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_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合集下载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丽水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1.12.14
•【字号】丽政发[2011]94号
•【施行日期】2011.12.1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获奖名单的通知
(丽政发〔2011〕9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经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选委员会评定,《主动融入,全面对接,努力建设浙闽合作先行区--丽水市对接海西经济区“五五行动计划”研究》等100项科研成果,分别被评为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

现予以公布。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四日丽水市2009-2010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名单
(共100项)。

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探究——以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古镇为例

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策略探究——以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古镇为例
1 e t f pe o p l e ma n y v a l ua b l e n a t u r a l nd a c u l t ur l a we lt a h. A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t o u r i s m i s g r o wi ng i n t o a n e w t o u is r m b r nd a a t t r a c t i n g n ume r o u s t o u r i s t s b o t h a t
h o me a n d a b r o a d . T h e r e f o r e , i t i s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i mp o r t a n t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o f nc a i e n t v i l l a g e t o u i r s m. I n s p i t e f o h u n d r e d s f o y e a r s o f
Ke y wo r d s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 r u r l a t o u i r s m;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r a t e g y ; L i s h u i Z h e j i a n g ; D a g a n g t o u T o wn
பைடு நூலகம்
( L i s h u i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l a C o l l e g e , L i s h u i Z h e j i a n g 3 2 3 0 0 0) Ab s t r a c t T h e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i s j u s t l i k e a f o l k c u s t o m m u s e u m. B e c a u s e o f i t s l o n g h i s t o r y a n d r i c h c u l t u r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 a n c i e n t v i l l a g e h a s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例析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例析

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例析引言浙南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地之一,在当今快速的信息商业时代下,对浙南古村进行保护、利用和发展十分的必要。

它们不应退出当代人们的视野,作为民族精神的回归地之一,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进行关注十分的必要。

一、浙南古村落概述浙南古村落历史条件和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周边地区的建筑文化影响,其建筑具有自己的特点又融合了周边地区的建筑风格。

古村落建筑根据气候特点和生产、生活的需要,普遍采用合院、敞厅、天井、通廊等形式,使内外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构成开敞通透的布局,给人一种朴素自然的感觉。

有的古村落建筑风格甚至中西合璧,体现出古村落受文化交流的影响。

二、黄檀硐民居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施策略浙江省内古村落的形态有四种,黄檀硐古村落属于以宗祠为中心,重点体现耕读文化的古村落聚集形态。

整个村落布局由城门、村口、街巷网络、溪河沟渠、宗祠、庙宇、民居院落等要素构成,形成了溪流穿村,石桥横卧,巷道纵横交错,院落毗邻相接、宗祠占据中央,城门险要狭窄的肌理形态。

1、保护与利用的合作模式(1)政府主导模式古村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政府在古村落的保护过程中要起到主导作用。

黄檀硐民居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应由相关的多级政府主导,使保护与发展能够达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古村落,达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针对不同的经营领域,政府介入的角色要和程度也不同。

以政府为主导的领域,主要指纯粹的公共产品领域,具有非盈利性特征,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公共财政和公共政策等。

在以市场为主导的领域,政府通过政策起引导、促进、规范和限制的作用;在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领域,政府作为重要的经营体,起到基础性作用。

政府部门在古村落管理的不同环节需要以主导、支持、协调、监管等不同的角色定位进行相应的制度和能力建设,政府应该提高自身效率,实现多角色的参与和协同。

(2)公众参与模式在社會价值层面,古村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然而,古村落的古村落在产权和所有权上又往往表现为村落居民每一个个体所拥有。

青田村落调研报告

青田村落调研报告

青田村落调研报告1. 背景介绍青田村落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的一个偏远山区,总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人口约1万人。

由于交通相对闭塞,自然环境优美,在近年来一直以其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民俗文化吸引了不少游客。

2. 古村落资源概况青田村落有着丰富的古建筑资源,这其中包括传统的砖木结构民居、古桥、古祠堂等。

这些古建筑大多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了世代居民的生活记忆。

此外,村落周边也有着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如溪流、山林、农田等,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观。

另外,当地居民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并且保存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传统工艺、民间音乐、传统习俗等。

3.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青田村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挖掘其独特的乡村特色,推动其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经济收入。

4. 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青田村落,我们采用了多种调研方法,包括参观古建筑、走访居民、与当地文化组织代表座谈等。

5. 调研结果5.1 古建筑保护与修复青田村落的古建筑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的风吹雨淋和缺乏维护,许多古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地政府和居民重视古建筑保护,并已经开始了一些修复工作。

然而,因为资金有限,修复工作进展较为缓慢。

我们建议加大对青田村落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投入,并加强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实施科学的修复方案。

5.2 乡村旅游开发青田村落的自然景观十分美丽,适宜发展乡村旅游。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居民已经开始尝试开展乡村民宿和农家乐业务,但规模较小,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我们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支持居民发展乡村旅游相关业务,提供培训和资金等支持,帮助他们提升服务品质。

5.3 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青田村落保存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如传统工艺、民间音乐等。

然而,由于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文化面临着消失的风险。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当地文化组织和居民正在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以浙江省试点利山一栋村行政村为例

