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歌深化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浅析中国民歌的内在美
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在中国久远的历史长河中,民歌一直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记录着民间的生活和感情,传承着智慧和文化。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是丰富多彩的,体现在曲调、歌词、情感表达等方面,下面对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进行浅析。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体现在其曲调上。
中国民歌的曲调清新优美,多变而又富有韵味。
不同地域的民歌曲调各具特色,如青海的《青海湖》、云南的《茉莉花》、陕北的《马兰花》等,都是以本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表现出各自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
民歌的曲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也是中国民歌内在美的重要体现之一。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体现在歌词上。
民歌歌词通俗易懂,表达真挚,往往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工作中的真实写照。
比如《茉莉花》中的“茉莉花呀茉莉花,开在寂寞的夜里,香味填满了这黑夜”,表达了对坚强女性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马兰花儿》中的“赶山风赶大风,赶呀赶,赶狂风赶旷野,赶呀赶”,表达了对奋斗生活的追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这些歌词内容朴实真挚,表达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民歌的生活本真和生命力。
中国民歌的内在美还在于其情感表达。
中国民歌的情感表达浓烈而真挚,常常是源自于生活的体验和情感的流露。
例如《茉莉花》中的深情款款,表达了对家园的眷恋;《敖包梁之泉》中的悲凉哀怨,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苦涩。
这些民歌以其真挚的情感打动了许多人的内心,贴近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和情感寄托。
民歌有风雅,修辞赋比兴
民歌有风雅,修辞赋比兴【摘要】民歌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修辞和比兴作为民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为民歌增添了诗意和韵味。
修辞在民歌中的运用能够丰富歌词的表达方式,使歌曲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比兴则可以让民歌更加生动形象,让听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民歌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还展现了文化的传承与演变。
修辞赋比兴的独特魅力使得民歌在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对民歌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对民歌的深入理解和传承,可以更好地感受到民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促进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修辞赋比兴对民歌的贡献不可忽视,它们为民歌注入了新的创意和活力,使得民歌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1. 引言1.1 民歌有风雅,修辞赋比兴民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并传唱的歌曲,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都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风格。
民歌不仅是人们情感宣泄的表达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
民歌以其朴实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而修辞赋比兴则是赋予民歌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民歌有风雅,修辞赋比兴,则体现了民歌的内在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着重探讨民歌的魅力和特点、修辞在民歌中的运用、比兴在民歌中的体现、民歌的风雅之美,以及修辞赋比兴的独特魅力,从而揭示民歌的艺术价值和意义,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修辞赋比兴对民歌的贡献。
愿我们共同领略民歌之美,感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力量。
2. 正文2.1 民歌的魅力和特点民歌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异,反映了各地的生活方式、信仰和习俗。
例如西南地区的苗族歌谣、东北地区的二人转,都展现了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
这种地域性让民歌更具有吸引力和独特性。
民歌还具有传承性和包容性。
许多民歌被口头传唱,代代传承,传承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精神。
民歌也具有包容性,可以容纳不同风格和题材,让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多元文化的包容和交融。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
浅谈对中国民族音乐的认识摘要:本篇文章将要从民族音乐谈起通过挖掘各民族音乐的本体特征来浅析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涉及到南北地方特色的民歌以及歌舞乐等。
从歌曲的创作背景追溯到人文环境、地域性和音乐表现形式几个方面,达到真正认识了解民族音乐的效果,并从中学习传承发扬我国民族音乐。
关键词:“民族音乐”“歌舞乐”“民歌”“音乐表现形式”中华民族共和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国,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比如说衣着服饰、语言习惯、生活习惯等等。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是围绕着黄河流域发源而来的,有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其中四域地区包含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
从我国各个民族的音乐形态来看差别显著,看似无关系但通过音乐要素去分析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为无论是哪个民族的地方音乐都要从它的基本风格去入手进行剖析,首先是音乐线条其次是音乐融合再者是音乐感觉。
