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只是总汇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

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1.安(1)安逸。

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3)怎么。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4)安稳,安定。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3)曾经。

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4)同“层”,重叠。

例:荡胸生曾云(《望岳》)3.从(1)跟,随。

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

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

述而》)(3)追寻。

例:溯洄从之(《蒹葭》)(4)依从。

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6)在。

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7)堂房亲属。

例:赠从弟(《赠从弟》)(8)向。

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4.得(1)能够。

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2)领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同“德”,恩惠,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4)实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得意。

例:怡然自得(《童趣》)(6)得到,获得。

例:优劣得所(《出师表》)5.道(1)(正确的)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2)主张,思想,学说。

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3)路。

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4)政治的理想境界。

例:大道之行也(《礼记。

大道之行也》)(5)仁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说。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汇总初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人师:温故而知新,这样的人可以为人师。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默学习,学而不厌,教而不厌:默默记住自己学过的东西,但学而不满足,不厌其烦地教别人。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乐者:知者不如爱者,乐者不如乐者。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8.土地平坦宽敞,房子也不过如此。

这里有肥沃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

9.黄毛耷拉着,自得其乐:老人和孩子都很快乐,很自由。

10.寒暑易庆,始于一回:冬夏换季,只一回。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明察秋毫: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汗成雨:每个人都用手擦汗,汗如雨下。

最初是形容人很多,后来也是形容汗流浃背。

肩并肩:肩并肩,脚趾碰到脚跟。

形容拥挤,拥挤。

·张袂成阴: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不求甚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

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传》)牙齿交错:形容边界线曲折,像狗的牙齿一样参差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记》)·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有害无益。

(《寓言四则》)·买椟还珠:取舍失当,舍本逐末,是极不可取的。

初中全部文言文知识梳理重点易混点

初中全部文言文知识梳理重点易混点

文言文(一)文化常识1、《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是孔子之孙孔jí的再传弟子,儒家代表人物。

2、《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3、《韩非子》法家重要著作。

韩非,战国时期重要思想家,先秦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战国七雄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师从荀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后世称“韩非”或“韩非子”,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

4、《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宋国人,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5、《列子》(又名《冲虚经》)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

6、《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共20篇,记载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语录体散文(《论语》首创语录体)。

论语》不是孔子写的,而是门人所作。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的主要著作是“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

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五经”指(即《诗》《书》《礼》《易》《春秋》)7、《晏子春秋》是春秋时期记述齐国晏子言行的散文作品。

其中记录了不少有关晏子的轶闻趣事。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8、《战国策》国别体。

最初曾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

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编辑整理,始取名为《战国策》。

共12策, 33篇.,记录了战国时代以纵横家为代表的人物言论。

10、《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旧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编年体史书,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常用有在意,能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独回答。

