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秩序的建构——一种历史的启示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古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开展的海上贸易通道。
该贸易路线自汉代起开始兴起,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成为连接东西方文明的重要渠道。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是古代国家互通有无的重要标志。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标志着古代中国开始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联系。
通过海上贸易,中国将丝绸、瓷器、茶叶等独特的商品输出到世界各地,同时引进了丝绸、玛瑙、珍珠、香料等奢侈品和战马、象牙等实物商品。
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也促进了文化交流和学术传播。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流,也是文化之路。
通过贸易往来,中国与其他文明相互学习交流,各种文化思想和科技传播。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东西方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发展,古代的丝绸之路成为了文化互鉴的重要桥梁。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推动了政治和外交的发展。
海上贸易的繁荣带来了国家之间的交流和竞争。
古代中国通过市场影响力和外交手段,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贸易往来。
中国也通过丝绸之路向外扩张,扩大了领土和势力范围。
中国的丝绸之路延伸到中亚和印度洋地区,对当时的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带动了海洋交通和海域规则的发展。
古代人类通过勇敢探险和技术创新,开辟了一条又一条海上贸易航线,并建立了丰富的海洋交通网络。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这个世界上最早的海洋国家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航海图书和导航设备的出现也为海上贸易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是中国古代外交、贸易、文化交流和海洋交通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中国与世界各地建立了深厚的联系,推动了全球文明的发展。
如今,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基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启示和经验,力图在当代实现更加包容和繁荣的互联互通。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对南海区域的影响张一平2012-10-29 14:43:57 来源:《新东方》2010年第3期丝绸之路,亦称“丝路”,指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路。
丝绸之路可以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路以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新疆、中亚到安息,再由安息到西亚以达欧洲。
海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
在这条东西交通线上,西去的物品主要是丝绸,东来的是宝石、香料等,因此有“丝绸之路”之称。
从西汉至明清,海上丝绸之路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此,学界已多有研究。
但学界的研究多集中于海上丝绸之路对东西方交流的影响,笔者则主要探讨其对南海区域的影响和作用。
所谓南海区域,主要指南海海域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
这一区域至迟自汉代起,就形成了内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海上丝绸之路对此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加强了南海区域的贸易往来海上丝绸之路始于汉代。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当时国力强盛,声名远波。
西方的欧洲正当罗马帝国时代,国势昌盛,经济发展。
东方和西方,两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古国,却被崇山峻岭和辽阔的荒漠所阻隔。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中亚),十多年后,又再度出使,副使还到达安息(今伊朗)。
自此,开辟了中国和西亚间的陆上交通路线。
汉王朝与大秦(罗马帝国),东方与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帷幕,在悠悠的驼铃声中拉开了。
与此同时,汉代也开通了中国由海道与西方交通的航线。
据《汉书•地理志》所记的海上航线,就有南海与印度洋上的航线。
中国海运货物,抵达今天的斯里兰卡,再经过印度接运而西,辗转至欧洲和地中海沿岸。
考古发现的资料证明,汉代南越(今广东广西一带)人,精于造船,擅长航海。
南海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使用船舵、船锚的地区之一。
汉代番禺是南海的造船中心,所建造和使用的木板船,能在海上进行远航和作战活动,在我国造船和航海史上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我国南海地区的影响分析
热点专题 | 海洋战略与问题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
2015年3月27日,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标志着将对中国发展产生历史性影响的“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全面推进建设阶段。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强调政治上相互信任尊重、经济上平等互利共赢、文化上开放包容互鉴,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和文明互鉴之路,这一伟大战略不仅是中国自身的战略构想,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需求,为其互补互利互惠开启新的机遇之窗。
我国南海地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门户海域,是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非洲、澳洲和欧洲的桥梁与纽带,区位优势不言自明。
南海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我国在新时期建立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亟待开发与保护。
与此同时,与我国环南海相邻的国家众多,目前这一海域面临复杂的地缘政治形势。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会对这一海域产生广泛影响。
