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学案6(必修1).doc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
【高一】高一化学必修1全册教学案(苏教版)01物质的分类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自学目标]1、掌握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认识比较和分类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2、学会从相同角度对常用物质展开分类。
[前检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碰触至以下物质:空气乙醇硫酸铵铜碘酒碘氢气石墨食盐水恳请你将上述物质展开分类,并表明分类的依据。
将你的分类结果与同学交流探讨。
1根据通常的存在状态分类2根据导电性能够分类3根据所含物质的种类分类4根据共同组成清澈物与否为同种元素5将物质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情景设计]在上图中氧化物、酸、碱、盐等各类无机化合物我们能否进行更细致的划分?[情景设计1]先行写下以下化学反应方程式:cuo+h2so4------go+hcl------so2+ca(oh)2-------co2+naoh------[概念形成]1、碱性氧化物:能够与____反应分解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2、酸性氧化物:能与____反应生成_____和_____的_________[友情提示信息]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关系?[科学知识开拓]1、两性氧化物:2、未成盐氧化物:3、酸酐:含氧酸失水后的生成物,如h2co3的酸酐是co2[情景设计2]hcl、h2so4、h3po4、h2s、hf、hno3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情景设计3]naoh、ca(oh)2、fe(oh)3、ba(oh)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新标第一网[情景设计4]nacl、nahco3、cu2(oh)2co3、al(so4)2若想进一步分类呢?[归纳][典型例题]以下每组物质中都存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在分类方法上相同,先行分析每组中物质的共同组成规律,将这种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物质找到,用横线划。
a、hclo3、clo3、cl2、naclo3b、空气、n2、hcl、cuso4c、铜、金、汞、钠d、h3po4、hno3、hcl、h2so4[当堂训练]实验室中有下列物质,请根据物质的组成对他们进行分类。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必修1)阅读教材5步曲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
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
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考纲解读】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自学与归纳】分离和提纯的区别: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
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 时,应停止加热用 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
它适用于 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 粗盐的提纯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学案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3课时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学习目标1.掌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2.掌握化学计量数与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复习·回顾】金属通常可以表现出哪些化学性质?三、铝与NaOH溶液的反应【观察·思考】(1)将铝片(已处理)放入NaOH溶液中(同时展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铝和NaOH 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为什么?(2)请设计一个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验证你的推测。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对比铝片与盐酸、NaOH溶液的反应实验用品:6 mol·L-1的盐酸、30%的NaOH溶液、铝片、蒸馏水500 mL、小广口瓶16个、镊子16个、大广口瓶14个、大试管16支、单孔塞(带导管)14个、小烧杯14个、火柴14盒、250 mL烧杯9个、500 mL烧杯1个、剪刀1把。
实验步骤:(1)分别用镊子取出3片铝片,放入盛有6 mol/L的盐酸、30% NaOH溶液的大试管中(分2小组同时进行)。
(2)将带有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大试管,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广口瓶起试管架的作用)。
(3)有大量泡沫产生后,用火柴点燃肥皂泡并观察现象。
(4)观察完现象后取出导管,并将酸、碱溶液倒入废液缸,剩余铝片留在大试管中,仪器放回水槽。
现象及解释: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产生现象的原因,填入下表。
实验结论:铝片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的气体产物都是。
【交流·研讨】(1)试推测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另一产物中含有哪些元素?你的推测依据是什么?(2)书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若是离子反应请写出其离子方程式:【迁移·应用】(1)你认为日常生活中在使用铝制餐具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把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应加以控制使用。
铝在下列应用时应加以控制的是()①制铝合金②制电线③制炊具④银色漆颜料⑤明矾净水⑥明矾与小苏打制食品膨松剂⑦易拉罐⑧用氢氧化铝凝胶制胃舒平⑨包装糖果和小食品A.③⑤⑧⑨B.①②④C.③⑤⑨D.③⑤⑥⑦⑧⑨【知识整合】(1)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你认为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共性是什么(从氧化还原的角度)?为什么会有这种共性?(2)由此你来推测一下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是以什么形态(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存在?【拓展·提升】两份铝粉分别与足量的NaOH溶液和HCl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同温、同压下),则这两份铝粉的质量之比为()A.1∶2B.1∶3C.3∶2D.1∶1四、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交流·研讨】试根据反应2CO+O22CO2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推导出各物质的分子个数之比、物质的量之比、体积之比和质量之比。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
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全套
教案一:化学基础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概念和发展历史。
2. 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化学元素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内容:
1. 化学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3. 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周期表。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介绍化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基础概念。
2. 学习:讲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定义和特点。
3. 实践:让学生做一些实验,观察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表现形式。
4. 总结:总结化学元素的分类及其周期表。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实例,生动有趣。
2. 实验操作,带领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3. 分组合作,增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五、教学资源:
1. 课本、教具、实验器材等。
2. 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实验操作的表现及结果。
3. 考试成绩。
七、作业布置:
1. 阅读相关资料,复习课堂内容。
2. 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
高中化学书必修一教案
高中化学书必修一教案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历史演变。
2. 掌握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
3. 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4. 能够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难点:掌握原子结构中的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让学生通过问题、图片或实验引入原子结构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知识讲解
1. 讲解原子核、电子、质子、中子的结构、性质和相互关系。
2. 引导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
三、实验操作
1. 进行原子结构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原子结构概念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 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讨论
1. 引导学生讨论原子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六、小结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七、课后作业
