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docx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最新修订版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2023年最新修订版引言本文档是关于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最新修订版,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扼要的概述,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相关利益相关者了解该标准的要点和目标。
背景信息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修订是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进展。
该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标准目标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
标准内容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学生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如物质的性质、能量的转换、生物的特征等。
2. 科学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的能力,包括观察、记录、分析和推理等。
3. 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等。
4. 科学应用和创新: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科学创新和创造。
5. 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具备科学伦理和社会责任感,强调科学研究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社会影响等。
实施建议为了有效实施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以下是一些建议:1. 教师培训:为教师提供关于新课程标准的培训,帮助他们理解标准的要求和目标,以便能够有效地教授科学课程。
2. 资源支持:提供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以支持学生进行科学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
3. 项目研究:鼓励学生进行项目研究,通过实际的科学实践来深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4. 跨学科整合:将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5.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论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最新修订版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word完整版)新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1年整理精品文档)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的科学发现、技术突破及重大创新不断涌现.科学技术在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推动了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繁荣,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科学技术正深刻改变着社会,而社会的发展又对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科学不仅作为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驱动力,也代表着一种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一种当代公民必备的素质。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推动人类社会和生产力发展的同时,给每一位当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小学科学课程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富有挑战性的课题。
(三)科学态度
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克服困难,认真完成预定的任务。
2.依据实证,勇于发表和说明自己的见解,乐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和理解别人的观点,以完善和修正自己的观点。
下面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科学知识
1.通过对物质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一些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命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与其他学科有密切联系的课程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文化也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比如,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与科学有关的内容以及科学家的故事。科学课程也要求学生运用语言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交流。科学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培养他们语言的准确和精炼,提高他们表达和辩论的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再如,科学和数学学科也有着天然的联系,科学课程特点之一就是定量表达和使用逻辑推理.数学可以在科学探究中作为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工具,而科学课程又为数学的应用提供了实例。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总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分目标(一)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4.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5.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6.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7.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8.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欢尝试新的经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的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4.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
5.在科学学习中能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6.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也有消极影响。
(三)科学知识1.学习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三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世界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
(完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为了保障小学生的科学研究质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经过深入研究制定。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该标准的内容。
一、总体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基本的科学知识、观察实验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课程标准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科学知识体系- 介绍物质、能量和信息等科学基本概念。
- 阐述常见物体和现象的科学原理和规律。
- 探索生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 揭示地球、宇宙和人类文明的相互关系。
2. 科学实验与观察- 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实验和观察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 科学探究与问题解决-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和观察来解决科学问题。
三、教学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强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包括:-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 问题导向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科学知识。
四、评价方式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 综合评价:综合考察学生的科学知识、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任务评价:通过完成特定科学任务来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材编写与选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的教材编写与选用应该符合以下原则:- 紧密结合课程标准,全面反映科学知识与实践内容。
- 规范编写,语言简明通俗,符合学生认知水平。
以上是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全国版)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够为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实施提供指导和参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确定的小学生科学学习目标和要求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档旨在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内容,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科学学习与教学。
一、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
通过科学学习,学生将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和知识:1.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掌握科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概念。
3.培养科学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4.培养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科学1.动物: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饮食习性、生长发育等。
2.植物:学习植物的特征、繁殖方式、生长环境等。
3.人体:认识人体的器官、组织和生命活动等。
2. 物理科学1.物体:了解物体的运动、形状、质量等属性。
2.光与影:学习光的传播规律和影的形成原理。
3.音与声: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感知。
3. 地理科学1.地球与地球运动:理解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
2.自然地理:学习山、水、动植物等自然地理现象。
3.人文地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
4. 化学科学1.物质和物质的变化:认识常见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空气和水:学习空气和水的特性、组成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教学方法应积极灵活、多样化。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植物、物体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知识。
3.研究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体研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4.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四、评估标准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估应以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核心。
评估方法包括口头表达、书面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形式。
评估内容包括知识掌握情况、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共23页文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谢谢!
