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盛教》 之二

合集下载

罗盛教勇敢地抓住窗框,原文

罗盛教勇敢地抓住窗框,原文

罗盛教勇敢地抓住窗框,原文1970年,罗迭开再一次来到了朝鲜。

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罗迭开感慨不已,多年以前的朝鲜战争,让他的亲生儿子罗盛教,永远沉眠在了这片土地上,但他却也因此拥有了异国儿子。

图中穿军棉衣者正是崔莹此次罗迭开跟随慰问团前往朝鲜,也是来看望自己的朝鲜儿子。

朝鲜人民一如既往地接待了慰问团,就在当天的晚宴上,一位朝鲜军官走到罗迭开身边,当着所有人的面,激动地大喊:“爸爸,爸爸,我是崔莹啊!”“好,好,好……”看着身穿军装的崔莹,罗迭开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红着眼眶拍了拍崔莹的肩膀。

崔莹上前,紧紧地抱住了罗迭开,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1952年的那个冬天……1952年1月,朝鲜北方的冬天还没有过去,处处天寒地冻,气温降到了零下20度。

这样的天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难以忍受,但是对已经习惯的朝鲜少年崔莹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崔莹不仅不觉得冷,反而还时不时地和小伙伴们出去滑滑冰。

同年1月2日,崔莹同往常一样,同几个小伙伴,来到栎沼河上滑冰。

滑得十分开心的崔莹和小伙伴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来临。

崔莹在河面上又滑了一会儿,正装备上岸来休息一下的时候,他突然脚一歪,不慎摔倒在冰面上。

不幸的是,崔莹摔倒的地方的冰面,比起其他地方的冰面要薄上不少。

他这一摔直接就压破了冰面。

崔莹只觉得坠落感极强,他尖叫着随即掉进了一个近3米深的冰窟窿里,窟窿里的水一下就摸过了顶。

崔莹大力挣扎着,寒冷的水包裹住了他,让他觉得自己从里到外都凉透了。

除此之外,是更要命的窒息感,崔莹只觉得水堵住了他的鼻子,他的嘴巴,让他无法发出任何声音。

此时此刻,看到发生如此变故的小伙伴都傻了。

不知是谁先惊慌地大喊了一声“救命”,紧接着其他小伙伴也反应了过来,大声喊叫着。

少年崔莹就在此时,小伙伴们看到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飞快地跑了过来,他一边跑,一边脱下棉衣,随后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了冰窟窿,潜入水下寻找崔莹。

第一次潜水,志愿军战士并没有找到崔莹,他浮出水面换了口气,就又潜入水下,第二次,依然没有找到。

《罗盛教》教案精选五篇

《罗盛教》教案精选五篇

《罗盛教》教案《罗盛教》教案「篇一」罗盛教2的教案范文罗盛教2的教案范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第24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从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朝鲜儿童的经过,感受到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3、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能把句子补充完整。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

(3分钟)1、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事情的起因是什么,齐读第1自然段。

导入新课:在朝鲜儿童掉入冰窟窿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路过这里,他是怎样奋不顾身救人的呢?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第二段(30分钟)1、指名分节朗读。

师述:这三个自然段具体写了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的经过。

2、出示课件,思考:从这三幅图上看,罗盛教救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回答。

3、小组讨论,解决重点。

(1)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

思考:这几个动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罗盛教在水里摸了好一阵子,也没摸到。

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

罗盛教是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

(2)自由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

(3)同桌互相交流。

(4)全班交流:A:为什么说摸字用得好?a、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

B、为什么说托字用得好?a、理解焦急、一会儿b、用拖拉好不好?(用拖和拉的话,谁在上面?)C、为什么说顶字用得好?a、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

b、理解为什么要深深地吸了口气?c、过了好一会儿,孩子才慢慢地露出水面d、理解使尽的意思。

师述: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严寒,罗盛教叔叔三次钻入水中救崔,他全身被冻僵了,可他还是用尽了自己最后的一点点力气,把崔顶出了水面。

