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檀香刑》的民间化写作
浅谈《檀香刑》的写作手法.doc2
《檀香刑》以眉娘为中心点向四周辐射,形成一个网,巧妙串联,人物之间的瓜葛纠纷由此展开。
孙丙是眉娘的亲爹,钱丁是眉娘的干爹,赵甲是眉娘的公爹,赵小甲是眉娘的丈夫。
故事就发生在这一群看似不起眼的人身上,却折射了一个大的社会现实,可谓是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在写作方法上新颖出奇,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在叙事风格上,作者跳出了一般的叙事圈子,采取人物的第一人称叙述,由一个个人物的自述慢慢的掀开故事的一角,在其中编织着各种猜测和悬念,让人不得不读下去以寻求答案。
先以眉娘(我觉得是不是和武媚娘有点关系)的视角来叙述,读者了解到眉娘的亲爹孙丙因为跟着义和团闹运动被抓起来了,不日将问斩,身为女儿怎么可能会放弃哪怕是一点点的机会去挽救老父亲的命呢,更何况县太爷是自己多年的老相好钱丁,所以为人机敏的眉娘是绝不会轻易放弃的。
在眉娘的叙述中提到了要出场的各个人物,但都是蜻蜓点水,只能是从一个侧面看到人物,却不能完全了解,这就引起了读者追究到底的兴趣。
接着作者有分别以赵甲,小甲,钱丁为第一叙述人,讲述自身的故事,一个完整地故事才渐渐地在几个互相交织重叠的叙述当中渐渐浮出水面。
读的时候,读者仿佛是一个探案的福尔摩斯,一点一点的串联蛛丝马迹,一点一点拼凑着关于人物的一点一滴,将人物命运中的各个点逐个寻出来,在费一番心思将这些孤立的点连成线,最后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这也是莫言的高明之处,他运用自己娴熟的叙事技巧把读者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上,就像是相声中抖包袱那样,一个一个的把人物命运和那点破事抖落出来,实在叫人拍案叫绝,这样读者在获得阅读的快感同时也会有一种解开谜题的成就感,越难得到的越是叫人喜欢,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这不同于其他的一些作家,只是光顾着语言情节的花里胡哨,只是平铺直叙,只是让读者获得了一时的阅读快感,却没有多次品位的价值,读过一遍就在没有想要再次阅读的欲望,再次阅读就味同嚼蜡了,这样就不是文学作品二十文字垃圾。
最新[檀香刑全文在线阅读]檀香刑读后感1500字左右范文.doc
【个人简历范文】《檀香刑》是中国作家莫言描写清末时代的长篇小说,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檀香刑读后感1500字,希望你会喜欢!檀香刑读后感1500字时代这本小说的名字很吸引人,用檀木穿过人的尾骨直达头部将人钉起来的酷刑竟然有如此古色古韵的名字。
小说开头是几个主人公各自的道白,中间一部分是作者记叙故事,最后一部分又有各个主人公将故事轮流讲完。
这样的结构机具艺术,流畅饱满,从不同人物的视角看故事的发展,故事情节相叠合的部分经过共同经历事情的当事人一起讲述,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流畅的美感。
书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高密知县,他为人端正,饱读诗书,爱民如子又有一个报国之心,对自己的夫人充满尊重,有为夫担当,对于自己深爱的眉娘又笃定深情,哪怕是境况危急窘迫之际,依然惦念着心上人。
他也是一个没脑的用材,胆小懦弱,容易被人左右,看到列强的强大和袁世凯的敷衍谄媚,他一边惜国爱民,一边时刻想着自己是否可以加官进爵,袁世凯透露出一点想要重用他的意思,立马就没了爱国的立场。
看到孙丙不愿屈死而愿受刑以激醒民众,他看出其中大义,帮孙丙完成了心愿,在他想活的时候帮他活,想死的时候也要助他一臂之力。
如果不用受这极端政治环境的挑战,知县钱丁一定是个收人拥戴的好官,一个问心无愧的好人。
可是他偏偏生在乱世,活得辛苦,想死却不是死的时候。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是赵甲,他虽做着“下九流”的刽子手,但是他尊重自己的职业,不看轻自己,磨练杀人技艺。
在我看来,这样的人物已经不只是人了,更有半分鬼神样。
这部小说也十分详细描述了凌迟刑,阎王闩和檀香刑,读起来残酷血腥,施刑者的心里活动和受刑者的心里身体都有入木三分的描述,这些情节读起来很有画面感,脆弱的读者应该拿捏分寸。
赵甲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他只想着身为职业杀手的使命感,荣誉感,想着为朝廷效力,他对于世道险恶,国家受难置身于外,却全心在自己的匠人人生。
孙丙是该书的英雄,高密的造反者,这个可怜的艺术家不幸遭到灭门,最亲爱的家人都被一一处死,没任何错的孙丙蒙受一切人生惨剧,最重被折磨得痛不欲生,幸被高密县送了一刀才能消停死去。
浅析《檀香刑》的叙事理论
浅析《檀香刑》的叙事理论现代小说理论关注的是“讲”的问题,即叙述者是怎样把一个故事讲给听故事的人听的。
这叙事就包含了叙事方式、叙事角度、叙事时间、叙事频率、叙事结构和叙事声音。
《檀香刑》包含有典型的叙事理论,在下面,我们将一一进行分析。
一、叙事方式所谓叙事方式是指叙述者展开叙述的话语方式。
在《檀香刑》里,其“凤头”部分的第一章眉娘浪语是直接以“俺”为第一人称来讲述自己的公爹要对自己的父亲施行檀香刑这一事件的。
第二章赵甲狂言是以“我”为叙述者来讲述赵甲自己当上刽子手的经过。
第三章小甲傻言又是以“俺”的口吻来叙述他眼中的赵甲和眉娘。
第四章钱丁恨言是以“余”的口气来写钱丁醉了之后真实地对赵甲施行各种刑法的看法,甚至叫赵甲为“畜生”。
每一张都是立足于一个人物的视角来叙事,不同的叙事角度反映着不同叙事者的主观态度。
但第一人称“我”、“俺”、“余”的情感判断、价值取向与隐含作者既有一致的一面,也有相悖的一面。
但是,叙事者都参与了故事情节,都在故事中露了面了,这就属于讲述。
同样的,在豹尾部分,“赵甲道白”、“眉娘诉说”、“孙丙说戏”、“小甲放歌”、“知县绝唱”,叙述者都是以第一人称的身份来讲诉事情,都参与了故事中,也是属于讲述。
如在“孙丙说戏”中,孙丙赴刑场过程中高唱猫腔谢乡党,还说:“俺一曲唱罢大街两边的千万百姓,齐声喊了一声好。
小山子,好徒弟……”,就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整个经过的。
这种各种人物上场叙述故事,模拟其身段、口吻及其在不同时段的情感传达方式,真可谓是什么人说什么话,说县令及县令身份,说戏子即戏子身份,说刽子手及刽子手身份、眉娘的语言更多口语化,钱丁的语言更多书面化,孙丙的语言则更多舞台化。
其次,在猪肚部分,作者采用的是叙述者似乎并不参与或者露面的叙述方式——展示来叙述的。
