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专项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
(完整word版)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劝学【通假字】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敕使之然也:敕通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词类活用】子博学而口参省乎己:口,名词作状语,每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作动词,游水.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地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一,数词做动词,专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作动词,走得快.【古今异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杳.今义为“加入”.;博学:广泛地学习,今义:知识、学识渊博的人声非加疾也:疾,强、洪亮.今义为“快;疾病”.假舆马者:假,凭借、借助.今义为“与'真'相对".蟹八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义为“跪下、下跪”.用心一也:用心,思想意识活动.今义为“用功、肯动脑筋”.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品.今义为黄金.【特殊句式】判断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虽有槁暴,不好挺者,糅使之然也.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定语后置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句: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水为之而寒于水.师说【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读:通“逗”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连词.今义:连词.(5)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很多人【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郑子.师,以……为师(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2、形容词作名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2)小学而大遗.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名词作形容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愚(带中括号的那个)-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4、名词作动词吾师道也师,名词作动词,学习【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师道也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之(1)助词,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郑子之徒/(7)动词,往,到…去,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3、传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占代解释经书的书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而(1)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3)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5)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己归去来兮辞【通假字】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句意是,为什么不放心任其自然地死或生呢?)【古今异义词】于时风波未静(风波,指战乱。
初中重点文言文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用法
文言文虚词用法之一、代词1、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陈涉世家》)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④醒侯故使之问之。
(《扁鹊见蔡醒公》)2、指示代词,指代事物,译作“它”、“它们”或直译事物名称。
①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狼》)③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十则》)④鬼问:“汝复谁?”定伯诳之。
(《宋定伯捉鬼》)⑤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狼》)二、助词:1、结构助词,译作“的”①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见蔡桓公》)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③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岳阳楼记》)④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读孟尝君传》)⑤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结构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桓公》)②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扁鹊见蔡桓公》)③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观沧海》)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3、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①公将鼓之。
(《曹刿论战》)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狼》)③怅恨久之。
(《陈涉世家》)④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大铁椎传》)4、结构助词,提前宾语的标志。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爱莲说》)②何陋之有?(《陋室铭》)③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而一、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又”“而且”“也”等,有时也可不译。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③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2、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译作“然后”“就”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文言实词(通假字 古今异义 语类活用)
一、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⑴张良出,要项伯。:通“邀”,邀请。 ⑵臣愿奉璧西入秦: 通“捧”,用手托。 ⑶拜书送于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⑷如有司案图: 通“按”,察看。 ⑸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穆” ⑹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 ⑺赢粮而景从: 通 ⑻师者,所以传道“受影业”解。惑也: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 褒贬色彩的转换、名称说法变化以及单双音的变化。
高高考考真真题题[2[2001100湖安南徽卷卷] ] ((13))委时身既偏与方梁,通特好霸,者行之李臣往尔来。,(公陈私亮赠《遗诸, 葛一孔无明所》受)。(《周书.贺兰祥传》) 寄身当私在时人偏已赠远经送的和的地梁礼方国品,互(只通贺不友兰过好祥是,)称一使霸概者的都往人不来的接,臣受官子。方罢和了。
高考①真奚题以[2之0九10万山里东而卷南]为(?汪(琬名《词申用甫作传动》词)) 入嵩②山斜,削复东遇下故,与童东子山时夹所溪见南道流人。,(乞名其词术用,作状师语事)之。
名作状,用对待老师的礼节
