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土地托管的几点法律建议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指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将自己的土地承包给他人或组织,由托管方负责经营管理,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制度安排。
土地托管制度既能够有效利用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够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
但在实践中,土地托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特点,需要逐步完善和解决。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做详细的分析和论述。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提高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农村土地托管能够实现规模化经营,农户在土地托管给专业化经营主体后,可以更好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托管方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2.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托管能够引导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托管方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土地资源,引入新的农业生产项目和技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3.保障农民的基本生计农村土地托管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生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托管方在土地承包经营期内,对农村劳动力实施技能培训、社保保障、就业机会提供等措施,为农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来源。
4.促进农村社区的发展通过农村土地托管,可以有效整合和开发农村的资源,推动农村社区的发展,改善农村社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农村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1.托管方权益保障不足当前农村土地托管中,托管方在土地承包经营期内的权益保障不足,容易因合同纠纷、土地流转、政策变化等原因造成农民利益受损。
2.土地流转风险大当前农村土地托管中,存在一部分托管方对土地流转用地违法违约,导致土地流转风险增加,影响农民的合法权益。
3.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目前农村土地托管中,很多地方存在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农业生产状况不佳、农户收入不高等问题。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指农村土地所有权人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他人经营,以获取相应的收益。
这种土地托管方式在我国农村地区比较常见,尤其是在农村土地流转政策的推动下,托管土地的现象日益普遍。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特点和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并寻求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农村土地托管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管理,因此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利益分配:农村土地托管的利益分配方式比较灵活,可以个性化设计,符合双方的利益诉求。
3.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土地托管后有人负责经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4.有利于农民增收:托管土地可以给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可以有效增加农民的收入。
以上是农村土地托管的一些特点,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解决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农村土地托管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土地流转不平等问题农村土地托管中存在着土地流转不平等的问题,即一些富有经验和资源的承包人能够获得较好的土地资源,而另一些缺乏经验和资源的农民则很难获得好的土地资源,这不利于各方的公平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制定和完善托管土地政策,保障双方的利益。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农村土地托管的公平性,确保土地资源能够公平分配。
2.加强对土地托管的监管,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
政府可以加强对土地托管的监管力度,防止一些不法行为和不正当竞争的发生,确保土地托管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3.推广土地托管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土地流转公开透明度。
政府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土地托管的管理水平,确保人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土地资源的托管情况,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二、土地托管产权不清晰问题农村土地托管中存在着产权不清晰的问题,即托管土地的产权归属不明确,造成纠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土地托管的产权归属。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
关于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意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是农村土地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一、健全法律制度,增强管理能力。
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和农民群众的权益,确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
加强相关部门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二、划定用途准确,严格用地审批。
加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途的划定和管理,坚决遏制非法占用、侵占和挪用集体建设用地的行为。
加强对批准用地项目的监督和检查,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用地审查制度,确保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三、加大用地集约化管理力度。
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化管理,推动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合理调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模和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益。
加强土地托管和集体经营的模式探索,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四、加强土地确权登记,保护农民权益。
加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确权登记,明确农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个人的土地使用权和收益权。
建立健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权属证书和交易登记制度,保护农民的土地产权,提高土地的流转效率和市场化程度。
五、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保障正常管理运行。