如,在第七章“悲歌”理,写孙丙杀了德国之后逃跑的那一段:“她急忙关门回身,看到妻子已经披散了头发,脸上也涂了一层煤灰,上衣裂开,露出一片雪白的胸脯,站在了自己面前,她严肃的说:‘听眉娘的话,快跑!’……他窜出了店门,沿着平时挑水走熟了的那条小路,爬上了马桑河大堤,他隐身在一棵大柳树的后边,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宁静的村镇,灰色的道路和自家的房屋……”这里的叙事是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来叙事。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摘要】《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具有挑战性的作品。
故事背景设定在一个封建社会,描写了主人公因妻子被判刑而展开调查的故事。
文学特点包括叙事细腻、意象丰富,展现了莫言独特的写作风格。
情节设计紧凑,扣人心弦,引人深思。
作品通过对人性的揭示,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艺术成就体现在语言的运用和情节的设置上,展现了莫言的写作功力。
挑战阅读《檀香刑》的启示在于思考公正、权力和道德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了作品对读者的挑战性。
莫言作品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和对人性的探索,让读者不断思考和反思。
【关键词】莫言, 檀香刑, 挑战阅读, 评价, 故事背景, 文学特点, 情节设计, 人性揭示, 艺术成就, 启示, 独特魅力1. 引言1.1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在一个庄园里发生的一系列神秘而扣人心弦的故事。
本书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性剖析而备受热议,挑战着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力。
在这部作品中,莫言巧妙地呈现了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庄园,让读者仿佛置身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奇幻和荒诞。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一步一步地推进,让人始终无法猜测下一步会发生什么。
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各具特色,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充满了谜团和挑战,引发了读者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阅读《檀香刑》,读者不仅可以享受到文学的艺术魅力,还能够对人性的复杂性和扭曲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小说作品,更是一次关于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和挑战。
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挑战阅读和深度评析,读者可以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收获,感受到莫言作品中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思想深度。
2. 正文2.1 檀香刑的故事背景《檀香刑》是莫言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的中国北方地区。
故事的背景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饱受战火蹂躏。
主人公白宗武是一位青年医生,他在乱世中为人民治病救人,展现出了高尚的医德。
他却被误认为是抗旱救灾的骗子,被迫接受了一场荒谬的审判。
想象的民间——论莫言《檀香刑》中的民间叙事
想象的民间——论莫言《檀香刑》中的民间叙事杜丽华【摘要】莫言在《檀香刑》这一长篇小说中选取选取"民间"这一想象的空间展开叙事,体现了莫言从"他乡"到"家乡"的撤退,即自觉地放弃魔幻现实主义而转向本土化的民间叙事的过程.评论界对莫言的这种转向给予盛赞,认为莫言的书写是真真正正站在民间立场上的写作.在民间叙事的过程中,莫言极力还原自在自为、具有审美意义的民间作为叙事对象.而笔者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发现,莫言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其民间写作虽然打破前人常规,但弊端流露出多种声音;其民间倾向性仍游离不定,算不得彻彻底底的民间立场.【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5)002【总页数】5页(P75-79)【关键词】民间镜像;撤退;民间立场;不彻底性【作者】杜丽华【作者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福建泉州 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作家莫言在书写《檀香刑》这一文本时,叙述手法和描述方式实现了一次成功的大逆转:对民间复调式声音的记录,对酷虐刑罚地暴力呈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反思跃然纸上,个性化的语言风格和叙事技巧将民间这一想象的空间展示在世人面前。
一、想象的民间镜像《檀香刑》讲述的是一个“民间”的故事,在这个民间故事中各色人物粉墨登场:从威震一方的地方官员到仁人志士的后代,从位高权重的朝廷重臣到不可一世的外国总督,从装疯卖傻的义和拳师到泥古不化的教书先生,从开狗肉店的“狗肉西施”到贫贱不移的乞丐,从屠宰场的看热闹的傻子到工于刑罚的刑名师爷,从乡野中唱“猫腔”的民间歌者到告老还乡的刽子手……性爱、暴力、仇恨、暗算,富有表现性和感知性的感知世界,摄人心魄的行刑场面,延宕曲折的故事推进,鲜活民间味浓郁的语言,造就了《檀香刑》这样一部“高密东北乡”的民间神话。
作品书写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生命激情,是未受文明世界规训而天真未泯、自由、感性而又合乎人性的生命“原始冲动”。
浅析《檀香刑》中的民间文化