四、词类活用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用作名词 文言文中,动词有时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 语,或是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 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①汝安敢轻吾射? 射箭的技术 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活着的人,死去的人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产出、收入的东西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到这里的人 ⑤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收藏的珍宝 ⑥其人居远未来 远地
古义:表原因的虚词。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靠它来。今义:表示因果的关联词
7、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八上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
文言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一、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
译:脖子都因为此而僵硬了。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愉悦。
译:不也高兴吗?)3、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惘,迷惑。
译:学习书本知识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
)4、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译: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5、是知也(“知”通“智”,明智。
译:这就是明智。
)6、一切乌有(“乌”通“无”,没有。
译:一切都没有。
)7、裁如星点(“裁”通“才”,仅仅。
译:才如点点繁星。
)8、尊君在不(“不”通“否”,译:您父亲在家吗?)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译:每天拉着仲永拜访县里的人。
)10、帖花黄(“帖”通“贴”,贴上。
译:在额头上贴花黄。
)11、出门看火伴(“火”通“伙”。
译:出门去看望伙伴。
)12、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
译: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
)1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语气助词,吗。
译:我难道想让你当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
)14、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译:全场静悄悄的。
)15、止有剩骨(“止”通“只”,“止露尻尾,止增笑耳”中“止”相同。
译:只有剩下来的一些骨头。
)二、古今异义词1、余忆童稚时(余:古“我”,今“剩余,多余”。
译:我回忆幼小的时候。
)2、盖一癞虾蟆(盖:古“原来是”,今“盖房,盖子”等。
译: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3、方出神(方:古“正”,今“地方,方块,方形”等。
译:正看得出神。
)4、怡然称快(然:古作助词“......的样子”,今“然后,天然”等。
译: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5、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作数词。
译: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6、是知也(是:古作代词“这”,今作肯定判断词。
译:这就是明智。
)7、无何(无何:古“不久,一会儿”,今无此意。
)8、城市依稀而已(而已:古作语气助词“罢了”,今“不过如此”。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
高中语文选修1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总结1、通假字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徐公来,孰视之(孰,)故患有所不辟也(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乡,)曾益其所不能(曾,)衡与虑(衡,)法家拂士(拂,)指通豫南(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甚矣,汝之不惠(惠,)河曲智叟亡以应(亡,)一厝朔东(厝,)无陇断焉(陇,)裨补阙漏(阙,)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发闾左戍渔阳九百人(,)为天下唱(唱,)固以怪之矣(以,)身被坚执锐(被,)2、古今异义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小大之狱,虽不能查,必以情(狱,)忠之属也(忠,)可以一战(可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窥镜而自视(窥,)暮寝而思之(寝,)今齐地方千里(地方,)能谤讥市朝者(谤讥,)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钟,)是亦不可以已乎(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发,)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征于色(征,)发于声(发,)而后喻(喻,)河阳之北(阳,)达于汉阴(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荷担者三夫(荷,)北山愚公长息(息,)虽我之死(虽,)惧其不已也(已,)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由是感激(感激,)未尝不痛恨于桓、灵也(痛恨,)临表涕零(涕,)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诚宜开张圣听(开张,)臣本布衣(布衣,)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3、词类活用用法归纳:(1)使动用法:分为A、动词的使动用法;B、名词的使动用法;C、形容词的使动用法(2)意动用法:分为A、形容词的意动用法;B、名词的意动用法;C、为动用法(3)名词活用为动词(4)形容词活用为动词(5)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6)名词活用为状语:分为:A、表示方位、处所的名词作状语;B、表示工具或依据的名词作状语;C、表示对人的态度的名词作状语;D、表示比喻的名词作状语;E、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的名词作状语.技巧提示:结合具体语境去理解、记忆.特别警示:在复习与解答此部分试题是一定不要鼓励地去死记硬背,要学会用练习的观点,将字词以及其他基础知识放到句子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放到具体的篇章中,放到具体的文化背景中,去理解与记忆,这样才不至于偏离具体的轨道.例句:肉食者鄙,又何间焉(名词活用作动词,参与)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鼓,名词做动词,击鼓)朝服衣冠(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作状语,当面)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必先苦其心志(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痛苦)空乏其身(空乏: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贫困、痛苦)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劳其筋骨(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饿: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饥饿)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动词用作名词,国内)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吾与汝毕力平险(毕:形容词)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苦于)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否定副词“不”前,加强否定语气,连)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作动词,向着,对着)此皆良实(良实:)优劣得所(优劣:)攘除奸凶(攘除:)亲贤臣,远小人(亲,远,)。
高考文言文知识清单(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北京专用)
2025年北京高考语文记背手册04(古今异义+通假字+固定句式)清单一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词1.卑鄙古义:卑,指出身低微;鄙,见识浅薄。
