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异同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是两个法律概念,分别指的是在犯罪中参与的人之间的不同关系。
虽然这两种类型的犯罪相关者都会对实施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其角色和责任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牵连犯和吸收犯进行辨析。
牵连犯是指与主犯共同实施犯罪行为的从犯。
他们与主犯一同参与犯罪,但其主要责任在于协助主犯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在犯罪中提供支持、配合、协调等帮助。
牵连犯通常不是犯罪的策划者或实施者,但他们参与进来对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典型的牵连犯可以是犯罪团伙中的成员,如协助贩毒团伙分工合作中承担某个任务的人员。
吸收犯则是指原本与主犯没有犯罪预谋或共同犯罪意图,但在主犯实施犯罪行为时被主动牵连进来。
吸收犯往往无法幸免地被卷入犯罪现场,因为他们与主犯之间存在某种关系,如亲属关系或职务关系,导致他们在犯罪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
吸收犯通常是由于主犯的行为或请求而被迫参与并承担部分犯罪责任。
牵连犯和吸收犯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其参与犯罪行为的意愿和责任程度。
牵连犯是有意地参与并帮助主犯实施犯罪行为,牵连犯自身选择了参与犯罪行为。
而吸收犯则是被动地被牵连进犯罪行为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逃脱。
牵连犯对于犯罪行为的实施有一定的掌控和影响,他们在行为中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而吸收犯则是被动地被迫参与,他们在行为中的作用较小。
牵连犯通常对犯罪行为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因为他们作为共同实施者或帮凶,对于犯罪行为通常有一定的了解。
吸收犯则可能对实际犯罪行为的计划和细节知之甚少,因为他们并不是主犯或与主犯进行犯罪策划的一部分。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都是刑法中的法律术语,用来描述犯罪情节中涉及多名犯罪行为的人员之间的关系。
在刑事审判中,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辨析十分重要,因为它们决定了每个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和刑罚。
牵连犯是指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犯罪行为,或同一种犯罪行为中犯罪共同体人数较多的刑法主体之间,存在共谋、分工、犯罪意图统一或者通过犯时相互通信的情形。
参与犯必然的犯罪须为侵害行为,以实现侵权目的的行为并不构成共同侵权的参与犯罪,如在一场抢劫中当值的行为并不算是牵连犯罪。
而吸收犯则是指犯罪行为发生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犯罪行为,或同一种犯罪行为中犯罪共同体人数较多的刑法主体之间,存在共谋、分工、犯罪意图统一或者通过犯时相互通信,各自形成不同的侵权部分。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
牵连犯强调的是多个犯罪分子在同一起犯罪行为中共同行动或分工合作,而吸收犯则强调的是多个犯罪分子在同一起犯罪行为中各自完成不同的侵权部分。
在实际案例中,往往会出现牵连犯和吸收犯的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案情做出正确的认定。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认定对于刑事审判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确定犯罪行为时,必须对参与犯、牵连犯和吸收犯进行准确的划分,以保障每个犯罪分子的合法权益。
对于不同类别的犯罪分子,法律规定了不同的刑罚,有利于对犯罪分子进行个案化的审判,促进司法公正。
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辨析是非常必要的。
在实际案例中,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认定需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需要查明犯罪行为的具体情节。
在一起共同犯罪案件中,需要了解各个犯罪分子的行为和作用,以确定是否存在共谋、分工、犯罪意图统一或者通过犯时相互通信的情形。
如果多个犯罪分子共同行动或分工合作进行犯罪行为,那么就可以认定为牵连犯;如果多个犯罪分子各自完成不同的侵权部分,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吸收犯。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1.吸收犯(1)吸收犯的概念根据一般的日常概念或法律的内容,有几种不同的犯罪行为,其中一种行为自然会被其他行为所吸收,仅构成吸收犯罪。
(2)吸收犯的特征1.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的行为,每种行为分别被定罪,并且每种行为都符合《刑法》相关规定所规定的刑法。