浅析《檀香刑》中的民间文化作者:王晓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6期基金项目: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科专项项目(2013JK0066 )“渭南戏曲民俗文化研究”。
摘要:《檀香刑》中有着众多的民俗活动,莫言用生活化的语言,给民间的读者群展露了一个个鲜活的民间人物形象。
而充斥其中的民间文化也丰富了《檀香刑》这部作品,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瑰丽奇谲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俗;莫言作者简介:王晓红(1978-),女,河北邯郸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中教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6-0-01著名民俗学家钟敬文这样说过:“现在大量存在于民间的文学艺术,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时代的回音。
”“对于创造时代的新文学和新艺术具有滋养作用。
”[1]63-64莫言在苏州大学小说家讲坛演讲时就阐明了自己的写作立场是“作为老百姓的写作”。
而《檀香刑》則是他的民间文学的一部重要作品。
《檀香刑》中有着众多的民俗活动,莫言用生活化的语言,给民间的读者群展露了一个个鲜活的民间人物形象。
而充斥其中的民间文化也丰富了《檀香刑》这部作品,使这部作品呈现出瑰丽奇谲的艺术世界。
一、丰富的民俗活动《檀香刑》小说中构筑了一个真正的民间社会,各种民俗活动充斥其中。
如女主角孙眉娘比脚,四月十八日要看知县夫人,孙丙开设神坛等。
最引人注目的是《檀香刑》中“猪肚”部分用了整整一个篇章专门写了“斗须”这一民间活动。
民间存在着很多的斗戏活动,这是民间杂艺的一种。
民众们常常会参加斗鸡、斗蟋蟀、斗牛、斗羊等,这些活动古已有之,有些活动保留至今。
参加者在比赛中获得各种奖励和满足自己的好胜心,观众们也乐在其中。
在《檀香刑》的作品中,“斗须”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
知县钱丁和孙丙进行“斗须”比赛,民众拥挤围观,看得津津有味,整个比赛过程生动鲜活,此时的胡须成为了非常美的艺术品被众人欣赏,钱丁的潇洒自若和孙丙的表演虚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略论_檀香刑_的叙事艺术
2012年7月刊44莫言是新时期以来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发表了《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反响强烈的作品,早期创作大量借鉴了西方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在《红高粱家族》系列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与此同时他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世界。
早在莫言创作之初他就已经开始使用多声部的写法来丰富小说的叙事视角,《檀香刑》中这种手法的运用达到了极致,同时有意淡化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运用民间传统写作方式,有意识地撤退,使整部小说充满民族气息。
一、多声部叙事整本小说一共分为三部分:凤头,猪肚,豹尾。
凤头部分,分为四个小部分:眉娘浪语,赵甲狂言,小甲傻话,钱丁恨声。
四部分都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通过这四个人的叙事我们隐约能看到故事的概貌,但是每读一部分都会发现和前一部分的述说存在差别。
在读眉娘浪语的时候,会觉得钱老爷不是一个正直的人,他贪念眉娘的美色。
通过眉娘的述说,我们也觉得眉娘放荡,但是看到后面,钱丁恨声,又发现故事存在另一面,钱老爷也有着自己的苦衷,他也是出于无奈,他对眉娘的爱情是真挚的。
凤头部分的四个声部互不干扰,让四个主角各自发出各自的声音,从多角度展示事情的风貌,让读者自己做出判断,这样一来就共同构成了整个故事的第一部分。
猪肚部是以孙丙案为中心,围绕孙丙而牵扯出其他人物以及故事。
斗须,比脚,悲歌等一系列章节,将故事的来龙去脉交待得清清楚楚。
在猪肚部分,小说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将前面凤头部分的故事统一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使前面喧嚣的声部得到统一。
这一部分节奏缓慢,但在缓慢中也有小高潮,在第三人称视角和多视角的配合和转换下,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鲜明,比如钱夫人眼中的眉娘,和眉娘眼中的钱夫人,这一比照,将钱夫人和眉娘形象进一步具体化,女人眼中的女人这一视角,使得眉娘的形象更为鲜明和生动。
同时,这样一种相对缓和的节奏也为后面的豹尾部有力的冲刺,做好了铺垫。
檀香刑
三一文库()〔檀香刑〕*篇一: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1.魔幻式的自由语言《檀香刑》中魔幻式的自有语言让人感到有无数的符号或者鬼脸在跳动,仿似走近的不是人的天下,而是无数灵异的王国。
该作品再现历史的同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大量民间传说和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
例如:a.赵小甲手拿“虎须”(实际上是孙媚娘的阴毛)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变成动物,某人变成的那种动物就是此人的本相。
这种描写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这种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赵小甲的愚蠢无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赵小甲的视野揭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代表人物本相的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b.“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