建立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既加强绩效考核,对工作成效好的地方给予表彰和奖励,也严格追究管理不善和责任不力的地方和个人的责任。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群众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自觉遵纪守法,参与管理,共同维护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规范和稳定。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要坚持科学规划、公平合理、面向长远的原则,切实加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工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中国如何解决农村土地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农村土地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解决农村土地问题,不仅关系着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农民的生计问题,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力图实现农村土地的精准整治、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一、建立健全农村土地制度农村土地制度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基础。
中国政府通过立法、制度创新等方式,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首先,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加强土地管理和监管,打击土地违法行为,维护土地市场秩序。
此外,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鼓励农民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意愿、有能力的农民或企业,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二、加强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为了解决农村土地闲置和规划混乱的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推行农村土地托管和规划管理。
在土地托管方面,政府鼓励农民将不需要自己耕种的土地托管给专业合作社或农业企业,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在土地规划管理方面,政府加强对农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三、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农村土地流转和集约利用是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农村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首先,加大政府对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其次,鼓励和引导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规模化经营和特色化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四、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解决农村土地争议和维护农民权益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确保土地权益能够得到法律保护。
同时,政府通过严格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程序,规范土地流转市场,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土地问题与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政府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传统的农村土地托管在中国农村,土地托管是一种传统的土地管理方式。
农户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他人或集体经济组织,以换取对方的劳动力或其他资源。
这种方式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有助于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和资源的互惠共享。
2、托管方的经营能力不足然而,由于农村托管土地的主体多为老年人和妇女,他们缺乏现代经营和管理土地的技能,导致土地的产出效率低下。
3、土地资源浪费另外,由于土地托管方缺乏对土地的保护意识和管理能力,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
4、法律规范的缺失此外,农村土地托管模式缺乏法律规范,容易导致租赁纠纷和合同纠纷的产生,给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隐患。
二、农村土地托管的问题1、土地流转纠纷由于农村土地托管的合同多为口头约定,容易导致流转纠纷,托管土地经常被承包方私自流转给第三方。
2、土地资源的浪费农村地区土地托管方对土地管理的观念淡薄,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对乡村社会和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
3、农村风险管理不足农村土地托管仅仅依靠口头约定和传统的习惯,缺乏规范的合同和风险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合同纠纷和土地经营风险。
4、土地质押权的不清晰土地托管在农村地区长期存在,土地托管方和承包方之间的土地质押权边界不清晰,容易产生纠纷。
三、农村土地托管的解决方案1、建立农村土地托管法律规范针对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国家应加快立法进程,建立农村土地托管的法律规范,明确土地流转的流程和责任。
2、建立土地托管信息平台在解决农村土地托管的问题上,可以建立土地托管信息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土地托管的流转和管理进行监管和服务,实现土地托管的透明化和公开化。
3、加强托管主体的培训和技能提升为了提高农村土地托管的效率,可以加强对托管主体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现代农业管理和经营水平,使托管土地能够实现更好的产出效益。
4、建立农村土地托管合同制度在托管土地的合同管理上,可以建立农村土地托管合同制度,规范土地流转和管理的流程和权责,减少因合同纠纷带来的风险。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经营管理为目的,将农村土地流转给农户或其他经济实体,并根据约定收取相应的托管费用的一种农村土地利用方式。
这种方式逐渐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推广和运用,为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然而,农村土地托管也存在一些特点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寻求解决方案。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灵活性较强。
农村土地托管的双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协商,签订合同并予以约定,从而规范土地的托管关系。
2.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托管方式,农民可以将自己的土地交由专业的经营主体或合作社进行统一规划和生产管理,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率。
3.有利于资源整合。
农村土地托管可以促进农村资源的整合,实现规模化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全村经济效益的提高。
4.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土地托管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村,带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和乡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1.托管费用不合理。
一些农户在与经营主体签订托管合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常常被迫接受不合理的托管费用标准,导致收益不公平。
2.托管合同权责不对等。
一些农村土地托管合同在签订过程中存在强势方和弱势方之分,农户在合同中的权益保护不足,导致可能出现纠纷。
3.土地资源过度利用。