对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几点思考——以浙江省试点利山一栋村行政村为例
进 行 梯 田 的 建 设 , 同 时 ,配 套 建 设 机 耕 路 、生 产 路 、排
在规划编制过 程中 ,通过与村 民进行 充分 的沟通 , 让 村民能够 明白规划 实施 与 自己的关 系,能够 清楚规划 实施会 对 自己建房 、生产 和其他基本生活 等带来什么影
响 ,充 分 了解 村 民 的意 愿 ,针 对 村 民 关心 的 问 题 提 出解
水渠和 农沟。通过开发地块 的田块设计使其能够代 替当 地 的低丘缓 坡开发利用规划 。
( ) 他 特 点 四 其
决 的思路和办法 ,让村 民充分知情 ,并参与实施规划 。
( ) 极 宣 传 ,做 通 思 想 生活 半径的分析 在确定规划 方案时 ,因为规划 目的是 改善村 民的生 产 生活 条件 ,试点村作 为山区村落 ,耕作并不便 利。因 此 ,在 村庄搬迁 ,集 中居住 的过程 中,还需要解 决村民 生产 生活的问题。 试点村作 为山区村落 ,其 自然村形成有 着一定 的 自
庄布局 方案。
通过村 民生产 和生 活半径的分析 ,根据 山区坡 高路 陡 ,路 况不佳的村情 ,在规 划实施保障措施 中 ,建议开 展道路硬化 工程 ,方便村 民使 用交通工具 。如此 ,则能 够通过规 划的实施解决村民 的实 际问题 。
2 、规 划 图件
3 、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用地 的确定 根 据试点村实际 ,拟在规 划期内发展旅游业 。通过
而 且 如 此 安 排 布 局 ,是 在 乡镇 总体 规 划 基 础 上 的细 化 ,
点住房 布局 示意图 、土地开发规划 图等 。 综上所述 ,在规划 方案 中,除耕地 、基本农 田保护 规 划 和 村 庄 建 设 用 地 布 局 优 化 之 外 ,对 于 园地 、林 地 、 道路 、沟渠等都根据现状图和 12 0 地形 图予 以考 虑 , :0 0 合理布 局 ,使规划充分符合 当地 实际 ,与每一个村 民的

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对策

能把 农 民 、 村 发 展起 来 , 我 国的 整 个 社 农 对 会 经济 以及 文 化 能 否 健 康 快 速 发 展 具 有 关 键性 的 影 响 。 当 前 的形 势下 , 国大 力 发 在 我 展新农村建设 , 农村 的 经济 发 展势 头 迅 猛 , 与之紧密联 系的文化建设也 要紧紧跟 随。 因 此 , 村 文 化 建 设 是 ・ 巨大 而 重要 并 农 项 且 具 有 建 设 性 意 义 的 工 程 。 在 整 个 农 村 它 踺 康 快 速 发 展 的 过 程 中有 着 举 足轻 重 的 作 用 。 面 我 就 自己 对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的认 下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 20 6 全 市 送 戏 下 乡 仅 0年 1 2 场 ( ) 送 电影 下 乡1 0 0 ( ) 送 图 05 次 , 8场 次 , l = 乡4 0 0 下 5 O 多册 , 0 0 文化 工 作 者 有3 0 多 基 层 农 村 , 助 农 村 建 立 村 户 级 文 化 活 动 帮
2 丽水市农村文 化建设 目前的发展情况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步 伐 的 不 断 推 进 , 水 丽 的 经 济 生 活 也 在 快 速 发展 , 村 文化 建 农
设 正 在 逐 步 地 提 高 。 的 十 六 届五 中 全 会 党
和 思 考 , 合 丽水 市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的 情 况 提 出 了 建 设 “ 产 发 展 、 活 宽 裕 、 结 生 生 乡风 文 升  ̄ 9 8 %; 市 乡镇 光 缆联 网 率从 2 0 J 1 6. 4 全 00 和 特 色 谈一 些 自 己的 看 法 和 意 见 。 明 、 容 整 浩 、 理 民 土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年 的 4 %上 升 到 68. %; 限 电 视 用 户 从 村 管 社 2 9 有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探究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探究

