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化学

合集下载

酶化学

酶化学
第 六 章 酶化学 (Chemistry of Enzyme)
什么是酶
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性及特性 共性: 共性: 不发生质、量的变化, 改变反应速度; 不发生质、量的变化,但能 改变反应速度;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但能缩短反应时; 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但能缩短反应时; 可降低反应活化能; 可降低反应活化能;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 特性: 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易失活、酶活性可调控; 高效性、专一性、易失活、酶活性可调控; 催化作用与结构有关。 催化作用与结构有关。
习惯上沿用的单位如 :
乳酸 + NAD+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可用丙酮酸的增加量表示, 乳酸脱氢酶的活力可用丙酮酸的增加量表示, 丙酮酸的增加量表示 也可用340nm光吸收的增加量来表示。 也可用340nm光吸收的增加量来表示。 340nm光吸收的增加量来表示
酶活力单位表示方法
* 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 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mol/L。 时的底物浓度,单位是 。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活性
最适温度 温度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不可逆抑制
抑制剂与酶活性中心的某些必需基团共价键不可逆 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丧失。 结合,引起酶的活性丧失。 实例: 实例:有机磷杀虫剂
Asp
活性中心以外 的必需基团
底物
催化基团
结合基团
活性中心
肠激酶
胰蛋白酶
缬天天天天赖异缬甘

46

18 3
S S S 活性中心
S
缬天天天天赖
缬 异甘组 丝 S S S S

生物化学第三章 酶

生物化学第三章  酶

(四)酶的比活力(比活性) • 酶的比活力是指每单位质量样品中的酶 活力,即每毫克酶蛋白中所含的活力单 位数或每千克酶蛋白中所含的Kat数。
比活力=
酶活力单位数 酶蛋白质量(mg)
• 比活力是表示酶制剂纯度的一个重要指 标,对同一种酶而言,酶的比活力越高, 纯度越高。
七、酶促反应动力学
• 酶促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的反 应速度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 • 在探讨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 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
单纯酶 酶→ 结合酶(全酶)→ 辅助因子→ 酶蛋白 辅酶 辅基 金属离子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性,二 者只有结合成完整的分子时,才具有催化活性。 ●一种酶蛋白只与一种辅酶结合,组成一种全酶, 催化一种或一类底物进行某种化学反应。 ●一种辅酶可以和多种酶蛋白结合,组成多种全酶, 分别催化不同底物进行同一类反应。
(三) 诱导契合学说-关于酶作用专一性的假说 ●1890年,Emil Fischer提出“锁钥学说” :底 物的结构和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吻合,就象 锁和钥匙一样,这样它们就能紧密结合形成中 间产物。
底物
+

酶 –底物复合物
●1958年,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学说”: 酶活性部位的结构与底物的结构并不特别 吻合,但活性部位具有一定的柔性,当底 物与酶接近时,可以诱导酶活性中心的构 象发生改 变,使之 成为能与 底物分子 密切结合 的构象 。
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 <5% 时的
反应速度。
(一)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 当反应系统中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时, 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即 ν =k[E]。
(二) 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生物化学 第四章 酶

生物化学 第四章 酶

生物化学 第四章 酶1、什么是酶?(酶的定义是什么)?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特异底物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酸(2) 化学本质:蛋白质2、什么是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多功能酶?单体酶:由一条多肽链构成的酶,溶菌酶;寡聚酶:由多个相同或不同亚基以非共价键连接的酶,磷酸化酶a ;多聚复合体: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彼此嵌合而成。

可一次催化连锁反应的复合体,丙酮酸脱氢酶系;多功能酶:一条多肽链上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催化活性的酶,生物进化中基因融合的产物,DNA 聚合酶3、简述酶的分类?单纯酶、结合酶的定义是什么?酶蛋白、辅助因子的作用? 酶的分类:单体酶、寡聚酶、多酶复合体及多功能酶单纯酶:仅由多肽链组成,如淀粉、脲酶、核糖核酸酶等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其催化作用依赖于两部分的共同参与,如氨基转移酶、碳酸酐酶、乳酸脱氢酶等。

酶蛋白的作用:决定反应专一性辅助因子的作用: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4、辅助因子的分类及分类依据是什么?各自(辅酶、辅基)的作用分别由哪些? 辅助因子的分类:辅酶和辅基。

分类依据:按照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及作用特点不同辅酶的作用:与酶蛋白共价键结合紧密,不可用透析、超滤方法除去 辅基的作用:与酶蛋白非共价键结合不牢固,可用透析、超滤方法除去5、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包括哪些基团?这些基团的功能是什么? 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必需基团相对集中,形成一个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其反应生成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活性中心的基团 (1)结合基团:可与底物结合(2)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6、什么是酶原?什么是酶原激活?酶原激活的机制是什么?简述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酶原:是细胞内合成或初分泌时处于无活性状态的酶的前体 酶原激活:在一定条件下,酶原向有活性酶转化的过程。

