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萍乡市芦溪中学吴学琪【三维学习目标】1.明确区位及区位选择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3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加深学生对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

4.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5.培养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重点难点】1. 农业生产主要的区位因素及区位选择含义。

2. 明确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3. 结合案例进行综合运用,提升理解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运用新闻事例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农业生产,明白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巨大影响,导入课堂;然后以课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农业景观图为例,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和农业区位选择的含义。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构建出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通过教材中的活动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和对农业区位选择实质的理解。

最后,在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讨论获取知识,得出结论,享受思考的乐趣。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以课文案例引导学生学生理解、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通过比较,理解不同地区发展农业有不同的特色。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理念】运用案例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从单纯的学知识中解放出来,提升学习能力,更新学习理念。

【教材板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过程】(多媒体课件)展示:2011年4月时节,正是北方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可是丰收的蔬菜却未能给菜农带来半点喜悦心情。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农业区位的概念;记住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不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结合生活实际和相关资料,能够说明某一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产生原因;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教学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法】导学案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展示图片: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

谈谈你对农业、农业区位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从而引出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问题新课讲授一、农业区位因素合作探究一:你的家乡主要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什么会种植这种作物?请详细分析影响家乡种植业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分析家乡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创造性的建议。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利用好每一寸土地。

不同地区,农业区位主老师对学生问题讨论过程进行指导,对学生代表发言进行点评。

将学生分为四个组,给学生时间进行小组探究讨论。

时间到后分享结果,然后让他们组内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

导因素不一。

巩固练习案例1:阅读材料,指出水稻的主要习性特点。

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光照作物,播种期日均温需稳定在10~12℃以上,齐穗期的候均温要求高于20~22℃。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2备课资料_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word版含解析

地理人教版高一必修2备课资料_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_word版含解析

备课资料一、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条件1.气候。

包括降水量的多与少、季节分配的均匀与否、热量的多少、光照的强弱以及热量和水分的配合程度等。

例如,华北平原地处暖温带,盛产苹果等温带水果;江汉平原地处亚热带,降水和热量充沛,水热配合好,成为我国粮食、棉花、油菜基地;江南丘陵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盛产柑橘等,以上这些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的影响而形成的。

又如,复种制度是指同一块地上重复种植的次数,而其种植的次数也是受气候条件的制约。

2.水源。

水源的多少对于干旱地区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沙漠中的绿洲主要是由于有水源而形成的。

我国天山山麓的绿洲,也是由于有冰雪融水而形成的。

3.地形。

其主要从三个方面影响农业生产。

(1)地形的高度。

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会使得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产类型。

例如。

山地中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等立体农业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地形高度的缘故。

(2)地表的坡度。

坡度大于25。

的陡坡地,不适于发展耕作业,而应该植树种草发展林业等。

(3)山脉的坡向。

迎风坡和背风坡,向阳坡和背阴坡的不同,水热条件也不同,从而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从而能够发展粮食作物等种植业。

4.土壤。

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成分、土壤质地、土壤层的深度以及土壤肥力的差异,都会影响农作物的种类。

例如,我国东北的黑土、华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等的不同,也是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因素之一。

(二)社会经济条件1.市场。

市场需求量的多少影响着农业经营规模的大小,当农产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经营规模扩大;反之,则规模缩小。

2.交通。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交通运输条件对农业的影响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商品农业的影响最显著。

例如,产品易腐烂变质等一些对运输要求迫切的农业(如乳畜业)对交通条件的要求较高。

3.政策。

国家政策和措施,如鼓励性措施(提供农业补贴、免征农业税、提高产品价格)或限制性措施等都会对农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人教 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 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必修(下)第五章《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第二节,内容包括农业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

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

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另外,本节内容在本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第三、四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区位的含义;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是可以进行改造的;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不断发生变化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比较、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运用所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德育目标:领会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业生产的意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2.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4、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二、教学方法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图文、活动、案例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

教学思路:案例---讨论----推理---结论---反馈案例。

三、学习方法本节课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通过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自学或讨论,解决目标问题,归纳结论,如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2、让学生通过具体联系、分析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3、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变化着的区位因素怎样影响农业区位。

4、教学中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板书设计】气候①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地形自然因素利用改造②改造自然因素土壤③考虑投入与产出比农业区位因素市场市场区位交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需求政策交通、保鲜冷藏技术【复习旧课】1.农业生产需要哪些投入?有哪些产出?2.农业生产如何分类?【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农业的特点和农业的不同分类方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本时期工作的重点,那么不同的地区如何根据国情寻找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一问题。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教学目标1.掌握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并能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2.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讨论法、材料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江浙”。

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

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

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一、农业区位因素1. 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 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

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

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教材图3.2展示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

