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北京市2010-2015年)
高考历史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15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母题来源一】2019年某某卷【母题题文】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X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答案】D【试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世界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对峙时期,而中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一方,因此国际社会普遍认可新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说法是符合史实的,排除。
【命题意图】本题以X乐平的漫画《大旗招展全球》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的成立,属于反向选择题,要求考生选出不符合漫画信息的一项。
【考查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析等学科素养。
考查学生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得分技巧】解答本题,应抓住漫画中的主题元素进行分析,首先,从题干时间“1949年10月3日”以及漫画中的红旗可知,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从地球上面的人拉拢来自各地的人可以看出,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据此可以判断出A、B、C选项说法是符合史实的。
再根据题目要求“不正确的是”可将此三项排除,由此得出正确选项为D。
1.(2019届某某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确立思想为指导思想B.取得了新某某主义革命胜利C.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答案】D【解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不仅对迎接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且对新中国建设具有重大作用,要求干部阅读马列主义著作就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人才的表现,故D正确。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中国的经济(北京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2.(2014·北京文综·18)“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做合作社,领导要靠党支部。
”这首歌谣反映了()A.人民公社化运动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D.中共八大经济方针【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解析】人民公社化运动将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为人民公社,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A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与“大组变做合作社”不符合,故B项错误;1953—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把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C项正确;中共八大确立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1·北京文综·19)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A.1946 1949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历史高考历史专题目整理汇编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2011年广东省各地高考模拟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一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0分)1.(2011年1月汕尾市高三调研8题)“苏联变脸快、美国封锁严、领袖压力大、百姓生活苦”。
此情况应发生在中国()A.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答案】B【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中苏关系恶化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中美关系紧张是1949年10月1日我们建国后美国就不承认新中国。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结束】2.(2011年1月广东四校高三联考18题)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④【答案】B【点拨】考查现代中国的对外政策。
抓住时间信息,把握阶段性成就即能解答。
“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是不结盟,应是八十年代,与题意相符;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因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与题意相符;在新时期,中国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如上海合作组织,时间与题干一致;独立自主我国长期以来的外交基本政策,并不是79年以来的政策大调整,与题意不相符。
【结束】3.(2011年1月汕头市质检7题)从苏联到俄罗斯一直存在对华汉语广播,中国人对其称呼经历了“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的变化过程。
这三种称呼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兄弟之声”、“伙伴之声”、“敌人之声”B.“敌人之声”、“兄弟之声”、“伙伴之声”C.“伙伴之声”、“兄弟之声”、“敌人之声”D.“兄弟之声”、“敌人之声”、“伙伴之声”【答案】D【点拨】根据所学,1950 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苏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结成了全面的同盟关系,当时中国对苏联的称呼应该是“兄弟之声”。
高考历史题精选2(当代中国政治、外交、国际关系)
高考历史题精选(4)一、选择题:1、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
上述场景出现在A.抗日战争时期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D.大跃进时期2、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
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
这表明我国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3、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
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
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7、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近代中国的政治(北京市2010)
1840年至1900年间的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13·北京文综·17)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考点】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采用排除法。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排除A选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排除B选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排除C。
故ABC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答案】D2.(2012·北京文综·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考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
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了“最惠国待遇”,清政府开放上海等为通商口岸,故A、C不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设立总理衙门。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表明欧洲列强希望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故选B项。
【答案】B3.(2011·北京文综·17)图8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能力。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北京市2010-2015年)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量子论现代信息技术1.(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二(2)阅读图16至图19,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
(14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考点】(2)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海陆丝绸之路;新航路的开辟;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解析】(2)解读方式一:分别描述四个阶段世界洲际贸易的概况,图16反映出1400年前,新航路开辟前各大洲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图17反映的是1400—1800年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开始后,世界各地经济联系加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范围拓展;图18反映出19—20世纪,随着两次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的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图19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开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解读方式二:从世界贸易的范围、发展速度,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贸易中心的变化等三个方面,结合四幅图从总体上分析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
【答案】(2)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
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
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
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
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 历史 专题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解析
十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2010-2019)历史专题9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一: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考点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考点三: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考点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选择题1.(2019年江苏卷T13)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七十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
”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 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国际政治格局是多极化趋势出现,因此中美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受到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
中国重返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对峙的格局,不能说改变,A选项排除。
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基本矛盾基本消除的说法明显错误,B选项排除。
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虽然处于美苏两极对峙时期,但是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且中国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决定国际关系,D选项排除。
2.(2018年江苏卷T12)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
”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 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 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 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法制化,故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故B项错误;C项错在“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故D项错误。
2010-2012年3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族 、 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
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 相 同 的 原 则 , 以 及 保 证 各 地 区、 各 — — — 摘自 2 0 1 0年3月1 4 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 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 根 据 各 省 、 各 自 治 区、 直 辖 市 的 人 口 数, 按照
兵穿着写有 “ 想家 ” 两 个 大 字 的 T 恤 衫 走 上 街 头.不 久, 老兵合
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 1 9 8 7年2月, 3 ������ ( 2 0 1 2������ 江苏 ������1 0, 3分) .5 月 1 乡运动 , 发表了 « 自由返乡运动宣言 » 一些老 0日母亲节,
材料四 第十六条 全 国 人 民 代 表 大 会 名 额 , 由全国人民代
. 从中可以获悉 ( 起讨论问题 , 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 ” ) A ������ 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 B ������ 会议召开匆忙 , C ������ 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 D ������ 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和工业大城市每 1 一般省份每8 0 万 人 选 代 表 1 人, 0万人选1
