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过程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弃耕的农田由于气候条件适宜,生物量应越来越多。
在弃耕的农田上存在着生物,故各曲线均不能从原点开始。
从演替过程看:物种丰富度由少到多;总光合量逐渐增加,
后期稳定。
栏目 导引
[网络构建]
[核心知识小结]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方向和速度
初生 次生
繁殖条件迁徙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演替的类型类型内容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时间经历的时间长经历的时间短速度缓慢较快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祼岩上的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栏目导引栏目导引第四章种群和群落1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主题一 探究群落演替的类型 1.下图为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最终演替出森林。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地衣是六亿年前地球陆地的首批客人,它首先定居在光裸 的岩地上,因为它可以分泌__有__机__酸____,从而加速岩石风化 形成土壤,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__增__多______,这说明 __生__物__可__以__改__变__环__境_______________。 (2)光裸的岩地上因为__苔__藓__和__草__本__植__物__无__法__直__接__从__裸__岩__中__获_ _取__养__分__,__而__地__衣__可__以__通__过__分__泌__有__机__酸__从__祼__岩__中__获__取__养__分____, 所以首先定居的生物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请看另一个例子:弃耕农田的演替
吗
一.演替的两种类型 初生演替:
指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 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 的演替.
次生演替:
指在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 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地下茎等)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伐后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森林阶段
在灌木群落 形成的湿润土壤 上,各种乔木种 子萌发.乔木比 灌木有更强的获 得阳光的能力,生长占优势,成为优势树 种.树林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 的环境,物种进一步多样化,生物与环 境间的关系变的更丰富多样,于是群落 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
光裸的岩地怎么能长出森林 呢?大致经过哪些阶段?
地衣分泌的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成土 壤并积累了有机物,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物质基础. 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 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所以 逐渐取代了地衣.
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
本植物和灌木吗? 请猜一猜答案:
当然存在 演替的概念中提到“代替”或“取 代”两个词的含义:是指一些种群的优 势被另一些种群的优势取代,而不是将 整个种群消灭.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 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 林阶段,这是一个漫长而且艰难的 演替过程.
为什么首先在裸岩上定居的是地
衣,而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 地衣:能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 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土壤颗粒 和有机物增多. 苔藓和草本植物则不能.
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什么
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有关群落演替的表述错误的是()A.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B.保留植物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C.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很难形成森林D.人类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但不能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解析]选D人类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所有的自然因子,因为人类生产活动通常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的,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生态关系起着促进、抑制、改造和重建的作用,所以人类活动不仅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
2.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弃耕的农田经若干年后能演替成森林。
在此过程中()A.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B.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化C.群落优势种无明显变化D.森林形成后苔藓会消失[解析]选B弃耕的农田进行的是次生演替;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会增加,群落中的食物链增加,群落的结构逐渐复杂;在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会发生更替,这也是演替的本质;森林群落形成以后,苔藓植物会减少,一般不会消失。
3.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解析]选C在裸岩上首先定居的是地衣,它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这样,使土壤颗粒和有机物逐渐增多,在此基础上,苔藓才能生长起来。
因为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于是就逐渐取代了地衣。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群落也越来越丰富。
4.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以发生C.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D.沙丘、火山岩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农田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解析]选B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均存在竞争,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更容易形成森林。
人教版生物必修3课件:第四章 第4节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随着桦树数量的减少,两者的竞争强度会降 低;云杉成为优势种;随着桦树的减少有一 部分生物也会减少,所以此时群落结构并不
一定越来越复杂。
【纠错总结】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
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 取而代之”。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群落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在不断变化;次
生演替是在原有植被已被破坏但原有土壤条 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和其 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与初生演替相 比,次生演替的速度快;弃耕农田上发生的
群落演替是次生演替。
【答案】 D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变式训练
我国西部大片耕作区将退耕。若将大面积的 退耕地封闭起来,随时间的推移,将会发生 一系列的生态演替。下面列举的情况中哪些 是未来生态演替的趋势(多选)( )
自然演替 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____________的速度 和方向进行。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ຫໍສະໝຸດ 判一判 (1)在裸岩上发生演替时首先出现的生物是地 衣(√) (2)在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先是初生演替 后为次生演替。(×) (3)根据演替的理论,所有的群落最终都会演 替成森林。(×) (4)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从而将自然界所 有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控制在人为之下。 (×)
代替 一个群落__________的过程。 动态 2.原因:群落是一个___________系统,是 不断发展变化的。 3.类型 (1)初生演替
栏目 导引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 被彻底消灭了 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______________ 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②实例——裸岩上的演替过程: 地衣 裸岩阶段→____________阶段→苔藓阶段→ 森林 草本植物 _________阶段→灌木阶段→______阶段。 (2)次生演替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群落的演替》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群落演替的概念有深入理解,能够区分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分析,了解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观察和分析群落演替的过程,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作业内容1. 课堂笔记:学生需整理《群落的演替》课程中的主要概念、理论、图表和实验步骤,形成课堂笔记。
