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4课《卖炭翁》知识点梳理

《卖炭翁》知识梳理一、创作背景《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

题下自注:“苦宫市也”,说明了诗的主旨:一是指百姓苦于宫市的巧取豪夺;二是指宦官的恶行,败坏了宫市之名,毁了皇家的声誉。

既为民生叫屈,又为皇上担忧。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自唐德宗贞元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又称“白望”。

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公元806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二、作者作品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其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三、字词伐薪(xīn)两鬓(bìn)辗(niǎn)冰辙(zhé)敕(chì) 叱(chì) 驱将(jiāng)系(jì)四、解题《卖炭翁》“卖炭”表明了主人公从事的工作,“卖炭翁”指卖炭的老人。

题目点明了诗歌描绘的主人公。

五、赏析中心: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宫市的揭露和抨击,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诗反映了怎样的封建社会情况(社会现状):【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不幸。

2024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2024版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 平易通俗,被誉为“诗魔”和“诗 王”。
《卖炭翁》创作背景
《卖炭翁》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 《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
首诗。
该诗通过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 谋生的困苦,以个别事例来表现 普遍状况,描绘了当时社会下层
劳动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白居易在创作该诗时,深受唐代 社会现实的影响,对劳动人民的 苦难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注。
情。
白居易其他代表作品欣赏
《长恨歌》
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被誉为唐代长篇叙事诗的代 表作。
《琵琶行》
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身世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 同情和关注。
《பைடு நூலகம்得古原草送别》
以草原为背景,抒发了作者离别的情感,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交 融。
当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重要性讨论
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角色分配
指定学生分别扮演卖炭 翁、顾客、旁观者等角
色。
情景模拟
根据诗歌内容,模拟卖 炭翁在寒冷天气中辛苦
卖炭的场景。
互动环节
旁观者可以向卖炭翁提 问或提供帮助,增加游
戏互动性。
游戏目的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 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内
容和人物形象。
小组讨论:如何关注现代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讨论主题
结合《卖炭翁》中反映的社会现 实,讨论如何关注现代社会中的
讽刺意味体现和表达技巧
夸张手法
诗中运用夸张手法,如“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生 动地刻画出卖炭翁的艰辛形象,增强了讽刺效果。
讽刺性语言
诗中运用讽刺性语言,如“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揭示了宫使的虚伪和贪婪本质,使读者对统治阶级产生反感。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背景、作者、诗歌内容、主题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朗读节奏、篇章结构、生僻字词和诗句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问题,如“诗中的卖炭翁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有何相似之处?”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卖炭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主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的社会现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白居易《卖炭翁》鉴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白居易《卖炭翁》鉴赏

白居易《卖炭翁》鉴赏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其详情见韩愈《顺宗实录》卷二、《旧唐书》卷一四○《张建封传》及《通鉴》卷二三五),其受害者当然不止一个卖炭翁。

诗人以个别表现一般,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有力的鞭挞。

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而劳动之艰辛,也得到了形象的表现。

“南山中”点出劳动场所,这“南山”就是王维所写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豺狼出没,荒无人烟。

在这样的环境里披星戴月,凌霜冒雪,一斧一斧地“伐薪”,一窑一窑地“烧炭”,好容易烧出“千余斤”,每一斤都渗透着心血,也凝聚着希望。

写出卖炭翁的炭是自己艰苦劳动的成果,这就把他和贩卖木炭的商人区别了开来。

但是,假如这位卖炭翁还有田地,凭自种自收就不至于挨饿受冻,只利用农闲时间烧炭卖炭,用以补贴家用的话,那么他的一车炭被掠夺,就还有别的活路。

然而情况并非如此。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自己出面向读者介绍卖炭翁的家庭经济状况,而是设为问答:“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原文+译文卖炭翁文|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注释卖炭翁①文|白居易卖炭翁,伐薪②烧炭南山③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④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⑤?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⑥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⑦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⑧。