这三幅图相同的地方又是什么呢?(一定要把崔救上来)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为什么?指导朗读。

(罗盛教奋不顾身的品质和顽强的毅力还可以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出示课件:他听到叫声急忙向河边跑去。

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

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罗盛教

罗盛教

罗盛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及新词。

1个多音字。

2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3部分。

3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这一段是按动作的先后顺序写的。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争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了解罗盛教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儿童的。

在救人过程中,体会他一次比一次艰难,感受他顽强的毅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入罗盛教是湖南新化县人。

1949年1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奔赴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1952年1月2日为抢救朝鲜儿童光荣牺牲。

他是怎么牺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葬墓碑的笔划臂的读音区分“使劲”和“使尽”的词义(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二自由小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在每部分开头画上记号1一个朝鲜孩子滑冰时掉进冰窟窿里。

2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出了朝鲜孩子,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3朝鲜人民把罗盛教安葬在石田里,金日成同志为他题词。

三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小组讨论四指名朗读课文五作业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一读、议、讲课文第一段想一想这一节写了几方面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窟窿”是什么意思同伴为什么吓得哭起来?“山野里铺着厚厚的雪,”说明天气十分寒冷。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

二读、议、讲课文第二段默读课文小组讨论罗盛教是怎样跳入冰窟窿的?找出有关词语画下来罗盛教在水里怎么样?为什么?急忙一边——一边猛摸这些词语说明罗盛教什么?不顾一切,急他人所急小结:这一节主要写罗盛教不顾一-切跳入水中,抢救孩子,摸了好一阵没摸到。

学生表情朗读课文自学课文三、四节方法:1仔细读课文。

2找出有关词语,想想说明了什么?重点讨论:托是什么意思?罗盛教为什么要这样做?顶是什么意思?第三次罗盛教为什么不用托而要用顶?托用手掌把孩子向上推。

小学四年级语文《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找出有关的节并分出段落;认识段落大意就是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如何准确使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时的几个动词的准确性及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分段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

了解罗盛教三次钻人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会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述: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哪些英雄人物?(刘胡兰)今天我们又要再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齐读课题2.谁知道罗盛教的事迹?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熟读课文(一)读通课文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罗盛教的一件什么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文,交流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① 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② 罗盛教跳入冰窟窿救孩子。

③孩子被托上来了,可又掉入水中。

④ 罗盛教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⑤ 朝鲜人民纪念罗盛教。

(二)熟读课文1.把课文熟读。

思考:文章哪几节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儿童这件感人肺腑的事?2.参照课后练习给文章分段。

3.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归纳段意(一)引出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归纳段落大意2.段落大意即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简要的语句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学习第一段1、教师引导:第一段的段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2、学生活动:自读3、出示段意: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本文的重点段是第二段,下面我们来学习重点段。

(二)学习重点段1、教师引导1①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去救朝鲜儿童?结果是怎样的?②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描写罗盛教救孩子?2、学生活动①学生自读课文。

罗盛教课文原文

罗盛教课文原文

罗盛教课文原文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

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罗盛教课文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

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

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

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

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

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

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罗盛教的故事【罗盛教的故事一】舍己救人—英雄罗盛教的故事罗盛教,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

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

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

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

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

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

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颗树抬到岸上搭桥用。

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

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最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

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的一天,罗盛教和战友宋惠文一齐到河边练习投掷手榴弹,这时候正是隆冬季节,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有几个儿童在河上玩耍,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听到喊声,急忙向河边跑去,一边跑一边脱掉衣服,之后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最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

当那孩子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孩子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孩子顶出水面。

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小孩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罗盛教