包括名、、形容、数、量、代六。

掌握常文言的用法及意,是提高文言文能力的关。

1.安(1)安闲。

例:死于安 (《生于患,死于安》)(2)养,奉养。

例:衣食所安,弗敢也(《曹》 )(3)怎么。

例:燕雀安知之志哉(《涉世家》 )(4)安,平定。

例:雨不安如山(《草屋秋所破歌》 )2.曾(1)同“增”,增加。

例:曾益其所不能够(《生于患,死于安》)(2)副,常与“不” 用,“ ⋯⋯都不⋯⋯”。

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曾不盈寸 (《核舟》 )(3)曾。

例:相遇何必曾相(《琵琶行》 )(4)同“ ”,重叠。

例:胸生曾云(《望岳》 )3.从(1)跟,随。

例:从(《曹》 )/隶而从者 (《小石潭》 )(2)学。

例:其善者而从之(《。

述而》 )(3)追。

例:溯洄从之 (《蒹葭》 )(4)依从。

例:民弗从也 (《曹》 )(5)自,由。

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 )(6)在。

例:吾从北方子梯(《公》 )(7)堂房属。

例:从弟(《从弟》 )(8)向。

例:从之先达叩(《送阳生序》 )4.得(1)能。

例:余因得遍群(《送阳生序》 )(2)会。

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 )(3)同“德”,恩情,感谢。

例:所乏者得我与(《我所欲也》 )(4)施。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5)愉悦。

例:悠闲自得 (《童趣》 )(6)获取,得。

例:劣得所(《出表》 )5.道(1)( 正确的 )方法。

例:策之不以其道(《》 )(2)主,思想,学。

例:益慕圣之道(《送阳生序》 )(3)路。

例:道不通,度已负约(《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地。

例:大道之行也(《礼。

大道之行也》 )(5)德政。

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

例:不足外人道也(《桃花源》 )6.当(1)面,着。

例:木当(《木》 )(2)在某个候或某个地方。

例:当余之从也(《送阳生序》 )(3)当。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

初中必背文言文总结知识点一、文言文的语法知识点1. 名词:文言文的名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人名、地名、物名、抽象名词等,虚词有量词、处所词、指示代词等。

2. 动词:文言文的动词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虚词有助动词、系动词等。

3. 形容词:文言文的形容词包括形容词和量词,形容词用于修饰名词,表示名词的性质、状态或特征,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或范围。

4. 代词:文言文的代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用于代替名词或其他代词,起到替代作用。

5. 数词:文言文的数词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用于表示数量或顺序。

6. 介词:文言文的介词用于表示名词或代词与其他词语之间的关系。

7. 连词:文言文的连词用于连接并列或从属的词语或句子,起到承接、转折、因果、条件等连词作用。

8. 助词:文言文的助词用于表示语气、时态、语态等,起到辅助主谓或宾补谓等作用。

9. 句法:文言文的句法包括主谓宾、从句、状语从句、补语等,用于构成句子和语言表达。

10. 阳春白雪:认识、阅读和理解古代文言文文学作品,包括诗歌、词、赋、曲等,了解其中的表达手法和意境。

二、文言文的阅读策略知识点1. 善于运用词典,查找生词和词义,积累词汇和语境。

2. 注重阅读理解,掌握上下文的逻辑关系、隐含意义和篇章结构。

3. 关注句式结构,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包括对偶、排比、借代等。

4. 熟悉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加深对古代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5. 领会文言文的审美意蕴,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人文情怀,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知识点1. 控制语言表达:文言文的写作要求简练明了、句式平稳流畅、逻辑清晰,避免冗长啰嗦、语言累赘。

2. 注重修辞手法:文言文的写作要适当运用排比、对偶、借喻、比喻、比兴等修辞手法,提升文采和意境。

3. 原汁原味:文言文的写作要遵循古人的表达风格和思维方式,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常用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文言文的基本特点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不同于口语。

其基本特点包括:1. 用字繁多,常用的汉字有两千多个。

2. 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词。

3. 词语混淆,有一些字在文言文中是相通的,所以阅读时要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

4. 语法复杂,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规则和句型结构。

5. 用词规范,需要特别注意虚词的使用和语序的变化。

二、文言文的基本知识点1. 文言文的词类文言文的词类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比较容易识别,常见的名词有人名、地名、时间等。

动词在句子中起着谓语的作用,常见的动词有行为动词和状态动词。

形容词和副词是修饰名词和动词的词语,用来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

连词用来连接句子或句子成分,包括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助词是用来构成动词或助动词的词语,用来表达语气、时态等。

2. 文言文的句法文言文的句法主要包括主谓宾结构、前后定语结构、状语结构、主谓补结构等。

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句子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

前后定语结构是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关系的修饰语结构。

状语结构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修饰语结构。

主谓补结构是用来表示动作的结果或状态的补语结构。

3. 文言文的常用成语文言文中有很多成语,这些成语在古代文学和现代汉语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常见的文言文成语有四字成语、六字成语、八字成语等,这些成语在表达含义和修辞手法上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4.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要想读懂文言文,就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

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根据上下文来推测词义,要注重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和语境。

