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克霉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对比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与克霉唑乳膏治疗花斑癣的疗效对比【摘要】目的分析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癣患者的疗效。
方法随机将138例花斑癣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72例,对照组66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差异,前组患者涂搽萘替芬酮康唑乳膏,2次/d,后组患者涂搽克霉唑乳膏,2次/d,两组疗程均为6周。
分别记录患者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真菌检查、皮损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组的真菌清除率为98.61%,有效率为93.06%;对照组的真菌清除率为90.91%,有效率为72.73%,两组比较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花斑糠疹患者安全有效。
【关键词】花斑藓;萘替芬酮康唑;克霉唑;疗效花斑藓(tinea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浅部真菌表浅感染,因皮损为局部色素沉着或减退斑故名。
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属嗜脂性酵母,不属于皮肤藓菌,皮损表面有糠状鳞屑,正确的病名应为花斑糠疹[1]。
本病好发于男性青壮年,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患病常持续数年,冬轻夏重,有可能自愈或经治疗后痊愈,但易复发。
日前,采用内服抗真菌药物或内服联合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常用的抗真菌外用药物如:唑类、丙烯胺类等均对治疗花斑藓有一定疗效},但患者及其家长见皮损稍好转就停止用药,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是导致病情复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寻求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一直是笔者研究的课题。
2010年7月——2012年9月,我科对来我院就诊138例花斑藓的患者,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外用治疗一个疗程后,与克霉唑乳膏治疗效果比较,疗效较佳。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2年9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花斑癣患者138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62例;年龄8岁-46岁,平均28±2.6岁;病程1周-8月,平均1.4个月。
①纳入标准:花斑癣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经真菌镜检查阳性确诊;患者在1月之内未口服或外用抗真菌药物。
中医古代文献对紫白癜风(花斑癣)的病名释义及治疗述要
中医文献杂志中医古代文献对紫白瘢风(花斑癣)的病名释义及治疗述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李跃孙丽蕴A摘要:花斑癣为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的慢性真菌病。
主要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褐色或白色斑片,上覆少量微发亮的鳞屑,易反复发作。
中医称之为“疡疡风”、"紫白瘢风”、"汗斑”、“赤白瘢风”、“红白汗斑”、"赤白汗斑”、“夏日斑”等。
文章从中医古代文献对本病进行梳理,从病名释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调护与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
关键词:花斑癣紫白瘢风中医文献研究述要中图分类号:R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737(2019)02-0033-04Interpretation of Disease and Treatment of Tinea Versicolorin Ancient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 Yue,SUN Liyun(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100010,China)Abstract:It is a chronic fungal disease of the superficial stratum comeum of the skin.It mainly manifests as brown or white patches on the skin,covered with a small amount of slightly shiny scales,easy to recurrent,wind and ulcer;purple vitiligo;tinea versicolor;purple khan spot;red vitiligo",red and white sweat spots z,summer spot'are called in Chinese medicine and so on.From the ancient literatu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is paper rearranges the disease to summarize definition,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clinical manifestation,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ftercare and outcome.Keywords:Pinea Versicolor;Purple Vitiligo;literature researc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ummary花斑癣是一种皮肤浅表角质层的慢性真菌病。
马拉色菌病有哪些症状?
马拉色菌病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马拉色菌病症状,尤其是马拉色菌病的早期症状,马拉色菌病有什么表现?得了马拉色菌病会怎样?以及马拉色菌病有哪些并发病症,马拉色菌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马拉色菌病常见症状:关节疼痛、鳞屑、肉芽肿、脓疱、嗜睡*一、症状1.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 为皮肤浅表感染,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若频繁洗澡,可现淡红色。
斑疹初发如帽针大小,逐渐增大,如扁豆或小指甲盖大,数目逐渐增多。
可相互融合,侵及广大皮面,损害边缘清楚,表面微发亮,搔抓时有麸皮样鳞屑。
症状减轻或入冬处于静止状态,则呈减色斑。
次年又发。
经过缓慢。
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多见。
2.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多于女,皮疹表现为小粟粒大暗红色丘疹或毛囊性小脓疱,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好发部位为前胸、背部、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
自觉中度或轻度瘙痒,亦有的伴灼热和刺痛感。
少数病例可与花斑癣合并存在。
3.系统性感染临床表现与年龄相关。
(1)1岁以下婴儿组:严重基础疾病为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呼吸窘迫、支气管发育不良、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腹部畸形等。
以体温突然升高、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为常见表现。
另可见肺炎、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嗜睡、营养不良和呼吸衰竭等表现。
(2)儿童及成人组:严重基础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小肠切除术后、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及脏器肿瘤等。
多有突然发热、畏寒、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可有咳嗽、体温不稳定、关节疼痛等表现。
对于浅表和毛囊性感染根据临床特征、真菌检查、Wood灯下金黄色荧光,诊断不难。
对系统性病例凡有上述基础疾病并接受胃肠外高营养治疗,临床上出现了急性感染征兆时,应通过真菌学检查确诊。
*二、诊断1.真菌学检查(1)直接镜检:用乳酸酚苯胺蓝直接染色,可查到集簇或散在的孢子。
(2)真菌培养:用含油脂的沙堡琼脂可培养出淡黄色,奶油状酵母样菌落。
马拉色菌病,马拉色菌病的症状,马拉色菌病治疗【专业知识】
马拉色菌病,马拉色菌病的症状,马拉色菌病治疗【专业知识】疾病简介马拉色菌病(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
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病。
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疾病病因一、发病原因马拉色菌属(Pityrosporum)也称为糠秕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孢目-担孢科。
该属分为7个菌种。
1.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 为属标准株,可分为两种新模式:卵圆形和正圆形;孢子形态变化较大,可长出菌丝。
2.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 为皮肤上最常见的一种,常与其他种同时存在,由于细胞很小,很难观察到出芽,主要特征为能分解七叶苷。
3.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 常存在于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长缓慢且表面有深在皱褶;细胞为球形,有许多芽管,特别见于患者的原代培养。
4.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得名,常从头皮及面部上获得,并常与其他种共同存在。
5.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 是唯一的非嗜脂性马拉色菌,主要存在于动物和人类皮肤,可引起系统感染。
6.史洛邦马拉色菌(M.sloofiae) 可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为在cremophor EI上不能生长且不能分解七叶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7.蛎壳马拉色菌(M.obtusa) 非常少见,具有β-葡萄糖苷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二、发病机制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嵌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或)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的营养源,故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皮肤癣有几种 分别是哪些类型?有什么症状?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皮肤癣有几种分别是哪些类型?有什么症状?
