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原卷版)
【全国百强校】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莆田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必修一、二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政治(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国语》记载“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 农具B. 礼器C. 食具D. 货币2.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三公九卿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3.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 )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4. 《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
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
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 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C. 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5.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礼义立,则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6. 根据所学知识及下侧示意图,以下表述最准确的是( )...............A. 西欧封建制度与西周的封建制度本质相同B. 在西欧封建制度中一个人可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C. 庄园是西欧封建制度的基本经济单位D. 西欧封建制度体现了基于土地的领主与附庸间的权利义务关系7. 秦代以后,大臣给皇帝的上书大都在歌颂君主圣明的同时,千方百计地贬损自己,上书一般都以“臣等昧死”“臣诚愚鄙”等开头。
【高三】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历史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历史10月月考试题(实验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 48分)一、选择题(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2.《礼记》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姓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
下列有关周朝这种政治风格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将子弟、功臣分封各地,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B.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C.周朝首创的宗法制是该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D.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天下最高执政权力3.汉初,王国内群臣吏民对诸候王自称“臣”,且朝廷官吏对诸侯王也可以自称“臣”。
汉武帝时,颁布法令严格禁止诸侯王与朝廷官吏以”君臣”相称呼,否则要被处以极刑,这种变化反映汉朝( )A.国家官僚体系的健全B.中央政府的权威加强C.法制得到进一步完善D.皇权至上价值观兴起4.“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 )A.皇帝制B.三省制C.行省制D.内阁制5.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B.使同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D.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约6.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置太尉B.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设置无常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D.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7.伯里克利时期,贵族会议丧失了一切政治权力,只处理与宗教有关的事务,这就是伯里克利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重点中学高三文综三模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重点中学高三文综三模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
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即位,是为周夷王。
这反映出当时()A.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B.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C.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D.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答案】B【解析】从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中可以看出,西周时期宗法观念仍然比较牢固,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宗法观念的问题,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状况,故A项排除;材料“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说明贵族在维护宗法制,故C项排除。
点睛:材料“公元前892年”“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變即位”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西周时期贵族的宗法意识还是比较浓厚的;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 钱穆在《中国传统政治》中说:“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乃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A. 国家政治制度的创建体现了时代特征B. 选官制度体现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C. 制度的设计要与社会经济水平相一致D. 九品中正制有利于各地区人才的选拔【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既体现了中央的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方的舆论,在本质上体现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博弈,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时代特征”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本身是正确的,但材料不涉及“社会经济水平”方面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品中正制也是中央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是有利于中央而非各地区人才的选拔,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5月2018届高三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历史卷(全解全析)
文科综合历史第1页(共6页)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12018年第三次全国大联考【新课标Ⅲ卷】文科综合历史·全解全析242526272829303132333435DBBABBDCBCAC24.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A 项错误。
宗统和君统只是贵族间相互关系的两个方面,没有拓展到平民,B 项错误。
C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同时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D 项正确。
2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的经济。
表格显示农税收入和农税占总税的比重降低,不符合“重农”的作用,A 项错误。
分析表格可知,至道十年、熙宁十年宋朝的赋税总收入中,农税的税额和农税占总税的比重总体减少,而商税收入和商税占总税的比重则大幅度上升。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坊市制度被打破,草市、夜市崛起,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导致商税收入和商税占总税比重上升,B 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中后期,C 项错误。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南宋,表格反映的是北宋时期的赋税状况,D 项错误。
27.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都察院。
材料表明,但凡国家政事的得与失,军事与民生的利与弊,十三道监察御史都应该直言不应该回避。
当国家有重大政事的时候,应该集合到朝廷积极参与讨论,即监察御史可参议军国大政,A 项正确。
司法权侧重对案件和罪犯的审判,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不在纠察百官和行使监督权,而是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决策的讨论,C 、D 两项错误。
28.B 【解析】材料讨论的是部分民众的落后思想观念对经济近代化的消极影响,并未涉及抵制列强侵略,A 项错误。
建设新式产业与交通和开矿是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表现,但与此同时,部分民众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果视为敌人,盲目抵制西方文明,影响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本国经济的发展,存在思想文化落后阻碍近代化的情况,即思想近代化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不同步,B 项正确。
最新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精品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卷命题人:李金花(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水利、技术是农业的命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此回答1-4题。