一些经营主体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会对土地资源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土地资源的恶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4.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托管的监管和规范还不够完善,一些不法经营主体可能会借机进行不当行为。
三、解决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的方法1.制定合理的托管费用标准。
政府应当通过市场调查和统计数据,制定合理的农村土地托管费用标准,并加强对托管费用的监管和调控,以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2.完善法律法规。
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土地托管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托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托管合同的审核和备案管理,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措施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农村土地的管理制度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极为必要的。
二、现状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集体土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土地股份合作等形式已经推广,但产生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租赁过大,土地股份合作实现难度高等问题。
同时,由于农村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现有土地制度不适应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三、解决方案1. 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完善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制度,明确土地权属关系和权益,为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健全发挥基础性作用。
现行规定的土地确权登记制度可以根据当前情况进一步完善,例如通过建立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土地的采集,确保土地管理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推进土地流转的制度创新在土地流转方面,可以通过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大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规范土地流转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流转双方之间的协议签署、承包权转让、土地流转设计、评估和监管方面进行规范化和透明化,促进土地流转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支持下更有效地实现。
3. 逐步实现农村土地市场化在农村土地市场化方面,可以提高土地的交易透明度和市场化程度,推进土地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降低土地市场的交易成本,促进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同时,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土地股份合作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提高土地股份合作公司的设立和运营效率。
4. 提高政策宣传力度在实施以上措施的过程中,需要提高政府宣传力度,向农民和相关部门普及相关政策、规定和法律,减少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对于农民的不可知性和不可接受性,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总结通过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目标。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一种农村土地所有权人将土地托管给他人进行经营管理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它是农村土地经营的一种常见形式,具有一定的特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灵活性高农村土地托管的合同期限一般较灵活,可以根据双方的意愿进行协商。
托管土地的使用期限一般较长,一般在3至5年以上,也有长达10年以上的。
这种相对长期的经营方式有利于农民与托管方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维护土地的长期可持续经营。
2.经营方式多样化农村土地托管可以采用多种经营方式,例如托管方可以选择自己经营或者与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进行合作,也可以选择流转给大型农业企业进行经营。
3.促进资源利用农村土地托管有助于促进农村资源的合理利用,增加农田的有效利用率。
托管方通常会通过技术和资金的投入,提高土地的产出率,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4.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土地托管能够带动流转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从而有助于农民增加收入。
托管方通常会通过技术和管理的优化,提高土地的产出,实现规模经营,使农民从土地流转中受益。
5.保障土地权益农村土地托管合同一般有明确的约定,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托管方不得随意变更土地用途,也不得私自出售土地或将土地转租给第三方,确保土地权益的稳定性。
二、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1.土地权属不清晰一些农村土地托管存在土地权属不清晰的问题,因为托管方通常并非土地所有权人,只是经营者,没有明确的土地使用权。
这就容易出现纠纷,影响土地的流转和经营。
2.托管合同约定不合理一些农村土地托管合同的约定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例如托管费用过低、合同期限不明朗、违约责任不清晰等。
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双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
3.托管方经营不善一些托管方缺乏资金和技术实力,导致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浪费资源。
这就影响了农村土地的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发展。
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
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是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稳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合同未签订或签订不规范、变更不及时等。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支撑。
我国已经制定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具体要求和程序,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加强合同签订和备案工作合同签订和备案是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基础工作。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备案工作指导,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合规性。
同时,要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引导农民在签订合同时,认真阅读合同内容,明确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此外,还要加强对合同备案工作的监督,确保合同备案的真实、完整、准确。
三、规范合同变更和解除程序在土地承包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可能导致合同变更或解除。
为确保农民权益,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合同变更和解除程序的规范。