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1)酶原是酶的安全转运形式,避免细胞产生的酶对细胞进行自身消化,并使酶在特定的部位和环境中发挥作用,保证体内代谢正常进行。

酶

(1)大多数酶是蛋白质(Most enzymes are proteins )
白酶的结晶,并进一步证明了酶是蛋白质。
J.B.Sumner
J.H.Northrop
酶是蛋白质的证据:
1 酶的化学组成,氮16%。
2 在水溶液中发生两性解离,有等电点。
3 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4 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作用于酶也使之变性。
Menten推导了米氏方程
2
米氏方程的推导
Et ES
SE
S
k 1
k1
ES
ES
P E
k2
[ES]生成速度: v1 [ES]分解速度:v2
k1 Et ESS
k1ES k2 ES
当酶反应体系处于恒态时:
2.在分离提纯过程中,不能剧烈搅拌。
3.在提纯溶剂中加一些保护剂,如少量EDTA (乙二胺四乙酸)、少量β-巯基乙醇。
4.在分离提纯过程中要不断测定酶活力和蛋白 质浓度,从而求得比活力,还要计算总活力。
(二)酶活力的测定 1 定义: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称酶 活力(enzyme activity,也称酶活性), 酶活力通常以最适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 应的速度来确定。
例 2H2O2→2H2O+O2
1mole H2O2酶 1mole Fe3+ 能催化 5×106mole H2O2的分解 只能催化6×10,specificity)
1、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例:
NH2 C O NH2
H
—CH2—S: · · H —CH2—C=CH HN CH N:
His-咪唑基
4、 酶的活性中心的微环境

生物化学第6章 酶化学

生物化学第6章 酶化学

课外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生物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所以又称为生物催化剂。

2、辅酶: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结合比较疏松,可以用透析和超滤法除去。

3、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分子表面上由必须基团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能与底物结合并将底物转变为产物,这个包括底物结合基团和催化基团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4、同工酶:在同种生物体内,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本身的分子结构和理化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5、诱导契合:酶活性中心的某些氨基酸残基或基团可以在底物的诱导下获得正确的空间定位,以利于底物的结合与催化。

二、符号辨识1、FMN:黄素单核苷酸;2、LTPP:焦磷酸硫胺素;3、THP:四氢叶酸;4、Km:米氏常数,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5、IU:酶活性的国际单位;三、填空1、酶促反应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不稳定性)以及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的特点;2、酶作用的专一性有立体化学专一性和非立体化学专一性两种类型。

其中,立体化学专一性包括(立体异构)专一性和(几何异构)专一性,非立体化学专一性包括(键)专一性、(基团)专一性和(绝对)专一性。

3、酶的辅助因子包括(金属离子)、(小分子有机物)和(蛋白质辅酶);4、辅酶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与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的方式结合,结合比较(疏松),可以用透析和超滤法除去。

5、辅基是结合酶的非蛋白质部分,与酶蛋白以(共价键)的方式结合,结合比较(紧密),不能用透析和超滤法除去。

6、完全由蛋白质组成没有辅助因子的酶是(单纯酶)。

如各种水解酶;7、酶蛋白只有一条多肽链,大多催化水解反应,这样的酶是(单体酶);8、酶蛋白由几条至几十条多肽链亚基组成,这些多肽链或相同或不同,这样的酶被称为(寡聚酶);9、由几种酶彼此嵌合形成,有利于一系列反应连续进行的复合体被称为(多酶复合酶);10、酶的系统命名法可以简单表示为:(底物)+(反应性质)+酶11、依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按催化反应的类型,酶可分为6大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合成酶类)。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化学
亲核基团
—CH2—·O·:
H
底物中典 型的亲电 中心包括:
磷酰基
Cys-SH
—CH2—·S·:
H
脂酰基 糖基
His-咪唑基
—CH2—C=CH
HN N:
CH
(五)金属离子催化
金属离子作为酶的辅助因子起作用的方式:
1.与酶蛋白紧密结合稳定酶的天然构象,亲电催化 2.与酶结合较弱,作为激活剂存在。 3.通过价态的可逆变化,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其他成分的酶:
核酶(ribozyme) :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 近年还有DNA分子具有催化活性报道。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催化剂。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 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核酸或其复合体。
脲酶:专一性水解尿素。
第一个被分离提取的酶,并证明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抗体酶:是用化学反应的过渡态类似物作免疫原产生 的催化性抗体,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其本 质上是免疫球蛋白。
(6)对于结合酶,辅酶、辅基往往参与酶活中心的 组成。
第二节 酶催化作用的机制
一、酶与底物的结合——中间复合物学说
该学说认为,在酶促反应中,酶(E)总是先和底 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复合物(ES),再 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E)。 ——中间复合物学说能较好的解释酶为什么能降 低反应的活化能。
实际上,底物与酶结合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 底物可诱导蛋白质构象改变,蛋白质必需基团也可使 底物敏感键发生变化,更好“契合” 。 3.“三点附着”模型:该模型认为底物与酶活中心的 结合有三个结合位点,只有当这三个位点都匹配的时 候,酶才会催化相应的反应。
二、酶作用高效率机制
(一)底物与酶的邻近、定向效应
1)绝对专一性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