1.春秋战国时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运用③水利灌溉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④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战国时期,秦国农业生产在七国之中发展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A.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 B.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修建了郑国渠和都江堰3.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的著名水利工程是: ( )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灵渠4.下列著作介绍了欧洲先进水利技术和工具的是:( )A.《齐民要求》 B.《农桑辑要》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改革和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中国古代史上的改革和变法也是如此。
据此回答5-8题。
5.商鞅变法中直接促进封建经济发展的内容是: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统一度量衡③废分封,行县制④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6.《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 )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7.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背景相同B.改革措施相同C.性质相同D.结果相同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②③④中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变化过程,回答:9-12题9.春秋末年,鲁国某贵族有封地300亩,另辟新荒地200亩,按规定他应向国家交税的田亩数是( )A.300亩 B.500亩 C.200亩 D.100亩10.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的最主要区别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征税标准不同C.征税范围扩大 D.以征收实物地租为主11.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 )A.废除了人头税 B.以田亩计征 C.赋役折银征收 D.按照资产交纳12.下列关于地丁银的解释最准确的是A.取消人头税,只征土地税B.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C.田赋和丁税均征收白银D.按人口和土地的多少统一征收白银历代都重视法制建设,但不同的时代又各自有所不同。
(解析版)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
莆田一中17--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段历史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已很普遍,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
上述现象A. 导致土地私有制的出现B. 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C. 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B项正确。
生产力的进步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错在“导致,排除。
C项说法错误,魏国实行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都推动了井田制瓦解,推动了社会转型,不能说是标志新的社会制度诞生,排除。
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抑制了大土地所有者产生,而是强调促使新兴阶层的发展壮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2. 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国君往往有许多儿子,理论上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然而国君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
这实质上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C. 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王权至上D. 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嫡长子继承制常会遭破坏,并不是否认了嫡长子继承的合法性,排除A。
题干体现不出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排除B。
依据题干“国君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和“各王子及其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的现象,可知实质上都是王权至上的表现,C项正确。
题干体现的是权力继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未反映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3. 据以下表格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A. 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 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 政区层级的调整提高了地方自主性D. 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关系发展的相关问题。
(完整)2018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18 高考全国三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选择题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 7。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图 7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5.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 1 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2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
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30.1956 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文综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叁月试题及答案
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文综下学期教学质量检测(3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LED(发光二极管)由于能量利用率高,近年来广泛应用于照明光源。
该产业关键零部件与材料专利大多掌握在日、美大厂手中,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进入门槛逐渐降低(图1)。
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但近几年该产业逐渐从台湾转移到福建、江西、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台湾地区的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
据此完成1-3题。
1.LED产业链有整体转移的趋势,是因为该产业A.以高科技投人为核心的经营策略 B.产品的生产过程高耗能、高污染C.上下游T厂间有紧密的工业联系 D.终端成品具有标准化的产品规格2.福建在承接LED产业链时,最先引进的一般是A.衬底制备 B.外延片制造 C.LED芯片生产 D.应用产品生产3.福建与台湾在LED产业的分工合作,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福建在LED产业上游占据主导地位②福建企业难以在合作中触及核心技术,赶超空间不足③降低台湾LED产业的生产成本④台湾LED应用产品的需求量减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火是其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
据此完成4-6题。
4.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 B.纬度 C.冻土 D.地形5.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6.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A.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 B.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降低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 D.喜温植物种类、数量增加新疆罗布泊地区分布成群红柳沙包。
最新 福建省莆田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岳麓版) 精品
莆田一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关于中国姓氏起源,唐人柳芳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谥,则文武成宣……氏于事,则巫乙匠陶。
“由此类推,王、侯、公孙等姓氏应源自A .族号 B. 邑号 C .爵号 D. 官名2. 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
下列国旗的变迁深刻体现的是清黄龙旗 中华帝国国旗 民国五色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A.中国领土的变化B.人民地位的变化C.思想文化的变化D.国家观念的变化3.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是A.规定的国家政体不同B.只有宪法才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C.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D.表现的阶级属性不同4. 新中国建立后,社会政治运动经常开展,这在当时人们取名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例如:钱红卫、孙建国、李援朝、周跃进等。
