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 数与形课堂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分层作业)

5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分层作业)

第八单元第2课时数学广角-数与形(2)分层作业1.观察下图中的规律,第四个图案右下角的图形应该是()。

A.○B.□C.△2.用小棒按照如下方式摆图形,摆n个八边形需要()根小棒。

A.8n B.8n-1C.7n+1D.8(n-1)3.如下图,用同样长的小木棒摆一摆,照这样摆下去,第(7)幅图需要()根这样的小木棒。

A.28B.34C.40D.464.按照下图规律,摆第7个图形需要()根小棒。

A.21B.22C.285.找规律填空:12,13,16,118,( ),( )。

6.找规律填一填。

……照这样画下去,用同样长的小棒摆第6个图形需要( )根小棒,第8个图形是( )。

7.看图找规律。

用小棒按照下图所示摆下去,摆出第5个图形需要( )根小棒;第39个图形需要( )根小棒。

8.根据如图的变化规律,把表格填完整。

9.先观察,再画一画,填一填。

(1)按照上面的规律画出第4个和第5个图形。

(2)照这样的规律:第6个图形中共有()个白色小正方形,第n个图形中共有()个黑色小正方形。

10.现有若干个圆环,它的外直径是5厘米,环宽是0.5厘米,将它们(如下图)扣在一起,拉紧后测量其长度,请完成表格。

(1)请完成表格。

(2)根据表中规律,11个圆环拉紧后的长度是多少厘米?(3)设圆环的个数为a,拉紧后的总长度为S,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4)若拉紧后的长度是77厘来,则它是由多少个圆环扣成的?11.下面的4个图形都是用相同的小棒拼成的。

△根据前4个图形的规律拼摆,40根小棒能摆出第10个图形吗?△第n个图形是由多少根小棒拼成的?把探索过程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1.A【分析】根据题意可知,三角形是按照左上→右上→右下→左下的规律,第四个图形三角形在左下;正方形是按照右上→右下→左下→左上的规律,第四个图形是在左上;长方形是按照右下→左下→左上→右上的规律,第四个图形在右上;圆是按照左下→左上→右上→右下的规律,第四个图形在右下,据此解答。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用图形展示数的倍数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用图形表示数的倍数关系。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运用数的倍数概念。

2.能够灵活运用数的倍数关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板书。

3.数学练习册。

4.图形展示材料。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讲解数的倍数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数与图形的倍数关系。

Step 2:概念讲解1.讲解何为数的倍数,例如:2的倍数、3的倍数等。

2.通过图形展示数的倍数关系,让学生直观理解。

Step 3:练习与讨论1.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数的倍数概念。

2.引导学生互相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Step 4:拓展应用1.提出关于实际生活中数的倍数关系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引导学生思考数的倍数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掌握数的倍数概念。

2.引导学生复习课堂内容,留下必要的作业练习。

七、板书设计请以教案为主,不方便提供板书设计文字描述。

八、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2.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数的倍数关系,写出自己的观察与感受。

九、延伸阅读1.《数字与图形》系列读物。

2.了解数学中的倍数概念的发展与应用。

十、教学反思1.对本节课教学效果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下节课教学做好准备。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若有其他需要,请随时联系我,谢谢!。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8单元第2课时数与形(2)在上一课时中,我们探讨了数与形的初步概念,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这一课时,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数与形的关系,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8单元的第2课时,数与形(2)。

我们将进一步研究数形结合的规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让孩子们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使他们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一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发现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卡片、几何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孩子们思考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组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2.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例题,让孩子们进一步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关系。

例如,给孩子们一道题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答案。

3.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通过一些实际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之间关系的理解。

例如,给孩子们一些数据,让他们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4.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思考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本课时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数与形之间的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词语,如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

七、作业设计(1)有一组数据:2,4,6,8,10,请通过画图的方式,找出数据的规律。

小学数学数与形教案

小学数学数与形教案

小学数学数与形教案【篇一:《数与形》教学设计】《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教学设计【设计说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107数学广角——数与形。