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的房子,让他冻成了一座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
俺不敢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用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夸张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刽子手赵甲的可怕与冷酷。
赵甲杀人前双手相火炭一样,浸入水中时会冒出蒸汽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生动感人。
c.想象力是作家的显微镜,而通过显微镜看起来,一个蜘蛛比最巨大的大象还要大,组织还要复杂。
莫言正是借助一个显微镜,是自己从一个出色的观察家进而成为一个深刻的透视家。
成功突破了一般的平面简单的描写,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立体的观测和描绘,不光写出一滴水珠的形状,甚至解剖分析出它的光和色乃至基本粒子。
2.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读莫言的《檀香刑》,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它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语言本身,那一个个字都像是在叫着喊着,笑着跳着,不知不觉你就跟着它们扑进了那一片语言的的精彩斑斓的波浪,心旷神怡的遨游起来。
有时是口语化、有时是舞台化、有时是诙谐化、有时是书面化的代表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语言粉墨登场,从而造成文本内部的各种声音济济一堂、相互交叉冲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写作。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作家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长篇新作《檀香刑》,标志着其创作的重要转向,由先锋实验转向民间,转向传统,在其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余华之后又一位当今小说大家的成功转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一个路标。
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有意识排拒,对本土创作资源的自觉吸收和再创造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而《檀香刑》丰瞻的意蕴内涵和精妙的叙事艺术对读者构成一种挑战,它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这种挑战不仅是指解读上的困惑,也是指触目惊心的血淋淋文字对读者神经的一种折磨、考验,甚至是对阅读行为本身的一种挑战,因为它更多的是诉诸人的听觉,是声音的艺术,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这部小说。
刑场狂欢还记得令莫言声誉鹊起的小说《红高粱》中剥人皮的场面,它那津津乐道的文字为人所诟病,岂料此后,暴力、血腥、死亡成为先锋作家的共同嗜好,俨然文坛一大时尚。
与《檀香刑》中蔚为大观的刑场刑罚相比,剥人皮表演实在是莫言的牛刀小试,偶露峥嵘,也许莫言是当代“刑场文学”的始作俑者?中有余华的《往事与刑罚》、《一九八六》、《现实一种》和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的推波助澜,至《檀香刑》才集“刑场文学”之大成,叹为观止。
小说中有六大刑场处决场面:赵甲看刽子手处决犯人;刽子手余姥姥腰斩国库库丁;余姥姥和赵甲到宫内,在皇帝面前用“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赵甲斩首“戊戌六君子”;赵甲凌迟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五百刀;赵甲给孙丙上檀香刑。
行刑的场面越来越壮观,行刑者的技艺越来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小说接连不断地蓄势、铺陈,直至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檀香刑。
莫言以神来之笔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于历史、权力、民间、人性间,酣畅淋漓地解剖了纠结在刑场行刑之上的权力、历史的幽深晦暗,刽子手处决犯人之时正是莫言剥离权力、历史之时。
《檀香刑》以刑罚命名,书中的种种行刑场景无疑是华彩乐章,它们展现了“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奇异运作、“政治躯体”的充分表演、历史书写的吊诡和刑场(广场)狂欢节对权力的颠覆。
试论莫言《檀香刑》的民间叙事方式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叙事艺术
学生姓名:张羽
摘 要: 《檀香刑》标志着莫言创作的重要转向,由先锋实验转向民间、转向传统。从某种 意义上来说,它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一个路标。小说充分展示了作者的非凡艺术想象力和 高超的叙事独创性。本文旨在从小说的叙事语言、叙事结构以及文本与读者三方面去分析作品的叙 事艺术。由杂语写作深入到民间、历史,用戏剧化的叙事手法展现其复调式文本结构,分析作品所 带来的阅读张力,体味莫言笔下作品的精到叙事艺术。 关 键 词 : 莫言 ; 檀香刑 ; 叙事艺术
2]