强化南海地区“桥梁与枢纽”作用海洋是各国经贸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海洋运输特有的优势决定了其在全球贸易货物运输中居于核心地位。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以及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这一伟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明确的空间内涵。
大战略需要大通道,如此才能带来大经济,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沿线各国之间设施的互联互通,尤其建设以海上运输为连接桥梁的大通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海上运输大通道具有具体的空间指向和空间范围,海洋的互联互通将助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迈上更高的台阶。
南海地区作为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要道,扼守两洋海运的要冲,同时也是连接亚洲与大洋洲的海上要道,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作者:朱艳《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2日07版)“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
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
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
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
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
“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唐宋时期,南方沿海诸多港口都开通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直到西亚的航线。
“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
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启示xx《光明日报》(2015年03月22日07版)“海上丝绸之路”(也称海上丝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的统称。
相对于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对“丝绸之路”的命名来说,“海上丝路”的提法出现较晚,直到1913年才由法国的东方学家沙畹首次提及。
从此之后,有关“海上丝路”的使用和研究越来越多,划分也越来越细。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讨论,一般对我国海上丝路的划分大概归为两条比较重要的线路:一条是东海航线,也叫“东方海上丝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在胶东半岛开辟的“循海岸水行”直通辽东半岛、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直至东南亚的黄金通道;另一条是南海航线,也称“南海丝路”,是西汉时始发于广东徐闻港到东南亚各国后延续到西亚直至欧洲的海上贸易黄金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海上丝路”是在大陆文明东渐与河海文明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经历了漫长而且线路不断变化、反复的过程,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
“东方海上丝路”航线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开始萌芽,到秦汉时期开始成熟的。
它是黄河文明与海洋文化相互交融的结果。
期间秦始皇派徐福从琅琊郡东渡大海寻仙药、汉武帝派五万大军从山东半岛渡海对朝用兵,都与“东方海上丝路”的拓展成熟有关。
而胶州板桥镇古港口在唐宋时期成为北方唯一、也是最大的市舶司,承担着日韩等国派遣唐使来华的主要海上运输任务,使“东方海上丝路”达到辉煌。
“南海丝路”起源于西汉时期广东的徐闻港,兴盛于隋唐时期的广州港。
到元朝,泉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第一大港,也是“南海丝路”的典型代表。
“南海丝路”航线最早是从徐闻、合浦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今天的斯里兰卡。
唐宋时期,南方沿海诸多港口都开通了通往东南亚、南亚、直到西亚的航线。
“海上丝路”的南北航线在元明时期达到最大程度的交融。
元明时期的中国,经济中心在南方而政治中心在北方,相对先进的航海技术使得南北方之间的海运成为保证南方粮食、丝绸、瓷器等北上的重要运输方式。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对中国南海权益的历史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对中国南海权益的历史价值作者:王巧荣来源:《桂海论丛》2018年第04期摘要:自汉代起,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便是中国从海上通往西方的桥梁,是中国线路最长、连接国家最多、海域最复杂的航线,对于促进古代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及人员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南海诸岛是南海航线必经之地,南海航线历史变迁及其留下的历史遗迹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南海诸岛;南海权益;中国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52-06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領土,它们是由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及管辖的,因而,中国依法在南海享有领海主权权利和由领海主权延伸或衍生的其它权利。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以下称“南海航线”)至少自汉代起便是中国从海上通往西方的桥梁,是中国线路最长、连接国家最多、海域最复杂的航线,对于促进古代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及人员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南海诸岛是南海航线必经之地,南海航线历史变迁及其留下的历史遗迹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
一、南海航线兴起、发展变化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明初达到顶峰,明中期以后,因海禁而衰落。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了汉代船队从雷州半岛航行南海的路线。
书中记载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元都国。
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