生物化学第三章酶化学

通式:AH2+B→BH2+A
系统命名可分为19亚类,习惯上可分为4个亚类: (1)脱氢酶:受体为NAD或NADP,不需氧。
(2)氧化酶:以分子氧为受体,产物可为水或H2O2,常需黄素辅基。
(3)过氧化物酶:以H2O2为受体,常以黄素、血红素为辅基。 (4)氧合酶(加氧酶):催化氧原子掺入有机分子,又称羟化酶。按
His 活性中心重要基团: His57 , Asp102 , Ser195
Asp
3 活性中心的研究方法 1.酶分子侧链基团修饰法 (1)非共价特异修饰法: (2)特异性共价修饰法 (3)亲和标记法
2.动力学参数测定方法 3.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法 4.定点诱变法
二 酶原及酶原的激活 没有催化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zymogen)。
V max 初 速 度 v c b 1/2 V max
a
0
Km
[S]
图5-14 底物 浓度对 酶促反 应速度 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度V与底物浓度[S]的关系
(二)Michaelis-Menten方程和米氏常数
米氏方程式推导来源于中间产物学说 解释酶促反应中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最合理的
学说是中间产物学说。该学说认为酶促反应形成酶-

通式: AB→A+B

包括醛缩酶、水化酶、脱羧酶等。共7个亚 类。
5、异构酶类 催化同分异构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式:A→B
其中:A、B为同分异构

包括消旋酶、异构酶、变位酶等。共6个亚 类。
6、合成酶类 催化由两种物质合成一种物质,必须与ATP 分解相偶联。也叫连接酶,如DNA连接酶。
通式:A+B+ATP→AB+ADP+Pi 或 A+B→AB+AMP+PPi

酶化学

酶化学

第三章酶学I 主要内容一、酶的组成分类1.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以分为简单蛋白和结合蛋白。

2.简单蛋白质酶类:这些酶的活性仅仅由它们的蛋白质结构决定。

3.结合蛋白质酶类:这些酶的活性取决于酶蛋白和辅因子两部分。

辅因子主要包括无机离子和有机小分子两种物质,其中有机小分子又根据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分为辅酶和辅基。

在结合蛋白质酶类分子中,酶促反应的专一性主要由酶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催化性质则主要由辅因子化学结构所决定。

二、酶的催化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非常高,酶促反应的速度与化学催化剂催化的反应速度高1010倍左右。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作用于某一类或某一种物质。

根据专一性的程度可分为绝对、相对专一性和立体结构专一性三种类型。

3.温和性:酶一般是在体温、近中性的pH及有水的环境下进行,作用条件较为温和。

4.酶活性的可调节性:细胞内酶活性可以受底物浓度、产物浓度等许多因素的影响。

三、酶的命名和分类1.命名法: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

2.国际系统分类和编号:根据国际系统分类法的原则,所有的酶促反应按反应性质分为六大类,用1,2,3,4,5,6的编号来表示。

1-氧化还原酶类;2-转移酶类;3-水解酶类;4-裂合酶类;5-异构酶类;6-合成酶类。

如:Ecl.1.1.27 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四、酶活力(或酶活性)、比活力表示法用反应初速度表示酶活力。

酶活力单位:U;酶的比活力:U/mg蛋白质五、酶促反应动力学1.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米氏常数(Km):当酶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它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之一,只与酶的种类有关,而与底物浓度无关;米氏常数(Km)的测定主要采用双倒数作图法。

2.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酶反应速度最大的环境温度,它是酶的条件性特征常数,只在一定情况下才有意义。

3.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酶反应速度最大的介质pH值。

4.酶浓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当底物浓度远远大于酶浓度时,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酶化学

酶化学

酶的分离纯化步骤
选材 保 存
破碎细胞
检测酶纯度
抽提
浓缩、制干
分离、纯化
进一步纯化
分离纯化注意事项:
全部操作一般在0~5℃间进行。用有机溶剂 时,必须在-15℃至-20℃下进行。
有时需在抽提溶剂中加少量EDTA,以妨重 金属使酶失活。
对于巯基酶需加入少量巯基乙醇,以妨酶 被氧化失活。 在整个分离纯化过程中,不能过度搅拌, 以免产生大量泡沫使酶失活。 在整个分离纯化过程中,必需经常测活, 以指导纯化工作。
一种酶蛋白一般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
3、酶的辅助因子
辅助因子的化学本质是金属离子或小分子有机化合物,按其
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不同可分为辅酶( coenzyme )与 辅基(prosthetic group)。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疏松(一般非共价结合),可用透析或 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紧密(一般以共价键结合),不能通过 透析或超滤将其除去
②结合酶: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前者称为酶蛋 白( apoenzyme ),后者称为辅助因子( cofactor )。酶蛋白
与辅助因子结合形成的复合物称为全酶(holoenzyme)。
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酶蛋白与辅助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催化活性,只有二者结合
成全酶才有催化作用。
酶蛋白:决定反应专一性(特异性) 辅助因子:直接参加反应,决定反应类型(性质) 一种辅助因子可与多种酶蛋白结合
The Nobel Prize n Chemistry 1989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has awarded the 1997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with one half to Paul D. Boyer and John E. Walker for their elucidation of the enzyma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synthesis of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and with one half to Jens C. Skou, for the first discovery of an ion-transporting enzyme, Na+, K+-ATPase.