生, 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 投 票 并 用 . 在 代 表 名 额 上 , 直辖市
B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长期共存 、 互相监督 ” 的方针 C ������ 从此确立了 “ D ������ 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专 题 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一 、选择题
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 A ������ “ “ ” 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 B ������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好题·考点自测1.[2024全国卷Ⅲ,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气“快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救济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2024海南高考,11,2分]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斗争即将成功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
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3.[2024北京高考,19,4分]抗美援朝斗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假如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与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起先发挥确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4.[2024海南高考,11,2分]1953年,中共中心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这一指示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订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5.[2024江苏高考,12,3分]对于即将参与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北京市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湘教考苑2025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当今世界政治综合检测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一、选择题1.(2024吉林长春一模)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长久和平和集体平安,须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斗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复原。
”这次国际会议(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惊慌局势缓和答案 D 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合理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殖民斗争,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惊慌局势,故D项正确。
2.(2024山东临沂高三上学期期末)1949年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中国护照为中俄文比照,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比照。
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白( )A.法英语言的普及使护照语种发生改变B.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改变的晴雨表C.中国以开放姿态渐渐融入世界大家庭D.出国旅游人数的多少影响护照语种改变答案 B 中国护照从“中俄文比照”到“中法英文比照”,说明白中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边倒”到20世纪70年头与西方国家建交的热潮,护照的语种变迁说明白护照语种是国际政治局势改变的晴雨表,故B项正确。
3.(2024黑龙江鸡西质检)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需由参与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沟通阅历、相互赐予技术上的救济,彼此在原料、粮食、机器、装备等方面供应帮助为其任务。
”这说明当时的经互会( )A.让中国渡过经济难关B.有利于欧洲一体化C.渐渐发展为华约组织D.是美苏冷战的产物答案 D 经互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一个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相当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共同体,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D项正确。
4.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缘由是( )A.国内各民族冲突的激化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化D.美国“马歇尔安排”的推行答案 B 1948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天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1.(2012·天津文综·5)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和中美关系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是新中国国
际地位的提高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努力的结果;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署上海公报,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8年签署建交公报,再次确认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9年正式建交,中美关系扫除台湾问题障碍取得突破性进展。
1979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第一次访问美国,此时在台湾问题上中美已经达成共识。
【答案】C
2.(2011·天津文综·9)下列重大国际关系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②美国从越南撤军
③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①②
【解析】本题考查重大国际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意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美国从越南撤军是在1973年,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是在1961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故选C。
【答案】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编(按考纲顺序)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浙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2015·浙江文综·3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6分)材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
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延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
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材料三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原则。
……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建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
(10分)(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
(2分)【考点】(3)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4)近现代中国争取国家主权的斗争【解析】(3)第一小问方针,依据材料三“平等原则”并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来回答,依据材料中“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
……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指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得出“一国两制”;第二小问主张,依据所学从“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的角度回答;第三小问影响,结合所学从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影响的角度回答。
高考历史真题近七人民必修一试题集锦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精校电子含答案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一、选择题2013年题组(备注:无)2012年题组1.(2012·北京文综卷·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A2011年题组(备注:无)2010年题组1.(2010·上海单科·30)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
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答案】A2.(2010·安徽文综·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
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答案】A2009年题组1.(2009·江苏单科·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答案】C2008年题组1.(2008·江苏单科·11)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答案】B2007年题组1.(2007·广东文基·26)新中国建立后,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
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
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考点】(3)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体用之争;辛亥革命;孙中山与三民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3)“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学习西方的“器物”而不变革政治制度,推动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学习西方政治制度,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国,推动民主政治的进程和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中国共产党把马列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3)学习: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政府以“自强求富”为目标,掀起洋务运动,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主,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
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同盟会,提出革命纲领,领导武装起义,推翻了封建帝制。
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经过长期斗争,建立并巩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果: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为“中体西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辛亥革命建立了亚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2.(2013·北京文综·20)图8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图8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考点】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解析】从题干结构图中看出该时期政治协商会议处于最高领导地位,中央人民政府受政协领导和一些机构的名称如“政务院”、“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等。
说明该时期应该是在建国初期。
在建国初期,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责的时期,故①②正确。
1954年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而领导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6年,排除③④。
【答案】A
3.(2010·北京文综·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
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5月1日;西藏自治区1965年9月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10月1日;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15日,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A。
【答案】A
“文化大革命”
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1.(2015·北京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按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②③①
【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运动;“文化大革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香港回归
【解析】①“豪情满怀迎跃进”,大跃进发生于1958年;②“样板戏”出现于文革时期,即1966—1976年;③第一部宪法颁布是1954年;④香港回归发生于1997年,据时间排序,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新中国的外交
1.(2012·北京文综·19)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
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①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点】考查新中国外交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故只有①正确。
【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