2.几种犯罪行为之间具有吸收关系。
吸收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
(1)一般经验中的吸收关系,即根据一般经验法则,一种犯罪是另一种犯罪的自然方法或结果,前一种行为是后者行为的自然发展阶段,或者后者行为是前者行为的自然发展结果(2)法律内容中的吸收关系,即根据法律,一种犯罪包含在另一种犯罪中。
(3)吸收犯的处罚吸收关系表现为重行为和轻行为。
重罪者将被处以重罪,轻罪将重罪。
2.牵连犯(1)牵连犯的概念目的是犯下某种罪行,但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违反了其他犯罪。
此时,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因果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存在牵连关系,因此被称为牵连犯。
(2)牵连犯的构成要件1.牵连犯的目的是犯罪。
这是牵连犯的本质。
牵连犯是犯罪,其方法行为和结果行为构成另一种犯罪。
2.必须有两种以上的行为,一种是目的行为,一种是方法行为,或者一种是原因行为,另一种是结果行为,或者两种方法行为,目的行为(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
3.两项或以上的行为违反了刑法的有关规定,并违反了两项以上的罪行,构成一项独立的罪行,而每种行为都不是犯罪的要件。
4.两个或多个行为之间必须存在牵连关系。
隐含关系有两种类型:(1)方法行为与目的行为之间的隐含关系。
(2)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
(3)牵连犯与吸收犯的区别在牵连犯中,这两种犯罪之间没有自然的联系,但在吸收犯罪中,这两种犯罪之间却存在这种联系。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在犯罪案件中,除了直接实施犯罪的主犯外,还存在着所谓的牵连犯和吸收犯。
在司法实践中,对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辨别非常重要,因为他们的不同立场对于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有着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对牵连犯和吸收犯的概念和区别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
1. 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指的是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是因为参与了某些犯罪活动而受到法律惩罚的人。
牵连犯不是犯罪行为的主体,但是他们却扮演了一定的促成或协助犯罪的角色。
例如,在一起持枪抢劫案中,如果某个人提供了枪支帮助犯罪分子实施抢劫,虽然他没有直接抢劫,但是他也应该受到牵连犯的惩罚。
吸收犯,又称为同谋犯,是指在共同犯罪的行为中,与主犯之间存在明确的、共同的犯罪意图,作为犯罪行为的主动参与者,共同完成犯罪活动。
吸收犯通常是犯罪中最为主要的成员,他们与主犯存在着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例如,在一起抢劫案中,驾驶汽车的人和直接入室抢劫的人虽然有行为上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是共同实施犯罪的主体,因此都应该受到吸收犯的惩罚。
3.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从定义上来看,牵连犯和吸收犯的最大的区别就是犯罪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不同。
牵连犯是在犯罪活动中起到了促成和协助的作用,但是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吸收犯则是在犯罪活动中起到了主动参与和协作的作用,与主犯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犯罪意图。
从刑事责任上来看,吸收犯的刑罚通常比牵连犯更重。
因为与主犯存在着共谋关系,吸收犯的行为导致犯罪的实施更具有危害性,因此需要依法给予更严厉的惩罚。
从证据链上来看,牵连犯和吸收犯在犯罪定罪上也有着不同的证据标准。
牵连犯需要证明其与犯罪直接相关的行为和证据,而吸收犯则只需要证明与主犯之间有明确的犯罪意图,或是实施了实质性的犯罪行为即可被定罪。
总之,在司法实践中,针对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辨别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证人、执法人员和法律工作者来说,需要根据具体案情进行准确的辨别,以保证司法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和吸收犯是刑法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以描述犯罪行为中的不同责任情节。
在司法实践中,区分牵连犯和吸收犯十分重要,因为它影响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定罪和处罚。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
牵连犯是指在实施一项犯罪行为时,与主犯共同参与,并在一定程度上共同犯罪。
牵连犯并不是直接犯罪的主体,但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或提供了一定的帮助,因此也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典型的牵连犯包括指使犯、帮凶、恶意欺骗他人的持币人等。