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探究罗江杰ꎬ郑㊀旭ꎬ方㊀涵(中国计量大学㊀人文社科学院ꎬ浙江㊀杭州㊀310018)[摘㊀要]文章通过选取浙江省杭州市新叶古村㊁江南镇古村落群㊁金华市诸葛八卦村㊁丽水市平田村㊁杨家堂村㊁酉田村作为调查样本进行实地调研ꎬ发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ꎬ探索出一些解决方案ꎮ[关键词]传统村落ꎻ保护利用ꎻ文化传承[DOI]10 13939/j cnki zgsc 2018 09 032㊀㊀浙江省传统村落资源丰富ꎬ保有数量在全国居第三位ꎬ被纳入 中国传统村落 名录的共有176个ꎬ截至2015年年末ꎬ浙江省确认的历史文化村落共有1237个ꎮ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ꎬ浙江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ꎮ从2013年起ꎬ浙江省每年启动43个重点村和217个一般村ꎬ各级投入资金达30亿元ꎬ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依旧面临诸多问题ꎮ1㊀法律类问题1 1㊀传统民居产权多元ꎬ维修困难传统民居具有 私产性 和 公共性 两重性特点ꎮ首先ꎬ传统民居作为公民的合法私产ꎬ应该受到法律保护ꎻ其次ꎬ传统民居特有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不仅仅局限于私产ꎬ必然具有某种 公共性 特点ꎬ导致其产权 多元化 ꎮ居住在传统村落中的村民ꎬ在民居未纳入文保单位之前ꎬ其建筑的产权属于村民个人ꎬ村民有权对自己居住的房屋进行修缮ꎮ而传统民居被挂牌保护之后ꎬ其产权实质已经发生变化ꎬ成为具有公共性特点的文化遗产ꎬ属于国家财产ꎬ所有权不再完全属于居住在其中的村民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的规定ꎬ擅自维修不可移动文物属于违法行为ꎬ严重的可能属于犯罪ꎮ所以ꎬ在纳入文保单位的传统村落中ꎬ即使是村民所居住的房子坏了ꎬ也不能擅自维修ꎮ维修需要按照国家级㊁省级㊁县(市)级走申请维修审批程序ꎮ而且走完程序需要一年半载ꎮ桐庐翙岗村便存在类似问题ꎬ传统民居破败不堪ꎬ居住在其中的居民既无法维修也无力维修ꎬ民居外围挂有 桐庐县历史建筑 标示牌ꎬ通过访谈村民和村干部却得知ꎬ这些 历史建筑 在挂牌之后却再也无人问津ꎬ既没有专项资金进行维修ꎬ也没有相关机构进行组织管理ꎮ1 2㊀现行宅基地制度成为传统村落保护的障碍我国宅基地所有权制度对宅基地所有㊁使用㊁用途㊁流转等设置重重障碍ꎬ如现行 一户一宅 制度ꎮ在传统村落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村民所有的传统民居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ꎬ却碍于现行制度无法申请第二处宅基地另建新房ꎬ村民权益得不到保障ꎮ另外是很多农民通过继承或者在城市购房而实际取得多处居住地ꎬ而农村宅基地又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流转ꎮ一方面ꎬ村民想把传统民居转移给有财力保护和维修的他人却遭遇法律障碍ꎻ另一方面ꎬ想参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组织和个人却担心难以得到法律保障ꎮ2㊀经济类问题传统村落具有了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ꎬ而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㊁交通条件改善㊁基础设施完善ꎬ帮助农民脱贫的同时也对传统村落保护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ꎮ一是开发商片面追求传统村落的经济价值ꎬ盲目将传统村落市场化ꎬ发展乡村旅游经济ꎬ大量缺乏规划不科学的旅游接待设施建设㊁景点建设等对传统村落造成破坏ꎮ二是间接导致传统村落发展模式的 千村一面 化ꎬ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ꎬ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ꎮ3㊀社会类问题传统村落的 空巢化㊁老龄化 状态严重ꎬ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ꎬ传统村落及其周边自然㊁社会环境不能满足当地村民的生存及发展需要ꎬ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ꎬ农村常住人口减少ꎮ传统村落的 老龄化㊁空巢化 使传统村落缺乏维系自身发展的动力ꎮ传统村落空心化ꎬ又进一步导致古民居荒废㊁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㊁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问题突出㊁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等次生性问题ꎮ如本文选取的调查样本之一建德市新叶村户籍人口3484人ꎬ常住人口1810人ꎬ常住人口占户籍人口比重仅为51 9%ꎮ由调查样本年龄结构一项反映出在所调查的传统村落中ꎬ60岁以上老人所占的比重为74%ꎬ人口年龄结构偏向老龄化ꎮ而在调查样本常住人口基本信息调查中的数据显示年龄段在18~45周岁的青壮年人群中ꎬ收入来源为外出打工的比例项最大ꎬ占总体的33 3%ꎮ这表明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是导致传统村落老龄化㊁空心化的重要原因之一ꎮ4㊀文化类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人类行为活动ꎬ必须借助人的行为活动来动态㊁直接体现ꎮ而目前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现状是传承人数稀少ꎬ且在民众中可接受性不高ꎮ一方面ꎬ传统村落空心化现象不断加剧ꎬ村中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ꎬ给传统民俗㊁传统节日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ꎻ另一方面ꎬ传统村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ꎬ人们关注于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ꎬ对于保护和传承非文化遗产的观念淡化ꎬ大多数人认为没有必要或无法保护和传承ꎮ中国市场㊀2018年第9期(总第964期)区域与城市经济. All Rights Reserved.2018 35㊀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借鉴意义5 1㊀传统村落中产权问题的解决 以新叶村和诸葛八卦村为例㊀㊀传统村落中古民居的产权问题非常复杂ꎬ已经成为许多传统保护工作的普遍障碍之一ꎬ在不改变国家政策与法律条款的前提下ꎬ传统村落可以结合自身基本情况ꎬ采取特定的方式去解决这类问题ꎮ(1)新叶村宅基地置换模式ꎮ针对传统村落古民居的产权问题ꎬ新叶村采取新区建设㊁老区分级保护和宅基地置换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ꎮ一方面新叶村在传统村落中设立了保护红线区ꎬ核心区块的古建筑由村委会进行评级ꎬ统一收购ꎮ另一方面村委会组织进行新区建设ꎬ对村民的老房子进行宅基地置换ꎬ迁出村民ꎬ在新房建设上村集体再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ꎬ以新房置换旧房ꎮ(2)诸葛八卦村契约制下的产权转移ꎮ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ꎬ由于诸葛八卦村大部分居民产权归属村民所有ꎬ村委会在对私有民居的抢修中做了硬性规定:业主如家庭困难难以支付维修费用ꎬ由村委会补助经费抢修ꎬ房屋濒临倒塌但住户又不愿抢修的ꎬ由村委会进行抢修ꎬ抢修前对房屋进行评估并做好维修费用预算ꎬ双方认可后签订合同ꎬ合同规定:维修费用由村中垫付ꎬ五年内住户归还村里的垫资费ꎬ房屋则归还户主ꎬ如五年后不归还维修费ꎬ房屋产权归属村里ꎬ村里付给住户维修前的评估价格ꎮ对外迁新村的村民中折价收进的房屋ꎬ集体修好后一部分用于旅游参观展示ꎬ另一部分转卖或租用给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ꎮ诸葛八卦村针对于产权问题所采取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权与使用权分离㊁保护难利用难的问题ꎮ使用权收归村集体后的传统民居得到了统一的规划和修缮ꎮ5 2㊀传统村落开发性破坏问题的解决 以新叶村为例建德市人民政府针对古村旅游市场进行强有力的监管ꎬ建德市市政府法制办制定并颁布了«新叶景区管理办法»ꎬ其中规定了新叶景区的整体范围ꎬ并划分出了外围控制区㊁古村核心保护区㊁传统农耕风貌保护区ꎬ对景区进行分类管理ꎮ在古村落核心保护区范围内要求严格服从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要求ꎬ保护新叶古村落的完整性ꎬ不得进行大规模的修建活动和环境变化ꎻ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单位㊁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设施ꎬ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㊁历史建筑及其环境的活动ꎻ不得插建任何新建筑物ꎮ在传统农耕风貌保护区范围内要求保护乡村田园整体风貌的完整性ꎬ不得随意改变土地性质ꎬ不得在田园内乱搭乱建ꎬ鼓励村民多种植富有当地特色的农作物ꎻ景区及周边保护区范围的山林植被按规划要求进行抚育管理等ꎮ通过这一管理办法ꎬ建德市市政府形成了对新叶古村旅游市场的规范化控制ꎬ为传统村落开发和利用制定了衡量标准ꎬ在法制政策体系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相对接ꎬ与«建德市新叶古民居保护令»相支持ꎬ与«新叶村村规民约摘要»相补充ꎮ5 3㊀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的解决 以江南镇古村落群为例㊀㊀传统村落空心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两类:第一ꎬ村民由于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就业机会进行自主性外迁ꎻ第二ꎬ村民由于政策性调整被动外迁ꎬ如宅基地使用权的回收ꎮ以下将对江南镇古村落群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进行分析ꎮ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兴起ꎬ江南镇古村落群拥有丰富的文化景观㊁多样的文化内涵ꎬ在桐庐县建设 美丽乡村㊁潇洒桐庐 的发展战略中ꎬ江南镇古村落群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正在规划与发展中ꎮ江南镇古村落群交通便捷㊁基础设施条件较好ꎬ在初期发展中已经对于当地村民的就业与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ꎮ以下将以江南镇荻浦村的花海项目为例进行分析ꎮ江南镇荻浦村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ꎬ保留了大规模的古建筑群ꎬ古孝义文化㊁古戏曲文化和古造纸文化交相辉映ꎬ延续近千年ꎮ对于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ꎬ荻浦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了综合性乡村生态旅游示范项目ꎬ集古村休闲度假㊁花海观光旅游㊁户外运动㊁科普教育㊁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ꎬ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ꎬ于2015年11月动工建设ꎮ传统村落景观的丰富与独具特色的景观吸引大批游人来到荻浦村旅游度假ꎬ助力村落经济的发展及当地居民的就业ꎮ结合村落特色设计体系化的旅游项目ꎬ带动当地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ꎬ为本村创设更多的就业岗位ꎬ吸引在外打工居民回乡就业ꎬ古村有了人气ꎬ村民对村落发展也就有了信心ꎮ5 4㊀传统村落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的探索 以诸葛八卦村古建营造队为例㊀㊀传统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现状不容乐观ꎬ由于古村落的现代化ꎬ这些传统戏曲㊁手工艺㊁民间故事㊁戏曲等的消失速度甚至高于传统村落本身ꎬ其根本原因就是 非遗 缺乏传承和发展的环境ꎮ以下以诸葛八卦村古村落营造技艺为例ꎬ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阐述ꎮ诸葛村八卦村古村落营造技艺在2008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ꎮ村书记诸葛坤亨被认定为古村落营造技艺的传承人ꎬ诸葛八卦村古建筑营造队队员均为本地村民ꎬ负责村中古建筑㊁祠堂㊁古民居的日常修缮和维护ꎮ诸葛八卦村上塘古商业街复原工程和 三荣堂 的整体复原工程都是由诸葛八卦村营造队负责完成的ꎬ修复材料来自民间收集ꎬ修复人员为诸葛八卦村村民ꎬ他们用诸葛村原生的营造方法ꎬ对古建进行修复ꎮ如 三荣堂 复原工程ꎬ用时4个月ꎬ投资90万元ꎬ大大减少了投资成本ꎬ同时也解决了一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ꎮ参考文献:刘馨秋ꎬ王思明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农史ꎬ2015(4):99-110.[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资助项目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实施办公室颁发ꎬ课题名称:江浙地区古村落保护现状与开发模式探究 以新叶古村为例(项目编号:2016R409031)ꎮ[作者简介]罗江杰(1997 )ꎬ男ꎬ汉族ꎬ湖南衡阳人ꎬ就读于中国计量大学人文社科学院ꎮ罗江杰ꎬ等:浙江省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现状探究区域与城市经济. All Rights Reserved.20183。