首先是音乐线条,这个大线条指的是民族作品它不同角度的线条;比如旋律线条,歌词线条,情感线条。
中国民族音乐大都是以线状的音乐思维进行创作的,音乐表现也大都以曲调为主而且在旋律线条生成时,这便直接形成了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
在旋律线条中不同民族的地方音乐作品就出现了不同的声调、腔调或者还有的直接添加上了民族方言或者民族独有的声韵,有的婉转有的直率极其丰富多彩风格显著。
并且在音乐表现中常用到的对于音量上的控制还有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旋律的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运用较少。
其次是融合,众所周知中华土壤孕育中华民族,这也就意味着地方的音乐作品都是根据地方的天地之性情地域之特点来进行创作的。
在众多的民族音乐中不管是起承转合还是在现的音乐手法都是根源于当地民众的一些处事习惯来延成起来的,所以我国的民族作品可堪称为本土的代表早与人文地域融为一体。
试析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民歌意识
双 贴在 窗上 的喜 字 都 以潜 移 默化 的方式 进 入 作家的心灵世界。 他对 民间文化的接受和认同 ’ 是 根深 蒂 固 的 , 并将 此 投 诸于 笔 端 , 以鲜活 的文 字 呈现 商州 印象 ,才得 以见 一个乡 土气息 浓厚 , 山民淳 朴 的商州 。 愿意描 写所 熟识所依 恋 的商 他 州人 、 商州 事 、 州性 , 有 动 听 的 民歌 , 人感 商 还 使 到醇香 的 商州气 息 。如果 说 , 北京城 下 的老舍 老 创作 出地道 的京 味儿文 学 , 那么 能否说 商州 山水 间的贾平 凹在 书写着土 色 的商味儿 神话 呢? 成作家后 ,经常性 的民间采风更坚定 了为百 姓鼓 呼的信念 。他 秉承 兴 , , , ” 观 群 怨 的传 统 , 籽‘ 田野作 业 ” 的方法 运用 到 收集 民歌的实 践 中, 他认 为“ 果能 进一 步到 民间 去, 山川河 流 , 如 从 节 气 时令 , 娶丧 嫁 , 生送 终 , 食起 用 , 婚 庄 饮 山歌 俚 俗 , 行八卦 , 神奠祀 等等 作一 番考察 , 五 巫 获得 的 印象 将更是 丰富和深 刻 。 [ ”2 1 他经常游走 于陕南 的 山野 河川 , 拜访村野 乡 民,在商州每 到一地 , “ 一是 翻 阅县 志, 二是观看戏 曲演 出, 三是 收集 民间歌谣 和传 说故事 , 四是寻 找当地 小吃 , 五是 找机 会参加 些红 白喜 事活动 。’ 翻民歌 已成 为他重 点涉猎 的 对象 , 大量接 触 百姓 , 回溯 过去祖 先 的记 忆 , 行 慢 于秦岭 山麓 , 丹江 河滩之 间或 山男 山女 的嘻 唱, 或 是河夫震天 的号子 声 , 一路走来歌 声相伴 。 平 凹的道 路》 一书 中记 载着 他与何丹 萌等 人 的采风 活 动, 如他们在丹江边 , 例 听撑排子 的小伙子对浣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是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它是人民群众自发创作的音乐作品,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的探究对于深入了解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民歌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民歌的旋律通俗易懂,直接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素,容易让人记住,并且歌词流传民间,使得民歌成为一种口头传统的艺术形式。
其二,民歌的歌词充满了对生活、爱情、自然的感悟和思考。
民歌的歌词往往富有诗意,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和感慨。
其三,民歌的节奏明快,音乐性强,使人产生快乐的情绪。
民歌的节奏多变,有的悠扬激昂,有的欢快轻快,能够让人产生兴奋和愉悦的感觉。
其四,民歌的演唱方式真实自然,不加修饰,表现出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
民歌的演唱方式通常没有太多的技巧和修饰,而是通过真情实感和纯真的表演方式来打动人心。
民歌的演唱风格也特别值得探究。
民歌的演唱风格多样,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风格各具特色。
北方的民歌多为原声唱法,以高亢豪放的口头传唱形式流传;而南方的民歌多以吟唱、呤唱的方式表达;西部的藏族民歌则以倍音唱法和特有的颤音技巧为特色。
民歌的演唱方式也受到演唱者自身的影响,有些演唱者会加入个人情感和表现力,让民歌更富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要探究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不能忽视对民歌产生影响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的了解。
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这些环境对于民歌的艺术特征和演唱风格都有深远的影响。
农村社会的民歌通常表现农民生活和劳作的主题,而城市中的民歌则更多地表达了现代都市人的生活和情感。
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也会对民歌的艺术特征产生影响,使得不同民族的民歌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民歌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形式,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声音和情感,通过朴实的旋律和真实的演唱方式,深深地打动着人们的心灵,是我们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浅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性
二、民歌的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性
劳 者歌其 事 ,那 里有 劳动 ,那 里就 有 民歌 ,劳 作何 只三 十六 行 ,题 材 十 分广 泛 。牧 者 有牧 歌 ,渔 者 有渔 歌 ,林 者 有 林歌 ,
歌 、云 南 民歌 、新疆 民歌等 。按 民族 不 同又 可分 为 :汉族 民歌 、 朝 鲜 族 民歌 、蒙 古 民歌 、哈 萨 克族 民歌 等 少 数 民族 民歌 。我 国 农 者 有 田歌 。 以声 协 力 就 有 号 子 ,异 性 相 爱 ,就 有 情 歌 。 宗教 古代 民歌 的表 演 形式 多 以 “ ”、 “ ”、 “ ”三者 结合 为 一 有 宗教 之歌 ,迷 信有 迷信 之歌 ,风 俗 有风俗 之 歌 。哪里 有生 活哪 歌 诗 舞 体 。如 《 乐记 》 中记 载 : “ ,言其 志 也 。歌 ,咏其 声也 。舞 , 里 就有 民歌 ,哪里 有生 命哪 里就 有 民歌 。摇篮 曲,各种 小调 无 处 诗 动 其容 也 。三 者 皆本 于心 。 ”到 了现 代 , 由于 民族声 乐体 系 日趋 不 在 。题材 十分 广泛 ,是 民歌 的共性 。 同样 ,形式 的多样性 ,也