这两个地方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因素差异显著,从而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

3.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1)自然因素a、气候在自然因素中,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很大。

不同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气候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城差异。

例如,柑橘是亚热带水果,苹果是暖温带水果。

由于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苹果种植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选择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能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漂洋过海卖山葵的视频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培养学生分析案例及读图能力,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区位的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会运用农业区位因素这一理论知识合理进行农业区位选择;并根据各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2)通过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增强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3)通过三代人买草莓的探究活动,发现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对人文地理知识还不是很熟悉,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同时,学生的兴奋点主要集中在多媒体教具或有趣的地理事例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身边的事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激起他们对人文地理学习的兴趣。

3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设疑导入 .师:今天上课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东西,就是这个,同学们猜下是什么?生:猜并且品尝,确定是芥末。

师:芥末是食用生鱼片这种美食必不可少的调料,但是大家知道芥末是由什么制成的吗?芥末的主要原料就是山葵,而且因为山葵不仅可以去除生鱼片的腥味,还能杀死生鱼片中的寄生虫,所以在日本的市场需求巨大。

那山葵是不是在哪里都可以种植呢?(不是)那它可以在哪种植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3.1农业的区位选择。

活动2【讲授】一、引导自悟,合作学习-----农业区位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评论 .【教师】观看一段视频,思考:山葵在哪种植?为什么?(播放视频)【学生回答】云南保山市,有合适山葵生长的条件。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

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 第3章第1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2课

高中地理人教版人教版必修2第3章第1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主要的区位因素2.结合具体农业区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等,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评价,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俗话说“无农不稳”。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重点。

因此,农业在整个国家的稳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本课题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另外,关于“农业区位”这部分知识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3.分析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学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某一具体事物,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2.运用具体情景材料,学会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区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观;2、通过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农业生产、热爱当地产业活动,为将来从事社会活动打下基础;3、通过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掌握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区位的含义,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和分类。

【教学难点】主导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农业生产的。

【课时安排】2课时第2课时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教学设计选用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部分内容。

本节系统的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材无论阐释基本原理,还是分析具体案例,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习惯。

二、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之一,它和工业、城市、人口等都是《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的第一节,是学习农业的基础。

也是本章第二、第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对“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1.知识背景:学生们能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具备一定的人文地理的知识与技能和人文素养。

2.生活经验:部分学生居住在城市,部分学生虽然来自农村,都对农业生产了解很少,只知皮毛,缺少系统的认识。

3.思维特征:学生们现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高于辩证逻辑思维,是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四、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和区位选择的影响,对不同的农业部门进行区位选择。

识记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结合本地区案例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层层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观念,培养理智、客观的地理思维。

通过对家乡农业区位的分析,增强爱家乡的情感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②难点:分析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六、教学策略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六个问题为线索,层层深入,力图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问题探究和小组合作模式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对图表的判读和教材文字内容的阅读,试图提高学生获取地理信息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6

人教版高一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6

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包含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农业的区位,另一部分是案例:地中海农业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本节内容主要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把教材第一节的案例放到后面农业地域再进行讲授。

农业区位这一节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讨论思考中进一步加深对农业区位选择的理解。

使学生的学习即以教材为主,又不拘泥于教材,把地理教学的宽度延伸到课堂之外。

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学较好的实现了知情意行的统一,完成新课标下的三维目标。

但同时,本课教学中对学生的读图、用图的能力要求较高,而学生对此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课前对学生进行辅导。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教案教学文稿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教案教学文稿

第一节农业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作者:翁美娥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与变化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不同农业景观图片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利用图表分析方法、比较方法以及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区位因素的影响。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思想。