浙江传统村落整体社会化保护研究

浙江传统村落整体社会化保护研究

·105·105三农论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业化社会的社会同化力在城市已经显示出其强大威力,在现有中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很大一部分城市建设已经单纯变成钢筋混凝土的比拼与高楼大厦的较量,城市中的人很难将自己所在的城市视作自身文化根脉。

“礼失求诸野”,乡村逐渐成为人们文化寻根的新着眼点。

浙江地区传统村落星罗棋布,很大一部分城市人员其根脉在乡村,尤其是乡村宗族与乡村建筑构成此部分人员内心深沉的文化认同,但是在现代化改造中传统村落同样面临选择,但是这并不能说明现代化与传统乡村保护属于无解状态之下,相反在现代化中进行整体性社会保护可以有效调适二者之间潜在的文化冲突,并且还能在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实现乡村文化的保护与振兴。

1.现有的浙江传统村落与保护措施1.1现有浙江传统村落浙江作为区域文化中心其传统穿罗大量分布,仅在全国性统计中浙江就拥有178个传统村落占据全国第三。

在自然地理学上,浙江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首先是海拔500米之下的丘陵地区,其次在交通上分布于县级公路左右,第三,具体城镇聚落较远与城镇联系相对而言不紧密,第四,区域内地形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沿海、内陆都拥有基本村中聚落存在,第五,通过调查可知基本村中较多存在于山地与盆地当中,且其缺乏相互之间的交流,内部保存大量独有属于本村的文化特色。

这些特点构成浙江传统村落的基本特色同时也为传统村落保护提出了独特要求,因为其在现有情况下基本村落都是活聚落,所以在村落保护中要注重居住者的利益,关注现有的居住者,需要进行社会保护;因为整体上数量多,所以要从整体出发进行保护;因为其存在于多种地形,其内部文化因子有共同之处,所以可以在整体保护基础上进行个体化的个别保护;因为其处于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大潮中,所以需要政府与民间协力,共同推动开发性保护。

