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第2章 第3节 第2课时Word版含答案
第2章_第2节_第2课时-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_word版有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第二课时编号:10【学习目标】1.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初步学会书写离子方程式;2.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离子反应的实质和复分解反应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体会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和难点】1.知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认识离子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重点)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一.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1. 离子反应(1)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的本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2.离子方程式的定义: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意义:离子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不一样,离子方程式不仅可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一个反应,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写、改、删、查”;例如: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2HCl CaCl2+H2O+CO2↑。
②改: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水(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拆写为:CaCO3+2H++2Cl-Ca2++2Cl-+H2O+CO2③删:删去反应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CaCO3+2H+Ca2++H2O+CO2↑④查:检查写出的离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要求,并检查是否符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
温馨提示:改写成离子的物质归纳:①强酸:(HCl、HNO3、H2SO4)强碱:(NaOH、KOH、Ba(OH)2)可溶性盐:(复习课后溶解性表110页)改写成离子。
②难溶,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则保留其化学式,不改写成离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及答案(教案和课时练习含详解)必修1《引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2.了解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原子和分子、解开许多物质的构成之迷、合成与开发新物质、新材料。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①实验性较强;②有特定的概念和理论;③有独特的学科语言;④与生产、生活、社会联系密切。
(二)过程与方法 1.查阅20世纪化学发展过程中重大事件的资料(或观看录像),能发现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建立化学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点。
2.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化学史,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化学已经成为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重要基础。
3.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化学在工农业及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学习兴趣,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2.通过师生互动,增加师生感情。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重视实验,尊重实验事实的良好品质和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6.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教学重点: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初步建立学习化学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2021-2022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课后作业:第一章 第三节 第2课时 共价键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共价键一、共价键1.形成过程(以Cl2形成为例)(1)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HCl的形成过程与NaCl的形成过程比较:由图示可知二者的形成过程不一样。
由于形成HCl的过程是双方各供应一个e-形成____________为两个原子共用,从而使双方共同达到____________。
而形成NaCl的过程为Na失去一个电子形成Na+,Cl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这样形成____________。
之所以消灭这种现象,是由于H、Cl都缺少一个电子就可以达到稳定结构,所以二者形成____________,而Na与Cl为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金属______电子而非金属______电子,所以有电子的______。
2.概念原子间通过______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分类(1)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由____________形成共价键,原子吸引电子的力量______,共用电子对将偏向________________的一方,所以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显负电性,________________的原子显正电性,像这样共用电子对______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
(2)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由________形成共价键,两个原子吸引电子的力量______,共用电子对________任何一个原子,成键原子因此而______电性,这样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4.离子键与共价键的区分键型离子键共价键概念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____作用叫做离子键原子之间通过共用______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方式通过____电子达到稳定结构通过形成共用______达到稳定结构成键粒子成键元素活泼____元素与活泼______元素之间(特殊:NH4Cl、NH4NO3等铵盐只由非金属元素组成,但含有离子键)______元素之间(特殊:AlCl3等由金属和非金属组成,但含有共价键)5.共价化合物概念:以____________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导学案第3章第2节第2课时-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时:第二课时编号:16学习目标1.认识Al(OH)3和Al2O3的两性2.充分体会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学会科学的探究方法。
3.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自主学习一.铝的重要化合物1.氧化铝(1)物理性质:氧化铝难溶于水,熔点高(2)化学性质:①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②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3)用途:氧化铝是冶炼金属铝的原料,也是比较好的耐火材料【研讨】①氧化铝的化学性质有何特点?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你有什么高招?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除去金属铝表面的氧化膜最好用砂纸打磨。