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
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
1. 前言
- 本文档旨在规定小学科学课程的标准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2. 课程目标
-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课程内容
- 小学科学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和科学实践两个主要领域。
- 自然科学的内容涵盖生物、物理和化学等基本学科。
- 科学实践的内容包括观察、实验和科学探究等。
4. 教学方法
- 小学科学课程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主动研究的能力。
- 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
5. 评价方式
- 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研究成果和综合能力。
- 评价方式可以包括考试、实验报告、课堂参与和科学项目等
多种形式。
6. 学生要求
- 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作业。
- 学生应遵守实验守则和科学道德规范,保护实验设备和环境
的安全。
7. 教师要求
-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帮助他们克服研究困难并提高
研究效果。
8. 标准修订
- 本文档将根据教育发展和科学进展的需要进行定期修订。
以上是关于小学科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3的概要内容。
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详细规划和实施。
最新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最新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目标
-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要求
知识和技能
- 学生应掌握与课程相关的基本科学知识,包括生物、物理和化学等方面的内容。
- 学生应学会使用科学工具和仪器,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 学生应学会进行一定难度的实验,并能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 学生应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能运用科学知识进行解释。
科学思维和方法
- 学生应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能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答。
- 学生应学会进行科学观察和实验,并能够总结、分析和归纳实验结果。
- 学生应学会将科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情境。
- 学生应学会进行科学交流,包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科学文献。
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 学生应培养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和热爱,并了解科学对社会和人类的重要性。
- 学生应了解科学的伦理和安全原则,学会在科学探索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 学生应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 学生应培养对科学发展的持续研究和自我更新的态度。
最新版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能力,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通过科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
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内容1.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力的作用、能量、能量的不同形式及其相互转换。
2.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人体和健康,以及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3.了解太阳系和一些星座,认识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的运动,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道地球是人类应当珍惜的家园。
4.了解技术是人类能力的延伸,技术是改变世界的力量,技术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进程。
学段目标与内容1-2年级:Grade1-2: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通过观察,描述物体的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特征●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观察并描述水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知道有些物质能够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食盐和白糖等(有些物质很难溶解在水里,如沙和食用油等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描述物体所处位置和方向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6.磁铁有磁性,可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6.1 磁铁能对某些物体产生作用●列举生活中常用的不同外形的磁铁●描述磁铁可以直接或隔着一段距离对铁,镍等材料产生吸引作用●知道指南针中的小磁针是磁铁,可以用来指示南北6.2 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说出磁铁总是同时存在着两个不同的磁极●知道相同的磁极相斥,不同的磁极相吸二.生命科学领域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2.1 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说出植物需要水和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1 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辨认方向●描述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举例说出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2 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2 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观察并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四.技术与工程领域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1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1.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2.1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认识周围简单科技产品的结构和功能2.2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3.1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建议3-4年级:Grade 3-4: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1.2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某些材料的导电性、透明程度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3物质一般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1.4利用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知道冰、水、水蒸气在形状和体积等方面的区别●观察并描述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或降低到0°C时水会沸腾或结冰●知道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2.2 有些物质在水里能够溶解,而有些物质在水里很难溶解●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通过实验,知道搅拌和温度是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常见因素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1 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形状随容器而变,没有固定的体积●知道空气具有质量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空气总会充满各处3.2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知道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对生命具有重要意义3.3 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通过观察,描述热空气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4.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4.1 可以用某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该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知道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4.2 通常用速度大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测量距离和时间的常用方法●知道用速度的大小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知道自行车、火车、飞机等常用交通工具的速度范围4.3 物体的机械运动有不同的形式●列举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物体的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运动方式●比较不同的运动,举例说明各种运动的形式和特征5.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5.2 物体运动的改变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有关●举例说明给物体施加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停止6.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通过物质传播6.1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6.2 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6.3 声音的高低、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变●知道噪声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7.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7.1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8.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8.1 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8.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加热和冷却也可以改变某些物质的状态●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知道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9.电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9.1 电路是包括电源在内的闭合回路,电路的通断可以被控制●说出电源、导线、用电器和开关是构成电路的必要元件,说明形成电路的条件●解释切断闭合回路是控制电路的一种方法9.2 有的材料容易导电,而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知道有些材料是导体,容易导电,有些材料是绝缘体,极不易导电9.3 电是重要的能源,但有时也具有危险性●列举电的重要用途●知道雷电、高压电、交流电会对人体产生伤害●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10.