根据教材例题的具体内容及形式,本课时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重视“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与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例2时,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得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3.通过举一反三,培养数学能力。

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教材习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举一反三地运用所学,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培养。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认识图形和相应的数之间的联系。

2、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运用规律提高计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细心验证、灵活运用的能力。

4、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算式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索规律【教学准备】ppt课件、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方格纸【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未知。

认真观看屏幕上的这几幅图。

这些图让你们想到了什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只有将数与图形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最直观、最美妙的效果。

我国的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这样的话,投影出示,生齐读。

现在,我们就在带着华老先生的这句名言,一起走进奇妙无穷的数形世界。

(板书课题:数与形)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1、教学例11(1)认真观察下面的算式1+3 1+3+5①你能也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②师利用图形,揭示口算秘诀。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运用数形结合计算》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运用数形结合计算》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第2课时《运用数形结合计算》课后练习题(附答案)1.找规律,直接写出后面各题的得数。

1234.5679×9=11111.1111 1234.5679×36=1234.5679×18=22222.2222 1234.5679×45=1234.5679×27=33333.3333 1234.5679×54=2.解答题。

(1)数一数下图有几个长方形?(列出算式并计算)①②(2)仿照上面的方法算一算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长方形。

3.照这样画下去,第6个图形中黑色和白色方块各有多少块?第10个图形呢?黑色1块2块 3块白色:8块 13块18块4.数与形。

(1)仔细观察每幅图和它下面的算式之间的关系,根据发现的规律,接着画出后面的两个图形,并完成图形下面的算式。

(2)根据上面的规律,完成下面的算式。

1002-992=()+()=()20202-20192=()+()=()参考答案1.44444.4444 55555.5555 66666.66662.(1)①4+3+2+1=10(个)②2+1=3(个)(2)8+10+4+5+2+1=30(个)3.观察图形得出下面的规律:1 2 3 4 n黑色:1块2块3块4块n块白色:8块 13块 18块23块(3+5n)块3+5×1 3+5×2 3+5×3 3+5×4 3+5n3+5×6=33(块) 3+5×10=53(块)答:第6个图形中黑色有6块,白色方块有33块;第10个图形中黑色有10块,白色方块有53块。

4.(1)(2)100 99 199 **** **** 4039。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优质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优质6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优质6篇在写教案之前,要学会梳理回忆以往的教学情况,依据个人能力展开教案的制定,教案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一种安排和决策,XX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优质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与形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欣赏及学唱《保卫黄河》这首歌曲,了解作品的来历及相关历史背景,感受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奋超杀敌、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意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及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感,进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3、学唱本歌曲,特别是学习本歌曲演唱形式的学习,到达学生能跟随老师指挥正确的演唱本歌曲。

4、了解协奏曲与合唱曲的不同。

教学教具:多媒体设施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导入上课,同学们好---,欢送同学们来到音乐课堂,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来自滨城区三河湖一中的贺建华,能和清怡中学八年级--班的同学们一起来上今天的音乐课,我感到很荣幸,希望大家在今天的课堂上积极发言、踊跃参与、认真学习,配合老师完成今天的教学任务,同学们有信心吗-----谢谢同学们,真心的希望我们从此成为好朋友。

(1.00)二、新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然后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

播放视频(2.00)1、同学对这段视频中的歌曲熟悉吗它的名字叫什么出自哪儿2、你们看了这段视频并听了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或者说是你听了这首歌曲后,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冲动、激昂、充满革命先烈的敬仰)3、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保卫黄河》这首歌曲选自《黄河大合唱》,那么同学们了解《黄河大合唱》吗(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是在抗日战争中产生的最成功的大型声乐作品。

这部作品以我们伟大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两岸发生过的事情,表现了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拼搏,表达了我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必胜的坚决信念,抒写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启迪人们起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1]-课件

2024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2课时数与形(2)[1]-课件
六年级数学上册(RJ) 教学课件
第 8 单元 数学广角—数与形
第 2 课时 数 与 形(2)
一、梳理知识,归纳方法
1.观察数与形间的联系,找规律填写。 (1)看图接着写下去
端点数:2
3
4
线段数:1
3
6
(2)直线最多把长方形分割成多少块?