②铝制餐具为什么不能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这里面可能发生哪些反应?铝制餐具表面有氧化物薄膜,保护内部铝不受氧化,如果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会腐蚀氧化物薄膜;发生反应是Al2O3+6HCl=2AlCl3+3H2O;Al2O3+2NaOH=2NaAlO2+H2O③像氧化铝这种氧化物和其它金属氧化物不同,我们称它为两性氧化物,你能对两性氧化物下个确切的定义吗?[结论]: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强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两性氧化物合作探究2.氢氧化铝(1)Al(OH)3的制法:实验室用Al2(SO4)3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的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实验3-7] 在试管中加入10mL 0.5mol/LAl2(SO4)3溶液,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现象]:试管中产生白色胶状物质[化学方程式]:AlCl3+3NH3•H2O=Al(OH)3 ↓+ 3NH4Cl[离子反应方程式]:Al3+ +3NH3•H2O=Al(OH)3 ↓+ 3NH4+(2)Al(OH)3的性质物理性质:白色胶状沉淀,不溶于水,有吸附作用化学性质:A.两性: [实验3-8]取上述实验中制得的Al(OH)3沉淀分别装在三支试管中,在一支试管中滴加2mol/L盐酸,在第二支试管中滴加2mol/LNaOH溶液,在第三支试管中滴加氨水,边加边振荡。
【高中化学导学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1.1.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试剂的存放易挥发类:见光易分解类: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2.试剂的取用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反应类仪器:量器类:其他常用仪器: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自学内容】1.实验室安全应注意的问题2.掌握一些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课堂互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班级姓名学号【学习目标】1.掌握基本实验操作2.了解化学实验的安全常识(重点)。
【学习过程】1.初中知识回顾〖探究活动〗学生回答课前预习题目,教师点评〖教师释疑〗指出实验中重点部分〖思考与交流〗(1)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浓硫酸难挥发,可以敞口放置 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可以倒入下水道中 D.酒精可以密封在无色试剂瓶中(2)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3)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硫酸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缓慢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D.用烧瓶加热液体时投入碎瓷片2.要做到实验安全,应注意遵守实验室规则,了解安全措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等问题。
〖探究活动〗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教师释疑】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
2017-2018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Word版含答案.doc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 [课标要求]1.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
2.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3.培养由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探究意识。
1.从得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对于反应2CuO +C=====高温2Cu +CO 2↑:(1)CuO 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被C 还原,得到Cu 。
(2)C 得氧,发生了氧化反应,被CuO 氧化,得到CO 2。
结论:从得失氧的角度看,一种物质被氧化,另一种物质被还原的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对于反应CuO +H 2=====△Cu +H 2O :①CuO 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H 2还原,得到Cu 。
②H 2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CuO 氧化,得到H 2O 。
(2)对于反应2Na +Cl 2=====点燃2NaCl :(反应物、生成物均无氧元素) ①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Na 还原。
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Cl 2氧化。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转移(电子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3.反应物→得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物→失电子→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4.两种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单线桥法、双线桥法。
从三个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结论: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看,只要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就叫氧化还原反应。
3.从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反应:2Na +Cl 2=====点燃2NaCl①氯元素化合价降低,氯原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②钠元素化合价升高,钠原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被氧化。
(2)反应:H 2+Cl 2=====点燃2HCl①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发生还原反应,被还原。
化学必修1(鲁科版)演练:第2章第3节第2课时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 Word版含解析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3节氧化剂和还原剂第2课时氧化剂与还原剂、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1.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被氧化的物质是还原剂B.氧化剂被氧化,还原剂被还原C.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D.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解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被还原,生成还原产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还原剂被氧化,生成氧化产物,所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答案:A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成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A.酸性B.碱性C.氧化性D.还原性解析:,因为亚硝酸盐的作用是将Fe2+氧化为Fe3+,即作氧化剂,则维生素C缓解亚硝酸盐中毒的机理是与之相反,故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答案:D3.下列粒子中,只有氧化性的是()①S2-②Fe2+③Fe3+④S⑤H+⑥Na+⑦MgA.①⑦B.②④C.③⑤⑥D.②④⑤⑥解析:元素在最高价态时只有氧化性。
S2-处于最低价态,Fe2+处于中间价态,Fe3+处于最高价态,S处于中间价态,H+处于最高价态,Na+处于最高价态,Mg处于最低价态,所以选C。
答案:C4.已知:X2、Y2、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X2>Y2>Z2,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A.2NaW+Z2===2NaZ+W2B.2NaX+Z2===2NaZ+X2C.2NaX+Y2===X2+2NaYD.2NaZ+X2===2NaX+Z2解析:假设方程式正确,找出氧化剂和氧化产物,根据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得出氧化能力大小关系,再与题目中所给出的大小关系对比,若符合,则正确。
