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

合集下载

古典文献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古典文献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古典文献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致力于从文字和史料中挖掘出历史的真实面貌,揭示古代社会的风貌与人民的生活。

它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而且为我们认识古代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文献的保护、整理和研究三个方面探讨古典文献学对于古代文学研究的影响与意义。

一、文献保护方面文献保护是古典文献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人为的破坏,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珍贵的文献逐渐湮灭或残缺不全。

古典文献学者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理和修复工作,保护了许多古代文学作品的完整性,并使这些作品得以永久保存下来。

通过文献保护,我们获得了诸如《诗经》、《楚辞》、《史记》等众多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这些文献作品不仅是了解古代文学之本源,也是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典文献学的努力,使得我们能够一窥古代文学的瑰丽风采,进而理解古代文学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二、文献整理方面除了文献的保护工作外,古典文献学还承担着文献整理的任务。

众所周知,历史的进程中往往伴随着不同版本的文献的出现。

这使得古代文献的整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古典文献学通过对不同版本的整理和对比分析,还原了古代文献的原貌。

对于一些经典文学作品来说,存在着多个版本的问题,比如《红楼梦》。

古典文献学者通过严谨的研究和整理工作,解决了版本问题,使得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到作者的初衷和作品的内涵。

另外,文献整理还有助于建立古代文学作品的完整体系和传世版本,为我们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例如《水浒传》是一部以传世版本为基础的古代小说,经过古典文献学的整理工作,使其能够广为流传并被后人所研究。

三、文献研究方面除了保护和整理工作,古典文献学还通过文献研究为古代文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对文献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思想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传播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其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影响深远。

这类小说既包含了丰富多样的社会生活内容,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背景。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深受通俗小说的吸引与熏陶。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通俗小说是人民群众的普遍文化娱乐方式。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进步的发展,通俗小说已成为一种历史和文化的遗产,并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以及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全面、深入地探究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在传播中的作用,并通过对小说传播的研究解析小说的文化价值和文化意义,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1.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文化特征和历史地位。

2.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传播途径和方式。

3. 通俗小说在社会传播中起到的作用和功能。

4. 通俗小说对中国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5. 通俗小说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学法、社会学方法和比较分析法等综合方法,通过对文献材料的搜集整理和历史资料的分析比较,夯实研究的理论基础,揭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进一步阐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地位,探索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理解,促进其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六、预计成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得出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成果:1.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历史地位和文化特征的确立。

2. 通俗小说在社会传播中的作用和功能的深入分析。

3. 通俗小说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的总结和梳理。

4. 通俗小说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与创新的思考。

七、研究难点本研究的难点在于:1. 史料的精细筛选和搜集,加强数据的来源性和可靠性。

2. 小说文学的理论研究并不是本研究的重点,但在对通俗小说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时,文学理论是难以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

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综述《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这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独特的手法和深刻的社会内涵,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近年来,随着《聊斋志异》研究的深入,本文对近十年《聊斋志异》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所帮助。

一、研究现状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的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整理与版本研究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文本进行了大量整理工作,特别是对多个版本的对比研究。

他们不仅对文本的文本进行了校勘,还对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进行了详尽的比较。

这些工作为学者们揭示《聊斋志异》的写作特点和版本价值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主题与内涵研究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主题和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中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念进行了深入解读。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学者们揭示出《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价值的社会背景和人文内涵。

3.艺术风格研究在这个阶段,学者们对《聊斋志异》的艺术风格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其浪漫主义手法的研究。

他们认为,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运用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手法,使作品充满了神秘色彩和想象力。

4.文化背景研究学者们还对《聊斋志异》的文化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当时社会环境、人文氛围以及价值观的探讨。

他们认为,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聊斋志异》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研究方法近十年《聊斋志异》研究的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术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文献研究外,还出现了大量的比较、论证等研究方法。

三、研究展望未来,《聊斋志异》研究将继续深入,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作家生平与创作风格通过对蒲松龄的生平和创作风格的深入研究,揭示《聊斋志异》中具有独特价值的内容。

2.版本考证与比较研究进一步对多个版本的《聊斋志异》进行深入研究,比较研究各个版本之间的异同,为学者们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资料。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

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及其相关问题的学科,它涵盖了广泛的时间跨度和地域范围,包括古代文字、古代文化和古代社会等多个方面。

在古典文献学的研究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领域和专题。

以下是古典文献学的十大研究领域:1. 文献流传与保存:这是古典文献学最基本的研究领域之一,它关注古代文献的传承与保存,包括比较不同版本之间的异同和探索文献的流传途径。

2. 文献解读与翻译:古代文献往往采用古老的文字书写方式和独特的表达方式,研究者需要解读这些文献并将其准确翻译成现代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献的内容。

3. 古代文学与艺术:这一研究领域探讨古代文献中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包括史诗、戏剧、诗歌、小说等,从中了解古代文化与审美观念。

4. 历史与社会研究:古代文献中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研究者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历史资料和社会情况,探索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5. 宗教与哲学研究:古代文献中涉及许多宗教和哲学思想,研究者通过分析文献内容,了解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