合同变更或解除应当遵循双方自愿、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合同变更和解除事项的审查,防止恶意变更和解除合同,损害农民利益。
四、强化合同纠纷调解和仲裁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是影响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合同纠纷的调解和仲裁工作,确保纠纷得到及时、公正、有效的解决。
一方面,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机构的建设,提高调解和仲裁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调解和仲裁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公正性。
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土地承包合同的行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予以查处。
同时,要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确保政策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土地托管必学知识点总结
土地托管必学知识点总结一、土地托管的分类1. 按照托管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集体土地托管和国有土地托管两种类型。
其中,集体土地托管是指由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托管给农户或经营主体;国有土地托管是指由国家所有的土地托管给农户或经营主体。
2. 按照托管期限的不同,可以分为短期托管和长期托管两种。
短期托管一般指托管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内,长期托管则是指托管期限超过一年的。
3. 按照托管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农业土地托管和非农业土地托管两种。
农业土地托管是指托管的土地用于农业生产,非农业土地托管则是指托管的土地用于非农业生产或其他经营活动。
二、土地托管的利与弊1. 利:土地托管可以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通过将闲置土地托管出去进行生产经营,可以使得土地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增加土地的生产价值和经济效益。
2. 利:土地托管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和规模化经营。
托管方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利:土地托管可以降低托管方的经营风险。
一些小农户或经营主体可以通过托管土地来规避一些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风险,降低经营的不确定性。
4. 弊:土地托管可能导致资源占有和利益分配的问题。
一些托管方可能会通过不正当手段占有土地资源,导致土地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利益的不公平分配。
5. 弊:土地托管可能会导致土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些托管方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能会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导致土地生态环境的恶化。
6. 弊:土地托管可能会带来土地非农化。
一些农村地区的土地托管给了非农业企业或个人,可能会导致农村土地的非农业化,影响农业的持续发展。
三、土地托管的具体操作1. 定义托管方和被托管方的权利和义务。
明确土地的所有权、托管期限、承包费用和收益分配等具体事项。
2. 编制托管合同。
将双方协商一致的内容写入托管合同,并在法律上进行认证,以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双方的权益。
3. 制定托管管理办法。
规定托管土地的具体使用方式、生产经营方式、生产经营责任、生产经营收益等规范,确保托管方和被托管方之间的合作顺利进行。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的建议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以下是一些建议:
1.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保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础。
在承包期内,除非发生严重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情况,发包方不得收回承包地,也不得随意调整承包地。
2.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
允许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包括出租、转让、互换、入股等形式。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3. 建立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制,包括调解、仲裁和诉讼等途径。
加强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建设,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服务。
4. 加强土地承包法律宣传和培训:加强土地承包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同时,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
5. 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推进土地承包制度改革。
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和流转机制,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同时,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6. 强化土地承包管理服务:加强土地承包管理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信息发布、合同签订、权益保障等服务。
建立完善的土地承包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而定。
同时,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农村土地承包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农村土地租赁法律规定与注意事项
农村土地租赁法律规定与注意事项在中国农村地区,土地租赁是一种常见的农村土地流转方式。
为了规范土地租赁行为,保护农民和土地承租方的权益,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在进行农村土地租赁时,以下是一些法律规定和注意事项,需要双方租赁方和承租方遵守。
1. 农村土地承租方的资格要求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只有具备农业经营条件和承担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能力的农业户口人员才有资格承租农村土地。
非农业户口人员或者法人、组织等不符合条件的个人不得承租农村土地。
2. 租赁合同的签订和注册在进行土地租赁时,双方应当签订书面合同。
合同中应包含租赁双方的基本信息、租赁土地的面积、租金、租赁期限以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租赁合同应当由当地村委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组织等组织见证,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备案。
3. 租赁土地的用途限制租赁土地应当严格按照约定的用途进行合法利用,不得超出租赁合同规定的范围。
承租方应当具备相应农业生产经营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不得损害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
4. 租金的支付和调整租赁土地需支付租金,租金可以是货币、实物或者劳务的形式。
租金的支付方式和调整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租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应方便租赁双方进行核算和管理。
5. 农村土地流转的期限农村土地租赁的期限应当明确规定,一般不超过30年。
如果租赁双方达成续租意愿,应当履行相应的手续并及时办理土地转让手续。
6. 合同期满的处理办法当租赁合同期满时,如果租赁双方未达成续租意向,承租方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将土地及配套设施归还给出租方。
如果需要继续承租,应当重新签订租赁合同,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备案手续。