答案:D5.对于反应O 3+I -+H +―→I 2+O 2+H 2O(未配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O 2和H 2O 是还原产物B .该反应能说明O 2的氧化性大于I 2C .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 .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为:2O 3+2I -+4H +===I 2+2O 2+2H 2O 解析:此反应中氧化剂是O 3,还原剂是I -,氧化产物是I 2,还原产物是H 2O ,故A 错;由题意可知氧化性O 3>I 2,不能说明氧化性O 2>I 2,故B 错;D 中电荷不守恒,应为O 3+2I -+2H +===I 2+O 2+H 2O 。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时:第一课时编号:11【学习目标】1.知道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2.能根据反应中的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3.能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并能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关系。
【学法指导】从得氧失氧角度过渡到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是变化的,从几个个别实例理解化学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基础知识】根据初中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1)2Na+Cl2=2NaCl ____化合____反应(2)CaO+H2O=Ca(OH)2_____化合__反应(3)2KClO3+3O2↑ ___分解反应(4)CaCO3高温CaO+CO2↑ ____分解__反应(5)Zn+2HCl = ZnCl2+H2↑___置换_____反应(6)Fe+CuSO4 = Cu+FeSO4 ____置换____反应(7)HCl+NaOH =NaCl+H2O ____复分解_反应(8)AgNO3+NaCl = AgCl↓+NaNO3 _复分解_反应【具体学习任务】从不同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1.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初中我们学过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方程式为2CuO+C 高温2Cu+CO2,从得氧失氧的角度看,氧化铜失去(失去或得到)氧变为铜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碳(失去或得到)氧变为二氧化碳,发生了氧化反应。
也就是说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2.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思考1:请分析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小结: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全册学案(附答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材分析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包括物质分类法、胶体、电解质与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基础四部分内容。
把物质分类法作为化学知识单独来教,在中学化学教学历史上是首次,体现了新课程的一种精神——学科教学不再单为学科发展服务,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胶体是从混合物(分散系)的分类切入的。
其实大家都清楚,胶体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历史上教材编写者曾经分别尝试把它“掺杂”在元素化学(硅、胶体)中、置于高中化学最后(第3册选修中单独成为一个单元)。
现在又尝试把它置于高中化学的起始位置,努力实现尽快地与初中化学溶液部分的对接,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学习分类法后,从不同的视角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的具体应用。
二、本章在中学化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在学科内容方面是同学们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与初中的衔接作用与第1章相比,本章知识的衔接意义更大。
本章知识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在初中化学中找到它的“根”。
如前所述,有的是运用和巩固初中基础知识(元素与物质分类);有的属于对初中知识体系的补充(胶体对分散系概念的补充完善);有的属于初中知识的延伸发展(电解质是在电离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的);而有的属于对初中基础概念的深入发展、提升、统一。
2.基础性、工具性作用物质分类法属于进一步学习化学的方法性工具;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属于进一步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科工具,是学生深入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性知识。
3.值得注意的问题学习本章知识时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于对比,通过分析熟悉的物质,逐渐认识到有限的因素与庞大的物质家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应注意知识的迁移与和运用,通过对熟悉的物质及化学反应的分析,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新概念的思路和方法。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化学(必修)1》 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第一节 p101.C 2.C 3.CD 4.略5.乳化原理或萃取原理 6.利用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7.不可靠,因为碳酸钡也是白色沉淀,碳酸根干扰了硫酸根的检验。
由于硫酸钡是难溶的强酸盐,不溶于强酸,而碳酸钡是难溶弱酸盐,可溶于强酸,因此可先取样,再滴入氯化钡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或稀盐酸,如果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硫酸根。
第一章第二节 p171.D 2.B 3.B 4.B5.65 mg/dL ~110mg/dL (1mmol=10-3mol )6.这种操作会使得结果偏低,因为倒出去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相当于容量瓶内的溶质有损失。
7.14mL8.n(Ca):n(Mg):n(Cu):n(Fe)=224:140:35:29.1)0.2mol 2)Cu2+:0.2mol Cl-:0.4mol 10.40 (M=40 g/mol ,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
)第一章复习题 p191.C 2.B 3.A 4.BC 5.C6.(1) 不正确。
(标况下或没有明确O2的状态)(2)不正确。
(溶液体积不为1L )或氢氧化钠加入水中后,形成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 (3)不正确。
(水标况下不是气体)或水在常温下是液体(4)正确。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即为物质的量之比,也就是分子个数比)7.(1)5% (2)0.28mol/L 8.9.1.42 g ,操作步骤(1)计算所需硫酸钠的质量,m (硫酸钠)=0.2mol/L×0.05L×142g/mol=0.56g(2) 称量(3)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转移至50ml 容量瓶,并洗涤小烧杯2次~3次,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铁 粉过 滤Fe 、CuFeSO 4溶液稀硫酸过 滤FeSO 4溶液蒸发结晶第二章第一节p291.②⑧①④⑤⑥⑦⑩⑨2.树状分类法略5.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浊液>100 nm不稳定,不均一泥浆水溶液<1 nm稳定,均一饱和NaCl溶液胶体1~100 nm较稳定,均一豆浆6.BD7.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得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大小在1~100nm范围。
人教版_化学必修1_教材_课后习题_参考答案(课件)高一化学
1. 水溶液或熔融。电离,阴阳离子。 阳离子、H+ ;阴、OH- 。金属阳离子和酸 根阴离子。H++OH-=H2O 2.C 3.B 4.D 5.C 6.提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或熔 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金属属于单 质,故不是电解质。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 导电,电解质溶液导电是溶液中的离子导 电。
返回
1.碳元素和铜元素。碳元素的化 合价升高,铜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 0
Cu
0
Cu
+4
C C 2.C 3.C、B