6. 文化与传统研究:古代文献是了解古代文化和传统的重要来源,研究者通过文献中的资料来探究古代文化和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7. 史料考据与实证研究:古代文献作为史料的有力证据,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考据和实证分析,验证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8. 考古与文献学的交叉研究:考古与文献学常常相互交叉,研究者通过对文献与考古遗迹的比较研究,进一步完善对古代文化和历史的认识。

9. 文献学史与文献学方法论:研究古典文献学的历史和方法论,探究其发展变化和研究方法的制订,对于推动古典文献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10. 古典文献学与当代文化的关联研究:古代文献与当代文化之间存在着联系和影响,研究者通过对比和分析,揭示古代文献对于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启示和影响。

以上十大研究领域仅是古典文献学中一小部分常见的研究方向,不同的学者和研究团队还有其他具体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

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许多历史名著与文献流传至今。

这些作品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记录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名著与文献进行介绍。

一、《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被誉为“汉代史家之绝艳,无韵之离奇”。

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个部分。

《史记》包含了从上古传说到秦朝的历史内容,记载了丰富的史实和人物事迹,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是一部整理历代史书的编年体通史。

该书以时间为序,对中外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反映了历史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资治通鉴》以恢宏的气势、简练的文字著称,被誉为“史家之绝学”。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线索,描绘了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落,描述了人性的善恶与悲欢离合。

《红楼梦》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语言优美,情节曲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四、《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代文学家袁宏道编纂的一部文言文选集,收录了从古代至明代的优秀古文作品。

该书所辑录的文章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和智慧。

五、《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学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典籍,被誉为古代军事学的经典之作。

该书主要介绍了兵法、军事战略和战术等内容,强调了“战胜于无形”的思想。

《孙子兵法》不仅对军事理论有着重要影响,也对管理、策略和智慧思考等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以上仅为部分中国古代的历史名著与文献的介绍。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更蕴含了古代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习这些名著与文献,我们能够深入探索古代中国的辉煌与智慧,增强文化自信,为我们的当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向
1. 文学史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研究,包括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思潮、文学流派、文学体裁等。

2. 作家作品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3. 文学批评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古代文学批评家的思想和观点。

4. 文体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各种文体进行研究,如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演变。

5. 文化背景研究:研究中国古代文学产生和发展的文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宗教等方面的因素。

6. 比较文学研究:将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

7. 文献学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研究,包括版本、校勘、注释等方面。

8. 文学与艺术关系研究:探讨中国古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
莩东碌 玄 21年第 2 ’ 02 期
中国古代小说文献整理与研究应回归中华文化本位
王 齐 洲 杨 继 刚
[ 摘
要 】中 国 古代 小说 有 两类 :一 类 是 二 十 五 史 《 艺文 志 》 著 录 的 小说 ,通 称 史 志 子 部 小 说 ;一 类 是 不
为 史志 著 录 而 流 行 于 民 间的 通 俗 小说 .也 称 白话 小说 。2 0世 纪 中 国古 代 小 说 文 献 整 理 与 研 究 主 要 采 用西 方现
云 : “ 史不 如 八 股 盛 ,八 股 无 如 小 说 何 。 重视 小说 渐成 风 气 , 而 梁启 超 振 臂 疾 呼 ,影 响 大增 。 经 ”
② 王 国 维 《 楼 梦 评 论 》 云 : “ 红楼 梦 》 自足 为 我 国 美 术 上 之 唯 一 大 著作 ,则 其 作 者之 姓 名 与其 著 书 之 年 月 , 固 红 《
本 文 系国 家社 科 基 金 重 点 项 目 “ 十五 史 《 文 志》 著 录 小说 资料 集 解 ” ( 1 Z 0 2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 二 艺 1A D 6 )
作 者 简 介 王 齐 洲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教 授 、博 士 生 导 师 ; 杨 继 刚 ,华 中师 范 大 学 文 学 院 古典 文 献 学 博 士研 究
生 ( 北 武 汉 ,4 0 7 ) 湖 309 。
① 在 梁启 超提 出 “ 说 界 革 命 ” 之 前 , 尚有 严 复 和 夏 曾佑 在 《 国 闻 报 ) 附 印说 部 缘 起 》 (8 7 中提 出 小说 “ 小 ( 19 ) 为

f i史之 根 ” 其 “ 人 之 深 ,行 世 之 远 , 几 几 出于 经 史之 上 ” - , 入 ;康 有 为 《 闻菽 园居 士欲 为 政 变说 部 诗 以速 之 》 (9 0 诗 10 )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

1 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第一部分古籍文献的定义与分类 (2)第二部分古籍文献的历史演变 (4)第三部分古籍文献的价值与意义 (6)第四部分古籍文献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8)第五部分古籍文献版本鉴定的基本技巧 (11)第六部分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趋势与挑战 (13)第七部分古籍文献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16)第八部分古籍文献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18)第九部分古籍文献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20)第十部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未来发展 (22)第一部分古籍文献的定义与分类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一、古籍文献的定义古籍文献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图书资料。

它涵盖了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字记载,包括经史子集等各类著作以及碑帖、契约、书信等各种形式的文字记录。