第三章 酶化学

第三章  酶化学

5. 金属离子的催化效应
金属离子与底物形成络合物,稳定中间过渡态; 金属离子通过屏蔽底物的负电荷,使亲核反应更容易 进行。 6. 活性部位的疏水效应 活性部位通常位于疏水环境的裂缝中,使得酶和底物 的弱相互作用力变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了解) 胰凝乳蛋白酶的催化机理(了解)
酯酶 酯酶
甘油+ 3 脂肪酸
R1-COO-R2+H2O 蔗糖+H2O 棉子糖+H2O
蔗糖酶
R1-COOH + R2OH 葡萄糖 + 果糖 果糖 + 蜜二糖
蔗糖酶
b. 基团专一性(族专一性)
(2)立体异构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L-氨基酸氧化酶只对L-氨基酸起作用,对D- 氨基酸无作用。 D-氨基酸氧化酶只对D-氨基酸起 作用,对L-氨基酸无作用。 精氨酸酶催化L-精氨酸;乳酸脱氢酶催化L-乳酸; 苦杏仁酶只催化β-甲基葡萄糖苷水解,对α-甲基葡 萄糖苷无水解活性。
3. X-射线晶体衍射法 X4. 定点诱变法 定点突变的方法改变编码蛋白质的DNA的顺序, 定点突变的方法改变编码蛋白质的DNA的顺序, 通过判断突变前后酶活性的变化来研究酶的活性中心。
酶催化作用的机理: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1. 酶和底物的邻近和定向效应 邻近效应是指通过底物在酶分子表面的定位从而大大 提高底物的局部浓度,使反应速度加快的效应。 定向效应是指底物在酶的作用下,采取有利于反应进 行的取向。
2. 酶和底物的诱导契合
底物在酶的作用下,某些基团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 变,产生电子张力,底物分子形变,导致反应易于进行 的效应。
3. 酸碱催化效应
酶通过向底物分子提供瞬时的质子或接受瞬时的 质子而稳定酶-底物复合物,加快反应进行的效应。

酶化学

酶化学

酶化学单体酶:由一条肽链组成,一般不需要辅助因子。

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亚基组成的酶。

大多是调节酶,多含偶数个亚基。

同工酶:指催化化学反应相同,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乃至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酶的比活力:每毫克酶蛋白中所含有的酶活力单位。

回收率:每次提纯后酶制剂的比活力/提取液总活力。

纯化倍数:每次提纯后酶制剂比活力/提取液比活力。

组成酶:是细胞从恒定速率和恒定数量生成的酶类,是细胞中天然存在的,其含量较稳定,一般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诱导酶:是细胞中进入特定的诱导底物后,被诱导生成的,其有无及含量的多少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酸碱催化:由质子转移所致的催化作用为酸碱催化作用;由催化剂向反应物提供质子为酸催化,由催化剂从反应物中夺取质子为碱催化。

共价催化:在酶催化反应过程中,酶与底物以共价键结合成中间物过滤态以加速反应。

即在催化时,亲核催化剂或亲电催化剂能分别放出点子或汲取电子,并作用于底物的缺电子反应中心或负电中心,迅速形成不稳定的共价键中间复合物,降低反应活化能,使反应加速。

酶的亲核标记:根据酶与底物能特异性结合的性质,设计合成一种含反应基因的底物类似物,作为活性部位的标定试剂,它能像底物一样进入酶的活性部位,并以其活泼的化学基团与酶的活性基团的某些特定基因共价结合,使酶失去活性。

Ks型不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剂主要作用于酶活性部位的必须基团,但也作用于酶非活性部位,取决于抑制剂与酶活性部位必须基团在反应前形成非共价络合物的解离常数以及与非活性部位同类基团形成非共价络合物的解离常数之比,即Ks的比值,故称为Ks型不可逆抑制剂。

Kcat型不可逆抑制剂:这类抑制剂不但具有与天然底物相类似的结构,而且本身也是酶的底物,可被酶催化而发生类似底物的变化。

但这类抑制剂还有一种潜伏性的反应基团,这种基团可因酶的催化而暴露或活化,作用于酶活性中心或辅基,使酶共价共价修饰而失活。

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的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某些特性和功能的过程,称为酶分子修饰。