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6.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识别日常生活中的能量●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二.生命科学领域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1.1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描述生物的特征●知道生物与非生物具有不同特点1.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生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1.3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的植物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2.2植物的一生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外部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2.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3.1 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3.2 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举例说出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说出这些变化对维持动物生存的作用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4.1 人体具有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器官●简要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简要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5.1 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举例说出植物和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5.2 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描述和比较胎生和卵生动物繁殖后代方式的不同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栖息地能满足生物的基本需要●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6.2 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列举动物依赖植物筑巢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6.3 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6.4 自然或人为干扰能引起生物栖息地的改变,这种改变对于生活在该地的植物和动物种类、数量可能产生影响●举例说出人类生产、建筑等活动对动植物生存产生的影响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1.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1.1地球每天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昼夜交替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描述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1.2月球围绕地球运动,月相每月有规律地变化●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描述月相变化的规律1.3太阳系是人类已经探测到的宇宙中很小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描述月球表面的概况●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2.地球上有大气,水,生物,土壤和岩石,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2.1 地球被一层大气圈包围着●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的量,描述天气●知道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2.2 地球表面有由各种水体组成的水圈●知道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情况●知道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2.4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知道组成土壤的主要成分●观察并描述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不同特点,举例说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适宜生长不同的植物2.5地球表面覆盖着岩石●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观察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标本,认识常见岩石的表面特征●知道矿产是人类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3.地球是人类的家园3.1 地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自然资源●举例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淡水,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说出人类利用土壤进行农业生产的例子,树立保护土壤资源的意识●说出人类利用矿产资源进行工业生产的例子,树立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的意识3.2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了解台风、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四.技术与工程领域1.人们为了使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快捷、舒适,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人工世界1.1 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不一样●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1.2 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举例说出制造技术、运输技术、建筑技术、能源技术、生化技术、通信技术的产品2.技术的核心是发明,是人们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2.1 技术发明通常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知道一些著名工程师、发明家的研究事迹,了解他们的设计和发明过程2.2 技术包括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举例说出改变方法和程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2.3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使用和制作简易的古代的测量仪器模型,如日晷、沙漏等●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3.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3.1 工程是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的系统性工作●举例说出一项工程运用到的科学技术和原理,如汽车刹车系统的设计中运用到的科学与技术3.2 工程的核心是设计●知道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明确问题,确定方案,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针对一个具体的任务,按照设计的基本步骤来设计一个产品或完成指定的任务3.3 工程设计需要考虑可利用的条件和制约因素,并不断改进和完善●对自己或他人设计的想法、草图、模型等提出改进建议,并说明理由●在制作过程中及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5-6年级:Grade 5-6:一.物质科学领域(Science of substance)1.物体具有一定的特性,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1.1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描述观察常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导热性等性能,说出它们的主要用途1.2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燃烧后的纸、生锈的铁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2.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2.1 水在自然状态下有三种存在状态●列举日常生活中水的蒸发和水蒸气凝结成水的实例,如晒衣服、雾、玻璃窗上的水珠等●知道温度是影响水结冰和水沸腾过程的主要因素3.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3.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混合物质●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氮气和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4.力作用于物体,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5.1 有的力直接施加在物体上,有的力可以通过看不见的物质施加在物体上●知道地球不需要接触物体就可以对物体施加引力5.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光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5.1 有的光直接来自发光的物体,有的光来自反射光的物体●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知道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5.2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会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会形成阴影●知道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知道行进中的光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5.3 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描述太阳光穿过三棱镜后形成的彩色光带,知道太阳光中包含有不同颜色的光6.热可以改变物质的状态,以不同方式传递,热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能量表现形式6.1 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说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递的现象,知道热通常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举例说明影响热传递的主要因素,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7.自然界有多种表现形式的能量转换7.1 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能量的表现形式●知道声、光、热、电、磁都是自然界中存在的能量形式7.2 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调查和说明生活中哪些器材,设备或现象中存在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及其之间的转换二.生命科学领域1.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1.1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对常见植物进行简单的二歧分类1.