与之相对的是吸收犯,吸收犯是指在主犯实施犯罪行为时,被动地被牵涉进来,并且只是在犯罪行为某个环节上提供了有限的协助或者发生了一定的参与,但并没有形成共同犯罪的关系。
吸收犯通常是在被害人被胁迫或者强迫的情况下,作为从犯实施犯罪行为。
比如说,被逼迫提供帮助的行为。
在判断一个参与犯是否属于牵连犯还是吸收犯时,主要需要考虑他们在犯罪行为中的主动性、故意程度以及对犯罪行为的实际影响。
如果他们在实施犯罪行为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直接的犯罪动机,可以视为牵连犯。
但如果他们是被胁迫或者受到威胁,只是被迫提供了某种帮助或是参与了犯罪活动的某个环节,那么可以认定为吸收犯。
需要注意的是,牵连犯和吸收犯在法律上并不是同等的。
牵连犯在刑罚上承担相对较重的责任,而吸收犯通常会得到一定的减轻处罚。
这是因为牵连犯在犯罪行为中有更为直接的故意和行为,对犯罪事实的形成和发展有着一定的贡献。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吸收犯是指若干犯罪行为被其中一项吸收的情况,仅确立了一种吸收犯罪。
牵连犯是指犯罪者以犯罪为目的,犯罪手段或结果行为违反其他犯罪的犯罪。
关于如何识别牵连犯的若干独立犯罪行为之间的牵连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折衷理论更为科学,即应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确定。
没有刑法的规定,也没有联合惩罚,这是牵连犯的基本特征。
吸收犯罪与牵连犯之间的区别如下:
(1)吸收犯罪是一种犯罪吸收了其中一种犯罪行为,而只确立了一项吸收犯罪指控的情况。
(2)牵连犯是指以犯罪为目的,但其犯罪方式或结果行为违反其他指控的犯罪。
(3)两种吸收犯罪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但两种共谋犯罪之间却没有必然的联系。
犯罪分子是由几种独立的犯罪行为组成的,他们犯下不同的罪行。
牵连犯还由数种独立的犯罪构成,它们违反了各种不同的指控,但是牵连犯的因果行为(即犯罪的初衷)导致了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
牵连犯罪分子的例子,例如使国家为欺诈提供官方文件,窃取他人财产,找到枪支并非法持有它们。
可以看出,吸收犯罪的数量行为关系更为密切,牵连犯罪与吸收犯罪的最大区别在于牵连犯罪的数量行为之间没有必然性。
为了达到欺诈目的,没有必要伪造官方文件作为手段,盗窃他人财产不一定是为了
获得枪支。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法律实践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法律定义、区别特点、适用情况等方面对牵连犯与吸收犯进行辨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一、牵连犯与吸收犯的法律定义牵连犯是指在犯罪事实中,与主要犯罪事实有关联而又不构成主要犯罪的犯罪行为。
通俗地说,就是在犯罪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帮助或者支持作用,却不属于主要犯罪。
吸收犯则是指在犯罪事实中,犯罪行为中的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其中一部分行为已经构成了其他罪名的要件。
也就是说,吸收犯的行为被另一个罪名“吸收”了,因此不构成独立的罪名。
1. 不同的构成要件2. 不同的法律后果在法律后果上,牵连犯通常会被判处相对较轻的刑罚,而吸收犯则不构成独立罪名,其行为主要由其他罪名来承担后果。
3. 根据行为的不同确定牵连犯主要根据被告人的行为是否涉及主要犯罪来确定;吸收犯则主要根据犯罪行为内部的因果关系来确定。
4. 影响分析的不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认定,会根据具体案情进行认真分析。
对于牵连犯,要着重考虑其行为与主要犯罪事实之间的关联程度;而对于吸收犯,要着重考虑各犯罪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1. 牵连犯适用情况吸收犯通常适用于一些犯罪行为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一部分行为已经构成了其他罪名的要件。
盗窃罪和抢劫罪之间存在吸收关系,因为抢劫罪已经包含了盗窃罪的要件。
甲、丙、丁三人因共同盗窃被抓获。
经审理查明,甲为主犯,丙、丁为从犯,有关联而不构成主要犯罪的犯罪行为。
2. 吸收犯案例甲因私闯民宅被抓获,途中携带偷窃民宅财物的工具。
经审理查明,私闯民宅罪已包含了偷窃罪的要件,因此私闯民宅罪吸收了偷窃罪。
牵连犯与吸收犯如何区分
牵连犯与吸收犯如何区分在司法领域中,两个常见的概念是牵连犯和吸收犯。
这两个术语的概念在法律中特别重要,因为它们用于区分和识别不同形式的犯罪。
本文将探讨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差别,并提供几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区分它们。
1. 什么是牵连犯牵连犯是指多个人一起参与同一犯罪,并互相牵涉。
在牵连情况下,每个参与犯罪的人都对犯罪的全部行为负有责任。
如果一个人获罪,那么所有涉及的人都有可能被判责任。
例如,如果A偷了汽车,B作为对计划的知情人提供了帮助,C则提供了贩卖赃车的市场,那么所有这三个人都被认为是牵涉到了犯罪,并且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2. 什么是吸收犯吸收犯是指一种犯罪行为中包含了同一行为的多个犯罪罪名。
