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的生命力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笼罩其上的模糊和不确定性。

围绕这部小说,存在着诸多谜题:有关版本、作者、评点者、人物原型……同时,宏大的结构、丰富的内蕴、广博的指涉、精心的比喻,也使其人物形象圆满生动,情节发展呈现复调格局,结构脉络具有“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特征。

然而,印刷媒介的传播是单一中心、主张确定性的。

与之相应,印刷文化体系中的《红楼梦》虽然样式众多,却大都在进行确定性的寻求,力求将其明确、固定。

研究著作讲究权威,期望还原唯一、排他的文学和历史;各类续书,不论作者能力眼界高下,大多力求贴近原著。

为了使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楼梦》,出现了许多“横排本”“简体本”甚至“普及本”和“缩略本”。

作为对名著的普及,它们是必要的,但小说的魅力源于细节,删去细节的版本在展示效果上无疑会大打折扣。

有了这些普及版本,伴随着受众在“接受——认知”中的自动省略和突出,原本充满暗示、隐喻和谜语,“谁解其中味”的《红楼梦》变成人人都能简明扼要地总结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的中学课文。

它从含混到明确,繁复故事逐渐变成梗概:封建大家庭的没落过程,宝黛钗三人的爱情悲剧;复杂的人物性格也成了一一对应的符号;娃娃脸的宝玉天真多情,瘦弱的黛玉敏感忧郁,丰腴的宝钗温柔宽厚……即便是人各有异的舞台表演、绘画作品,也在试图将不确定的《红楼梦》确定下来:戏剧确定在神态、身段上,绘画确定在笔墨、线条上。

例如,梅兰芳在京剧《黛玉葬花》中,以一米八的男儿身扮演十三四岁的娇弱少女,其定妆照中“眼睛是如此之凸,嘴唇如此之厚”即遭到鲁迅诟病,但排除这些个人因素,他却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其身段、扮相在舞台艺术中的优势,将黛玉颦颦的神、缠绵的意表达了出来。

又如,在颇受公众推崇和认可的戴敦邦所绘《红楼梦》图画中,人物眉眼仅以极简的笔法勾勒出线条,但公众并不追究,而是沉浸于寥寥几笔中流露的风流袅娜和无尽萧瑟。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全二册)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命题人:校对:考试时长:150 分钟分值:150 分I 卷(选择题,共44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憎.恶(zèng)岑.寂(cán)流涎.(yán)锱.铢必较(zhī)B.目眦.(zì)攻讦.(jiān)拉纤.(qiàn)一蹴.而就(cù)C.瞋.目(chēng)绮.丽(yǐ)得逞.(chěng)昙.花一现(tán)D.折腾.(teng)帷.幕(weí)露.穷(lù)清沁.肺腑(qìng)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A.不及不离挥豁无度珍羞美味源源不断B.抱残守却诩诩如生转瞬即逝迫在眉睫C.相形见拙烟熏火燎宠然大物屈指可数D.莫名其妙震耳欲聋猝不及防冠冕堂煌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待人接物.(物体)自鸣.得意(表示)无动于衷.(内心)B.疾.言厉色(急速)胡作非.为(不对)灭顶..之灾(水漫过头顶)C.自顾不暇.(时间)冥思苦.想(用心)一丝不苟.(苟且、马虎)D.小心..谨慎(留心)纵横交错.(叉开) 有史可稽.(考核、核查)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也有的播迁他邦,重振雄风;也有的昙花一现,未老而先亡。

————,————它们内容的深浅,作用的大小,时间的久暂,空间的广狭,————它们存在过,————都是传统文化。

A.不过如果只要便B.不过即使如果就C.但是不管只要便D.但是也许如果就5.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规范的一项()A.“你打碎了我的盘子”,她很低沉地说:“我的小儿子没有饭吃了。

”B. 做年夜饭不能拉风箱——呱嗒呱嗒的风箱声会破坏神秘感——因此要烧最好的草、棉花柴或者豆秸。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答案