手把文书⑨口称敕⑩,回⑪车叱⑫牛牵向北⑬。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⑭惜不得⑮。

半匹红纱一丈绫⑯,系⑰向牛头充炭直⑱。

①选自《白居易集》卷四。

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

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②[薪]木柴。

③[南山]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④[苍苍]灰白。

⑤[何所营]做什么用。

营,谋求、需求。

⑥[市]城市中规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

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⑦[翩翩]轻快的样子。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文书]公文,诏书。

⑩[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

⑪[回]调转。

⑫[叱(chì)]吆喝。

⑬[牵向北]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⑭[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⑮[惜不得]吝惜不得。

⑯[半匹红纱一丈绫]唐代商品交易,钱帛并用,但“半匹红纱一丈绫”远远低于一车炭的价值。

⑰[系]挂。

⑱[直]同“值”,价格。

【译】有个卖炭的老翁,在南山里砍柴烧炭。

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炭翁》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三首》中的第三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主题的叙事诗。

诗歌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有一定古诗鉴赏能力,能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初步理解诗歌内容,品味作者感情,但在炼字品句,感悟意蕴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学生掌握了朗诵诗歌的基本方法,但容易流于文字表面,并不能通过诵读揣摩文字背后的情感,老师应该加强诵读指导,通过示范诵读和赏析方法学习,让学生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感受卖炭翁遭遇之苦,深入思考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精彩的人物描写。

3. 感悟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控诉,感受作者的济世情怀及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通过词句品析,感受精彩的人物描写。

感受诗中所传达出同情民生疾苦的悲悯情怀。

【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同学们,白居易是我国唐代地位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

他的作品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也是世界文学的艺术珍品。

你能回忆出哪些白居易的诗句?(学生回答)示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白居易《观刈麦》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教师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回望白居易的生命轨迹,这句按语放在他身上并不为过。

无论荣华还是落魄,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造福百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共32张PPT)

学习目标
1.在情节叙述与人物形象的描写 中分析“苦宫市”的主题。
2.在拓展阅读与底层系列人物形 象的分析中感受作者情怀。
这是一首古体诗
古体诗
古体诗 以格律分类 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 以字数分类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以句数分类 从两句到百句都有
近体诗
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
读出韵脚
这首诗层次多,跳跃性大,频繁换韵。读的时候,注意 韵脚。 “翁”“中”押韵;“色”“黑”“食”押韵; “单”“寒”押韵;“雪”“辙”“歇”押韵; “谁”“儿”押韵;“敕”“北”“得”“直”押韵。
读好韵脚
这首诗层次多,跳跃性大,频繁换韵。读的时候,注意 韵脚。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2.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 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乐府诗
汉乐府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叙事 诗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揭示主题。
这首诗的主题是――“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 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买实物,名为“宫市”,实为 掠夺。
主问题:结合诗歌内容,请从情节的叙述和人物 形象的描写中分析诗歌主题。
1、在情节的叙述中分析“苦宫市”的主题。 请自读课文,依据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句子填空。
第1段通过写卖炭翁的
(所做事) ,
揭示了他
的生活。
第2段通过写
(事件),揭露了以
宫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罪恶。
小结:
第1段通过写卖炭翁的烧炭、运炭,揭示了他劳苦、 悲惨的生活。
第2段通过写“宫使”对卖炭翁的公开掠夺,揭露 了以宫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罪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唐诗三 首—卖 炭翁》 课件( 共32张PPT)课 件PPT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质课 课件免 费课件 PPT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4.培养学生情感态度,通过感悟诗人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理解:《卖炭翁》全诗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对诗句内涵的把握,如“伐薪烧炭南山中”描绘的劳作场景,“卖炭得钱何所营”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修辞手法: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如“炭热冰消”的比喻,以及整个诗歌的结构对偶。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诗句理解和修辞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劳动者形象和诗歌情感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劳动者。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时,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各有不同。有的同学能迅速把握诗中的意境,体会到劳动者的辛勤;而有的同学则对诗歌的深层含义感到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难点和重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诗歌分析练习、角色扮演等,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二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歌背后的深意。
-主题思想:深入探讨诗歌表达的对劳动者的尊重和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诗人背景: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人为何创作此诗。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新知导入
赏析写法
2.这首诗灵活地运用了衬托的表现手法:
诗中先以“两鬓苍苍”突出卖炭翁的年迈,以“满面尘灰烟
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 使得老翁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同情。再以老翁的“衣正单”和 夜来的“一尺雪”以及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老翁 的“可怜”,从而又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 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接下去以“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
悟内涵:
纵观全文,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现状