史传统 和 多彩 多 姿的 繁花硕 果独 立 于世 界音 乐之 林 。无论 是先 秦 唱、对 唱 、齐 唱 、重唱 ,有 边舞 边 唱,有 边 吹拉 打击边 歌 唱 ,也 气 度恢 宏 的钟 磬 乐舞 ,还 是 隋唐华 光璀 璨 的歌舞 大 曲 ,乃 至 宋元 有伴 乐 、歌唱 分工 。各 民族 有各 民族 的传统 ,各 地方 有各 地方 的 以来清 新 、淳 朴 的戏 曲音 乐 ,无不 显示 出 中国 民族音 乐那 独特 的 特 色 。从 内容 上来 讲 ,有摇 篮 曲 、儿歌 ,有 情歌 、恋 歌 ,有迎 婚 艺术魅 力和丰 厚 的文 化底 蕴 。其成 就之辉 煌 ,影 响之 深远 ,在 世 歌 、婚 宴 歌 、 闹 洞房 歌 ,有 祝 寿歌 。人 死 后 有 陪殇 歌 ,有 送 殇 歌 ,有下 葬 时的仪 式歌 ,有 “ 七 ” ( 做 道场 )超 度歌 。人 类 生来 界文化 史上 留下 了无 比光辉 灿烂 的一 页 。 逸 然 而 ,2 世 纪 以来 ,随 着 西 方音 乐 的大 量 传 入 , 中 国 民族 死去 , “ 者 歌 其 闲 ,贪 者 歌 其 淫 , 劳者 歌 其 事 ” ,无 不 伴 着 O 音 乐渐 为 国人所 冷落 。一 方面 , 思想领 域 内的 “ 欧洲 中心 论 ”使 歌 。以上 可充 分展 示 民歌题 材广 泛 ,形 式多 样 、 内容 丰 富的共 有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以《金瓶梅词话》和“三言二拍”为例
民歌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和价值
民歌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和 启示
民歌在现代文学中的传承 和创新
民歌在明代白话小说中的 地位和作用
民歌在文学中的价值和意 义
结论
对明代白话小说中民歌的总结和评价
明代白话小说中的民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 民情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民歌在明代白话小说中起到了重要的艺术作用,丰富了小说的表现手法,增添了 文学色彩,为读者带来了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
《金瓶梅词话》中民歌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文学价值:丰富了小说的 表现手法,增添了艺术魅 力
影响: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
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民歌在“三言二拍”中的应用
“三言二拍”中民歌的种类和特点
01 种类:抒情短歌、叙事长歌、讽刺歌谣等
02 特点:语言质朴自然,内容广泛多样,形式活泼生
明代白话小说概述
明代白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兴起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早期代表作品:《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章回体小说 成熟期代表作品:《金瓶梅》、《西游记》等长篇小说 发展趋势:逐渐从历史演义、英雄传奇转向世情小说、讽刺小说
《金瓶梅词话》和“三言二拍”的背景和特点
《金瓶梅词话》背景:明代中叶,世 风日下,道德沦丧,人们普遍追求物 欲享受。
动,易于流传和传播
民歌在“三言二拍”中的功能和作用
反映社会现实:民歌 以朴实的语言和生动 的描写,反映了明代 社会的真实面貌,为 读者提供了深入了解 当时社会的窗口。
刻画人物形象:民歌 在“三言二拍”中常 被用作刻画人物的手 段,通过民歌表达人 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 特点,使人物形象更 加鲜明。
推动情节发展:民歌 在“三言二拍”中有 时会作为情节的线索 ,通过民歌引出故事 情节,推动故事发展 ,使故事更加紧凑。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是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符号。
这些歌曲充满了浓郁的陕北风情和深厚的人民情感,被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内涵。
本文旨在研究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
一、陕北民歌的艺术特点陕北民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人民情感。
它是陕北地区农民群众创造出来的一种民间歌曲,虽然歌词简单,但表达出来的情感却是十分深刻的。
陕北民歌大多数是由主题鲜明、情感真挚、流传广泛的句子组成的。
它们往往具有单纯的结构、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民族精神,充满了朴素、真实和深邃的感情。
陕北民歌的声音嘹亮、高亢,表达出人民生活的各种美好与痛苦,正如路遥所写《平凡的世界》中描绘的那样,“唱陕北民歌的声音象柿子树上的知了,一声比一声高昂。
”在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是中心情节的元素,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也是小说意境的表现方式。
例如,在《平凡的世界》中,陕北民歌扮演着丰富小说情节、塑造人物性格、表达主题思想的重要角色。
陕北民歌的旋律和歌词,成为了表达主人公面对挫折、生活苦涩时的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贾晓芙和郝淑雯悲情的相思之歌、李向前大耳窿时的反思之歌,还是田晓霞的坚韧之歌和马大龙的革命之歌,都通过陕北民歌这一文化符号的呈现,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文化内涵和生动的人物形象。
三、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既蕴含着陕北地区的历史文化,又折射着当代人民的生产生活,是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它们记录了陕北民间生产、生活、婚姻、爱情、战争、祷告等方面的内容,代表了道德、文化、哲学等方面的价值取向,同时又折射了陕北民众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在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则成为了表达人民情感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素材。
综上所述,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既蕴含丰富的文化意义,又反映人民生活、表达情感,其代表的陕北文化也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小说阅读中的丰富(深化、升华)主题
小说阅读中的丰富(深化、升华)主题一、丰富主题真题链接2022新高考语文一卷·现代文阅读《江上》·冯至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
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①推动情节向纵深发展,普通渔人生活在村落江边,不识子胥,让子胥无戒备之心,自然上船,这才有后来的决别赠剑等情节。
②衬托子胥的形象,闲野渔夫尚能尽一己之力渡人、助人,让子胥感到温暖,也让他意识到不能忘记国仇家恨,让他牢记使命,教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③让主题更加丰富多元,渔夫的志愿以及对素味平生者的救助,让我们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④阅读感受来说,采用故事新编形式,将渔夫从义士改为普通渔人,前者舍生取义,而后者作为普通人帮助他人却不求回报,同样感人至深;另外增加民歌等元素,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作品新颖活泼。
(每条2分,任意作答3条即可)二、深化主题深化主题:是使主题更深刻,更有社会穿透力,更能反映社会的本质。