“ 用 富 有特 色 的语言讲述妙 趣横 生的 故 事”可以说是莫言 九十 年 代 以 后大 部分小说创作 的 追求 。 他 这 时 的语言,是 让 有 时 是 口 语化、有 时 是 舞台 化、有 时 是 诙谐 化、有 时 是 书 面化的 代表 了 各 种意 识形 态和 社会阶层 的语言 粉墨登 场,从 而造 成文本内部的 各 种 声音济济一堂 、相互交叉冲突 , 形成一种 近乎 语言 狂欢 的杂语写作。 《檀香刑》是这种杂语写作的 典型 。作品分为 凤头 部、 猪肚 部和 豹尾 部。三 大 部 分 共十 八 章 。 首 部和 第 三部一 共九章 ,这 九章 的标 题都 运用了人 物 自 我倾 诉的方式, 明显 地 突 出了 每章 的叙述者,及其说 话 方式和 每 一 章 的感 情基 调。应 当 说,这 两 部分 的人 物倾 诉,是地 道典型 的莫言 风格 , 也 是其 拿 手好戏, 给 人一种 流畅 自 如 、 凄婉 动 人的感受。“ 凤头 部” 里 是 四 个人 物 的 倾 诉,“ 豹尾 部” 里 有五个人的诉说, 角色 的 即时 转 换也起 到了有 效 的 控 制作用。 同时 在语 气 、人 物各 自的 身份 背景以及 故 事的 侧 面 等 方 面相互交叉补充,适时转变更换,都使小说的节奏感更为分明。而“猪肚部”运用了全知 全 能的叙述方式,叙述者 时而柔肠寸断 、 情 意 绵绵 地描绘 爱情魔 力 ;时而 语带 诙谐 地 表 现民间 风情;时而 绘声绘 色 地 渲染毛骨悚然 的 行 刑 过 程 ;时而纵横捭阖 展现 壮观 场 面。地 点时而 高密 时而天津时而 北京 ;时 间从 戊戌 年到 1900 年, 时空纵横交错 , 全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
挑战阅读――评莫言《檀香刑》作家莫言潜心五年完成的长篇新作《檀香刑》,标志着其创作的重要转向,由先锋实验转向民间,转向传统,在其创作道路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继余华之后又一位当今小说大家的成功转向,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新世纪中国文学创作走向的一个路标。
莫言对魔幻现实主义和西方现代派小说的有意识排拒,对本土创作资源的自觉吸收和再创造是个耐人寻味的话题,而《檀香刑》丰瞻的意蕴内涵和精妙的叙事艺术对读者构成一种挑战,它具有多重阐释的可能性,这种挑战不仅是指解读上的困惑,也是指触目惊心的血淋淋文字对读者神经的一种折磨、考验,甚至是对阅读行为本身的一种挑战,因为它更多的是诉诸人的听觉,是声音的艺术,是“一种用耳朵的阅读,是一种全身心的参与”。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析这部小说。
刑场狂欢还记得令莫言声誉鹊起的小说《红高粱》中剥人皮的场面,它那津津乐道的文字为人所诟病,岂料此后,暴力、血腥、死亡成为先锋作家的共同嗜好,俨然文坛一大时尚。
与《檀香刑》中蔚为大观的刑场刑罚相比,剥人皮表演实在是莫言的牛刀小试,偶露峥嵘,也许莫言是当代“刑场文学”的始作俑者?中有余华的《往事与刑罚》、《一九八六》、《现实一种》和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的推波助澜,至《檀香刑》才集“刑场文学”之大成,叹为观止。
小说中有六大刑场处决场面:赵甲看刽子手处决犯人;刽子手余姥姥腰斩国库库丁;余姥姥和赵甲到宫内,在皇帝面前用“阎王闩”处死太监小虫子;赵甲斩首“戊戌六君子”;赵甲凌迟刺杀袁世凯未遂的钱雄飞五百刀;赵甲给孙丙上檀香刑。
行刑的场面越来越壮观,行刑者的技艺越来越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小说接连不断地蓄势、铺陈,直至上演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檀香刑。
莫言以神来之笔如庖丁解牛恢恢乎游刃于历史、权力、民间、人性间,酣畅淋漓地解剖了纠结在刑场行刑之上的权力、历史的幽深晦暗,刽子手处决犯人之时正是莫言剥离权力、历史之时。
《檀香刑》以刑罚命名,书中的种种行刑场景无疑是华彩乐章,它们展现了“权力的微观物理学”的奇异运作、“政治躯体”的充分表演、历史书写的吊诡和刑场(广场)狂欢节对权力的颠覆。
白璧有瑕 美中不足——《檀香刑》创作艺术刍议
白璧有瑕美中不足——《檀香刑》创作艺术刍议小说中的性描写对于敏感的国人来说,是一个颇能引起非议的话题。
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思想对“性”是颇为忌讳的。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遭禁即为一典型的例子。
经过多年的风风雨雨,进入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对性加以描写也绝不能被视为过分,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应该把小说的主题和思想意义放在首位,性描写只能作为为内容服务的一个手段,如果把性描写作为吸引读者眼球或标新立异的手段,这样的作家只能是可悲的。
1.叙事视角的单一性趋向视角一般是指作品“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1]。
莫言小说创作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发明了‘我爷爷’‘我奶奶’这个独特的叙事视角,打通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障碍。
也可以说是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方便之门”[2]。
《红高粱》确实是莫言的得意之作,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也不会被低估。
他的这种独创在上世纪80年代那种急于打破传统,开启现代创新道路的文学急进年代,确实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卡夫卡的异化小说令中国文坛震惊,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现在过去将来时”的故事叙事法,让中国文坛为之一震,莫言的这种独特的叙事视角,不能不说是中国新时期的一个独创。
受此影响,之后的许多小说便开始了“我爷爷的爷爷”“我的外祖母”等等模仿性叙述。
在此之后,莫言小说创作的叙事视角,有些偏向走一条单一型的路子。
《红高粱》一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既是第一人称视角,又是全知视角,写到“我”的时候是第一人称视角,写到“我奶奶”就站在了“奶奶”的角度来写。
这种大开大合﹑灵活多变的视角不仅使作者写起来得心应手,也极容易把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兴奋度充分调动起来。
到了莫言称之为其小说系列根基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他的叙事角度选择了三个:瞎子用唱歌的形式把故事唱了一遍;作者站在局外客观地把故事复述了一遍;官方报纸用适合其口吻的语言把故事讲了第三遍。
很明显,这种视角是《红高粱》叙事视角的变体,并且一致性的痕迹比较明显。
论莫言《檀香刑》的传统文化内涵3100字