7. 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在租赁过程中,任何一方违反租赁合同的规定,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租赁双方应当尽量通过协商解决分歧和纠纷,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申请调解,或者提起诉讼解决争议。
总结:农村土地租赁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重要方式,确保农村土地租赁的合法性和稳定性对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关于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措施
为了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实行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所有人将闲置土地流转给有需求的农民或企业,增加土地使用效率。
2.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土地托管制度,通过土地托管,让农民将土地交给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3.推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土地使用权的保护,增加农民土地的收益,提高农民的土地积极性。
4.建立农村土地信息系统,实现土地资源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5.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交易机制,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和透明度。
6.推动土地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土地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例如,修建农村公路、建设水利设施等。
通过上述政策措施,可以有效地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一种常见的农村土地管理方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会讨论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灵活性:农村土地托管允许土地托管方根据自身的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经营方式,使农民能够更好地灵活运用土地资源。
2.保护性:农村土地托管可以帮助保护土地资源,避免因为土地流转而导致的过度开垦、过度开发,从而保护了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促进农业生产:农村土地托管可以帮助集中土地资源,实行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4.节约成本:农村土地托管可以避免因土地流转而导致的土地资源被小规模农场利用的低效率问题,从而降低了土地利用成本。
5.促进土地经济化:农村土地托管可以让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租给专业的土地经营者,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土地效益,进一步推进土地经济化进程。
二、农村土地托管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土地托管有着诸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1.土地资源流失:一些托管方在承包土地后,未能有效保护土地资源,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流失。
2.托管合同纠纷:一些托管方和承包方因为合同内容不明确、执法执行不到位等原因,引发了土地托管纠纷。
3.土地整治不到位:有些农村土地托管项目的土地整治工作做得不到位,导致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了土地资源。
4.社会保障问题:一些托管方在承包土地后,未能有效保障农民的生计,没有给予足够的社会保障。
5.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一些托管方在承包土地后,未能有效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导致了农村土地的生态问题。
三、农村土地托管解决方案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土地托管的管理和监管,健全农村土地托管的法律法规,明确土地资源的托管权利和义务,规范土地托管的活动。
2.健全扶持政策:加大对农村土地托管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托管,同时加大对土地托管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托管的认可度。
农村管理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建议
农村管理制度的调整与改革建议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管理制度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挑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农业发展需求,必须对农村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就农村土地管理、农业产业化、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思考。
一、农村土地管理的调整与改革建议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承包制度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注重平衡城乡土地供求关系,使土地资源在农民和农企之间流动更加畅通。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监管,确保交易公平透明,维护农民权益。
2. 优化土地承包制度:调整土地承包期限,适当延长承包期限,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又有利于土地效益的提升。
同时,加强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和交易的监管,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土地承包利益合理分配。
二、农业产业化的调整与改革建议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1.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的监测和控制,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
2.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业从传统化向现代化转变。
加强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种植、养殖等领域的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农民权益保障的调整与改革建议农民权益保障是农村管理制度调整和改革的重要内容,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保护和维护。
1. 完善农民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农民合法权益保护机构,加强对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加大对农民权益侵害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侵占农民土地、非法剥削农民劳动力等违法行为。
2.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通过政府支持和引导,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鼓励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等活动,拓宽农民收入渠道。
综上所述,农村管理制度的调整与改革需要从土地管理、农业产业化和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建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法律基础,为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护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还应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强化该法。
首先,建议在《土地管理法》中加强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规定。