罗盛教

突然“咔嚓”一声,紧接着传来了孩子惊慌失措的喊叫。

罗盛教猛地抬起头,只见河面上,几个滑冰的朝鲜少年连哭带叫,用手指着一个刚坍塌的冰窟窿。

冰窟窿里一个小朋友用手拍打着水面,徒劳地挣扎了几下,一下子沉入了水中。

这个掉进冰窟窿的小朋友叫崔莹,那两个喊叫的孩子一个叫金龙珠,另一个叫崔县。

罗盛教一把抓下自己的帽子,奋力向河中冰窟窿冲去。

边路边脱下棉衣,当赶到出事地点时,身上仅剩下一层单衣,被寒风吹得鼓了起来。

罗盛教甩掉脚上的大头靴,“扑通”一声跳进冰窟窿。

水花溅起很快又结成的冰凌。

罗盛教在水里摸着,一会儿他的头伸出水面,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他冻得脸色花白、深身青紫,但很快又钻进水中。

四周静极了,树枝停止了摇摆,流云停止了移动,山川、流水都被震撼了。

又摸了个空,罗盛教第二次将头露出水面,双手扶在冰面上。

冰层下的激流冲得他来回摆动。

他的手指被冻的僵硬、嘴张不开,气喘不过来,深身直打颤。

当宋惠云闻声赶来时,冰窟里崔莹的上半身已露出了水面。

这孩子已经神志错迷了,脸色苍白,头发一绺儿一绺儿的。

他的身体在水面上一起一伏的摇晃。

宋惠云不会游泳,想伸手帮助往上拉。

正在这时,罗盛教和崔莹又沉入了水中。

接着连续几次罗盛教都把崔莹托出水面,都因冰面坍塌,而没有成功。

罗盛教已累得筋疲力尽。

这时,宋惠云从村口将半截电线杆子拖到河边。

崔莹还在水底呢?罗盛教留恋地看了一下天空,艰难地吸了口气又潜到水底。

这次时间很长,空气凝固了,两个孩子双眼茫然地望着水面。

崔莹再次被顶出了水面。

刚刚赶到的宋惠云忙把电线杆子伸过去,一下又一下,崔莹终于抱住电线杆,被宋惠云拉上了冰面。

罗盛教却没有上来水面上的波纹渐渐消失,恢复了宁静。

战友们赶来了,朝鲜老乡们赶来了。

人们砸开冰层,将罗盛教捞了上来。

“罗盛教!”“罗盛教!”人们的呼唤,响彻云霄,栖息在林中的鸦雀被惊飞了,罩在松树上的雪一片片掉下来。

罗盛教静静地躺在雪地上,冻僵的躯体像一尊冰雪雕像。

最先哭出声的是宋惠云,接着乡亲们哭了,战友们哭了,呜咽声响彻了山川。

9.罗盛教(网友来稿)

9.罗盛教(网友来稿)

9.罗盛教(网友来稿)9.罗盛教(第二教时)材料分析《罗盛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而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那年,罗盛教仅仅二十岁。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罗盛己救人的经过。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1、体会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课文第二部分,了解罗盛教是怎样三次钻入水中救人的。

教学难点:在救人的过程中,体会罗盛教一次比一次艰难,感受他顽强的毅力和舍己救人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件、查找相关资料背景资料:(出示地图文字)53年前,当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当朝鲜人民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当中国的安全受到帝国主义侵略的威胁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自愿组织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并在1950年10月25日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

在这短的三年中,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像擎着爆破筒跃入敌群的杨根思,像用胸膛堵住敌人枪眼的黄继光,像烈火烧身而坚忍不动的邱少云等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是啊,这样的英雄很多很多,在众多英雄中,我们不会忘记一个名字,他为救一个落水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就是——罗盛教。

(板书课题)2、师:今天让我们一起乘着“时空列车”,回到那冰天雪地的石田里,去感受一下罗盛教生命中的最后一刻。

二、创设情境、感知全文1、师:请你闭上眼睛。

罗盛教的故事10篇

罗盛教的故事10篇

罗盛教的故事10篇特意整理了罗盛教简介。

罗盛教是湖南省新化县人,1931年出生,小时候在小学读书因为贫穷辍学。

十五岁的在省城继续入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进入了高中学习。

解放全国的时候,湖南沅陵也得到解放,罗盛教来到沅陵参加了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了军政干校。