常用作谦辞。
今义:品质恶劣。
例.先帝不以臣卑部,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2.北面古义:面朝北(称臣)。
今义:四个主要方向之一。
例.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3.便利古义:便,就;利,吉利。
今义:使用方便,容易达到目的。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孔雀东南飞》)4.便宜古义:①有利和应该做的事。
②方便。
读biàn yí。
今义:物品价格低。
读p ián yi。
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②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
(《林黛玉进贾府》)5.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6.不避古义:不次于,不少于。
今义:不躲开。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论贵粟疏》)7.不过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
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8.不好古义:不美。
今义:坏。
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9.不行古义:不去,没有成行。
今义:不可以;不好;不中用。
王不行,示赵弱且怯。
(《廉颇蔺相如列传》)10.成立古义:长大成人。
今义:(组织、机构等)开始存在;(理论、意见等)站得住脚。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祭十二郎文》)11.初一古义:刚刚开始。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12.春秋古义:①年龄。
②一年。
③书名。
今义:①春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①春秋三十有三。
(《谭嗣同》)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13.从而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
小学文言文知识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小学文言文知识要点: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小学教材改版后,文言知识的比重增加,对孩子的文言阅读要求也会加码。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古诗文篇目增加,更侧重孩子对古诗文的赏析能力。
以下的文言文研究要点希望给大家帮助一、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7、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
8、XXX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9、XXX未偏,XXX从也。
(《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统统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阻遏的中央。
XXX:无前途的地步。
例句:自XXX避XXX时乱,率妻子XXX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织相通。
XXX:首要用于称各类运输和邮电奇迹。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XXX: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XXX:指(食品)滋味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平民古义:平民。
XXX:棉平民服。
例句:臣本平民,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XXX: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
XXX: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XXX听。
(《出师表》)8、涕古义:泪。
XXX: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9、兵古义:兵器。
XXX:兵士。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
中考语文必背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通假字1.案:通“按”,审察,察看,动词。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2.罢:通“疲”,疲劳,形容词。
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论积贮疏》)3.颁:通“斑”。
颁白,头发花白,形容词。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寡人之于国也》)4.板:通“版”,字版,名词。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活板》)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6.被:①通“披”,穿着,动词。
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通“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7.辟:通“避”,躲避,动词。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崤之战》)8.弊:通“敝”,困乏,衰败,形容词。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出师表》)9.不:通“否”,不,副词。
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10.材:通“才”,才能,名词。
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11.裁:通“才”,刚刚,副词。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促织》)12.采:通“彩”,色彩,颜色,名词。
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13.雠:通“仇”,仇敌,仇人,名词。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伶官传序》)14.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屈原列传》)15.从:通“纵”,与“横”相对,名词。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过秦论》)16.当:通“挡”,遮挡,动词。
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项脊轩志》)17.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18.而:通“尔”,你的,人称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19.反:通“返”,往返,动词。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20.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
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
(《触龙说赵太后》)21.衡:①通“横”,跟“竖、直”相对,名词。
高考文言文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复习(简单实用)
卡通风工作总结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
文
言
实
词
的
考
查
重
点
】
1
.
通
假
字
;
2
.
古
今
异
义
;
3
.
一
词
多Leabharlann 义4.偏
义
复
词
;
5
.
词
类
活
用
。
一 通假字
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 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 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 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 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造成古今异义的原因
06
名称说法发生 改变
05
词义强化或弱
化
04
感情色彩变化
03
( 三) 词 义
转移
02
( 二) 词 义
缩小
01
( 一) 词 义
扩大
( 一) 词 义 扩 大
01
词义扩大,指今义的范围大于古义,古义被包括在今 义之中。词义的扩大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01