要明确土地征收的程序和条件,切实保护农民和土地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土地的公平补偿和合理安置,避免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滥用和不当行为。
其次,建议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与管理。
要加强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监管,确保各类土地利用活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要求,避免土地乱用、滥用现象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
此外,应增强对农村集体土地的保护。
要明确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租赁和流转的规定,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可转让性,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促进农村土地的高效利用。
另外,建议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要加强土地利用监测和评估工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减少土地浪费和滥用情况,推动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最后,建议进一步加强对土地执法的力度。
要加强对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违法用地和滥用用地行为的处罚力度,确保土地管理法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重要法律基础,根据实际情况,应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强化该法,以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维护土地资源的持续发展。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指农村原有的村民土地托管给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经营管理的一种农村土地流转形式。
在我国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行中,存在一些特点和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农村土地托管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接下来将就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有效整合土地资源农村土地托管将零散的村民土地整合起来,由农业经营主体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有效整合了土地资源,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土地托管使得农业生产不再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合作社等形式,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改变了传统的分散式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竞争力。
3.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土地托管,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托管给农业经营主体,可以获得一定的托管费用,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4.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村土地托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提高了农业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农村土地托管的问题1.土地流转难度大由于我国的农地流转制度不够完善,土地托管在实行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土地的流转手续繁琐,流转流程复杂,且存在法律风险。
2.农民权益保护不足在土地托管过程中,农民的权益保护不够,一些地方存在着土地托管方和农民之间的纠纷,导致土地流转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3.托管方管理能力不足一些农村托管方由于自身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农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和技术,导致托管土地的农业生产效益不高,甚至出现了耕地荒芜的情况。
4.土地资源过度集中在一些地方,土地托管导致了土地资源的过度集中,一些富裕的村庄和农户占有了大部分的土地资源,而一些贫困的村庄和农户面临土地流失和资源无法充分利用的问题。
5.农民收入维权困难一些地方土地托管导致农民的收入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存在收入维权困难的问题,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
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和问题及解决方案农村土地托管是指农村集体组织将土地托管给个人或单位进行经营管理,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农村土地托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特点和问题,因此需要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特点1.经济效益明显:农村土地托管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2.利益分配不均:土地托管中存在着承包地和流转地的不平等情况,承包地的农民收益较高,而流转地的农民收益较低。
3.土地托管租金较低:由于托管者需要支付较低的土地租金,所以土地托管的成本较低。
4.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土地托管,可以促使农村土地资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提高土地的产出。
二、农村土地托管的问题1.土地资源碎片化:在土地托管过程中,由于承包地和流转地分散,使得土地资源碎片化,不利于规模经营。
2.土地资源过度利用:由于托管者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导致土地的资源过度利用,对土地资源造成损害。
3.土地资源保护不足:在土地托管中,由于缺乏监管机制,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不足,可能导致土地资源受到破坏。
4.土地流转不透明:土地托管的流转过程可能不够透明,托管者和土地经营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
5.农民权益受损:在土地托管过程中,由于土地托管的权益分配不公平,农民的利益可能受到损害。
6.生态环境受到影响:土地托管可能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长期影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土地托管的解决方案1.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托管流转程序,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2.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土地资源保护制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保护,减少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利用。
3.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通过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等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入。
4.完善土地托管政策:建立健全的土地托管政策体系,提高土地托管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5.加强土地托管监管:加强对土地托管的监督管理,防止土地托管乱象的发生。
土地托管分配实施方案
土地托管分配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土地资源的逐渐集约利用,土地托管分配成为了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方式。