导语:皮肤廯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那么皮肤廯有哪些类型呢?都有哪些症状呢?一头癣(Tineaca
皮肤廯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常常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困扰,那么皮肤廯有哪些类型呢?都有哪些症状呢?
一.头癣(Tineacapitis)
本病系发生于头部皮肤和毛发的浅部真菌病,在我国头癣基本分为四型,即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
(一)黄癣
黄癣的病菌是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
本病中医谓之肥疮,我国俗称“秃疮”,而在南方叫做“瘌痢头”主要流行在农村,多见于7~13岁儿童,男女之比为9:1,但成人和青少年也可发生。
(二)白癣
白癣在我国主要是感染铁锈色小孢子菌所致。
往往在城镇托儿所或小学校引起流行。
几乎均是儿童期发病。
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病变区域可显现亮绿色荧光。
拿皮屑早期进行真菌镜检亦多为阳性。
(三)黑点癣
该病致病菌为紫色毛癣菌或断发毛癣菌。
主要侵犯儿童,其发病率位于白癣和黄癣之后。
该病对滤过紫外线灯检试无荧光显现。
拔取病发镜检为80%为紫色毛癣菌,20%是断发毛癣菌。
(四)脓癣
脓癣是由嗜动物真菌,如石膏样小孢子菌或羊毛样小孢子菌感染所引起的。
二、体癣(Tineacorporis)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08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及国内相关知名专家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真菌性皮肤病诊治指南系列,将陆续刊出供国内同行参考。
参加指南制定的专家为:金学洙、冉玉平、李若瑜、李春阳、刘维达、郑岳臣、席丽艳、温海、赖维。
一、马拉色菌马拉色菌(malassezia spp)是一组常驻于人体和温血动物皮肤表面的嗜脂性酵母,在人头皮、面部、外耳道、胸背部等皮肤表面均可分离到。
可引起花斑糠疹、马拉色菌毛囊炎,与溢脂性皮炎(头皮屑)和特应性皮炎密切相关;还可引起系统感染等。
通过形态学、生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将菌种鉴定为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钝性马拉色菌(M.obtusa)、糠秕马拉色菌(M.furfur)、球形马拉色菌(M.globosa)、限制马拉色菌(M.restricta)、斯洛菲马拉色菌(M.sloofiae)、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皮肤马拉色菌(M.dermatitis)、纳娜马拉色菌(M.nana)、日本马拉色菌(M.japonica)、大和马拉色菌(M.yamatoensis)、羊马拉色菌(M.caprae)、马马拉色菌(M.equina)等13个种。
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转种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1.取材和镜检:对光滑皮损处用钝刀片刮去取鳞屑涂片;对鳞屑较少或婴幼儿不适宜刮去鳞屑者可用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损表面,数分钟后揭下制片;对毛囊炎性皮损用镊子将毛囊角栓小心挤出后压片;加10%氢氧化钾后镜下观察可见孢子和菌丝。
孢子直径约3~8um,圆形至卵形、后壁、单极出芽,出芽处有项圈样结构,芽颈较宽;菌丝粗短,呈腊肠样,有分割。
用派克墨水加等量20%氢氧化钾溶液混匀让色,菌体为深蓝色。
2.真菌培养和鉴定:将鳞屑(或粘贴皮损的胶带)或毛囊角栓接种在含橄榄油或苋籽油的培养基,32~37摄氏度孵育,3天后长出乳酪色酵母样菌落,表面光滑,岁培养时间延长颜色逐渐变黄、褐黄色、镜下可见单极出芽的圆形和或卵形出芽孢子。
注意区别白癜风与花斑糠疹
白癜风无自觉症状,暴晒后易出现红斑,甚至水泡,自觉有灼痛、炎症后,白斑可比原发范围大,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但较常见于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及其周围。皮损色素完全脱失,呈瓷白色斑,白斑大小形态不一,境界清楚,边缘有色素沉着增加,白斑常对称或单侧分布,甚至如带状沿神经分布。头部白斑边缘无色素沉着区,或偶有白发而看不出白斑。有的白斑可自行消退,一些患者在夏季日晒后,白斑中心或边缘色素再生,但到冬季色素又可消退。部分患者可伴有粘膜色素减退以口唇多见,外生殖器次之。
通过对白癜风与花斑糠疹的了解,我们已经基本的了解了这两种疾病的症状,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快的治疗白癜风,在此,我们希望白癜风患者朋友们早eor)又称花斑糠疹、变色糠疹或花斑癣糠疹,俗称为汗斑。是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性疾病,起病原菌为花斑癣菌(即糠秕马拉色菌)。是常见癣病之一。花斑癣可以发生色素减退斑,其发生可能是糠秕孢子菌本身滤过紫外线,影响皮肤晒黑;或者病原体产生壬二酸物质干扰黑素细胞活性产生黑素。