一般而言,以上这四人中年龄从大到小排在第三位的应该是:A.孙建国B.周跃进C.李援朝D.钱红卫5.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谈到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达成协议时说:“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在同一个不愿意妥协和在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这段话的本质是A.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B.国家实力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础C.中国的综合国力超过英国D.香港问题解决是中国外交的胜利6.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最主要的国际意义在于A.“一国两制”成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的基本原则B.用和平方式成功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C.中国在完成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建设性的一步D.向世界宣告中国有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政治能力7.握手礼是当代世界大多数国家通行的见面礼。
以下一组握手照片中反映外交礼仪的是①毛泽东与田中角荣②周恩来与尼克松③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④胡锦涛与连战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④8.“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是离不开5:5:3的合作。
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8届福建省莆田市仙游第一中学高三文综一模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 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A. 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 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C. 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D. 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答案】D【解析】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B 错误;C与材料无关。
2. 西汉从周亚夫以条候为相起,至汉武帝元朔五年以前为宰相者必先得封侯,当时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国家尚未形成完善的选官制度B. 异性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C. 汉初对宰相治政素养要求不高D. 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西汉选相的范围,不是选官制度的问题,故A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异姓诸候得到皇帝的充分信任,故B错误;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之内,这说明当时忽视宰相治政素养的问题,而是局限于侯爵之内,故C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丞相权力过大引起皇帝的猜忌,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选相的范围局限在汉初被封的143个侯爵”,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宰相治政素养与选拔范围的关系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汉唐时史书里一提及“兼并”,就带有贬义,比如“豪强兼并”。
到了宋以后,骂地主“土地兼并”的说法越来越少了,而宋以后,则公然“号为田主”了。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答案与解析)
答案一、选择题1~5.BADBA 6~10.DCACA 11~15.CBCDC 16~20.DDCBB21~25.BDBBB 26~30.DDCAB 31~35.AACAC 36~40.DCDAD二、材料问答题41.(1)观点:梁启超等认为中国专制论。
依据:法律成为君主专制的工具;先秦分封制崩溃导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出现;秦汉时期世袭贵族政治衰微,失去了对君权的制约;民众的自由平等理念薄弱;历朝君主不断侵蚀相权使专制不断强化。
观点:钱穆等认为中国并非专制论。
依据:战国的秦去除分封而实现国家统一;两汉的士人组成平民政府逐渐成型;隋唐科举制度扩大了平民政权的基础;传统政治的理性使政府与社会关系相对和谐;知识分子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权力。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面临民族独立与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梁启超的观点出于清末反封建帝制、追求民主政治的需要(民主革命);钱穆出于日本侵华、民族危机严重,需要树立民族精神抗日保国的需要(民族独立)。
42.(1)观点一:同意。
理由:宋代城市经济大大超过前代,城市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工商业市镇开始形成;交子出现;市场形式多样,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海外贸易兴盛,对外贸易港口城市迅速发展。
明清时期虽然有所进步,但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商品经济总体不如宋朝。
所以认为宋代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19世纪前的最高水平是合理的。
观点二:不同意。
理由:明清时期都市文明大大超过宋朝:工商业市镇大批兴起,并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形成区域性的市场网络;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白银大量使用;商业资本发达,区域性商帮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社会处于转型期。
所以认为宋代商品经济代表了中国19世纪前的最高水平是错误的,明清时期才是最高水平。
43.(1)特点:巡视有法律保障或重视巡视立法建设;巡视官员的品级较低,但权力较大;巡察方法灵活多样,讲求实效;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或巡视官员选拔条件严格。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第三次月考习题(含解析)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
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是为了A.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C.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答案】A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2.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B. 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C. 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D. 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女工投入“一战”军工企业等,为一战作出了贡献,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从而带动政治权利的改善,D项正确。
材料强调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不是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排除A。
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政党政治的内容,而是强调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B。
材料体现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不是彻底的胜利,排除C。
3.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
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C.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精神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答案】B【解析】材料中孟德斯鸠认为英国革命后“很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主张以法制限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即体现孟德斯鸠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材料没有体现孟德斯鸠反对英国革命的态度和三权分立思想,排除AC;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不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B. 英军在与民众交战之中遭受损失C. 乡民战果有限且缺乏既定的战术D. 余保纯劝解弹压是民众撤退原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四则材料中都提到三元里乡民与英军作战,但没有都涉及战果有限、缺乏既定的战术的信息,故C项错误,所以选C。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月考试卷
福建省莆田一中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月考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40~42题为选考题,其他为必考题。
第Ⅰ卷(共144分)本卷共36小题,每小题4分,共1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4.顾炎武曾这样批评中国古代某项政治制度:“国家取州县之财,纤毫尽归之于上,而吏与民交困,遂无以为修举之资。
”他批评的是A.君主专制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C.监察谏议制度D.科举选官制度15.它“虽宣言变法,却专事练兵购械等项,不知本源,只变事不变法”。
“它”是指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16.1912年《申报》刊文描写当时的公务员:头戴外国帽,脚踏软皮鞋,吃西菜,住洋房,点电灯,卧铜床,以至台灯、面盒、手巾、痰盂、便桶,无一非外国货,处处仿效外国人。