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南部海岸康契普腊姆)。
”中国唐代的航海技术继续发展,南海航线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地理学家贾耽对当时海上交通航线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他在《新唐书·地理志》“广州通海夷道”中记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又西四日行,经没来国,南天竺之最南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古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其他亚洲地区、非洲地区和欧洲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贸易通道。
自汉代以来,中国通过该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地实现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物资交流,也推动了社会文化交流的融合。
古海上丝绸之路为各地区提供了交流合作的机会,促进了经济发展。
古代中国以丝绸、瓷器等精细工艺品出口,而西方则以黄金、玛雅油和香料等宝贵商品作为进口。
这种互惠互利的贸易模式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海上丝绸之路还使中国能够通过海上贸易与非洲地区和西方地区进行更加频繁和广泛的联系,扩大了中国的贸易市场和影响力。
古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为经济交流提供了平台,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随着商品的贸易,文化和宗教传入中国,如佛教和伊斯兰教。
这些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的社会和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和文化的繁荣。
中国的文化和技术也陆续传向西方,如丝绸制造技术和造纸术等。
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使世界上的不同文化可以互相学习和吸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古海上丝绸之路还为各地区提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机会。
通过海上贸易,各地区的商人和旅行者可以互相往来,了解对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
通过互相了解,不同地区之间的误解可以得到纠正,同时也增进了各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这种友谊和合作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也对世界和平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扰。
其中之一是安全问题。
海上贸易中存在海盗和抢劫的风险,商人和旅行者的财物和生命安全需要得到保障。
由于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法律体系不同,商人和旅行者需要面对各地不同的法律和规定,这也增加了交流和合作的难度。
古代时期,中国通过建立沿海的关卡和城市来管理海上贸易,确保贸易的安全性和顺利进行。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际合作的不断加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精神得到了新的传承。
南海丝路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南海丝路文化流变及其启示作者:齐皓齐张翼来源:《兰台内外》2021年第25期摘要: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研究了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及其启示,着重分析了南海丝路的历史发展、主要外销商品以及南海丝路变迁对现当代的启示。
关键词:南海丝路;海上陶瓷之路;文化“南海丝路”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两千多年的丝路历史中传承了丰富的特色文化,对我国和世界的政治、科技、经济和文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影响。
本文基于文化记忆理论视角,研究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及其启示。
一、什么是南海丝路南海丝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是唐宋以后中外交流的主要通道,以南海为中心,起点主要是广州,所以称南海丝绸之路,简称“南海丝路”。
“南海絲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从公元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取代徐闻、合浦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
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
二、南海丝路的文化流变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一直是一个争论性的话题。
但航海线路的形成至少具备:1.航程航路本身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2.航海者对航路上地理、水文、气候等条件因素应有较为深刻且系统的认知;3.经由航路本身的贸易、朝贡活动基本呈常态化。
基于这个认知我们一起分析南海丝路的文化变迁。
秦汉之前,岭南一直是百越聚居地。
秦朝统一岭南以后,南岭便成为人员派遣、政令上行下达、物资运输的必经之地。
南岭古道的畅通无阻就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前奏。
随即,汉朝便开辟了中国到南亚的贸易航路。
20世纪70年代,广州市中山路发现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这一发现有力证明了番禺是当时重要的海港。
造船厂旁的南越王墓出土的乳香、熏香炉、非洲象牙等诸多海外生产的物件,更证明了当时南海丝路的贸易情况。
西汉的南海丝路的起点主要是合浦。
《更路簿》对海上丝路南海空间格局构建的研究
第 1 卷 第 4期
南 海 学 刊 T h e J o u ma l o f S o u t h Ch i n a S e a S t u d i e s
De c . 2 01 5
Vo 1 . 1 No . 4
《 更路簿》 对 海 上 丝 路南 海 空 间格 局 构 建 的研 究
路簿 》 与 中国第 一本 “ 水 路簿 ” 《 渡海方程》 有递属关系 , 结 合 罗 盘 使用 的时 间等 相关 资料 得 出 : 海 南 渔 民
1 6 2 0年 ) , 随后校注的两种《 海 岛针经》 , 分别称为《 海岛针经( 甲) 顺风相送》 、 《 海岛针经( 乙) 指南正法》 ,
最后 田汝康 发现 《 顺 风相送 》 实 际为《 渡海 方程 》 的传 抄本 。最 终 周伟 民认 为《 渡海 方程 》 是 中 国的第 一本
“ 水路簿” , 而且是根据郑和下西洋之前的一些 “ 水路簿 ” 编纂成 的, 同时验证了海南渔 民独创 的南海《 更
类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 唐朝中后期 由于长期战乱 , 经济中心逐步南移 , 为“ 海上丝绸之路” 的繁荣奠