其次要注意虚词的使用和语序的变化,不能将文言文看成口语或现代汉语的直译。

最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如主谓不一致、逻辑不通等。

三、文言文的实际应用虽然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已经被汉语、普通话所取代,但它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习文言文不仅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而且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今为“国王的长子”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今“古人”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古:听到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古:离开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古:只双兔傍地走:今:行走古:跑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古:历史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古: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五、重要词句[童稚]幼小。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语文必考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文言文部分是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和古代文学文化常识。

以下是中考语文必考的文言文知识点汇总:1. 实词与虚词- 实词:重点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现象,如“之”、“其”、“以”、“于”等字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 虚词:熟悉并理解虚词的语法功能,如连词、介词、助词、语气词等。

2. 句式特点- 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也称作“介宾短语后置”)等类型。

-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特殊句式及其翻译方法。

3. 通假字- 掌握常见通假字,理解通假字与本字之间的关系,并能准确辨认和解释文言文中出现的通假现象。

4. 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根据上下文需要所发生的活用现象,例如名词做动词、形容词做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5. 一词多义及固定搭配- 记忆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含义以及常见的成语或固定短语。

6. 文化常识- 了解古代官职名称、科举制度、礼仪习俗、天文地理等基础知识。

7. 文章阅读理解- 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主旨大意,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 对文言文中的典型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其言行背后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取向。

8. 翻译技巧- 学会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规范地表达出来。

9. 背诵默写- 背诵指定篇目的文言文全文或关键段落,并能够准确无误地默写出来。

10. 断句与标点- 学会根据文言语法结构和意义来正确断句,为没有标点的文言文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以上内容是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时应重点关注的知识点,供参考。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总结一、文字和语言知识(一) 文字的产生和演变1. 书写工具的演变2. 中国古代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二) 《说文解字》1. 《说文解字》的编纂和作用2. 常用字的解释和示例(三) 语言的分类和特点1. 语言的分类及其特点2. 文言与白话的区别和联系二、古代诗词鉴赏(一) 古诗的体裁和特点1. 诗的体裁2. 古诗的形式特点(二) 古诗的鉴赏1. 古诗的表达手法2. 古诗的意境和思想三、古代散文鉴赏(一) 散文的体裁和特点1. 散文的体裁2. 散文的写作技巧(二) 散文的鉴赏1. 散文的文学价值2. 散文的表现手法四、古代戏剧及戏曲(一) 戏剧的体裁和特点1. 戏剧的分类2. 戏剧的表现方式(二) 戏曲的体裁和特点1. 戏曲的类型2. 戏曲的表演形式五、古代文学名著(一) 《三字经》1. 《三字经》的作者和作用2. 《三字经》的内容和价值(二) 《百家姓》1. 《百家姓》的作者和作用2. 《百家姓》的内容和价值(三) 《弟子规》1. 《弟子规》的作者和作用2. 《弟子规》的内容和价值(四) 《论语》1. 《论语》的作者和作用2. 《论语》的内容和价值(五) 《孟子》1. 《孟子》的作者和作用2. 《孟子》的内容和价值六、古代传统文化(一) 儒家思想1.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儒家思想的影响(二) 道家思想1. 道家思想的主要内容2. 道家思想的影响(三) 儒家和道家的区别和联系1. 儒家和道家的主要观点2. 儒家和道家的共同点和区别七、中国古代历史(一) 夏、商、周三代1. 夏代的建立2. 商代的兴起3. 周代的鼎盛(二) 秦、汉、魏晋南北朝1. 秦朝的统一2. 汉朝的繁荣3. 魏晋南北朝的兴衰八、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一) 孔子1.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孔子的教育理念和影响(二) 孟子1. 孟子的生平和思想2. 孟子的教育思想和影响(三) 范仲淹1. 范仲淹的生平和思想2.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和影响九、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一) 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1. 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2. 古代文学的主题和意境(二) 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 古代文化的传统特色2. 古代文化的现代价值总结:文言文初中必背知识点包括文字和语言知识、古代诗词鉴赏、古代散文鉴赏、古代戏剧及戏曲、古代文学名著、古代传统文化、中国古代历史、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古代文学及文化知识等九个方面。