4.提示:反应中元素的原子发生 了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失去 (或偏离);获得(或偏向)。
返回
第三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下一页
(7)氧化法: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而稀硫酸的氧化性弱。分别取两支试管, 加入铜片后再分别加入两种硫酸,加热, 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浓硫酸,另一 种是稀硫酸。 (8)脱水法:分别用玻璃棒醮取两种 酸涂在纸上,过一段时间后,若纸上出现 黑色痕迹,则涂的是浓硫酸。
下一页
(9)生雾法: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少量 浓盐酸,再分别加入少量的两种硫酸,若 有大量白雾生成,则加入的是浓硫酸。 (10)导电法:取两种酸少许于两只小 烧杯中,分别做导电性实验,若小灯泡发 光且亮,则烧杯中所盛的是稀硫酸。 ……
下一页
9.取少量试剂于小试管中,滴入用稀硝酸 酸化的AgNO3溶液,如立刻有白色沉淀产 生,则说明有Cl-存在。 10.(1)Cl2+2KBr=Br2+2KCl、 Cl2+2KI=I2+2KCl (2)Br2+2KI=I2+2KBr 11.(1)取极微量尝味道;(2)加入醋 酸或盐酸,看有无气体放出;(3)溶于水 后加入CaCl2(或BaCl2)溶液,看有无沉淀 产生;(4)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pH;(5) 分别溶于水后滴入酚酞溶液,看是否变红, 等等。 返回
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第二课时编号5【学习目标】1.通过对1 mol物质体积的讨论,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2.通过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 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知识链接】1.物质的质量(m)体积(V)密度(ρ)之间的关系是m=ρV2.气体容易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填“大”或“小”);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难被压缩(填“容易”或“难”),这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小(填“大”或“小”)。
3.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N A ,1mol粒子的质量是摩尔质量。
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学习过程】<科学探究>1.计算验证①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1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不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不同。
②已知0℃、101kPa(标准状况下)O2和H2的密度,计算1molO2和1molH2的体积。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1molH2的体积相同。
2.观察分析结论: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不相同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___相同,标准状况下均约为22.4 L3.理论解释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粒子数目、粒子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三个因素。
(1)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所含的粒子数目相同,而粒子间距离_ 很小,使得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粒子大小。
但因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不同。
(2)对于气体,粒子间的距离大于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1mol气体所含粒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于粒子之间的距离。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
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导学案习题附参考答案目录com验基本方法1含答案com验基本方法2含答案com验基本方法3含答案com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1 含答案com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2含答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复习课com分类含答案com应⑴含答案com应2含答案com原反应⑴含答案com原反应⑵含答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课com化学性质含答案com要的金属化合物含答案com泛的金属材料含答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1 含答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 2 含答案com金属材料的主角硅1含答案com海水中的元素氯1含答案com海水中的元素氯2含答案com的氧化物 1含答案com的氧化物2含答案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复习含答案com验基本方法1◇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试剂的存放易挥发类见光易分解类常见易挥发类试剂有常见易分解类试剂有2试剂的取用固体试剂的取用以KClO3Zn为例进行分析液体试剂的取用以浓硫酸为例进行分析3固液试剂的加热方法4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有哪些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反应类仪器量器类其他常用仪器以上仪器中能直接加热的有不能直接加热的有5常见气体的收集方法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接近空气不易溶于水的密度接近空气易溶于水的6实验室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自学内容下列试剂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B.高锰酸钾与有机物可以放在一起C.剩余的BaCl2残液倒入 D.下列各操作正确的是A.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B.用托盘天平称量固体药品时砝码放在左盘C.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D.稀释浓硫酸应将水沿器壁慢慢注入酸中下列做法存在安全隐患的是A.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先加热氧化铜后通氢气B.皮肤上沾有少量浓时立刻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碳酸氢钠溶液C.配制浓硫酸与酒精混合液时3体积的浓硫酸倒入1体积的酒精中D.投入碎瓷片教师释疑危险品这类试剂应分类存放并远离火源易燃试剂遇明火即可燃烧的有汽油苯乙醇酯类物质等有机溶剂和红磷硫镁硝酸纤维等能自燃的有白磷本身不可燃但与可燃物接触后有危险的试剂有高锰酸钾氯酸钾硝酸钾过氧化钠等易爆试剂有硝酸纤维硝酸铵等剧毒试剂氰化物汞盐黄磷氯化钡硝基苯等强腐蚀性试剂强酸强碱液溴甲醇苯酚氢氟酸醋酸等思考与交流4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NaHCO3溶溶V型收集然后撒上硫粉并打开墙下部的排气扇提高训练1.对危险化学品要在包装标签上印上警示性标志下列的化学药品名称与警示标志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酒精——剧毒品B.浓硫酸——腐蚀品C.汽油——自燃物品D.烧碱——剧毒品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大致分为以下六项主要操作a.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塞子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e.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g.固定试管h.放置酒精灯查装置的气密性 3 操作时其正确的顺序为→→→→→→→下列仪器中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集气瓶.有四种化学药品标签上分别写着白砂糖淀粉加碘食盐和食用味精为进一步地确认它们的实物和名称是否相符而进行化学实验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①观察比较它们的外观状态②各取少量分别放在手里试一试③各取少量分别放在口里品尝一下④用化学方法进行鉴别⑤用物理方法进行鉴别A.①② B.③⑤ C.②③ D.①③⑤量取20mL蒸馏水应选择的一组仪器是A.50mL量筒B.20mL量筒和胶头滴管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100mL量筒使用玻璃棒不能达到下列目的的是A.引流B.防止液体溅出C.增加物质的溶解度D.加快物质的溶解速度在某温度下实验室溶解一定量液体药品时需要的主要仪器是A.