音同形似
音近形似
04
“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
03
0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音同形异。
01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 项王 。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
中考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汇总大全通假字1、项为之强“强”(jiāng) 通“僵”《童趣》2、不亦说乎“说”(yuè) 通“悦”《〈论语〉十则》3、诲女知之乎“女”(rǔ) 同“汝”《〈论语〉十则》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ì) 通“智”《〈论语〉十则》5、路转溪头忽见“见”(xiàn) 通“现”《西江月》6、一切乌有“乌”(wū) 同“无”《山市》7、裁如星点“裁”(cái) 同“才”《山市》8、尊君在不“不”(fǒu) 通“否”《陈太丘与友期》9、对镜帖花环“帖”(tiē) 通“贴”《木兰诗》10、孰为汝多知乎“知”(zhì) 通“智”《两小儿辩日》11、满坐寂然“坐”(zuò) 通“座”《口技》12、止有剩骨“止”(zhǐ) 通“只”《狼》13、便要还家“要”(yāo) 通“邀”《桃花源记》14、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ǒu) 同“又”《核舟记》15、诎右臂支船“诎”(qū) 通“屈”《核舟记》16、虞山王毅书远甫刻“甫”(fǔ) 通“父”《核舟记》17、左手倚一衡木“衡”(héng) 同“横”《核舟记》18、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jiǎn) 通“拣”《核舟记》19、荡胸生曾云“曾”(céng) 通“层”《望岳》20、略无阙处“阙”(quē) 通“缺”《三峡》21、蝉则千转不穷“转”(zhuǎn) 通“啭”《与朱元思书》22、窥谷忘反“反”(fǎn) 通“返”《与朱元思书》2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sì) 通“饲”《马说》24、才美不外见“见”(xiàn) 通“现”《马说》25、食之不能尽其材“材”(cái) 通“才”《马说》26、其真无马邪“邪”(yé) 通“耶”《马说》2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zhī) 通“肢”《送东阳马生序》2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pī) 通“披”《送东阳马生序》29、百废具兴“具”(jù) 通“俱”《岳阳楼记》3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zhǔ) 通“嘱”《岳阳楼记》3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xiū) 同“馐”《行路难》32、玉盘珍羞直万钱“直”(zhí) 同“值”《行路难》33、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適”(zhé) 通“谪”《陈涉世家》34、为天下唱“唱”(chàng) 通“倡”《陈涉世家》35、固以怪之矣“以”(yǐ) 通“已”《陈涉世家》3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pī) 通“披”《陈涉世家》37、故不错意也“错”(cuò) 通“措”《唐睢不辱使命》38、仓鹰击于地上“仓”(chāng) 通“苍”《唐睢不辱使命》39、是以先帝简拔以“简”(jiǎn) 通“拣”《出师表》40、必能裨补阙漏“阙”(qūe) 通“缺”《出师表》41、亲戚畔之“畔”(pàn) 通“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2、曾益其所不能“曾”(cēng) 通“增”《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3、困于心,衡于虑“衡”(héng) 通“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4、入则无法家拂士“拂”(bì) 通“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5、故患有所不辟也“辟”(bì) 通“避”《鱼我所欲也》4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biàn) 通“辨”《鱼我所欲也》47、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dé) 通“德”《鱼我所欲也》48、乡为身死而不受“乡”(xiāng) 通“向”《鱼我所欲也》49、小惠未徧“徧”(biàn) 通“遍”《曹刿论战》50、始一反焉“反”(fǎn) 通“返”《愚公移山》51、汝之不惠“惠”(huì) 通“慧”《愚公移山》5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wǘ) 通“无”《愚公移山》53、一厝朔东“厝”(cuò) 通“措”《愚公移山》古今异义鄙:肉食者鄙。
高考文言文常见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整理精校打印版
一、高考常见文言文通假字整理◇案:通“按”,察看。
例:召有司案图。
《廉颇蔺相如列传》◇颁:通“斑”,黑白相间。
例: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倍:通“背”。
例: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辩:①通“辨”,区别。
例: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②通“变”,变化。
例: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采:通“彩”,彩色。
例:皆为龙虎,成五采《鸿门宴》◇卒:通“猝”,匆忙。
例: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趣:通“促”,催促。
例: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丁宁:通“叮咛”。
例: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而:通“尔”,你,你们。
例:字而幼孩《种树郭橐驼传》◇反:通“返”。
例: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项脊轩志》◇伏:通“服”,心服。
例: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项羽之死》◇不:通“否”。
例:可与不《廉颇蔺相如列传》◇共:通“供”例: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何:通“呵”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盖:通“盍”,何,怎样。
例: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驩:通“欢”。
例:请毕今日之驩《苏武传》◇还:通“环”,绕。
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距:通“拒”。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倔:通“崛”例:倔起阡陌之中《过秦论》◇决:通“诀”,诀别。
例:与武决去《苏武传》◇扣:通“叩”,询问。
例: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大铁椎传》◇离:通“罹”,遭遇。
例:“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敛:通“殓”。
例:敛不凭其棺《祭十二郎文》◇缪:通“缭”。
例: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列:通“裂”。
例:列缺霹雳《梦游天姥吟留别》◇闵:通“悯”。
例:夙遭闵凶《陈情表》◇冥:通“溟”。
例:北冥有鱼《逍遥游》◇莫:通“暮”。
例:莫春者,春服既成《侍坐章》◇缪:通“穆”。
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内:通“纳”,使进入。
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而:通“能”,能力。
例:而征一国者《逍遥游》◇泮:通“畔”。
第6章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
第六章 文言文复习——通假字、古今异义由于版本差异,某些字词可能与上海版现行语文教材不同,敬请见谅!高中常见通假字梳理1.2.3. 4.5.6.7.8.9. 10.11.12.13.14.15.16.17. 兮 18.19.20.21.22.23.24.25. 26. 27. 28.29.30.31. 32.33.34.35. 36.37.38.39.40.41.42.43. 44.45.46. 47. 48. 49. 50.51.52.53. 54. 55. (狼56. 57. 58.59.60. 61.62.63.64.65.66. (秦)67.68.69.70.71. 72. 73. 74. 75. 76.77.78.79.80.81.82.83.84.85.86.87. 88. 89.90.91. 92. 93. 94. 95.高中常见古今异义词梳理1.2.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19.20.21. 22. 23.24.25.26. 27. 28. 29. 30. 31. 32. 33.34. ”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46. 也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62.63.64.65.66.之矣67.高中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练习一、通假字圈画出通假字,写出其本字,能解释的写出其词义。