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原子结构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规律,对原子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深化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教案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程名称:高中化学必修一
课时数:1课时
知识点:化学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学生能够区分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不同。
3. 学生能够掌握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基本概念。
2. 化学物质和物理物质的区分。
3. 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理解。
2.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
2. 学习(30分钟):
a. 讲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化学物质、物理物质等。
b. 分析化学物质与物理物质的区别,并通过实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c. 介绍常见的化学基本术语,如元素、化合物、分子等。
3. 练习(15分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重点。
5. 作业:
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的习题解题能力。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授课,我发现学生们对化学的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概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加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采取更多互动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我将注重巩固化学基本术语的学习,确保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套教案
课题:化学基本概念引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 掌握化学中的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能够从化学角度分析和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认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中的质量和量的概念;
2. 运用化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图片或视频展示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讲授:介绍化学的起源和定义,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重要性。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并整理分享讨论结果。
4. 整合:由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5.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作业,巩固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板书设计:
化学基本概念引入
1. 化学的起源和定义
2. 化学量、质量、物质和性质的概念
3. 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的认识和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更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化学现象,并思考分析其中的化学原理,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必修一高中化学教案
必修一高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 掌握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3.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教学重点:
1. 反应速率的定义;
2. 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教学难点:
1.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2. 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
实验药品:氧化铁粉、氢氧化钠溶液等;
PPT课件。
教学程序:
一、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化学反应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二、讲解(15分钟)
1. 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2. 测定方法:可以通过实验测定不同时间点上的反应物质量或生成物量,从而计算出反应速率。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选择合适的反应物质,进行实验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
四、讨论(10分钟)
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探讨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催化剂
之间的关系。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并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掌握测定反应速率的方法。
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提升化学实验
能力和思维能力。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1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与强化
教学目标:
1. 回顾和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提高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难点:对一些较难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演示、案例分析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备课、复习相关知识点;
2. 学生准备:复习之前的学习内容,准备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复习一些基础知识点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学习状态。
二、复习和讲解(30分钟)
教师对化学基础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复习,重点讲解一些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别等。
三、实验演示(20分钟)
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基础概念,如离子化合物的溶解、氧化还原反应等。
四、案例分析(15分钟)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充分参与互动,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多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优秀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建立对化学的兴趣和认识
2. 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验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实验操作的技巧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化学试剂、教学PPT、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化学实验视频或化学现象提出问题引入化学基本概念与方法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物质、化学反应等
2. 讲解实验常用的基本仪器及其使用方法,如量筒、试管等
3. 展示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操作实验仪器,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操作试管、玻璃棒等仪器,进行反应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10分钟)
1. 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讨论实验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 教师总结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教学反思:
本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实验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
新高中必修一化学教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
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化学的研究对象;化学的基本分类;化学实验的意义。
教学难点:化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区别。
教学准备: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部分,投影仪,实验室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对化学的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讲解化学的定义(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解释化学的含义,以及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学生可以通过看图、听教师讲解的方式来理解化学的定义。
三、探讨化学的研究对象(1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所研究的对象,例如原子、分子等。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发掘化学的研究对象的重要性。
四、讲解化学的基本分类(10分钟)
教师向学生讲解化学的基本分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