1.2现有浙江传统村落保护措施在现有的浙江农村保护措施中,主要采取的政府为主导的保护模式。

历史文化村落肌理的保护与延续——以浙江丽水为例

历史文化村落肌理的保护与延续——以浙江丽水为例

作者简介 :王依涵( 1 9 7 8 一) , 女, 安徽合肥人 , 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相关理论 的研究 。
3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报( 社会科学 版)
2 0 1 5 年
第 3 4卷
现有 的与城 市肌理 相关 的研 究 多集 中 于城 市设 计、 城 市形态 、 历史城 市保护与更 新等领 域 , 如 吉博德
收 稿 日期 :2 0 1 5 -0 5 —0 3
们都是人们生活、 生产的场所, 是由 自 然环境、 人为环 境及社会环 境共 同构 成的复合 系统 , 只是在 纹理 特征 和尺度层 次方 面与其 有 着较 大 的不 同, 因此 , 对 于村
落肌理 的研 究可 以建 立在城市肌理 研究 的基础 上 。
互 动 关 系 的 缩 影 。村 落 肌 理 就 是 “ 活” 的村 落 历 史, 它 记 载 了村 落 产 生 和发 展 的 历 程 , 是 村 民 们 产 生 亲 切感 、 归 属感 的关 键 因 素 , 它 不 可再 造 也 不 可 拆改 , 破 坏 后 无 法 复 原 。村 落 肌 理 承 载 着 乡 村 的 生产和生活 , 对 于 村 落 肌 理 的保 护 和 延 续 显 得 尤 为重要 , 保 护 了村 落 的 肌 理 , 就 是 保 护 了 它 特 殊 的 形体 , 保 护 了 当地 的独 特 文化 。

肌 理 研 究 的 相 关 文 献
们 的视 野 中 , 其 保 护 工 作 也 日益 受 到 越 来 越 多 的 重视 。在 历 史 文 化 村 落 的保 护 中 , 人 们 往 往 会 把 注 意 力集 中 在 单 栋 建 筑 的 保 护 上 , 容 易 忽 视 对 村 落 肌 理 的保 护 。历 史 文 化 村 落 中 看 似 随意 形 成 的 蕴 含 丰 富 历 史 文 化 的各 种 空 间 , 实 际 上 需 要 历 经 几 百 年甚 至 上 千 年 才 生 成 如 此 自然 的 形 态 , 村 落 肌 理 以 空 间表 现 的 形 式 对 社 会 的发 展 进 行 了 体 现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黄建清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黄建清

传统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思考黄建清发表时间:2018-02-26T10:54:35.72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32期作者:黄建清[导读] 摘要: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摘要:古村落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统文化的明珠”和“民间收藏的国宝”。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的深入,为传统古村落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古村落也面临着保护和消亡的压力。

因此,如何处理好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问题,走出一条可持续和谐发展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开发;可持续发展1 古村落概念认定和类型1.1古村落的认定古村落的界定目前尚无统一的口径,笔者认为古村落具备以下四个特征:一是悠久的历史,至少有着五、六百年历史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二是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或史文化资源地域基本未变;三是基本保留原来村庄的体系以及鲜明的地方特色;四是聚落环境和历史文化遗存保存较好的村落。

1.2古村落的类型古村落因其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平地村落、山地村落、水乡村落和沿海(河湖)村落等。

如果按照村民从事的行业,则可区分为农业村落、林业村落、渔业村落、牧业村落等。

还可以按聚落的方式可以分为集居型村落、散居型村落。

(1)平地村落。

一般地形平坦,便于村落布局,形成的规模比一般村落要大,交通也比较便捷,往往形成一些较大规模的集市,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2)水乡村落。

位于水网密集的平原地带,建筑多临河而建,形态上取决于河道的走向、形态和宽窄变化,从而形成格局特色的情趣和景观效果。

(3)山地村落。

位于山区地形起伏的山坡之上,有与等高线平行布局的,也有相垂直布局的。

从风水和自然环境考虑,其位置多选择在阳坡山麓一定高度上,沿山势有呈外凸或内凹弯曲的形式。

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

独 特而又脆弱 的特点 , 已引 起越 来越 多人 的关 注 。
1 问题 的提 出
关 于 中国的古村 落 和特 色文化 村保 护 问题 已
经成 为文 化研 究 的重要 问题 之 一 , 也 是 建 设 社 会
浙江省是我国发达省份之一, 经济社会处于快速 发展时期 , 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 “ 三农”
i s t i e c u l t u r e v i l l ge a s i n 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Ke y wo r d s :c h ra a c t e r i s t i c c u l t u r e v i l l a g e ;v i l l ge a p r e s e r v a t i o n;s u s t a i n bl a e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r e s e a r c h
a n d c 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 n a me l y ,a d h e r e n c e t o c h ra a c t e is r t i c s , c u l t u r a l h e i r t a g e, p r o t e c t i o n i f r s t , u n i i f e d o l a n  ̄ i n g ,me c h — a n i s m c r e a t i v i t y ,i n t h e h o p e o f p r o v i d i n g a f a v o r a b l e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p r o mo t i n g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nd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f o c h ra u  ̄t h e i f e l d s u r v e y o f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c l u t u r e v i l l ge a s i n L i s h u i a n d p u t f o r w a r d p r e s e r v a t i o n nd a e x p l o r a t i o n t h o u g h t s