量筒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B.锥形瓶量筒漏斗玻璃棒C.烧杯量筒蒸发皿漏斗D.胶头滴管量筒烧杯锥形瓶在下列实验操作中所用仪器能达到目的的是A.用50mL量筒准确地量取4525mL某溶液 B.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85g食盐C.做KClO3分解实验用大试管做反应发生器D.蒸发操作中使用的蒸发皿可用坩埚代替下列有关药品取用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最好借助于纸槽B.将锌粒放入试管时应先将试管横放把锌粒放入试管口后缓缓竖起试管C.倾倒液体药品时D.取用块状药品时使用药匙或镊子遇有下列情况处理有误的是A.误食重金属盐立即喝生牛奶或蛋清B.皮肤不慎沾有立即用C.立刻D.间进入厨房闻有很浓的煤气味立即开灯检查.看图回答问题 1 A 与 D 连接可用于实验室制取______气集气方法的依据是______2 实验室制取氢气可用____和____连接因为____或____和____连接因为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应是______和______连接3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只能是______和______连接理由是4 若用 A 和 E 连接制取气体则对产生气体的药品和对该气体的性质有什么要求______5 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并应用已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氨气 NH3 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常温下氨气还能跟酸氯化钙和CuSO4等物质起反应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室制备氨气应与制备______气装置相同即选装置______收集氨气应选择装置______②若要制得干燥的氨气可用_____作干燥剂1 氧化剂不能与还原剂一起存放2 挥发类药品要密封存放 3见光分解的药品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在黑暗且温度低的地方2 常见挥发类药品浓盐酸浓硝酸浓醋酸浓氨水等3 常见见光分解的药品硝酸硝酸盐氯化银溴化银碘化银等2.试剂的取用1 粉末状固体药品用药匙从广口瓶中取出适量即可若药品为块状可以用镊子夹出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时为避免粉末粘在管口和管壁上可用纸槽将药品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直立试管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块状固体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试管中时应先把试管横放将药品放入试管口处再把试管慢慢地竖起使之滑到底部一定不可快速直立试管防止药品撞破试管底部2 液体试剂可直接从细口瓶中倾倒出适量试剂瓶标签要朝向手心3 注意事项①不能用手直接去取用化学试剂②不能用鼻子直接贴在容器口嗅闻气体③不能用口品尝药品3.化学实验常用仪器1 反应类仪器①试管可直接加热常用于少量液体或固体的加热加热时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先均匀预热试管后集中加热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三分45°角且试管口不能朝着任何人防止发生意外加热固体药品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②烧瓶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两种不能直接加热可以垫石棉网加热常用于较多量液体或液体与固体的混合物的加热加热液体时要加碎瓷片防止液体发生暴沸③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可以垫石棉网加热常用于溶解药品④蒸发皿可直接加热常用于少量溶液的浓缩或结晶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蒸发皿容积com2 1 将导管插入水中微热试管导管末端有气泡冒出停止加热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 2 略向下倾斜3 h→g→c→d→a→e→f→b ◇课后评价◇1.C 2C 3B 4D5A 6C 7C 8D9. 1 氧氧气不易溶于水2 CD氢气难溶于水CF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平均密度CB3 CE因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平均密度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4 对药品的要求是必须是固体对气体性质要求是密度要大于空气的平均密度5 ①氧AF②NaOH固体◇课前预学◇一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2班级姓名学号一相关知识点的回顾1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的沙子的基本步骤是什么2 如何检验SO42离子写出检验SO42离子的化学方程式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11过滤b实验装置c所用仪器d注意事项b实验装置c所用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d注意事项物质MgCl2CaCl 步骤现象1.溶解2.过滤.NaClMgCl2CaCl2↓过滤↓↓不溶性杂质 NaClMgCl2CaCl2↓蒸发纯净的NaClNaCl溶液中还含有可溶性的硫酸盐用化学方法进行检验检验SO42离子利用在溶液中SO42的化合物与BaClCaCl2MgCl2MgCl2 Mg2CaCl2Ca2CaCl2MgCl2NaCla确定物质的组成即含有哪些杂质b选择最适当的方法进行提纯[物理还是化学方法把杂质转化成沉淀气体或是水]c选择适当的除杂试剂尽量不引入新杂质否则要求生成新杂质后要易于再次除去d充分考虑除杂过程中各种试剂的用量以在最终不引入新杂质为原则⑵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A.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盐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证明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该溶液一定是含有大量的H D.验证烧碱溶液中是否含Cl--先加过量的稀硝酸除去OH--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证明含Cl--2为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然后先后加入KOHK2CO3BaNO32AK2CO3BaNO32KOHHNO3BBaNO32KOHHNO3K2CO3CKOHK2CO3BaNO32HNO3DBaNO32KOHK2CO3HNO31某学生发现滴瓶中溶液里有悬浊物拟用右图所示操作进行过滤错误的操作有A.处B.处C.处D.处A.H2SO4HCl AgNO3溶液过滤B.KNO3 K2SO4 BaNO32溶液过滤C.Cu CuO 盐酸过滤D.CaCO3 CaO H2O过滤4.给150mL某液体加热的操作中所需的仪器是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试管夹⑤石棉网⑥泥三角⑦坩埚⑧铁三角架A.③⑥⑦⑧ B.②③⑤⑧ C.①③④⑤ D.②③⑤⑥5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A烧杯B玻璃棒C蒸发皿D酒精灯6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是A.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B.加入过量的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C.加入过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D.加入过量的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7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及泥沙可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下列五项操作①过滤②加过量NaOH溶液③加适量盐酸④加过量Na2CO3溶液⑤加过量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①④②⑤③ B.④①②⑤③ C.②⑤④①③D.⑤②④①③8广州地区的自来水是采用氯气消毒的为了检验Cl-的存在最好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石蕊溶液 B 四氯化碳C氢氧化钠溶液 D 硝酸银溶液9以下在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没有气泡B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应高于滤纸边缘C漏斗下端管口应紧靠烧杯内壁D要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10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11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等盐类提取钾盐过滤后的溶液在蒸发皿里加热以得到钾盐晶体将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固定铁圈位置放置酒精灯放上蒸发皿加热搅拌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l2 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有SO42-存在二预学能掌握的内容11过滤分离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态物质bC铁架台漏斗烧杯玻璃棒滤纸_d一贴二低三靠①一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 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d 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溶液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即停止加热靠余热蒸发剩余的水分或用小火烘干步骤现象1.