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了解不同种类的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室体验(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意义和乐趣。
六、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增强对化学的兴趣。
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验和案例深入了解化学的实践意义。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必修一
高中化学教案全套必修一教学科目:化学课程要求: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材版本:人教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目标: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学领域教学重点:化学的定义和分类教学难点:化学概念的理解教学准备:教材、教具、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讲解化学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的作用和意义。
3.展示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4.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和构造教学目标: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构造,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教学重点: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教学难点: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组成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答,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2.讲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展示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法辨认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
4.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判断其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
5.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教学目标:了解化学反应的概念,掌握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重点:化学反应的特征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教学准备:教材、实验器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化学反应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讲解化学反应的特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3.介绍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习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4.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的现象,体会化学方程式的实际应用。
5.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布置相关的作业。
以上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教案范本,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化学鲁科版(2019)必修1 第06讲 碳酸钠、碳酸氢钠定量实验 导学案(适用于重点高中)
第06讲碳酸钠、碳酸氢钠定量实验学习目标1、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用途2、掌握中学常见的定量实验方案的基本原则和操作过程,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掌握化学实验的记录方法,根据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分析或处理数据,得出正确结论学习过程【课前梳理】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比较322Ca2++CO2-3==CaCO3↓ NaHCO3过量:Ca2++2OH-+2HCO-3=== CaCO3↓+2H2O+CO2-3;Ca(OH)2过量:Ca2++OH-+HCO-3===CaCO3↓+H2O Ca2++CO2-3===CaCO3↓ 2Al3++3CO2-3+3H2O===2Al(OH)3↓+3CO2↑Al3++3HCO-3===Al(OH)3↓+3CO2↑【课中学习】1、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图像分析与计算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CO2的生成量与加入盐酸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Na2CO3CO2+H2O固加热/液NaOH NaHCO3思考1:O 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答案:OH-+H+===H2O、CO2-3+H+===HCO-3问题思考2:a的值为多少?答案:0.3问题思考3:原混合溶液中NaOH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多少?答案:2∶1构建模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1)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甲。
(2)向NaH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乙。
(3)向NaOH、Na2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设NaOH、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4)向Na2CO3、NaHCO3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丁所示(设Na2CO3、Na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3. 能够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难点: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引出学生对化学的认识;
2. 概念讲解:介绍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
4. 讨论:与学生一起讨论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 情景案例: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区分化合物和混合物;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练习题,巩固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的积极参与情况;
2. 练习成绩:收集学生的练习题成绩,查看他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意见。
拓展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加深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理解;
2. 给学生准备更多的案例,拓展他们对化合物和混合物的认识;
3. 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更多化学的奥秘,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
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高一化学学案 第一章 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高一学案1第一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一、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奠定了基础B.制陶、冶金、酿酒等生产过程中,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C.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都是进入20世纪后取得的现代化学的重大成就。
D.我国化学家在1965年第一次人工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蛋白质,为世界生命科学的研究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例2.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斐然,下列成果中获得诺贝尔奖的是()A.徐光宪建立稀土串级萃取理论B.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C.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D.侯德榜联合制碱法例3.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属于化学史上的贡献的是()A. 火药B. 指南针C. 造纸D. 印刷术二、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例4.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化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认识原子、分子,制造原子、分子B. 化学家可以制造出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C. 化学研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最终人类将毁灭在化学物质中D. 化学科学与其他科学分支的联系不密切例5.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是,是化学变化的是。