2、通过对区位因素变化的分析,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农业区位含义2、分析和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的影响三、教学策略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具多媒体、自制powerpoint课件五、教学过程农业区位的含义师:(投影图3.1“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图3.2澳大利亚牧场)请同学们看以上这两幅图,即课本42页图3.1和图3.2,同学们先找出两个地点在世界上的位置,说一说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什么是区位?(学生思考,教师画以下表格)(板书)一、农业区位含义图3.1 图3.2引导学生填写下表,找出两地的不同农业景观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泰国湄南河平原水稻种植(简称泰湄水稻)水田广布泰国湄南河平原降水多,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粮食需求量大,现代科技和机械化水平低澳大利亚牧场(简称澳牧)牧场广阔,远处有树林澳大利亚的东南和西南(结合案例2)降水较少,气候温暖,地形开开阔平潭,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师:是否有同学可以根据以上表格的提示对我们刚刚问题做个总结呢?生:泰国湄南河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地理位置和各自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同所造成,也就是两者的区位不同。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设计:第三章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1)什么是农业?
(2)什么是“农业区位”?
转承:农业有狭义农业和广义农业之分,而农业区位的选择,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读图分析】
课件出示图3.3
请同学们读图3.3,思考:
(1)哪些是自然因素,哪些是社会经济因素?
(2)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哪些因素能够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培养学生从案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学生思路,利用身边的典型农业生产活动为题材,培养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学生自己操作电子白板总结并完成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建立本节课知识体系
高考追踪
课件展示试题
个别学生讲解,其他学生补充
白板展示习题,检测学习成果
2、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分享各小组搜集的有关红寺堡葡萄生产的资料
解读学习目标
联系学生身边的农业生产活动,利用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自学探究】
课件出示不同农业景观图。
读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景观不同的原因并对比两地的差异;思考:
充分发挥powrepiont 的功能,制作可行性的课件,辅助课堂教学。展示各种地图和材料,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新课
1、多媒体播放视频:
《中国推介》—红寺堡葡萄酒企业
在葡萄酒行业,素有“三分靠工艺,七分靠原料”之说。红寺堡区能酿出香甜可口的葡萄酒与该地区能生产出优质的原料是分不开的,为什么红寺堡的葡萄味美质优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农业区位的选择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2.理解不同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活动和发展的影响;(二)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以区域为背景,从相关案例、文字材料及图表资料中获取地理信息,并提高答题得分能力;(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二、新课导入:《西游记》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里面的人物更是深入人心,话说它们西天取经之后回到东土大唐商量各自的出路。

(八戒。

悟空。

沙僧。

白龙马。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四人的选择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他们的都选择了从事(农业) 这种生产活动。

同为农业他们又有不同,他们的不同之处是什么?(生答:地理位置、农业部门)他们四人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地理位置有差异,农业生产的部门有差异这就是农业区位选择的结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的选择。

师: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主题,对它我们还是十分陌生。

想让他从陌生到熟悉就要有分析研究的过程。

而研究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提出问题。

所以请大家能围绕“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主题提出一些问题,让我们来进行学习与思考?生:总结大家所说,今天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进行学习和研究。

请大家快速的阅读一下课本新课板书:一、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的区位含义(1)师:首先我们来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有人说“农业区位就是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对此你有何看法?生:(2)(教师总结)师:农业的区位含义不仅指农业生产活动在哪里。

比如说八戒回到了甘肃的高老庄。

还指为什么在高老庄适宜种植小麦发展种植业。

其中地理环境的各因素我们又称为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这也是师徒四人想要寻找的答案,于是他们决定开始新的取经之旅,在取经之旅的过程中他们产生了很多的困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农业区位的因素师:师徒四人的第一站来到了南京的八卦洲。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重点】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

【教学方法】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自制PowerPoint课件、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展示荔枝图片和杜牧的《过华清宫》,提问为什么不把荔枝移植到长安种植?补充:其实早在汉武帝的时候,就曾尝试把荔枝移栽到长安种植,汉武帝还为此建立了一个行宫叫扶荔宫。

但最终的结果确以失败而告终,为什么荔枝能生长在岭南,却不能在长安种植,学了农业的区位选择这节课,我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教授新课1.提问:这个地方提到了一个概念,叫农业区位,那究竟什么是农业区位?学生:农业区位两层含义,一个是选定的地理位置,一个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关系。

老师总结、点拨。

2.我们就以荔枝为例,来探讨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补充:永兴镇是海口市著名的水果之乡,盛产荔枝、黄皮、菠萝蜜等热带水果,素有“荔枝故乡”美誉。

本地荔枝,不仅具有个大饱满和营养丰富的特点,更增添了富硒这一生态特点,为广大消费者所喜欢。

(1)教师提供材料一,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喜高温多湿,冬季不耐低温冻害,在我国年均温18摄氏度以上的地区有分布,而以年均温21至25摄氏度,年雨量1300mm,年日照时数1600h以上的地区栽培品质较好。

学生总结气候因素。

教师举例水热条件的影响,如南稻北麦。

(2)教师提供材料二,永兴属于火山岩地区,火山地形突出,小丘陵遍布,当地土壤营养成分特殊,是难得的富硒土壤,因此种出来的荔枝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特殊的微妙之处,长食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人教版高一上 学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人教版高一上  学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高中地理必须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结合所学知识同,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

进而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析明了,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教师应该给学生进一步讲解这些因素分别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具体某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知识的讲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位的概念。

2.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能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教学难点】如何对农业生产的区位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探究与讨论、案例分析【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有一种水果,脆、甜、爽口、美容、养颜。

猜猜是什么?[学生回答]苹果!对,猜的非常准确!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视频:播放视频灵宝得此称号!作为苹果生产基地有哪些优势区位条件?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环节:【自主探究】1.农业区位的含义。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影响某地区农业区位因素有很多,但其中必然会有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主导因素)。