在吸收情况下,法律通常会对同一件事情以一个罪名进行起诉,而不是以多个罪名进行起诉。
例如,如果在一次袭击中,人们涉及的犯罪包括故意伤害和抢劫,那么法律只会对这些行为中的一个罪名进行起诉。
3. 如何区分牵连犯和吸收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是司法系统中的两个不同概念。
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犯罪的本质不同。
在牵连犯的情形下,犯罪是多人参与,一起参与同一犯罪行为。
在吸收犯情况下,一个行为涉及到多个罪名。
为了区分牵连犯和吸收犯,需要考虑犯罪行为的本质和行为罪名的区别。
如果多个人参与同一犯罪,那么它是牵连犯。
如果同一行为包含多种罪名,那么就是吸收犯。
以下是两个案例来帮助解释这一点。
Case 1:牵连犯和罪责扩张在这个例子中,三个人(A、B、C)共同计划抢劫一家银行。
A和B负责实施抢劫,而C负责作为看守。
如果警察捕获A,那么B和C也可能被牵扯进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A受到了重罪的惩罚,那么B和C将面临有罪判决。
即使他们没有参与实际的抢劫行为,他们的参与同样被视为犯罪,因为他们参与了银行抢劫的计划和策划。
因此,不管案件中涉及了多少个罪名,如果犯罪行为本身有多个参与者,那么这就是典型的牵连犯案件。
此外,牵连犯案件可能会发生罪责扩张,因为所有涉及的人都可能被判有罪。
牵连犯与吸收犯有什么区别
牵连犯与吸收犯有什么区别以下是⼩编整理的牵连犯与吸收犯的不同的相关知识,跟着店铺⼩编⼀起来看看吧,希望通过分享⼤家更加了解法律。
牵连犯与吸收犯有什么区别吸收犯数个不同的犯罪⾏为,依照⼀般的⽇常观念或法条内容,其中⼀个⾏为当然地为他⾏为所吸收,只成⽴吸收⾏为的⼀个犯罪。
(⼆)吸收犯的特征1.事实上有数个不同的⾏为,每⼀⾏为都单独成罪,都分别符合刑法分则规定的有关条⽂规定的犯罪构成。
2.数个犯罪⾏为之间存在着吸收关系。
吸收关系主要有两种情况。
(1)⼀般经验上的吸收关系,即依照⼀般经验法则,⼀罪是另⼀罪的当然实⾏⽅法或当然实⾏结果,前⾏为是后⾏为的当然发展阶段或者后⾏为是前⾏为的当然发展结果(2)法条内容上的吸收关系,即按照法律规定,⼀罪的犯罪构成为他罪所包括。
(三)吸收犯的处罚吸收关系表现为重⾏为吸收轻⾏为。
对吸收犯以重罪论处,轻罪被重罪吸收。
牵连犯(⼀)牵连犯的概念以实施某种犯罪为⽬的,但其⽅法⾏为或结果⾏为⼜触犯了其他罪名的情况,此时⽅法⾏为和⽬的⾏为之间、原因⾏为和结果⾏为之间就存在着牵连关系,因此称之为牵连犯。
(⼆)牵连犯的构成要件1.牵连犯以实施某⼀犯罪为⽬的。
这是牵连犯的本质。
牵连犯是为了实施某⼀犯罪,其⽅法⾏为和结果⾏为⼜构成了另外⼀个犯罪。
2.须有两个以上的⾏为,其中⼀个是⽬的⾏为,⼀个是⽅法⾏为,或者⼀个是原因⾏为,⼀个是结果⾏为,或者既有⽅法⾏为、⽬的⾏为(原因⾏为),⼜有结果⾏为。
3.两个以上的⾏为均触犯了刑法分则中的有关规定,触犯了两个以上的罪名,构成独⽴的犯罪,各⾏为不属于⼀个犯罪构成的要件。
4.两个以上的⾏为之间须有牵连关系。
牵连关系有两种:(1)⽅法⾏为和⽬的⾏为之间的牵连关系。
(2)原因⾏为和结果⾏为的牵连关系。
(三)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牵连犯中的两罪之间不存在当然的关系,⽽吸收犯的两罪之间存在着这样的关系。
以上就是店铺⼩编的回答,如果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店铺律师团队。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以描述犯罪中不同的关系和责任。
牵连犯是指在一个犯罪行为中,多人共同实施犯罪活动,彼此之间互为教唆或帮助关系,各自承担犯罪责任;吸收犯是指在一个犯罪行为中,多人共同实施犯罪活动,其中某个人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和结果足以包括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其他人只构成被吸收的关系,免于犯罪责任。
牵连犯和吸收犯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犯罪行为的组织关系
二、责任的确定方式
对于牵连犯,每个人都是独立承担犯罪责任的,其责任的大小与他们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相关,可以追究个别人的独立责任;而对于吸收犯,由于某个人的犯罪行为足以包括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其他人将免于犯罪责任,只能构成被吸收的关系,无需追究其独立责任。
三、对犯罪行为结果的共同追诉
牵连犯之间彼此互为教唆或帮助关系,因此对于犯罪行为结果的共同追诉是合理的,可以追究各个牵连犯的独立责任;而对于吸收犯,则不应追究被吸收的人的责任,只对实施犯罪行为的那个人追究犯罪责任。
四、诱因与动机的重要性
牵连犯中,每个人有自己的诱因和动机,他们之间共同实施犯罪行为是出于各自的意愿和目的;而吸收犯中,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实质上是被吸收在某个人的犯罪行为中,其动机和诱因不如实施者重要。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一、吸收犯的含义。
吸收犯是事实上有数个不同行为,其中一行为吸收其他行为,而只成立一个罪名的犯罪。
二、牵连犯的含义。
牵连犯:指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数个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或者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分别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状态。