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知识考点梳理大全

初中文言文(必考篇目)知识考点梳理大全

《孔子语录(论语十则)》一、通假1、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

3、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

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

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重点实词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16、施:加。

《曹刿论战左传》一、通假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1、神弗福也。

"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

"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三、古今异义1、狱:小大之狱。

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

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

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

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

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

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

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

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初中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的基础知识点是初中生阅读文言文的必备素养。

下面,我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一、词语理解1. 字义辨析: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一些专有词汇、古代俗语等,在阅读中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字义。

2. 用词特点:文言文用词与现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差异,需要注意一些古代词语的用法和特点。

二、词组短语的理解与解释1. 动补结构:文言文往往使用动宾结构,需要理解其中的动词和宾语的组合,注意不同动词的用法。

2. 动宾短语:一些固定的动宾短语需要准确理解其意思,如“作为”、“以为”等。

三、句子的短暂理解1. 语序特点:文言文的语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句子中各个成分的位置和用法。

2. 修饰成分:文言文中修饰成分丰富多样,需要能够正确理解修饰成分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关系。

四、修辞手法的理解与解释1. 比喻与拟人:文言文经常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理解其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 夸张与夸饰:文言文中有时会使用夸张和夸饰的修辞手法,需要能够准确理解其中的意图和效果。

五、篇章结构的理解与解释1. 开头段:文言文的开头段往往起到引子的作用,需要能够理解开头段的主旨和主题。

2. 结尾段:文言文的结尾段通常总结全文,需要能够理解结尾段的意图和主题。

六、理解古文作者的意图1. 文言文的背景:了解文言文所处的历史背景,有助于理解其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 阅读者的角度:学习文言文需要以古人的角度来阅读,理解古代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念。

七、做好文言文的整体阅读1. 上下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子和篇章之间往往存在紧密的联系,需要通过上下文的理解来把握全文的意义。

2. 文章主题:通过对段落的理解和总结,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以上是初中文言文阅读的主要知识点梳理。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文言文。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经典文言文作品,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

初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整理一、初中1-6册文言文通假字七年级(上册)1、项为之强《童趣》——强通僵,僵硬。

2、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高兴。

3、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知通智,智慧、聪明。

5、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见通现,出现。

6、一切乌有《山市》——乌通无。

7、裁如星点《山市》——裁通才。

8、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不通否。

七年级(下册)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材通才,才能。

11、对镜帖花环《木兰诗》——帖通贴,粘贴。

1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邪通耶,语气词。

13、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知通智,智慧、聪明。

14、满坐寂然《口技》——坐通座,座位,此处指座上的人。

15、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八年级(上册)16、便要还家《桃花源记》——要通邀,邀请。

17、身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18、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诎通屈,弯曲。

19、虞山王毅书远甫刻《核舟记》——甫通父。

20、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2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2、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与通举,举荐。

23、矜、寡、孤、独《大道之行也》——矜通鳏老而无妻之人。

25、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缺口。

八年级(下册)26、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转通啭,鸟叫声。

27、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反通返,返回。

2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食通饲,饲养,喂养。

29、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出现,表现。

30、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材通才,才能。

31、其真无马邪《马说》——邪通耶,语气词。

32、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支通肢,四肢。

33、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被通披,此处是穿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文言文常识

初中语文文言文文学常识梳理一、诸子百家纵观中国历史,先秦时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黄金时代。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1、《论语》是一部记录的一部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字,时期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2、《扁鹊见蔡桓公》《智子疑邻》选自,作者,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先秦学说的集大成者。

3、《得到多助,失道寡助》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鱼我所欲也》选自,作者,名,字,邹人,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是所作,家经典之一。