(一) 古音通假1.河曲智叟亡以应2.而国亡捐瘠者3.自董卓已来4.而顷年已来5.臵之河之干兮6.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兮7.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8.非及乡时之士也9.固以怪之矣10.苟富贵,无相忘1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2.距关,毋内诸侯13.亡走赵,赵不内14.命李祐、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1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1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7.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18.巡阳许诺19.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20.食之不能尽其材21.于反复不宜卤莽22.扁鹊见桓侯而还走2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2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25.顷之,烟炎张天26.汝识之乎27.遂大为之,其识文“延川石液”者是也28.屈平既绌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0.百废具兴3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32.欲信大义于天下33.信足先生34.拜送书于庭35.张良出,要项伯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37.令将军与臣有郤38.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39.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40.逝将去女,适彼乐上41.召有司案图42.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43.下无倍畔之心44.贾家庄儿为巡檄所陵迫死4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46.将军身被坚执锐47.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48.夫离法者罪49.甚矣,汝之不惠!50.子墨子九距之51.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52.善刀而藏之53.固当窥左足以效微劳54.圣人非所与熙也55.左手倚一衡木56.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57.外连衡而斗诸侯58.以趣本务而蔬末作59.趣赵兵亟入关60.以为踰汶之貉,踰淮之桔也61.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62.翼日进宰(二) 文言古今字1.三岁贯女,莫我肯顾2.及反,市罢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出不入兮往不反5.四支僵劲,不能动6.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7.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qíng)之,欲隐勿见8.靡不毕见9.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10.约从离衡11.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2.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13.暴秦之欲无厌14.先自度其足而臵之其坐15.满坐寂然16.系向牛头充炭直17.昂其直,居为奇货1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9.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20.臣愿奉璧往使21.五万兵难卒合22.助画方略23.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24.平原忽兮路超远2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6.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27.千里游敖,冠盖相望28.乃设九宾礼于廷29.至莫夜月明30.公输盘不说31.故其畜积是恃32.以畜积多而备先具也3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34.属予作文以记之35.人生如梦,一尊还酻江月36.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37.雷鼓大震,北军大坏38.将军禽操,宜在今日39.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4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二、古今异义词圈画出古今异义词,写出其古义,有必要的词请写出其今义以示比较。
文言文实词--通假、古今异义
被
披
穿着,覆盖在肩背上
闻妻言,如被冰雪
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
睥睨
斜着眼看
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
避
躲避
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僻
行为不正
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
敝
困顿,失败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疲惫,衰败
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策扶老以流憩
搀扶老人
怀抱
思想抱负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
怀里抱着
纵情
骄傲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尽情
见机
看到细微的预兆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看机会,看形势
猖狂
狂放,不拘礼法,不含贬义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肆无忌惮
学者
求学的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从而
两个词,“从”是“跟从”的意思,“而”是连词
动词,描述
风流
风韵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态度
言行举止所表现出的神态
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对某事的观点和做法
风骚
姿容俏丽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指妇女举止轻佻放荡
偏僻
偏激,不端正
行为偏僻性乖张
远离人口集中居住的地区或远离交通要道
落后
行动落在后面
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
思想不进步
尴尬
容易出麻烦
山东
崤山以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山东省
非常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
初中文言文通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汇总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20、左手倚一衡木。
(《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2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2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古今异义+通假字)
高考文言文实词专题复习(一)古今异义【知识讲解】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的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窄,后来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
[例]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黄河,而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中的“好”,在文言文中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二、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窄的现象。
