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学术自信中提升名栏的水平
学术期刊编辑应坚持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
学术期刊编辑应坚持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学术期刊编辑应坚持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摘要:学术期刊编辑通常具有丰富的期刊编辑经验和深厚的专业学术素养,他们应该在精通期刊编辑业务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走期刊编辑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之路。
无论是从期刊发展角度,还是从编辑成长角度考量,学术期刊编辑都应以娴熟的编辑技能入道从业,以相当的学术成就自强自立,力争成为学者型编辑。
关键词:学术期刊期刊发展编辑素质学术研究学术素养作为信息的整理者、加工者和发布者,编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
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行业竞争和残酷的社会竞争要求编辑不仅要提高编辑技能,获得职业成就,且要努力追求个人价值,获得社会地位。
学术期刊编辑作为一个独特的编辑群体,这种要求尤为强烈。
一、期刊编辑与学术研究融合发展的含义期刊编辑与学术研究的融合发展问题,本质上是编辑的成长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期刊界对于编辑的成长之路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一种观点认为,编辑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编辑出版领域的专家,如郑良勤先生认为:未来我国编辑出版人才的努力方向应是德才兼备、具有出版战略眼光、精通出版业务及经营管理知识的现代出版家。
[1]王德有先生认为:编辑应吸收编辑实践中的文化素养,提高编辑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解析力。
[2]另一种观点认为,编辑应努力成为专业领域的学者,黄万武先生认为:每个编辑人员的专业应越来越精深,以适应横断学科、交叉学科的要求。
[3]钱荣贵先生认为:学报编辑应成为编辑领域的专家。
[4]尹玉吉先生认为:真正的编辑家,首先是卓有成效的学者,相反的例子,至今还没有见到。
[5]学术期刊编辑作为一个独特的编辑群体,其显著特征是:作为通常意义上的编辑,须掌握一定的编辑知识和编辑技能,承担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学术期刊编辑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有从事学术研究的欲望和能力。
期刊编辑与学术研究的融合发展,不仅要编辑热爱本职工作,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和学术质量,成为期刊编辑的行家,且应积极主动地开展学术研究,成为专业领域的学者,并使二者互相促进,融合发展。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答案在最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
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3分)注意事项: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或填写在答题栏内)。
2.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丰收节”的设立有助于保护民族文化,认识和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节日期间,各地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办节,重点打造和推出______的节日品牌,______了民俗文化、休闲旅游、采摘体验等活动内容,增强了节日的吸引力,起到了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化的作用,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
“丰收节”期间,各地本着“农民主体办节”的原则,充分______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开展了民俗表演、乡土美食品鉴、特色农产品展示、各类体育竞赛和游戏等活动。
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现代社会中产生的“丰收节”具有传统的渊源,也尚需融入新时代文化______,形成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传承模式,创建新的节日品牌。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独一无二融汇调动底蕴B.独具特色融合调动内涵C.独一无二融合发动内涵D.独具特色融汇发动底蕴2.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活动体验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助推了产品销售,而且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B.这些活动体验性强,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C.这些活动体验性强,不仅吸引了城乡群众的广泛参与,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而且助推了产品销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不足的现状。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专栏的构建逻辑与内容定位——以《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例
472021年第7期总第385期VIEW ON PUBLISHING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专栏的构建逻辑与内容定位——以《攀枝花学院学报》为例文/付丽萍 李仲先进入21世纪,由于服务地方发展、高校学术建设等现实需要,我国学术期刊迎来了规模和数量的快速扩张期。
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高校主办的学报数量达到1700种左右,其中还不包括诸多尚未取得正式刊号的内部发行学报。
规模数量的急剧上升导致竞争力不断加大,除了北大核心期刊、CSSCI名单上的“头部”学报,众多地方高校学报的生存状态堪忧,学者朱剑把这种发展现状总结为“全、散、弱、小”[1]。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这也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逐步从规模扩张迈向提质增效的历史新时期。
加之多年来“名刊”“名栏”建设工程的引导规划,大多地方高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特色专栏建设高潮,以期转变办刊思维,彰显学术特色,重塑文化功能,强化区域联系,从而改善高校学报的“自留地”问题,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和品牌构建目标。
一、地方高校学报特色专栏建设的机遇和挑战1.新机遇首先,地方高校学报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抓住“名刊”“名栏”发展机遇强化特色专栏、专刊建设,为自身发展奠定坚实根基。
《攀枝花学院学报》自21世纪以来积极顺应高校学术期刊改革需求,以“特色专栏+常态普栏”为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发展实力。
其打造的“金沙江文化”专栏2018年获得了“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的荣誉,2019年获得了“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的荣誉。
学报也于2020年11月正式入选国内主流期刊评价体系《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RCCSE》)“B+”等级期刊(准核心期刊),可见学报的办刊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正不断提升。