且对于牵连犯,除我国刑法已有规定的外,从一重罪论处。
然后让我们来通过例子辨析数罪与上面两个,三者之间的区别:
1.数罪和牵连犯:最重要的区别是通常性。
偷枪杀人,是一个数罪并罚的行为。
表面上看符合方法行和目地行为的牵连,但其中缺少牵连犯要求的生活通常性,偷枪之后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杀人,抢劫,绑架,一般人不会一下子就想到杀人,想到其他用处的概率相同,所以不具有通常性。
制造假币之后出售使用假币,一般制造假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出售使用,(不排除有人造假币就是为了看看,但想到这个的概率更低)这具有生活通常性,所以是牵连犯。
2.牵连犯和吸收犯:最重要的区别的吸收犯的必然性和当然性。
个人认为陈永生教授在法硕讲义中对吸收方式的第二点有点问题,应当改为“一行为是另一行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或者直接删去。
不然实在难以辨析(如,可以说造假币是卖假币的组成部分)。
入室抢劫是吸收犯,想要抢在屋里的东西,必须要到屋子里去(前行为是必经阶段)。
偷了枪支必然就持有枪支(当然结果),这也是吸收犯。
这不是人为所能控制的,具有必然性和当然性。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在法律界中,我们常常会听到“牵连犯”和“吸收犯”这两个概念。
虽然这两个概念
都涉及到多个罪行的判定,但是它们的区别却很大。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特点和区别。
一、牵连犯
所谓“牵连犯”,是指一个人在犯下一项罪行时,还同时犯下了另一项罪行,而这两
项罪行实际上是相互独立的。
也就是说,这个人在犯下第一项罪行时,并不需要犯下第二
项罪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在处理牵连犯的情况时,一般认为需要分别对这两项罪行作出独立的判决,而不应该
将它们混为一谈。
这样做的理由主要有以下两点:
1.独立性原则:在牵连犯的案例中,这两项罪行是相互独立的,应该分别受到法律的
惩罚。
2.公平原则:将牵连犯的两项罪行混为一谈,容易给犯罪嫌疑人造成不公平的惩罚。
二、吸收犯
所谓“吸收犯”,是指一个人在犯下一项罪行时,另一项罪行的犯罪意图已经被第一
项罪行所包含,而后者已经完全包含甚至涵盖了前者。
2.效率原则:将吸收犯的两项罪行分别作出判决,会浪费司法资源,影响司法效率。
三、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别
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牵连犯和吸收犯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两项罪行之间的关系。
在牵连犯的情况中,两项罪行是相互独立的,而在吸收犯的情况中,第二项罪行已经被第
一项罪行所包含。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处理,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犯罪
时间、犯罪手段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尽量保证司法公正和有效性。
总之,牵连犯和吸收犯都是在犯下多项罪行的情况下的一个法律概念,但其涉及的问
题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处理。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司法实践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案件中,牵连犯和吸收犯的界限往往比较模糊,容易引起误解。
本文将从概念界定、刑法规定及案例分析等方面对牵连犯和吸收犯进行辨析,以期使读者对这两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概念界定牵连犯是指在犯罪的过程中,通过特殊的关系使另一个人的犯罪行为受到牵连的人。
牵连犯是通过某种特殊的方式参与到犯罪行为中去的,但他并不是犯罪的直接主体。
而吸收犯是指在犯罪过程中因为犯罪行为的特殊构成关系,而将其他人的行为吸收到自己的行为之中。
二、刑法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牵连犯和吸收犯的相关规定主要包括《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和第一百一十四条。
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了牵连犯的构成要件,明确规定了“有组织和教唆犯罪的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参与犯”、“刑法明确规定是牵连犯的”等情形是可以被认定为牵连犯的。
而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了吸收犯的构成要件,明确规定了“实际行使主观方面职责的人”、“合同或者法规规定负有保护、管理职责的人”、“合伙经营的人”、“被规定为刑法确定了主体构成关系的情形”等情形是可以被认定为吸收犯的。
三、案例分析1. 牵连犯案例分析在某个案例中,甲在参与一起盗窃案的过程中,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背景指使乙等人一起盗窃,甲并没有亲自行动。