[例]1.“金就砺则利”(《劝学》)中的“金”,在文言文中泛指一切金属,而在现代汉语中专指黄金。
2.“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中的“丈夫”,是指成年男子,“生丈夫,二壶酒,一犬”(《勾践灭吴》)中的“丈夫”则是指男孩。
在古代,不管是成年的还是未成年的,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男人,均可称丈夫,但在现代汉语中“丈夫”一般仅指已婚女子的配偶。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因”(《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行李”,在文言文中既可以指出使的人,也可以指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在该句中就是指出使的人,而在现代汉语中仅仅指出门所带的东西。
三、词义强化某些词语的今义与在文言文中的意义相比,词义性质发生了变化,程度加深了。
这是词义的强化。
[例]1.“恨”,古代多表遗憾、不满意。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其今义则表仇恨、怀恨。
2.“诛”原义是责备。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义了。
四、词义弱化词义弱化是指词义程度的减弱。
[例]1.“饥饿”中的“饿”字,古义是指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孟子》“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中即用“饿”的古义,而现代汉语中“饿”是指一般的肚子饿。
2.“怨恨”的“怨”字,古义即“恨”,而今天的“怨”由古义“恨”减弱为“不满意、责备”的意思,如“任劳任怨”。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
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2020中考语文文言文古今异义与通假字总结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句中义:可以凭借。
现代义:能够,许可,可能。
2.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句中义:把……作为。
现代义:认为。
3.与儿女讲论文义(《咏雪》)句中义:子侄辈,泛指家中年轻的一代。
现代义:①专指子女;②青年男女。
4.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伤仲永》)句中义:文采和道理。
现代义:文章内容方面和词句的条理。
5.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句中义:渐渐。
现代义:稍微。
6.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句中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官员。
现代义:学位最高一级,或指获此学位的人。
7.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句中义:其中夹杂。
现代义:跟两端或周围等距的位置;在两端或周围的界限以内。
8.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句中义:鲜艳美丽。
现代义:食物味道好。
9.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句中义:交错相通。
现代义:运输事业的统称。
10.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句中义:从哪里来。
现代义:从过去以来。
1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妻子和儿女。
现代义:专指妻。
1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句中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现代义:没有任何出路的境地。
1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现代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意为"不管"。
14.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观潮》)句中义:举枪。
现代义:①古代的一种投掷武器。
②田径赛运动项目,比赛投掷标枪的远近。
③标枪比赛使用的投掷器械。
15.人物略不相睹(《观潮》)句中义:指人和物(东西)。
现代义:单指人。
16.天大寒,砚冰坚(《送东阳马生序》)句中义:特别寒冷。
现代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17.越明年,政通人和(《岳阳楼记》)句中义:第二年。
现代义:今年的下一年。
(还没到来的)18.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句中义:南面直到。
文言词语之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完整)
常见古今异义词一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地位低,见识浅
可以便宜从事
便宜:方便,适合
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从此道之吾军不过二十里 不过:不超过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不行:不能走路
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部署:分部安排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猖狂:狂放,不拘礼法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文言实词之
——通假字
文言词语
包括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将学过的文言词语分类积累下来, 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 径。
一、通假字
古人使用文字,有时没有用该用 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读音和它相同 或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现象叫通假。
通假字有“约定俗成”的规律, 不能认为凡是同音字都可以通假。
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 代的那个字叫借字,也就是通假字。 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也应读本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诡辩:骗人的话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果然:饱的样子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地方:土地方圆
东面而视
东面:脸朝东
常见古今异义词三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多谢:多多劝告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反复:扭转并恢复 反而:返回,从而
尊大人位居方面,必严帷薄之意 方面:独当一面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
方丈:一丈见方
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的变故
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3、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扁鹊望桓侯而还 (还,通“旋”)
举酒属客
(属,通“嘱”)
于嗟鸠兮,无与士耽 (于,通“吁”)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说,通“脱”)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古文翻译)知识点
【小学语文】小学文言文(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 +古文翻译)知识点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高兴。
02、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0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
0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0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买履》)“坐”通“座”;座位。
06、出门看火伴。
(《木兰诗》)“火”通“伙”;伙伴。
07、才美不外见。