因为文化程度低,他读书十分用功,在劳动建设中也进取带头进行劳动。

第二年,他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毕业后分配在文书训练班。

完成训练班学习后,他担任四十七军所属下的师侦察连文书一职。

之后参加了湘西的剿匪斗争,在司令部侦察队进行剿匪斗争。

抗美援朝中他前往朝鲜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出任侦察队文书职位。

在朝鲜的时候,罗盛教深深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善良和热情。

在驻地周围的生活区,他经常帮朝鲜大妈劈柴挑水,得到朝鲜百姓们的夸赞。

1952年冬天,年仅二十一岁的罗盛教来到了营地外的冰河上练习,遇到了孩子掉进洞里的意外,他奋不顾身跳入了河内,最终为搭救孩子付出了生命。

他的事迹感动了朝鲜人民,也被中国志愿军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

1953年罗盛教被朝鲜授了两枚荣誉勋章,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受到的朝鲜荣誉里最高的,同时朝鲜政府把他遇难的河改成了以他名字命名,还命名了罗盛教村,罗盛教山。

罗盛教的故事(十):1952年1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2摄氏度以下。

2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

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

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

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终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

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罗盛教阅读理解

罗盛教阅读理解

罗盛教阅读理解《罗盛教》一九五二年一月二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

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

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

他的同伴都吓得哭起来。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

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了事,就急忙向河边跑过去。

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

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

冰下的流水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

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

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

一会儿,水面上一阵晃动,伸出来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

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使劲往上爬。

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了水里。

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

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

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

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罗盛教牺牲了,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

他的墓前立着一块很高的碑,碑上刻着:“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本文是按______顺序来写的。

3.从第2自然段中划横线句子中对人物动作描写,可以感受到人物怎样的品质?4.第5自然段“罗盛教牺牲了,朝鲜人民为了纪念罗盛教,把他安葬在石田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本文讲了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了救落水儿童光荣牺牲的事。

2.事情发展。

3.罗盛教毫不犹豫急于救人的勇敢精神。

4.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赞扬和怀念思想感情。

9.罗盛教

9.罗盛教

9.罗盛教
9.罗盛教(第二教时)
材料分析
《罗盛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落水的朝鲜儿童崔莹而光荣牺牲的感人事迹,赞扬了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那年,罗盛教仅仅二十岁。

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了罗盛己救人的经过。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精神。

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朗读,让他们在感兴趣的、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体会罗盛教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

2、了解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感人事迹,对他舍己救人的国际主义精神产生敬佩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找出有关的节并分出段落;认识段落大意就是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如何准确使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时的几个动词的准确性及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分段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

了解罗盛教三次钻人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会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述: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哪些英雄人物?(刘胡兰)今天我们又要再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齐读课题2.谁知道罗盛教的事迹?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熟读课文(一)读通课文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罗盛教的一件什么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文,交流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① 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② 罗盛教跳入冰窟窿救孩子。

③ 孩子被托上来了,可又掉入水中。

④ 罗盛教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⑤ 朝鲜人民纪念罗盛教。

(二)熟读课文1.把课文熟读。

思考:文章哪几节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儿童这件感人肺腑的事?2.参照课后练习给文章分段。

3.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归纳段意(一)引出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归纳段落大意2.段落大意即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简要的语句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学习第一段1、教师引导:第一段的段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2、学生活动:自读3、出示段意: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本文的重点段是第二段,下面我们来学习重点段。

(二)学习重点段1、教师引导1①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去救朝鲜儿童?结果是怎样的?②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描写罗盛教救孩子?2、学生活动①学生自读课文。

