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夏 感》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夏感》第四课时备课
夏感初中语文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浙江省永康市永康中学夏晓妍2011年5月一、教学设想本单元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意境优美,构思精巧,语言精美,情景交融,富有诗情画意等。
学生在前一课《春》中已初步了体验了如何领悟散文的美,那就在这一课好好自己去品味一番吧。
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在学法的引导下学生语言、主题等方面自主领悟夏天的美。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理解和运用“芊芊、黛色、灵秀、磅礴、匍匐、贮满、终极、融融、澹澹”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理解分析文中描绘夏景的精妙。
4、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品味文章的内容,融入意境领会作者的思想、尝试分析感受语言的艺术特色。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对夏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独特的审美意识,正确的认识事物的美。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多个角度品味语言的美。
四、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理解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思路以多种方式的阅读为主,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合作探究,适当运用联想和想象表达丰富的内容。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课前准备(一)素材准备1、黄土地上的夏天的图片和江南的夏天的图片2、课文朗读的音频文件3、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二)学生预习1、扫清字词的障碍2、用已有的方法尝试赏析文章。
八、过程设计课前气氛营造:播放黄土地的夏天的图片或歌曲(一)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大地复苏,生机勃勃的春;也领略到了北风凛冽,白雪皑皑的冬; 当提到夏的时候,你是什么感觉呢?(学生谈感受。
)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也许,春的百卉萌发能给人一种再生的愉悦,春的万象泰和又能使人的情思得到畅快的释放吧;也许,秋的收获能给人一种成熟的满足,秋的寂寥又能使人的心绪得到淋漓的渲泄吧;所以,吟春咏秋,古今舞文弄墨者,几乎趋若过江之鲫。
而夏呢?也许它太热太酽太稠密太有点“浓得化不开”了,因此,总不免给人一种失和谐超力度负荷过重之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导读:本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课文才不过八年的时光,整个高地便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大约四十年前,我长途跋涉来到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
当时这个高原一片黄土,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
我走了三天,来到一个破落村庄的废墟附近。
这个村庄的房子早已在风吹雨淋之下,失去了它们的屋顶。
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
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
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它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其实,我对这一带相当熟悉。
高地上稀疏地错落着四五个村庄,其中大部分居民因为忍受不了干旱的气候搬走了,剩下几家烧炭工人,生活十分艰辛。
我继续向前走,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
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我朝那人大声叫道:“给我一点儿水好吗?”那是一个牧羊人,在石屋前还有一群绵羊。
牧羊人默默地从井里汲水给我,水质清洌可口。
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因为他在这个荒凉的高地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这栋房子到处都有他建造的痕迹,也有他抵达高地后修复废墟的血汗。
屋顶很牢,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仿佛海啸冲到岸边的声音。
尽管生活并不富裕,但牧羊人的外表却很整洁。
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牧羊人带着我进房间,倒了一碗汤给我。
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拣着。
我好奇地问:“你在做什么?”牧羊人回答:“我要选一百颗种子,明天种。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册的答案课后习题答案第1课在山的那边一、1.2.略3.⑴将“兴旺〞改为“开展〞⑴将“附和〞改为“赞成〞二、1.“海〞指的是理想的境地,“山〞指的是重重困难。
隐含的道理是:理想的完成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
2.⑴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给予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山也在冷冷嘲笑我痴心妄想、稚嫩可笑,表达我看不到海的失望、沮丧的心情。
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用大海比喻理想,群山比喻重重困难,用爬山比喻困难奋斗,生动形象地说明历尽千辛万苦,困难奋斗才会完成理想。
3.诗人坚信理想可以完成,这个信念鼓舞着他不懈奋斗,使心灵永远不再枯干,充满活力。
4.黄山位于皖南地区,面积千余平方公里,多为花岗岩山峰。
〔原文以注意抓主要信息,如方圆一百二十公里与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相比,以后者为重要。
〕三、1.〔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冰心(飞鸟集)第2课走一步,再走一步一、 1.略2.莫顿•亨特美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克服困难爬下悬崖的故事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战胜小困难,终将战胜大的困难,赢得最后胜利。
3.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参考答案第1页4.⑴把“根本上〞删去〔或将“铲除〞改为“排除〞〕⑴在“朗诵〞后加“表演〞5.C A B二、1.57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我和小伙伴们、父亲天气闷热而且大家玩弹子游戏玩厌了我困在悬崖上,伙伴们走光了在爸爸的引导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爬下悬崖2.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交代事情的起因。
3.略〔运用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方法〕第3课短文两篇一、1.略2.小思香港(承教小记)席慕容画家作家(幻思——席慕容散文赏析)(七里香)(有一首歌)等3.先抑后扬为了生命连续,必须好好活着。
4.⑴删掉“我们选〞⑴删去“原因〞或“等原因造成的〞二、1.⑴秋天一到,蝉就结束了自己短暂的生命,但这短暂的生命完成了生命的连续,因而那烦人的鸣声是可以宽恕的。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山毛榉( ) 废xū( )Chóu( )劳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学案内容预览:13.《夏感》学案设计人:李婧审核:李因娥教师寄语:热爱夏季,热爱生活,做时代的强者。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夏天的特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3、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学习重难点:1、重点:品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品味语言,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贮满()澹澹()芊芊()磅礴()()黛色()匍匐()()2.解释下列词语。