(13) 2 ;(14)4;(15)15;(16) 2 3 .
2
3
三.解答题:
(17) (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 因为 45,所以CAD 45.
又因为h 50, CDA 90, 所以AD 50. ················································2 分
三、解答右端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累加分数. 四、只给整数分数,选择题和填空题不给中间分. 一.选择题:
(1)(C);(2)(D);(3)(B);(4)(B);(5)(A);(6)(B);(7)(C);(8)(A);(9)(C);
(10)(B);(11)(A);(12)(D).
二.填空题:
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说明:
一、本解答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解答不同,可根据试题的 主要考查内容比照评分标准制订相应的评分细则.
二、对解答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 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 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
3 232
6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解:(Ⅰ) f (x) 2sin(x ) cosx 1 3 sin x cosx cos2 x 1
6
2
2
3 sin 2 x 1 cos 2 x sin(2 x ) .················································4 分
32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文学创作中,以大为美的观念由来已久,影响深远。

新世纪以来,对鸿篇巨制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不少作家追求时间跨度的久远、主题的宏大、气势的磅礴,但在趣味的深化、境界的提升、内涵的丰富等方面着力甚少。

要靠大部头的创作才能奠定文学史地位,文学界在这一点上似乎形成了共识,为此越来越多的写作者一出手就是长篇小说,却忽略了语言的推敲和结构的斟酌,把细节定位为细枝末节,忽略细节,认为文学细节有瑕疵也是无伤大局的小错误。

在当前文学创作中,细节的雷同已经成为影响文学品质的突出问题。

细节的雷同是想象力贫困和创造力匮乏的体现。

这些年在婚恋题材的小说与影视剧中,夫妻感情破裂时常会围绕着结婚照演戏,或凝视或拌打,像傀儡一样做出一种按部就班的机械反应。

按理说,每个作家观察同一个对象都应该有自己的角度,其笔下的细节能够显现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修养与魅力。

不无遗憾的是,在同类题材的创作中,作品的主题、结构、人物关系、语言风格都如出一辙。

不应回避的是,某些细节在同一位作家的不同作品中也会反复出现。

表明在功利化追求的影响下,作家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削弱了作品的艺术质量,使得作家的想象力受到抑制,创作出现竭泽而渔的倾向。

文学细节的艺术质量和作品总体的艺术水平构成正向的关联,细节失真或者细节移植看似小事,却是作家无法辩驳的硬伤,这也从反面说明了要保证创作的艺术质量,必须重视细节的打磨。

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语言既是细节,也决定整部作品的品质。

语言的粗糙是近年文学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作家写得太快,语言泥沙俱下。

在图像文化影响日隆的语境中,文学语言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断受到冲击。

越来越多作家的语言风格呈现出视觉化倾向,强化语言的直观性,不少叙事作品都向剧本靠拢,听觉化的人物对白和视觉化的场景展示成为作品的主体内容。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原卷版)
A. 0B. 1C. 2D. 3
6.根据天气预报,某一天A城市和B城市降雨的概率均为0.6,假定这一天两城市是否降雨相互之间没有影响,则该天这两个城市中,至少有一个城市降雨的概率为()
A. 0.16B. 0.48C. 0.52D. 0.84
7.函数 的图像大致为()
A. B.
C D.
8.关于频率和概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3.已知 , ,则 ________.
14.现统计出甲、乙两人在8次测验中的数学成绩如下(其中乙的一个成绩被污损):
甲:86,79,82,91,83,89,94, 89
乙:90,92, ,80,84,95,94,90
已知乙成绩的平均数恰好等于甲成绩的60%分位数,则乙成绩的平均数为________, 的值为________.
④将一个均匀的骰子抛掷6000次,则出现点数大于2的次数大约为4000次.
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③
9.已知平面上的非零向量 ,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若 , ,则 ;
②若 ,则 ;
③若 ,则 , ;
④若 ,则一定存在唯一的实数 ,使得 .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0.已知定义在R上的函数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1.已知集合 , 则 ()
A. B. C. D.
2.已知命题 , ,则 为()
A. , B. ,
C. ,. B. C. D.
4.如果 平均数 ,方差 ,则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5,5B.5,4C.4,3D.4,2
5.已知向量 , 满足 , , ,则 ()
男性:
评分结果
频数
50
200
350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2015-2016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试题、答题纸上,贴好条形码。

考生要认真核对涂准答题卡上的相关信息。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视角下的“大”能量彭榕网络谣言是在网络这一特定的环境下,网络使用实体以特定方式传播的对网民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实的阐述或解释。

也有学者认为,网络谣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由此可见,网络谣言基于网民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表达立场、观点,并传递事件本身的信息(非全面也非客观)。

