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一)

合集下载

中国文化常识综合练习1

中国文化常识综合练习1

中国文化常识综合练习1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既然天公不作美,冬运会就只能推迟举行了。

”这两个句子都是复句,依次为并列复句、因果复句。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佝偻丈人承蜩”、“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高邻,你晓得我今日没有米”中的“相公”“丈人”“世先生”“高邻”均为敬称。

C.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艾青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他的成名作,发表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一笔名。

D.“金樽清酒斗十千”中的“樽”,“射者中,羿者胜,觥筹交错”中的“觥筹”以及“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白”都表示“酒杯”,除此之外,古代表示酒杯的还有“罍”“觞”等。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的冬天》——散文——老舍——《老舍全集》B.《金色花》——诗歌——泰戈尔——印尼C.《杞人忧天》——寓言——列御寇——《列子》D.《皇帝的新装》——童话——安徒生——丹麦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主要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C.陶行知,教育家。

主要的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

课文《创造宣言》选自《陶行知全集》。

D.莫泊桑,法国作家。

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其中莫泊桑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

4.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无常》一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通过对比,体现了“人”不如“鬼”的丑恶现实。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100道(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00道判断题
(一)学校与科举 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
“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对 ) 泛指学校。殷代叫序,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周代一叫庠句。,其中的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基本技能
( 错()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礼》 《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
人才。( 对 )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
乡试、会试、殿试。(对 )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 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
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对 )
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对 )
19.“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
如福建路、广东路。(对 )
20.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
称为“家”。( 对 )
(三)天文与历法
21.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 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对 )
3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
用“右迁”一词。错((“)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
40.“出”在古代官一极般少是用指“地右方迁的”官一员到词朝)廷担任要职,如
(二)山川与地理
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
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对 )
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 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

文化常识分类题练习带答案

文化常识分类题练习带答案

文化常识分类题(一)官职典制1.官职制度(1)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B在古代宗法社会中,嫡长子有继承父亲地位和财产的权利。

()C“分封制”,即中国古代皇帝或国王对诸侯、大夫、士逐级分封的制度。

中国几千年一直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清王朝覆灭。

D我国古代常取其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2)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将没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B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C官员遇父母亡故,一般均解除官职,守丧三年,期满后起复,称为丁忧。

D古代官吏告老退休称“致仕”,也称“休致”。

官员年老有病,由本人提出申请,获准后致仕,国家据其职位,给予一定的赏赐。

2.皇室官职(3)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自秦代开始,皇帝的正室称皇后,皇帝的母亲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历代相沿不变。

B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简称上皇。

无论是生是死,都用此称。

历代皇帝传位于太子,亦自称太上皇。

C皇帝指定的皇位继承人称为“皇太子”。

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但也有例外,由皇帝选定册立。

D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称为“宗主”,九卿之一。

3.中央官职(4)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朝代不同、时期不同,“三公”之官名称不同,职掌也不同。

B秦代“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位最高,尊称为相国,通称为宰相,秉承皇帝旨意辅佐朝政。

C秦汉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合称为“三公”。

其中太尉负责监察并帮助丞相处理事务,御史大夫掌管全国军事。

D太师,西周始置,原为高级武官,军队的最高统帅。

春秋时晋楚沿用,战国后废,汉又设置,位在太傅之上。

(5)下列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司徒,“三公”之一。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选择题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题汇编(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岭南,指中国南方的五岭之南的地区,相当于现在广东、广西及海南全境。

C.礼部是六部之一,掌管典礼、科举、学校等,礼部侍郎是礼部的最高长官。

D.崩,也称做驾崩、山陵崩,是古代表示帝王或皇后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嘉佑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亳、沧三州”指“调任明州、亳州、沧州知州”。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

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着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

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

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C.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