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法官认定甲属于牵连犯,并据此作出了相应的判决。
这个案例中,甲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和背景指使他人参与犯罪行为,使得其他人的犯罪行为受到了牵连,从而构成了牵连犯。
2. 吸收犯案例分析在另一个案例中,某公司的经理张某明知公司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但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仍然出售给了消费者。
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后,公司被起诉,法院认定张某为公司的吸收犯,因为张某作为公司的经理在责任范围内,应当对产品质量负有管理责任,但他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防止问题的发生,因此将其行为吸收到公司的行为之中。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司法实践中有着不同的作用和适用条件。
在刑事案件中,对于涉案人员的认定和判决,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区分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牵连犯与吸收犯进行辨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在刑法中的运用。
一、牵连犯牵连犯是指在犯罪中直接参与的犯罪主体,通常是主要犯罪分子或者共同犯罪分子。
牵连犯是指那些直接参与到犯罪活动中,或者通过某种方式对犯罪行为起到推动、策划、协助、指挥等作用的人员。
在刑法中,对于牵连犯的认定通常需要考察其具体的参与程度和作用,只有在其行为符合牵连犯的特征时,才能被认定为牵连犯。
牵连犯通常具有以下特征:1. 直接参与犯罪行为,具有实际的犯罪行为情节;2. 对犯罪行为有推动、协助、指挥等作用;3. 在实施犯罪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对犯罪行为具有重要影响;4. 在共同犯罪中扮演重要角色,而非仅仅是从犯或共犯。
二、吸收犯吸收犯是指在犯罪中没有直接参与但却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危害的人员。
吸收犯通常是相对于牵连犯而言的,他们并不直接参与犯罪行为,但其行为或者状态却对犯罪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和危害。
在刑法中,对于吸收犯的认定需要考察其行为是否与犯罪行为有一定的法律关系,即是否属于犯罪的结果之一。
三、牵连犯与吸收犯的区别牵连犯和吸收犯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产生混淆,但在实质上它们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为的直接性:牵连犯通常是直接参与到犯罪活动中,其行为与犯罪结果有直接的联系;而吸收犯则是间接参与,其行为对犯罪结果有一定的促成作用。
2. 作用的重要性:牵连犯的行为在犯罪中通常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对犯罪行为有重要影响;而吸收犯则是相对次要的参与者,其行为对犯罪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
3. 法律关系的强弱:牵连犯的行为与犯罪之间通常具有更为直接的法律关系,其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部分;而吸收犯的行为与犯罪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对较弱,可能存在一定的间接关系。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和吸收犯是刑事法律中的两个概念,它们在法律意义上有所区别。
牵连犯是指对于同一犯罪行为中的多个人,其中一个人从犯行为转变为主犯行为的情况,而吸收犯则是指在同一犯罪事实中的多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牵连犯是指一个人从犯行为转变为主犯行为的情况。
从犯是指对犯罪行为起辅助作用或帮助犯罪行为实施的人,而主犯是主要实施犯罪行为的人。
A打算抢劫一家商店,他携带枪支进入商店,实施抢劫行为,B在外面负责看守,起到了帮助作用。
如果B在看守的过程中,决定进入商店并参与抢劫行为,那么他就由从犯转变为主犯,这就是牵连犯的情况。
吸收犯是指在同一犯罪事实中,多个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
吸收犯存在于实施犯之间,发生同一犯罪事实的不同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通常会将多个犯罪行为视作一个罪行,将其合并起来处罚。
A因涉嫌盗窃,企图从某家商店中偷走商品。
在偷走商品之后,A又决定携带偷来的商品,逃跑时使用暴力对抗商店员工。
虽然他实施了两个不同的犯罪行为,但法律通常会将其视作同一犯罪事实的组成部分,将其合并处罚。
这就是吸收犯的情况。
对于牵连犯和吸收犯的辨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形成条件不同。
牵连犯的形成需要主犯行为的转变,即从犯行为转变为主犯行为;而吸收犯的形成则是在同一犯罪事实中存在多个犯罪行为。
牵连犯和吸收犯的法律后果也不同。
对于牵连犯来说,主犯的犯罪行为具有决定性,从犯是在主犯行为基础之上起辅助作用,因此他们可能面临相同的刑事责任。