酶化学

酶化学

胰脏分泌出来的三种酶在氨基酸序列等方面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反映 出他们起源于共同的祖先,但又表现出不同的专一性。这种来自共同祖 先,通过基因改变而得到不同专一性的结果,称为同源的“趋异进化”。
结构上:三种酶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40%左右的氨基酸
序列相同,三者活性中心的丝氨酸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则是完 全一样的,其序列均为:Gly—Asp—Ser—Gly—Gly—Pro
补匹配时,酶才作用于这个底物显示活性,催化S反应。该学说可
以很好的解释E的立体异构专一性。
二者都属于“刚性模板学说. 邻 近 效 应 ( proximity
(orientation effect) effect )
酶催化的高效性
和定向效应
两种效应使酶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点。
的结合体,此结合体称为多酶复合体(multienzyme complex)。 多酶体系:体内物质代谢的各条途径往往有许多酶共同参 与,依次完成反应过程,这些酶不同于多酶复合体,在结 构上无彼此关联,故称为多酶体系(multienzyme system)。 如参与糖酵解的11个酶均存在于胞液,组成一个多酶体系。
金属离子的作用

稳定构象:
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连接作用:
稳定酶蛋白催化活性所必需的分子构象;

作为酶的活性中心的组成成分,参与构成酶的活性中心;

作为桥梁,将底物分子与酶蛋白螯合起来。
一、酶的分类
(二)根据酶蛋白分子的特点
单体酶
肽链
寡聚酶
多酶复合体(物理结合体) 多酶体系 多功能酶

多酶复合体:体内有些酶彼此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物理
可解析酶分子的三维结构,了解酶活性部位AA的相对位置
与实际状态和与活性部位有关的其他基团。

《食品生物化学》第六章 酶化学

《食品生物化学》第六章 酶化学
立体异构专一性
四.诱导契合学说
1.“锁和钥匙学说”
(1)内容: 底物的结构必须与酶活性中心的结构
非常吻合 → 二者紧密结合,形成中间产 物。
1.“锁和钥匙学说” (图6-4左)
底物
酶-底物 酶
(2)缺点:不能解释可逆反应
乳酸脱氢酶
乳酸
丙酮酸
2H
底物 酶
酶-底物 产物
2.诱导契合学说(图6-4右)
1.竞争性抑制作用
抑制剂(I)与酶作用的底物(S)结构 相似,可与底物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琥珀酸脱氢酶
琥珀酸
延胡索酸
丙二酸
琥珀酸脱氢酶
COOH
CH2 CH2 COOH 琥珀酸
COOH CH2 COOH 丙二酸
抑制剂(I)与酶作用的底物(S)结构相似, 可与底物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1.竞争性抑制作用
V1
V2
V3
V4
V5
底物浓 底物浓 底物浓 底物浓 底物浓
度很低 度低
度稍髙 度高
度很高
(1)
(2)
制得相对平 滑的曲线
V
(3) ..
.
.
. (4)
(5)
[S]与V之间
的关系曲线
0 1 2 3 4 5 [S]
三.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
[S]与V之间 的关系曲线
图6-8
K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酶的最适 底物。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Km=28mmol/L
蔗糖酶的最适 底物是蔗糖
蔗糖酶
棉子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Km=350mmol/L
(4)Vmax值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

生物化学第五章 酶

第五章酶第一节概述一、酶的概念酶是由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能力和催化专一性的蛋白质,又叫生物催化剂。

酶(enzyme) 是由生物细胞合成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生物催化剂。

不同生物体所含的酶在种类和数量上各有不同,这种差异决定了生物的代谢类型。

二、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酶与非生物催化剂的共性:1) 用量少、催化效率高。

2) 都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3) 能加快反应的速度,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4) 反应前后不发生质与量的变化。

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的特性1) 催化效率极高(immense catalytic power )可用分子比(molecular ratio)来表示,即每摩尔的酶催化底物的摩尔数。

酶反应的速度比无催化剂高108-1020倍,比其他催化剂高107-1013倍酶作为催化剂比一般催化剂更显著地降低活化能,催化效率更高。

通常用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TN,或催化常数K cat)来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它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或每秒钟每微摩尔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

Kcat:103~1062) 高度的专一性(highly specific )∶所谓酶的专一性是酶对反应物(底物)的选择性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作用于特定的底物。

发生特定的反应,对其他任何物质都没有作用。

相对专一性:有些酶的专一性较低,对具有相同化学键或成键基团的底物都具有催化性能。

立体异构专一性(光学专一性):几乎所有酶对立体异构物的作用都具有高度专一性。

内肽酶胃蛋白酶R1,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NH2端及COOH端胰凝乳蛋白酶R1: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他疏水氨基酸(COOH端)弹性蛋白酶R2:丙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等短脂肪链的氨基酸(COOH端胰蛋白酶R3:碱性氨基酸(COOH端)外肽酶羧肽酶A R m:芳香族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羧肽酶B Rm:碱性氨基酸羧肽末端的肽键氨肽酶氨肽末端的肽键二肽酶要求相邻两个氨基酸上的α-氨基和α-羧基同时存在3) 反应条件温和4) 酶的催化活性是受调节控制的5) 酶不稳定,容易失活2. 酶的分类(1) 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氧化-还原酶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3第三章酶化学137030032