关于丽水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若干实践与思考

关于丽水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若干实践与思考
工作研究·乡村振兴·
丽水学院 (
) 李 莉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 323000
) 余爱华
若干实践与思考
关于丽水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
近年来,浙江省丽水市
奋力实践“两山”理念,弘
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以
“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
赞”,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促进共同富裕,近两
年连续获得全省乡村振兴实
下融合开展农民培训,培训
农村实用人才 6 634 人,高
素 质 农 民 1 261 人,普及性
培训 56 758 人次;实现“丽
水山耕”农产品销售额108.
53
亿元,3 380 家农家乐民宿
实现营收 22.7 亿元;举办
丽水味道创意大赛,编制 10
个处州特色小吃团体标准 ;
推动农药化肥减量、农废无
害化处置全覆盖,秸秆综合
业农村有效投资整体不足。农
村改革推动力减弱,村集体及
农户的大部分资源没有盘活,
城乡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用
地供给不足等问题突出。
3.推进乡村振兴和共
同富裕的建议
高举“丽水之干”旗
帜,突出品质化升级、组织
化发展、数字化赋能三大战
略,统筹推进农业高质高
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
裕富足,奋力打造具有时代
特征、山区特质、丽水特色
产 量 7.
5 亿斤;新建万头以
上规模猪场 17 家,生猪自
给率稳定在 70%以上;累计
创建国家级特色农业强镇 2
个、省级 9 个,省级现代农
业园区 8 个,国家级庆元香
菇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 个 ,
浙南早茶、浙八味优势产业

关于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丽水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08年监督工作计划,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农村文化建设专项工作报告被列入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议程。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专项工作调研组,先后在常委会主任焦光华、副主任刘国安等的带领下,分别赴遂昌、景宁、庆元、缙云和莲都等五县(区)组织开展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召集了市文广出版局等市直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掌握了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现报告如下:一、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日益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并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和《中共丽水市委关于加快绿谷文化建设的决定》部署,关注农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务,农村文化建设氛围逐渐浓厚,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乡村文明风尚有所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成效明显。

(一)公共文化资源逐步增加,农民文化生活得到改善我市各级政府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建设资金投入逐年增加,各县(市、区)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从2005年的990万元,增加到2007年的5799万元,增长率为486%,农村文化建设的经费保障有了较大突破。

政府及有关部门连续十多年组织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7年全市送戏下乡1312场,送图书下乡20万册次,送电影下乡11437场次。

市本级于2006年启动了“绿谷风——文化大篷车”送戏下乡行动,每年赴全市农村演出100场;各县(市、区)每年也都至少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还组织开展乡镇文艺汇演。

这些“送文化”活动初步缓解了农民看戏难、看图书难、看电影难的问题。

我市自1998年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三轮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到2008年5月底,乡镇广播电视联网率达到100 %、行政村达到87.8%,20户以上的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率达到86.5%,从而基本解决了大部分农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乡村振兴浙江丽水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浙江丽水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浙江丽水实施方案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作为浙江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丽水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旨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本文将就浙江丽水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丽水市将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实施方案中,丽水市将重点加强农村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其次,丽水市将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

实施方案中提到,丽水市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和引进,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丽水市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

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丽水市将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村民自治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构建和谐稳定的农村社会环境。

最后,丽水市将推进农村文化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

实施方案提到,丽水市将加强乡村文化资源保护和传承,推动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同时,加强乡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乡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总的来看,浙江丽水市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环境保护和乡村治理、乡村文化振兴等多个方面,全面推动了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

相信在丽水市政府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丽水力量。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碎化”研究--以丽水市域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碎化”研究--以丽水市域为例

传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碎化”研究--以丽水市域为例李王鸣;章明宇【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12【摘要】This issue sorts out historical context of the vilage protection policy system in Lishui and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olicy development path. Based on the policy fragmentation theory, the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process ,such as conflict of policy and lack of fund,and discus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issues such as less coordination in policy system, mistaken selection of policy tools and Inadequate assessment of policy implementation, to providing a prospective research for improving policy system.%本文通过梳理丽水市域村落保护政策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保护政策发展路径中的演变特征。

通过政策碎化分析来识别村落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形成机制,分析保护政策集群与相关政策的博弈与对抗、保护资金缺乏等碎化现象,探讨背后存在的基层组织实施偏差、政策体系缺乏统筹、政策工具选择错位、政策评估与监督不足等碎化机制,为后续政策系统的提升与完善提供前瞻性研究。

【总页数】2页(P119-120)【作者】李王鸣;章明宇【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浙江大学建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法治视域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研究——以甘孜州藏族传统村落保护为例 [J], 郭丽2.基于AHP指数标度综合评价法的传统村落保护性活化利用策略研究——以丽水市松阳县为例 [J], 钱维; 陈锦漫; 孙雯; 李文华3.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研究——以黔陶乡"黔陶文化"的活化升级为例 [J], 李焕臣4.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功能设计和路径——以山西省传统村落数字信息平台为例[J], 邵秀英;李昭阳;王向东5.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模式选择——以江西省金溪县四个传统村落为例 [J], 王炎松;王必成;刘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探讨

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探讨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张,乡村空间的挤压,“古村落旅游”之风盛行。

开发古村落丰富乡村旅游资源已势在必行,它为人们提供丰富文化内涵与重要历史价值。

本文以浙江丽水下南山为例,分析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意义,在坚持保护性开发原则的大前提下,针对存在的问题,探讨保护性开发古村落乡村旅游的措施。

标签:古村落;保护性;旅游开发;策略古村落是指聚居年代久远,具有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历史村落。

古村落乡村旅游是一种把古村落视为乡村旅游目的地的新型旅游方式,使人们远离都市生活去感受历史文化并回归自然。

感受乡村文化,对自己过去的童年生活再次回味,或可以在乡村文化中看到与“当代”不同的“古老”文化。

一、古村落保护性开发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农村考察,都格外关心当地的生态发展状况。

在鄂州市长港镇峒山村,习近平告诫大家:“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要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涂脂抹粉’,房子外面刷层白灰,一白遮百丑。

不能大拆大建,特别是古村落要保护好”;在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时,他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

保护好古村落这对于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心灵归属感,建设美丽中国,建设文化强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竞争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国内具有重要文物保护意义的古村落正在加速消失,虽然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文化保护的重要性,但古建筑基本在5-6年就需要重新修缮,如不能每年持续性投入资金修缮维护,古村落仍然是败落的命运。