网络谣言并非完全是空穴来风,也并非完全与事实真相相悖,只是一种未经证实的舆论形态。

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在微博上发布的信息并非都经过求证,也不排除个别人有通过微博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和言论,以制造舆论焦点的目的。

绝大部分微博博主都来自社会底层,与传统新闻媒体、主流门户网站的从业人员不同,这些博主很少带有预设立场和功利性,但也缺少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理性思维,微博博主发布信息更多是率性而为,其优势与不足都是显而易见的。

绝大多数微博博主身上的“民粹主义”倾向更加明显,且往往以弱者面孔出现。

在平民话语权得到伸张的今天,“有话要说”的人越来越多,“屌丝”声讨“X二代”、官员腐败等能得到诸多网民的回应与关注,但往往很少有人去确认这些信息本身真实与否。

这些现象都在客观上促进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

基于信任人际群体的传播特征。

微博传播信息基本遵循博主发布信息,粉丝接收信息,并进行下一轮次传播这一规律,微博传播信息一般情况下是基于信任的人际群体。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高中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部分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特别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

“评点”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

综合、直观、凝练,是“评点体”的主要特征。

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运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绽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建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需依存于以文字为载体的原作。

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好像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

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进一步增加,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

喜的是“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限制以及低水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

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担当着“文化搬运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情愿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干脆,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辽宁省大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辽宁省大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语文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甲:生活是什么?有人说,生活是一杯苦酒,每天要喝下去,苦涩又无奈;有人说,生活是一杯美酒,每天要喝下去,甘甜又香醇;有人说,生活是一杯白开水,每天要喝下去,平淡无奇。

那么,生活到底是什么呢?乙:生活就像一幅画,有浓墨重彩,也有淡雅清新。

甲:没错,就像这幅画,有时候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有时候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变数。

乙:是的,生活就像一首诗,有豪情壮志,也有婉约柔情。

甲:没错,就像这首诗,有时候是雄鹰展翅,高飞蓝天;有时候是梅花傲雪,绽放枝头。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诗意。

丙:生活就像一部电影,有欢声笑语,也有泪水涟涟。

甲:是的,就像这部电影,有时候是喜剧,让人捧腹大笑;有时候是悲剧,让人泪流满面。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喜怒哀乐。

丁:生活就像一本书,有曲折离奇,也有平淡无奇。

乙:没错,就像这本书,有时候是惊险刺激,扣人心弦;有时候是平淡无奇,却让人回味无穷。

生活就是这样,充满了精彩。

(二)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通过引用不同人对生活的看法,展示了生活的多样性。

B. 文章通过比喻,将生活比作一幅画、一首诗、一部电影、一本书,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C. 文章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D. 文章的结尾提出了问题,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2.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文章开头引用不同人对生活的看法,为下文展开论述做了铺垫。

B. 文章通过比喻,将生活比作一幅画、一首诗、一部电影、一本书,使读者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C. 文章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D. 文章的结尾提出了问题,但并没有给出答案,留给读者思考。

3.文章标题“生活是什么”的作用是()A. 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B. 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实验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试验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出题范围:一至四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关于清明节,《历书》如此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由此可见,注意“清”和“明”,始终是清明节的一个重要文化内涵。

今日的我们,也应当让这个节日气清景明。

让“奇葩祭品”走开,让祭祀情感保持气清景明。

祭祀是一种礼敬、怀念,更是一种情感升华。

站在历史和先人的肩膀上,让自我得到精神净化、才智启迪,以期走得更远,这是清明节的一个内涵。

所以,应当杜绝花哨的“护照”“房产证”“私人飞机”等“奇葩祭品”,这些“祭品”和传统文化、公序良俗、传统美德不合拍,更和崇德向善的主流价值格格不入。

让陈规陋俗走开,让祭祀形式保持气清景明。

源于周代的清明节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时间跨度长,存留下来的惯性做法很多,而有些做法和当下社会已经格格不入,比如动辄大烧纸钱冥物,这不仅造成了不必要的奢侈,也会污染环境,甚至酿成悲剧。

所以,我们要让祭祀形式保持气清景明,多提倡文明、健康、干净、祥和的祭祀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种植纪念树、召开家庭追思会等等,将感恩的心、思念的情,融入清明祭祀中。