D.“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

文化常识(比赛)1

文化常识(比赛)1

• (4)、以“名号”命名 《稼轩长短句》作 者辛弃疾,号稼轩。
(5)、以“字”命名 《李太白全集》作者 李白,字太白
(6)、以“官职”命名 《杜工部集》作者 杜甫,官至工部员外郎。
(7)、以“年号”命名 《嘉祐集》作者苏 洵,该集为宋仁宗嘉祐年间编辑。
• 庙号谥号年号尊号:
• (1)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 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 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 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努 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 烨(康熙)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 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 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 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
• 奇拜,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 褒拜,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 “报拜”。
• 肃拜,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 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 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其他几种拜礼 都是正拜的变通。
• 八拜之交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刎颈之交、舍 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 交。部分地区可简称拜交。
国的乐师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现存
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 曲,《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
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 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现比喻高深的、 不通俗的文学艺术。liù yāo 《六幺》又名
《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 有名的大曲(琵琶曲)之一,”此曲的结构有 “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 法。(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18.1.18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18.1.18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一)18.1.191.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它是专为无法参加科举考试的官宦子弟而设立的。

B.兜牟,也称“兜鍪”,是古代战士戴的头盔,也借指战士,如辛弃疾的词句“年少万兜鍪”。

C.柝,古代巡夜时用来报更的木梆。

乐府民歌《木兰诗》中有“朔气传金柝”的诗句。

D.榷,指税,也指专卖。

古代很早就有专卖制度,主要产品有盐、茶、酒等。

2.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取号的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具匠心,各有爱好。

3.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是公认的儒学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宝典。

B.“令”是美好的意思,可用于尊称对方亲属。

如“令堂”,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令尊”,是对对方母亲的尊称。

C.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D.《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中的“竖子”是骂人的话,相当于今天的“小子”。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年丧父称为孤,老而无子称为独,老而无妻称为鳏,老而无夫称为寡。

B.除、拔、擢都有授予官职的含义,但是“拔”是授予本无官职的人。

C.赠太尉,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功臣本人封爵位或官职,如追赠太尉。

D.孝,指对父母还报的爱;悌,指兄弟姊妹的友爱,也包括朋友之间的关爱。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古代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叫讳,规矩是“讳名”不“讳姓”,即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前加“讳”字,以示尊重。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题(一)官职制度判断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古代帝王把帝位让给贤能的人称为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首领的选举制度。

(√) 2.我国古代常取爵名封赐大臣,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五等,一直沿用到清代。

(√)3.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各部长官称尚书。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拓展]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门下省长官称侍中,尚书省长官称尚书令。

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刑部(管司法刑狱)、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副职称侍郎。

4.(2016·全国卷Ⅱ)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5.(2016·全国卷Ⅲ)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籍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拓展] “礼部”,在明代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下设四司,分别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等事务。

6.(2015·全国卷Ⅰ)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7.“举孝廉”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即中央和地方一定级别的官吏根据考察情况,将未有官职的士人推荐给中央政府。

(√)8.“征辟”是古代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

被征辟者经过试用,确有能力,就正式授予官职。

(×)[拓展] “征辟”是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

一般由皇帝派人去聘任特别有名望的人叫作征召,三公以下召举布衣入仕叫作辟除,合称为“征辟”,为汉代选用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判断题及答案(一)学校与科举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二)山川与地理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1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1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16.古人把“坐北朝南”的位置认为是尊位,反之为卑位,因此“北面”有称臣的意思()17.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训练题

古代文化常识分类训练题古代文化常识(1)——礼仪1.下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礼,指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B.笄礼,古代女子到了成年时举行的盘发插笄的礼仪。

合卺,指结婚。

姬,原是古代显性。

如周王族姓姬。

C.媵,指古代诸候的女儿出嫁时随嫁或陪嫁的人。

青庐,用青布搭成的棚,古代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D.文定,常代称订婚。

朝,周代各国的诸候,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周天子,叫“朝”。

觐,古代天子朝见诸候称觐。

诸候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

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候叫“聘”。

诸候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候来贺见,也叫聘。

B.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名称。

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

由本国到别国去,叫如,由别国到本国来叫朝聘。

C.免胄:胄,就是盔。

按古代的礼法,诸候的军队过天子门,战车上的左右卫士必须脱胄卷甲,收好兵器,下车步行而过,以示对天子的尊敬。

D.祖,古代饯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祖先,引申为在半路上设宴送别。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表示虔诚。