①冰融化成水②干冰升华③钢铁生锈④用石灰抹的墙逐渐硬化⑤蔗糖投入水中逐渐消失,水变甜⑥电阻丝通电发热变红⑦石油分馏⑧久存的白酒变得更加浓香⑨活性炭使品红溶液退色例6.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是()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以此工艺为基础可以生产硝酸铵B.化学家合成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表D.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用于工业生产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例7.下列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研究氢原子核的裂变与聚变的技术B.研究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质C.研究更安全、更快速的量子通信技术D.用大口径射电望远镜探寻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例8.下列有关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开发新能源、合成新物质B.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C.人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通过化学变化制造出新的原子和新的分子D.化学家可以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例9.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益重视环境问题,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B.将煤气化或液化,获得清洁燃料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接近于2.5 n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1nm=10-9m)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和无氟冰箱【达标练习】1、下列各项中,与化学学科关系不大的是()A.航空航天B.合成新药物C.食品成分检测D.组装空气压缩机2、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并较快发展,始于()A.舍勒发现氧气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C.原子-分子学说的问世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学案目录◆高一化学学案《1.1.1物质的分类》◆高一化学学案《1.1.2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高一化学学案《1.1.3物质的量》◆高一化学学案《1.1.4物质的聚集状态》◆高一化学学案《1.1.5物质的分散系》◆高一化学学案《1.2.1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高一化学学案《1.2.2常见物质的检验》◆高一化学学案《1.2.3溶液的配制及分析》◆高一化学学案《1.3.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高一化学学案《2.1.1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气的性质》◆高一化学学案《2.1.2氧化还原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1.3溴、碘的提取》◆高一化学学案《2.2.1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及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高一化学学案《2.2.2离子反应》◆高一化学学案《2.2.3镁的提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1.1从铝土矿到铝合金》◆高一化学学案《3.2.1铁、铜的获取及应用》◆高一化学学案《3.3.1含硅物质与信息材料》◆高一化学学案《4.1.1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高一化学学案《4.2.1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高一化学学案《4.2.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第一课时物质的分类一、课标内容: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物质的科学分类,学会从不同角度对化学物质及物质间的转化进行分类。
三、知识回顾:名称文字表述具体实例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酸碱盐氧化物四、教材导读:1、物质的分类各有什么标准?根据各标准如何分类?标准:物质标准:物质标准:物质ChemPaster2、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特点,物质又如何分类?五、试一试: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B、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C、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氧化物D、原子和分子在化学反应里都能生成新的原子和分子2、下列物质属于酸的是(),属于盐的是()A、H2SO4B、NaHSO4C、H2SD、C2H5OHE、Cu2(OH)2CO33、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A、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B、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的化合物C、能与盐反应的物质D、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E、以上答案全部错误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碱和盐不一定都含金属元素B、酸和碱当中都有氢元素和氧元素C、混合物可能由同种元素组成D、酸、碱、盐电离产生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数目不一定相等5、下列物质中:①含CaO99%的生石灰;②CaO刚好与水反应的生成物;③水银;④浓盐酸;⑤含铁70%的三氧化二铁。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新课程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课时安排:每周4课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验技能,为深入学习化学打下基础。
教材和参考资料:
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
参考资料:《化学世界》、《化学教学研究》等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化学的基本概念
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讨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第二课时: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 介绍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2. 讲解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分类
第三课时: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1. 解释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2. 教授如何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平衡方程式
第四课时: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1. 探讨原子和分子的基本结构
2. 分析原子核、电子层和原子半径的关系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范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 辅导学生解决化学问题,提高实验技能和解题能力
评估方式:
1. 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和实验报告,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践能力
3. 小测验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提高空间
课后延伸:
1. 布置相关阅读和实验任务,拓展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2. 组织化学俱乐部和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专业素养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培养了实验技能
和批判性思维,为进一步探索和深入学习化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
结合实际案例和应用情景,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动力。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下载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念。
3. 了解化学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4. 掌握化学中的基本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1.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念: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 化学的基本单位:原子量、分子量、摩尔。
4. 化学中的基本量:物质的量、质量、体积、浓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验或真实案例引入化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性。
3. 给出化学专业的基本概念的定义,让学生掌握关键词的含义。
4. 讲解化学中的基本单位及其换算关系,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单位的转换方法。
5. 讲解化学中的基本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量的计算技巧。
6.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必修1》。
2. 实验材料和仪器。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班级讨论,检查学生对基本量的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化学单位的换算关系的掌握情况。
六、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足够生动有趣,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教学内容是否设计合理,能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 学生的练习情况和反馈,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和巩固知识点。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必修一