定 了基 础 。宋 朝 时期 , 由于指 南针 、 水 密 封舱等 航海 技术 的发 明和先 前牵 星术 、 地 文 潮流 等航 海 知 识 的积
累, 以及我国航海技术的发展与发达的商业贸易 , 加上阿拉伯世界对海洋贸易的热忱 , “ 海上丝绸之路” 达
赵 亮, 张争胜 , 南文龙
( 华南师范大学 地理科 学学 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1 )
[ 摘
要 ]海南历代渔 民根据远航经验手绘的《 更路簿》 , 是 古代 “ 海上丝绸之路 ” 的重要历史航 经与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对中国南海权益的历史价值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对中国南海权益的历史价值□王巧荣(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100009)摘要:自汉代起,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便是中国从海上通往西方的桥梁,是中国线路最长、连接国家最多、海域最复杂的航线,对于促进古代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及人员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南海诸岛是南海航线必经之地,南海航线历史变迁及其留下的历史遗迹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
关键词:丝绸之路;南海航线;南海诸岛;南海权益;中国中图分类号:K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18)04-0052-06南海诸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它们是由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及管辖的,因而,中国依法在南海享有领海主权权利和由领海主权延伸或衍生的其它权利。
海上丝绸之路南海航线(以下称“南海航线”)至少自汉代起便是中国从海上通往西方的桥梁,是中国线路最长、连接国家最多、海域最复杂的航线,对于促进古代中国与沿线各国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及人员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南海诸岛是南海航线必经之地,南海航线历史变迁及其留下的历史遗迹为中国在南海享有的海洋权益提供重要的历史依据。
一、南海航线兴起、发展变化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于秦汉,兴于隋唐,盛于宋元,至明初达到顶峰,明中期以后,因海禁而衰落。
关于汉代丝绸之路的南海航线,《汉书·地理志》最早记载了汉代船队从雷州半岛航行南海的路线。
书中记载称:“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元都国。
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
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
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今印度南部海岸康契普腊姆)。
”[1]中国唐代的航海技术继续发展,南海航线也得到进一步扩展。
地理学家贾耽对当时海上交通航线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他在《新唐书·地理志》“广州通海夷道”中记载:“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又南二日,至象石,又西南三日行,至占不劳山,……,又西四日行,经没来国,南天竺之最南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以南海为中心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以南海为中心何岸[内容提要]南海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核心区域。
南海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申出的两条X形中国海上战,略线的交汇区域,又是“亚洲的地中海”与“中国的加勒比海”,同时还是以“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为核心的中国海军战略转型的起点。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背景下,未来中国海军将逐渐形成以南海为基轴、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为两翼的海上战略布局,不仅进一步明确了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奠定了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战略根基。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南海[作者简介]何岸,北京大学国际安全与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484(2020)05-0074-1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维护海洋权益”重大研究项目“美日印澳南海干涉政策及我应对策略研究”(编号:17VHQ008)长期以来,南海“断续线”之内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及海洋资源与海洋权益的维护,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其中组成部分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已对中国海洋战略发展构成重要影响。
中国海军也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进程中,于2015年开始了首次战略转型。
在这种背景下,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海上战略通道,南海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的战略位置与战略意义有必要重新加以认识。
与此同时,作为唯一具备中国海军战略任务全部要素的海区,南海在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有必要重新加以分析。
本文试图以南海为中心视角,通过剖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海军的战略转型,首先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引申出来的两条X形“中国海上战略线”的概念入手,对南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关系加以分析,其次从全球角度与区域角度,对南海作为“亚洲的地中海”与“中国的加勒比海”的重要性进行剖析,最后从“近海防御、远海护卫”为核心•74•“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海军战略转型口的中国海军战略出发,从“海上拒止”“海上控制”“力量投送”三个海军战略任务的角度来详细分析南海在中国海军战略转型中的地位与作用。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