B.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

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自己身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

C.社稷,古代帝王、诸候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

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

D.古代祭祀把宰的牛、羊、猪等牲畜叫作“牺牲”。

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作一头。

B.少牢,古代祭品,指猪、羊、各一头。

C.崩,本指山倒塌。

古时用来比喩帝王的死。

D.薨,春秋战国诸候死了叫“薨”。

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

5.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就是行礼叩头。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一)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 (一)
B(文中指中原地区)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戚羽旄:干戚,盾和斧,跳武舞时所执的道 具;羽旄,雉羽和旄牛尾,跳文舞时所执的道具。 B.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以礼、乐追 求享乐,并以此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郑、卫之音: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 乐,因不同于正统的雅乐,被斥为乱世之音。 D.玄酒:水。水为玄色,即黑色。上古无酒,以 水代之,所以称祭祀用的水为玄酒。
B 晦是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是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秦王:最初是周代诸侯秦国的君主,后世也有多 人受封或自立为秦王,如李世民。 B.轻骑:骑指骑兵,古代作战,一人一马为一骑; 轻骑指骑兵数量少,战力不强。 C.己西:“己”为天干名,“西”为地支名,干支 结合可记年、月、日,这里是记日。 D.陇:这里指陇山,在现甘肃、山西交界的地方。 现在的“陇”可用作甘肃的简称。
B 轻骑,指装备轻便的骑兵,不是指“骑兵 数量少,战力不强”。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坟素,与“坟典”“坟籍”“坟策”意义相近, 均可用来泛指古代典籍。 B.台阁,台、阁等建筑物的合称,汉时指尚书台, 后泛指中央政府机构。 C.敕书,古代官府发布的一种公文,用于朝廷或 地方任官封爵或告诫僚属。 D.衮章,衮指古代君王等人穿的礼服,衮章是衮 衣上的纹样,也借指三公。
A、宋代中殿试称及第出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 确的一项是(3分) A.炀帝,是隋二世皇帝杨广的谥号,含贬义,体 现了后人对其恶政伤民的评价。 B.起居注,是指我国古代帝王的言行录,是修史 的重要依据,常设专官来掌管。 C.庚辰,在文中是纪日,按天干地支排序,庚辰 前一位是己卯,后一位是辛巳。 D.践祚,也称践阼,指走上阼阶主位,文中是登 基的意思,与“受禅”含义相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竞赛1.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的来历各不相同。

以身体绣花为绰号的是: 花和尚鲁智深以所使兵器为绰号的有:大刀关胜 双枪将董平 没羽箭张青 双鞭呼延灼以性格脾气为绰号的有:小霸王周通 智多星吴用 霹雳火秦明 拼命三郎石秀以门第出身、职业特点为绰号的有:行者武松 花和尚鲁智深 急先锋索超神医安道全 神行太保戴宗 。

宋江眼如丹凤,眉似卧蚕,大耳垂珠,唇口方正,额阔顶平,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度量,身躯六尺,怀扫四海心机。

志宇轩昂,胸襟秀丽。

主要性格特点是:(仗义疏财,济弱扶贫,精明练达,但有浓厚的正统观念与忠君思想)。

鲁智深“头里芝麻罗万字顶头巾;脑后两个太原府扭丝金环;上穿一领鹦哥绿丝战袍;腰系一条文武双股鸦青;足穿一双鹰爪皮浪里白条 张顺吴用 智多星赤发鬼 刘唐插翅虎 雷横 小李广 花荣玉麒麟 卢俊义时迁 鼓上蚤 史进 九纹龙李俊 混江龙 神行太保 戴宗 病大虫 薛永 郝思文 井木犴 美髯公 朱仝 董平 双枪将 霹雳火 秦明四缝干黄靴;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落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武松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王,真是人间岁神。

2.说说智取生辰纲的主要人物及其绰号。

赤发鬼刘唐托塔天王晁盖智多星吴用入云龙公孙胜白日鼠白胜阮氏三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3.《水浒传》中还有一人绰号“打虎将”,他是李忠,他曾是史进的师父。