这些文献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化思想、学术观念、社会状况、历史事件等方面的情况,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古籍文献的分类根据古籍文献的内容特点和形式特征,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类别:1.经部文献经部文献主要包括《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及《孝经》、《尔雅》、《仪礼》等其他儒家经典著作。

这些文献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核心部分,代表了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和社会价值观。

2.史部文献史部文献主要包括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实录、杂史、地理志、人物传记等多种类型的历史著作。

它们详细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3.子部文献子部文献主要包括哲学、医学、天文、历法、农学、兵法、法律、艺术等领域各种专著和论著。

这些文献反映了古代学者在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思想见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4.集部文献集部文献主要指诗歌、散文、骈文、词赋等文学作品的总称。

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理想,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

5.佛道宗教文献佛道宗教文献主要包括佛教的经典、注疏、教义论述、僧侣传记等;道教的经典、注释、科仪书、道教神仙传说等。

古代文学的文献综述800字

古代文学的文献综述800字

古代文学的文献综述800字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献,揭示了古人的智慧、情感与审美观。

在这篇综述中,我将全面介绍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以及其对今人的指导意义。

古代文学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一时期的文献主要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集了较早的民歌、宫廷歌曲等作品,体现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反映了社会风貌。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古代文学达到了一个高峰,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品。

其中,以屈原的《楚辞》最为著名。

《楚辞》以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到了汉代,古代文学又呈现出新的特点。

汉代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著作成为当时文献的主流,对后来的历史研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此同时,杜牧、刘勰等文人也以其洒脱豪放的诗集,成为了时代的文化标志。

古代文学的发展并没有止步于汉代,在隋唐时期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

唐代以诗为主,并且出现了大量杰出的诗人。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韩愈的《师说》,杜甫的《登高》等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至今仍在人们的心中流传。

古代文学的多样性在宋代进一步展现。

宋代文学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不仅有诗歌、散文的辉煌,还有小说的繁荣。

其中,苏轼的《赤壁赋》,黄庭坚的《送杨使君序》,施耐庵的《水浒传》等作品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总结来看,古代文学丰富多样,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它不仅揭示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还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参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思想、哲理和品质都值得我们今人细细品味和借鉴。

比如诗经中的民歌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真实生活,教导我们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与情感;《楚辞》中的悲愤之情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与思考,引发了对国家民族的情感认同;唐诗宋词中的艺术表达和哲理思考更是能够启迪我们的艺术素养和生活智慧。

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背景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背景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背景研究中国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深深地扎根于中国历史的土壤之中。

小说作品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古代小说与其所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我们理解古代历史的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社会大变革和政治动荡频繁发生,这为小说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例如,明代小说《西游记》就是在明朝时期创作的,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其中涉及到政治权谋、官场腐败、民生疾苦等问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其次,古代小说对我们了解古代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历史文献的残缺和片面性,我们无法全面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民心态。

而古代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和生动具体的情节,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

历史人物的言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从小说中获得一定的参考,这对于我们还原和理解古代历史具有重要的帮助。

同时,古代小说还提供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研究素材。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例如《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封建社会家族生活的小说,通过亲情、爱情和利益纷争等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和社会价值观念,对于我们研究古代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古代小说也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融合了叙事、描写、对话等多种元素。

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小说可以更好地展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魅力,使读者能够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与魅力。

例如《水浒传》是一部描写宋朝农民起义的小说,通过对英雄豪杰的形象刻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冷酷与不公,引发了读者对正义与反抗的深思。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说与历史背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小说作为对历史的再现和解读,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多样性和个体命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古代文学文献学

古代文学文献学

古代文学文献学1古代文学文献学简介古代文学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学作品的特殊学科,主要包括文学作品的历史、文献的研究、文本的整理和校对、文化传承等方面。

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代诗词、小说、戏曲、散文等文学作品,还包括古代文化和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等。

古代文学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比对、文史考辨、语言学分析等等。

通过各种手段,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探究古代文化的文化内涵。

2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古代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研究这些文学作品的历史往往能够为后人提供极为宝贵的信息和见解。

比如,通过《史记》等文献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风貌,而通过《红楼梦》则可以了解清朝社会的种种风尚。

在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研究中,文献的研究是尤其重要的。

通过对原始文献的考证和对不同版本文献的比对,我们可以揭示文学作品的历史和其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3古代文学文献学方法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古代文学文献学采用了各种方法进行研究。

其中,文献比对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文献的比对,我们可以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版本变迁,同时还可以推测出某些丢失或未保存的文献。

语言学分析是古代文学文献学另一个关键的研究方法。

通过对诗词、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结构、词汇和语调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

此外,文献学在古代文学研究中同样具有特殊的作用。

通过文献学的方法,我们可以了解贯穿古代文学的文化传承和交流。

4古代文学作品的文献整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献整理是古代文学文献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文献整理的目的是将各种文献资料进行整合,从而重构出原始文献的真实面貌。

同时,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研究者还可以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版本、版本变迁、甚至是某些未被发现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