4、列子,又名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家思想代表人物。

《列子》保存了许多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

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

我们学过5、《淮南子》又名《》、《刘安子》,是西汉宗室淮南王召集其门客集体编著的。

该书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

《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6、《墨子》是言行的辑录。

墨子,名,相传为宋国人,后长期住在鲁国。

春秋战国之际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唐宋八大家1(768-824),字,世称韩昌黎,河南人,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地位崇高,苏东坡称赞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我们学过他的2(773-819 ),字,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人,代文学家。

著有《柳河东集》。

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开拓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我们学过他的3(1007 -1072),字,自号””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杰出博学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运动的卓越领导。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初中3年必考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女:通“汝”,你。

知:通“智”,聪明。

3、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狼》)止:通“只”。

4、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亡:通“无”。

5、对镜帖花黄。

……火伴皆惊忙。

(《木兰诗》)帖:通“贴”。

火:通“伙”。

6、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7、路转溪头忽见。

(《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8、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口技》)坐:通“座”。

9、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0、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反:通“返”。

11、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2、一厝逆东,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3、问渠那得清如许。

(《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4、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三峡》)阙:通“缺”。

1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16、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17、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距:通“拒”,挡。

18、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19、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核舟记》)有:通“又”。

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21、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核舟记》)甫:通“父”。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核舟记》)简:通“拣”,挑选。

23、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错:通“措”。

24、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唐雎不辱使命》)仓:通“苍”。

25、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山市》)裁:通“才”,仅仅。

26、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抒情类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一反离别诗哀伤缠绵的格调,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以对偶句的形式,抒发了作者想要留住时光、留住美好事物,却又无可奈何的惜春伤时的情感。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俯视一切的心胸气魄。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常用来形容人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雄浑沉郁、苍凉悲壮,抒发了守边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思乡的情怀。

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人们的美好祝愿。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了诗人想摆脱愁思而又无法摆脱的苦闷心情。

8.海日生残夜,江村入旧年。

通过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蕴含着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道理,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9.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10.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现了愁丝之纷繁难解,突出了那种只有内心知道却难以向外人言说的苦恼。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借用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体现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1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借具体景象,将诗人因朋友离别而产生的无限怅惘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13.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以伤感的态度,表达出诗人对朋友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

1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借用比喻,巧妙的抒发了自己欲归不能的愁闷心情。

二、言志类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为国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给人以鼓舞。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实词。

1. 通假字。

2. 古今异义。

- 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现在泛指一切江河。

- 词义的转移:“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现在是“行走”的意思。

像“录毕,走送之”中的“走”就是“跑”的意思。

3. 一词多义。

- 以“之”为例:- 再看“其”:二、虚词。

1. 而。

2. 于。

三、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2. 省略句。

3. 倒装句。

四、文言文翻译。

1. 原则。

- 信:忠实于原文,不歪曲原意。

- 达: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 雅:译文优美,有文采。

2. 方法。

- 留: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等。

例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诸葛孔明”“卧龙”直接保留。

- 删:删除无意义的虚词,如句首发语词“夫”“盖”等,在不影响句意的情况下可删去。

- 补:补充省略的成分。

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要补出省略的主语。

- 换:把古汉语中的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虽”换成“虽然”,“但”换成“只是”等。

- 调:调整倒装句的语序。

如“何陋之有”要调成“有何陋”。

五、文言文诵读。

1. 断句。

- 根据语法结构断句。

如“今齐地/方千里”,“齐地”是主语,“方千里”是谓语,在主谓之间断开。

- 根据虚词断句。

像“夫/战,勇气也”,“夫”是句首发语词,后面断开。

- 根据对话标志断句。

“曰”“云”等后面一般断开,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 节奏。

- 一般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之间也要停顿。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先帝”是主语,“不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动句一、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二、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分类?在苏教版7-9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被动句比较少(只有四句),但如果认真学习,也足以打下高中被动句学习的基础。

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1、有标志的被动句。

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于”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如: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沈复《幼时记趣》七年级〈上册〉)“为所”表被动,可译为“被……”。