(1)芊芊:(2)主宰:(3)春华秋实:(4)闲情逸致:3.选词填空。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的旋律。
A.急切B.激烈C.急促D.急忙(2)火红的太阳()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
A.照B.晒C.沐浴D.烘烤(3)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在天地间升腾。
A.走动B.滚动C.劳动D.飘动4.细读这样的优美句子:“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句式有什么特点?你能发挥想像再仿写一两句吗?答:5.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以描写居多。
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
请问:“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夏天到了。
”这是第二段末尾的句子,应该怎样朗读?“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答:二、自主探究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夏感梁衡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夏感》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 课《夏感》教案安徽省萧县黄口二中王佩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有关夏季风景的画面。
让学生说一说对夏季的感受,导入课题并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 培养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三、作者简介。
(多媒体出示)梁衡:1946 年出生,山西霍县人。
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
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指名朗读。
四、检查预习。
1. 读准字词的音2. 解释词语五、初读感知1. 听读课文,思考问题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②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致的?③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现的?2. 讨论交流。
3. 初步理解最后一自然段六、研讨赏析重点研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从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色彩、夏天的紧张旋律来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1.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2. 师生讨论交流,在读书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在读书中感受到了夏季景色的热烈、奔放以及农民们的辛劳,夏季确实是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季节,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
八、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夏天的景象。
九、布置作业1. 仿照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和“冬之色”例: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期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三课《夏感》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教版语⽂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夏感》第⼀课时教案及反思《夏感》教学设计初中语⽂七年级(⼈教版)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海盐武原中学马鲜敏⼀、教材内容⼈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设想《夏感》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第三单元是⼀个以季节题材串联起来的主题单元,它侧重于从景与物中感悟⽣活和⽣命的真谛,正所谓“⼀切景语皆情语”,单元教学最终落实到怡情悦性上。
《夏感》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表现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本⽂是略读课⽂,安排⼀课时完成。
整体思路上采⽤了“听读课⽂,感知夏天”、“美读课⽂,体味情感”和“仿写美句,学以致⽤”⼏个环节,配上形象、⽣动的图⽚,让⼈⾝临其境。
学⽣⽅⾯,让学⽣⾃由朗读,发⾔点评,⼩组讨论,语⾔仿写,激发学⽣课堂的表现欲,培养学⽣感知、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和⾃主阅读、思考、感悟、写作的能⼒,体现学⽣的主体性。
三、教学⽬标1、知识与能⼒:(1)、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夏天热烈、紧张、急促的特点。
(2)、学习⽣动的景物描写,感受⽂章的语⾔魅⼒,并学以致⽤。
(3)理解⽂中运⽤多种修辞⼿法的作⽤。
2、过程与⽅法:听读、诵读、品读、⼩组讨论、仿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夏天的钟爱和对劳动⼈民的赞美之情,引导学⽣热爱⾃然,热爱⽣活。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章充满活⼒的语⾔。
体会作者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难点:学习⽂中形象⽣动的景物描写。
理解⽂中多种修辞⼿法的作⽤。
五、课时安排⼀课时。
六、教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七、教学⼿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情景导⼊。
(由时令引⼊)同学们有没有注意今天的天⽓?天⾼⽓爽,凉风阵阵,秋天来了,夏天去了!⼤家印象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学⽣发⾔)教师归纳,引⼊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篇描写北⽅夏天的散⽂精品《夏感》。
在当代作家梁衡眼中,夏是怎样的⼀幅图画呢?(出⽰:夏感梁衡,并板书)(⼆)听读课⽂,感知夏天1、师配乐范读课⽂。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 夏感》课件 新人教版
仿写训练
•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叶,贮满 希望之情; • 夏之色为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 着事物的终极。 冬之色为
拓展延伸
• 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 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 夏的影子。”其实不然,古人也曾为 夏写过许多的诗句,我们一起来欣赏 夏天的古诗句好吗?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dài 青黑色 páng bó 气势盛大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pú fú爬行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听课文朗读,注意文中字词、句读、情感三方面 的朗读技巧,并思考问题: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
2.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夏天的景致的?