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说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1.3地球上多种多样的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知道蘑菇和木耳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知道感冒、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2.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的生存2.1植物具有获取和制造养分的结构●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分3.动物能适应环境,通过获取植物和其他动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3.1 动物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举例说出动物在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环境变化时的行为4.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4.1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举例说出人体对某些环境刺激的反应方式和作用●列举保护这些器官的方法4.2 人脑具有高级功能,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简要描述脑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生物基础4.3 脑需要被保护●举例说出为保护脑的健康需要采取的主要措施,比如人需要充足的睡眠,需要避免长期的精神压力,防止外界的激烈冲撞,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等4.4 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会对人体产生一定影响●列举睡眠、饮食、运动等影响健康的因素,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列举噪声、雾霾、污水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养成环保意识5.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它们得以世代相传5.1 生物体的后代与亲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描述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花的颜色,叶的颜色、大小与形状等●描述和比较动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如毛皮的颜色、躯体的大小、外形和外貌等5.2 有些曾经生活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现在已不复存在,而有些现今存活的生物与它们具有相似之处●根据化石资料举例描述已灭绝的生物,如恐龙、猛犸象等●描述和比较灭绝生物和当今某些生物的相似之处6.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6.1 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年版
最新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1000字2022年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制定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程理念科学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科学课程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并帮助学生发现、认识和解释自然及人类活动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以及自身在其中的位置和作用。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科学交流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天文、地球、生物、化学、物理、科技等领域。
其中,天文、地球、生物为必修内容,物理、化学、科技为选修内容。
1、天文:引导学生了解天空中的太阳、星星和行星,探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等。
2、地球:介绍地球的构造、运动和变化,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资源,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地球资源。
3、生物:介绍生物的结构和功能,了解基本的生物生态系统和遗传规律。
4、物理:引导学生了解物理世界的基本规律,如力、能量、波动等。
5、化学:介绍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材料,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化学现象带来的影响。
6、科技:介绍现代科技的基本知识和创新思维,了解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模式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应以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为主,并辅之以问题解决、探究性学习等方法。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风格,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行教学。
五、评价方式科学课程的评价应既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掌握情况,又注重学生的思考、创新和实际应用能力。
应区别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法、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其他科学教育应该符合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注重学生的生态素质和道德素养,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培养自信和勇气,发展创造性和创新精神。
同时,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的生动经历也应成为科学课程之一的重要内容。
总之,最新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培养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用带有挑战性的任务型学习模式,注重注重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以期让学生明白科学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促进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第一章:引言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
小学科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态度。
本章介绍科学课程的目标和重点,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
第二章: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其具备以下能力:1. 观察并描述生活中的现象和事物。
2. 提出具有科学性的问题。
3. 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观察,获得实验结果。
4. 运用科学常识解释生活现象。
5. 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包括质疑精神、实验精神、合作精神等。
第三章: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介绍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的常见现象,如天气变化、季节变化、植物生长、动物生活习性、生态平衡等。
2. 物质和能量:介绍常见材料和物质的性质,如固体、液体、气体的特点,以及能量的转化和利用。
3. 生物和健康:介绍人体的器官结构和功能,讲解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4. 科学探索:介绍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第四章:课程重点小学科学课程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践能力,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并描述其特征的能力,如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植物生长等现象。
2. 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来解决“冰可以变成水吗?”的问题。
3. 科学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进行简单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如通过实验观察光线的传播路径。
4. 科学常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常识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如运用科学常识解释太阳升起和落下的原理。
第五章:教学原则和方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体验教学:通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思考。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导言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思考的一种活动。
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起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作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指导小学科学教学的基本规范,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引领学生了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2. 综合发展:将科学知识与学生需要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
3. 递进性与系统性:科学课程设置要有层次性和系统性,确保学生的科学知识能够逐步增加和深化。
4. 践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观察仔细、思考严谨、实验谨慎、推理准确等。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科学基本概念、原理和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a. 探究与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b. 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科学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c. 运用与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包括对科学事物感兴趣、对科学知识的敬畏和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a. 自然界的组成与变化:包括天空与地球、天气与季节、动植物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b. 人体与健康:包括身体结构、健康饮食、运动与健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c. 科学探究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等科学探究能力。
d.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2. 教学方法:a. 实践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b.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和团队合作精神。
c.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引言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针对小学阶段科学教育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科学课程。
一、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感知和思考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和学习能力。