让“代人扫墓”走开,让祭祀仪式保持气清景明。

清明祭祀,就是要祭祖拜宗,追思先人,慎终追远,思亲念故。

所以,这个祭祀必需有肯定的仪式感。

《论语》云“吾不与祭,如不祭”,意思是假如自己不亲自进行祭祀,而找别人替代,这对祖先来说是一种大不敬。

终归,“代人扫墓”的商业化运作再精致、再细致,也终归是一种木偶式的虚假表演,是一种空洞的文化躯壳,它消损了清明节的庄重氛围,违反了气清景明的节日内涵。

文明祭扫,贵在心愿;平安清明,须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有两类电视节目颇为火爆:一类是《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等,这些节目总让人在正襟危坐里愉悦身心;另一类是《奔跑吧,兄弟》《快乐大本营》《王牌对王牌》《喜剧总动员》等等,这些节目总让人在无拘无束中开怀娱乐。

以上两组电视节目你觉得哪组更有价值,写一篇文章给青年学生一个观看的建议。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主题,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经典咏流传》:传统文化走向大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清朝诗人袁枚这首“孤独”流传了300年的小诗,日前在《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经由来自乡村的师生质朴演唱,一夜之间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无独有偶,《明日歌》《将进酒》等多首观众耳熟能详的诗词,都在“和诗以歌”的形式下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经典咏流传》是央视在大年初一推出的一档全新文化类综艺节目。

该节目采用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在传统诗词文化中融入时代和流行元素,重新激活传统诗词生命力的同时,收获了一众年轻观众的肯定,豆瓣网上的评分高达9分,不少网友都表达了对该节目的极大兴趣。

一位名为“宵小”的网友说:“古时候的诗词本来就是配曲演唱的,这个节目很好,用现代的新旋律赋予古诗词新的活力和美感,更有助于现代人理解古诗词,从而深化和发扬传统经典文化。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看来,《经典咏流传》这类节目的成功之处,在于给世界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题,找到了一种中国式的解决途径——以跨界创新的节目模式、丰富多元的表现内容,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格局的价值引领。

“这一年多来,电视文化综艺节目虽迎来了迅猛发展,但是‘益智答题’和‘朗读诵读’占据了很大比例,市场跟风严重。

当我们翘首以待文化类节目在资源、品类、形态上实现更多突破时,这类文化综艺节目及时为我们树立了新的文艺美学标杆,在音乐美学和诗词美学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试题一、情境默写(12分)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意诉说。

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剧烈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出了诗人郁积心中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难以排遣的无限悲凉。

3.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琵琶行》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人生空幻,并借凭吊明月寄予内心深厚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6.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全部的凄苦,全部的孤独,全部的无奈,全部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6.对下列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一:专一7.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蚓无爪牙之.利,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C. 而闻者.彰非蛇鳝之穴无可寄予者.,专心躁也。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前面章节里讨论了三种形式的权力:从社会冲突里发生的横暴权力,从社会合作里发生的同意权力,以及社会继替过程中发生的长老权力。

在《名实的分离》这一章中,费孝通提出了一种“时势造英雄”造出来的权力,叫“时势权力”。

这种权力是在变化的社会,人们掌握并适应了变化从而占有优势,给个人或者群体带来的实际力量。

比如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运用第一代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技能的人,他们就有了优势,在那个时候成了“英雄”。

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新富们,不是依靠传统,而是靠时势带来机会,其致富能力也可以说是“时势权力”。

社会变迁是相对于社会静止状态而言的。

费孝通说:“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

”这两种过程可以并存而不冲突。

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连续的继承性和变革的创新性的综合体。

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

中国古老的经典《易经》,就是讲变与不变的。

也因为这两类状态的同时性,两种权力,即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才可以并行。

然而,两种权力还有此消彼长的现象。

社会变迁得慢些,长老权力就强些,变迁得快些,时势权力就强些。

变迁得过快,就会发生“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

社会结构之所以要变,是因为如文化一样,社会结构也是人们从环境里获取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

一旦这种结构满足不了生活所需,就要发生改变。

当然,费孝通考虑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的,实际上一个社会内部是划分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变迁对于不同的群体带来的冲击是不一样的,这里边有斗争。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21学年)

辽宁省大连市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2021学年)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的全部内容。

辽宁省大连市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可以编辑修改。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希望各位朋友能借助这个阶梯不断进步。

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这一切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休闲的方式。