其次,地方高校学报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大局,切实提升社会影响力和品牌传播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1•【文号】•【施行日期】2017.01•【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2017年1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现就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1.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中,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开展了一系列富有创新、富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
同时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0.01.16•【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施行日期】2020.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46号《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已经2020年1月7日教育部第1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2020年1月16日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必须按照国家要求设置的课程。
思政课教师是指承担高等学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和研究职责的专兼职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中坚力量。
第三条主管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应当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育事业发展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在师资建设上优先考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
第四条高等学校应当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构建完善立德树人工作体系,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配合思政课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组织学生社会实践等工作,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第二章职责与要求第五条思政课教师的首要岗位职责是讲好思政课。
思政课教师要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江苏省文化英才、文化优青推荐选拔项目申报条件
江苏省文化英才、文化优青推荐选拔项目申报条件鉴于不同领域文化人才发展的特殊性,社科英才、新闻出版英才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文艺英才、文产英才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55周岁;社科优青、新闻出版优青、文艺优青、文产优青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推荐人选应具有中国国籍,全职在江苏省内工作。
智多星现将文化英才、文化优青推荐选拔工作的申报条件为大家整理如下。
一、申报条件(一)基本条件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道德,学风、作风正派,德艺双馨,有开拓创新精神。
3.鉴于不同领域文化人才发展的特殊性,社科英才、新闻出版英才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文艺英才、文产英才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55周岁;社科优青、新闻出版优青、文艺优青、文产优青参评人员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年龄计算时间截至2023年1月1日。
(二)分类条件各类人选除必须符合上述基本条件外,还应分别具备下列条件。
1.社科理论类参评社科英才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和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须具备下列至少2项条件,其中成果或荣誉须为第一作者或第一负责人:(1)学术水平高,理论功底深厚,相关研究、教学或宣传成果显著,有本领域公认的代表性作品,在业界享有广泛的声望和影响,是所在专业领域的学术带头人;(2)近5年在国家、省级党报党刊以及核心期刊发表本学科领域一定数量高水平论文(3)主持国家级课题,或荣获省部级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二等奖);(4)在研究解决重大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重大实践经验总结方面有突出贡献,研究成果为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采纳应用,并且取得良好社会影响。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要求:(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项目;(2)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3)决策咨询报告获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
新时代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
新时代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文/刘曙光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指明方向。
特别是2021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中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
”这对高品质学术期刊提出衡量标准和基本要求。
此后不久,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旨在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
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主动对标,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改善办刊机制,采取了许多新的办刊举措,努力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取得了良好效果。
新时代,学术期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笔者结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实践略陈管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在办刊目标上坚守初心高品质学术期刊在新时代的初心、使命是:服务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只有在办刊目标上坚守初心,才能保持定力,保证学术期刊发展的正确方向。
办刊目标的坚守初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学术期刊应力求做到:人民的立场、学理的阐释、学术的表达,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做到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学者办刊与政治家办刊的统一,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走理论联系实际、学术结合时代之路,弘扬主旋律,反映社会思潮、理论前沿和学术热点,以广大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为研究导向。
2.处理好学术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学术与政治的关系复杂。