二、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的课程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领域:1. 生物世界探索本模块主要包括生物的特点和分类、植物和动物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关系等内容。
通过探索生物世界,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物质与能量本模块主要包括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能量的转化与传递等内容。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物质和能量的理解,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科学探究与实践本模块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等内容。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的技能。
4. 科技与社会本模块主要包括科技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科技创新和科技伦理等内容。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科技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关注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和伦理问题。
三、评价与考核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3版强调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与考核。
评价与考核应注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具体考核方式包括:1.日常观察评价:教师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日常评价;2.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等;3.学科竞赛评价: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学竞赛,并将竞赛成绩作为评价指标之一;4.项目作业评价:要求学生参与科学探究项目,并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目标和背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为了指导小学生研究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而制定的一套教学标准。
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旨在提供一个统一的教学框架,确保学生在科学研究中能够达到规定的研究目标。
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和准则。
首先,科学课程标准应该基于对学生认知发展和研究特点的科学研究。
其次,标准制定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发展需求和科学进步的动态变化。
最后,标准应该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师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
标准内容和要求: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 科学知识与概念:学生应掌握基础的科学知识和概念,包括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他们应该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
2. 科学实践与技能:学生应具备实验设计、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科学实践和技能。
他们应该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并能够准确记录实验结果和分析数据。
3. 科学思维与探究:学生应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他们应学会提出科学问题、寻找科学答案,并能够进行科学推理和解释。
4. 科学与社会:学生应了解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他们应该了解科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培养科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科学伦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实施和评估: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努力。
教师应根据标准的要求,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标准规定的研究目标。
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和实验设备,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
对学生研究效果的评估应基于标准的要求,从知识掌握、实践技能、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指导。
结论: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旨在为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提供统一的教学指导。
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和培养科学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科学课程标准的实施和评估应成为学校和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全国小学科学课程准则
全国小学科学课程准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全国小学科学课程准则,旨在提供指导和建议,以保证小学科学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
本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小学科学教育。
2. 目标本准则的目标是:- 建立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意识。
3. 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应包括以下内容:- 科学基础知识:介绍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现象,包括物质、能源、力、光、声等;- 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与社会:介绍科学在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引导学生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进行思考;- 科学伦理:培养学生的科学道德意识,强调科学研究的诚实、公正和负责任。
4. 教学原则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多元教学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风格和能力水平;- 实践导向:注重实践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融合创新:将科学与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能力;- 认知发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
5. 评估方法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估应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贡献和表现;-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等,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6. 培训和支持为了保证全国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实施,应提供以下培训和支持措施:- 教师培训:为小学科学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的培训;- 教材支持:编写和提供符合本准则要求的教材和教辅材料;- 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享平台,教师可以分享和交流教学资源和经验;- 督导评估: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确保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二、科学探究目标三、科学态度目标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物质科学领域二、生命科学领域三、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四、技术与工程领域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教学案例案例1 认识空气案例2 水沸腾现象的观察案例3 西瓜虫有“耳朵”吗案例4 观察月相案例5 暗盒里有什么案例6 水火箭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人类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认识并合理利用自然提供了可能。
科学技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促进了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每一位公民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
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培养提问的习惯,初步学习观察、调查、比较、分类、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等方法,能够利用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初步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对自然的好奇心,以及批判和创新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总4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20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
)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_3
---------------------------------------------------------------最新资料推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一、教学建议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科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等,获得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不断提高探究能力。
(一)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二)注重多种形式教学的有机结合(三)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相互间的交流合作 (四)科学课程的教学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校内资源(二)校外资源三、教材编写建议(一)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1、全面体现《标准》提出的理念和目标。
2、体现课程内容。
3、准确把握内容标准要求。
4、教材的编写要有一定的实践依据。
(二)教材编写应体现整体性 1、整体体现课程内容的核心。
2、整体考虑知识之间的联系。
3、重要的科学概念与科学思想要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
(三)教材内容的呈现应体现过程性(四)呈现内容的素材应贴近学生现实 1、生活现实。
1 / 32、科学现实。
3、其他学科现实。
(五)教学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六)教材编写要体现可读性科学下册教材简析教材简析本册教材共有 6 个单元。
第一单元是《我们长大了》。
第二单元是《遗传与变异》,第三单元是《进化》,第四单元是《共同的家园》,第五单元是《神奇的力量》,第六单元是《拓展与运用》。
在各个单元学习中均有过程与技能训练。
本册内容是科学课的深入,既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目的要求通过本册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对现象或结果作出合理的解释或有依据的推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20 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科学与技术主要是通过促进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推动社会发展。
