身雇佣制”以及“年功序列制”的瓦解。

比如,2004年允许制造业使用派遣员工,该政策出台的当年,日本非正规雇佣者占劳动力人口的比例就从2003年的22.56%上升到了23.55%。

①这时期的劳动政策对正规、非正规雇佣者收入差距的扩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007年,第一次安倍内阁期间的参议院议员选举中,在野党在参议院的席位超过半数,变成所谓的“扭曲国会”,当时政府放松管制的劳动政策未能很好的推行下去。

2008年金融危机波及日本,日本的就业形势开始恶化,特别是非正规雇佣人员大量被解雇,政府的劳动政策开始由放松管制向严格规制转变,包括对《部分工时劳动法》、《雇佣保险法》的修正以及对劳务派遣的严格管制。

2007-2012年雇佣者收入差距的扩大趋势放缓,特别是非正规雇佣者收入差距的缩小与这一时期劳动政策的强化有一定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非正规雇佣人数不断增加,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研究日本正规、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政府劳动政策的转变,对于我更好地解决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注释:①数据来源:由日本总务省统计局“劳动力调查”中相关数据计算所得。

参考文献其中,中高年龄层收入差距扩大明显,而青年层正规和非正规雇佣收入差距变化方向相反,前者扩大,后者缩小。

后半段雇佣者的收入差距相对于前半段在缩小,其中,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没有变化,而非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仍然在缩小。

青年层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非正规雇佣者内部收入差距总体呈缩小趋势。

中高年龄层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表现复杂,一部分呈扩大趋势,另一部分持平或逐渐缩小而非正规雇佣内部收入差距总体呈扩大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