3第三章酶化学137030032

二、中间产物学说:在此基础上又提出过渡态学说
E + S ES ES* EP P + E
(酶 ) ( 底物) (酶-底物中间物)(过渡态 ) (酶-产物中间物) (产物 )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因素


1、邻近与定向效应: 酶促反应中,底物结合到活性中心,有效浓度大大增 加,利于提高反应速度 由于活性中心立体结构和相关基团的诱导和定向作用, 使底物分子中参与反应的基团相互接近,并被严格定向 定位,使酶促反应具有高效率和专一性特点
6、金属离子催化 7、协同催化
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主要是B族维生素)(重要) 常见辅酶及与维生素关系 有机辅因子
NAD+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用
传递氢
维生素组分
烟酸 (VPP,VB5) 烟酸 (VPP,VB5)
需要该因子的酶 脱氢酶
作用基团 尼克酰胺
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磷酸
传递氢
脱氢酶
(2)亲电催化:与亲核催化相反,酶分子中的亲电基 团(辅基中的Mg2+ 、 Mn2+ 、 Fe2+)对底物中的亲核 基团发生攻击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而形成共价中间物 5、微环境影响:活性中心穴内是相对疏水环境。酶的催 化基团被低介电环境所包围,因此,底物分子的敏感键和 酶的催化基团之间有很大的反应力。
总活力=700 U 总活力=650 U 每一步总活力 第一步总活力
比活力=0.4375 U/mg
比活力=1.3 U/mg
回收率=
×100%
=650/700×100%=92.86% 每一步比活力 纯化倍数= 第一步比活力 =1.3/0.4375×100%=2.97
一、底物浓度( [S] )对酶反应速度(V)的影 响: 1、 [S]与V的关系: 用[S]对V作图,得 到一矩形双曲线。

酶化学

酶化学

Section 3酶化学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为主要成分的并具有极强的催化能力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一、酶的分类①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及氢的转移,如琥珀酸脱氢酶②转移酶:催化分子间基团的转移,如谷丙转氨酶GPT③水解酶:催化水解反应,如蛋白酶④裂解酶:催化非水解地除去底物分子中的基团及其逆反应,如草酰乙酸脱羧酶⑤异构酶:催化分子异构,产生同分异构体,如普通糖磷酸异构酶⑥合成酶:在ATP的作用下,合成有关物质,如丙酮酸羧化酶二、酶的化学本质1大部分酶是蛋白质,酶是生物体合成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某些核酸有催化活性,如核酶(ribozyme);某些抗体有催化活性,如抗体酶(abzyme)。

有的酶为结合蛋白,分子中除了蛋白质外,还有其他非蛋白质物质。

结合蛋白的蛋白质部分叫酶蛋白,非蛋白质部分根据其与酶蛋白结合的紧密程度分为辅酶和辅基。

前者与酶蛋白分子结合较疏松,后者结合较为紧密。

酶蛋白与辅因子单独存在时均无活性,二者结合才能产生活力。

酶蛋白与辅酶组成的完整分子为全酶。

全酶=酶蛋白+辅因子金属离子辅因子辅基小分子有机物辅酶决定酶催化专一性的是蛋白质部分。

三、酶的特性1、高效性2、专一性(specificaty):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底物(substrate,S,既被酶作用的物质)◆结构专一性①绝对专一性②相对专一性A基团专一性B键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3、高敏感性:即酶易失活,酶作用需要比较温和的条件,如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酸碱度等。

这是由于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凡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能使蛋白质失活4、可调节性:包括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酶原激活和激素控制等5、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的相关性:结合酶的催化活性与辅酶、辅基和金属离子的作用是相关的。

四、酶的结构与功能酶的活性部位又称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同底物结合,并起催化反应的空间部位。

酶化学的概念

酶化学的概念

酶化学的概念酶化学是指研究酶的物理性质、结构、功能和催化机理等方面的科学领域。

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分子,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高效的催化活性。

它在生物体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参与几乎所有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

酶的研究涉及到许多学科,如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等。

酶的分类:酶可以按照催化反应的类别进行分类,包括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合成酶等等。

酶还可按照酶本身的性质进行分类,如氧化酶、脱羧酶、脱氢酶、酯酶、蛋白水解酶等。

每一类酶都有独特的催化机理和底物特异性。

酶的物理性质:酶是大分子量的蛋白质,通常由数百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酶的大部分结构是由α-螺旋和β-折叠片段构成的。

酶的结构对其催化活性和底物特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酶还具有空间构象的变化能力,可以通过构象变化来调控其活性。

此外,酶还可以与底物和辅助物质结合形成酶底物和酶产物复合物,在催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酶的功能:酶主要通过催化底物的化学变化来实现其功能。