土地托管分配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总体原则。
1. 尊重农民意愿。
在土地托管分配过程中,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
2. 合理确定托管期限。
根据土地资源的利用需求和农民的意愿,合理确定土地托管的期限,确保农民的长期利益。
3. 确保土地权益。
在土地托管分配过程中,要严格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防止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权益纠纷。
4. 支持农民增收致富。
土地托管分配要与农民增收致富政策相结合,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三、具体措施。
1. 完善土地托管分配制度。
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分配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明确土地托管的程序和要求,规范土地托管的行为。
2. 加强宣传和培训。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农民对土地托管分配政策的了解和认同,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
3.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分配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土地托管行为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强政策支持。
结合土地托管分配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扶持政策,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水平。
5. 健全服务保障体系。
建立健全土地托管分配的服务保障体系,提供土地流转信息咨询、法律援助、技术培训等服务,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
四、预期效果。
1. 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通过土地托管分配,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土地托管分配实施方案的制定,可以有效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土地托管分配,可以支持农民发展种植、养殖等产业,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村土地托管的几点法律建议
作者:丁海龙
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5期
摘要:在我国,农村土地是关系到“三农”发展大局的重要环节。
由于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本身存在缺陷,以及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障碍,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始终不能作为一种商品进入市场自由流转,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托管应运而生,成为土地制度改革进程中产生的新成果。
对农村土地托管问题的思考成了当前广大农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现结合其现状和问题提出几点法律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农村土地;土地托管;法律建议
一、农村土地托管的成因及现状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纷纷涌向城镇,种地慢慢成了留在家中老年人的“专利”,使得“会种地的干不动,干得动的不种地”这一尴尬局面成为某些农村地区的真实写照。
农村空心化、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等现实,加剧了“谁来种地”、“地怎么种”这个农业农村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以农民新型土地托管服务转应运而生。
当前的农村土地托管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农户间自发托管。
不愿或无能力耕地的农户直接让亲朋好友耕种,每年收取托管收益;二是村集体统一托管。
村委会将全部或部分村民耕地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或租赁;三是合作社参与土地托管。
由农民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等形式的农合组织对成员的土地进行托管,统一开展大田种植、设施农业、养殖业及采摘观光农业等现代化产业:四是涉农企业、种养大户发起的土地托管。
农业加工、农药籽种供应以及规模化种、养殖的产业需求引发的土地托管要求。
二、当前农村土地托管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农村土地托管发展得较为迅速,但其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是绝大部分土地没有确权登记,不能进行抵押、担保和贷款融资,导致托管经营者资金短缺,托管规模受限:二是托管土地总体规模较低。
大部分农村人均耕地不多,农户承包地块分散,集中困难,个别用户不愿托管或调换地块,则会影响整片土地的利用。
加之部分地区尚未形成良好的土地托管运转机制,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三是托管收益期望逐年增高。
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得土地价值越来越高,农户愈发重视土地,对其收益产出的期望不断提升,造成托管价格逐年上涨,直接影响了土地托管的快速发展和土地的生产效率:四是托管期限较短。
农户的务工经商具有不稳定性,同时担心政策变化后自己失去土地,所以大多采取短期托管的方式,导致经营者不愿进行大规模投入,农田基础设施和机械化程度不高,难以发挥规模优势;五是土地托管较为粗放。
当前土地托管缺乏有序组织,没有专门的服务机构和平台,土地供求信息的滞后造成供需脱节,自发形成的托管双方没有履行必要手续,口头约定或并不规范的委托书使得土地托管处于
低层次经营状态。
六是部分农户缺乏法律意识。
部分农户虽然签订了协议或合同,但看到土地产出效益提高后,要么涨钱、要么退地,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手段,农民的单方面毁约使得土地托管被迫终止。
七是缺乏人才和技术。
受就业环境、工作强度、工资待遇等影响,土地托管主体很难形成自身稳定的专业技术队伍,人才匮乏现象突出。
八是优质高效的农业经营主体较少。
具备农业经营资质的经营主体较少,经营项目大多停留在大田作物、果蔬种植、畜牧养殖等传统地段产业上,效益较低,弱化了土地托管的实际意义。
三、对当前农村土地托管的几点法律建议
土地托管是土地流转的一种形式,是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手段。
针对当前土地托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几点法律方面的相关建议:一是加快土地承包确权登记颁证步伐。
二是加快构建土地托管机构。
三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托管仲裁机构。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晰土地流转相关方权利义务关系,规范仲裁程序,化解流转纠纷;四是规范土地托管程序。
五是加强土地托管用途管制。
严格执行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相关规定,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严禁借土地托管的名义搞非农建设,严格查处将设施农用地用于其他经营的行为,杜绝耕地“非农化”:六是建立土地托管风险防范机制。
托管土地收益实行市场化波动,地方财政建立农村土地托管风险基金,预防化解社会风险。
加快建立农业保险体系,有效降低由于干旱、冰雹、暴雨、洪水等恶劣天气导致的气候性风险及火灾、虫灾等灾难性风险。
七是加强对农村土地托管的重视程度。
各级政府应站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高度,提高对土地托管工作的关注程度和精力投入,加强对土地托管的服务和指导,加大对土地托管的宣传推介,营造支持其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技服务部门负责加强对土地托管主体的相关技术培训,进一步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增强其发展的内生动力。
八是加大对土地托管的扶持力度。
建议对土地托管主体实行重点倾斜,支持土地托管主体承担涉农项目、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优先承接各类涉农项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设立融资专项资金用来补贴土地托管主体的贷款和担保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