溶解称取4克粗盐加到盛有12mL水的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充分溶解粗盐逐渐溶解溶液浑浊2.过滤组装好仪器将1中所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若滤液浑浊要再次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滤纸上有不溶物残留溶液澄清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溶液转入蒸发皿加热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余热蒸干蒸发皿中产生了白色固体1BaCl2→NaOH →Na2CO3 →HCl2 BaCl2→ Na2CO3 → NaOH →HCl3 NaOH →BaCl2→ Na2CO3 →HCl◇课后评价◇1A 2D 3A 4B 5B 6B7CD 8D 9B10BaCl2〔或Ba OH 2〕K2CO3HCl11⑴将草木灰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后过滤⑵②①③④⑤⑶稀盐酸或稀硫酸澄清石灰水⑷①搅拌加速溶解使待滤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防止外洒搅拌防止因局部过热液滴或晶体飞溅②不能因为没有检验钾离子即使检验到有钾离子存在碳酸钾也许是在蒸发过程中由其他物质变化而来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2 1易溶 2冷却热饱和溶液3结晶过滤 4漏斗酒精灯◇课前预习◇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蒸馏是提纯或分离的混合物的方法操作时要注意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位于同一水平线上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也不能少于冷凝管中冷却水从口进从口出加热温度分液是把两种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3萃取是利用溶质在的溶剂里的不同用一种把从它与另一种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知道分离和提纯的常用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案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沸点℃密度 gcm3 水中溶解性甲 C3H6O2 -98 575 093 可溶乙C4H8O2 -84 77 090 可溶据此将甲和乙相互分离的最佳方法是什么说出你的理由3 加热前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冷却水通入方向与被冷凝蒸气流向相反4 为什么温度计水银球的顶端要与圆底烧瓶支管下沿处于同一水平线2分液和萃取下列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方法中主要是从溶解性的角度考虑的是蒸发B.蒸馏C.过滤 D.萃取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塞好塞子进行振荡时右手捏住并用食指根部压紧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然后将分液漏斗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从漏斗口放出从上口倒出7用四氯化碳萃取饱和碘水中的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B 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C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色D 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上口倒出8.在◇课后评价◇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1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和用品铁架台铁夹铁圈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火柴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A.蒸发B.萃取C.过滤D.蒸馏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B.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C.配制浓H2SO4和浓HNO3的混酸时应将H2SO4慢慢加到浓HNO3中并及时搅拌和冷却D.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3以下四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用组内溶液互相滴加的方法就可完成鉴别的是A HClNa2CO3CuCl2NaOHB BaCl2AgNO3CaCl2HNO3C NaOHNa2SO4BaOH2HClD MgCl2Na2SO4BaOH2KOH4在盛有碘水的试管里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A分层上层呈紫红色下层颜色变浅 B分层上层颜色变浅下层呈紫红色C不分层液体呈紫红色D不分层液体为无色5已知丙酮C3H6O 通常是无色液体不溶于水密度小于1gmL沸点约为55℃要从水与丙酮的混合物中将丙酮分离出来下列方法最合理的是A蒸馏 B分液 C过滤 D蒸发6下列实验操作均要用玻璃棒其中玻璃棒作用相同的是①过滤②蒸发③溶解④向容量瓶转移液体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7下列仪器在使用之前需要检查是否漏液的是①分液漏斗②容量瓶③长颈漏斗④三角漏斗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分离FeCl3KClBaSO4的因体混合物应采用的一组试剂是A.水硝酸银稀硝酸B.水氢氧化钠盐酸C.水氢氧化钾盐酸C.水氢氧化钾硫酸9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A 萃取分液法B 加热分解法C 结晶法D 分液法E 蒸馏法 F过滤法1 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2 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物中提取KNO33 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4 分离四氯化碳和甲苯的混合物两者互溶沸点分别为7675℃和1106℃5 从碘水溶液中提取碘10如图为实验室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的两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A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⑶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自来水外还需加入少量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B把50mL碘水和15mL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玻璃塞是否漏液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E放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导学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3节 第1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3节 氧化剂和还原剂 第1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角度认识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知道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2.能从宏观和微观结合的角度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一、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1.元素化合价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 对于反应CuO +H 2=====△Cu +H 2O 。
(1)CuO 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被H 2还原,得到Cu 。
(2)H 2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被CuO 氧化,得到H 2O 。