可见,通过市场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对古村落进行保护性开发,是保护并传承古村落活态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如2016年,浙江联众度假有限公司正式保护性开发建设“欢庭下南山原生态度假村”项目,建成一个高端原生态度假村。

丽水市乡村案例范文

丽水市乡村案例范文

丽水市乡村案例范文丽水市是一个位于中国浙江省中部的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优美的乡村景致而闻名。

近年来,丽水市政府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升乡村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结合丽水市的乡村案例,分析其成功经验和启示。

一、背景介绍作为浙江省一个美丽的山水城市,丽水市自古以来就有“山青水秀”的美誉。

近年来,丽水市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名城、旅游强市”的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

乡村旅游已成为丽水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提升了农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乡村案例展示1.村庄规划在丽水市一些乡村,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制定了一套综合规划方案,明确了乡村的发展方向和蓝图。

在规划中,村庄农房整齐美观,村道宽敞干净,绿树环绕,花草芬芳,整个乡村宛若一幅美丽的画卷。

通过规划,大大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游玩。

2.乡村旅游在这个乡村,政府和农民合作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推出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游客可以参观当地的古村落、田园风光、特色农家乐等景点,体验农耕生活,品尝农家美食,感受乡村文化。

同时,合作社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乡村活动,如民俗表演、手工制作、农耕体验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与。

3.特色产业该乡村在乡村振兴中发展了一些特色产业,如有机农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等。

农民们种植绿色农作物,养殖有机畜禽,生产有机蔬果,开设农家乐,制作土特产等,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还促进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生态环境在该乡村,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制定了严格的环保政策和法规。

农民们积极参与生态修复,植树造林,修复湿地,保护水源地等,努力打造一个干净、整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通过生态环境保护,乡村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改善,水源得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得到了恢复,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丽水非遗保护年历程及其思考

丽水非遗保护年历程及其思考

丽水非遗保护年历程及其思考丽水地处浙江省西南部,素有“山明水秀”的美称,其独特的地域环境和文化传承对丽水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丽水非遗保护年历程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丽水非遗保护的历程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内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始受到重视。

2006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正式生效,我国成为其中的签约国家。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丽水地区积极开展了非遗文化保护的工作。

2008年,丽水市掀起了非遗保护的第一波热潮。

当时,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非遗调查,筛选出了八个传承较为完整、代表性强的非遗项目,包括丽水民间剪纸、泸溪汉印、灵峰松雕等。

此后,丽水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2年,浙江省文化厅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非遗项目的普查和申报工作,丽水市的9个非遗项目被列入了省级非遗名录。

2017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方案(2017-2020年)》,明确了加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同年,丽水市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非遗展览暨投资合作交易会,推动当地的非遗文化向海内外宣传和交流。

二、丽水非遗保护的思考从丽水非遗保护的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一起推动、参与非遗保护,是非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传统与现代的结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非遗文化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挑战。

今天的年轻人生活在一个快节奏、信息嘈杂的环境中,他们对传统文化更多的是浅尝辄止而非深入了解。

如何在传承非遗文化的同时,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有效对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2、市场与非遗文化的平衡金钱与非遗文化的传承之间的矛盾,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经济利益的驱使和非遗文化的传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必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丽水的非遗保护实践中,全国非遗展览暨投资合作交易会的举办,将非遗文化与市场需求有效结合,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农业学报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 ,2013,25(3):647-651http ://www.zjnyxb.cn肖建中,吴伟东.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J ].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647-651.DOI :10.3969/j.issn.1004-1524.2013.03.41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肖建中(1955—),男,浙江遂昌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经济学。

E-mail :xiaojz2271002@163.com 浙江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肖建中,吴伟东(丽水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摘要:结合丽水市特色文化村落实地考察的情况,系统阐述了特色文化村落的保护现状和主要困难,提出坚持特色、文化传承、保护优先、统一规划、机制创新的村落保护开发思路与对策,为浙江省推进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特色文化村落;村落保护;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 3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524(2013)03-0647-05Pre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llages in Zhejiang —A case study of Lishui ,ZhejiangXIAO Jian-zhong ,WU Wei-dong (Lishui University ,Lishui 323000,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apprehended current preservation situation and major problems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llages through the field survey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llages in Lishui and put forward pre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 thoughts and countermeasures ,namely ,adherence to characteristics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first ,unified planning ,mech-anism creativity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a favorable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pre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llages in Zhejiang province.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culture village ;village pre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research1问题的提出关于中国的古村落和特色文化村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中国的古村落和特色文化村保护作为一种凝聚地方特色、人文文化、民俗传统、旅游资源等诸多优势的方式,加之古村落独特而又脆弱的特点,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浙江省是我国发达省份之一,经济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三农”问题不断得到解决;在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及镇村农民下山脱贫进程中,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是,在推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某些村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步丧失[1]。

特色文化村落保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及合理开发特色文化村落迫在眉睫。

作者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根据丽水市普查的结果,于2012年7至9月对丽水九县(市)的特色文化村落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和保护难点进行摸底调查,提出了特色文化村落保护开发的思路和基本对策。

2丽水市特色文化村落的基本现状特色文化村落是指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重要的历史价值、深厚的文化积淀的村落。

特色文化村落的形成取决于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理解与认同,依托与利用,也取决于人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的驱动[2]。

丽水市由于地处深山,风景优美而得以形成,特色文化村落由于经济落后或者交通不便而得以保留,成为洒落在世间的古老而璀璨的明珠,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同时,丽水市特色文化村落的形态既有民族及周边文化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的特色,它既包括街巷、民居、水系等物质要素,也包含民族、华侨、青瓷等文化要素。

形成的建筑风格有的甚至中西合璧,比如华侨之乡的青田。

农村特色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外延极为宽泛。

本课题研究特色文化村落仅限于物化的特色文化村,重点是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三大类。

