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理念协同企业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新经济背景下茶企市场营销的新驱动机制与策略
新经济背景下茶企市场营销的新驱动机制与策略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背景介绍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6)二、新经济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分析 (7)1. 全球经济形势分析 (8)2. 数字化转型趋势 (9)3. 消费者行为变化 (11)4. 竞争格局演变 (12)三、茶企市场营销的现状与挑战 (13)1. 茶企市场营销的现状 (14)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6)3. 面临的市场挑战 (17)四、新驱动机制 (18)1. 技术创新对市场营销的影响 (19)2. 数据驱动的营销模式 (20)3. 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应用 (21)五、新驱动策略 (23)1. 品牌升级策略 (24)2. 渠道拓展策略 (25)3. 线上线下融合的营销策略 (26)六、新驱动机制与策略的实施路径 (27)1. 组织架构调整 (28)2. 人才培养与引进 (30)3. 企业文化建设 (31)七、案例分析 (32)1. 案例选择标准 (33)2. 成功茶企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34)3. 对其他茶企的启示 (36)八、结论与展望 (37)1. 研究结论 (38)2. 研究不足与局限 (39)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0)一、内容简述新经济背景下,茶企市场营销的新驱动机制与策略是我国茶叶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应对市场竞争新格局的必然要求。
本文档将围绕这一主题,详细阐述茶企市场营销在新经济背景下的形势分析,以及如何通过创新策略与驱动机制,实现茶企营销效能的提升。
在新经济背景下,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茶企市场营销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茶叶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于茶叶品质、文化内涵及品牌认知度的要求日益提高。
茶企必须深入分析市场趋势,研究消费者行为,制定适应新经济背景的市场营销策略。
驱动机制方面,茶企应着力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营销体系,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
浅谈中华茶艺赛项创新茶艺设计原理与思路——以创新茶艺作品《育·茶》为例
陆羽说,世间万物都有最可爱的一面,但须经历非同 寻常的挖掘,才能呈现,故茶之妙须经历九难:种茶难、 制茶难、品茶难上加难;这种呈现过程,是善待生命,重 塑生命的过程,视茶为珍贵的生命,称为“育茶”。育茶 的过程,像极了育人,从孕育,到哺育,到教育,从人到 人才,无不需要用心发现与导引。育茶如育人,育人如育 茶,而世间的所有美好都需要人们用心去呵护和守候。 4.2 创作详案
襁褓时:(母亲入场)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如是, 茶亦如是。育儿,饱含着母亲的欢喜与艰辛,母亲坚韧、母 亲慈爱,母亲把这份爱融进了世间的一切,育儿如育茶。
4.4.2 第二场景童年时期:采茶、制作。第二生 命周期,制茶:表演者儿童时代跟母亲一起采茶、制 茶,因小时候天真好玩,不懂得种茶、制茶的辛苦; 为了抓蛐蛐,把刚新扦插的茶叶连根拔起,母亲很生 气,当场教育了儿子。当儿子看到母亲再次把茶树重 新种下去的那一刻,他明白了每一棵茶树,每一片茶 叶都蕴藏着母亲细腻柔和的爱心,从此他也慢慢地爱 上的茶。每天他都会陪着母亲上山采茶,下山制茶, 体验种茶难,制茶更难的道理。
4.3.4 茶席茶具。两张现代式茶桌配套,每茶 桌各搭配一把台湾蓝鹊壶,白瓷茶盅,茶具搭配青瓷 茶杯,铜色茶叶形状的杯托,壶与杯的容量大小相匹 配,色彩淡雅,瓷器具充分展现肉桂茶性的霸气,铁 壶烧水泡茶能更好的释放茶的滋味。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优化升级,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会计教育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和升级。
产教融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高职会计专业作为升级和扩容的重点专业,也需要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将围绕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进行探讨。
1. 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传统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量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难题。
而随着互联网金融、大数据分析等新兴行业的兴起,传统的会计业务已经逐步被替代,需要具备更为专业化的技能和技术,而这种专业化需求往往无法被传统高职教育所满足。
2. 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需要脱节传统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往往无法切实贴合市场需求和企业实际工作要求。
一些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过时或者太过于普及,难以让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巧和工作能力,导致学生毕业后需要在工作中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现实。
3. 企业和学校之间缺乏合作机制传统高职教育缺乏与企业的合作机制,学校没有对接企业的内部需求和市场反馈机制,导致企业无法及时地反馈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也无法提供与学生实际需求匹配的实践环节,降低了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基于以上原因,如何创新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议题。
产教融合是指校企合作,在校教育过程中加入企业实践,构建一种“实践教育”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实际的教育体验和工作能力培养,充分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更好地为人才市场做出贡献。
基于此,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操作:1. 企业与高职会计专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同设计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课题企业与高职会计专业可以共同设计学生的实习课题和毕业论文课题,互相协商确定课题方向、要求和标准,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点的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好地为企业工作做好准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经济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财经专业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备良好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财经专业人才,对于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明确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的特点。
高职教育要紧密围绕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财经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以适应社会对财经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
通过研究和改革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提高高职教育的教育质量。
研究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教育要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