高中化学教案模板必修一课程:必修一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一》主题:化学的基本概念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 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4. 能够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难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用具和实验示范材料;2. 学生准备化学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5分钟)1. 引入主题,介绍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讨论物质分类方法,引出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的概念。
二、讲解(30分钟)1. 介绍元素的定义和特点;2. 讲解化合物的概念和组成方式;3. 解释混合物的特点和分类方法。
三、实验(30分钟)1. 进行物理变化实验,观察物质性质的改变;2. 进行化学变化实验,观察物质的化学性质。
四、总结(15分钟)1. 总结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化学的基本概念;2. 回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化学实验记录表;2.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做好预习。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帮助学生拓展化学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教学材料:教师教案、学生教材、实验材料等。
教学环节:导入、讲解、实验、总结、作业布置。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实验教学、讨论交流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示范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等。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必修1教案模板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教材:化学必修1
单元:化学基本概念
课时:1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熟悉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 掌握化学中的常见实验操作和实验技术。
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化学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技术。
教学难点:
1. 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巧。
教具准备:
1. 课本《化学必修1》;
2. 化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讨论化学和物理的区别;
2. 授课: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包括物质、化学反应、分子结构等内容;
3.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化学实验中的简单操作,如称量、溶解等;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延伸:
1. 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他们提前了解下节课的内容;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的实验报告和问题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操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备注】
本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1 、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2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 、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4 、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5 、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
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6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7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
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如何配制100 g 20% 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 .1molNaCl 的溶液?〖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
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
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问题〗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相关物理量,你认为还用哪些溶液浓度来表示?〖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讲解〗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练习〗
1 、1mol/L NaOH 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2 、将0.5molNaOH 配成2L 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3 、100 mL 1 mol/LNaOH 溶液中,NaOH 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 mL ,此20 mL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 1 mol/L 吗?为什么?
4 . 将10 gNaOH 溶解在250mL 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 mol/L 吗?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
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称为偶然误差,
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
下面我们以“用N aCl 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 mL 1 .00mol/L N aCl 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 、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100 mL 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100mL 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 、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 、每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1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
2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3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4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N aCl 固体换为2.00 mol/L N aCl 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N aCl 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 mL 1 .00mol/L N aCl 溶液(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的体会。
1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2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3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 、配制200mL0.1mol /L 的NaCl 溶液,需NaCl 的质量为多少克?
2 、欲配制1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 ,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 中加___ 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 后,将溶液沿___ 移入mL 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 次,将冲洗液移入___ 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 (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 时,改用___ 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 ,应该___ 。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 ,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 中并贴好标签
3 、计算1mol/L 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 、用CuSO 4·5H 2 O 配制0.1mol/L 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 、取25 gCuSO 4 ·5H 2 O 溶于1L 水中
B 、将CuSO 4·5H 2 O 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g 溶于水制成1L 溶液
C 、将25 gCuSO 4·5H 2 O 溶于水制成1L 溶液
D 、将12.5gCuSO 4·5H 2 O 溶于500 mL 水中
5 、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100mL2.0mol/LH 2 SO 4 溶液?
( 1 )提供仪器:100mL 烧杯、10mL 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 mL 容量瓶
( 2 )提供药品:98% 的浓硫酸( 密度为 1.84g/cm 3 ) 、蒸馏水
( 3 )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 、1L 水吸收448LHC l 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1.19g/cm 3的浓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