古建筑村落是指现存并能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建筑文化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是指古代以天人合一理念为原则,村落建筑与自然生态相和谐,村落保护较好,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村落;民俗风情村落是指根据特定民间传统,形成系统的传统民俗文化并传承至今的村落[3]。

根据普查,丽水市现有历史文化村落471个;具有较高保护利用价值的特色文化村落137个,其中,古建筑村落95个、自然生态村落20个、民俗风情村落22个[4]。

2.1特色文化村落分布的地理状况丽水市位于浙江省西南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与温州市接壤,西南与福建省毗邻,西北与衢州市相接,北部与金华市交界,东北与台州市相连。

全市九县(市)中,庆元县、青田县、景宁县、龙泉市的特色文化村落处在山地和丘陵地带;莲都区、松阳县、缙云县等地的特色文化村落具有盆地和小平原的特点。

经笔者考察,古建筑村落,主要分布在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边缘地带,如遂昌长濂村,有距今400多年历史,出过状元杨守勤的鞍山书院,有明代名闻朝野的清官循吏直臣郑秉厚府第明德堂,还有郑氏宗祠、月洞家风、镇西楼、施茶亭等遂昌最具特色、保存最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自然生态村落主要分布在景宁、庆元等偏远山区,如庆元县月山村,处于浙江、福建等省汇交地带,钟灵毓秀,生态文明,自古以“举溪八景”、“二里十桥”闻名于世,是全国第一批公布的105个特色旅游名镇(村)之一;民俗风情村落主要分布在景宁、云和、莲都等畲族民众相对集聚的地方,如景宁县大均村,以畲族人口居多,历史人文景观古朴,民俗风情浓郁,传统的畲族婚嫁、对歌等畲族民俗至今保护良好,被誉为“畲乡之窗”。

2.2特色文化村落的历史渊源丽水不仅风光秀丽,而且人文历史悠久,很多县市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著名的文化名人。

例如缙云有黄帝文化的遗迹和传说,遂昌的汤显祖,青田的刘基等。

通过实地调查,丽水市的特色文化村落最早起源于宋元时期,例如景宁大漈乡的宋代建筑时思寺;但是保存最多的是清代和民国的建筑。

2.3特色文化村落建筑年代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中,丽水市共登记宅邸民居3367处,其中明代以前的78处,清代2495处,民国794处;宗祠1269处,其中清代以前的古宗祠983处,民国以后的286处[5]。

2.4特色文化村落建筑用材与构造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主体是砖木结构,即墙体为青砖,结构用材为木材。

特定年代建造的建筑主体多为泥木结构,即墙体是粘土,结构用材也为木材。

特色建材建筑多建于民国及解放后,墙体多为鹅卵石、花岗岩,结构用材仍为木材。

无论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还是特定年代建筑,抑或特色建材建筑,其盖瓦均为窑烧制的瓦片。

2.5特色文化村落区域分布特色文化村落分布总体上呈现多广、零星、散布的状况。

大多数的特色文化村落不是被我们自觉保留下来的,而是自然保存下来的,所以·846·浙江农业学报第25卷第3期(2013年5月)越是偏僻边远、经济落后的地区,特色文化村落反而保护的越好。

尤其是省与省的交界地带、行政力量比较薄弱的地方,反而保护的好。

经济较好的地区,络绎不绝的农村建房,特色文化村落面貌破坏不断加剧;平原地区,工业园区、企业较多,现代化的进程加快,特色文化村落的踪迹已渐行渐远。

3丽水特色文化村落的主要特点3.1文化底蕴深厚丽水市留存下来的特色文化村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闻名一时的“进士村”———庆元的大济村。

这个历史上不足300人的小村,自宋朝至明代就陆续涌现出26名进士,被誉为“进士村”,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在村口有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拱廊屋桥如横卧水波的楼阁,共5间廊屋,桥身全部用圆木拱架交叉搭建,没有用一颗钉子,却非常坚固。

公元1024年该村吴毂兄弟俩同登进士,衣锦还乡后建此廊桥,故名为“双桂联坊”。

书院文化则是特色文化村落重视教育的另一个体现,例如遂昌濂村的鞍山书院、松阳界首的女子书院、松阳独山的书院等。

3.2建筑风格各具特色丽水特色文化村落的建筑,营建历史悠久,建造工艺独特,地域特色鲜明,技术精湛。

丽水北部的缙云县、莲都区、遂昌县、云和县、松阳县,建筑风格较为接近,以封闭性四合院为主要类型,左右对称,规整而严谨。

其中,缙云民居的建筑风格最为精细,注重装饰。

青田是“华侨之乡”,青田人出国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留存至今的大批民国时期庭院式建筑,设计风格中西合璧,独具一格。

景宁县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畲族人民深居山区,其建筑以茅寮和瓦寮为主,依山而建,高低错落。

3.3独特的廊桥文化廊桥自古以来是丽水山区农民涉水渡河的工具,同时也是乡民遮风挡雨,乡村公共聚会的场所。

它凝聚了前人不凡的智慧,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共同构成了有如梦幻般诗意的画面。

而这样美丽的廊桥(包括遗址),在丽水的青山秀水间共有249座,其中庆元县105座,景宁县54座,龙泉市31座,松阳县17座,遂昌县7座,青田县13座,缙云县3座,云和县3座,莲都区16座[6]。

其中以庆元廊桥最具特色,有木拱廊桥21座,平梁廊桥50座,是全国廊桥最多的县,集山、水、屋、桥于一体,既美观实用,又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渊源。

而通常廊桥都以古村落为中心分布。

庆元县大济甫田桥和双门桥是目前全国有文字记载时间最早的木拱廊桥,始建于北宋天圣二年,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

3.4风水理念风水,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一门独特学问、是一种世界观、是对中国宇宙论的解释[7]。

丽水特色文化村落不论是选址、规划、布局还是单体建筑的设计、构筑,都巧妙地利用风水理念,将山水作为天然的构筑物来布置村落的格局,表现出先民极强的环境意识和审美能力,突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为一体的环境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