【黄褐斑的疾病常识】 花斑癣的症状及预防
花斑癣的症状及预防花斑癣俗称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青年人,特别是男青年,由于活动多而出汗多,如果不及时换洗衣服和揩干皮肤,则很容易发生花斑癣。
花斑癣还多见于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人,因这类人的表皮细胞更换周期延长,有利于真菌生长,若停用激素后花斑癣即好转。
此外,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糖尿病以及妊娠都可诱发本病。
花斑癣(Tinea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病因致病菌系一种嗜脂性酵母,称为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或正圆形糠秕孢子菌。
此菌花斑癣是正常皮肤的腐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温高潮,局部多脂多汗,卫生条件不佳等,糠秕孢子菌寄生密度增加,由腐生酵母菌转化为菌丝型方可致病。
此菌仅侵犯角质层浅层而不引起真皮的炎症反应。
祖国医学认为,此乃是风湿侵肤,与气血凝滞所成。
紫白癜风乃一体二种,紫因血凝,白因气滞。
本病之发生,乃是由体热、风邪和湿气侵入毛孔,与气血凝滞,毛窍闭塞所致。
临床表现初起损害为围绕毛孔的圆形点状斑疹,以后逐渐增至甲盖大小,边缘清楚,邻花斑癣近部位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形,而周围又有新的斑疹出现。
表面附有少量极易剥离的糠秕样鳞屑,灰色、褐色至黄棕色不等,有时多种颜色共存,状如花斑。
时间较久的呈浅色斑。
皮疹无炎性反应,偶有轻度瘙痒感,皮损好发生于胸背部,也可累及颈、面、腋、腹、肩及上臂等处,一般以青壮年男性多见。
病程慢性,冬季皮疹减少或消失,但夏天又可复发。
分类花斑型初起呈淡褐色,表面发亮,以后出现色素减退。
由于新旧皮损混在一起,而呈花斑状花斑癣。
毛囊型相关整本阅读:/ebook/be02f758a45177232f60a25e.html损害沿毛囊分面,似毛囊性丘疹或斑片,鳞屑极薄。
白斑型除去鳞屑或痊愈后,遗留色素暂时减退。
儿童常见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断与鉴别
写在课前的话正常皮肤的表面脂膜、角质层、黑素均对光线有一定的防御作用,特别是黑素的保护作用更大,是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色素。
一般将色素性皮肤病分为色素增加如黄褐斑、雀斑和色素减退如白癜风两大类。
大多数色素障碍性疾病对于婴幼儿和儿童仅影响美观,但某些皮损可以为多系统疾病的诊断提供线索。
一、概述正常皮肤可以呈现出红、黄、棕及黑色。
影响肤色的因素包括血红蛋白(氧和状态或还原状态)、黑素(起决定性作用)、类胡萝卜素。
黑素在黑素细胞中特殊的细胞器-黑素小体中合成,然后转运至周围角质形成细胞中。
肤色有种族和部位差异,此与黑素小体的数目、大小、形态、分布和降解方式的不同有关。
表皮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在胚胎早期由神经嵴向表皮移行并分化。
主要分布于表皮基底层、毛囊、真皮、黏膜上皮、内耳、软脑膜和视网膜。
多数黑素向上随着表皮生长移行到角质层脱落,排除体外。
少数黑素转移到真皮,被嗜色素细胞吞噬,运送到血循,经肾脏排除。
色素性皮肤病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黑素母细胞移行和分化异常、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以及黑素合成或转运异常。
色素障碍性疾病在临床上可根据其色素是增加或减少和其分布是局限或泛发来进行鉴别。
色素减退性皮肤病包括局限性和弥漫性白斑,每种白斑又有较多的分类,作为临床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掌握每种疾病的病变特点,熟知相关的鉴别诊断要点,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治。
二、色素减退性皮肤病(Hypopigementation)(一)局限性白斑(Localizedhypopigmentation)1.先天性局限性白斑包括无色素性痣、Ito色素减退症、结节性硬化症(叶状白斑)、贫血痣、斑驳病等。
以下不属于先天性局限性白斑的为()A.无色素性痣B.Ito色素减退症C.贫血痣D.白癜风正确答案:D解析:先天性局限性白斑包括无色素性痣、Ito色素减退症、结节性硬化症(叶状白斑)、贫血痣、斑驳病等。
白癜风为一种常见的后天性局部色素脱失性疾病。
(1)无色素性痣(NevusDepigmentosus,或AchromicNevus)无色素性痣是一种先天性非进行性色素减退斑,临床特征为白斑生后或生后不久出现,其分布及相对大小终身不变。
马拉色菌病的症状有哪些?