论莫言《檀香刑》的传统文化内涵3100字摘要:莫言的《檀香刑》侧重于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性层面。
小说所写的三个主要人物――赵甲、钱丁、孙丙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的“隐”性内涵。
这三??“隐”性文化层面反映和折射着民族性格中的某些内在的素质。
莫言用文化批判的眼光对此作了具体而生动的揭示。
毕业关键词:《檀香刑》;刑罚文化;官场文化;民间文化《檀香刑》同莫言以前的《红高粱》《丰乳肥臀》等小说在内容意蕴上具有一脉相承之处。
所不同的是,《红高粱》等小说着重表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那些为人所熟知的部分,而《檀香刑》所着重发掘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隐”文化层面,它对一个民族性格的塑造同样起着巨大作用。
《檀香刑》的叙事结构是由三个家庭的故事所组成的,即赵甲的刽子手家庭的故事、钱丁的仕宦家庭的故事、孙丙的民间艺人家庭的故事。
这三个家庭分别代表了三个不同的“隐”文化层面,从不同的角度折射着中国传统“隐”文化的存在形态及其特色,反映着这种“隐”文化对于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塑造作用。
一、赵甲形象的文化阐释围绕着赵甲刽子手家庭的故事,小说侧重展开的是对中国传统“刑罚”文化的描写。
中国古代的“刑罚”文化具有中国的民族特点,赵甲就是这种文化的一个化身。
他从小受到“刑罚”文化的教育和刽子手职业的严格训练,这培养了他阴鹜、冷酷和老到的性格与心理。
“刑罚”文化在他的手中成为一种高超的技艺,而他也把“刑罚”文化的内涵发挥到了极致。
怎么样按照刑罚的要求去精致地杀人,在他看来是一门艺术,他在这种艺术中获得了人生的满足。
他记得师傅说,不管割多少刀,最后一刀下去,应该正是罪犯毙命之时。
把一种残忍的酷刑发展到近乎精致的艺术的程度,可见这种文化本身的阴鹜、冷酷和老到。
赵甲作为这种文化的一个具体的执行者,从身心两方面透露着这一文化所蕴涵的信息。
诚然,刑罚从道理上说是对于犯罪的惩罚,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它们已超出了惩罚的意义,而演变成为一种人类同类间特殊的杀戮和折磨,一种以同类的痛苦和恐惧为欣赏对象的游戏。
《檀香刑》的民间叙事的开题报告
《檀香刑》的民间叙事的开题报告
《檀香刑》是中国小说家那达慕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主要以李自
成和明朝遗孤梅妻鹤子为主人公,描写了明朝末年民变不断,李自成起
义成功后的江山并不太平,其内部也不断发生着明争暗斗的故事。
小说
以民间传说和叙事方式为主要手段,揭示了明朝末年民间的生活和传说。
本开题报告旨在探究《檀香刑》这部历史小说中民间叙事的特点及
其所呈现的文化价值。
首先,通过对小说中出现的各种传说、民间故事、神话等元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元素虽然有很大程度上与史实不符,但却完美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民间文化的广泛传承和演化,例如小说
中描写的古老传说和神话、年节等。
其次,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口述叙事
的方法,栩栩如生地描绘了民间人物的生活状况、思想态度和文化信仰,给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最后,小说通过对古代民间生活、风俗、信仰等的刻画,向读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特征与艺术魅力。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檀香刑》这部小说采用了民间叙
事的方式,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中国古代的民俗文化。
同时,通过小说
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元素,我们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
《檀香刑》写作特点分析1.魔幻式的自由语言《檀香刑》中魔幻式的自有语言让人感到有无数的符号或者鬼脸在跳动,仿似走近的不是人的天下,而是无数灵异的王国。
该作品再现历史的同时,没有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大量民间传说和自己丰富大胆的想象。
例如:a.赵小甲手拿“虎须”(实际上是孙媚娘的阴毛)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变成动物,某人变成的那种动物就是此人的本相。
这种描写就充满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这种语言描写一方面表现了赵小甲的愚蠢无知,更重要的是通过赵小甲的视野揭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些代表人物本相的动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b.“他身上散发着一股凉气,隔老远就能感觉到。
刚住了半年的那间朝阳的房子,让他冻成了一座坟墓,阴森森的,连猫都不敢进去抓耗子。
俺不敢进他的房子,进去身上就起鸡皮疙瘩。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用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夸张手法生动的表现了刽子手赵甲的可怕与冷酷。
赵甲杀人前双手相火炭一样,浸入水中时会冒出蒸汽的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离奇曲折、生动感人。
c.想象力是作家的显微镜,而通过显微镜看起来,一个蜘蛛比最巨大的大象还要大,组织还要复杂。
莫言正是借助一个显微镜,是自己从一个出色的观察家进而成为一个深刻的透视家。
成功突破了一般的平面简单的描写,深入到事物内部进行立体的观测和描绘,不光写出一滴水珠的形状,甚至解剖分析出它的光和色乃至基本粒子。
2.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风格读莫言的《檀香刑》,你可以从任何一页的任何一行读起,它首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那语言本身,那一个个字都像是在叫着喊着,笑着跳着,不知不觉你就跟着它们扑进了那一片语言的的精彩斑斓的波浪,心旷神怡的遨游起来。