2. 概念理解:学生需完成一份简短的填空题和选择题,考察他们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3.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以下案例,并写出分析报告:在一个特定区域,群落经历了怎样的演替过程?这个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个案例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启示?4. 实践作业:学生需在校园或附近的公园等地方选择一处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该环境中群落的演替过程,拍照或录像作为证据,并制作一份观察报告。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后提交,家长和老师只提供指导,不代劳。
2.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不接受延期申请。
3. 真实有效:实践作业需真实有效,如有不实将视情况扣分。
4. 反思与总结:学生需在作业提交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寻求改进。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课堂笔记、概念理解题、分析报告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群落演替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实践操作和观察能力。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评定学生的作业水平。
教师主要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分析报告和实践报告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则主要针对概念理解题和选择题。
3. 评分与反馈: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和反馈。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水平。
五、作业反馈1. 作业反馈的形式:作业反馈可以通过书面评语、电子邮件或在线平台等方式进行。
2. 反馈的内容:反馈应包括学生的优点、不足和建议,以及针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建议。
第四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编者:顾鹏审核:陆德平一、群落演替1.演替的类型2.演替的过程(1)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____→→______;(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弃耕的农田→_________ ______杂草→杂草→灌木丛→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进行。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的危害:水土流失,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树林D.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不大B.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C.演替过程中灌木取代草本的主要原因是草本较低等2.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A.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C.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3.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D.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分别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4.一个湖泊经过一系列的演替,可以变成一个森林,其过程大致为A.湖泊一湿地一草原一森林B.湖泊一草原一湿地一森林C.湖泊一湿地一森林一草原D.湖泊一草原一森林一湿地5.我国东北科尔沁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的演替类型和物种的变化情况依次为①初生演替②次生演替③物种的种类增加④物种的种类减少A.①③B.②③C.①④ D.②④6.下列各项属于初生演替的是A.藓一地衣一草本植物B.地衣一草本植物一藓C.地衣一苔藓一草本植物D.草木植物一苔藓一地衣7.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8.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小于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9.在裸岩阶段,能够使岩石加速风化为土壤的生物是A.草本植物B.苔藓植物C.地衣植物D.灌木10.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三节群落的结构第四节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结构特征(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3)种间关系1)捕食:(斗争中最激烈的)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如:羊吃草,狼吃鹿。
2)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互相从对方获利。
如:豆科植物和根瘤;人和肠道细菌。
3)竞争:两种不同生物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斗争。
如:牛和羊,田里的水稻和杂草。
4)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生物体表或体内,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有害。
如:植物和菟丝子;噬菌体和细菌;绦虫和猪。
(4)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物种分布,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对光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和栖息条件有关。
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物种分布,不同地段往往分布不同种群,同一地段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二、群落的演替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①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但被彻底消灭........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②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群落的物种组成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图甲):根瘤菌、大肠杆菌等 捕食(如图乙) 2、群落的种间关系 竞争(如图丙):不同种生物争夺食物和空间(如羊和牛) 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 寄生:蛔虫、绦虫、虱子、蚤 植物与光照强度有关垂直结构 动物与食物和栖息地有关3、群落的空间结构:水平结构4、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④寄生关系不像②竞争关系那样, 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寄生生物依赖于寄 主生活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
②④ (4)若四种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
(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 。 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平衡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
原有植被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影响因素
实例
自然因素
裸岩上的演替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 ① 破坏性行为 :砍伐森林、填湖造地、 捕杀动物。 ② 保护性行为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 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后果 人类的影响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 进行。
• 特别提醒 (1)群落演替是一种动态变化,但 并非是永无休止的。群落演替达顶极群落 状态时将会相对稳定,如热带雨林。 • (2) 群落演替有时可能导致物种丰富度减少, 结构趋向简单的局面,如黄土高原的群落 演替。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 起点 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 地方 时间 速度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第4节群落的演替
1883年8月27日印度尼西 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
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
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 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 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变化,一 般不能恢复到原来的群落结构。