在文献整理工作中,文本的对比和校对也是古代文学文献学者必须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只有通过对古代文献的仔细对比和校对,才能确定一个文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与范围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与范围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与范围古典文献学是一门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主要研究古代文献的内容、形式、来源、传承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领域广泛,涵盖了古代各个文化领域的文学作品、历史记录、哲学著作、宗教经典以及其他各类文献。

1. 文学作品研究:古典文献学涉及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与解读,包括诗、散文、小说、戏剧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

研究者追求对这些文献的意义、价值、创作背景和文学风格等方面的深入理解,以揭示其与当时社会、文化、思想等因素的关联。

2. 历史文献研究:古典文献学也关注对历史文献的研究,这些文献记录了古代的政治、社会、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研究者通过对历史文献的分析和解读,可了解古代社会的演变、人物的生平事迹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信息。

3. 哲学思想著作研究:古典文献学也探讨古代哲学思想的著作和传承。

研究者通过对古代哲学经典的阐释和解读,揭示其思想内涵、形式表达以及对后世思想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古代哲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等是古典文献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

4. 宗教经典研究:古典文献学还包括对古代宗教经典的研究。

不同宗教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当时的信仰体系、教义、仪式以及价值观等内容。

研究者通过对宗教经典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深入探讨宗教文化的发展和影响。

此外,古典文献学还可以研究其他各类与古代文献相关的问题,比如文献的传承、编纂、鉴定、保护与翻译等方面。

在这些问题的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展现古代文献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以及当代的应用前景。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包括文献的整理、分析、比较、注释和解释等。

学者们利用搜集、整理、校勘和翻译等手段,对古代文献进行系统的研究与解读。

他们同时还借助于历史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与理论,以更全面地理解和解释古代文献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文献学与古代文献的学术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非完全相同。

前者更侧重于对文献内容、形式和背景的研究与理解,而后者则更加注重对文献本身的考证与研究。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

文学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与精析中古代文言小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思想。

研究和解读这些文言小说既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文学传统,也能够增强我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研究中古代文言小说的解读方法,以期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经典之作。

首先,了解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基础。

文言小说多写于明清时期,背景多以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对时代背景的了解,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比如,李时中的《金瓶梅》以明朝崇祯年间为背景,通过对社会伦理、官场权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的风气。

因此,通过对作品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其次,注重文本分析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核心方法之一。

文言小说往往较为冗长复杂,小说中涉及的情节、人物关系等因素较多,因此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文学分析能力。

在文本分析中,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从人物塑造、情节展开、意象象征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比如,在红楼梦中,读者可以从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举止及其与其他角色的关系,进而揭示出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核。

因此,注重文本分析能够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小说的精髓。

此外,文学理论的运用也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方法之一。

文学理论主要包括形式主义、意义主义、结构主义等,这些理论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解读文言小说。

例如,在解读《水浒传》时,可以借助结构主义理论,分析小说的形式结构以及人物关系的网状结构,进而探索小说中的冲突、张力以及整体的艺术效果。

因此,运用文学理论能够为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提供更加深入的视角。

此外,对文化背景的理解也是解读中古代文言小说的重要一环。

文言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融入了大量的哲学、宗教、历史等因素。

对于某些涉及特定文化背景的作品,读者需要具备对于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和把握。

古小说的文化研究(笔谈,共四篇)——古小说的文化阐释与叙事阐释

古小说的文化研究(笔谈,共四篇)——古小说的文化阐释与叙事阐释
明清 章 回小 说 中也 有 纯 以 文 言 写 成 的 , 习 惯 上 把 但
它们 归为通 俗小 说 。如 今古 小 说研 究 , 已成 小说 研
究 中的“ 学 ”研 究方 向和 方法 , 致 是 在文 献 学 、 显 , 大
种历 史展 现是全 面 的、 富的 、 刻 的。古小说 的这 丰 深
编 者按 : 小说 作 为 中 国古 代 文 学 的 一 种体 裁 , 古 以其 包 罗万 象 的题 材 展 现 了 古 代 丰 富 的 社 会 文 化 风 貌 。它 是
令 人 了解和 研 究 古代 社 会 文化 的 重要 载 体 和 途径 。对 古 小 说 进 行 文 化 研 究 不 仅 是 对 古 小 说 进 行 传 统 文 学研 究 的
小说史 、 小说美 学 、 会文化 史几个 方 面展 开 。 社
相对 于通俗 小说 来 说 , 小 说 属 于“ 文学 ” 古 俗 中
种特 性 , 给古小 说 的社 会文 化研究 一 包括史 实 、 就 一 制度 、 人物 、 仰 、 信 宗教 、 习俗 等—— 提供 了极为丰 富
而确实 的文本 与材料 。
( 开大 学 文 学 院 , 津 3 0 7 ) 南 天 0 0 1
中国文 言小说 , 由于 产 生远 远 早 于 白话通 俗小 说 , 似于唐 诗 中与 近 体诗 ( 日今 体诗 ) 类 或 相对 的古
件、 地理 、 制度 、 社会环 境 、 经济 、 习俗 、 日常生 活等方 面的反 映 , 常常 又排 斥 虚 构 , 大抵 是 真 实 可信 的 , 展 现 出历 史 的原 生 态 面貌 , 因而 具 有史 料 价 值—— 这 是它 与通 俗 小 说 大 相 异 趣 的一 点 。古 小 说题 材 广 博 , 凡 神话 传说 、 间故事 、 大 民 宗教 故 事 、 史 遗 闻、 历 人 物逸 事 、 间奇 闻等等尽 在其 中 , 谓“ 上天下 , 人 所 天