《死亡地带》从全文来看,小说最后两段有哪些作用?答案:①使小说情节更加完整②从侧面塑造人物,使小说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
③通过众人对爱尔逊的赞扬,强调了爱尔逊行为的伟大,深化了小说主旨。
三、升华主题A:从意识上升到行动:比如,从认识错误,到改正错误。
B:具体的现实变成影响:比如,老师的一句话,影响了我的一生。
C:从点到面:赞美一个人,到赞美一类人,赞扬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人。
(升华其实就是质变,强调的是发生了变化。
)。
浅谈新时期小说的民歌现象
浅谈新时期小说的民歌现象作者:郭地福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09期新时期小说中的民歌现象是个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
这股来自乡野的风冲击着小说家的艺术创作。
无疑,民歌对处理小说情节,表现小说主题有一套自己的优势。
对某个情节片段的处理可以看作局部技术处理。
立足于某个情节片段运用民歌,情感比情节更重要称为情景式,在情节中往往起着推动作用为推动式。
一、情景式情景式,又称复合模式结构。
由于情景式较为明显地由两个形象系列复合而成一个形象系列为民歌所表现的生命追求和体验,一个形象系列为生活现实的完成形态,故称。
在民歌力量的召唤下,人所拥有的情感还原回归,从功利主义中解放出来,但这只是暂时的、理与义的羁绊,生活的固有矛盾还在。
由此两个形象系列的比衬、落差弥补了单一情节所缺乏的内在意蕴,开拓了立体的审美空间。
与美学有关的审美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美的存在、美的认识、美的创造。
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作为判别情景式民歌境界高低的标准。
1.美的存在停留在这一层次的情景式,对民歌的感受主要存在于人的直觉表象层,把民歌仅仅作为客观美来描写,如“歌声娓娓而出,像清泉在岩间流淌,像微风在林间细语”,“歌声如波涛汹涌,如晚风荡林。
”……这种描写取譬于客观物象,以比喻来传达对民歌的感受。
但是现实生活的形象系列单薄,两个形象系列很难形成比衬、落差。
另外,以形象见长的比喻在这里远远不够用,泛泛的比喻对民歌内涵的把握更显得苍白无力,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
2.美的认识“美的认识”阶段比“美的存在”阶段高一层次,这类描写更加注重民歌浸透内心,人们对民歌这种客观美的情感反应表现为追求内心世界的自我完善。
张贤亮的《绿化树》有很多这种片段。
小说中“我”在从劳改队释放的第一天,听到车把式海喜唱的情歌,就被民歌的力量所震撼。
民歌的歌词,把“我”心灵里被劳改队的尘埃埋往的那最底层拂试开来,“我”找到了自己的本质。
在“我”从不自由的人解放为自由人第一天,“我”从精神上真正得到解放,感到了自由。
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民歌元素—以《边城》为例
编号:南华大学学年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张凤香所在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谢晓鸣班级: 14 级中文1班学号: 201441201152016 年 10月2日南华大学文法学院学年论文成绩考核表浅析沈从文作品中的民歌元素——以《边城》为例摘要:任意一种新文学流派和样式都产生于特定的历史社会因素与人文环境。
湖南湘西是沈从文创作的故事背景发生的场所,他所具有的独特地域文化必然介入到作者的创作中,成为沈从文小说的不可或缺的元素。
人们在阅读沈从文的作品时,耳边总是回响着一支支充满了湘西风情的民歌。
这些民歌的插入十分恰当,成为沈从文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丰富的体裁、内容和形式的民歌在作品中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同时有着独特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沈从文,民歌,《边城》Analysis of the elements of folk songs in the works of Shen Congwen in "border town" as an exampleAbstract: Any kind of new literary genres and styles are produced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social factors and the humanistic environment. Xiangxi, Hunan is the place where the story of the creation of Shen Congwen, he has a unique geographical and cultural inevitably involved in the creation of the author, becoming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Shen Congwen's novels. When people read the works of Shen Congwen, the ear is always echoed with a support of Xiangxi folk songs. The insertion of these folk songs are appropriat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Shen Congwen's works, with rich genre, content and form of folk songs in the works have a different symbolic meaning and has a unique artistic effect.Keywords: Shen congwen ,folk song ,Border town引言湘西自古以来属荆楚之地,朱熹在《楚辞论集》中说:“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祀,其祀必使巫觋作乐,歌舞以娱神。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
路遥小说中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研究注:本文仅供参考。
路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铁道兵出身,因其作品《平凡的世界》等而享誉文坛。
他的作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陕北民歌的影响,其中陕北民歌更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赋予了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从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音乐特点以及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在路遥小说中的具体体现。
一、陕北民歌的文化内涵陕北民歌是陕北地区的民间音乐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陕北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民生活艰苦,因此陕北民歌在传承时代传统、表达人们情感及生活体验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在陕北民歌中,情感真挚、内容翔实,质朴、深沉、悲壮,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对命运的苦涩、对祖国的热情等丰富多彩的情感。