“海上丝路”的影响与启示林华东2000多年前,一条以中国徐闻港、合浦港等港口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贸易网络,中国在与世界展开商贸活动的同时,也推动了19世纪之前世界的和平发展;2000多年后,一条“新海上丝路”的战略构想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必将开启一场全新的中外文明对话,而对未来的展望也需建立在对历史的回望中。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东南沿海,经过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国,穿过印度洋,进入红海,抵达东非和欧洲,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并推动了沿线各国的共同发展。
中国输往世界各地的主要货物,从丝绸到瓷器与茶叶,形成一股持续吹向全球的东方文明之风。
尤其是在宋元时期,中国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针的航海运用,全面提升了商船远航能力,私人海上贸易也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同世界60多个国家有着直接的“海上丝路”商贸往来。
“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荣景象,透过意大利马可·波罗和阿拉伯伊本·白图泰等旅行家的笔墨,引发了西方世界一窥东方文明的大航海时代的热潮。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传播着我们的民族工艺和儒道思想,对“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各地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掀起了“中国热”。
其中,瓷器和茶叶对世界有着很大的影响。
那时,俄国、法国、埃及等很多国家都崇尚收藏中国瓷器或以之为外交礼品,也曾把中国的瓷器作为身份的象征或类似黄金的代货币。
在中国瓷器的影响下,世界各国的制瓷工业得到发展,从阿拉伯国家仿制中国式的瓷坛,到波斯结合中国瓷器工艺创造出的波斯陶器,之后泰国、越南、埃及、荷兰、法国、德国、俄国、丹麦、英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掌握了制瓷技术,甚至通过中国瓷器工艺与本国文化的结合,创新出许多产品。
随着这些国家崇尚中国瓷器之风的盛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崇尚中国瓷器的观念也融合到了宗教文化之中。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
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内容摘要: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在历史性权利、岛屿与岩礁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中国参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提供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将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充分的国际法律保障,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是实施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需要。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召开审议《公约》会议或订立专门的补充协定以及主导区域内海洋管理合作法律制度的构建等方式推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
关键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国际海洋法律秩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013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东盟国家期间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其框架思路为“海上以重点港口为节点,共同建设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合其作的主要内容是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
〔1 〕可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密切相关。
换言之,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既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要,也有利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
因此,分析当代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缺陷,探讨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过程中如何推动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变革,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及其缺陷(一)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建立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尝试,始于1930年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
〔2 〕然而,这次会议的成果极其有限,仅就领海的地位问题达成一致,而在领海宽度问题上存在很大的分歧,同时毗连区问题也没有解决。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联合国的主持下,开始了海洋法的正式编纂。
1958年第一次海洋法会议制定并通过了四个公约,即《领海与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和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以及《大陆架公约》,从而加快了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立。
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明的崛起
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明的崛起古代的中国是一个以内陆为主的国家,其繁荣主要依靠陆地贸易。
然而,在唐宋时期,随着对海洋的逐渐开放,中国也开始探索海上贸易的可能性,并最终开辟了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这条贸易航线不仅带动了中国的经济繁荣,也为海洋文明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在古代,中国继承了汉唐的海运技术,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海军,并且拥有丰富的商船舰队。
第一次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最早可以追溯到3世纪末的东晋时期。
当时,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通过南海和东海被运往印度、阿拉伯和东非等地区,进而传入欧洲。