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灾、火山爆发、动物的活 动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或者由于人类活动,使 群落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第四章 第四节 群落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较迅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下列哪一项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A 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 B.草原的放牧演替 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 D.砍伐森林的恢复演替
11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A )
A.小型植食性动物 B.大型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
D.ABC同时出现,无先后
12
15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 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
群落的演替中,以P代表群落的总生产量,以R代表群 落的总呼吸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火灾后的森林依次出现杂草、灌木林、乔木林, 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8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
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
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 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特点:其演替速度缓慢,所需时间漫长。
比较弃耕农田 上的演替与裸岩上 的演替过程
一年生杂草
3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
Hale Waihona Puke 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
做演替。
4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5
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 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地衣阶段为苔
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这为苔藓 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过程,能够区分群落的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2. 了解群落演替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干系,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诠释现实生活中群落演替的实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群落演替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诠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图表和案例等素材。
2.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实物模型或图片等。
3.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观察活动,以便学生观察群落演替的实际过程。
4. 安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群落演替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预习指导、新课导入、新课教学和教室小结。
1. 预习指导:在课前,教师会安置学生预习群落演替的观点、类型以及主要过程,让学生对群落演替有初步的了解。
同时,教师也会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提高预习的效果。
2. 新课导入:教师起首会通过一些实例,如森林演替、草原演替等,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具体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着,教师会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3. 新课教学:(1)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教师会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群落演替的观点和类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思考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的干系。
(2)群落演替的过程:教师会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群落演替的主要过程,如灌木演替、乔木演替等。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特点和规律。
(3)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群落演替的规律,教师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方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加深对群落演替规律的认识。
4. 教室小结:在课程的最后,教师会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群落演替的理解和记忆。
4-4 群落的演替
必修③
第4章 第4节
2(2011· 安徽,6)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 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 不正确的是( )
人 教 版 生 物
A. 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 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必修③
第4章 第4节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
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群落及群落演替的概念。岛屿形
人 教 版 生 物
成后,群落由无到有的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因此, B错误。
必修③
第4章 第4节
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人 教 版 生 物
A.生物种类越来越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答案] D
初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是
次生演替
人 教 版 生 物
起点
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 底消灭了的环境
原有群落环境,只
是失去了原有植被
时间
速度 影响因素
经历的时间长
缓慢 自然因素
经历的时间短
较快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必修③
第4章 第4节
(1)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 “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 (2)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一般来说,在气候 适宜的环境中,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都可形成森 林,但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由于受水分的限制,群落的演 替就很难形成森林,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灌木阶段。
视土如生命。为了扩大耕地面积,不惜毁林开荒、围湖 造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 土流失,并且成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
阅读教材P78“问题探讨”并回答讨论 题
提示: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 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绝灭;在恢复过程中 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 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
比较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初生演替
起 点 没有或彻底消失 植被的地方 经历时间长
次生演替
群落失去了原有 的植被 经历时间短
时间长短
主要原因
实 例
自然原因
裸岩上的演替
人类影响较为 关键 过火的森林、弃 耕的农田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阅读教材P81“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提示: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狼尾 草次之,狗尾草最弱;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 离人践踏的地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 车前草等处于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在路 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为优势植 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的景象。
(2)摧毁生态系统
由于外来入侵物种杀死或排挤当地植物,因而 依靠当地植物生存的动物也就紧跟着大量减少,引 起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单一化,从而导致很多相应的 生态问题,包括水土流失、火灾、虫灾以及当地特 有生物资源丧失等,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3)危害生物多样性