这反映了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民族工业日渐萎缩C.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D.社会上的崇洋现象17.晚清不少课本以“二十四孝”故事作为教学素材,民国之后逐渐减少,那些愚忠愚孝之举不再成为儿童效仿的榜样,无条件服从不再成为儿童应具备的品质。
这主要是因为A.理学开始遭到批判B.中国近代教育起步C.民权和人权意识增强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8.“它的成功在于它为爱国和革命的目标出色地动员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期间,一批坚定的中国人,组织了一个旨在统一国家、战胜外国特权和改变形形色色的不平等状况的爱国运动。
这些人得到一批俄国专家的建议和支援,原来以南方为根据地的军队一路打到北京。
”材料描绘的事件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B.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C.体现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成果D.动摇了列强统治中国的根基19.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
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是为了
A.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确保《权利法案》实施
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2.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
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
B. 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 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 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3.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有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
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的精神
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4.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不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
B. 英军在与民众交战之中遭受损失
C. 乡民战果有限且缺乏既定的战术
D. 余保纯劝解弹压是民众撤退原因
5. 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利甚厚”。
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
这说明
A. 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 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 实业救国已成为社会共识
6. 《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
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
这一叙述表明
A. 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
B. 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
C. 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
D. 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
7. 陕甘宁边区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指出:“凡是机关、学校、部队、工厂、商店,在广场上、屋顶上或门前设置有固定旗杆者,每逢星期日及纪念日,均须悬挂国旗,日出时升旗,日落时降旗。
”这反映了
A. 中共对国家统一的服膺
B. 党旗成为根据地的象征
C.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D. 边区政府规范国旗悬挂
8. 20世纪20年代,法、英、日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魏玛共和国(德国)与苏联建立了秘密联系,得以在苏联训练飞行员和坦克手。
1934年,苏联加入国际联盟。
苏联这种外交政策显示了苏联
A. 试图和平演变资本主义国家
B. 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孤立
C. 密谋发动了针对西方的战争
D. 为社会主义建设谋求宽松环境
9.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
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的,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
”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 在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 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 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10.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
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A. 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 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 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 是对“孤立主义”继承和发展
11. 下面是二战后苏联某刊物登载的一幅《山姆大叔的和平之路》的漫画。
此漫画
......
A. 反映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
B. 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C. 说明了美苏同盟关系已破裂
D. 欲意为与美国争霸制造舆论
12. 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
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 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
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
从19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
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
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1864—1866年为48.3%,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材料二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
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
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
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
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
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
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
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重新被扭转。
亨廷顿说:这是“文明的冲突”;
我说:这是“文明的回归”。
“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根据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地区挺进,揭开了开创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在此前后,蛟洋、赣西南、闽西等革命根据地,先后建立了蛟洋农民银行、江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等金融组织。
这些金融组织各自发行了货币,货币的流通使用有特定的范围,货币发行有充足的准备金,纸币可随时兑换银元,币值比较稳定。
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营业,7月发行纸币和银元,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内统一流通。
纸币上多设计有马克思、列宁头像,或有“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口号。
临时中央政府加强货币管理,保障币值基本稳定。
1933年9月后,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和王明的“左”倾错误,中央革命根据地财政经济极度困难,国家银行大量发行纸币,导致币值贬值。
临时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币值,但终因革命形势急转直下,无法扭转通货膨胀的局面。
1934年10月后,国家银行发行的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
——摘编自罗华素《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央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的意义。
16.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驾崩,汉王叛逆,“从反者十九州”,都城长安局躇西北,“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而洛阳“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足”。
遇荒年,关中经济难以供应时,君臣即领到洛阳“就食”。
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下诏开工营建东都洛阳,“恃其富强,不虞后患”,“每月役丁二百万”,“结怨于民”,经十个月完成,“制造颇穷奢丽,前代都邑莫之比焉”。
运河建成后,洛阳成为全国的漕运中心。
后来,唐朝也长期以洛阳为东都,五代时的后梁、后唐、后晋也先后定都于此
——据王家范《大学中国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隋炀帝营建东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营建东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