通过研究和改革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和完善。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研究如何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改革高职财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摘要】随着财务共享模式的兴起,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也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了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挑战。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财务共享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探讨了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结了本文研究的成果,探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财务共享背景下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结语。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财务共享、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需求与挑战、探讨、案例分析、创新与实践、总结、未来发展方向、结语1. 引言1.1 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财务共享成为了企业管理中一种新的趋势和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创新。
本文旨在对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探讨其需求、挑战以及创新实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间合作和共享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财务共享作为企业间重要的合作形式,不仅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还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成本。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素质和能力。
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需求,需要针对财务共享的特点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分析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状况,探讨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与挑战,并提出基于财务共享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通过对某企业财务共享下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探讨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财务共享背景下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优化和创新。
2. 正文2.1 现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传统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实习培训。
产教深度融合的MPAcc“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A!!" ,ELFNEF@I
ELF
第! 期
孙芳城钟廷勇罗C勇产教深度融合的 XS$66 财经素质链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在要求) 然而'现有会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重理论传授'轻专业实践'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 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 两张皮$ 问题突出'缺乏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与运行机 制'加剧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妨碍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 突出表现为三大问题, 一是专业定位狭隘'专业财经素质欠缺'人才培养的高阶性亟待强化%二是资源汇 聚不足'知识能力素质脱节'人才培养的模式亟待优化%三是产教互动乏力'深度合作机制缺位'人才培养 的协同性亟待提升)
关键词!产教融合财经素质链人才培养模式模块化课程体系双向协同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A@ N# +QF#! 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 K"LAM " !"!! # "! K""ELF K"M
茶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联与茶区文化
茶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联与茶区文化茶作为一种传统的饮品和经济作物,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的产地通常集中在某一特定的地区,这些地区被称为茶区。
茶区的发展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茶区文化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茶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联以及茶区文化的重要性。
一、茶与区域协同发展的关联茶作为一种产业经济,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经济价值。
茶区不仅仅是一个茶叶的产地,更是一个具有区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地方。
在茶区的发展中,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都离不开当地的人才、技术和资源支持。
茶区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
茶区的发展也离不开区域协同发展的支持和推动。
区域协同发展是指不同区域之间资源、产业和服务的协同整合,形成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茶区作为一个独特的地方资源,可以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的方式实现茶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和专业化发展。
各个茶区之间可以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共同推动茶产业的发展,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二、茶区文化的重要性茶区文化是茶区特有的文化现象,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茶区文化不仅仅包括茶的种植和加工技术,还包括茶的历史渊源、茶的品鉴文化、茶的艺术表达等方面。
茶区文化是茶产业发展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
茶区文化有助于提升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茶区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茶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茶区的传统工艺、茶叶的独特性和茶人的专业素养,都是茶区文化的表现。
茶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有助于茶产业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茶区文化是茶叶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茶区文化也有助于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茶区通常拥有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山水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茶叶爱好者前来参观和体验。