很多人已经不再如饥似渴地追逐一篇文档了,但只要你依然有着这样一份小小的坚持,你就会不断成长进步,当纷繁复杂的世界牵引着我们疲于向外追逐的时候,阅读一文或者做一道题却让我们静下心来,回归自我。

用学习来激活我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建立我们的信仰,从而保有我们纯粹的精神世界,抵御外部世界的袭扰。

The above is the whole contentof thisarticle, Gorkysaid: "the book is theladder of humanprogress." I hopeyou can make progresswith the help of this ladder. Material lifeis extremely ric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rapidly, all of which gradually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s study and leisure. Many people areno longer eage rto pursue a document, but as long as you still have such asmall persistence, you will continue to grow and progress. When the complex world leads us to chase out, reading an artic le ordoing a problem makes us calmdown and return to ourse lves. With learning,we can activateour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establish our belief, keep our pure spiritual world and resist the attackof the external world.。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7 至 2018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凤庆县第一中学甘凤仙本学期的期末考试评卷工作已经顺利完成,结合本次考试学生成绩,我所教的 438 班、445 班的语文整体成绩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详尽细致的分析。

一、整体情况分析语文试卷共有四大题22 小题,主客观题的分值分别为44 分和106分。

试题的知识面覆盖面符合高一下学期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重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的考查,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原则,可以较好地检验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素养。

学生整体成绩较好,合格率 84%。

二、试题结构及特点本次高一年级语文试题包括论述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文积累和运用、现代文阅读和写作等五大板块。

其中语言知识约占 12%,文言文阅读和古诗鉴赏约占 16%,语言积累及运用占 7%,现代文阅读占25%,写作占 40%。

全套试卷长度为 8 页。

现代文阅读材料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一是小说,一是新闻;文言文阅读材料选自课外,诗词鉴赏选自课外。

本次试卷课内的基础知识占比例较小,但失分现象仍普遍存在,可见学生对知识掌握运用能力熟悉程度不够。

三、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1.基础知识部分: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字音字形字义这些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积累做得不够扎实。

失分多出现在第2、4 两道小题,成语应用与病句辨析仍为学生的丢分点,以后应加强训练。

2.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共 4 小题,主客观题型都有,涉及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断句、文学常识、文意理解和翻译,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断句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常识题、翻译题都来自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即使这样还有不少学生做错。

选择题翻译题,难度都不大,但我们的学生还是没能准确地翻译出来。

不少内容是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过的知识,但是学生的做对率还了低。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统考语文高一期末试卷与解析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统考语文高一期末试卷与解析

南京市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情调研测试卷高一语文2018.01一、(20分)1.下面是某位同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学习感悟,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6分)①学习语文,要善于将阅读和写作融汇贯通。

②“珍爱生命”讴歌向死而生的精神,“和平的祁祷”关注战争中底层人物的命运,“历史的回声”深刻反思历史。

③认真研读这些专题,能够丰富我们的思想,深化我们的认识。

④美国作家的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荷塘月色》细腻的情景交融的描写,《》中入木三分的祥林嫂肖像刻画,异彩纷呈。

⑤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汲取、揣摩、运用。

(1)请找出并改正上面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

(2分)第一处:“”改为“”;第二处:“”改为“”【参考答案】“汇”改为“会”;“祁”改为“祈”(2)文段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修改。

(2分)第句,改为:【参考答案】第⑤句,改为:这些,又都值得我们好好揣摩、汲取、运用。

(3)请根据课文内容,将文段中空缺的文学知识补全。

(2分)第一处:第二处:【参考答案】第一处:欧·亨利;第二处:《祝福》2.请仿照给出的句子,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

(4分)我多么想成为一棵树,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束阳光,每一场雨雪;我多么想成为一座终生休眠的火山,内心火热,静默地在大地上沉睡。

【参考答案】我多么想成为一只鸟,身体里有生命中的每一片绿叶,每一方蓝天;我多么想成为一朵飘渺无尽的白云,内心纯洁,安静地在天空中游荡。

【解析】其实仿写句子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往往涉及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意连贯、修辞运用、风格基调等许多方面,也间接地考查考生的知识范围及文化修养,反映出理解、表达运用等多层级的能力要求。