中古文学文献学

中古文学文献学

中古文学文献学摘要:一、引言1.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定义2.中古文学文献学的研究意义二、中古文学文献的分类1.诗歌文献2.散文文献3.小说文献三、中古文学文献的研究方法1.文本分析2.文献考据3.比较研究四、中古文学文献的价值1.文学价值2.历史价值3.文化价值五、中古文学文献学的发展趋势1.数字化技术在研究中的应用2.跨学科研究的推进3.对青年学者的培养和激励正文:中古文学文献学是一门研究我国中古时期(一般指隋唐至明朝前期,约为公元581 年至1402 年)文学作品的学科,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各类文学体裁。

这门学科不仅关注文学作品本身,还涉及作者、创作背景、作品传播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研究领域。

中古文学文献学的第一个研究重点是对中古文学文献的分类。

诗歌文献包括唐诗、宋词等,其中唐诗被誉为“诗的黄金时代”,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流传至今。

散文文献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他们在散文创作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小说文献则有《水浒传》、《西游记》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研究方法方面,中古文学文献学注重文本分析,挖掘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同时进行文献考据,对作品进行溯源、辨伪、校勘等工作。

此外,比较研究也是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学作品,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影响。

中古文学文献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在文学价值方面,这些文献展现了中古时期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资源。

其次,在历史价值方面,中古文学文献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貌,对于了解中古时期的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最后,在文化价值方面,中古文学文献承载了我国古代哲学、道德、审美等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古文学文献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中古文学文献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逐渐被引入到研究中。

跨学科研究的推进也使得中古文学文献学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学、哲学、文化研究等进行交叉融合,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

向志柱对古代小说

向志柱对古代小说

提高研究的国际化水平与影响力
掌握国际前沿动态
向志柱应密切关注国际古代小说研究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提高自身的国际视野和学术敏锐 性。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积极加入国际合作项目或申请国际科研基金,与国外同行开展合作研究,提高研究的国际 化水平。
发表高质量的国际论文
向志柱可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或出版社,提高国际影响力。同时也可 以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口头交流和论文宣读,与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
文献梳理不够全面
向志柱在研究古代小说时,有时未能全面 梳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导致一些重要的文 献和版本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VS
缺乏深入的文本分析
向志柱在分析古代小说时,有时过于注重 宏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而忽视了深 入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这使得他对某些作 品的解读可能不够深入和精确。
对某些方面的忽视与遗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
总结词
挖掘古代小说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包括宗教信仰、伦 理道德、历史意识等方面,探究古代小说在文化传承 中的作用和价值。
详细描述
向志柱在古代小说的文化内涵研究中,注重挖掘古代 小说所蕴含的宗教信仰、伦理道德等文化元素,研究 这些元素如何影响古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同时 ,他还对古代小说的历史意识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古 代小说如何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此外, 向志柱还探究古代小说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价值, 为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重要帮助。
研究成果的影响与传播
向志柱的古代小说研究成果在学术界 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古代小说的研 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指导。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古代 文学教学和各类学术研究活动中,对 于培养古代文学研究内产生了 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际学术界也得 到了高度评价,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和影响力的提

古代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

古代小说研究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它们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丰富的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读者的眼球。

古代小说研究旨在深入探索这些作品的内涵和意义,揭示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首先,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

与传统的诗歌和散文相比,小说更加注重叙事和情节的发展。

它通过构建复杂的情节和塑造丰富的人物形象,将读者带入一个虚构的世界中。

在这个世界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入思考。

因此,古代小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表达作者对现实世界的观察和思考的艺术形式。

其次,古代小说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对作品内涵的解读。

古代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文化内涵,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才能揭示出来。

例如,《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学术领域。

学者们通过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和意象运用的分析,试图解读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小说的内涵,还可以为我们提供对当代社会和人性的启示。

另外,古代小说研究还涉及到作品的流传和影响。

古代小说作为文学作品,需要通过手抄、刻印和印刷等方式才能流传至今。

因此,对古代小说的研究也包括对古代书籍的文献学研究。

学者们通过对古代小说版本的比较和校勘,试图恢复原作的真实面貌。

此外,古代小说的影响也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众所周知,古代小说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西游记》到《水浒传》,这些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研究古代小说的流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

最后,古代小说研究还需要关注作品的阅读和接受。

古代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需要读者的阅读和理解才能得以传承和发展。

因此,研究古代小说的阅读史和接受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作品的影响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代小说在不同时期的阅读和接受情况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作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受众群体和阅读方式的变化。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怎么写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怎么写

古代小说研究报告怎么写引言古代小说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文化、历史、社会风貌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如何撰写一份古代小说研究报告,帮助读者了解研究报告的结构、内容要点和撰写要求。