而对于吸收犯来说,多个犯罪行为被视为同一犯罪事实的组成部分,因此会将其合并起来处罚,被合并的每个犯罪行为可能会影响最终的刑事责任大小。
牵连犯和吸收犯在法律适用上也有所不同。
对于牵连犯来说,转变为主犯行为的瞬间是关键,这可能意味着从犯和主犯在刑罚适用上存在差异。
而对于吸收犯来说,各个犯罪行为之间存在吸收关系,因此在决定刑罚时需要考虑各个犯罪行为的性质、情节等因素。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在刑事诉讼中,我们经常会听到“牵连犯”和“吸收犯”这两个词汇。
它们有区别,也有联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避免在实际操作中的混淆和错误。
一、牵连犯的概念牵连犯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与其他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或联系,但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主要犯罪行为中的人员。
牵连犯的行为通常包括犯罪辅助行为、犯罪支持行为和犯罪同谋行为等多种形式。
牵连犯的犯罪行为对主要犯罪行为起到了一定的协助作用,但其行为并不是构成主要犯罪的必要条件。
牵连犯的处罚通常是由于其在犯罪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对主要犯罪行为的协助作用。
但是,由于牵连犯并没有直接参与到主要犯罪行为中,因此其处罚相对主要犯罪人权轻,通常处以轻微罚款或拘留等行政处罚,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吸收犯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罪行之间存在成分互相吞吸的关系,即一种罪行的构成要素被另一种罪行所吸收。
吸收犯是指一个罪行可以吸收另一个罪行,使被吸收的罪行行为与主要罪行行为相统一,被视为主要罪行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单独的罪行。
吸收犯的存在通常会对刑事案件的定性和量刑产生影响。
在定性方面,如果被吸收的犯罪行为已经构成了主要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那么被吸收的犯罪行为就不再分别认定犯罪,而是判定为主要犯罪的构成要素。
在量刑方面,吸收犯通常只能根据主要犯罪的犯罪情节和轻重程度进行刑事处罚,而不能单独依据被吸收的犯罪行为进行独立判决。
牵连犯与吸收犯的最大不同在于,牵连犯是指行为对主要罪行起到一定协助作用,但并不是主要罪行的一部分;而吸收犯则是指连同主要罪行一并认定的行为。
总之,牵连犯和吸收犯是诉讼中常见的概念,但它们并不相同。
判决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认定,以准确的实际情况来界定犯罪行为的性质和人员关系,从而实施合理的量刑和处罚。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中的两个概念,用以描述一起犯罪行为中的不同参与程度和不同法律责任。
本文将对牵连犯与吸收犯进行辨析。
一、牵连犯的概念与特点牵连犯又称为从犯,是指在主犯实施犯罪行为中起次要作用,但对于构成犯罪事实的成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犯罪共犯与同案犯是牵连犯的两种表现形式。
牵连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从属作用:牵连犯是在主犯的指使、鼓动、教唆或者协助下参与犯罪行为的,其行为主体地位是从属于主犯的。
2. 近因作用:牵连犯的行为发生在主犯行为的紧接之后,起到帮助、支援、配合的作用。
3. 具有实施犯罪的行为:牵连犯在犯罪行为中具有某种实质性行为,但其行为与主犯行为有一定的差别。
4. 与主犯存在一定的连接:牵连犯与主犯的行为之间存在一种因果关系,牵连犯的行为对主犯行为具有促成、助长等作用。
吸收犯又称为偶犯,是指在主犯的犯罪行为中,尽管具有犯罪意图,但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完成实质性的共同犯罪行为,从而被主犯的犯罪行为吸收。
吸收犯的特点有以下几点:1. 犯罪意图:吸收犯具有犯罪意图,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完成实质性的犯罪行为,例如计划好的共同抢劫行动未能成功实施。
2. 动机和目的:吸收犯与主犯有着相同的动机和目的,即参与犯罪行为获得利益或实现目标。
4. 必需、有助或无可避免:吸收犯的参与对于主犯的犯罪行为必需、有助或无可避免。
共同实施的盗窃行动,吸收犯参与是为了掩护、破解警戒等。
牵连犯与吸收犯在参与程度和法律责任上存在一些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3. 法律责任不同:牵连犯与主犯具有共同犯罪责任,根据其参与行为的具体情况,可能承担不同的法律责任;而吸收犯未能完成实质性行为,通常不承担实际犯罪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4. 影响范围不同:牵连犯在主犯犯罪行为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行为对主犯行为有一定的影响;而吸收犯未能完成实质性行为,对主犯的行为没有直接的影响。
牵连犯与吸收犯是刑法中的两个概念,用以描述犯罪行为中不同的参与程度和法律责任。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