酶催化反应可以加速底物的反应速率,使反应在生物体内以可控的速率进行。

此外,酶还展示出高度的底物特异性,即只催化特定的底物分子。

酶的底物特异性由其活性中心和底物分子的互作以及结构适配性决定。

酶的催化机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酶促反应中的酸碱催化和酶促反应中的亲核催化。

酶促反应中的酸碱催化是指酶中的酸碱基团参与了底物的质子交换过程,从而改变了底物的活性。

酶促反应中的亲核催化是指酶通过提供亲核基团来引发底物分子的亲核进攻,从而促进了底物分子的化学反应。

酶的调控:酶活性的调控对于维持生物体内代谢的平衡和适应环境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酶活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调控,包括底物浓度、辅助物质和蛋白质结构等方面的调控。

酶的活性还可以通过其他分子的结合或去结合来调节。

酶的调控通常会发生在多个层面,从基因转录、转录后修饰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调整等。

酶的应用: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酶的发现不仅表明酶不一定都是蛋白质,还促进了有 关生命起源、生物进化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2014-3-13
(二)酶的化学组成及类别
单纯酶 酶 结合酶 (全酶)= 酶蛋白 + 辅因子 辅酶 :与酶蛋白结合得比较松的小分子有机物。 辅因子 辅基 :与膜蛋白结合得紧密的小分子有机物。
金属激活剂 :金属离子作为辅助因子。
酶促反应一般在pH 5-8 水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范围 为20-40C。
高温或其它苛刻的物理或化学条件,将引起酶的失活。 4.可调性:如抑制剂调节、共价修饰调节、反馈调节、 酶原激活及激素控制等。
2014-3-13
二、酶的专一性
绝对专一性 结构专一性 相对专一性 酶的专一性 键专一性 旋光异构专一性 立体异构专一性 几何异构专一性 基团专一性

系统名:包括所有底物的名称和反应类型。
乳酸 + NAD+
丙酮酸 + NADH + H+
乳酸:NAD+ 氧化还原酶
2014-3-13
第三节 化学组成及结构
一、酶的化学组成
(一)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1926年J.B.Sumner首次从刀豆制备出脲酶结晶,证明其为 蛋白质,并提出酶的本质就是蛋白质的观点。 1982 年 T.Cech 发现了第 1 个有催化活性的天然 RNA— 核酶, 以后Altman和Pace等又陆续发现了真正的RNA催化剂。
单纯蛋白质酶类
据酶分子 组成分类 酶蛋白质
结合蛋白质酶类
辅助因子
金属离子
辅基 辅酶
单体酶
据酶蛋白 特征分类 寡聚酶 多酶复合体
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 :一般由一条肽链组成,如 溶菌酶、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等。但有的单体酶有多 条肽链组成,如胰凝乳蛋白酶由3条肽链,链间由二硫 键相连构成一个共价整体。 寡聚酶-oligomeric enzyme:由2个或2个以上亚基组成, 亚基间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亚基间以次级键缔合。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乳酸脱氢酶、丙酮酸激酶等。
1. 用加热或光照给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2.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
酶和一般催化剂的作用就是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从而使活化分子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
2014-3-13
2014-3-13
二、中间产物学说 E + S
ES
E + P
在酶催化的反应中,酶(E)与底物(S)结合生成不稳定的中间 物(E-S),再分解成产物(P)并释放出酶,使反应沿一个低活 化能的途径进行,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所以能加快反应速度。 中间产物存在的证据:1.同位素32P标记底物法(磷酸化酶与 葡萄糖结合);2.吸收光谱法(过氧化物酶与过氧化氢结合)。
用过氧化氢酶在1秒内催化的反应,同 样数量的铁需要300年才能反应完。
1mol离子铁
6×10-4molH2O2
2014-3-13
如果人的消化道中没有各种酶类参与催化作用, 那么在体 温37℃的情况下,要消化一餐简单的午饭,大约需要50年。
2.专一性:酶对底物具有严格的选择性。 3.反应条件的温和性。
第五章 酶
酶的概念 酶的分类与命名
酶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酶作用的机理 酶促反应的速度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酶的制备与酶活力的测定 酶的应用
2014-3-13
要求
要求
掌握酶、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酶原的激活等概 念;掌握酶的分类、化学组成、特性和结合蛋白酶(全酶) 类的特性;掌握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掌握米氏方程和米 氏常数的意义;掌握竞争性抑制作用的概念;掌握抑制作
在组织细胞中,某些酶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可保护分泌这 种酶的组织细胞不被水解破坏。
2014-3-13
肠 激 酶
胰蛋白酶原
六肽
活性中心 胰蛋白酶
胰蛋白酶原的激活示意图
第四节 酶的作用机理
一、酶的催化作用与分子活化能
化学反应自由能方程式
ΔG =ΔH -TΔS ( ΔG是总自由能的变化, ΔH 是总热能的变化,ΔS 是熵的变化) 当Δ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当ΔG<0,反应能自发进行。
OH OH 2 邻苯二酚氧化酶 2
O O + 2H2O
+ O2
邻苯二酚
邻苯醌
(2)脱氢酶类:直接催化底物脱氢
A· 2H + B A + B· 2H
例:乳酸脱氢酶(EC 1.1.1.27,L-乳酸:NAD+氧化还原酶)
COOH HO C CH3
乳酸
COOH + NAD
+
乳酸脱氢酶
H
C
O
+ NADH + H+
乙酸+CoA-SH+ATP 乙酰-S-CoA+AMP+PPi
乳酸脱氢酶 EC
1.
1.
1.
27
第1大类,氧化还原酶 第1亚类,氧化基团CHOH 第1亚亚类,H受体为NAD+ 该酶在亚亚类中的流水编号
2014-3-13
酶的命名有两种方法:系统名、惯用名。 惯用名