这条贸易路线的开辟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出口市场,也为中国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推动经济繁荣。
同时,海上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随着中国商品的传播,中国的文化、哲学和科技也逐渐传入海外。
佛教的传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佛教本是源自印度,但正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佛教得以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迅速传播,最终传入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对这些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也从海上丝绸之路中获得了很多其他国家的技术和知识。
随着中国商人的远航,他们与其他国家的商人进行了频繁的交流,互相学习、借鉴。
例如,从波斯人那里学到了造纸术和棉花种植技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到了航海知识和天文学,从印度人那里学到了数学和草药学等。
这些技术和知识的引进为中国的科技进步和文化发展打下了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繁荣,也为中国海洋文明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通过长时间的海上贸易,中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海外势力范围,掌握了对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控制权。
这种控制权不仅体现在经济上,还体现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例如,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建立了重要的海洋贸易据点,如马六甲、泉州、广州等。
这些地方逐渐成为了中国的商业中心,并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明。
同时,中国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邻近国家进行了频繁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区域民族的多元融合和文化的交融。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海权争夺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海权争夺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海权的争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这段历史不仅仅涉及到海岛的争夺,更关乎着汉朝的对外政策、经济贸易以及地理战略等方面。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疆域不断扩大,国力日益增强。
为了满足内需,汉朝开始开拓海外贸易,尤其是丝绸贸易。
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
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方航线是汉朝的关键战略之一。
汉朝开启了黄河、长江以及泉州等重要城市的海洋贸易。
通过南方的航线,汉朝的丝绸以及其他贵重商品可以远销至罗马帝国、印度以及东南亚等地。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也使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扩展到世界各地。
然而,南海的海路并不平静。
在南海地区,汉朝与一些周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南海地区作为连接东亚与东南亚的纽带,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多个国家的争夺。
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通过南海航道经过,这使得南海的战略位置越发重要。
南海海权的争夺主要涉及汉朝与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关系。
尤其是汉朝与越南的争夺最为激烈。
汉朝希望能够控制南海的交通要道,以确保其海上丝绸之路的顺畅。
而越南则力图将南海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争夺南海海权的过程中,汉朝采取了多种策略。
首先,汉朝派遣了大量的商船和商人到南海地区进行商业贸易,以确保其在南海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影响力。
其次,汉朝通过缔结友好条约,与一些南海国家达成了互利共赢的关系。
此外,汉朝还在南海地区修建了一些堡垒和船坞,以加强对南海区域的控制。
然而,汉朝在争夺南海海权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南海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海岛错综复杂,水流湍急,使得汉朝的军事行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其次,南海地区的国土面积辽阔,统治难度较高。
不同的南海国家之间存在着各种竞争和纠纷,汉朝需要通过外交手段来平衡各方利益。
综上所述,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海权争夺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
汉朝通过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国经济贸易的繁荣。
中国古代探索南海的历史和重要性分析
中国古代探索南海的历史和重要性分析中国古代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勇士豪情、侠义心胸的传统。
尤其是在南海一带,中国古代航海探险史上也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南海地区是一个水域辽阔、岛屿众多的海洋地带,历史上一直是航海家们探险开拓的热门区域之一。
早在汉代,中国就已经开始对南海进行了探索。
当时,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开始通行,南海成为中国与其他东南亚国家之间交流贸易的要道之一。
汉武帝派遣了张骞派出一支船队,从南海出发前往其他东南亚国家进行贸易和探险。
这是中国古代首次对南海进行的探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的贸易船队在南海地区越来越频繁,探索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唐朝时期,唐皇帝为了加强对南海的掌控,派遣了苏定方、王曾等人领导大军入侵南海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征伐。
这次征伐显示出中国在海上的实力,也为南海地区的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宋朝时期,南海地区渐渐成为中国海上贸易的重要中心。
中国南方各个港口的商家纷纷派遣商船前往南海地区进行贸易和探险。