在社会主义国家,学术与政治的矛盾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学术的使命与国家的使命是根本一致的,学术应该发挥自己最大【摘 要】打造高品质学术期刊,需要期刊人面向未来、把握规律、主动谋划,在办刊目标上坚守初心,在办刊理念上守正创新,在选题策划上引领创新,在主题宣传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1.10.19•【文号】教社科厅函[2011]18号•【施行日期】2011.10.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第二批申报工作的通知(教社科厅函[2011]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1]31号),大力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更好地发挥高校社科学报的重要作用,根据《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实施方案》精神,我部决定于今年开展第二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
为做好第二批名栏建设的申报和评审工作。
现将有关具体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条件1.凡由普通高等学校主办、栏目设置在4年以上,总发文量超过80篇,未有违纪违规行为而受到处罚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或专业性学术期刊均可申报。
已入选名刊或名栏的学报不再参评。
2.所办栏目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刊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出版方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学风严谨。
所发表文章符合《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3.栏目设置的指导思想明确、有良好的学术发展前景,推出了一批在该研究领域堪称高质量和高水平的论文,在长期办刊实践中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和明显的学科优势,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4.栏目设置能够依托所在高校优势学科和历史传统,充分发挥所在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
所在高校重视名栏建设并采取了相应的支持措施。
5.栏目刊发的文章转载率较高,主办过与栏目有关的国际或国内学术研讨会。
坚持办刊宗旨 提高质量 打造精品期刊
坚持办刊宗旨提高质量打造精品期刊作者:何晓玲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上》2016年第05期【摘要】以《干旱区研究》为例,总结了办刊30多年来的经验。
认为坚持办刊宗旨,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严把文章关、确保期刊质量,才能着眼未来,打造精品期刊。
【关键词】办刊宗旨突出特色期刊质量精品期刊【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06-01《干旱区研究》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土壤学会联合主办的,以干旱区水、土、生物、气候等研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干旱区研究》的被引文献量、引用刊数、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年下载量、基金论文比等指标逐年提高。
一、坚持办刊宗旨办刊宗旨是刊物的主体思想,决定着期刊发展的方向。
《干旱区研究》的办刊宗旨为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干旱区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和谐发展;为培养和造就大批的干旱区自然资源、生态与环境的科技人才创建平台;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据统计,我国约有1/3的土地处于干旱区。
干旱、水资源缺乏是制约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西部大开发的关键因素。
近 25年中国干旱区的面积在持续增大,湿润区面积在缩小,这种现象在最近10多年表现得更加明显。
《干旱区研究》立足西北边陲——新疆,新疆占全国总面积的1/6,深居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属大陆性干旱气候环境。
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47mm,仅为全国平均降水量的23 %,与地球上相同纬度的地区相比也较少。
因此,对干旱区进行全面、系统的报道显得尤为重要。
二、准确定位,突出特色科技期刊办刊宗旨确定后,最能体现期刊特色的是栏目设置。
期刊栏目的设置应该将主要栏目和特色栏目相结合。
栏目的特色最能提现刊物的特色,使特色栏目成为整个刊物的特色和个性,将特色栏目办成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精品栏目,进而带动整个刊物学术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面的扩大。
高校学报名栏研究述评_欧翠珍
第48卷 第3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 l.48 No.3 2008年5月Jo urnal of Henan Univ ersity(Socia l Science)M ay.2008高校学报名栏研究述评欧翠珍(广东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320)摘 要:自2004年10月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名栏建设方案实施以来,有关名栏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三年来,专家学者对名栏的涵义与功能、名栏与名刊的关系、名栏与特色栏目的关系、名栏建设的方法与措施等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对这些研究成果及时给予总结和评价,将有利于厘清名栏建设的思路,从而更有效地推动名栏工程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学报;名栏;名刊;特色;述评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242(2008)03-0182-07收稿日期:2007-11-17作者简介:欧翠珍(1964-),女,湖南宁乡人,广东商学院学报编辑部副教授。
一、高校学报名栏建设的历程及其研究概况(一)高校学报名栏建设的历程1.萌芽期(上世纪90年代至2003年)早在1981年,教育部(81)号教高字009号文转发的《华东地区高校文科学报编辑座谈会纪要(摘要)》就强调指出:“要努力发挥各高校的学术优势,扬长避短,办出自己的特色。
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学校和学科的特长,组织和发表有特色的文章,并办好各种专栏。
”[1]自此之后,如何办出特色栏目开始受到学报界的关注。
到20世纪90年代,有关学报特色栏目的研究成果陆续出现。
如陈顺宣(1992)从学报专栏的角度,对各类社科学报专栏设置的现状进行了系统介绍与评析,而他所列举的各种专栏其实就是形式各异的特色栏目;[2]黄少华(1994)认为,“栏目设置是反映内容特色的主要手段,具有特色的栏目越多,刊物的个性就越突出”;[3]康桂芳(1995)从民族院校学报的特点出发,提出“开辟新栏目,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是民族学院学报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4]王子淳(1995)对《华东工学院学报(后改为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社版》自1992年第4期开始的“太古学派研究”的特色栏目进行了总结,提出创办特色栏目应有“独家意识”、“精品意识”、“争鸣意识”、“参与意识”和“成书意识”;[5]周靖(1998)提出,要立足本校各院系的教学特色、科研优势以及当地文化特色来设置特色栏目,[6]等等。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7.29•【字号】•【施行日期】2022.09.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促进条例(2022年7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机构与人员第三章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第四章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第五章传播与普及第六章保障与激励第七章监督与管理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推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与学科建设、应用研究与成果转化、传播与普及,以及保障与激励、监督与管理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应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江苏贡献,为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资金投入机制,营造良好学术环境,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提供保障。