马拉色菌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1.花斑癣(tineaversicolor)为皮肤浅表感染,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若频繁洗澡,可现淡红色。
斑疹初发如帽针大小,逐渐增大,如扁豆或小指甲盖大,数目逐渐增多。
可相互融合,侵及广大皮面,损害边缘清楚,表面微发亮,搔抓时有麸皮样鳞屑。
症状减轻或入冬处于静止状态,则呈减色斑(图1)。
次年又发。
经过缓慢。
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多见。
2.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多于女,皮疹表现为小粟粒大暗红色丘疹或毛囊性小脓疱,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好发部位为前胸、背部、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
自觉中度或轻度瘙痒,亦有的伴灼热和刺痛感(图2)。
少数病例可与花斑癣合并存在。
3.系统性感染临床表现与年龄相关。
(1)1岁以下婴儿组:严重基础疾病为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呼吸窘迫、支气管发育不良、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腹部畸形等。
以体温突然升高、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为常见表现。
另可见肺炎、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嗜睡、营养不良和呼吸衰竭等表现。
(2)儿童及成人组:严重基础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小肠切除术后、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及脏器肿瘤等。
多有突然发热、畏寒、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可有咳嗽、体温不稳定、关节疼痛等表现。
对于浅表和毛囊性感染根据临床特征、真菌检查、Wood灯下金黄色荧光,诊断不难。
对系统性病例凡有上述基础疾病并接受胃肠外高营养治疗,临床上出现了急性感染征兆时,应通过真菌学检查确诊。
1.真菌学检查(1)直接镜检(图3):用乳酸酚苯胺蓝直接染色,可查到集簇或散在的孢子。
(2)真菌培养:用含油脂的沙堡琼脂可培养出淡黄色,奶油状酵母样菌落。
2.组织病理浅表感染皮肤角质层浅部和中部可见孢子,圆形、卵圆或弧形。
GMS、PAS或甲苯胺蓝染色可更清楚。
真皮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医学英文术语皮肤病
医学英文术语: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医学英文术语(一)头癣 tinea capitis体癣 tinea corporis股癣 tinea cruris手癣 tinea manum足癣 tinea pedis甲真菌病 tinea unguium, onychomycosis花斑癣 tinea versicolor, pityriasis versicolor念珠菌病 candidiasis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隐球菌病 cryptococcosis着色性真菌病 chromomycosis皮肤暗丝孢霉菌 phaeohyphomycosis足菌肿 mycetoma奴卡菌病 nocardiosis放线菌病 actinomycosis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Pityrosporum folliculitis动物性皮肤病皮肤阿米巴病 amebiasis cutis皮肤黑热病 leishmaniasis cutis皮肤猪囊虫病 cysticercosis cutis匐行疹 serpigo刺毛虫皮炎 stinging caterpillar dermatitis 蚊、蠓叮咬 mosquito midges bite隐翅虫皮炎 paederus dermatitis臭虫、蚤叮咬 bedbug flea bite蜂螫伤 beesting虱病疥疮 scabies蝎螫伤 scorpion sting蜈蚣咬伤 centipde-bite海蜇皮炎 jellyfish dermatitis物理性皮肤病日光性皮炎 Solar dermatitis多形性日光疹 polymorphous light eruption 植物-日光皮炎 phytophotodermatitis皮肤光老化 skin photoage慢性光化性皮炎 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胶样粟球疹 colloid mllium火激红斑 erythema ab igne痱子 miliaria冻疮 chilblain冻伤 frostbite, congelation股部青紫症 erythrocyanosis crurum肢端青紫症 acrocyanosis鸡眼与胼胝 clavus and tylosis手足皲裂 rhagadia manus et pedis擦烂 intertrigo摩擦水泡 friction blisters褥疮与压力性水泡 decubitus射线皮炎 radiodermatitis; actinodermatitis 黑踵 black heel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 contact dermatitis湿疹 eczema遗传性过敏性皮炎 atopic dermatitis,AD自身敏感性皮炎 autosensitization dermatitis 荨麻疹 urticaria血管性水肿 angioedema丘疹性荨麻疹 papular urticaria药疹 epispasis,drug eruption遗传性血管性水肿 hereditary angioedema尿布皮炎 diaper dermatitis汗疱疹 