正文1. 研究背景在研究报告的开头,应该先介绍研究背景,即为什么选择研究古代小说以及研究古代小说的意义。

可以谈论古代小说的历史地位、影响力、研究现状等。

对于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简要总结并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依据。

2. 研究目的和问题在研究目的和问题部分,应明确自己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中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可以是深入探讨某个古代小说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思想内涵,或者是比较分析不同古代小说作品之间的异同点。

问题可以从文学性、历史文化背景、人物形象等多个角度进行提出,以确保研究具有一定深度和创新性。

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应明确采用的研究方法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些方法。

在古代小说研究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文本分析、历史考证、批评解读等。

可以针对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4. 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部分,应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综述。

可以列出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不同研究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

同时,也可以指出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并说明自己的研究将会填补这些空白。

5. 研究内容和分析接下来,应进入研究的正文部分,具体介绍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分析。

可以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和分析,比如对古代小说的情节、人物塑造、意义等进行详细解读和论述。

可以引用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和引用。

6. 结论在结论部分,应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要回答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并指出研究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可以对以后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深入挖掘的问题进行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结语本文档简要介绍了古代小说研究报告的撰写要点和结构安排。

古代文献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古代文献的分类与研究方法古代文献是人类历史的重要遗存,对于了解过去的社会、文化和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献,学者们发展了一系列分类方法和研究技巧。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献的分类与研究方法,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古代文献的分类古代文献可以根据其来源、内容和形式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1.1 按来源分类按照古代文献的来源,可以将其分为官方文献和民间文献两类。

官方文献一般是政府或官方机构产生的文件、公文、奏折等,代表着统治集团的观点和政策。

而民间文献则是普通民众创作的作品,如民歌、谚语、戏曲等,所反映的是广大民众的生活和思想。

1.2 按内容分类按照古代文献的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历史文献、文学文献、哲学文献等不同类别。

历史文献主要记录着过去的事件、人物和社会情况,如史书、编年体史料等;文学文献则包括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哲学文献则探讨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如儒家经典、佛教论著等。

1.3 按形式分类按照古代文献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文书、碑铭、画卷等不同形式。

文书主要是书信、奏疏、制度规范等,以书写形式保存;碑铭则是刻在碑石上的文字,用于纪念和表彰;画卷则是用画笔表现的文献形式,其中著名的有《清明上河图》等。

二、古代文献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古代文献时,学者们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方法,以提供详尽而准确的信息。

2.1 文本学研究文本学是研究文献原文的学科,主要关注文献的校勘、校释和分析等方面。

在文本学研究中,学者们会对文献的版本、传抄等问题进行详尽的考证,以还原原始的文本。

通过对文本的研究,可以减少误读和传抄错误,提高研究的可信度。

2.2 形式学研究形式学是研究文献形式和结构的学科,通过分析文献的结构、语言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揭示文献的内在特征和创作背景。

例如,通过分析古代诗歌的韵律和格律,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时代背景;同时,形式学的研究还能帮助解读文献中的隐喻、象征和修辞手法等。

2.3 内容学研究内容学是研究文献内容和主题的学科,通过分析文献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等方面,揭示作者的意图和时代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献研究程毅中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首先离不开文献的整理。

因此近百年来的古代小说研究,文献学研究的成果占了很大比重。

我在这里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摸索,试作一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历来史志书目所著录小说的范围广狭各不相同。

如郑樵所说,小说常与传记、杂家、杂史、故事相混。

古人所谓的小说,我们今天很难给它定性。

我们想编一部新的古代小说书目,就会在收书标准上遇到很大的麻烦。

我曾试图编一本古小说简目,想把已经失传的书也包括在内。

不想只是现存的书都无法定性,已经失传的书如果只凭前人书目的著录就太宽大无边了。

中国古代目录学上的小说家类是一个模糊概念,各家取舍不同。

我们恐怕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整合,求同存异,逐步取得多数人的共识。

总的设想是宋元以前从宽,明代以后从严,因为明代以后中国小说的主流已经被通俗小说所取宋元以后,以话本为基础的通俗小说日益兴起,于是古代小说就有了两大系统。

现在很多学者把文言小说之外的白话小说称作通俗小说,可能是为了区别于“五四”以后的白话小说。

但文言小说里也有通俗的作品,而且文言与通俗不是对应的并立关系。

因此我在使用两分法的时候,参照诗史的传统,把古代小说也分为古体和近体两大类,然后再按不同的标准细分小类,这个提法曾得到了一些古代小说的分类,刘知几《史通•杂述》篇曾提出“偏记小说”的名称,又细分为偏记、小录、逸事、琐言、郡书、家史、别传、杂记、地理、都邑簿十个小类,把目录学上小说家的范围扩大了,实际上只有一小部分可以视为古体小说。