罗盛教课文的教学内容

罗盛教课文的教学内容

罗盛教课文的教学内容罗盛教课文的教学内容《罗盛教》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3.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意思。

4.能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5.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讲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崔滢的经过。

难点:理解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不同的动作表现,从而体会其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准备:课文插图,罗盛教的墓和碑文的投影片,课文配乐朗读磁带,小黑板,罗盛教的像。

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罗盛教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词语,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能说清事情发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

(1)简介罗盛教的事迹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

(出示罗盛教的图象)揭示课题。

(2)教师在配乐下,富有深情而又伤感地讲述:同学们,1952年1月2日的.早晨,对我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来说是一个悲痛的早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同志为了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不幸牺牲,那年他才22岁。

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为罗盛教亲笔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出示碑文)同学们你们想更详细地了解英雄的事迹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

(3)齐读课题。

2.学习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

自由读生字词,划出读音、字形、字义上的难点。

(2)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部分难点。

(3)全班交流学习。

教师出示小黑板词语,全班齐读--指名读--纠正错误的读音--记字形。

(请学生说说哪几个字较难记,你用什么好方法把它记住的。

)给生字“找朋友”(形近字):罗-萝察-擦墓-幕、慕袖-油碑-牌扒-叭交流自学中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完成《作业本》第1题。

《罗盛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罗盛教》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_1

《罗盛教》教学设计本文是关于《罗盛教》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之二佚名教学要求: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找出有关的节并分出段落;认识“段落大意”就是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如何准确使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时的几个动词的准确性及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分段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

了解罗盛教三次钻人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会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师述: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哪些英雄人物?(刘胡兰)今天我们又要再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齐读课题2.谁知道罗盛教的事迹?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熟读课文(一)读通课文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罗盛教的一件什么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2.指名读文,交流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①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②罗盛教跳入冰窟窿救孩子。

③孩子被托上来了,可又掉入水中。

④罗盛教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⑤朝鲜人民纪念罗盛教。

(二)熟读课文1.把课文熟读。

思考:文章哪几节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儿童这件感人肺腑的事?2.参照课后练习——给文章分段。

3.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归纳段意(一)引出单元教学目标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归纳段落大意2.段落大意即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简要的语句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学习第一段1、教师引导:第一段的段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2、学生活动:自读3、出示段意: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

罗盛教的故事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

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

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

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

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

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

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

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

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

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雄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

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

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爱民模范,国际主义战士。

湖南省新化县人。

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

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50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号召,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某部侦察连文书。

除圆满完成本职工作外,经常冒着炮火到前沿阵地为战友送饭,抢救伤员。

一天,连观察所附近的山村遭美军飞机轰炸,他冒着浓烟烈火,抢救出一位朝鲜老大娘和一名儿童。

罗盛教的故事10篇

罗盛教的故事10篇

罗盛教的故事10 篇特意整理了罗盛教简介。

罗盛教是湖南省新化县人, 1931 年出生,小时候在小学读书因为贫穷辍学。

十五岁的在省城继续入师范附小读书,毕业后进入了高中学习。

解放全国的时候,湖南沅陵也得到解放,罗盛教来到沅陵参加了解放军第四十七军,并考入了军政干校。

因为文化程度低,他读书十分用功,在劳动建设中也进取带头进行劳动。

第二年,他参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共青团,毕业后分配在文书训练班。

完成训练班学习后,他担任四十七军所属下的师侦察连文书一职。

之后参加了湘西的剿匪斗争,在司令部侦察队进行剿匪斗争。

抗美援朝中他前往朝鲜参加了战斗,在战斗中出任侦察队文书职位。

在朝鲜的时候,罗盛教深深感受到朝鲜人民的善良和热情。

在驻地周围的生活区,他经常帮朝鲜大妈劈柴挑水,得到朝鲜百姓们的夸赞。

1952 年冬天,年仅二十一岁的罗盛教来到了营地外的冰河上练习,遇到了孩子掉进洞里的意外,他奋不顾身跳入了河内,最终为搭救孩子付出了生命。

他的事迹感动了朝鲜人民,也被中国志愿军授予特等功臣的荣誉。

1953 年罗盛教被朝鲜授了两枚荣誉勋章,是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受到的朝鲜荣誉里最高的,同时朝鲜政府把他遇难的河改成了以他名字命名,还命名了罗盛教村,罗盛教山。