读文识人
请自读诗歌,从描写角度赏析卖炭翁的 形象。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 “满面尘灰” 指脸上的颜色,“两鬓苍苍” 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生动地刻 画了一位年迈悲苦的卖炭翁形 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以“一车炭,千余斤”和 “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 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 影的可悲可痛。
描写人物的方法或角度主要有:
1、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 2、侧面描写:以次要人物、环境等烘托主要人物。 3、细节描写:抓住具体而细微的典型细节进行描 写。 4 、对比、衬托。
把握主旨情感 诗歌借卖炭翁的故事要表达什么?
➢ 揭露了封建制度下百姓受剥削的社会现实, ➢ 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 ➢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讽喻诗 新乐府诗
新知讲解
讽喻诗:古代文学题材之一,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 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 诗篇。针对“可笑、可鄙、甚至可恶”之事,加以提炼、夸张而 形成讽刺(《诗经》现实主义)到唐代,讽喻诗已渐成熟,对贵 妃、权臣、贵族、官吏的腐败罪恶,大胆揭露与谴责,甚至直指 皇帝,思想内容到达新高度。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使人怜悯。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希望。
天亮。 同“碾”,压。
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困倦,疲乏。
车轮滚过地面 碾出的痕迹。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 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骑马的人。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
4.“牛困人饥日已高”写出了哪些内容?
作者不写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只用七 个字,就把路远、车重、雪厚、人苦全部托出。 至此,作者笔墨暂时收住,木炭能不能卖出,是 老翁悬心的事,也是读者迫切想知道的结果。
5.“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 宫使怎样的形象?
“翩翩”,轻快的样子。这里 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 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 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 代“宫市”的罪恶。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 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 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 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 “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 一种公开的掠夺。诗人有感于此,写下本诗。
宫市解析
旧事:宫中有要市外物,令官 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
第四节:广厦千万间:理想。诗人跳出了个人 的圈子,表现了对天下寒士的无限关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之二《卖炭翁》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之二《卖炭翁》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心忧炭贱愿天寒。
炭被掠夺,
虽然舍不得,
矛盾的心理:
但无可奈何。
生活困苦、艰辛
动作描写
(1)卖炭翁
(2)宫使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运炭的艰难:
2.根据你对诗意的理解用原文语句填空: 1)勾画卖炭翁的肖像,表现烧炭生活艰辛、 痛苦的诗句是: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2)揭示卖炭翁的悲苦处境和矛盾心情的诗句 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3)极言抢占卖炭时机、急切卖炭的诗句是: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4)描写宫使的嚣张气焰,直接掠夺的诗句是:
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líng,系jì向/牛头/
充炭直。
聆听范读,学习诵读

读准字音

读清节奏
读出感情

疏通文意 感知内容
老人 木柴
卖炭翁, 伐 薪烧炭南山中.
砍伐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
在长安城南。
译文参考:有位卖炭 的老翁,在终南山里 砍柴烧炭。
烟熏色 的脸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灰白色,
形容鬓发花白
译文参考:他满脸灰尘,
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
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 也被炭烧的很黑。
得到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做什么用。 营:谋求
译文参考:卖炭得到的 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 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
单薄
希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 愿天寒.
使人怜悯
价格低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卖炭翁》
24.居易《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会诗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讨论,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3、反复诵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说明:
本课作为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文言文篇目,对于学生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学生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

但这篇文章在写作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有意识地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体验,通过咀嚼语言,体会到文章实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读懂课文,把握作品所表达的中心。