明代胡应麟把小说分为志怪、传奇、杂录、丛谈、辨订、箴规六类,还是范围太宽。

《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类分为三个属类,即杂事、异闻、琐语。

馆臣们对前人书目著录的小说作了一些调整,但杂事之属的作品还是太杂了,从现代的图书分类学来衡量,绝大多数都算不上小说了。

现代的图书分类法,一般在小说类之下,再分古代作品和现代作品,在古代作品下又分笔记、话本平话、章回等小类。

笔记又是一个模糊概念,可以包括志怪、传奇、杂事笔记等等。

对于笔记小说,各人理解不同。

我觉得与其用一个十分模糊的笔记小说的概念来通称所有的古体小说,还不如沿用《四库全书》的办法把杂事和异闻分成两个小类倒更为人熟悉一些。

当然,完全属于历史琐闻性质的笔记可以归入史部,属于考据辨证性质或综合类的笔记可以归入子部杂家。

《四库全书》的编者就已做过这样的调整工作,我们应该做得更精确一些。

(我已写了《漫谈笔记小说及古代小说的分类》一文,刊于本刊2003年第3期,请参看。

)古体小说往往一书之中众体兼备,很难给它定性。

我们在为辞书或百科全书撰写条目的时候,特别感到为难。

如确认它是志怪小说还是传奇小说,就颇费踌躇。

我认为小说的分类宜粗不宜细,近体小说和现代小说一样,按题材分类不免作茧自缚,不如只分长篇、短篇为好。

我们研究古代小说,需要学一些目录学的二、关于小说的年代古代小说的写作年代往往不能确定,常与辨伪有关。

如现在所谓的汉人小说,都不可靠。

只有《燕丹子》一书,却很值得研究。

这部书在《隋书•经籍志》之前未见著录,《旧唐书•经籍志》题燕太子丹撰,当然出于误解。

前人有的认为秦汉间人所作,有的认为南朝人所伪造。

而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则定为汉前的作品。

我曾用《永乐大典》作了校勘,并辑录了一些资料,觉得它确是汉代就有的民间传说,与《史记》和《风俗通义》、《论衡》等书都有相同的情节。

虽无法确证它出于汉前,但故事情节一定在汉代广泛流传,即使今本的文字可能有后人增改的地方,也不能说是后人的伪作。

它记载了汉代乃至更早的“街谈巷语,又如传为汉伶玄撰的《赵飞燕外传》,前人曾提出过许多疑问。

传中有“真腊夷献万年蛤”的话。

“真腊”即现在的柬埔寨,隋唐之后始见于史(据陈垣先生说),因此它的年代不能早于隋。

唐人小说中有一篇《大业拾遗记》(又名《南部烟花录》、《隋遗录》),旧题颜师古撰。

前人曾提出许多疑问,但没有指出原文里所说“有鲁郡文忠颜公名”的话。

“文忠”是颜真卿的谥号,根本不是颜师古,所谓颜师古撰的说法不攻自破。

宋人早已指出唐末人伪作此书,这个判断宋元话本的出现,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但现在所见的传本,都是元代以后的刻本。

那麽宋代有没有话本就成为一个可以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话本一词根本没有‘说话人的底本’的意思”,还有人认为现存话本并没有宋代的作品,特别是宋代小说家话本的艺术成就还没有达到今本的水平。

这个问题关系到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期问题,应该引起认真的讨论。

我对宋元话本作了比较全面的考察,觉得古代文献和前人的论述不能轻易推翻。

第一是宋代说话人确有编写话本的事例。

第二是现存文本虽有后人修订的迹象,然而从基本内容看,确有宋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名物制度和语言成分可以印证。

有些细节是后人无法首先,从语言文字看,如兼善堂本《警世通言》第十九卷《崔衙内白鹞招妖》,原注说:“古本作《定山三怪》,又云《新罗白鹞》。

”书中有三处“恒山”的“恒”字缺末笔,应该是避宋真宗的名讳。

我认为是明代人根据宋本照样翻刻而未改的遗存。

编者注明它是“古本”,的确可信。

又如《山亭儿》(《万秀娘仇报山亭儿》)里的助词“的”字绝大多数地方都用了宋代人常用的“底”字。

如:一阵价起底是秋风,一阵价下底是秋雨。

在《简帖和尚》(洪刻本)里也有不少“底”字,在《古今小说》里都被改作了“的”字。

“底”字用作助词,常见于唐宋文献,在《朱子语类》、《五灯会元》里可以找到许多例证。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的”最终取代“底”的时间,其次,可以从名物制度方面考察作品的年代。

如《简帖和尚》里的皇甫松,官职是“左班殿直”。

左班殿直在北宋时是武职官名,到政和二年(1112)改名成忠郎,而以内侍官的高品改称左班殿直。

皇甫松是武官,用的是政和二年以前的官名,可见其年代很早。

接着说他押衣袄上边回来,边防军的衣袄由东京派武官押送去,这是北宋时的制度。

《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五引《杨文公谈苑》载:〓〓〓〓国朝之制,文武官诸军校在京者,端午、十月旦、诞圣节,皆赐衣服。