(《马说》)“见”通“现”;出现。
08、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0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曹刿论战》)“偏”通“遍”;遍及、普遍。
10、一切乌有。
(《山市》)“乌”通“无”;没有。
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 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6、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 7、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出师表》)8、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9、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
(《出师表》)10、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小水塘、池塘。
例句: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孟子>二章》) 11、走古义:“跑”的意思。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最全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一.通假字1.敬富贵,无相忘。
(“无”通“毋”,不要)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旨”,目的,用意)5.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6.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7.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与”通“欤”,吗)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错”通“措”,放置)9.岂直五百里哉(“直”通“只”,仅仅,才)10.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仓”通“苍”,苍鹰,猛禽)11.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12.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伸张)13.自董卓已来(“已”通“以”)14.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15.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阙”通“缺”,缺点)16.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拣”,挑选)二、一词多义1、与①尝与人佣耕,每与臣论此事(同,和)②与皆来会计事(一起)③轻寡人与(同“欤”,相当于“吗”)④与臣而将四矣(yù,加)----加2、之①辍耕之垄上,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去,往,到……去)②怅恨久之(凑足音节,无实义)③鸿鹄之志,天子之怒,智能之士,平明之理(结构助词,的)④二世杀之(代词,他,指扶苏)⑤然足下卜之鬼乎?(代词,指这件事)⑥固以怪之矣(指鱼腹藏书)⑦时人莫之许也(“之”作宾语前置,代词,代上文的自比)⑧孤之有孔明(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3、而①佣者笑而应曰,长跪而谢之曰,可计日而待也(连词,表修饰关系)②夺而杀尉,为坛而盟,挟天子而令诸侯,(连词,表顺承关系)③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而君逆寡人者,挺剑而起,而其主不能守,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而中道崩殂,(转折连词,但是)④则名微而众寡(连词,表并列)4、应①佣者笑而应曰(回答)②宜多应者,杀之以应陈涉(响应)5、若①若为佣耕(你)②非若是也(如,像)③若士必怒,若跨有荆、益,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若无兴德之言,(假如,如果)6、为①若为佣耕,俱为一体(是)②为屯长,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当)③为坛而盟(修筑)④功宜为王(称作)⑤以君为长者,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当做)⑥好为《梁父吟》(唱)⑦谓为信然(是)⑧以弱为强者(变为)⑨贤能为之用,士卒多为用者(被)⑩为忠善(做)7、会①会天大雨(适逢,正赶上)②与皆来会计事(集会)③东连吴会(kuài,指会稽郡)8、道①道不通(道路)②中道崩殂(中道---中途)③以咨诹善道(道理)9、乃①陈胜、吴广乃谋曰,乃行卜,乃丹书帛曰,(于是,就)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③凡三往,乃见;羽、飞乃止(这才)10、等①等死,死国可乎(同样)②公等遇雨,关羽、张飞等不悦,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用在人称代词或指人、物的名词后,表示多数或列举未尽)11、以①扶苏以数谏故(因为)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咨臣以当世之事(介词,把,用,拿)③吴广以因为④固以⑤以激怒其众,以咨诹善道(表示目的,相当于“以便”)⑥祭以尉首,以大易小,以头抢地尔(用)⑦将兵徇蕲以东(用在“东”前,表示方位的界线);受命以来(表示时间的界线)⑧杀之以应陈涉,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以光先帝遗德,悉以咨之,以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来)是以(因为)先帝简拔以(来)遗陛下⑨而安陵以(凭借)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因为)有先生也⑩以弱为强者(从-----?)⑾此可以为援,以君为长者,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⑿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所以---用它来,拿它来)⒀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可讲作“而”)⒁以塞忠谏之路也,以伤先帝之明(连接因果两个分句,可译为“以致”)12、将①(率领,带领,带兵)②项燕为楚将,(大将,将军)③与臣而将四矣(将要)④出郭相扶将(扶,持)13、数①扶苏以数谏故(屡次)②数有功(多次)③广故数言欲亡(几次);卒数万人,数日(几)④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不可胜数-----胜: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专项复习------通假字和古今异义
一、通假字(划出通假字并解释)
七年级(上册)
1、项为之强
2、不亦说乎
3、诲女知之乎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路转溪头忽见
6、一切乌有
7、裁如星点8、尊君在不
七年级(下册)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10、贤于材人远矣
11、对镜帖花黄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14、满坐寂然15、止有剩骨
16、出门看火伴
八年级(上册)
17、便要还家18、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19、诎右臂支船 20、虞山王毅书远甫刻
21、左手倚一衡木22、选贤与能
23、矜、寡、孤、独24、荡胸生曾云
2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八年级(下册)
26、蝉则千转不穷27、窥谷忘反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9、才美不外见
30、食之不能尽其材31、其真无马邪
32、四支僵劲不能动33、同舍生皆被绮绣
34、百废具兴35、属予作文以记之
36、玉盘珍羞.直万钱37、玉盘珍羞直.万钱
九年级(上册)
38、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39、为天下唱
40、固以怪之矣41、将军身被坚执锐
42、故不错意也 43、仓鹰击于地上
44、欲信大义于天下 45、自董卓已来
46、必能裨补阙漏
九年级(下册)
47、公输盘不说48、子墨子九距之
49、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50、公输盘诎
51、亲戚畔之 52、曾益其所不能
53、困于心,衡于虑54、入则无法家拂士
55、故患有所不辟也5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5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58、乡为身死而不受
59、小惠未徧60、始一反焉
61、汝之不惠 62、河曲智叟亡以应
63、一厝朔东
二、古今异义(写出古义和今义)
古义:今义: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止增笑耳。
3、一狼径去.