句意:〈蛤蟆〉舌头一伸。

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2)用“于”表示被动。

如: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八年级韩愈)句意: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3)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九年级〈上册〉)句意:吴广向来爱护士卒,士兵们有许多愿意被他所用(替他效力)的人。

2、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九年级〈下册〉)句意:天帝被愚公的诚意所感动。

此句虽无表被动的介词和结构,但主语“帝”是被动者。

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

宾语前置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1、莫相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

)(七年级下册《黔之驴》)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之怠是弗怠之的倒装)(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3、忌不自信(不自信是不信自的倒装)(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提前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2、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七年级上册《〈论语〉八则》)3、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所思何的倒装)(七年级下册《木兰诗》)4、吾欲辱之,何以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5、何为者也(何为是为何的倒装)(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6、何坐(何坐是坐何的倒装)(八年级上册《晏子使楚》)7、何以都不闻消息(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八年级上册《人琴俱亡》)8、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何如是如何的倒装)(九年级上册《捕蛇者说》)9、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是与谁的倒装)(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10、何以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11、万钟于我何加焉(何加是加何的倒装)(九年级下册《〈孟子〉二章》)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1、何陋之有(何陋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八年级下册《陋室铭》)主语后置1、甚矣,汝之不惠(“甚”是主语“汝之不惠”的前置谓语)(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初中常见词类活用例子名词活用为动词便实钉之(顶用钉子订名词做动词)《梦溪笔谈》二则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胁迫)《狼》一狼洞其中(洞,打洞)《狼》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钻洞)《狼》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王,称王、当王)《陈涉世家》此教我先威众尔(威,威服,用威力降服)《陈涉世家》置人所罾鱼腹中(罾,捕、用网捕)《陈涉世家》皆指目陈胜(指,用手指;目,用眼睛看)《陈涉世家》尉果笞广(笞,用竹板打)《陈涉世家》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东,东进、向东进军)《陈涉世家》皆刑其长吏(刑,惩罚)《陈涉世家》任意东西(东西,往东、往西)《与朱元思书》然得而腊之以为饵(腊,晾干)《捕蛇者说》岁赋其二(赋,征收、敛收)《捕蛇者说》名之者谁(名,命名、提名)《醉翁亭记》富人于五所园也(《于园》,园,建筑园子)非显者刺(《于园》,刺,投下名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于园》,下,由高到低)蹄之(《黔之驴》,蹄,用蹄子踢)愿为市鞍马(《木兰诗》,市,买)策勋十二转(《木兰诗》,策,记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策,鞭策,驱使)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陋室铭》,名,出名)则以纸帖之(《活板》,帖,用标签标出)石青糁之(《核舟记》,糁,涂染)不能名其一处(《口技》,名,说出)会宾客大宴(《口技》,宴,举行宴会)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腰,腰佩)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鼓,击鼓)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林寒涧啸(寒,清凉啸,寂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三峡》近岸(近,靠近、接近)《小石潭记》天下苦秦久矣(苦,弄得愁苦)《陈涉世家》风烟俱净(净,消净、散净)《与朱元思书》互相轩邈(轩,争着往高处伸展;邈,争着往远处伸展)《与朱元思书》专其利三世矣(专,独自享受)《捕蛇者说》以尽吾齿(尽,过完)《捕蛇者说》环滁皆山也(环,环绕着)《醉翁亭记》佝偻提携(佝偻,驼背弯腰的老人;提携,用手搀扶的小孩动词做名词)《醉翁亭记》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远,离人远)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尽,吃尽)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善,擅长)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私,偏爱)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毕,用尽)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三峡》《三峡》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形容词做名词)《论语》八则一屠晚归(屠,屠户动词做名词)《狼》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坚固的铠甲;锐,锐利的武器形容词做名词)《陈涉世家》猛浪若奔(奔,奔跑的马动词做名词)《与朱元思书》退而甘食其土之有(有,生产出来的东西动词做名词)《捕蛇者说》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骑,战马)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险,险阻的山)名词作状语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狗一样的)《狼》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小石潭记》下见小潭(下,在下面)《小石潭记》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小石潭记》日光下彻(下,向下)《小石潭记》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犬牙一样)《小石潭记》四面竹树环合(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失期,法皆斩(法,依法)《陈涉世家》上使外将兵(外,在外面)《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丹,用丹砂)《陈涉世家》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狐鸣,像狐狸鸣叫一样)《陈涉世家》横柯上蔽(上,在上面)《与朱元思书》岁赋其二(岁,每岁)《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日,一天天的)《捕蛇者说》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向北;南,向南)《岳阳楼记》山行六七里(山,在山上)《醉翁亭记》杂然而前陈者(前,在前面)《醉翁亭记》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东,到东方)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船,用船)板印书籍(《活板》,板,用雕版)用讫再火令药熔(《活板》,火,用火)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核舟记》,篛篷,用篛篷)石青糁之(《核舟记》,石青,用石青)手自笔录(《送东阳马生序》,手,用手;笔,用笔)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日,每日;岁,每年)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面,当面)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箕畚)使动用法便实钉之(实使坚实)《梦溪笔谈》二则凄神寒骨(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小石潭记》忿恚尉(忿恚,使……恼怒)《陈涉世家》望峰息心(息,使……停止、平息)《与朱元思书》君将哀而生之乎(生,使……活下去)《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使……殚、用尽;竭,使……竭、用完)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尽,使、、、、、、尽)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乱,使、、、、、、、乱)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劳,使、、、、、、劳累)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卧,使、、、、、、平放;诎,使、、、、、、弯曲)而竖其左膝(《核舟记》,竖,使、、、、、、竖起)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使、、、、、、听到)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愚公移山》,止,使、、、、、、停止不做)意动用法不耻下问(耻以……为耻)《论语》八则心乐之(乐,以……为乐)固以怪之矣(怪,以……为怪、诧异)《陈涉世家》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美,以、、、、、、为美)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愚公移山》,惩,以、、、、、、为苦)苏教版·初中文言句式·倒装句状语后置句:1、“何不试之以足”——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何不以足试之”。