这是考查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3.阅读华君武漫画《科学分工》,回答问题。

(4分)(1)简要说明..漫画的主要内容。

(2分)【参考答案】漫画中,吹奏笛子的人只用嘴吹,出调的是另一个人在按笛子的发音孔。

【解析】描述画面,具体说就是用描述性的语言介绍画面的内容。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分类精选:诗歌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分类精选:诗歌
C.尾联一“乐”一“苦”两相对照,暗含对统治者不知农民疾苦而妄言“田家乐”的不满。
D.这首诗与杨万里的《插秧歌》都写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流露出诗人对农民的关切之情。
15.诗人在结尾用“尔苦人得知”一句点明田家之苦。农民都有哪些“苦”?请结合全诗概括并简要分析。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滨城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访村老
陆游
强健如翁举世稀,夜深容我叩门扉。
大儿叱犊戴星出,稚子捕鱼乘月归。
骨肉团栾无远别,比邻假贷不相违。
人间可羡惟农亩,又见秋灯照捣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用夸张手法写村老之强健,他至夜深仍精神很好,可与诗人款谈。
C.颔联中的“归”“下”二字勾勒出山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生气。遍山皑皑白雪,白屋的背后是冷光闪闪、含山欲下的夕阳,透出了如作者贾岛诗风的那种清冷。
D.“野火”“断烟”是一联近景,它一明一暗,山下的野火烧燃着山冈上的枯草,时断时续的烟雾缭绕着山石中的古松。同时这幅“晚望动景图”,也让整个雪晴图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
16.贾岛作诗精益求精,自称“二句三年得”。《雪晴晚望》中“闻打暮天钟”作为诗的尾声,起着点活全诗的作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妙处。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词,完成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辽宁省大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连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

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就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

秉持开放包容,就是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无论是对内提升先进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还是对外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都离不开融通中外、贯通古今。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丈化。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华民族文化有一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哲学。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

辽宁省大连市一〇三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春游、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予了人们美妙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当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超群,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

诗人陆游《感旧四首》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消遣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在上层社会踢球已经成为时尚,上海博物馆藏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特地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对抗性竞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向灵活和限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踢球爱好者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传》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特地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竞赛组织和宣扬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春游。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的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

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像,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试卷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卷I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画作伪历史十分悠久,始于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已形成风气,宋时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作伪高潮,元代稍有衰落,尤至明代达到顶峰。

明代书画作伪比之于前代,在手法和形式上又有新发展,除了仿制名家之作外,还有如挖掉旧款改署新款;在本无款的作品上添上名人款;赝品配真题跋等,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手段。

作伪的手法各式各样,一时古今名家之赝品充斥泛滥。

较普遍的一种手法是把原画改款、添款,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改头换面”。

有些作伪者,把明代院体画家作品的名款挖去,改成宋代某画家之名款,冒充宋画出售。

还有明代的一幅山水画《阔渚晴峰图》轴,此画原为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之作,为后人挖去原款,在右下角添上郭熙的伪款,企图当成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又如,明宫廷画师朱端的一幅人物故事画轴,原画左边中上部有“朱端”二字款,下面有印章二方。

作伪者将“朱端”二字挖去,印章也刮得模糊不清,把标签写成了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

但经过认真鉴定比较,看出其画法风格异于马远,时代风格又不相符,详细观察,发现画上方中部有“钦赐一樵图书”朱文方印,此乃皇帝钦赐朱端的专用印章,他人不能假借。

对于此种方法作伪,时人屡试不爽。

清顾复曾谈到明“院体”“浙派”画家,其中三人的画被改成宋人画的情况:“迩来三人之笔寥寥,说者谓洗去名款,竟作宋人款者,强半三人笔也。

”他就曾见到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

后来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究其原因,或许与这种改头换面,明画冒充宋画的作伪因素有很大关系。

明代的名家有时碍于面子,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不肯说破,但又不想违背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

如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卷后有朱德润等四人题。

造假者于是把题识去掉,再题作李赞华画。

但作伪者粗心,以致“原作者黄道宗三字尽处尚剩有迹”。

后来沈周知之,欲题出道宗,恐翻前案,故题其诗末句云:“欲辩题痕迷纸缝。

”作伪者虽“逞其心力仿作古人之迹,不但不知者易诳,即素识画理者,亦几莫能辨”,然“及识破,但觉满纸牵强,不待与原画对劾而知也”。

画家们对此事表现得如此含蓄,这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伪者可谓无计不施,他们想出了以割裂分装的方式造假。