读二、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问题:
诗中夏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 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 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 村》) 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 月晦日偶题 》)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 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学习第四自然段,思考: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倍忙” 是什么意思?从哪句话可以看出人特别忙? “倍忙”是特别忙的意思.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 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2.从哪儿可以看出“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 水里?”哪句话体现了“苦”?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 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 空可是遮上了云.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夏感》
第13课《夏感》教案《夏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感受作者对夏天的情感。
2.品味文章的语言魅力。
3.学习课文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过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们该来经历火热的夏天了。
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谁能说说呢?(学生七嘴八舌,各抒已见)在诗人、作家笔下,夏并不是一个受到青睐的季节。
他们笔下的夏是“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干燥炎热的风”,“凶恶的嘶叫着”,“人像快干的鱼”,“大地在高热度中发抖”(引自茅盾、老舍、高尔基、罗曼·罗兰诸人作品)——一种作为艺术的内容中苦闷压抑象征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无情思”(杨万里),“手倦抛书午梦长”(蔡确)——一种轻松闲适中透出无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当代作家梁衡却敢于履新涉奇,从人所寡言处言之,高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夏季,令人由衷叹服。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夏感》确实能够得上是当代散文中一篇难得的精品。
(板书夏感梁衡)二、整体感知1、积累字词、朗读课文(1)字词积累:积累小册(2)教师范读:请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勾画夏的图画;(3)学生领读: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2、学生合作、思考。
(1)在作者眼中,夏天有何特点?(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景致的?(3)本文题为《夏感》,那文中突出的表现了作者对夏天的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借景抒情)3、细读课文,合作探究这篇散文景色鲜明突出、情感自然强烈,这得益于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简单的加以分析吗?明确:(1)、春夏景物比较:明确夏天的景物特征。
(2)、夏天的色彩与春秋天的色彩比较:比较写夏之热烈。
(3)、“春日融融、秋波澹澹”与“苦涩的汗水”对比:得出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歌颂劳动人民。
4、在描写夏景的文段中我们发现了大量优美的句子,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说说理由。
描写性语言:形象生动文言性语言:典雅精致男性化语言:明朗刚性三、拓展延伸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13课-夏感】
思考 时间
3 .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感觉器官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和视觉、触觉、听觉、嗅觉描写, 形象而真切地将从春到夏的过程和夏天的热烈情势展现在我们面前,让 我们有如身临其境,感觉暑气逼人,有铺天盖地乊势。
4 .第三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
时代变迁,生活busy,科技创新,教学easy。了解更多,尽在为之易:
重 文 点 本 字 解 词 读
芊 ( qiān ) 芊细草: 草木茂盛 黛 ( dài ) 色: 青黑色 磅礴 ( páng bó ): 气势盛大 贮 ( zhù ) 满: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 pú fú ): 爬行 澹 ( dàn ) 澹: 水波荡漾的样子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轻飞曼舞 ( màn wǔ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形容蜜 蜂,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 春花秋月: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
时代变迁,生活busy,科技创新,教学easy。了解更多,尽在为之易:
第一部分(第1段)
概括夏季总体特点。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文 章 脉 络
第二部分(第2~4段)
具体描述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 农民劳作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5段)
表达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
时代变迁,生活busy,科技创新,教学easy。了解更多,尽在为之易:
品味语言,理解文中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学 习 目 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主地搜集和整理信息,并能主动地 表达。
联系生活体验,感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对夏、对劳动者、
对活力不激情的热爱和赞美乊情。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
爱生活。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散步》教案