茶区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茶文化资源,开展茶旅融合的创新模式,将茶产业与旅游业有效结合,提升茶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茶区文化的传播和推广有助于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实现双赢发展。
“专业对接产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专业对接产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作者:刘富才来源:《管理观察》2017年第07期摘要:专业对接产业是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举措。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对接茶产业开展专业群建设,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方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有力的探索与实践,力求突显学校的特色与优势。
关键词:专业对接产业茶产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天福集团办学优势,对接茶产业建立了校企课岗互通、文化互融的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企业环境和岗位资源,把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和企业岗位工作过程结合在一起,把以学校课堂为主的教学与企业真实岗位有机结合,开展“职场化”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技术技能水平。
近年来,学校对接茶产业构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构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对接产业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天福集团、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等合作企业,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的方式,按照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4个模块,融教、学、做、练一体,推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职场化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双主体、三结合、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即学校、企业均是教育主体,“产学结合、研学结合、工学结合”共同培养人才,通过构建人文素质模块、专业能力模块、岗位技能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四个模块,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服务茶产业的技能型人才。
二、对接产业构建课程体系根据人文素质、专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等4个模块培养人才的需求,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根据岗位群实际,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各模块教学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见图2)。
浅析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措施
总结词
高校在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方面,需要注重学生综合素 质的提升,加强实践教学,以及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
详细描述
高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学生综合素质 的培养,注重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跨学科 能力;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 握财会知识;三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的 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
弘扬创新精神
通过举办讲座、分享会等活动,宣传创新理念和成功案 例,鼓励财会专业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
搭建创新平台
高校可以设立创新实验室、创业中心等平台,为学生提 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创新型财会人才的 培养。
05
案例分析与应用
案例一:某高校创新型财会人才培养实践
02
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的现 状及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当前,许多高校在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方面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培养出的财会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 求。
培养方向偏离市场需求
一些高校在培养创新型财会人才时,未能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导致培养方向与市场脱节。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课程设置过于传统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强化实践教学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通过校内实验室、校外实习 基地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01
校企合作
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企业 实习,增强学生对实际工作的理解和 适应能力。
02
03
社会实践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加财会 类比赛、参与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要点一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
涉农专业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与实践作者:周黎军刘雪梅先元华杨仕群罗学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1年第07期[摘要]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是提高职教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以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抓手,推动企业参与中职、高职招生,企业全程全方位参与中高职人才培养,并通过中高职衔接提高中职办学水平,提升高职专业内涵建设和服务能力,形成招生(招工)—人才培养—就业一体化运行,构建“产业、专业、学业、就业”四业联动人才培养途径,为职业院校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中职高职企业;协同育人;四业联动[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66-03《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扶持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举办各类职业教育。
全国各职业院校在办学实践中探索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引企入校、企业教学工厂、现代学徒制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在办学中,通过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四川省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名师工作室的研修,对接区域优势产业、对接行业龙头企业,依据专业特色,把校企合作与中高职衔接结合起来,扩展校企合作内涵,经过几年的探索,形成了中高企协同育人机制。