100
n
… (4950)(n2(n-1))
直线条数:1 分割块数:2 规 律: 1+1
2 4 1+1+2
3 7 1+1+2+3
4
( 11

( 1+1+2+3+4 )
二、深入探索,巩固提高
1.教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下面每个三角形图各是由多少个小三角形组成的?如果小三角形的边长为1, 每个三角形图的周长分别是多少?每个三角形图包含小三角形的个数与这个 三角形的周长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巩固训练
3.看图数角。
1
1+2=( 3 )
1+2+3=( 6 )
1+2+3+4=( 10 )
1.把算式补充完整。
2.对照图形和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你能利用规律直接算出下图中一共有多少个角吗?
1+2+3+4+5+6+7=28
四、课堂小结
小结: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与形结合 起来,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或者把 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的问题,使复杂的问 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三角形个数: 1
4
规 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第课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第课时》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启示:在数形结合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猜想有限项的规律并加以验证、归纳、总结出通用模式,并加以应用,从而体会和掌握归纳推理的思考和方法。
策略二:圈数的8倍,n圈就是8n.
策略三:外圈数乘以4减4
七、回顾反思,作总结谈收获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与形”,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不要骄傲自满,要取长补短;数和形结合起来就了不起!..........
我是借助图形发现了数字规律。
生:认为应该拼组成正方形,便于计算小方块的个数。
小结:我们通过呈现“L”或“7”形递增图形的拼组成正方形很快用平方的形式算出了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
变式练习,实现知识迁移,多策略解决问题,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板书设计
数与形
例1
1=12
1+3=22
1+3+5=32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3+5+7=42
1+3+5+7+9=52
1+3+5+7+9+11=62
教学反思
在例题1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根据算式摆图形,学生在动手摆的过程中经历了将数转化为形的过程,体验了数与形的联系,探索发现了简便算法,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2.提示:观察连续奇数的首尾数字和数字之和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有这样的关系?
六、变式练习,促提升
1.利用规律,算一算。
1+3+5+7+5+3+1=();
1+3+5+7+9+11+13+11+9+7+5+3+1=()。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2课时 练习课 (2)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2课时 练习课 (2)

苏教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2课时练习课 (2)第2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课本第88-89页练习十四第4-11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与比之间的内在联系。

3、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难点: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理解。

课前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说一说什么叫做百分数?2、出示判断题(1)一种商品降价15%,现价是原价的15%。

…………()(2)大于45%而小于46%的百分数不存在。

……………()(3)有99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100%。

…………()二、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四第4题。

师:如果把地球总面积看作100份,那么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分别占多少份?2、完成练习十四第5题。

指名说一说比是怎样改写成百分数的?3、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师问:你是怎样将百分数改写成比的?先读题,说一说题中两个百分数的含义。

独立完成并汇报。

4、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先出示统计表,要求学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指名口答第(1)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指名口答。

思考:如果将65和35相加,结果是多少?6、完成练习十四第9题。

学生完成后师指出: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大于100。

思考:如果将佳美超市的营业额看作100份的话,至诚超市与大达超市各应看作是这样的多少份?7、完成练习十四第10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三、拓展延伸出示练习十四第11题。

师小结:若两校总人数相同,则女生人数也相同;若两校总人数不同,则女生人数也不同。

生分组讨论,充分发表见解四、课堂总结提问: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哪些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加强?教学反思:一、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解答题1.某车间为了能高质量准时完成一批齿轮订单,对车间工人提前进行了加工齿轮效率的测试,经过统计测算,平均每个工人加工齿轮效率情况如图。