找出下列[教师补充]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带着这三个问题来熟悉教材第一部分内容。

[学生抢答第1题] 农业区位的含义[过渡] 我们了解了农业区位的含义,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抢答第2题]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有: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机械等。

人教版高一上 学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5

人教版高一上  学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5
通过屏山的农业探秘还能告诉我们,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作用越来越大。而自然因素相对比较稳定,但人类往往可以对不利的自然条件进行改造。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农业的概念,但是区位的概念对于学生而言,存有一定困难,所以老师通过身边通俗的例子讲解区位的概念,让学生进而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
学生参照作为区位的概念,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
学生回答:农业指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的生产活动。
那什么是区位呢?
老师讲解:举个例子,班主任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调换位置,那我们班主任在安排座位时,需不需要考虑班上同学的情况?(引导学生回答:班主任在调换位置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老师讲解:班主任在调换位置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最后将某为同学安排在某一位置,这就叫区位,只不过这叫座位区位,(照此推理出农业区位的概念)
学生讨论结束后,学生逐一回答各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之后老师总结。
结合屏山茶叶种植,补充讲解水源对屏山农业的影响。
过渡:通过上述的了解,得知屏山农作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有水稻种植,有玉米种植,还有茶叶种植等,但最为普遍的还是茶叶种植。在屏山说到茶叶,这是让我们十分引以为傲的。这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茶叶很好的生长,但今日屏山茶叶的发展态势却不能完全归功于自然条件。
通过本次对屏山农业的探秘,我们明白了:屏山农业的区位选择是根据农业区位条件中的优势条件进行选择的结果,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共同影响的结果。在自然因素中往往气候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而社会经济因素中往往市场因素影响最为突出。
其他地区的农业都如屏山一样,都是在众多农业区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而对于具体的农业区位,应有其不同的主导型因素。其不一定是影响最为突出的气候或是市场。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 期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教案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运用“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基础知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和主导因素,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教学难点: 结合事例分析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

教具准备:有关世界地图、投影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投影)幻灯片呈现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情景.(提问)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学生)气候、土壤等,(老师)对,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因素都是区位因素,如何对这些因素合理安排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一、区位的含义学生思考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它们所处的位置和自然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图 3.3)。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指导学生读图]根据教材第42页图3.3,思考以下问题:①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②除图中列出的各种因素外,影响农民决策的因素还有哪些?学生讨论回答: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人教版高一 必修二地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2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课标解读:本节主要放在课标的前半句,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区位是学生新接触的概念,也是以后对各种农业地域类型进行学习的基础,所以说首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农业区位的概念。

同时课标强调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因此对农业区位因素要重点讲解,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其他内容的基础,让学生逐一理解,便于学生对区位选择的应用。

本节也提到了农业地域的基本概念和混合农业的例子,也需要具体讲解为后两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学生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获取相关知识的兴趣。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讲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学生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晰明了。

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具体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知识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知识则主要是通过文字讲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学生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农业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大多数停留在农业就是种植业这个狭义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确农业的概念才能进行后来的学习。

对于学生,区位是一个新的概念,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才能便于学生对区位因素的运用,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对于区位因素,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其他内容的基础,大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自己提出。

学生自身的信息提取能力可以保证活动基本自主完成。

但是对于农业区域,以及澳大利亚混合农业都属于新内容,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地理在文科中属于较为理科的科目,需要一定的逻辑理解,同时也需要刻苦的死记硬背。

所以合适的学习课件对大学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这份资料提供给大家使用,主要包含有一些课件和习题教案。

后序中有提到一些关于学习的建议。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1.识记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的含义。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变化,学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重难点) 3.掌握农业地域的形成及特点。

(重点)
教材整理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阅读教材P42至P44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主要区位因素
3.区位因素的变化:自然因素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变化较快。

4.区位选择的实质: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

正误判断:
(1)农业区位就是影响其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 )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一成不变的。

( )
(3)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起决定作用。

( )
【提示】(1)×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相比之下,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3)×自然因素并非都是决定性的。

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可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另一方面,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可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教材整理2农业地域的形成
阅读教材P45至P46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
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成因: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4.混合农业
(1)生产方式: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

(2)典型地区: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其经营方式是种植小麦和牧羊相结合。

正误判断:
(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农业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 )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

( )
(3)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以后就不会再变。

( )
【提示】(1)×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属于混合农业。

(2)×在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但不一定起决定作用。

(3)×一个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也会随着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合作探讨]
泰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有可耕地面积约2 240万km2,其中有59.12%用于稻谷生产,其大米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澳大利亚是农牧业发达的国家,牧场辽阔,农牧产品主要出口国外,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结合下面两图,探讨以下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