在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宣汉职业中专学校、四川省苍溪县职业高级中学得到有效应用后,于2019年成立了四川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联盟,并将在2020年成立的四川茶叶职教联盟、四川省中高企协同育人联盟的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确定学徒需要具备良好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宜宾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开始开展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并举办现代养猪技术现代学徒制班,通过企业选择和学生自愿组建了27人的学徒制班,实行“1+2”现代学徒制培养,即在学校学习1年,在企业学习2年。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叶品鉴”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
课程思政背景下“茶叶品鉴”课程的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提出“整体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强调要“深度挖掘高校各学科门类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课程思政强调专业课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并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职业技术课程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重新设计,体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柔性思政教育,发挥专业课程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领。
本文以“茶叶品鉴”课程为例,探讨课程思政背景下专业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
“茶叶品鉴”课程是茶艺与茶文化专业的职业技术课之一。
授课对象为已经修习过“茶文化”“茶学基础”“茶艺茶道”“茶叶审评”等课程的大专二年级学生,根据对课程教学目的与学生学情的分析,学生对饮茶历史与文化理论、茶叶冲泡与感官评价等基本知识与技能有一定了解和学习,但是知识积累较少,对专业技能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不能结合理论进行实践,对于职业技能的理解片面,缺乏深入思考与探索。
在“茶叶品鉴”课程教学过程中,既教育引导学生亲近自然,回归土地,喝懂一杯茶,泡一壶好茶,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秉承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脉,富有中国心、饱含中国情、充满中国味。
一、深挖思政元素,重构课程教学内容“茶叶品鉴”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茶叶源流、健康功能、茶叶加工、茶叶冲泡、茶叶鉴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独立开展茶叶品质的鉴别与冲泡技能的改进能力。
根据双高建设和提质培优计划需要,从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协同发展角度出发,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调整以“茶叶品鉴”课程为大一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重新进行课程体系的设置构建,对原有课程进行顺序调整、内容解析、评价完善。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会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其探索过程、探索成果值得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校企联动;岗位调研;工学结合课题:本文是云南省高教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高职教育科研2018年度立项课题《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下深化教学产教融合路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展过程中,笔者学校财会金融学院会计专业坚持主动适应本区域经济与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紧密对接北京、上海、广州等相关产业、行业、中小企业,始终坚持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探索多元化校企合作形式。
为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专业改革和发展,近年来,会计专业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通过与云南商祺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长顺商务代理(云南)有限公司(协会)、昆明瑞千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协会)、云南瑞宸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协会)、昆明昌鼎财务管理有限公司(协会)、北京用友、深圳金蝶、东莞百正税务师事务所、昆明南方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协会、企业合作,逐步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课程学习内容与工厂的职业标准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做一体”把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技术知识通过螺旋式的实践项目逐步渗透到工作岗位中,“工学交替”以课堂教学内容和工作岗位实习交替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产教结合”以真实的项目融合教学过程,促使教师教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学生真正学到真本领。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围绕生产、管理的一线需求,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优化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设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的主要力量,承担着巨大的责任。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足、实习实践经验不足等。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分析当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提出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1.2 研究目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一直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该问题的根本目的。
通过研究分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校企合作模式以及产教融合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所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实践案例的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校企合作的理解,并探讨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探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优势和问题,为完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1.3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探析1.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是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该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可以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2. 产教融合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