而中国的南海船队也越来越强大,成为了南海地区的主宰者。
宋朝时期的南海探险活动也为今后一系列海上探险奠定了基础。
元朝时期,在中国水师的带领下,南海地区的贸易活动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元朝的水师规模庞大,船只数量也非常可观。
这时,中国的海上贸易船队开始抵达更遥远的南海地区,成为东南亚的重要贸易伙伴。
同时,中国的水师也开始向东南亚的其他国家展示自己的实力,南海探险活动又迈上了新的台阶。
明朝时期,中国的南海探险活动达到了全盛时期。
明朝海盗的横行,威胁着中国南方的安全,所以明朝开始派出大批军队前往南海地区进行征伐。
同时,中国的贸易船队和商业船只向南海地区不断进发,与南海地区的商家进行贸易往来。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南海探险和贸易活动逐渐发展成为了史无前例的盛况。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探索南海的历史和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中国航海家们在南海地区经历了无数险象和挑战,但他们依然坚定地走在探险的路上,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几点思考古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西方及南亚、东南亚等地之间的一条贸易航线,是连接东西方之间的重要通道。
这条丝绸之路可追溯至公元前206年的汉武帝时期,标志着中国商人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上贸易活动。
以下几点是对古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些思考。
古海上丝绸之路对中西方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条海上贸易航线,中国与西方各国之间不仅进行了商品贸易,还进行了文化交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被带到西方国家,引起了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的兴趣和向往。
而西方的黄金、宝石、香料等商品也通过这条航线进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
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促进了各国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贸易通道。
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商品在西方国家非常受欢迎,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产品。
西方国家也通过这条航线将黄金、银器、玛瑙、马匹等贵重商品带到中国进行交易。
这些商品的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繁荣,也为贸易渠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和知识的传播。
随着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商人将中国的科学技术、医学知识、文字、造纸术等带到了西方国家。
而西方国家也将自己的科学技术、宗教、数学、艺术等带到了中国,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
这种技术和知识的交流对于世界的科技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理探索和国家交往。
通过这条航线,中国商人不仅到达了西方国家,也到达了南亚、东南亚等地。
而西方国家的商人也通过这条航线到达了中国。
这种互动促进了地理探索的进行,也为不同国家之间的外交和互相了解提供了机会。
古海上丝绸之路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由于长时间的贸易往来,丝绸之路使中国和西方各国之间的贸易交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海上贸易航线的开通,海盗活动频繁,贸易船只和商人的安全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贸易商品的涉及范围广泛,导致文化的污染和资源的过度开采等问题。
中国历史上的海洋世界与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历史上的海洋世界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的海洋世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时期。
从古代开始,中国人就利用海洋作为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放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也为中国带来了繁荣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海洋世界和海上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的影响。
第一部分:海上丝绸之路的起源与发展海上丝绸之路起源于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中东等地区之间的贸易往来。
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汉朝时期,中国就开始向南海地区出口丝绸、瓷器和其他奢侈品。
这些商品通过海上贸易逐渐流入东南亚和印度洋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上丝绸之路逐渐扩展到了更远的地方,包括非洲、阿拉伯半岛和欧洲。
在唐朝时期(7世纪-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到了巅峰,这一时期的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第二部分:海洋世界的经济影响海洋世界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
首先,海上贸易使中国能够出口大量的丝绸、瓷器和其他优质商品。
这些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中国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其次,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还能够进口各种珍稀物品和文化资源。
从印度洋地区,中国引进了香料、珍宝、植物和动物,丰富了中国的商品种类和文化内涵。
第三部分:海洋世界的文化影响海洋世界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时期,中国与印度、阿拉伯、波斯和其他地区的商人和学者进行了频繁的交流。
这种交流促进了艺术、科学、哲学和宗教的传播,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例如,佛教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时期传入了中国。