牵连犯与吸收犯之辨析牵连犯与吸收犯是两个法律术语,在刑事法律中有着不同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牵连犯是指与犯罪行为直接或间接有关联的人。
在牵连犯的概念中,这些人并没有直接参与犯罪行为,但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与犯罪活动有联系。
他们可能是犯罪行为的帮助者、胁迫者、掩护者或者其他相关行为的参与者。
与此这些人对于犯罪行为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促成或者助推的作用。
在法律中,对于牵连犯能否被定罪一般需要进一步证明他们是否参与了相应的犯罪行为,是否具备相应的故意或过错行为。
相对而言,吸收犯是指主要犯罪行为吸收了次要犯罪行为。
主要犯罪行为通常是指实质性的、涉案的犯罪行为,可以独立存在并被单独追究其刑事责任。
次要犯罪行为则是在主要犯罪行为的基础上发生的涉及其他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次要犯罪行为通常是主要犯罪行为的衍生行为或者附随行为,且其实施与主要犯罪行为的实现相辅相成。
在刑法中,对于吸收犯通常会考虑其在主要犯罪行为的成立条件、结果和过程中的作用,来判断其是否已经涉及了犯罪事实,是否有罪判定的必要。
牵连犯和吸收犯在刑事法律中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参与方式不同。
牵连犯是在犯罪行为中起到一定作用的人,但并没有直接实施犯罪行为;而吸收犯则是在主要犯罪行为中涉及了次要犯罪行为。
2. 直接责任不同。
牵连犯由于只是在犯罪行为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其直接责任通常比主要犯罪行为的责任要轻;而吸收犯则是在主要犯罪行为的基础上发生了其他违法行为,其责任也相对比较直接。
3. 判断标准不同。
对于牵连犯来说,需要证明其是否与犯罪行为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者能够促成犯罪的发生;而对于吸收犯来说,则需要考虑其在主要犯罪行为中的具体作用,是否已经涉及了犯罪事实。
牵连犯和吸收犯是刑法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对于涉及到刑事责任的人群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和判断标准。
牵连犯是在犯罪活动中有一定参与而未直接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而吸收犯是次要犯罪行为在主要犯罪行为中的涉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犯和牵连犯的异同
吸收犯,是指数个犯罪行为,其中一个犯罪行为吸收其他的犯罪行为,仅成立吸收的犯罪行为一个罪名的犯罪形态;牵连犯,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实施某种犯罪,其方法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的犯罪类型。
吸收犯和牵连犯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第一,两者的行为人都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且数个行为都具有一定的联系;第二,二者的行为人的数个行为都触犯了不同的罪名;第三,二者的处罚原则都不实行数罪并罚。
但是吸收犯和牵连犯的不同点也有很多:
第一数行为触犯的罪名的性质不同。
牵连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不同的罪名,是罪质不同的犯罪,吸收犯的数行为触犯的是相同的罪名,是罪质相同的犯罪。
第二,数行为之间的关系不同。
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牵连关系,即目的和方法,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吸收犯的数行为之间是罪的吸收关系,被吸收的罪不复存在。
第三,行为的具体表现不同。
牵连犯的数行为之间关系表现为目的行为与方法行为、原因行为与结果行为的关系,吸收犯的数行为表现为预备行为、未遂行为、实行行为、中止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帮助行为等。
第四,犯罪故意的性质不同。
吸收犯数行为的故意是同一的;其数量可能多个,但性质是相同的,且是针对同一行为对象,侵犯相同直接客体的故意。
牵连犯的数行为的故意不是同一的。
支配方法行为、目的行为、结果行为的各个具体犯罪故意虽然是为总的犯罪目的服务,但其本身则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
第五,侵犯的客体和作用的对象不同。
构成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侵犯同一或相同的直接客体,并且指向同一的具体犯罪对象;而构成牵连犯的数行为侵犯的直接体必然是不同的,也不必作用于同一具体的犯罪对象。
第六,主观方面的差别。
牵连犯虽然是基于一个犯罪目的实施数个犯罪行为,但行为人在这个犯罪目的的制约下,形成了与牵连犯罪的目的行为、方法行为、结果行为相对应的数个犯罪故意,犯意的异质性和相对复数性是牵连犯的构成特征之一。
吸收犯必须基于一个犯意,为了实现一个具体的犯罪目的而实施了数个犯罪行为,犯意的同一性和单一性是吸收犯的显著特征之一。
第七,两者在处断原则方面存有一定的差异。
,牵连犯的处断原则,一般为从一重处断,即按重的罪从重处罚,有时还并处轻罪的附加刑。
吸收犯的处断原则是仅以吸收之罪论处,对被吸收之罪置之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