3. 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促进高校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完善。
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培养策略
人力资源管理-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及培养策略■何娟摘要:贵州是全国产茶大省,茶叶栽培面积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
贵州茶产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涉茶专业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旺盛需求"也为我们整合发展茶旅特色专业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文章通过走访企业、企查大数据分析、茶人会专家座谈、院校调研、毕业生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贵州茶产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需求,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贵州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业技术院茶旅特色专业群的建设为例,就培养方案的拟订、课程结构的设置、的建设、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人才培养。
关键词:茶旅特色专业群;人才需求;人才培养式一、贵州茶产业人才需求调研(一)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涉茶企业的用人理念、企业文化及对涉茶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了解茶产业的全产业链人才构成、需求状况,岗位设置及对应的职业能力需求,为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课程体系提供基本依据&(二)调研一根据职业院校专业群建设的部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茶产业发展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保证专业建设和岗位设置与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相对应,因此围绕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的有了调研&(三)调研内容、方法调研 企业、企查大数据资料收集与分析%院校间调研%毕业生卷调为主,参茶人和青,与企业业专家及人%为。
调研茶产业发展现状%茶产业发展对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对能人才的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为茶旅一体特色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及顶岗实习方案的制订提供参依据&(四)调研对象1.业企业调研通过%现调研%校企理和业企业的式,对家茶企业了调研,了解茶相业企业对岗位、专业%,能%的要求。
2.院校调研通过茶产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有中职院校茶专业人中,涉茶专业生%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3.毕业生跟踪调查通过卷调方式,对院茶旅特色专业群2018-2019毕业生调,毕业生业%对业%%业、企业了解&二、贵州茶产业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一)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根据企据,目全茶叶相关企业 4.1万家&2019年,相企业6843家&近几,茶发力,的力茶叶走出去。
茶产业人才发展趋势研究
茶产业人才发展趋势研究茶产业是我国传统的产业之一,也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茶叶的需求逐渐增加,茶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
然而,茶产业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支撑和推动。
因此,茶产业人才的发展趋势成为了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之一。
一、人才需求的多元化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的分工越来越细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的人才需求,茶产业还需要具备市场营销、品牌推广、电子商务、农业科技等专业知识的人才。
此外,茶产业的发展还需要懂得国际贸易、了解进口政策的人才,以开拓海外市场。
因此,未来茶产业人才的需求将更加多样化,需要具备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二、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茶产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茶叶种植、加工等技术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对人才的实操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未来,茶产业人才的培养将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加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方式为了培养适应茶产业发展的人才,应该采取多元化的培养方式。
除了传统的职业教育、本科教育,还可以引入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创新,提供创业平台。
此外,还可以开设短期培训班,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不同技能需求的专业人才。
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茶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
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茶产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与企业需求对接,提高人才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可以与茶产业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培养,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亲身感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增加就业技能和经验。
同时,还可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就业指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
五、人才培养与科研创新的结合茶产业的发展需要科研创新的支持。
因此,茶产业人才的培养应该与科研创新紧密结合。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茶学专业是培养茶叶种植、加工、鉴评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专门人才的学科。
在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茶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茶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真正掌握茶叶的种植、加工和鉴评等技能。
实践教学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茶叶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们不仅能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茶学专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实习为主,但是实习往往受到时间和环境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们深入实践的需求。