A、黑熊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

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

天蓬恶煞下云梯。

人物:李逵绰号:黑旋风性格特点:忠心孝顺,粗鲁莽撞,有勇无谋故事情节:李逵沂岭杀四虎、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元宵闹东京B、生得面圆身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绒须。

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文化常识题汇编(1)

文化常识题汇编(1)

文言文第11小题——文化常识+重点虚实词题汇编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求采无已”的“已”与《劝学》中的“学不可以已”的“已”词义相同。

B.掖庭,亦作“掖廷”,文中“掖庭”指宫中旁舍,妃嫔居住的地方。

C.“出次发哀”的“次”指处所,与《兰亭集序》中“列坐其次”的“次”词义相同。

D.太牢,古代帝王或诸侯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券契,放债的凭证,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履约时拼而相合。

B.就国,指前往分封领地久住并对该地进行管理统治。

文中指孟尝君回到薛地。

C.顾,在文中意为回头看,与《荆轲刺秦王》中的"终已不顾"的"顾"含义相同。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通常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士不设庙。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觞本意是古代的戒酒器,文中指饮酒,与《兰亭集序》中“一觞一咏”的“觞”用法相同。

B.阴指暗地里、悄悄地,与《苏武传》中“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的“阴”意义相同。

C.稽首指跪下拱手至地,头亦至地,是臣子拜见君主时行的跑拜礼,在九拜礼中仅次于顿首。

D.敝,文意是疲惫的,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意义和用法不同。

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身而身不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

B.“乃屏钟鼓”与“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中的“钟鼓”含义不同。

C.“除竽瑟”与“扶辇下除”(《苏武传》)两句中的“除”字含义不同。

D.“敢有谏者死”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敢”字含义相同。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文中指遍及、普遍,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意思相同。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学生卷) (1)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鸿鹄传书”一词,源自于以下哪个历史故事?A、苏武牧羊B、文姬归汉C、楚汉相争D、岳飞抗金2、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谁的文章?A、文天祥B、辛弃疾C、范仲淹D、苏轼3、成语“半斤八两”中的“斤”和“两”是古代重量单位,其中一斤合现在的多少两?A、六两B、八两C、十两D、十六两4、典故“名落孙山”的“孙山”指的是谁?A、中榜人的名字B、落榜人的名字C、大山的名字D、主考官的名字5、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乡是下列哪座城市?A、山东济南B、山东曲阜C、山东泰安D、江苏徐州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其中“逝者”指的是什么?A、失去的人B、消逝的时光C、流淌的水D、消逝的友情7、下列哪一历史人物与“指鹿为马”这一典故有关?A、韩信B、项羽C、赵高D、刘邦8、中国人自称为“炎黄子孙”,其中“黄”指的是什么?A、黄河B、黄土C、黄山D、黄帝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诗的作者是谁?A、杜牧B、李商隐C、李清照D、王安石10、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A、甲骨文、小篆、楷书、行书、隶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行书D、隶书、甲骨文、小篆、行书、楷书11、《山海经》属于以下哪一类著作?A、神话故事B、地理著作C、人物传记D、文人随笔12、“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谁的词句?A、岳飞B、辛弃疾C、陆游D、李商隐13、下列地支与其生肖配对正确的是哪一项?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14、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片名系取自我国古代一位词人的词作。

请问这位词人是谁?A、辛弃疾B、李煜C、宴殊D、李清照1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不受嗟来之食”。

A、智者B、廉者C、仁者D、学者16、“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17、成语“差强人意”一词的意思是什么?A、差的让人不能接受B、勉勉强强还说得过去C、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18、成语“趋之若鹜”中的“鹜”是指哪一种动物?A、马B、乌鸦C、野鸭D、老鹰19、“满江红”被用作词牌名,它在自然界中是什么东西?A、水生蕨类植物B、浮游动物C、乔木D、菌类植物2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写的是什么景色?A、春色B、梨花C、雪景D、雨景21、“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出自谁之口?A、荀子B、老子C、孙子D、孟子22、下列哪一部典籍不属于“四书五经”?A、《中庸》B、《尚书》C、《春秋》D、《左传》2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和“语不惊人死不休”是那两位诗人的自况?A、孟郊、李白B、贺知章、杜甫C、贾岛、杜甫D、孟郊、陆游24、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下列哪一部?A、郭沫若的《女神》B、胡适的《尝试集》C、徐志摩的《志摩的诗》D、艾青的《大堰河》2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试题1附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100试题1附答案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试题(一)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姓氏。