二、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陕北民歌的音乐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调式简单:陕北民歌的调式多为五声音阶,这为其简单、朴实的音乐特点奠定了基础。
2. 旋律优美:陕北民歌的旋律优美,富有变化,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具有很强的民间音乐特色。
3. 歌词质朴:陕北民歌的歌词质朴、深刻,真实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思想。
4. 伴奏简单:陕北民歌的伴奏多为简单的弹拨乐器或打击乐器,使得音乐更加朴实、自然。
这些音乐特点使得陕北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三、陕北民歌在路遥小说中的艺术应用在路遥的小说中,陕北民歌贯穿成为作品的精髓所在,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 《平凡的世界》中的陕北民歌在《平凡的世界》中, 陕北民歌被用来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通过男主人公叶红英对陕北民歌的钟爱和追忆,在歌声中表达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情,凸显了他坚韧、热爱生活的性格。
陕北民歌也成为小说情节的铺垫和高潮,如男主人公叶麟与夏明翰在陕北民歌的伴奏下发生纠纷,加深了故事情节的张力。
在《兄弟》中,陕北民歌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塑造人物的工具,更是表达主题思想的载体。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1. 引言1.1 民歌的定义民歌是一种传统音乐形式,通常由普通民众创作和传唱。
它反映了特定民族或地区的文化、生活和情感,是人们对于生活、爱情、友情、家乡等主题的真实表达。
民歌的歌词通常简单直接,旋律易记易唱,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和普适性。
民歌可以是口头传唱的,也可以被记录下来进行传承。
它是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情感。
民歌的形式多样,包括小调、山歌、田歌、敬神歌等。
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民歌风格各异,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通过民歌,人们可以了解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感受到多样化的文化魅力。
民歌是人们通过音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
在当代社会,民歌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作为文化传统的传承,还可以通过创新和发展,为现代人们带来新的审美享受和心灵抚慰。
1.2 民歌的起源和发展民歌起源于古代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需要,它是人们在生活和劳动中自然产生的一种歌唱形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间特色。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歌的形式和内容也随之不断变化和发展。
最初的民歌主要传承口头传统,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
随着文学的发展,民歌逐渐被记录下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内容的民歌集。
在现代社会,民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化交流和艺术表现的重要形式之一。
民歌的发展可以说是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正文2.1 民歌的艺术特征民歌的艺术特征是民歌独有的音乐形式和表达方式。
民歌的曲调通常简单易记,旋律优美动听,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
在旋律方面,民歌通常采用简单的旋律结构,易于传唱和传承,使得民歌能够被广泛传播和传承下来。
民歌的歌词多取材于民间生活、劳动和情感,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朴实真挚的表达方式。
这种质朴的歌词内容让民歌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民歌的节奏感强烈,常常伴随着简单的打击乐器或口技表演,让人们在演唱时能够更加投入和充满激情。
三大藏区藏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
三大藏区藏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世代传承和创作的音乐艺术形式,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歌词、旋律等多种方式表达出藏族人民的感情、生活、信仰和历史。
藏族民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
藏族民歌是通过各种口头和行动方式世代相传的。
藏族人民通常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歌曲传给后代。
这种传承方式保证了民歌旋律的纯正性和韵律的真实性,使每一个歌手都能够真实地表达他们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理解。
二、创作和演唱方式的丰富多样。
藏族民歌的创作和演唱方式非常丰富多样。
在传统的藏族民歌中,歌手通常以独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通过改变嗓音的音色和节奏,抒发内心的感情。
藏族民歌还有许多特殊的演唱形式,如对唱、合唱和伴奏等。
这些多样化的演唱方式使藏族民歌更加丰富多彩,吸引了广大听众和歌手的喜爱。
三、文化传承的功能和意义。
藏族民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它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认同意义。
藏族人民通过唱歌来表达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激等。
藏族民歌还传递着藏族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如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等。
通过不同的歌曲和表达方式,藏族人民能够共同分享和传承这些文化价值观,形成了独特的社会文化氛围。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藏族民歌,藏族人民还积极开展各种保护和传统活动。
他们举办民歌比赛、音乐节和艺术展览等,以展示藏族民歌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一些藏族艺术团体和学校也开设民歌培训班和课程,培养年轻一代的歌手和音乐家。
通过这些努力,藏族民歌得以传承下来,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发扬光大。