有时是口语化、有时是舞台化、有时是诙谐化、有时是书面化的代表了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阶层的语言粉墨登场,从而造成文本内部的各种声音济济一堂、相互交叉冲突,形成一种近乎语言狂欢的杂语写作。
媚娘的语言更多口语化,钱丁的语言更多书面化,孙丙的语言则倾向于舞台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论<檀香刑>的民间化写作》学生:章旭学号:200901110349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入学时间: 2009 年 09 月13 日指导教师:李长中完成日期: 2013 年 4 月 14 日诚信承诺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论<檀香刑>的民间化写作》均系本人独立完成,没有抄袭行为,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若有不实,后果由本人承担。
承诺人(签名):年月日论《檀香刑》的民间化写作姓名:章旭学号:200901110349指导老师:李长中摘要:很多学者认为,《檀香刑》是莫言走向民间立场的发轫之作,以农民话语为主的语言风格,狂欢化与感官化的叙事风格,传奇视角和民间艺术的借鉴,无不让这部作品带上了浓郁的民间气息。
“作为老百姓的写作”者,莫言的作品中处处活跃着民间写作的因子,洋溢着民间写作的特征。
在《檀香刑》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莫言在民间的立场上同时又对西方魔幻加以本土化创造。
关键词:《檀香刑》;民间;借鉴与融合;Abstract: Many scholars believe that the "Sandalwood Punishment" Mo Yan toward civil position, language style, mainly farmers discourse Carnival sensory narrative style, the legendary perspective and folk art reference, no let this bring a civil atmosphere. "As the people writing" byMo Yan's works everywhere active factor of folk writing, fill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writing. Sandalwood Punishment ", we can also feel Mo Yan folk stance while Western magic to be localized to create.Keywords: Sandalwood Punishment; civil; Reference and Fusion;一、莫言与民间化对于乡村社会,莫言有着别样深刻的感情,他致力于将自己的审美理想投向田园大地,投向那一片广阔、放达而又充满灵性的原野。
他的所有艺术感觉似乎在那一瞬间便获得了完全的释放,各种奇特夸张的想象如同洪水猛兽般袭来,一切都显得不可收拾。
这种来自田间的浓郁情感使他不自觉地感悟到民间文化中源源不断的内在活力,同时也激活了莫言的审美原创力,感受到了生命力量在自然环境里的蓬勃生机。
莫言深受来自于拉丁美洲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同时他又能从自己生长的乡村天地入手, 创造了一个别具一格的“高密东北乡”,从而形成了独属于他自己风格的民间立场。
在莫言的笔下,民间的所有诸如情欲、野性、暴力都反映了那个时代历史最本真的一面,而这种真实构成了他所倾情刻画的充满活力的民间世界。
民间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文学的重要关系, 在民俗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而莫言在这方面的造诣更是让人难以与之比肩。
他不仅从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里吸收营养,又能主动借鉴西方新颖的描写方式,并将他们糅合成自己的风格,形成独特的文化景观。
在构建高密东北乡这一艺术世界的过程中,莫言深受美国作家福克纳和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影响。
他在陈述这种影响时说:“去年(指1985年)《百年孤独》、《喧哗与骚动》与中国文学界见面,无疑是极大地开阔了一大批不懂外文的作家们的眼界。
面对巨著产生惶恐和惶恐过后蠢蠢欲动,是我的亲身感受,别人怎样我不知道。
蠢蠢欲动的自然成果就是使近二年的文学作品中出现了类似魔幻或魔幻的变奏、大量标点符号的省略和几种不同字体的变奏。
”i他还曾坦言:“八十年代初,我接触了西方文学, 读了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卡夫卡的《变形记》、川端康成的《雪国》等许多作品。
感到如梦初醒,我想不到小说竟然可以这样写。
”ii西方文艺思潮对他的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他的创作转型时期的作品中,而这一时期也是他的创作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莫言的创作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大胆的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意识流,复调小说和狂欢化的语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在《透明的红萝卜》、《酒国》、《红高粱》等作品中,出现了一系列的怪诞的意象和情节,呈现出一种恍惚迷离的感觉,仿佛进入一种魔幻之境,并且是一种有别于西方的独特的东方魔幻之境,这正是他对拉美魔幻风格的借鉴。
而在《丰乳肥臀》、《食草家族》中,莫言用一种狂欢化的眼光审视世界,小说的主人公也都是一些被官方文化所贬低的边缘人物,再加上民间语言和高雅语言的交织,,我们便能感受到浓浓的狂欢精神。
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所体现的多元对话的声音,带有“复调思维”、“众声喧哗”的矛盾性、对话性和开放性,放射出复调小说的魅力,而这一魅力在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牛》中同样存在。