4.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5.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6.率妻子
..。
..邑人来此绝境
7.无论
..魏晋。
8.便扶.向路。
9.诣太守,说如此
..。
10.欣然规.往。
11、不足为外人道.也
12、遂与外人间隔
..
13.愿为市.鞍马。
14.当户.理红妆。
15.天明登前途
..。
16.会.宾客大宴。
17.于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18.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19.人恒过,然后
..能改。
20.肉食者鄙.。
21.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
2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3.先帝不以臣卑鄙
..。
24.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25.未尝不叹惜痛恨
..于桓灵也。
26、媵人持汤.沃灌
27、中间
..力拉崩倒之声
28、稍稍
..正坐几欲先走
29、当是.时
30、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31、宾客意少.舒
32、所以
..忍性
..动心
33、亲戚
..畔之
34、诚宜开张
..圣听
35、由是感激
..
36、池.非不深也
37、何.苦.而不平
38、楚人怜.之
39、卒中往往
..语
40、皆来会计
..事
41、尝.与人佣耕
42、若.为佣耕
43、今亡.亦死
44、等.死,死国可乎
45、请广.于君
46、以头抢.地耳
47、休.祲降于天
48、长跪而谢.之
49、遂用猖獗
..
50、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51、虽.人有百手
答案:
1.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一狼径去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新鲜,味道好。
5.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出处同上) 古:交错相通。
今:交通运输。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出处同上) (1)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2)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7.无论魏晋。
(出处同上)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无条件关系。
13.便扶向路。
(出处同上) 古:沿着,顺着。
今:扶持。
14.诣太守,说如此。
(出处同上) 古:像这样。
今:这样。
15.欣然规往。
(出处同上)古:计划。
今:规则,成例。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遂与外人间隔
16.愿为市鞍马。
(《木兰诗》)古:买。
今:集市。
18.当户理红妆。
(出处同上)古:窗户。
今:门
21.天明登前途。
(出处同上)古:前面的路。
今:将来的光景。
23.会宾客大宴。
(林嗣环《口技》)古:适逢,正赶上。
今:会见。
2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出处同上)古:在这时。
今:因此。
30.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古:山岗高地。
今:把持和独占。
32.人恒过,然后能改。
(出处同上)古:这样以后。
今:副词,表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33.肉食者鄙。
(《曹刿论战》)古:浅陋。
今:粗俗,低下。
34.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出处同上)(1)牺牲。
古: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为正义而献出生命。
(2)加。
古:虚夸,以少报多。
今:增加。
3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出处同上)古:案件。
今:监狱。
37.先帝不以臣卑鄙。
(诸葛亮《出师表》)古: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今:言行恶劣,不道德。
3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出处同上)古:眼泪。
今:鼻涕(古用“泗”) 39.未尝不叹惜痛恨于桓灵也。
(出处同上)古:遗憾。
今:仇恨,怨恨。
媵人持汤沃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稍稍正坐几欲先走当是时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宾客意少舒虽人有百手所以动心忍性何苦而不平亲戚畔之诚意开张圣听由是感激池非不深也临表涕零楚人怜之卒中往往语皆来会计事尝与人佣耕若为佣耕今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请广于君以头抢地耳休祲降于天长跪而谢之遂用猖獗此诚危
急存亡之秋也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