1.1961年以前使用的酶沿用习惯命名: (1)依据底物来命名: 如:催化蛋白质水解的酶称蛋白酶。催化淀粉水解的酶称 淀粉酶。 (2)依据催化反应的性质及类型命名: 如:水解酶、转氨酶。 (3)结合上述两个原则命名,琥珀酸脱氢酶。 (4)有时加上酶的来源,如:胃蛋白酶、牛胰凝乳蛋白 酶。
酶的催化专一性主要决定于酶蛋白部分,辅因子通常是 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的载体。
2014-3-13
(三)酶的存在形式 1. 单体酶( monomeric enzyme) :仅有一条具有活性部位的 多肽链,全部参与水解反应。
2. 寡聚酶 (oligomeric enzyme)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 亚基牢固地联在一起,单个亚基没有催化活性。亚基之间以 非共价键结合。
CH3
丙酮酸
2.转移酶类(transferases) 催化基团的转移
A R +B A+ B R
例:谷丙转氨酶(GPT)(EC 2.6.1.2,L-丙氨酸: α—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3.水解酶类(hydrolases) AB + H2O A· OH + BH
4.裂合酶类(lyases)
从底物移去一个基团而形成双键或逆反应
2014-3-13
三、酶的专一性
“锁钥学说”(Fischer,1890):酶的活性中心结构与 底物的结构互相吻合,紧密结合成中间络合物。
(酶的多底物现 象、酶对正反方 向的催化、相对 专一性)
2014-3-13
2、诱导契合学说
酶的活性中心在结构上
具柔性,底物接近活性
中心时,可诱导酶蛋白 构象发生变化,这样就 使酶活性中心有关基团 正确排列和定向,使之 与底物成互补形状有机 的结合而催化反应进行。
1982 Cech和Altman发现四膜虫细胞大核期间26S rRNA前体具有自 我剪接功能。 1986 Schultz与Lerner研制成功抗体酶。
Boyer 和 Wakler 阐明 ATP 合成酶合成与分解 ATP 的分子机制。
第一节 酶的概念
酶是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一、定义: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 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键 (Bond) 专一性。如酯酶催化酯的水解,对于酯两端的 基团没有严格的要求。
2. 立体化学(异构)专一性
(1) 旋光异构专一性
酶的一个重要特性是能专一性地与手性底物结合并催 化这类底物发生反应。即当底物具有旋光异构体时, 酶只能作用于其中的一种。 例如,淀粉酶只能选择性地水解D-葡萄糖形成的1,4 -糖苷键; L- 氨基酸氧化酶只能催化 L- 氨基酸氧化; 乳酸脱氢酶只对L-乳酸是专一的。
1. 结构专一性
(1)绝对专一性(Absolute specificity) 有些酶对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定的 底物。这种专一性称为绝对专一性。
例如:脲酶、麦芽糖酶、淀粉酶、碳酸酐酶及延胡索 酸水化酶(只作用于反丁烯二酸)等。
(2)相对专一性(Relative Specificity)
(2)几何异构专一性(geometrical specificity) 有些酶只能选择性催化某种几何异构体底物的反应,而 对另一种构型则无催化作用。 如延胡索酸水合酶只能催化延胡索酸即反-丁烯二酸水 合生成苹果酸,对马来酸(顺-丁烯二酸)则不起作用; 丁二酸(琥珀酸)脱氢酶。
三、酶的化学组成及类别
2014-3-13
活化分子:所含能量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分子平 均能量)能参加反应的分子。 活化能:分子由常态转变为活化状态所需的能量。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1mol 反应物全部进入活化状 态所需的自由能。 能阈(能障):活化分子所含有的能参加化学反应的 最低限度的能量称为化学反应的能阈
促使化学反应进行的途径:
用对最大速度和Km的影响。
2014-3-13





1857 Pasteur提出酒精发酵是酵母细胞活动的结果。 1897 Buchner兄弟证明发酵与细胞的活动无关,不 含细胞的酵母汁也能进行乙醇发酵。 1913 Michaelis和Menten提出米氏方程。 1926 Sumner首次从刀豆中提出脲酶结晶,并证明具 有蛋白质性质。 1969 Merrifield人工合成核糖核酸酶。 1967-1970 从E.coli中发现第I、第II类限制性核酸内 切酶。
多酶体系 -multienzyme system :由几种酶靠非共价键 彼此嵌合而成。主要指结构化的多酶复合体如丙酮酸脱 氢酶系、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