pompholyx系统性接触性皮炎 systemic contact dermatitis 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 lupus erythematosus皮肌炎 dermatomyositis, DM硬皮病 scleroderma混合结缔组织病 MCT; mixed connected tissue嗜酸性筋膜炎 eosinophilic fasciitis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 SS重叠综合征 OS;overlap syndrome幼年性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 rheumatoid arthritis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eosinophilia类风湿性嗜中性皮病 Rheumatoid neutrophilic dermatosis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慢性单纯性苔藓 lichen simplex chronicus瘙痒症 pruritus结节性痒疹 nodular prurigo人工皮炎 fiactitious dermatitis寄生虫妄想症 delusion of parasitosis股外侧皮神经炎 lateral femoral cutaneous neuritis皮肤垢着病 cutaneous dirtadherent disease角化与萎缩性皮肤病毛囊角化症 dyskeratosis follicularisMibelli汗孔角化症 porokeratosis of Mibelli剥夺性角质松解症 keratolysis exfoliativa掌跖角化症 keratosis palmaris et plantaris红斑角皮病 erythrokeratodermia砷角化症 arsenical keratosis乳头乳晕角化过度症 nipple hyperkeratosis萎缩纹 striae atrophicae进行性面部偏侧萎缩 progressive hemifacial atrophy 斑状萎缩 atrophia maculosa指(趾)断症 dactylolysis, Ainhum disease毛发角化病 keratosis pilaris, lichen pilaris小棘苔藓 lichen spinulosus光泽苔藓 lichen nitidus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progressive idiopathic atrophoderma播散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disseminated superficial avtinic porokeratosis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多形红斑 erythema multiforme离心性环状红斑 erythema annulare centrifugum慢性游走性红斑 erythema chronicum migrans匍形性回状红斑 erythema gyratum repens银屑病 psoriasis副银屑病 parapsoriasis玫瑰糠疹 pityriasis rosea单纯糠疹 pityriasis simplex毛发红糠疹 pityriasis rubra pilaris扁平苔藓 lichen planus硬化性萎缩性苔藓 lichen sclerosus et atrophicus鳞状毛囊角化 keratosis follicularis squamosa线状苔藓 lichen striatus红皮病 erythroderma大疱与疱疹性皮肤病天疱疮 pemphigus疱疹样天疱疮 pemphigus herpetiformisIgA天疱疮 IgA pemphigus妊娠疱疹 herpes gestationis疱疹样脓疱病 impetigo herpetiformis掌跖脓疱病 palmoplantar pustulosis;PPP角层下脓疱病 subcorneal pustule dermatosis连续性肢端皮炎 acrodermatitis continua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 eosinophilic pustular folliculitis 副肿瘤天疱疮 paraneoplastic pemphigus类天疱疮 pemphigoid瘢痕性类天疱疮 Cicatricial pemphigoid疱疹样皮炎dermatitis herpetiformis, Duhring disease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familial benign chronic pemphigus,FBCP线状IgA大疱皮病linear IgA bullous dermatosis LABD儿童慢性大疱性皮病chronic bullous dermatosis of childhood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epidermolysis bullosa acquisita 病毒性皮肤病英语词汇(二)皮肤结核病 tuberculosis cutis硬红斑 erythema induratum, Bazin's disease游泳池肉芽肿 swimming pool granuloma猫抓病 cat-scratch disease皮肤炭疽 cutaneous anthrax;pustula maligna类丹毒 erysipeloid红癣 erythrasma腋毛癣 trichomycosis axillarisReiter病 Reiter's disease流行性斑疹伤寒 epidemic typhus项部瘢痕疙瘩性毛囊炎 folliculitis keloidalis nuchae脓肿性穿掘性头部毛囊周围炎perifolliculitis capitis abscedens et suffodien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单纯疱疹 