第五条省和设区的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负责审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决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主管部门,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赵川东2012年03月29日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
在庆祝《人民论坛》20周年研讨会上的致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副主任赵川东(2012年03月29日)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领导:上午好!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并主办的《人民论坛》杂志迎来了创刊20周年,《学术前沿》创刊暨“理论自觉自信自强:路径与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建构理论研讨会”召开,在此我代表中宣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向《人民论坛》杂志社及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良好的祝愿。
《人民论坛》创刊20年来,秉持阐释理论前沿、点评社会热点、分析深层问题、关注百姓生活的办刊理念,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政论期刊,刊发了大量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干部撰写的优秀理论文章和学术研究成果,为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社会思潮,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人民论坛》刊发的理论文章中,有不少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这些文章发表后,转载率、引用率不断提高,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批示、肯定,为党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咨询和参考作用,影响力越来越大,关注度越来越高。
由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负责管理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近年来,社会科学基金不断扩大,项目内容进一步拓展,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推出一大批优秀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导向型、权威性和示范引导作用越来越显著。
为了进一步宣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成果,扩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影响,2011年7月,全国社会科学规划办和人民论坛杂志合作,在《人民论坛》理论前沿开辟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成果发布专栏,定期刊登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专家学者撰写的优秀论文,至今已刊出了8期,刊发论文23篇,引起学术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
今天,《学术前沿》作为新的期刊正式出版,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加大国家社科基金成果的发布与宣传力度,希望在《人民论坛》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刊登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文章,把专栏打造成学术名牌专栏。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1.05.18•【文号】中宣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5.18•【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新闻出版正文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21〕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教育厅(教委)、科技厅(委、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期刊主管部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现将《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科技部2021年5月18日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
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于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具有重要作用。
为做好学术期刊出版工作,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宣传思想工作根本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加快提升学术期刊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不断完善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高举旗帜、服务大局。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独特作用,提高学术期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坚持追求卓越、创新发展。
加强优质内容出版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内容载体、方法手段、业态形式、体制机制,实现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推动学术期刊加快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努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代表国家学术水平的知名期刊。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困境与建设实践启示——以《淮阴工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