藏族民歌是藏族人民的宝贵财富,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口头传承、多样化的演唱方式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藏族民歌在表现形式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藏族民歌,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努力保护和弘扬藏族民歌的魅力和独特性。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是指中国的民间音乐形式,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中国的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以及多民族的存在,中国民歌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和主题三个方面浅析中国民歌的流变。
中国民歌的流变受到历史的影响。
中国民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乐府歌辞和民间口头传统。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民歌是人们表达感情、记录历史和宣扬价值观的重要媒介。
唐代的诗经就是汇集了许多古代民歌而成。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变化。
20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民歌。
而在改革开放以后,民歌的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涉及到了社会问题、个人情感等各个方面。
中国民歌的流变还受到地域的影响。
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歌传统。
不同地区的民歌往往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特点。
西南地区的民歌受到了藏、彝、毛南等少数民族的影响,以山歌、梆子等表现形式为主,内容多涉及神话传说和人物故事。
而东北地区的民歌则以忧郁、悲歌为主,反映了当地人民的艰辛生活和历史遭遇。
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各异,但都承载了地域特色和人民情感,展现了中国丰富多样的文化。
中国民歌的流变还受到主题的影响。
中国民歌的主题广泛且多样化,从爱情、友情、家乡、革命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
爱情题材是中国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渴望和感悟。
最具代表性的爱情民歌《茉莉花》、《大海啊故乡》等,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中国民歌还以表达人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唤为主题,如《春天的故事》、《红日》等,反映了民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浅析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摘要】山东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具有丰富多样的音乐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山东民歌的定义及其在当地文化中的重要性。
随后分析了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和演唱形式。
山东民歌通常以简单朴实的曲调和真挚感人的歌词表达乡土情感和生活体验,充分展现了山东人民的乐观豁达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结论部分对山东民歌的音乐特征进行了综述,强调其独特性和历史延续性。
通过对山东民歌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民间音乐形式,同时也有助于传承和发扬山东地方音乐文化的价值。
【关键词】山东民歌,音乐特征,历史背景,地域特征,曲调特点,歌词主题,演唱形式,综述1. 引言1.1 山东民歌的定义及重要性山东民歌是山东省本土民间音乐形式的代表,是山东省广大农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创作、传唱的一种民间歌曲。
它承载着山东人民的情感、思想、传统文化和历史记忆,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山东民歌作为山东省的文化遗产,不仅记录着山东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反映了山东省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在当代社会,山东民歌不仅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也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厚情感的艺术形态,对于弘扬山东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对山东省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贡献。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变革的社会环境中,保护和传承山东民歌,对于拓展山东省文化领域,促进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山东民歌的历史背景山东民歌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山东是中国的文化古地之一,自古就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传统。
山东民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山东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以及人文风俗密切相关。
在古代,山东是东岳泰山的所在地,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以其雄伟壮丽的山势和神秘宗教的氛围吸引着众多文人雅士。
山东民歌在形成初期便受到了泰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
浅析中国民歌流变中国民歌流变源远流长,由于中国幅员广阔、民族众多,使得中国民歌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从古老的民歌文化到现代的音乐产业,中国民歌一直在不断的演化和流变。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和题材等方面对中国民歌流变进行浅析。
一、历史演变中国民歌的流变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代,民歌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载歌载舞地流传于民间,各种各样的抒情情感、生活经历都在这些民歌中得以表达。
古代的民歌大多以口头传唱的形式存在,没有书面文字的保存,因此很难追溯其具体的来源和发展轨迹。
但可以确定的是,古代民歌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历史的演进,唐宋时期的诗词文化和盛唐文艺复兴,更是为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