herpes simplex水痘 varicella; chicken pox带状疱疹 herpes zosterkaposi水痘样疹 Kaposi's varicelliform eruption幼儿急诊 exanthema subitum挤奶人结节 Milker's node传染性软疣 molluscum contagiosum寻常疣 verruca vulgaris跖疣 plantar wart, verruca plantaris扁平疣 flat wart, verruca plana丝状疣 verruca filiformis鲍温样丘疹病 bowenoid papulosis疣状表皮发育不良 verruca filiformis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 infantile papular acrodermatitis 麻疹 measles风疹 rubella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传染性红斑 erythema infectiosum急性发热性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畸病)Kawasaki disease细菌性皮肤病脓疱疮 impetigo毛囊炎 folliculitis须疮 sycosis须部假性毛囊炎 pseudofolliculitis barbae秃发性毛囊炎 folliculitis decalvans疖与疖病 furuncle and furunculosis痈 carbuncle蜂窝织炎 cellulitis化脓性汗腺炎 hidradenitis suppurativa 猩红热 scarlatina丹毒 erysipelas臁疮 ecthyma下疳样脓皮病 chancriform pyoderma脓疱性细菌疹 pustular bacterid化脓性甲沟炎 pyogenic paronychia麻风 leprosis。
花斑癣患者的诊疗技术
花斑癣患者的诊疗技术花斑癣又名花斑糠疹、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原菌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或花斑糠疹菌,属嗜脂性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人体腐物寄生菌。
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引起花斑癣。
其发病与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慢性疾患等因素有关,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
二、临床表现本病青壮年男性多见,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前胸、背部、肩部、上臂、腋窝、颈部等。
皮损初起是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或小片状斑疹,渐增大至指甲盖或钱币大小,呈圆形、类圆形,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极易剥离,无炎性反应。
斑的颜色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白色或肤色,亦可多种颜色共存。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略有瘙痒。
病程呈慢性,一般冬天消退,夏天复发。
如不治疗常持续多年,基本不具传染性。
三、实验室检查直接镜检见葡萄状簇集分布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有出芽,菌丝短粗,两头钝圆呈腊肠形。
须在含橄榄油或菜籽油的培养基上,37℃培养3d,有奶油色酵母型菌落生成,表面光滑。
Wood灯检查皮损呈黄色荧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好发部位、真菌镜检及Wood灯检查,本病容易诊断。
有时需与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鉴别。
五、治疗(一)外用药物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
主要外用药有联苯苄唑酊或霜剂、咪康唑霜、克霉唑霜、50%丙二醇溶液等。
亦可外用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稍干后涂搽4%稀盐酸,1~2次/天,连续2~4周。
外用2%酮康唑洗剂辅以治疗,洗澡时涂抹至发泡,停留5min,清水冲去,每周2~3次。
花斑癣治愈后最好再用药10~15d,以防复发。
(二)内用药物治疗对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200mg/d,连续7d。
氟康唑50mg/d或每周150mg顿服,1~2周。
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六、预防花斑癣易复发,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及汗衫等宜用水煮沸消毒。
真菌疾病
红色毛癣菌电镜照片
22
甲真菌病(Tinea unguium),以灰指甲病最常见
23
红色毛癣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24
甲真菌病DLSO型 短帚霉引起
25
念珠菌病引起的甲真菌病
26
念珠菌病与红色毛 癣菌合并感染
27
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但由于甲板颇厚,一般药物不易渗透 进去,故不能采取平常治癣办法来处置本病。局部用药前须尽 量除去甲板,而后再外用抗真菌药。常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刮甲法:每日用小刀尽量刮除病甲变脆的部分,然 后再外搽5%碘酊、30%冰醋酸、或威氏液,每日坚持1~2次, 直至痊愈为止。 (二)溶甲法:先以胶布保护甲周皮肤,然后把25~40% 尿素软膏涂于甲板上,最后再加盖塑料薄膜,并用胶布固定。 每2日换药一次,待甲板软化有浮动感时,用镊子将甲板拔掉, 随后,每日按常规换药,等创面愈合后再外用癣药膏,直到长 出好甲。 如果通过以上方法治疗失败或者病甲数目多,亦可考虑投 与酮康唑口服,剂量同上,常需半年左右方能治愈。