(科学使人们永无休止地求索和认识世界,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技术则使世界在人的手中得到重新安排,人们生活的世界日益人工化。
)科学与技术的日新月异,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已经越来越依靠科学与技术。
每一位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必须具有科学素质。
当今时代,人们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科学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
小学科学课程承担了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的责任。
通过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小学生保持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发展学习科学的潜力,为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打下良好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以下简称《标准》)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
《标准》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以及教学评估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他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科学素质的形成是长期的。
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科学素质一般包括: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运用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认识自己和周围世界的能力,具备进行科学探究所必需的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等。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能够最有效地综合自然科学各个领域(如物质科学、生物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
小学科学课程与并行开设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课程,构成小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又为 7—9 年级的科学课程,以及分科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质是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1.人人都能学的科学科学课程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科学教育。
无论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地区、民族、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的差异和性别、天资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课程均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科学潜能发展的基础。
2.学习“四位一体”的科学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是科学的四个层面,应全面体现在课程内容中。
3.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创造学习科学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的魅力和乐趣;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4.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
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5.科学课程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创造的空间。
科学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提倡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加强科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与整合。
三、设计思路1、依据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科学课程的现状,确立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2、小学科学课程从 1 年级至 6 年级开设。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与平行开设的相关科目的联系,也要考虑与7—9 年级相关科目的衔接。
3、课程通过三条主线,即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4、课程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选取了 24 个核心概念作为学习的科学知识。
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核心概念螺旋建构的方式,由简单到复杂分级设计,即将每一个核心概念分解成若干具体概念,并对具体概念进行分级。
这些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能力培养和科学态度教育的载体。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总目标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关键的基础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兴趣和思维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并应用于力所能及的科学探究活动;了解科学和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理解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具体目标(方案一)1、理解科学知识(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基本食物和现象;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以及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环境,知道太阳系的基本概况;了解地球的运动及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有关知识的学习,初步掌握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的技能;能够运用一些简单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科学方法(1)学会从生活经验中提出简单的科学问题。
(提出科学问题)(2)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实验,并且能够对观察和实验的过程、结果进行陈述。
(进行观察和实验)(3)学会对一些自然现象的成因进行假设,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现象进行说明和解释。
(科学解释)(4)学会对得到的科学结论进行验证。
(科学验证或检验)3、弘扬科学精神(从科学精神的内涵:理性、实证、分析、开放、民主、批判、革命等方面选点)(1)敢于坚持真理,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
(理性精神)(2)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愿意为探索自然的奥秘付出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
(实证精神)(3)善于思考和分析,追求准确和精细;同时能听取不同意见,理解别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
(分析精神和开放精神)(4)敢于大胆质疑,具有开拓创新的勇气。
(批判精神)具体目标(方案二)(一)科学知识1、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物理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
3、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一些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形成对人体和健康的初步认识。
4、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与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5、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能初步综合知识和经验进行设计;运用工具制造产品或解决实际问题。
(二)科学能力1、认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2、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比较、判断、归纳、分类、想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三)科学态度1、对自然现象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道理;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活动。
2、有求真务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敢于依据客观事实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见解,能听取与分析不同的意见,而且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勇于改变自己的观点。
3、有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并与别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态度。
对别人的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并能理解别人的观点。
4、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目标(方案三)(一)科学知识学习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设计和技术四大领域中浅显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尝试解释各种各样跟科学有关的现实生活情景为背景的问题及现象。
1、通过对物质科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物质的常见性质和基本运动形式,认识物体的运动和力,了解能量具有不同的形式并且能够互相转换。
2、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认识多种生物及它们的种类,了解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生命之间的互相依存关系,认识到人具有高级的脑,使得人成为能够劳动、进行发明和创造的高等动物。
3、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上可以分为不同的圈层,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了解太阳与地球、月球的相对运动关系,知道太阳是地球能源的主要供给者,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4、通过设计和技术方面的学习,知道不同的技术结构具有不同的功能。
5、初步认识到人类为了满足认识世界的好奇心而不断地探索着我们生存的世界。
我们周围的世界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因而科学的发展是无止境的。
了解科学应用到技术中后,由于技术的运用不当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
(二)科学能力1、能够识别科学性问题,辨识由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在回答问题时首先要考虑收集证据。
2、能够大胆猜想,有根据地进行假设,根据已有知识与条件进行实验设计,以便能够验证假设。
3、能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阅读等多种方式收集可观察和测量的资料。
4、能够运用表格、统计图表等形式分析整理数据资料。
5、能够在居于证据的基础上回答关于物体、事件或系统的特性和规律的问题,从自然现象中发现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