2.氧化还原反应与非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叫氧化还原反应,所有元素化合价都没有变化的反应叫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2)还原反应: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1)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就是分析反应前后有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发生,有氧化必有还原,化合价有升必有降。
例1 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Mg +2HCl===MgCl 2+H 2↑ B.2NO +O 2===2NO 2C.Cl 2+SO 2+2H 2O===H 2SO 4+2HClD.CaCl 2+Na 2CO 3===CaCO 3↓+2NaCl 答案 D解析 A 项,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到0价;B 项,氮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4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2价;C 项,硫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升高到+6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到-1价;D 项,不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思维启迪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要抓住两个关键:一是准确判断各反应物、生成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及其变化;二是牢记“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导学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第3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如检验SO 时,为排除CO 、Ag+、SO 等离子的干扰,应先加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若顺序颠倒,无法排除Ag+的干扰。
(3)检验固体物质中的离子时,则应先将其溶解后再取样检验。
(4)检验溶液中的离子时,则应“先取样,后操作”。
Ca2+
过量Na2CO3溶液
Ca2++CO ===CaCO3↓
CO
Mg2+
过量NaOH溶液
Mg2++2OH-===Mg(OH)2↓
OH-
SO
过量BaCl2溶液
Ba2++SO ===BaSO4↓
Ba2+
2.确定试剂的添加顺序和实验步骤
(1)原则:综合考虑原有杂质离子和新引入杂质离子,确定试剂添加顺序和实验操作。
(1)试剂:先加____________,依据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CO 存在;再加________,再依据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步操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试剂不能是KOH溶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化学必修一鲁科版:第2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2节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掌握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2.能正确书写、判断离子方程式并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一、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 1.离子反应(1)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2)离子反应的概念:在溶液中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
(3)离子反应的实质:某些离子的浓度降低。
2.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步骤(以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钠溶液反应为例)3.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意义(1)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的实质。
(2)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例如:常见强酸、强碱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见下表: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关键是正确使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
(1)能改写成离子符号的物质,必须同时具备易溶、易电离这两个条件,需要熟记的有三类:①强酸:如HCl、HNO3、H2SO4等;②强碱:如NaOH、KOH、Ba(OH)2等;③易溶于水的盐:如NaCl、Cu(NO3)2等。
(2)其余的均用化学式表示。
包括难溶的物质,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如H2CO3)、弱碱(如NH3·H2O)、水、气体、单质、氧化物等。
例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1)澄清石灰水和HCl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a(OH)2和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CO3溶液和H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钙和HCl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氧化镁和H2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章 第2节 第3课时-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课时:第三课时 编号:17学习目标1.掌握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主要性质及氢氧化物的制法 2.掌握Fe 3+的检验及氧化性 3.明确Fe 2+与Fe 3+的相互转化 重点难点三价铁的氧化性 及Fe 、Fe 2+、Fe 3+的转化、氢氧化亚铁的制备和性质 自主学习三.铁的重要化合物 1.铁的氧化物①稳定性:Fe 2O 3、Fe 3O 4较稳定;FeO 不稳定,受热能氧化为Fe 3O 4。
②与酸反应:FeO 、Fe 2O 3是碱性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O +2H +===Fe 2++H 2O ,Fe 2O 3+6H +===2Fe 3++3H 2O 。
【总结】极大部分金属氧化物 难溶于水,和水不反应;只有可溶性的碱对应的氧化物才能与水反应,常见的Na 2O 、K 2O 、BaO 、CaO 等可和水作用,形成对应的碱。
2.铁的氢氧化物(1)Fe(OH)2、Fe(OH)3的制备【实验3-9】合作探究为什么在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了红褐色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所发生的颜色变化氢氧化亚铁不稳定,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4Fe(OH)2+O2+2H2O===4Fe(OH)3↓【讨论】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于哪些地方?空气是流通的,使Fe(OH)2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的氧气来源于流通的空气。
【思考】在制备Fe(OH)2时,为什么要用新制备的FeSO4溶液?为什么还要将吸有NaOH 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到液面下,挤出NaOH溶液?_ 这些措施都是防止制备的Fe(OH)2与氧气接触生成Fe(OH)3【结论】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成Fe(OH)3(2)Fe(OH)2、Fe(OH)3的性质比较【思考】:氢氧化亚铁若在空气中加热能否得氧化亚铁,为什么?不能,氢氧化亚铁若在空气中加热首先生成Fe(OH)3,Fe(OH)3加热再分解生成Fe2O3 3.铁盐和亚铁盐(1)Fe3+离子的检验【实验】Fe3+离子的检验(操作参阅书本P61)【结论】Fe3+离子的检验方法:方法1:用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方法2:用NaOH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2)Fe3+离子的氧化性【实验】在盛有2mL 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振荡试管。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导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题:第二节:离子反应课时:第一课时编号:9【学习目标】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2.通过酸、碱、盐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难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基础知识】根据初中所学知识,下列物质: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石墨、⑤Cu、⑥酒精、⑦NaCl溶液、⑧NaCl晶体、⑨熔融的KNO3晶体,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①②④⑤⑦⑨___。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1.电解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2.非电解质:无论水溶液还是熔融状态均不导电的化合物为非电解质。