(1)加工小齿轮的效率比大齿轮高百分之几?(2)已知这个车间有工人68人,1个大齿轮和3个小齿轮配为一套,为了使大小齿轮能成套出厂,如果你是车间主任,怎样安排这68名工人最合理?(请计算说明)2.六年级举行“小制作比赛”,六(1)班同学上交32件作品,六(2)班比六(1)班多交14,六(2)班交了多少件?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720km的两城相对开出,经过3小时相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数与形-人教版

教学设计再次体会数形结合(7分钟)1+3+5+7+9+11+13+15=( )1+3+5+7+9+11+13+15+17+19+21=( )2、根据结果补充式子()=()=()=3、计算下面式子的结果并说明理由。

11+9+7+5+3+1=( )1+3+5+7+5+3+1= ( )1+3+5+7+9+11+13+11+9+7+5+3+1=( )7+9+11+13=( )同学们,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与生活,就请你们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工人叔叔解决难题。

出示题目要求:某公园要建一个正方形广场,为突出其特色,设计师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以一个正方形为中心向外延伸,每一圈都用不同颜色或花色的大理石铺成(如图)。

为方便工人叔叔准备材料,设计师留下了一个式子,你能将这个式子的含义解释给工人叔叔听吗?并求出第3圈和第4圈所需大理石数量。

第6圈呢?81322=-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把你的理解说给对方听一听。

2、计算第3圈和第4圈所需大理石数量。

3、你有什么发现?怎么发现的?第几圈的数量就用第几个奇数的平方减去他前一个奇数的平方。

我是通过观察图学会运用规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用与生活,通过这一题目的练习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

灵活运用规律。

27213218第六圈呢?形猜测出来的学生谈收获。

从一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做题会比较好理解。

课堂小结2分钟你们个个都是小天才,这节课一定有所收获,与大家一起分享吧!学生谈收获。

从一起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做题会比较好理解。

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这节课的知识牢牢记在了心里,我们成功的完成了这节课的学习,本节课即将结束,但数形结合方法的体会和应用并没有结束,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巧妙的使用数形结合思想,真正的让数形结合思想为你的学习服务。

布置作业1分钟课下,请同学们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探究从2起连续偶数的和的计算规律。

板书设计数与形数形结合从1起的连续奇数的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两课时)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两课时)

=
2 4 8 16 32 64 128 256
1+1+1+ 1 1 1 1 1 + 1 + 1 =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
1 + 1 + 1 + 1 1 1 …+ 1 + 1 =
2 4 8 16 32 64
8192 16384
计算 1 + 1 + 1 + 1 + 1 + 1 + …。 2 4 8 16 32 64
248
8
1+1+1+ 1 2 4 8 16 =1- 1
16
1 + 1 = 1- 1
24
4
1 + 1 + 1 = 1- 1
248
8
1 + 1 + 1 + 1 =1- 1
2 4 8 16
16
按照这样的规律往下加,不管加到几分之一,只要 用1减去这个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答案了。
111 +++
1
1
1
1
1
再与小宇相向而行……直到小宇到达终点。小狗从出
发开始,一共跑了多少米?
【教科书P108 练习二十二 第4题】
假设小宇的速度是1,由题意知小狗的速 度是小宇的2倍,即小狗的速度为2。
(200÷1)×2=400(m) 答:一共跑了400m。
2.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步行到离家800m远的公园健身中心,用时20分钟。
【教科书P107 练习二十二 第1题】
32-12=8 52- 32 =16 72- 52
总个数:5行5列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为数与形。

数形结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问题变简单,使抽象问题变直观。

数形结合有时候是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可利用数的规律来解决图形的问题。

有时候是利用图形解释比较抽象的数学原理与事实。

学生思维的抽象程度不够高,经常需要借助直观模型来帮助理解。

有时候可用“数”解决“形”的问题,也可以用“形”解决“数”的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通过数与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的特点表示出数的规律。

二是借助图形解决一些比较抽象、复杂、不好解释的问题。

本单元教材突出探索规律、应用规律的意图。

注重在利用数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基本的数学思想。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能通过自主研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的规律,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