(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2、“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以烟徐喷”。

(七年级上《幼时记趣》)3、“贻以金钗”——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以金钗贻”。

(七年级上《<梦溪笔谈>二则》之《梵天寺木塔》)4、“投以骨”——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骨投”。

(七年级上《狼》)5、“太祖常劝以读书”——介宾短语后置,应为“太祖常以读书劝”。

(七年级下《赵普》)6、“读之竟日”——状语“竟日”后置做补语。

(同上)7、“尝驾黄鹤返憩于此”——介词结构“于此”后置。

(七年级下《短文两篇》之《黄鹤楼》)8.“相与步于中庭”——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庭”做“步”的状语。

(八年级上《记承天寺夜游》)9、“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词结构后置。

(八年级上《治水必躬亲》)10、“只辱于奴隶人之手”——介词结构后置,“于”相当于“在”。

(八年级下《马说》)11、“与同人饮楼上”——状语后置,应为“与同人楼上饮”。

(八年级下《山市》)12、“今诸生学于太学”、“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介词结构后置句。

(八年级下《送东阳马生序》)。

13、“祭以尉首”——介词结构后置。

“以尉首”放在动词“祭”后面做补语,“以”相当于“用”。

(九年级上《陈渉世家》)14、“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介词结构后置,“乎”相当于“在”,应为“乎东西叫嚣,乎南北隳突”。

(九年级上《捕蛇者说》)15、“苛政猛于虎也”——介词结构后置,“猛于虎”是“于虎猛”,“于”相当于“比”。

(九年级上《捕蛇者说》)1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介词结构后置句。

(九年级上《岳阳楼记》)17、“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至于负者歌于途”、“醒能述以文者”——介词结构后置。

(九年级上《醉翁亭记》)18、“战于长勺”——介宾短语后置,应为“于长勺战”。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19、“欲有求于我也”、“能谤讥于市朝”、“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介词结构后置。

(九年级下《邹忌讽齐王纳谏》)20、“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介词结构后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