因此,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拓学生们的实践空间和方法。
一种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项目驱动式教学。
通过开展一些实践性项目,让学生们在项目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另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虚拟实验室等方式,拓宽学生们的实践渠道,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最后,茶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可以建立茶叶种植基地和加工工厂,让学生们亲手参与茶叶的种植和加工过程。
通过实践,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茶叶的生长和加工的全过程。
其次,可以组织学生们参加一些茶叶比赛和评比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竞争和合作,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此外,可以引入一些虚拟实验室和模拟实验设备,让学生们可以进行更多的实验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实践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至关重要。
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加强学生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茶叶与社会创新茶道在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茶叶与社会创新茶道在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茶叶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文化底蕴的饮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
而茶道,则是通过茶叶的制作、品评和饮用方式,传递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
在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茶叶和茶道有着独特的作用和影响。
本文将从茶叶文化传承、茶叶产业发展、茶道教育和茶叶社会企业创新等方面,探讨茶叶与社会创新茶道在社会创新与社会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茶叶文化传承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拥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通过茶叶文化的传承,人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礼仪观念、审美标准和审美理念。
茶文化中强调的“礼、乐、诗、书、画”等方面的修养,使人们能够塑造优秀的品德和美好的心灵。
茶叶文化传承不仅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还培养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二、茶叶产业发展茶叶作为世界上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其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茶叶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繁荣,创造就业机会,还能提升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茶叶产业的发展也为社会创新提供了机会,通过创新的茶叶种植技术、加工工艺和品牌运营,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和转型,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叶产业发展还能够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地区的农民增收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三、茶道教育茶道作为一种含有丰富内涵和独特意义的传统文化形式,可以通过茶道教育来培养人们的情感、智慧和品德。
茶道教育通过茶艺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增强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交流能力,还能够培养人们的平和心态和自我修养。
茶道教育还能够提升人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茶道教育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也是推动社会创新和社会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四、茶叶社会企业创新茶叶社会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商业模式,将茶文化和社会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
产教融合背景下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研究
学术专业人文茶趣1582021 年 第 03 期在推动育人工作与产业发展实现良好对接的背景下,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能够具备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支撑,同时也可以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基础上促使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更好的适应市场发展环境,进而有效激发茶叶产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活力,为此,政府部门高校以及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市场主体都需要重视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为创业型人才培养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1 明确跨境电商创业人才培养目标树立产教融合理念,明确产教融合育人目标,在依托产教融合开展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先导作用。
具体而言,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以及茶叶产业的发展都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在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其目标也应该体现出对学生素养以及茶叶产品跨境电商产业的关照。
从学生素养提升方面来看,产教融合下的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需要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依托思想政治课程这一主阵地、校园文化、创业课程以及校内外实训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渗透到整个育人过程当中。
与此同时,育人主体还需要重视培养学生所具有的领导能力、市场发展趋势判断能力、商业谈判能力,确保学生了解企业创办流程、企业风险及其防控策略等。
在此过程中,高校、茶叶产业市场主体需要重视依托技能大赛、校企合作项目等,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促使学生创业理论知识得以有效内化,创业实践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从茶叶产业发展方面来看,产教融合下的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需要促使教育体系与产业发展实现深度融合,有效解决茶叶产业市场创业主体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的问题以及学生就业压力问题,从而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更大活力,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奠定良好基础。