多指以国姓赐与功臣,以示褒宠。

B.持节:古代官名。

汉末与魏晋南北朝时,掌地方军政的官员往往有使持节、持节、假节、假使节等称号。

使持节得诛杀中级以下官吏;持节得杀无官职的人;假节得杀犯军令者。

C.践祚:特指皇帝登临皇位,类似用语现象很多,例如:践阼、践极、践统、践位、践国、践帝、践政、践袭、践莅、践事等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道”是宋仁宗赵祯年号。

所谓“年号”,是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B.“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C.“立生祠”是古代一种民俗,即老百姓自发地为活人修建祠堂并加以奉祀。

其对象都是深得民心的官员。

D.“御史”是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

自秦朝开始,御史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

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

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B.上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的地方。

C.床:古代的坐具。

D.肃宗:皇帝的谥号,肃,恭敬、肃穆之意。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1)

古代文化常识及综合性学习复习题带答案 (1)

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古代文化常识复习题1、下列哪一部作品属于儒家经典“四书五经”的“五经”?( D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2、在下面几种语境中敬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语境:①麻烦别人②请人改文③求人原谅④请人批评A、打扰斧正包涵指教B、劳驾打扰赐教斧正C、包涵打扰赐教指教D、包涵打扰赐教斧正3选择题:对下列诗句所表明的节令,按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 )(1).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A.(3)(1)(2)(4)B.(1)(3)(2)(4)C.(2)(3)(1)(4)D.(4)(3)(1)(2)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 B )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5、“期期艾艾”这个典故讲的是西汉的周昌和西晋的邓艾两个人说话时的什么毛病?( A )A、口吃B、好说谎C、喜欢骂人D、喜欢无病呻吟6、“耳顺”代指什么年纪?( C )A、四十岁B、五十岁C、六十岁D、七十岁7、书画作品中的“四君子”通常指哪四种植物?( A )A、梅兰竹菊B、梅松竹兰C、梅荷兰菊D、梅荷竹菊8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D )1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3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 2 4 1 3B 4 2 1 3C 1 2 4 3D 4 2 3 19“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指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寒食节)10.庆阳的香包闻名全国,有人撰写一副对联赞扬它。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_ _、_ _、_ _来称呼人。

A.郡望、爵名、号B. 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 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ﻫ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ﻫ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

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

ﻫ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

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

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ﻫ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

ﻫ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 )A.孤足下不才 B.愚仆小子ﻫC.妾寡人臣 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ﻫ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

ﻫ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

ﻫ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

ﻫ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

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

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

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一)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

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

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8.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9.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念。

()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2.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13.“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14.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事的是兵部。

()15.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16.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部。

()17.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的是户部。

()18.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1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2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21.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22.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2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2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2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

()2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27.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28.“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2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3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与历法31.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32.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夕。

()33.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三十叫“晦”。

()34.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

对应二十四小时计时法,四更就是1:00—3:00。

()35.古人把每个季节三个月顺次称为孟、仲、季,仲夏就是夏季的第二个月。

()36.古人用干支纪年、纪月、纪日,如甲子、乙丑等,一个循环下来共有六十种排列组合。

()37.十二天干排第一的是甲,十地支排第一的是子。

()38.古人用十二地支纪时,其中子时是指23点至1点,辰时是指7点至9点,午时是指11点至13点。

()39.古人拿十二种动物配十二地支,寅为虎,午为马,戌为狗。

()40.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

古代文化常识——宗庙与祭祀41.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如牛羊猪;色杂为“牲”,如鸡鸭鹅。