入侵种中的一些恶性杂草,例如,紫茎泽兰、 飞机草、小花假泽兰(薇甘菊)、豚草、小白酒 草、反枝苋等种可分泌某些化合物抑制其他植物 发芽和生长,排挤本土植物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 复。外域病虫害的入侵会导致严重灾害。原产日 本的松突圆蚧于20世纪80年代初入侵我国南部, 到1990年底,已有1.3×105 hm2以上的马尾松林因 受松突圆蚧的危害而枯死,松突圆蚧还侵害一些 狭域分布的松属植物,如南亚松。原产北美的美 国白蛾1979年侵入我国,仅辽宁省的虫害发生区 就有100多种本地植物受到危害。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开始于次生裸地或次生芜原(不存在植被,但在土 壤或基质中保留有植物繁殖体的裸地)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灌木→乔木林 ③例子: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群落演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
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指自然状态下)
三、技能应用 提示:最有代表性的样方应该是最接近平均数的样方,可通过 目测直接作出判断。取多个样方时,应兼顾种群密度高、适中 和低这三种情况,分别计数,然后计算出平均值。 四、思维拓展 提示: 1.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农药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们 的捕捉等。 2.害虫数量会增多,土壤生态环境破坏,土质变差;农民对 化肥、农药的依赖性增强,生产成本较高,收入降低。 3.按此趋势,30年后,稻田对人类活动的依赖性(尤其是化 肥、农药等)将越来越强,稻田群落变得更为单一、脆弱。 4.这是人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创造,其目的是借助于自然群 落中生物之间的关系,使人类的活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 也有益于环境。
练习P82—83
基础题 1.(1)×;(2)√。 2. D。 3.C。 4.水生演替系列实际上是湖沼池塘填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 从湖泊池塘的边沿向中央水面逐渐推进的。因此有时我们可 以在离岸不同距离的地方看到处于同一演替系列中不同阶段 的几个群落,这些群落都围绕着湖中心呈环状分布,并随着 时间的变化改变起始位置。每一个群落在发展的同时都在改 变这环境条件并创造着新的环境条件。一个新的群落迟早会 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产生出来。
群落演替的类型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裸岩上的演替
群落演替的类型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森林阶段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 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段)上的群落演替。 ②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森林 ③例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等
群落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生命系统。 由于气候变迁、洪水、火烧、山崩、动物的活动 和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以及因群落本身的活动 改变了内部环境等自然原因,或者由于人类活动的 结果,使群落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的现象也是普遍 存在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 程,就叫做演替。
一、群落的演替类型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史,实际上是一部边际土地开垦史。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先后在黑龙江三江平原、新疆和华南地区有计 划地组织大规模垦荒,在其他江河、荒原、沼泽和丘陵地区也开展了 规模不等的垦殖活动。1952~1990年,全国累计开垦荒地 3.58×107 hm2,其中80%是1970年以前开垦的。 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 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这些问题 已引起各方面广泛关注。
提示
(1)(3)都错;森林形成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2)错,光影响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4)错,冰川泥 地演替属初生演替。
构建知识网络
突破考点提炼方法 考点:
类型
种间关系的比较
数量坐标图 能量 关系图 特点 相互依赖,彼 此有利。如果 彼此分开,则 双方或者一 方不能独立 生存。数量上 两种生物同 时增加,同时 减少,呈现出 “ 同 生 共 死”的同步 性变化 举例
(1)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外来物种入侵后,就会乘机扎根、繁殖,不断 扩张,逐渐形成优势种,使得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 遭到破坏,并阻碍植被的自然恢复。例如,凤眼莲 原产南美,1901年作为花卉引入中国,20世纪五六 十年代曾作为猪饲料推广,此后大量逸生。在昆明 滇池内,1994年该种的覆盖面积约达10 km2,不但破 坏当地的水生植被,堵塞水上交通,给当地的渔业 和旅游业造成很大损失,还严重损害当地水生生态 系统。
阅读教材P79-80, 回答P78“思考与讨论”
提示:
1.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 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岩中获取养分。 2.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并积累 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 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 其结果是逐渐取代了地衣。 3.能找到这些植物。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 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之”。形成森 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在森林中 各种类型的植物都是存在的。
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苔藓阶段→
段→ 森林阶段。
土壤条件 基本 (2)次生演替: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
保留,甚至还保留了 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的地方发生的演 替。
3.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方向 和 速度 进行。
判一判 (09· 江苏真题) (1)如果时间允许,弃耕的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2)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3)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草原最终能演替成森林。 (4)冰川泥地和弃耕农田的演替都是次生演替。
种间互助——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种间 ( 2) 关系 种间 斗争 资源和空间等,如水稻和稗草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寄生 ——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
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 以维持生活
点拨
同种鱼 ——种内斗争 均有利于种族的 ①大鱼吃小鱼 不同种鱼 ——捕食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1.(1)×;(2)×;(3)√;(4)√;(5)×。 2.(1)D;(2)D;(3)C。 二、知识迁移 提示: 1.(1)从图中可知,鸽的种群密度较小易受鹰的攻击, 种群密度较大则鹰的攻击成功率就较低。 (2)起初出现数量增加,以后可能趋于稳定。 2. 这是群落演替的结果。因为柳树较高大,占据更多的 空间和阳光。与草莓相比,它具有生长的优势,所以柳 树能迅速繁殖起来,而草莓得不到生长所需的阳光,难 以成片生长。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 并从200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后,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将大大增 强了
旁栏思考题: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 的原因之一? 答: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 减小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 灾频繁发生。
(4)影响遗传多样性
随着生境片段化,残存的次生植被常被入侵种 分割、包围和渗透,使本土生物种群进一步破碎 化,还可以造成一些物种的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 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杂 交,例如,加拿大一枝黄花可与假蓍紫菀杂交。 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 侵蚀。在植被恢复中将外来种与近缘本地种混植, 例如,在华北和东北国产落叶松产区种植日本落 叶松,以及在海南国产海桑属产区栽培从孟加拉 国引进的无瓣海桑,都存在相关问题,已有一些 这些属间、种间杂交的报道。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 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 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 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 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人类活 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 和方向进行。
生存和繁衍。 ②物种丰富度从两极到赤道逐渐增大,而山上则随海拔高度 的升高而降低。
练一练 (2010· 广东理综,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A ) A.竞争 B.共生 C.寄生 D.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