为了确保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得以有效实现,高校以及茶叶产业市场主体有必要围绕育人目标构建考核评价体系,通过比较育人成效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的差异,找出茶叶产品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茶叶产业跨境电商创业型人才培养改革方向,进而为育人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保障。
茶文化融进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茶文化融进班级建设的实践研究
李玉兰
【期刊名称】《福建茶叶》
【年(卷),期】2022(44)5
【摘要】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明确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而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茶文化融进中职学校班级建设,贯彻学
生在校教育始终,通过各种措施在班级营造浓郁的茶文化氛围,将“廉、美、和、敬”的茶思想融入学生血液,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还可以培养学生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成长为技术技能型高素质人才。
【总页数】4页(P126-129)
【作者】李玉兰
【作者单位】广西二轻技师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视角的研究型大学班级建设研究r——"三三制"教改模式下班
级建设的探索和实践2.以创新人才培养为视角的研究型大学班级建设研究——“三三制”教改模式下班级建设的探索和实践3.传统戏曲文化融进高校校园文化
建设的研究——以泉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为例4.借力班级特色建设,探寻\"无痕\"育人之路\r——东平小学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实践研究5.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研究——以张掖市甘州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第07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来招待客人,二人在品茶中畅所欲言,分享茶事,这等闲情逸致一定会给朋友留下美好珍贵的印象。
“敬茶之礼”中的“礼”,不仅包括饮茶,也包含了赠茶,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因此,才有了“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心”、“以茶表敬意”的说法。
所以,“敬茶之礼”既是文化也是文明,把“敬茶之礼”传授给高校学生,有助于他们养成文明知礼的优良品德。
2.8爱国主义情怀在中国,饮茶也是人们最习以为常的生活内容,而越是细微平常的事情,其中越是蕴藏着深刻的道理与内涵。
当今世界各国的茶文化,实际上都是从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而来的,比如英国茶文化最早兴起于十七世纪,当时只有皇室家族或者达官贵人才有资格饮茶,茶在英国相当于一种奢侈品。
后来经过了漫长的时间,茶叶才在英国的平民阶层普及,饮茶和饮食一样成为最平常的生活。
英国最流行的是红茶,英国人无论多忙多累,都会给自己留出饮茶的时间,在饮茶中放松心情缓解压力,享受生活的惬意,这也是英国人生活品味的体现,更是英国茶文化的独特之处。
中国茶文化对英国的影响甚至涉及到语言领域,许多茶语的发音全是从我国的“茶”字发音或者是与茶有关的含义翻译而来。
所以,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传输国外茶文化,让学生了解这些瑰丽绚烂的世界茶文化都是从中国发展而来的,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身在中国、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3新媒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路径分析3.1构建教育平台高校应适当增加新媒体设施设备,构建属于学校自己的网络平台,在网站、BBS 等载体中传播以茶文化为主的思政教育,全面分析思政教育中运用新媒体的优势与不足,弥补传统思政教育弊端。
3.2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新媒体平台中涉及的信息更为广泛和多元,如果学生对新媒体没有正确的人是,很容易被这些纷乱的海量信息迷惑,误入思想、精神、政治误区。
所以,新媒体下的思政教育,必须让学生具备分辨是非黑白的能力,主动自觉地过滤不健康的媒体信息,树立起积极向上的思政情怀。
3.3创新教育方法利用新媒体在传播速度方面的优势,构建师生双向交流渠道,让学生主动参与思政教育活动,教师可全面了解学生对思政教育的个人需求以及思想动态,继而因材施教地提供教学内容。
借助新媒体极强的渗透作用,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引入思政教育,用实践来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4结束语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新媒体时代,而茶文化所包含的优秀品德具有极大的德育功能,这正与高校的思政教育理念不谋而合,茶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会贯通,已经成为现今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肩负的责任,更是对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文明的继承与弘扬。
高校教师在思政教育中理应展现出我国茶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发挥茶文化的教育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1]黄莉.自媒体时代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J].贵州民族研究,2016,(10):223-226.[2]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05):58-60.[3]邱燕.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隐性教育应对策略[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9):188-189.[4]赵云霄,韩彦,江祁萌.新时期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5,(09):155-156.[5]刘彬.依托校园媒体提高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2):148-153.[6]张水莲,张飞.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契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05):146-148.[7]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徐仲溪.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012,(23):154-156.作者简介:刘艳红(1974-),女,河北邯郸人,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管理会计与会计信息化。
在企业的结构建立过程中会计部门十分重要,企业对于会计的大量需求也让会计培训也相应变得普遍起来,目前我国的会计教育发展十分迅速,不仅帮助各个企业输送了大量的财会人才,还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人力资本。
然而,会计专业培训班增多、会计学习者增多的情况下,会计专业人才的质量却没有长足的提升,依然按照老旧的培训方式进行机械化式的人才培训这样对于企业来说需求得到不到满足,对于社会来讲会计人才溢出,对于会计行业来讲无法更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专业人才在进入到企业中的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过程中普通的会计人才被培养成具有特定专业素养。
不同的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在现代化社会的新形势下,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培养应当具有全面综合性与高度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将茶理念运用于企业财会人才培养机制中效果非常优异,茶理念可以改变财会人员的思想水平,让茶理念协同企业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刘艳红(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会计系,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其中包括创新人才、应用人才、沟通人才等等,而财会专业人才就是属于应用型人才,企业对于财会人才的培训要求就是将其所学到的财会知识更好的运用于财会管理、分配之上。