当然,莫言小说中对意识流的运用也是相当娴熟的,莫言善于从语言的细腻出发,从而将人物的感官印象、梦境幻觉和内心的独白结合使用。
这些现代派手法的运用,使得他的小说呈现出较为浓郁的“现代”因子,而在他的后期创作中,这一因子又大大减少。
可以说,他的小说创作风格是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织中发展变化的。
或者说是,在他的民间立场之上对西方现代派创作方法的借鉴与逐渐融合。
莫言在一次访谈中曾经说过,童年时代最喜爱最熟悉的音乐是猫腔,这种质朴的民间小调一直伴随着他全部的成长过程。
莫言曾毫不顾忌的说,猫腔是他对这个世界最初的音乐感知,那是一种无法忘怀的,萦绕在心的文化情怀,让他至今无论何时何地再听到,仍会感动的热泪盈眶。
猫腔戏应该说是从生活里提升出来的有关心灵的独白,它将历史、文化、人情、风物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同时也包含着人们的爱恨情仇,因此从一部猫腔戏中也就可以展现一部民间的历史。
从这种古朴的民间艺术中, 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浪漫、激情、英雄、正义等因素的存在, 与此同时在封闭的宗法乡村社会这些因素却又很容易被权力、欲望、愚昧所异化、扭曲、消解。
莫言乐于以民间化的姿态向读者讲述发生在他故乡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仿佛如此这般就可以寻觅自己的根基。
然而莫言的民间立场似乎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这正好比他对猫腔戏的感情一样,无论他多么的魂牵梦萦,也永远不能成为剧中人。
显而易见,莫言试图从民间寻找本真的人性和自由正义, 以此来唤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中迷失的灵魂。
可以好不夸张的说,民间是莫言精神上的永恒牵挂。
莫言小说的民间化特征体现在很多方面,就语言风格而言,莫言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他的农民化口语为主体的杂糅体上,而感官化与狂欢化的叙事风格也表现了他浓厚的民间文化观念。
在莫言的很多作品中,他采用了一种传奇视角的叙事角度,并运用复调结构,赋予了民间话语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民间艺术的借鉴是莫言小说民间倾向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莫言的小说可以说是与民间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他们丰满的身体里都拥有着民间奋发向上的热血。
莫言曾经独白到:“虽然我身在异乡,但我的精神已回到故乡;我的肉体生活在北京,我的灵魂生活在对故乡的记忆里。
”iii故乡世界里散发着的民间气息,可以说是他一生都不能摆脱的灵魂枷锁。
更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在其自身的民间立场之上形成的新历史主义观,其对官方历史提出质疑,站在平民百姓的立场上书写着自己眼中的历史,使之成为包括民间在内的多元话语权。
这诸多的方面都反映出了莫言在其民间化立场之上,对西方文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创新。
二、《檀香刑》的民间化书写《檀香刑》是内容和形式的绝美糅合,通过对民间小戏在通篇结构上的借鉴,以及在表现手法上的参考,才能达到上诉所说,同时又能通过对民俗现象的描写,揭示出小说内容叙事里的文化积淀和人物个性展现出来的内在底蕴。
《檀香刑》作为莫言民间气息浓郁的代表作品,它能将民间的文化和小说的故事结构贴切的融合,与此同时它也是人生和小说的完美糅合的开天辟地的文学巨作。
莫言在《檀香刑》的后记中称这是一部关于声音的小说。
他所说的声音,有着双层意义:一层是指他记忆里的火车的隆隆声,另一层是指高密周围广泛流传的地方小戏猫腔(又称茂腔)。
第一层给《檀香刑》提供了故事内容的文化背景,德国人修建的这一条包裹着西方强势文明和现代西方科学技术的胶济铁路以其暴力的方式戳入并蜿蜒在古老而混沌的中国民间大地之上,从而撕裂并碾压了中国民间传统的生活秩序、心灵程序和思维模式; 而后者给了《檀香刑》故事叙述地区化的民间特有风格、强调、韵味、和手段,《檀香刑》故事发生的内容也是源自同名地方戏的猫腔。
《檀香刑》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部扩充和改写民间《檀香刑》猫腔小戏的注释方式,一部被本地的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特权势力和外来的近代西方文明共同撕裂、碾压之下的民间的凄切曲折的呼喊,一部民间化的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小戏品格的叙事方式,一部专属于莫言自己的华丽、夸张、流畅、浅显的特有民间叙事方式。
对于民间,莫言仿佛情有独钟, 他似乎要用他朴素的笔写尽民间的风采。
在时代交替之际的全球化浪潮之中创作出的《檀香刑》再一次向世人论证了这一点。
在《檀香刑》的后记里莫言曾经说过: “民间说唱艺术曾经是小说的基础。
”在小说这类原来是民间的艺术慢慢的成为正统文学里的妙言的现在,特别是现在对西方文学的吸收胜过了对民间文学传统的几成,《檀香刑》也许不是一部合主流的书。
莫言曾经在《檀香刑》后记中说过:“《檀香刑》是我创作过程中的一次有意识地大踏步撤退, 可惜我撤退的还不够到位。
”iv又言:“就像猫腔不可能进入辉煌的殿堂与意大利的歌剧, 俄罗斯的芭蕾同台演出一样, 我的这部小说也不大可能被钟爱西方文艺特别阳春白雪的读者欣赏。
就像猫腔只能在广场上为劳苦大众演出一样, 我的这部小说也只能被对民间文化持比较亲和态度的读者阅读。
”v莫言好像是在对读者表明立场,表明他对传统的民间文化的强烈的认同感和继承,似乎还有一点对目前流行的有关西方文学浪潮的抵制反抗情绪。
一句“我撤退的还不够到位。
”又显示出他的遗憾和无奈,莫言的民间立场其实是游离和不确定的。
在我看来,《檀香刑》实际上是一个独特的、众声喧哗的复调小说。
它具有民间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故事结构的叙事套路,采取了民间戏剧表达的方式讲述小说内容,将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模式来组织剧情, 采用了具有丰富的民间特色文化的内容来表达生活特质(比如打秋千、斗须、比脚、设神坛、找虎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