罗盛教的故事〔十〕:1952 年 1 月,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风雪弥漫,气温降到零下 2 摄氏度以下。

2 日,一位朝鲜少年崔莹在栎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压破冰层,掉进2.7 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间就没了顶。

刚刚投弹训练归来的罗盛教见此情景,像接到战斗命令,毫不犹豫地冲上去。

他边跑边脱掉棉衣,纵身跳进冰洞,潜入水底寻人。

在剌骨的冰水中,罗盛教一连两次沉入水底,摸到崔莹,几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崔莹无法爬上去,又塌进冰水中。

罗盛教第三次潜入水底摸住崔莹,双脚蹬着河底的碎石,使出最终一点力气,用头将崔莹顶出水面,战友赶来协助救出。

崔莹得救了,罗盛教却被冲到远处的冰层下,再也没有出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罗盛教》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罗盛教》教学设计
(2)指名朗读。
(3)说说这窟窿”的意思。
5.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1.说第一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默读课文第2至4自然段。思考:罗盛教怎样抢救落水儿童?
3.指导阅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读后讨论:罗盛教是怎样跳入冰窟窿的?罗盛教在冰冷的水里怎样抢救孩子?
罗盛教怎样为抢救朝鲜儿童而牺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分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运用)
修改意见
课文也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看看这样的课文该怎样分段。
2.指导预习。
自学生字、新词。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3.指导阅读第一自然段。
(1)默读课文。划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的词语。
诸暨市店口二小语文电子教案
编写者:
执教者:
执教时间:2003年月日(周)
课题
语文教材第第七册第九课《罗盛教》
教学目标
1.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科课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并理解116个新词语。
3.能分别用“使劲”、“使尽”造句。
4.能复述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救催滢的经过;能正确朗读课文,感受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1)齐读第5自然段。
(2)讨论:为什么把罗盛教安葬在朝鲜的石田里?“国际主义精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罗盛教具有国际主义精神?金日成同志的亲
分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手段运用)
修改意见
笔题词说明了什么?
(3)指名说说这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3.指导分段。
(1)指名朗读单元提示语第1、2、3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盛教》之二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抢救落水的朝鲜儿童而英勇献身的动人事迹,学习罗盛教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

2、能根据提供的段落大意找出有关的节并分出段落;认识“段落大意”就是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体会作者如何准确使用罗盛教三次钻入水中抢救朝鲜儿童时的几个动词的准确性及对体现人物品质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根据提示给课文分段,初步了解分段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动词的准确。

了解罗盛教三次钻人水中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体会这种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述: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学习过哪些英雄人物?(刘胡兰)
今天我们又要再认识一位英雄,他就是——罗盛教。

齐读课题
2.谁知道罗盛教的事迹?请你来介绍一下。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轻声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罗盛教的一件什么事?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
2.指名读文,交流
志愿军战士罗盛教为救朝鲜儿童崔莹而英勇牺牲的事迹
①孩子掉进了冰窟窿。

②罗盛教跳入冰窟窿救孩子。

③孩子被托上来了,可又掉入水中。

④罗盛教把孩子顶出水面,自己却光荣牺牲了。

⑤朝鲜人民纪念罗盛教。

(二)熟读课文
1.把课文熟读。

思考:文章哪几节写罗盛教抢救朝鲜儿童这件感人肺腑的事?
2.参照课后练习——给文章分段。

3.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归纳段意
(一)引出单元教学目标
1.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归纳段落大意
2.段落大意即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归纳段落大意,就是把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用简要的语句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