其在外者,赐中冬衣袄,遣使将之。

又如和尚犯奸按“杂犯”判罪,也合乎宋代的法律。

可证说话人对宋代生活第三,更需要从整体上考察作品的思想意识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如《碾玉观音》里插入一个郭排军送钱给刘两府的小故事,看起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充分反映了南宋人民对刘FDA2FDA2到潭州闲居,落得“家道贫寒”,因此杨和王(杨存中)、韩世忠要送钱给他。

话FDA2《用前韵呈德瞻》诗相印证:〓〓〓〓门外蹄轮任迹疏,一廛深称水云居。

平生事业将何用,叹括空能读父书。

(《全宋诗》卷一八七六)FDA2拟作的话,那么应该说是非常切合FDA2FDA2FDA1FDA1“吾自当之。

”FDA2FDA2一首宋末和尚行海(1224—?)FDA2〓〓〓〓五色戎旌百万鞍,徒夸龙虎统兵官。

嚣喧闪电蕃营乱,阵算回风虏帐寒。

兵法用过黄石远,血盟沥尽赤心干。

太平弟子忧成病,安得征君旧业宽。

(FDA1)又如《红白蜘蛛》(《郑节使立功神臂弓》)在神怪故事里宣扬郑信保宋抗金的功勋,特意渲染神臂弓的威力。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一五引李大谅《征蒙记》说金兀术深畏此弓,临死时遗笔还承认:〓〓〓〓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弓,次者重斧,外无所畏。

可见《红白蜘蛛》宣扬郑信依靠神臂弓建功立业,是有十分强烈的现实意义三、关于小说的作者在中国古代,小说一向不受重视。

从班固《汉书•艺文志》以来,就被认为不是“可观”的一家。

有些作者也自视为“君子弗为”的“小道”,不敢或不愿留下自己的姓名,用了各种笔名或托名。

因此造成了许多混乱,留下了大量难解之谜。

例如《金瓶梅词话》作者的候选人,就有一长串的名单。

到了明清,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印刷业也很发达,书坊老板和某些无聊文人刻书时又爱“妄制篇目,改题撰人”(鲁迅语)唐代以前的小说,作者多不可考。

有些书的撰人出于后人有意无意的托名。

明代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曾做过一些辨伪工作。

唐代小说及一些唐前小说被明清人胡编乱印,误人不浅。

鲁迅在《破〈唐人说荟〉》中曾指出这部书的七大罪状:一是删节,二是硬派,三是乱分,四是乱改句子,五是乱题撰人,六是妄造书名而且乱题撰人,七是错了时代。

可是直到近几十年,还有一些学术论著依据《唐人说荟》(或《五朝小说》、宛委山堂本《说郛》)来称引小说的作者。

我在拙著《古小说简目》的附录《存目辨证》里曾指出《唐人说荟》和《五朝小说》等书的错误,考证了一百多种原来的书名和作者。

后来李剑国先生《唐五代志怪传奇叙录》的附卷《伪书辩证》又作了精细的补充。

再后我又根据单行本《唐人百家小说》、《宋人百家小说》考订了一部分伪托的唐宋小说的作者和书名。

然而有些新编的书目还不免因袭了前人的旧说,以讹传讹,伪书的我在《唐代小说史话》中对作者有简要的介绍,较旧说略有不同的是据《避暑录话》确定《逸史》的作者为卢肇,据《补侍儿小名录》确定《耳目记》作者为刘崇远。

对旧说《龙城录》为宋人伪作提出了质疑,对相传《周秦行纪》为韦F146假托提出了不同意见,最近我又据《后村诗话》提出了韦绚假托的可能性。

最难以解决的是《续玄怪录》作者李复言的身份,研究者各有不同说法。

主要的依据原书已被篡改,现存版本都不可信。

从混入明刻本《玄怪录》的佚文看,李复言写作的特点是大胆虚构,任意改编别人的作品,乱改人物的姓名,随便倒填年月,完全是真正的小说,显然不能作为考证的依据。

最明显的例证是把李公佐的《谢小娥传》改写成《尼妙寂》,人名、年代都改变了,已经是一篇再创作的新作品。

我们怎能据以考证作者的活动呢?某些作品更不能根据明刻本把它作为近体小说的作者同样有许多问题。

元明以来的名著差不多都是世代累积型的作品。

所谓“四大奇书”都有作者问题。

除了《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事迹略有可考,其他三本书的著作权都有争议。

如《西游记》的作者一向未见著录,前人曾误认为道士丘处机作。

清人从《淮安府志》里找到了吴承恩著有《西游记》的记载,才把《西游记》的著作权判归给他。

后来发现《千顷堂书目》把吴承恩《西游记》列在地理类,就发生了疑问(《千顷堂书目》是不收近体小说的)。

近年来不少学者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旁证,很多人已经不相信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了。

我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我从宋元话本的研究中发现中国早期的近体小说都是在话本的基础上产生的。

这正是中国小说发展的规律之一。

我的老师吴组缃先生在绝笔前不久,曾谈到:“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成的。

”从《西游记》的演化史看,早在永乐五年(1407)之前就有了一部相当完整的《西游记》(平话?),在万历二十年(1592)世德堂刻本之前已有多种版本的《西游记》存在,因此现存世德堂本是一个群体协作的产物,而不是某个人的原创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