唐代的《诗经》、《乐府诗集》等文学作品中,不乏民歌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无疑为中国民歌的流变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至宋代,民间音乐的演化、变革更为明显,成为了富有民歌风格的音乐作品。
元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民族的融合,中国民歌在音乐形式、曲调和歌词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民歌音乐的本土化和地方特色更加明显。
20世纪初,中国民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社会变革,政治动荡,带来了中国民歌流变的新局面。
中国革命时期,民歌成为了革命歌曲的载体,民间音乐成为了反抗和倡导变革的重要武器。
中国民歌在这一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后来中国民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地域风情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域的音乐风格各具特色。
由于地域的不同,中国的民歌在旋律、曲调和歌词上呈现出多样的风貌。
北方的山歌多以豪放、豪迈的曲调和歌词为主,如内蒙古大草原的牧民歌、北方山区的琵琶歌等。
而南方的民歌则以婉转、柔情的风格为主,如岭南地区的广东民歌、闽南地区的客家山歌等。
这种地域特色使得中国民歌在音乐表现上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不同的地域,也孕育了不同的民族音乐。
中国的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音乐文化,其民歌风格反映了当地的生活、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家乡的民歌与民谣
家乡的民歌与民谣民歌与民谣是我家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情感,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家乡人的心中。
它们既是我们凝聚情感、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我们体验家乡的独特氛围的窗口。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我家乡的民歌与民谣,以及它们对我个人和整个社区的影响。
一、丰富的民歌民歌是我们家乡最古老、最原始的音乐形式之一。
它们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不同,我家乡的民歌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有婉转动听的爱情民歌,表达深情款款;有欢快活泼的劳动民歌,赞美辛勤劳动的人们;还有对祖辈智慧和传统文化的怀念的民歌,让人陶醉其中。
民歌的歌词通俗易懂,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家乡的生活、喜怒哀乐,打动人心。
二、动人的民谣民谣是我们家乡最为广泛传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与民歌不同,民谣通常是由专业的歌手演唱。
它们常常融入现代的音乐元素,使得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更容易吸引年轻人的目光。
和民歌一样,民谣的主题也是多种多样的。
有的歌曲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有的歌曲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人们内心的矛盾,也有的歌曲讴歌了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每一首民谣都带给我们深深的共鸣,让我们对家乡的归属感更加坚定。
三、民歌与民谣对我个人的影响我家乡的民歌与民谣对我个人来说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们是我成长过程中最亲近的伴侣。
每当我感到孤独或无助时,民歌和民谣总能给我带来慰藉和勇气。
其次,这些音乐作品激发了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通过学习民歌与民谣的历史和背后的故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家乡的文化传承。
最重要的是,民歌与民谣使我意识到音乐的力量。
它们能够温暖人心、抚慰心灵,呼唤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四、民歌与民谣对社区的影响民歌与民谣不仅仅是个人的情感诉求,它们也在社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它们成为社区活动和节日庆典的核心元素。
在每年的文化艺术节上,我们会举办一场民歌与民谣的演唱会,吸引了众多的观众。
这不仅丰富了社区的文化生活,也加强了社区居民之间的凝聚力。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摘要】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重要表现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本文从民歌的起源和发展、艺术特征、演唱风格、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以及在现代的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民歌具有朴实真挚的情感表达和简单易懂的曲调,体现了劳动人民和农民的智慧和情感。
不同地区的民歌在表现形式和主题上各具特色,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在现代社会,民歌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当代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民歌在现代音乐中仍然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民歌的未来发展应当注重保护传统文化的不断进行创新和融合,让民歌在当代音乐中焕发出新的魅力,继续为人们带来美好的听觉享受。
【关键词】民歌、艺术特征、演唱风格、历史渊源、地区特点、传承、创新、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探究民歌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简单朴实的旋律和歌词之中。
民歌往往以简单的音乐结构和易于传唱的旋律为特点,从而使广大民众能够轻松地参与传承和发扬民间文化。
民歌歌词常常表达着人们对生活、爱情、自然等方面的真挚感情,富有朴素而真实的情感。
民歌的演唱风格也是其独特之处。
民歌的演唱通常采用自然流畅的方式,强调情感的真实表达和情绪的传达。
演唱者往往注重声音的真挚和情感的投入,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使听者产生共鸣。
2. 正文2.1 民歌的历史渊源民歌是一种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民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之所以能够生长、繁衍并传承至今,主要归功于它在民间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最早的民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歌谣、吟诵和吟唱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民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