28
真菌深层感染:一般由刺伤等原因,真菌被带入皮肤深处。
着色芽生菌病(chromoblastomycosis):由几咱暗色真菌侵犯皮 肤和皮下组织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常有外伤史,致病菌 常见的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霉和疣状瓶霉。 热带及亚热带 农民,男性多见。 治疗常用:伊曲康唑,氟康唑 , 口服或静, 并手术切除 。 29
手背部体癣
9
10
胸部泛发性体癣
腹部泛发性体癣
11
体癣病原菌以小孢子菌、毛癣菌为主。也有表皮癣菌。病原菌 种类与体癣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面部体癣 疣状毛癣菌引起
疣类毛癣菌小分生孢子
12
红色毛癣 菌菌落
花斑癣临床表现及治疗
花斑癣临床表现及治疗花斑癣花斑癣是由卵圆形糠秕袍子苗引起的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表真菌病,俗称汗斑。
与中医紫白癜风相称。
[临床表现]1.原发皮损为黄豆大小斑疹,无炎症,上覆极细微发亮的鳞屑,呈皮色、灰黄色或棕褐色甚至黑色。
去除鳞屑,留下暂时性色素减退斑。
2.好发于多汗的部位;如躯干、腋窝、腹股沟,大腿及面颈部亦可发生。
3.常夏发冬轻,可以持续多年不愈。
4.多无主观症状,偶有轻痒。
5.鳞屑直接镜检,可查见大量菌丝及成团孢子。
皮损在滤过紫外线灯照射下,显示黄褐色荧光。
[诊断]1.根据其临床表现,皮屑以10%氢氧化钾液直接涂片找到弯曲或弧形的檀秕酵母菌丝或圆形孢子,即可诊断。
2.本病需与白癜风鉴别,后者主要为成片皮肤色素缺失而呈白色,其边缘可有色素沉着,一般无脱屑,无痒感,也无出汗过多后加重等。
还应注重与贫血痣、玫瑰糠疹、红癣等鉴别。
[治疗]1.西医药治疗(1)局部治疗:搽药前最好先用热水肥皂洗去鳞屑,再外搽复方雷琐辛搽剂,或10%冰醋酸、或40%硫代硫酸钠、或1%克霉唑霜,2%咪康唑霜,每日2次均有效,但易复发。
(2)内服药物;对于反复发作者可选用酮康唑200mg,每日1次,服5日;或伊曲康唑200mg,每日1次,服7日;或氟康唑400mg,1次月匠。
2.中医药治疗(1)土槿皮IO克、丁香10克浸入50%-70%酒精lOOml中,1周后外用涂抹患处。
(2)新鲜黄瓜200克、硼砂100克,将黄瓜切片装入容器,再放人硼砂,稍搅拌后,放置3-4小时,过滤出水备用,清洗皮肤后外涂患处,每日3~4次,连用7-10日。
[防备与调养]1.患者应坚持用药,积极治疗,以彻底治愈为最终目的,不可自行终止治疗,以防反复。
2.增强个人卫生保健意识,不乱用他人生恬用品。
搞好个人卫生,杜绝传染源。
?。
汗斑会不会遗传呢
汗斑会不会遗传呢
汗斑是一种比较厉害的皮肤疾病,对于人们的生活能够造成极大的影响,而且汗斑在我们的身体上面容易潜伏,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人们在生活中是非常的讨厌汗斑这种疾病的,汗斑的治疗也是非常的困难的,但是更多的人担心汗斑会不会遗传呢?下面就来看看相关的讲解吧。
这个病是有可能遗传给下一代的,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 俗称汗斑,是由糠批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
本病遍布世界各地,常见于相对湿度较高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易感因素:易感或使其加重的因素
(1)外因:高温、高湿;衣服封闭,热带国家居民喜用棕榈油或其他脂类物质涂沫身体,可促发菌体形成。
(2)内因:有阳性家族史,多为一级亲属患本病,属多基因遗传。
油性皮肤,多汗症或多汗、免疫功能受损,如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其他如肾上腺切除术、库欣综合征、糖屎病、孕妇、营养不良,严重烧伤、服避孕药等。
目前认为,花斑癣并非具有接触传染性,人体皮肤带菌不一定发病,但易感者只要促发因素存在即可发病。
从以上的讲解来看,汗斑会不会遗传这个问题对于人们的生活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汗斑的发病会造成患者出现非常严重的并发症,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的破坏力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治疗是当务之急,患者们一定要坚持治疗才行。
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疗效观察_马海波
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疗效观察马海波(垣曲县人民医院,山西垣曲043700)作者简介:马海波,女,本科,主治医师。
E-mail:****************【摘要】目的观察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的疗效。
方法115例花斑癣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用法:13岁~16岁的患者,氟康唑胶囊50mg/d,每周连续口服3d 后停药4d;16岁以上患者,口服氟康唑胶囊150mg,1次/周。
外用二硫化硒洗剂,每周2次。
2周为1疗程,视病情变化连续使用1~3个疗程,并分别于每个疗程后及完全停药4周后观察、判定治疗效果。
结果1个疗程后有效率为41.73%,2个疗程后有效率为69.57%,3个疗程后有效率为85.22%,完全停药4周后有效率为91.30%。