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困境与建设实践启示—以《淮阴工学院学报》特色栏目建设为例◎王 萍[摘要]特色栏目建设是综合性学报向专业化学报转型、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的重要路径,地方高校学报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文章主要从学术研究氛围、稿源质量、编辑队伍三个方面阐释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以《淮阴工学院学报》特色栏目《运河经济与文化研究》为例,探究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建设的实践路径:挖掘优势精准定位;建立栏目主持人制度;建立选题策划制度;建立稿源保障体系;建立传播长效机制;建设学者化与职业化的编辑队伍。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实践路径;《淮阴工学院学报》教育部《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学报是高等学校主办的、以反映本校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1]。
这从根本上决定了学报与高校之间的依附关系,高校学报通常为以学校名称命名的综合类期刊,其发展深受高校办学理念、学科规划、学术资源、师资学术水平等影响。
地方高校学报相比“双一流”高校学报以及专业性学术期刊,普遍存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的问题。
围绕地方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众多学者进行了有益探索。
在办刊理念方面,黄自娟[2]认为地方高校学报应提升开放性办刊意识,走内强外联式高质量发展之路;范玲娜[3]建议地方高校学报找准办刊定位,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大特色化、专业化办刊力度,专注走“专、精、特”的改革创新之路。
在高校“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呙艳妮[4]认为地方高校学报需依托地方特色,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加强特色栏目建设,走特色发展之路。
在提升影响力路径方面,周西西[5]建议地方高校学报要在办刊定位、办刊思路、平台建设、编辑队伍四个方面探寻适合的发展路径。
此外,梁凤鸣[6]基于供给侧改革提出,从地方高校学报的定位、发展目标、内容建设、编辑人员素质、传播方式的改革和外审专家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加强地方高校学报的核心竞争力。
高校社科联工作总结范文
高校社科联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各高校代表积极发言,互相借鉴优秀经验. 其后各高校社联代表介绍了社联基本发展情况,就社团管理模式、今天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高校社科联工作总结,希望能够解决大家内心的疑问,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高校社科联工作总结篇一一、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扎实深入。
召开全市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安排学习宣传,市委、宣传部长张传忠出席会议并讲话。
与省社科联、__学院、市金融学会等联合组织“我的中国梦,宣讲进基层”活动,举办讲座18场。
与市科技局等组织开展了贯彻党的精神与幸福__建设理论笔谈。
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召开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在会刊《经济与社会》开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栏,刊登县市区、市直部门负责人的学习体会28篇。
二、学术研究活动更加活跃。
组织开展第二届“调研__”活动,申报课题142项。
举办山东社科论坛——两区同建与城镇化研讨会,搭建学术研究与成果交流的新平台,邀请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为__发展建言献策。
办好理论期刊《经济与社会》,发表理论文章100余篇,近40万字,推出了一批有深度、高质量的学术成果。
创办《社科成果专报》,将优秀社科研究成果及时报送党政部门参阅。
已编发6期,《关于我市农超对接、产销一体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被黄金忠副市长签批,并被市政府政务信息转发。
三、优秀社科人才和学术成果评选取得突破。
建立第二批全市社会科学人才库,组成重点由高校向机关、企事业单位转移,使人才库结构进一步科学合理。
高校社科联工作总结篇二20__年,市社科联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0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按照省、市委对社科工作的部署要求,动员组织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在社科研究、社科普及、社团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推动__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强化理论武装工作把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干部群众融入到市社科联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中,围绕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的发展理念、战略布局、增长动力、生态文明、共享发展等话题,抓好理论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办刊方向争创高质量学术
《坚持正确办刊方向争创高质量学术》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办刊方向与定位•学术质量提升•期刊品牌建设•与国际接轨•期刊未来展望01办刊方向与定位学术定位期刊应以学术研究为主,突出学科交叉和学术深度,致力于推动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读者定位期刊应面向学术界人士、研究人员、教师和学生等群体,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平台。
期刊定位期刊应定位于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以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严格的审稿程序为标准,树立良好的学术形象和品牌。
明确办刊定位确定办刊宗旨推动学术研究期刊应以推动学术研究为主要宗旨,鼓励研究者提出新的理论、方法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知识传播。
服务读者期刊应以服务读者为宗旨,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学术研究成果,满足他们的学术需求。
促进学科发展期刊应以促进学科发展为宗旨,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学术创新和发展。
突出学科特色跨学科特色期刊应突出跨学科的特色,涵盖多个学科领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要点一要点二专业深度期刊应注重专业深度,刊登具有深度和厚度的研究论文,展现期刊在专业领域的领先地位。
理论与实践结合期刊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刊登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应用价值的研究论文,推动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要点三02学术质量提升所有提交的论文都需要经过同行评审,由领域内的知名专家进行审稿,确保论文的质量和学术价值。
专家审稿严格审稿制度审稿流程应该公开透明,审稿人应该对论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提出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审稿流程审稿人应该根据论文的研究内容、方法、结论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确保论文达到一定的学术水平。
审稿标准尊重专家对于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应该认真对待,及时反馈,并根据专家的意见进行相应的修改和完善。