(二)学习第一段
1、教师引导:第一段的段意是如何概括出来的?
2、学生活动:自读
3、出示段意:一个朝鲜儿童在滑冰时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

(第一段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


本文的重点段是第二段,下面我们来学习重点段。

(二)学习重点段
1、教师引导1
①罗盛教几次钻入水中去救朝鲜儿童?结果是怎样的?
②课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描写罗盛教救孩子?
2、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读课文。

②用“——”划出描写罗盛教救孩子的句子。

3、出示:第一次救
罗盛教第二次————→朝鲜儿童
(牺牲)第三次(得救)
4、教师引导2
①利用罗盛教救人的动词填空练习体会罗盛教的精神。

②请你有感情地读出救人的句子。

5、学生活动
①完成练习并交流。

②有感情地朗读罗盛教救人的句子体会罗盛教的精神。

6、出示填空:
(1)当罗盛教知道出了事,便(急忙)跑向河边。

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

(猛地)跳入冰窟窿,在湍急的水流中摸孩子。

(2)为了尽快将孩子救上岸,他钻出水面吸了口气,便(立刻)又钻了下去。

过了一会儿,孩子被托了上来。

不料冰塌了,孩子又掉入水里。

(3)虽然他已被冻得发紫,但为了救孩子,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入水中。

过了好一会儿,孩子被顶了出来。

7、教师引导3
①为了救孩子,罗盛教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三次钻人水中,作者分别用了哪三个动词描写他救孩子的?圈出。

②体会罗盛教分别在怎样的情况下抢救孩子的。

8、学生活动:分小组朗读并讨论。

9、交流出示:
(1)摸:
(冰下水很急,不知孩子冲到哪里去了,水下光线很暗,眼睛看
不见,寻找困难。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齐做一下“摸”的动作,体会罗盛教救人的情景。

(2)托:
(罗盛教找到孩子后,设法让孩子能顺利地爬上冰窟窿。

)请你做一下托的动作。

过渡:经过两次救人,罗盛教体力已经消耗了很多,水下又这么冷,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

这时候罗盛教心里很清楚,再次下水就有生命危险,可他全然不顾,为了救落水儿童,他第三次地钻入水中。

(3)顶:
(当时罗盛教体力消耗很大,双手无力,已无法把孩子“托”出水面,所以只能“顶”)
师:请你做一下“顶”这个动作,谈谈对“顶”这个动作的体会,体现了罗盛教怎样的精神。

生:一“顶”,人便会下沉,体现罗盛教舍己救人的精神。

板书:舍己救人
(4)小结:作者运用“摸,托,顶”这三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罗盛教救落水儿童时心情一次比一次焦急,救人一次比一次困难,一次比一次危险。

师生配合朗读第二段,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出示第二段段意:罗盛教三次钻进水里,终于救起小孩,自己
却牺牲了。

10.完成填空:
使劲使尽
罗盛教摸到孩子后,将孩子()托了上来,但孩子又掉进了水里。

他又钻人水中()把孩子顶上来,他()了全身力气,却使孩子得救了。

理解“使劲”和“使尽”的意思,分别可换成什么词?
(三)揭示中心
为了救朝鲜儿童,罗盛教竭尽全力,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舍己救人的行为何等勇敢,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何等伟大!
因此朝鲜的国家领袖金日成同志在他的墓碑前这样写着: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齐读。

罗盛教,这位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救一名素不相识的朝鲜儿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这种国际主义精神感动了金日成,感动了朝鲜人民,所以说——再次齐读题词。

出示第三段段意:朝鲜人民深切怀念罗盛教。

四、.总结全文
罗盛教烈士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也深深地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带着对他的崇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抄词;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附板书:6、罗盛教(舍己救人)
第一次:摸

罗盛教第二次:托———→朝鲜儿童
(牺牲)(得救)
第三次:顶◆
《罗盛教》教学设计之二由教案频道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