会利用图解决有关问题。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数学思想。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数学广角——数与形基础性作业在下面的圆圈内填上3,4,5,6,7,8六个数,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相加都得16.小红有红色、蓝色、紫色裙子各一条,还有4件上衣,如果一条裙子配一件上衣组成一套,共有()种不同的穿法。

发展性作业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

如果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行驶,它将于下午1时到达乙城;如果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它将于上午11时到达乙城。

要使这列火车于中午12时到达乙城,那么这列火车应以怎样的速度行驶?一堆棋子,排列成正方形,多余4棋子,若正方形纵横两个方向各增加一层,则缺少9只棋子,问有棋子多少个?同学们用长100厘米,宽80厘米的长方形红纸做直角三角形小旗,小旗的两条直角边的长都是20厘米。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数与形》例2(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将一起探索《数与形》例2,这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课。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具体是第101页的内容。

这一页介绍了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通过例2来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使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数与形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我已经准备好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一些教学模型。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学具有纸、笔和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提问学生们长方形的面积应该如何计算。

通过这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们感受到图形与数学问题的联系。

2. 新课讲解:我会带领学生们一起阅读教材中的例2,解释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并展示如何利用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3. 例题讲解:我会挑选一些与例2类似的题目,详细讲解解题步骤和方法,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如何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确保学生们能够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数与形的定义2. 数与形之间的关系3. 利用图形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cm,宽是5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2. 如果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cm,请问它的面积是多少?答案:1.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宽= 10cm × 5cm = 50cm²2.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 边长= 8cm × 8cm = 64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学生们对数与形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多数学生能够通过图形来解决数学问题。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 例2》(教案)

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_第02课时_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例2》(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二)中的例2。

例2主要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实践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形结合思想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还存在着思维定势,不能很好地将数形结合思想运用到解题过程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突破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积极思考。

2.运用观察、操作、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足够的学习材料,如白纸、彩笔等。

3.提前学生进行预习,了解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的掌握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形结合思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例2的问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方法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这个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与形 第2课时 》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与形第2课时》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数与形》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图形的变化来理解数的规律。

在六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面积、周长等知识,对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对于图形的变化和数的规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图形变化的观察和数的规律的发现还不够敏感,需要通过实例和引导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变化,发现数的规律,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形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数的规律。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图形变化和数的规律的课件。

2.学具:准备一些图形模型,如正方形、长方形等。

3.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图形的变化,如正方形变成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变成梯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数的规律的例子,如2^3 = 8,3^3 = 27,4^3 = 64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的规律。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图形来表示这些数,进一步理解数与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数的规律,用图形来表示,并解释其原因。

然后,各组分享自己的成果,大家共同讨论和分析。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数与形关系的理解。

《数与形(第2课时)》任务单

《数与形(第2课时)》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数学年级六年级学期秋季
课题数与形(第2课时)
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2年8月
学生信息
姓名学校班级学号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数与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发现规律,学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猜想与验证的过程,体会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极限等基本数学思想。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学习任务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二】
推荐的学习资源。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与形》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数与形》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数与形》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107页例1)2、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3、教学环境六年级教室四、教材分析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与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数与形密不可分,可用数来解决形的问题,也可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

本课时是使学生通过数形的对照,利用图形直观形象的特点探索出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与正方形数的关系,表示出数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体会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

五、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材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已经逐渐借助推理与知识迁移来完成,并结合教材挖掘、创造条件开始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进入中高年级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已有一定发展,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理解知识,同时又满足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教材在编排上体现了先数后形的顺序,把形象真正放在支撑地位,从而为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而服务。

六、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图形中隐藏着的数的规律,并会应用所发现的规律;使学生会利用图形来解决一些有关数的问题;2、数学思考: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思考、归纳、合作等活动,发现图形中隐含着数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意识,体会和掌握数形结合、归纳推理等基本的数学思想;3、问题解决:使学生能够借助形解决一些与数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建立通过数形结合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掌握数形结合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通过数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思想,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价值,激发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借助“形”感受与“数”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