幻灯片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风雨》场景散文贾平凹(wā)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张同平幻灯片2学习目标1、能概括文章内容,了解散点式观察景物的写法。
2、理解含蓄而精彩的文学作品抓住典型的景物特征描写,侧面衬托的写作手法。
(重点,涉及练一)3、体会敏锐观察生活,真切细节描写的方法(难点,涉及练二)4、感知“表达一种非理性的心理意识、一种模糊、含蓄的主题”的主题表现方法。
提示:本课学习目标重在写作上幻灯片3 字词扫描1、蔓màn:细长不能直立的茎。
2、撩liáo:动词,掀起。
3、偌大ruò dà:这么大,或那么大。
4、刹那chà nà:极短的时间,瞬间。
5、芦苇lú wěi:一种高大的禾草,具匍匐的根状茎,叶宽而扁平,大型刷子状圆锥花序,广布潮湿地带,用作编制席子、帘子、格子。
6、栅栏zhà lán:铁条或木条制成的篱笆状物幻灯片47、槐树huái shù:中国和日本的一种观赏乔木 ,具暗绿色的复叶,圆锥花序上带有黄白色的花。
8、攀附 pān fù:附着东西往上爬。
9、蜷曲 quán qū:弯曲(多用人或动物肢体)。
10、屋檐 wūyán:房顶伸出墙外的部分。
11、弧形 hú xíng:圆或椭圆一部分的形状12、倏忽shū hū:忽然,很快。
13、锥形zhuīxíng:上面尖锐,下面粗圆的形状。
14、蹦跳bângtiào:双脚离开地面地向前跳跃。
幻灯片5 作家作品一、我的小传(贾平凹)姓贾,名平凹,无字无号;娘呼“平娃”,理想于顺通;我写“平凹”,正视于崎崛。
一字之改,音同形异,两代人心境可见也。
生于1953年2月21日。
孕胎期娘并未梦星月入怀,生产时亦没有祥云罩屋。
幼年外祖母从不讲甚神话,少年更不得家庭艺术熏陶。
第13课《唐诗五首》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部分学生在讨论时偏离了主题,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紧紧围绕主题展开。
3.强化语言表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4.增强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内涵,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道德品质:通过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登鹳雀楼》中“依山尽”一词,教师需解释其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引导学生理解。
(3)诗歌意境的深入分析:对于诗歌中抽象的意境,学生往往难以把握。
-例如:《望庐山瀑布》中“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教师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4)诗人情感的理解:初中生在情感认知方面还不够成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韵律和意境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句的描绘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诗歌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朗诵,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唐诗五首》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唐诗的韵律和意境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但感觉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这些概念的讲解还不够透彻,或者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尚需提高。
湖南省株洲市景弘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夏感》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夏感》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把握文章的结构、内容,朗读时能正确把握课文的感情基调。
2、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学会感受自然、生活之美
3、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掌握鉴赏比喻和泥人的方法与步骤。
学习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掌握简单的鉴赏语言的方法与步骤。
一、预习:
1.为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注音,并对词语进行解释。
芊芊:()
黛色:()
融融:()
澹澹:()
磅礴:()()
2、请为下面的形似字、多音字注音组词。
歼()奸()
))
纤挑
()()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4、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夏感》体现了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试从文中找找,哪些词语能帮助你读出它的这种气质与风格。
并尝试把它们演绎出来。
二、课堂学习。
请从课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各一句,运用我们学过的分析步骤对它进行鉴赏。
我最爱的比喻句是:
鉴赏:
我最爱的拟人句是:
鉴赏:
完成后,不妨和身边的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在分享的过程中,如果你欣赏某位同学的看法,请把他的鉴赏意见摘抄下来。
拓展:以下是文中包含比喻和拟人以外的修辞手法的句子,请尝试判断它是哪种修辞,并说说把它用在句子中的好处。
1、“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鉴赏挑着夏秋两季。
2、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墙。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纪念白求恩》教学课件(2024秋)
初读课文
1.了解文中人物 资料助读
1938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 派遣,率领一支医疗队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 不久,转赴八路军晋察冀边区工作。1938年11月,率 医疗队到山西进行战地救治。1939年2月,白求恩率 领“东征医疗队”到冀中前线救治伤员,不顾日军炮 火威胁,连续工作69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快乐、有意义、希望能多做贡献。
白求恩在中国生活了两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的 事迹。毛泽东在他逝世后亲笔写了一篇文章—— 《纪念白求恩》,记述了他的事迹,给予他高度的 赞扬。白求恩最后两年在中国到底做了哪些事,让 他深感自己的人生如此愉快而有意义,并且获得了 毛泽东的赞美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寻找答案吧!