()42.斋戒,古人祭祀或做重大事情前,为表虔诚,往往要沐浴更衣并忌荤,不喝酒,不吃肉。

()43.古代的座次有时以左为尊,成语“虚左以待”就是最好的证明。

()44.封禅,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礼节,多由皇帝亲自到华山主持。

()45.古代帝王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没有牛为“少牢”。

()46“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

()47.稽首,古代的拜礼,行礼时头碰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常用此大礼。

()48.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并取字取号,故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49.嗣位是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只能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50.九宾:古代祭祀活动中最隆重的礼节。

()古代文化常识——人名与称谓51.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师说》中的“师襄”中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52.朕是古人帝王的自称。

秦始皇开始,一直延续到清末。

()53.对皇帝的称呼,有谥号、年号和庙号,谥号最早,年号自汉武帝始,庙号自唐太宗始。

()54.古人对于父母的死有委婉的称谓,父亲去世曰“内艰”,母亲去世曰“外艰”。

()55.对于皇帝的称谓,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法,有称庙号的,如“汉武帝”,有称年号的,如“唐太宗”,有称谥号的,如“康熙”。

( )56.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者尊辈一般称字,如“苏东坡”。

()57.普通人称自己已故的父亲为“先考”;已故的母亲称为“妣”、“先妣”;已故父母就合称“考妣”,如成语“如丧考妣”。

()58.古人的称谓有谦敬之分,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时用“令尊”,称呼对方的父亲用“家父”。

()59.谥号,专指有功之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表扬性质的称号。

()60.谥号专指皇帝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

如文帝、武帝等属于褒谥,厉帝、炀帝属于恶谥。

()古代文化常识——礼仪与风俗61.古人成年取字,名和字使用有别,名供晚辈呼唤,字供长辈或平辈呼唤。

()62.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转而称呼他殿前阶下的人,表示尊重。

()63.而立之年:男子三十岁。

不惑之年:男子四十岁。

()64.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帝后之死曰崩,诸侯、太子之死曰薨,大夫之死曰卒,庶人之死曰不禄。

()65.“幸”通常指封建帝王到达某地,也叫巡幸。

“召幸”特指皇帝对妃嫔的召见、宠幸。

()66.赐姓:古代天子给有功之臣赐予天子的姓氏以示褒宠。

()67.冠族是指当地最有钱、最有势力,人口最多的豪门世族。

()68.象笏:用大象的脚趾甲做的笏。

古代大臣上朝时用的手板,可以做备忘记事。

()69.垂髫:借指三岁到九岁的儿童。

总角:八岁到十四岁的男孩。

()70.及笄之年:古代把十五岁的女子称为及笄,所以及笄之年是指女子十五岁。

在古代,女子十五岁成年,表示可以出嫁了。

()古代文化常识——节日与习俗71.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正是写于中秋之夜。

()72.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古人有重阳节带老人家登高的习俗,以示对老人家的尊敬。

()73.腊日,农历十二月廿八,“年廿八,洗邋遢”,这一天,古人有清洗家具、大搞清洁的习俗。

()74.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因此也叫“年三十”,那一天人们往往通宵不眠,有除旧迎新的意思。

()75.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一天或两天。

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76.社稷:“社”,古代指谷神,即农业之神;“稷”,指土地之神。

社稷后来成为国家的象征。

()77.古人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或元旦,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或元宵。

()7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7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和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关。

()80.旦日:太阳初出、天亮时,或指第二天、明天,也特指农历正月初一。

()古代文化常识——文集与典籍81.“风骚”:风,《诗经》里的“国风”;骚,《楚辞》里的“离骚”。

后来用“风骚”借指文采。

()8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83.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左传》。

()84.《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85.《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86.《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87.《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88.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清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89.《汉书》,又名《前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90.“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

经: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史:史书,即正史;子:先秦百家著作,宗教;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泛指我国古代典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一)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1.√2.×解析: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3.×解析:古代的“河”一般指黄河,“江”一般指“长江”。

4.×解析:广州不是,还有一个应该是荆州。

5.×解析: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以东一带。

6.×解析: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7.√8.√9.√10.√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11.√12.×解析: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

13.√14.√15.√16.×解析: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没有“民部”一说,主管户口的应该是“户部”。

17.×解析:是工部。

18.√19.×解析:“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20.√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21.√22.√23.×解析: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