财会部门是一个企业能够顺畅的进行战略营销、资金分配的重要部门,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企业的支柱,财会部门出现问题企业就会陷入泥泞中难以前行,因此,财会人才的培训尤为重要。
茶理念是一种从茶叶的采摘、加工、饮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哲学理念,继承了我国传统的道家思想与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的精神不仅能运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可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茶理念协同企业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是一种具有创新意义的人才培养方法,本文通过对这样的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其实际的运作措施。
关键词:茶理念;财会人才;培养机制3862017年第07期财会人员思想更有深度,工作更有效率,做事更有原则。
1茶理念协同下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1.1明确财会人才培养目标在茶理念协同企业创新背景之下,要培养财会人才就需要明确财会人才的定位,有着明确的培养目的性,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上文已经提到过,财会专业人才是一种应用型的人才,也就是以一种突出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人才。
目前我国的市场上正是缺少这样具有丰富经验与实践能力的财会人才,有着丰富的经验就可以让工作效率提升,而强大的实践能力则可以帮助财会人员将工作做到细致入微。
就像茶理念中精益求精的理念一样,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茶的制作、加工过程从来都不是一个单一的循环,而是从最开始的采摘、浸泡这样简单的工序,成为了如今采摘、杀青、炒熟甚至之后的煎茶、斗茶都是人们对于饮茶精益求精不断追求的结果,这也是每一个财会人员的目标,企业需要这样有着精打细算能力的财会人员来管理公司收入与支出,有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做为基础,领导才能安心。
在应用型财会人才的培养上,企业可以从市场导向、战略规划这两个方面入手,首先让财会人员了解企业的未来发展目标以及当前产品的市场动态,这样财会人员就能对公司的整体走向有一个大概的思路。
然后结合这样的企业发展基础,加之会计学、审计学以及财务管理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综合性的培训。
1.2建立系统的培养课程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人才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这两个方面的提升。
财会人才的培养也不例外具有效率的人才培养应当是从财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综合提升,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得有系统的培养课程。
财会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这就像是茶理念中的沉稳与内涵一样,要做到有效率的财会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培养课程,经过了这样的课程培训让财会人员从非专业变成专业、从边缘化变为核心化,人才的培养课程与学校中的教学课程有着很大的区别。
教学课程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课程,其受众范围广、针对性低,而财会人才的培养课程受众范围低、针对性高,企业通过对课程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打造,形成一种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财会编制,满足财会人才的培养针对性可以使其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1.3创新性的教学过程企业的财会人才培养与社会上大量的会计培训有着本质的区别,后一种只是教导人们学习会计基础知识,掌握企业会计的基本运作方式,对会计本身的操作技术进行打磨,而前一种则是更具针对性,将会计人员打造成为企业量身定制的财会人才,这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采用普通的培训方式除了浪费时间之外,没有让财会人员更好地认知到自身所应当提升的方向,因此企业需要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程序,更加系统、精致、切实的让财会人员认识到自身不足,明确努力目标,朝着企业想要的方向对自身综合素质不断的进行磨炼。
普通的财会人员培训知识给了一个目标,然后进行教学、考试。
三点一线式的教学方式看似明确实则模糊,教学过程不清晰,连培训人员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内容、过程与方式,那么接受培训的财会人员则更无法理解培训意义。
要实现为企业培训专业财会人才的定向目标就需要有着具有创新性的培训过程,就像茶理念中人们从古至今不断的对茶叶进行栽培、养殖、挖掘,开发更多新鲜的茶叶品种,以及对茶叶的做法进行加工,从一开始的泡茶到奶茶到如今市场上许多茶叶饮品一样。
茶理念也是一种不断创新的过程,将其运用到财会人员培训之上,通过让财会人才理解到只有在明确的目标下,不断的严格约束自我,而不是仅仅凭着一本会计职称证书就认为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财会人员。
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教、学、做、证、赛”五位一体以被培训人员为中心,鼓励其多思考、多实践,将教师的引导与财会人员的主动性合二为一,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与高效。
1.4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茶理念协同下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中的最后一步就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考核,对每一个参与培训的财会人员进行评价。
这个考核的过程并不仅仅是以理论知识为主,传统的会计与财会人员培训考核都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忽略了财会是一种应用型专业,财会人员如果只有理论知识而没有较高的应用水平,那么在财务计算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差错,在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时也可能会把守不住职业道德底线。
在茶理念协同下对财会人才培养机制考核进行创新,就像是对茶叶的千锤百炼最终形成人们赞不绝口的好茶名茶一般。
科学的考核方式就是通过实践,以茶视角为引导,从多主体、多方位对学员进行观察与审核,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例如口试、面试等等,增强实践操作的重要作用来对财会人才的动手能力与职业素养进行综合评定。
2茶理念协同企业创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2.1制度体系的完善茶理念协同企业是一种全新的财会人才培养机制,这样的机制在我国还并不完善,相关的研究也非常少。
要完善这样的制度体系,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茶理念与财会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茶理念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理念,融汇的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结晶,看似简单实则深奥,将其融入到财会人才培养制度当中,能够帮助其制度体系走向健全化,茶理念中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等各种精神都可以为企业的财会人才培养做出相应的引导,从全新的角度、多元化的层面来进一步看待财会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是企业在财会人才培训之上能够有着更清晰、明确的目的与精细、创新的培训方案,使整个制度体系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