反馈意见建立合作关系重视专家意见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发挥专家的作用,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
在学术出版过程中,应该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给予专家足够的尊重和认可。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谈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人活着应该是有追求、有品味、有尊严的。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放弃自我的追求、品味和尊严。
追求科学与学术的研究也是如此,只有坚守了自我人格的追求和品味,才能在科学的殿堂中获得神圣的尊严。
下面我们将分别从内涵、意义、不道德现象、改进建议等四个方面对科学道德和学术诚信进行探讨。
一、什么是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学技术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是指科研活动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技工作者在从事科学技术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技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规范之中。
因此,科学精神是科学道德的思想内涵,科研伦理是科学道德在伦理层面的反映,科研不端与不当行为是科研活动中背离科学道德的负面表现,科研规范是科学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具体要求和行为指南。
学术诚信有两方面的内涵:在对待科学的态度上和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要求“真”,求“新”,做到“诚”;在对待其他研究者及其成果上要讲“信”,信任他人,讲求信誉、信用。
作为两个不同的伦理规范,其内涵和要求是有区别的。
“诚”指真实,不自欺,不欺心,主要注重内心的道德修养,侧重个体内心的自我道德操守。
“信”则人言也, “人言为信”,是指不欺人,侧重于个体对外在的行为规范的遵守和在与他人交往中应遵循的态度,要求与人交往要讲求信用、信誉,不欺诈。
二、为什么要建好设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首先,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是推进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迫切需要。
知识界历来被视为社会的良心。
高校学生是全社会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之一,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对社会行为、社会风气具有很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加强科学道德学术规范,从源头上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形成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建设高度自觉与自信的大学文化,更好地发挥高校在文化引领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出积极贡献。
提高刊物质量
如何提高刊物质量一、加强制度建设1、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激励机制,调动编辑、编务人员的积极性,为争创一流期刊而努力。
2、健全责任编辑初审、复审、终审的“三审"制度,严把稿件质量关,杜绝人情关系。
同行专家审稿,应采取内稿外审和外稿内审的方式。
3、密切联系学术界,关注学界前沿动态,充分了解优秀学者的研究进展,紧盯优秀学术成果,把优秀的学术文章争取过来.二、打造精品栏目1、精品栏目是期刊独特的目标导向,是错位传播和差异化竞争原则的重要体现,栏目特色体现了编辑思想和版面空间的有机结合。
2、打造的精品栏目数量不宜过多,要具有跨学科性、探索性、前瞻性。
三、提高编辑者素质1、编辑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学术水平。
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熟悉本领域的相关学者,对本领域的研究水平具备准确的鉴别能力。
2、要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主动到科研第一线去学习,进行学术交流,提高对本专业稿件的鉴别能力.3、编辑应能够明确给出刊发每一篇文章的理由,能够从研究选题、研究方法、论证材料数据、研究结论以及对学术发展的影响等方面作出说明。
四、加强学术梯队建设编辑在作者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术后备人才。
五、提高创新意识1、创新是刊物的灵魂,是刊物保持永久魅力的关键所在。
学术刊物必须改革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得办刊理念、模式、方法,对阻碍其品牌竞争力发展的理念以及领导、保障、评价、激励机制予以创新。
2、学术创新要体现在内容上的推陈出新、技术上的与时俱进、办刊理念上的卓越追求。
六、坚持专家审稿期刊的特殊性在于对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把握,虽然期刊都聘有编外相关领域的人员组成的审稿队伍,但是要注意根据学科的发展情况及时更新、补充、保证审稿人与论文作者专业对口、研究方向对口,提高论文评审的可信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坚持学术自信中提升名栏的水平
作者:龙协涛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
信心比黄金重要。
对于创办名栏的大多数学报来说,都属于中小学报,同行之间习惯称之为“第三世界学报”,无论是争创名栏,还是评上名栏后需继续不断提高栏目的学术质量,破除妄自菲薄,提高学术自信心尤其重要。
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小组会上提出“四个自信”,他说:“五千多年文明史,源远流长。
而且我们是没有断流的文化。
建立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还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基础。
”“四个自信”的提出,昭告天下,大气磅礴,掷地有声,洋溢着大国领导人对实现中国梦、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满满和壮志豪情。
大到治国理政,小到做好某一部门的工作,都需要有抱必胜信心的那么一股气,一股劲。
总结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十年的历史,联系当前期刊界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一定要坚持符合学报实际情况的“四个自信”。
第一,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政策自信。
中国当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人说,三十年,三百年,甚至三千年。
了不起!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高峰。
但我们的文化,并没有取得像经济建设那样的显著成绩。
当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
二者有如主人与狗,有时主人在前,有时狗在前。
随着文化建设高潮的到来,随着中央领导对建设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新旧媒体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我们期刊人所期盼的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师辈出、名作纷呈的灿烂时代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是否即将到来?从2003年起,教育部推进名刊名栏工程建设,已资助了31家名刊和65家名栏。
2012年,中宣部社科基金分两批资助了200家学术期刊,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些是很明确的信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学术期刊的建设,要按学术期刊的规律管理期刊,繁荣期刊,难道我们还要怀疑吗?