结论氟康唑胶囊与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花斑癣疗效显著,副作用轻,用药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花斑癣氟康唑二硫化硒联合治疗花斑癣(tinea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由糠秕马拉色菌感染表皮角质层引起的一种浅表真菌病,常因自觉症状无或轻微,容易被人忽视,致使皮损泛发。
我科曾采用过多种方法治疗本病,如:克霉唑、水杨酸软膏、达克宁、孚其等外用抗真菌药物;口服灰黄霉素、酮康唑片等,疗效均不满意。
2008年2月—2012年5月,我科采用口服氟康唑胶囊与外用二硫化硒洗剂联合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15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皮疹从仅躯干部单发、约1.5cm×2.0cm大小者至胸、腹、上臂及背部泛发者均有,经患部皮屑直接镜检真菌阳性。
其中,93例为男性,22例为女性,年龄最小13岁,最大38岁,病程3周 ̄4年。
51例四季均有皮损存在,但以春末夏季多汗时加重;36例春夏季发病,秋冬季节逐渐减轻、消退;28例因病程相对较短,病情无明显随季节变化而改变的症状。
81例曾口服灰黄霉素、酮康唑、抗组胺药物和(或)外用皮炎平、氟轻松、皮康王等药物治疗。
皮肤癣是怎样形成的
⽪肤癣是怎样形成的 ⽪肤癣属于传染性的⽪肤疾病,它跟⽪肤炎类似,却不尽相同,后者不会传染,为什么会的⽪肤癣呢?以下就是店铺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
⽪肤癣的原因: ⼀.⽪肤癣菌:寄⽣在⽪肤⾓蛋⽩组织致病真菌统称为⽪肤癣菌。
该菌凭其侵犯组织不同和培养特点差异把它再划分以下三属: (⼀)⽑癣菌属:侵犯⽪肤、⽑发和甲。
本菌属已查明有13种可使⼈类致病。
常见有黄癣菌、红⾊⽑癣菌、断发⽑癣菌、紫⾊⽑癣菌、⽯膏样⽑癣菌等;彼等培养特点呈棒形⼤分⼦孢⼦,壁光滑。
(⼆)孢⼦菌属:侵犯⽑发及⽪肤,在我国以铁锈⾊⼩孢⼦菌、⽺⽑样⼩孢⼦菌等为多见;这些培养特征是梭形⼤分⼦孢⼦,壁有刺。
已报道有8种能引起⼈类发病。
(三)表⽪癣菌属:侵犯⽪肤和甲。
本菌属仅絮状表⽪癣菌⼀种可使⼈类致病,其培养所见呈杵状或梨形⼤分⼦孢⼦。
上述三属的⽪肤癣菌,感染⼈体后可引起组织反应⽽发⽣红斑丘疹、⽔疱、鳞屑、断发、脱发和甲板改变等。
按其侵犯部位差别,临床可分为头癣、体癣、股癣、⼿⾜癣和甲癣。
⼆.⾓层癣菌:寄⽣于⽪肤⾓层或⽑⼲表⾯的致病真菌可谓之⾓层癣菌。
此类癣菌⼜分两型,即⾓层型和⽑发型。
前者有花斑癣菌、红癣微细棒状杆菌,曼逊⽒癣菌及威尼克⽒癣菌;后⼀型有腋⽑癣菌。
由于⾓层癣菌是寄⽣于⼈体组织的表⾯,故⼀般不引起组织的炎症反应,即使有也极轻微。
⽪肤癣的表现: ⼀.头癣(Tinea capitis) 本病系发⽣于头部⽪肤和⽑发的浅部真菌病,在我国头癣基本分为四型,即黄癣.⽩癣、⿊点癣.和脓癣。
(⼀)黄癣 黄癣的病菌是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
本病中医谓之肥疮,我国俗称“秃疮”,⽽在南⽅叫做“瘌痢头”主要流⾏在农村,多见于7~13岁⼉童,男⼥之⽐为9:1,但成⼈和青少年也可发⽣。
本病发⽣于头⽪部,起初⽪损为丘疹或脓疱,以后⼲燥结痂,颜⾊淡黄。
痂可蔓延扩⼤,⼤⼩如黄⾖或更⼤。
此时该痂外观与碟形相似,周边稍稍隆起,中央略呈凹陷,其间有⽑发贯穿,此则所谓黄癣痂,系由黄癣菌集团、⽪脂、鳞屑以及尘埃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
定义:花斑癣又称汗斑,为轻微的、通常无症状的慢性皮肤角质层真菌感染.皮损有糠秕样
鳞屑,色素减退或增加.
病因:病原菌为糠秕马拉色菌, 又称花斑癣菌.花斑癣菌为人体皮肤的正常的菌群.有报
道曾从92%正常人产头皮上分离出.其他带菌部位有背、躯干、四肢、面部等;儿童带菌率与年龄有关。
年龄越大,带菌率越高。
花斑癣菌平时腐生于角质层的表层,为孢子形态。
在某些条件下,会从孢子相转变为菌丝相,具有感染力,侵犯周围组织产生损害。
诱发因素包括全身或局部使用皮质激素,皮肤使用油脂类制剂、慢性感染、营养不良、细胞外糖原沉着、家族遗传等。
但临床上最常见的因素是高温和多汗。
花斑癣分布全球。
在温带地区常见于夏秋季。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十分流行。
墨西哥、印度、古巴等很多国家居民发病率高达50%。
我国发病率南方高于北方。
患者多为成人,男性多于女性。
由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
不感染动物。
花斑癣菌具有嗜脂性,所以皮损多分布于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花斑癣菌能产生对黑素细胞有抑制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二羧酸,从而使花斑癣损害呈现色素减退。
亦有人认为是因为花斑癣菌及其代谢产物能阻止阳光透入局部皮肤而干扰了局部皮肤黑素形成所致。
从人体皮肤中能分离出两种形态的花斑癣菌,称正圆形糠秕孢子菌和卵圆形糠秕孢子菌。
现认为它们是同种异名。
临床表现:
1.花斑癣皮损最常见于胸、背、臂和颈部。
其他有面部、腹部、臀部、腋窝、腹股沟、头皮、枕部等。
常夏秋加重,冬季减轻或消退。
开始为细小斑点,患者常不自觉,渐成粟米、黄豆至蚕豆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边缘清楚。
与皮肤持平或微微高起。
表面覆以极薄糠秕样鳞屑,有光泽,尤其是对光侧看时,皮损表面反光性强。
新皮损色深,呈灰色、黄色、棕色、淡褐色、褐色。
老皮损色淡发白。
新老皮损同时存在时,黑白间杂呈花斑状,颇具特征性,为花斑癣的典型表现。
当除去鳞屑或皮损痊愈时,遗有暂时性的色素减退斑。
患者常误认为患有白癜风而前来就医。
部分患者损害沿毛囊分布,类似毛囊丘疹,扁平,微微高出皮面。
上覆鳞屑,反光性强。
少数患者皮损呈斑片状,数目较少,仅一至数片,但面积较大,表面鳞屑较厚,多呈深棕或棕褐色,少数为淡色斑。
有时皮损面积如此之大以至将皮损视为正常皮肤。
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少数略有发红和瘙痒。
病程慢性,一般冬天消退,夏天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