字形巧记:山道狭隘,杯满水溢。
殉( xùn )殉职
遣(qiǎn)派遣
徇( xùn )徇私舞弊
谴(qiǎn )谴责
询( xún )询问 依从,曲从。
选择填空。
反义词:豁达
用于在
1. 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B )
A.狭隘 职人员。
2. 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 A ) B.殉职
3. 表示程度极深。( E )
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概括各段的意思。
第1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总结全文,表达对白求恩逝世的悲痛心情, 阐述学习白求恩的重大意义。
3.述说印象
读完全文后,说说你对白求恩的初步印象。
3. (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 D )
4.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
强。迁,改变。 (A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夏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
对于季节,我们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触,现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进行表述。
我们大家一起来看一下句式:仿句:我爱春天,爱她的万物复苏,爱她的草长莺飞。
我爱,爱她的,爱她的。
(要求:从春夏秋冬中任选一季进行表述。
)(生思并且作答同时统计爱这季节的人数)好,大家对季节的喜爱各有缘由。
然而爱夏的却寥寥无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梁衡他爱的夏天,看看他到底爱她的什么,那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夏感》,去领略夏天的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
2、了解作者:
梁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检查字词预习: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朗读,注意字词,句读,情感。
(全班齐读)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2.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读课文
1、你认为文章哪一段最优美?请简述理由。
从修辞和感观两个方面赏析第二自然段
2、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三至五个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
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3、文章最后写道:“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思考:那么据你所知,有关夏天的古诗句有哪些?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代杨万里《小池》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代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辛弃疾《西江月》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草木尽焦卷,川泽皆竭涸。
轻觉衣重,密树苦阴薄。
――王维《苦行》
四、品味语言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夏之色”、“冬之色”。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
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
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五、展示才华:课堂小作:(片断描写)
本文启示我们“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请你也另辟思路写一篇《夏感》
来体现夏的美。
示例:夏日树阴
时近中午,骄阳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汉子在发泄着胸中的怒火。
山路蜿蜒盘旋,拾级而上,两侧的树木郁郁葱葱,浓密的树叶挡住了烈日的毒辣。
树下一片凉爽。
嶙峋的山石,深黛于飘渺中,仿佛一位钟情的少女在脉脉流洒着朦胧之美。
(走在夏天的树阴下,一片片随风飘落的树叶,拍打在身上的那种轻柔的触感,还有夏季特有的浓密的绿荫下的清凉。
)
提示:
乡村的夏季(夏季到来,晒场上铺洒着汗水浸黄的谷粒,任凭笑声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这是夏季的乡村。
柳的风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轻雅,诱惑成群的莹火虫点缀她紫色的衣裳,这是乡村的夏季。
)
夏季乡村的傍晚(夏季乡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树下,男人们席地而坐,他们谈论着今年的收获,计划来年的种子,就着激情饱满的话头,一碗老酒在他们的手上传递,就如传递着沉重的希望。
晚霞悄然停歇在她们淡雅的睡衣上,微风拂动下,宛若颤抖的蝶翼。
孩子们是夜的精灵,他们骑着竹马木牛,驰骋在黑暗自由的创意中。
)
夏季乡村的清晨(夏季乡村的清晨,你跟随母亲走进朝阳铺满的田野,看落花生的叶儿们徐徐打开,在温柔的表达中,聆听她们与阳光的对话。
听玉米在露珠中拔节,随风动作的红帽子,一个一个调皮的孩子。
你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与土地的结合,就能够品尝汗水的滋味;与土地亲近,就会得到果实最深情的回报。
)
夏季的着装(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拥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们,毫不吝啬的显露出他们雪白的肌肤,“紧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实在是可以为夏季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课堂小结
本文围绕三个方面来写夏天突出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描绘夏天金黄色的大地上暑气蒸腾、麦浪翻滚、万物蓬勃生长的景象,表达了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赞美了辛勤劳作的农民。
七、作业:
1、收集描写夏季的诗词
2、修改你的片断并书写好在班级学习园地展示你的才华和书法
八、板书设计:
夏之景:
景美修辞:比喻、拟人
感观:由视觉、听觉到嗅觉。
夏之色:金黄(收获已有而希望之未尽)夏感紧张、热烈、急促
梁衡人美夏之律:紧张、急促(人勤快)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