佛教的传播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宗教信仰,也对中国的哲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四部分:海洋世界的外交影响海洋世界为中国提供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机会。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印度、波斯、阿拉伯、东南亚和东非等地区的国家之间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这些外交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为中国提供了外交手段解决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海陆丝路在岭南的历史对接、区域效应和启示
海陆丝路在岭南的历史对接、区域效应和启示
许桂灵;司徒尚纪
【期刊名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8(017)001
【摘要】在海陆丝路对接概念基础上,阐述这种对接在岭南的发展简史,从汉唐兴盛到宋元海上丝路独立发展、明清达到历史高峰,指出其根源在于封建王朝为实现对国土统治和满足王室贵族奢侈生活的需求.由此产生对我国疆域版图的形成、区域社会经济进步及沿线城镇兴起等积极区域效应.应吸取其在构建我国区域发展的空间格局、在岭南形成的沿海经济带、海河港口互动等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启示,为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关战略、规划和布局等服务.
【总页数】7页(P19-25)
【作者】许桂灵;司徒尚纪
【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广州510053;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27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01.6
【相关文献】
1.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 [J], 马树华;史子峰
2.海陆丝绸之路上汉语输出的历史溯源及其现实启示 [J], 张雨晴;安俊丽;蒋锐;王
紫依
3.上海陆家嘴金融服务业集群研究:基于伦敦历史经验的启示 [J], 曾璐璐;
4.广东海陆丰革命老区红色金融的历史经验与实践启示研究 [J], 李涛
5.历史地理视角下海上丝绸之路在岭南的区域效应 [J], 李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 : “ 海上丝绸之路” ; 衰落 ; 南海区域秩序 ; 南海乱 局 ; 重构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4 8 . 1 0 5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 5 3 1 0 ( 2 0 1 5 ) 一o 7一 O 1 1 4— 0 7
税, 允许百 姓 自由买 卖 ; 在 宋加 洛 建 立 制 瓷业 , 从 中
海 地 区最 早 的 海 上 贸 易 航 道 奠 定 了 沿 途 国 家 发 展 的基 础 。东 南 亚第一 个真 正 国家 扶 南 ( 大体位 于今 柬 埔寨及 越 南 南部 ) 就 是 积极利 用 “ 海 上丝 绸之 路 ” 发 展壮大起 来 的 。扶 南处 于 南海 航 线 的 中 点 , 优越
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0 URNAL O F HA I NAN NOR MAL UNI V ERS I T Y
No. 7 2 01 5
Ge n e r  ̄ No . 1 5 7 V0 l _ 2 8
l 1 4
路” 影响 下 , 北部 吕宋 开始 出现 国家 , l 5世纪 南部 出 现伊 斯 兰 教 国 家 , 如 苏 禄 国 。可 见 , “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助推 东 南 亚 国 家 纷 纷 走 上 世 界 历 史 的 舞 台 , 引
文明 , 赫昭 异域 ” ①、 “ 宣 德 化 而 柔远 人 , 皆推 诚 以礼 待焉 ” ②的和 平友 好 文化政 策 。因此 可 以说 , 共 同 的 价值 追 求 与 共 同 的 发 展 需 求 孕 育 了 “ 海 上丝 绸 之
基金项 目: 福建省教育厅 2 0 1 5 年社会科学研究项 目“ 南海丝绸之路对构建南海区域秩序的历史与现 实影响” 阶秘 巨戍果
收 稿 日期 : 2 0 1 5一 O 2一l 0
作者简介 : 贾庆军( 1 9 7 4一) , 男, 江苏徐 州人 , 福建警察学院讲 师, 福建 师范大学社会历 史学院博士 生, 主要从 事 南海 问题和 中国国家安全研 究。
一
、
“ 海上 丝绸 之路” 的发展 :
塑造古 代南 海 区域 秩序
( 一) “ 海上 丝绸之路 ” 在 南海 区域 的发展 西 汉时 , “ 海 上丝绸 之路 ” 南海航 线 是 一条 从 中
国北部 湾到 东南 亚 、 南 亚 之间 的海 上线 路 。这 条 南
峰 。郑和在 南海 区域开辟 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 线: 占城 , 抵 达航路数 2条 , 启程航路数 6条 ; 满 剌 加, 抵达航路数 4条, 启程航路数 4 条; 苏门答腊 , 抵 达航路数 1 条, 启程航路数 6条。 这种综合性 的 交通 网络 使 中 国 与 东 南 亚 国 家 的贸 易 往 来 更加 方 便 。这时期, 暹罗实行开放 的贸易政策 , 废除关 卡
提供 历 史的 启示 。
三佛齐控制马六 甲海峡。“ 三佛齐者 , 诸蕃海道之 要冲也。东 自闺婆诸国, 西 自大食 、 故临诸国 , 无不 由其境而人 中国者。 ” _ 3 三佛齐垄断东 南亚海上贸 易, 对往 来 商 品 进 行 征 税 , 从 而 积 累 巨 大 财 富 。到 明朝 , 郑 和 下西洋把 “ 海 上丝 绸 之路 ” 的发 展 推 向顶
( S o c i M S c i e n c e s )
海 上 丝绸 之路 ” 与南 海 区域 秩 序 的建 构
— — 一
种 历 史 的启 示
贾 庆 军
( 福建 警察 学院/ 福建 师 范大学 社会 历史 学 院 , 福建 福 州 3 5 0 0 0 7 )
摘
要: “ 海上丝绸 之路” 的发展使古代南海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 、 包容互鉴 、 和睦友好 , 塑造了和平 、 稳定 与发
展 的南海区域秩序 。但从明代始 , 中国开启保 守外 交及 南海 国家受 到西方殖民 者的侵略使得 “ 海上丝绸之路 ” 渐趋 衰落 , 南海 区域秩 序渐被分解 , 由此缘发当代南海乱局。当下 , 南海 国家共建 2 1世纪 “ 海上丝 绸之路”, 其共 同的发 展需求和价值观追求要求重构南海区域秩序 。为此 , 南海 国家 不仅要互 利共 赢 , 更 要平等友 好 ; 不仅要 开放 包容 ,
世界闻名的东西方交通和贸易 中心。马六 甲王 国 对 外采 取更加 积极 和 开 放 的政 策 , 如 设 置港 务官 专 管 马 六 甲港 市 的 贸 易 ; 制 定 较 低 税 率和 简化 课 税 ; 允 许 外 国 货 币在 本 地 流 通 等 。 - 6 ] 在 菲律 宾 群 岛 , 十 三四世纪还处于形成 国家的前夜 , 在“ 海上丝绸之
南海 区域是 古代 中 国和东 南亚 国家 共 推 “ 海 上 丝绸 之路 ” 发展 的第一 站 。在“ 海 上丝 绸 之路 ” 两 干
家 的发展 带来极 大 的便 利 。如 占婆 ( 位 于今 越 南 中 南部 ) 成 立 了 强 大 的船 队 , 发 展 海 上贸 易 J 。又 如
多年 的发展进程 中, 南海 国家何以塑造和 平、 稳定 与发展的南海区域秩序?本文以史为据 , 探究 “ 海 上丝 绸之路 ” 与 古 代 南 海 区 域秩 序 的 内在 关 联 , 剖 析 当代南海 乱 局产 生 的缘 起 , 为 重构 南 海 区 域秩 序
国引进 制造 陶 瓷 技 术 , 所 产 陶 瓷 远销 爪 哇 、 菲 律 宾 等地。 马 六 甲王 国 控 制马 六 甲 港 , 使 马 六 甲成 为
的地理位置使扶南大力发展海上贸易 , 得以成为东 南亚最 早 的政 治 、 经济 和 文化 中心 。 u 唐宋时, 南海 航线向南拓展到苏门答腊和爪哇 , 为当时东南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