就是将一幅画分割成数幅分别装裱,分头出售,以牟取利润。

(摘编自吕友者《明代中后期书画的作伪风潮》)1.下列对于“改头换面”这种作伪方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改头换面”是通过把原画改款、添款的方式来作伪的手法,是一种较为普遍的作伪手法。

B.明代的山水画《阔渚晴峰图》和宋代马远的《弘衣渡口图》都是被“改头换面”后的作品。

C.明“院体”“浙派”画家的画,就有被人用“改头换面”的方法改成宋人画的情况。

D.改头换面,用明画冒充宋画,这可能是明代院体画传世稀少,甚至一些宫廷名手之作竟没有一件流传下来的原因之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中国书画作伪始于魏晋南北朝,这种风气在以后的朝代中愈演愈烈,至明代达到顶峰。

B.明代书画作伪在手法和形式上都有新的发展,几乎集中了我们现在已知的全部作伪方法。

C.明代的名家有时对假名款心知肚明,但碍于面子,不肯说破,于是出于良心就在题诗时暗示出来。

D.作伪者采用割裂分装的作伪方式,将一幅画分割后分头出售,从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代书画作伪让名家的赝品充斥泛滥,其方式包括摹、临、仿、造及对真迹改头换面等。

B.后人以挖掉旧款改署新款的方式,把宣德宫廷画家师法郭熙的作品《阔渚晴峰图》伪造成了北宋名家的山水画。

C.款为李赞华的赝品《射鹿图》,本来是黄道宗所画,但因为作伪者的粗心,最终被辨认出来。

D.吕纪《杏花双雀图》被改作宋代的黄筌款,但画家们对此事的表现非常含蓄,因而让造假者越发猖獗。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

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

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

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

”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

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

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

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

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

”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元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

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

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

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

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R.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

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

皇帝要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

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

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5分)(2)至是,帝密谕之。

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8、9题。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魏野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8.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5分)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

(《氓》)(2)女也不爽,。

(《氓》)(3)屈心而抑志兮,。

(《离骚》)(4)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5)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6)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饶宗颐的书写情怀方孝坤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

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香港特首曾荫权说:国学大师饶宗颐以旷世之才,文通六国,学富五车,堪为一代鸿儒。

文化部前副部长郑欣淼说:饶公继承了我们传统文化最精致典雅的一部分。

他研究之广、学问之深,古今一人而已。

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

饶氏家族是近代潮州首富,书香门第,少年饶宗颐就是在自家的藏书楼“天啸楼”中打下了学问的根基,同时也打下了书画的坚实基础。

他幼年即从唐人欧阳询及颜真卿之楷书及宋人行草入手。

现在其潮洲故居壁上,仍存有他13岁时以欧体楷书所写对联,笔力刚健,不似幼年人之作。

他的梨俱室还藏有他20多岁所书的扇面,也是典型欧体行书,他的早年学书经历似乎跟常人无异,但表现出的天赋则大异常人。

饶宗颐对前人书画艺术有极高观察力及转化能力。

他的书法能够神追古人又极具个性。

他曾对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等北碑,及唐欧阳询化度寺碑,深入研习其笔法,之后他广阅众碑之余,偶然涉笔写其他北碑与唐碑,皆能写得形神俱似而又匠心独运。

他写金冬心漆书,参入了爨宝子,汉简隶体写得比金冬心还要灵动,他的隶书,扎根汉碑而广参汉镜铭、砖文、木简,同时吸收了清代隶书的意趣,既沉雄刚健,又生动有趣。

行草方面,师法古人,自上而下,博精约取。

篆书则广泛吸收古文字修养,独具特色。

在工具的选择上,饶宗颐善用茅龙笔,且扩展其功能。

亦书亦画,各体皆能,其成就远远超越茅龙笔书法的创始人理学大家陈白沙先生。

饶宗颐的书法成就体现在他的博、厚、通。

在学习古人上,饶宗颐博学诸家,转益多师,楷书除上述诸家外,更取法瘗鹤铭、张猛龙碑、爨宝子碑及龙门造像。

章草取法简而参以急就章。

行草好唐怀素与宋黄山谷、米南宫。

隶书取径张迁碑、石门颂及开通褒斜石刻,而参入清人意趣,篆书于天发神谶碑,浸淫至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