在古代社会中,民歌常常被用来歌颂英雄、讴歌爱情、表达农民的劳作和生活等各种主题,它是人们感情表达和思想传递的重要方式。
在民歌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域、民族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形式。
浅谈从民谣特征出发分析《废都》中民谣的涵义和作用
208作者简介:崔雅宁(1999— ),女,汉族,陕西榆林人。
主要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当代文学作品《废都》是作者贾平凹从商州系列乡土小说向城市社会生活小说的一个转型,形象具体地展现了热闹的都市环境中知识分子空虚、迷惘的思想和精神状态,而在这巨大篇幅的叙述描写中,几段出自收破烂儿老头儿之口的民谣却总显得格格不入,游离于文本叙述的故事情节之外,但从文本的整体内容可知,这些民谣无疑是用来表达超越文本表面的深层含义。
而民谣作为归属于民间文学的歌谣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学意义。
因此,可将民间文学与当代文学相结合,从民谣的特征出发分析《废都》中老头儿创作的“谣儿”于小说文本的重要作用,体会作者对小说中时代环境和各色人物的态度和看法。
一、无配乐的吟诵表达形式在归属于民间文学的歌谣中,包括了民歌和民谣。
就“歌”而言,“谣”不配乐,没有曲调,多以吟诵的方式进行表达。
民谣的章句格式比较自由,且节奏一般比较紧促。
以上一系列特征,便决定了民谣在长篇小说《废都》中的书写。
正如小说中的“牛”一样,收破烂儿的老头儿也担任了一个“智者”的角色,他脱离于以庄之蝶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脱离于表现人物在当时社会生活状态的主情节,以一个衣服破烂、疯疯癫癫的“隐士高人”形象或有或无地活跃于庄之蝶等小说人物的生活中。
也正是因为这一“清醒者”的存在,便可通过他的“口”,来表达故事情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思,就像一种无形的窥探,起到画龙点睛的关键作用。
而无配乐的吟诵表达形式则为民谣在小说中的运用提供了客观条件,首先,民谣无音响设备要求,只需一人吟诵即可,符合老头儿边收破烂儿边吆喝的形象,其次,民谣章句格式自由,有利于老头儿用极度随意潇洒的方式充满趣味与意蕴地直接讽刺经济社会转型中的丑恶现象以及间接对应小说情节来反映庄之蝶的发展状况,最后,老头之于民谣的吟诵正如《红楼梦》里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边走边唱一般,具有高度的指涉预言意味,同时还增加了他个人的智慧和神秘色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歌深化小说主题的表现形式
作者:罗继东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年第12期
民歌对小说的干预,已经不满足于立足局部情节作插曲式的介入,在对小说整体的谋篇立意上,民歌完全有能力把握。
通过民歌来提示和深化主题,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一、总括式
这类表现形式,通常在开篇引用民歌作为楔子,或是在篇尾以民歌作结,民歌的意蕴直指小说的主旨,民歌与小说形成明显的共生互补关系:小说的题旨意蕴以民歌为基点统一,民歌要表达的东西则在小说中得到反复舒放。
何立伟的《白色鸟》,以外国民歌《夏天的回忆》的两句“夏天来到/令我回忆”统贯全篇,奠定了文章以情感记忆为内在题旨意蕴枢纽的深层心理活动的结构方式。
文中所写到的夏天是充满情绪色彩的内心体验,充满两只白水鸟般的美丽安详、自由自在的气息,但是结尾处却传来了不协调的锣声:“开斗争会,今天下午开斗争会”,白色水鸟被惊飞,孩子的内心被无端打扰,作者只得停止了充满情趣和美的情感记忆。
突兀的尾声与诗意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也引起读者对历史的反思和追问,并在反思中深化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穿插结构式
这种表现形式以民歌来结构小说全篇,由民歌的结构决定小说的构架,民歌本身的内容和结构对于主题的表现具有象征性的意味。
它以穿插历史和回忆的内容而涵量较大见长。
张承志《黑骏马》以民歌《钢嘎﹒哈拉》结构全篇,深厚的诗意与小说的内容相应,形成音乐上的“对拉”,开拓了小说的审美空间,形成了一套“寻找”模式。
漂亮善跑——我的黑骏马哟
拴在那门外——那榆木的车上
善良心好的——我的妹妹哟
嫁到了山外——那遥远的地方
……
黑骏马昂首飞奔哟,跑上那山梁
那熟识的绰约身影哟,却不是她
悲怆的古歌低回盘旋,我们看到行吟歌手伏在黑骏马上奔驰,心理时间却回到了美好的往昔。
追忆和追增两条线平行展开,一面是美好激发他一定要找到,另一面是寻找的东西却偏偏追寻不到,朝霞般的少女索米娅已变成了草原上的成熟女人。
古歌用“不是”作结,“铸成了无穷的感伤意境和古朴的悲剧的美”。
“不是”也使这首民歌具有了开放式结构的意味,注定行吟歌手只能继续寻找,不能停留。
到这里,爱情故事与古歌的赤魂完全重叠在一起,形成低沉悲怆的旋律。
此时爱情故事已不是最重要的了,引起我们灵魂大合唱的是古歌的灵魂“寻找”,白音宝力格所寻找的现代文明,最终还是要回到他曾主动遗弃的草原(女人和马是草原的象征),我们寻找什么?
三、反复式
一首歌二次或二次以上在小说中出现,称为反复式。
反复绝非意义上的简单相加,具有内在逻辑意义联系的反复,往往能使主题得以揭示深化。
韩少功的《爸爸爸》两次写到一首迁移时唱的歌“奶奶离东兮队伍长/走走又走走兮高山头/回头看家乡兮白云后/行行又行行兮万重山/越走路兮哪是头”。
这首歌第二次在文中出现的时候,被鸡头塞的人们唱得明亮灿烂,有声有色,一点儿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剧:从金水河迁到银水河到稻花江……一次又一次的迁徙,使他们暂时摆脱了危机,但是生存环境却越来越窘迫。
本应是带来转机的迁徙,成了蒙昧愚蠢的循环往复,悲剧性历史的重演,并且在一步步走向绝境中,潜藏着更深层的悲哀。
丑陋的民族之根不死,这个民族就得不到新生,这大概就是作者所表现的忧患意识了。
四、散见式
较多的民歌散见在小就中作为文化背景称为散见式。
由于民歌中包含着人类文化心理积淀的产物,具有较为厚实的历史文化内涵,散见在文中的民歌,无疑可以使小说具有相当的历史深度,更好地表现主题。
张曼菱的《唱着来唱着去》,在小说中用了近三十首民歌,洋溢着哈萨克民族精神文化的活力,也压抑着坚持本民族信仰的回回赛尔江。
两种民族文化的碰撞恰使得回回随时都警惕不能失去自己,一段轰轰烈烈的浪漫情缘,因为维护传宗接代的血统最终嘎然而止。
张曼菱是带着“惊喜的喜悦”,“真诚地看待兄弟民族的文化”,但是集体无意识的影响无法更改,不愿意在民族文化冲撞中迷失自己的人都骄傲地坚信,血液是非常不一样的。
为了自己的民族就得牺牲“小我”溶入中华民族的“大我”。
民歌铺垫在小说中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物的基本价值取向、情感态度、思想倾向、道德准则找到依据;另一方面,歌传心声,民歌的精神气质和人物的精神气
质相契合,往往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在新时期运用民歌的小说中,出现了几类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掌握本族文化历史,象征传统保守势力和强权统治的长者。
他们雍容有度地主持民俗活动的进修,实际上,透露着腐败、狰狞之气。
如《南部之冬》中的隐厥婆,一定要子孙继承向公山羊复仇的族风,不惜流血和牺牲;《女孩儿》中的磨磨丢,年复一年地送女孩子进老爷子山,躲避血光之灾,却政法着女孩儿的清白;《琐呐吹出的河》中的明生阿公,则是先孕后嫁陋俗的卫道士……他们一个个道貌岸然,却往往是间接的刽子手,残杀着人生健康的一面。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