第二,对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办学术专题栏目符合当前学术文化发展大势的自信。
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打破学科边界的学术专题是学术研究和学术管理中最有价值的关注点,也体现了当今学术文化发展的大势,体现了当今学术研究的趋向和特点:一是综合化,二是精细化。
例如“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城镇化道路”、“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它们既是经济学者、政治学者、社会学者、教育学者、心理学者研究的综合,又是这些学者在自己学科领域按细化的原则所选择的一个学术专题或一个研究方向。
学术专题一般是从“问题意识”出发的,总是和重大课题乃至社会热点联系在一起的,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是其基本属性,它既体现某一学科链的必要延伸,又体现多个学科生长点的有效聚合。
办刊人选择某一、二个学术专题作为自己的倾力打造的重点,读者自然把它当作看点。
不少学报以学术专题栏目作为期刊的眼睛,点睛之笔画好了,整本期刊皆活,在林林总总的期刊之林中收到“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效果。
第三,对办专题栏目已达成广泛共识的自信。
在大数据时代,在新媒体的迅猛冲击下,当下学术期刊如何生存、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办法在哪里,见仁见智,众说纷纭,分歧之大,争论之多,是业界从未遇到的局面。
纸媒还要不要,还能存在多久,如果不走数字化道路就是坐以待毙吗?纸媒和数字媒体如何融合?专业化是发展趋向,那综合刊就无它的任何优长
吗?五十年代以来中国大学中一批大校、名校、老校创办的已经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综合刊是否都要改成专业刊?各抒己见,聚讼纷纭。
这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众声喧哗的时代。
然而,有一现象是值得注意的,也是可喜的,就是无论综合刊还是专业刊,无论是纸媒还是数字媒体,都要有学术专题栏目。
走特色化办刊之路,精心办好学术专题栏目,是打破为社会长期诟病的千刊一面的唯一法宝。
此点,办刊人、管理部门以及从事文献计量评价研究的工作者达成了广泛共识。
办有特色的专题栏目,是学报同仁提的形形色色期刊改革创新的主张、办法、方案、对策中的最大公约数。
第四,对特色栏目高成长性的自信。
如春笋般成长起来的特色栏目,大致可分为前沿课题类、新兴学科类、传统学科类和地域文化类四个大类,每一类都有各自特点,但其共同点是具有高成长性。
学报界熟知的原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现为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的“人类学研究”栏目,它的成长路线是:由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的“特色栏目”→教育部的“名栏”→教育部的“名刊”→中宣部社科基金资助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社科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
该拿的奖项都拿到了,该得的荣誉都得到了,拿了满贯,这是怎样的成长速度啊!人们谁曾料到。
还有,以南京气象学院为底子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其社科学报叫《阅江学刊》。
该刊的“气象与人类社会”栏目一推出就给人眼睛一亮,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
悠悠万事何为大?亿万老百姓衣食住行最关注的,莫过于环境生态,呼吸什么样的空气,饮什么样的水……这个栏目既属前沿课题类,又属新兴学科类,它的成长性谁都看好。
或许有人要问,你举的是新兴学科的例子,那传统学科类栏目呢?传统学科类中有些栏目,既属过往,但也属现在和未来,其成长性也很强。
例如滨州学院学报的“孙子研究”,脱颖而出,常讲常新,永远说不尽的孙子……,不仅从山东的一隅走进全国学术视野关注的中心,而且从中国走到全世界,“孙子学”赫然成为国际性的显学。
中国股市中有“创业板”,美国股市中有“纳斯达克”,它们的特点是市值小而成长性快,股票价格可以成长几倍、十几倍、几十倍。
虽然我明白任何类比都是危险的,但我仍要把一些中小学报办的特色栏目看成是中国学术界的“创业板”和“纳斯达克”,乐于为它们的成长和前景鼓与呼。
自信不是自满,而是一种执着和坚守,是成就一番事业不可缺少的品格。
国家正举起“四个自信”的大旗,昂首阔步地前进。
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员,我们踏着时代、国家前进的步伐,一定要坚持“四个学术自信”,办好栏目,办好期刊,为建设书香社会、文化强国贡献一份力量。
龙协涛,原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编审,教授,原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
北京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