2、难点:领会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
把握文章中心,去体会作者对老人的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批判是重要的。

学生虽然距离那个时代比较遥远,但在教师的指导下,应该能有所把握。

而对于“对比”
这一重要写作手法,学生在辨别,特别是分析上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因此,本课将对比作为学习难点。

思路点拨
从文章的描写入手,通过学习对比,去理解人物、作者,是本堂课的教学思路。

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感知文本部分可安排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

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富实效。

结尾的表格可以作为作业,也可以作为课堂练习。

练习举隅
1、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
...:(6)系向牛头充.炭直.:
2、本诗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梳理诗歌主要内容。
烧炭艰辛
卖炭翁
对 比
运炭艰难 (肖像、心理、动作描写)
失炭悲苦
生活困苦艰辛
宫使
夺炭
(肖像、动作描写)仗势凌人 蛮横冷酷
4.重点鉴赏
•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5)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6)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3)说明了卖炭的辛苦: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4)突出了路途遥远、老人的疲惫劳累: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 (5)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6)表现了卖炭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炼字:“惜不得”不仅委婉地道出了卖炭翁被压迫的地位,而且 蕴含着卖炭翁在希望化为泡影之后的悲苦心情,表现了卖炭 翁的炭被夺走,心中可惜但又无可奈何的矛盾心理。
表现手法:运用了反衬手法,“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 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5.理解性填空
• (1)突出老翁辛勤劳作: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2)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内心:
三、本节课与中考的对应点
1.中考试卷基础知识第7小题中关于诗 的名句默写。 2.中考试卷阅读第12、13题诗的赏析: A.诗的主旨。B.诗中名句的赏析。
四、解决以上知识点的最好办法
1.熟记并能默写本诗。 2.掌握诗的内容,牢记诗的主旨。 3.牢记诗的名句赏析,并能熟练应用。
五、练习
1.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 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 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 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 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 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 门外泥泞中歇息。
• 炼字:“牛困人饥”突出了路途遥远、行路艰难 “泥中歇”表现出老人的疲惫劳累和处境的艰难。
(6)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 炼字:“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 与卖炭翁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宫使的罪 恶行径。
(7)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7)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 写法:外貌描写,勾画出了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 的砍柴烧炭的年迈老人形象,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勤劳作。
• 运用反衬的手法,“两鬓苍苍”突出年迈,“满面尘灰烟火 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复习目标:
1.背诵并准确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准确写出诗的主旨。 3.了解诗的大意,赏析诗中的名句。
地点: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为下文埋下伏 笔,说明路远,而且下雪天的山路难行。
2.试分析“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人物形象?
•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 何、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
• 黄衣使者:趾高气扬、得意忘形(外面描写:翩翩 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蛮横无理、仗势 欺人(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 北 )。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 (7)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六、小结: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 么这样交代? 2.试分析“卖炭翁”和“黄衣使者”的人物形象? 3.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情感?
1.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 里?为什么这样交代?
3.全诗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现实?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情感?
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横暴掠夺,反映了宫 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 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宫市制度的揭露 抨击。
• 炼字:“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4)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 修辞:运用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 突出了老人生活的艰难
•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地冻的环境,突出说明了卖炭 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 勤劳。
(5)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前面两位轻快洒脱的骑马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是皇帝的命令,然后调转车头,大声吆喝着牛 朝皇宫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 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 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2.这首诗主旨是什么?
本诗通过记叙一个卖炭老翁辛苦劳动所得最 终被宫使掠夺一空的遭遇,揭露了宫市的罪恶和 统治阶级的残暴,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修辞:设问。指出这些炭是老人唯一的生活来源,反衬出下文 抢夺者的行径之恶劣、后果之严重,给老人造成的伤害和痛 苦之深。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 写法:心理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 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真切地 表现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
卖炭翁
课前回顾:
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主旨。
诗人通过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的感伤, 含蓄的表达了心中的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在时代变迁、 仕途沉浮中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进取的精神。
卖炭翁
[唐]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