概念理解:⑴从物质类别方面讲,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属于化合物,化合物又属于纯净物,因此单质和混合物都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在化合物中,酸、碱、盐、水以及氧化钠、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都是电解质;(2)从导电性方面说,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电解质本身不一定导电,只有溶于水或呈熔融状态的条件下电解质才能够导电;思考:⑴二氧化碳等非金属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那么二氧化碳是电解质吗?⑵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电解质吗不一定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电解质吗一定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不一定⑶硫酸钡、氯化银、碳酸钙、氧化镁、氧化铝等难溶于水,它们是电解质吗突破: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2 2 3⑦NaOH晶体⑧石墨⑨硝酸钾溶液⑩熔融硫酸镁,属于电解质的是_①②③⑤⑦⑩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 ④⑥____能导电的物质是⑨⑩ (填序号)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1.电离:电解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时,产生能够_自由移动离子________的过程。
因此,电离是电解质产生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电离的条件是_水溶液中或者熔融状态______2.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新教材化学同步新素养培优人教必修第一册讲义: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Word版含答案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掌握标准状况下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3.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生自主学习气体摩尔体积1.物质体积大小的影响因素2.气体摩尔体积(1)气体摩尔体积(2)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17温度和□18压强。
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01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02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1.气体摩尔体积适用范围是气体,是否必须为纯净气体?提示: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范围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为混合气体,如标准状况下0.2 mol H 2和0.8 mol O 2的混合气体约为22.4 L ,但要特别注意以混合气体中气体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应为前提。
2.在同温、同压下1 L H 2和1 L O 2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吗? 提示:相同,同温同压下,1 L H 2和1 L O 2的物质的量相同,则二者所含的分子数相同。
3.同温同压下,相同质量的H 2和O 2所占的体积相同吗?其体积比是多少?提示:不相同,设两者质量均为1 g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体积之比,则其体积比为12∶132=16∶1。
课堂互动探究1.气体摩尔体积的正确理解(1)气体体积与气体摩尔体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使用时要避免混淆。
如标准状况下,1 mol O 2的体积是22.4 L ,O 2的气体摩尔体积是22.4 L·mol -1。
(2)使用22.4 L·mol -1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条件必须是标准状况(0 ℃,101 kPa)。
②物质必须是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3)条件对气体摩尔体积的影响温度与压强都影响气体的体积,不同温度和压强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可能不同。
改变温度和压强,在非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也可能是22.4 L·mol -1。
2.有关计算(标准状况下)——“四公式”①气体的物质的量n =V 22.4 L/mol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一
课题: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课时:第二课时编号:12
【学习目标】
1.会用单线桥与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2.知道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3.理解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氧化性与还原性的概念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难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学法指导】
理解记忆基本的概念的基础上通过试题总结规律
【具体学习任务】
一.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是指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降低,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还原剂:是指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总结:氧化还原反应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图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 常见的还原剂: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二.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特征:谁变谁)
步骤:①.先标化合价,双线桥从方程式左侧指向方程式右侧,连接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②.线上标明电子的“得”及“失”以及得失电子的数目
注:a.电子得失的总数相等
③.指出氧化还原类型
例:
2.单线桥法(特征:谁给谁)
步骤:①、单箭号,箭号起点为被氧化元素(化合价升高)元素,终点为被还原(化合价降低)元素
②、只标转移电子总数,不标得与失。
三.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
(1)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
氧化性:__氧化剂__>_氧化产物___ 还原性:___还原剂___>还原产物_______
应用:①比较粒子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②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
③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弱的物质或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弱的物质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
(3)根据产物的价态判断
一种氧化剂将还原剂氧化的价态越高,其氧化性越强
(4)依据反应条件来判断
与同一种还原剂(氧化剂)发生反应,其反应越困难(即要求条件越高),其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弱。
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
4HCl++2↑+O
四.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规律和应用
(1)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相等。
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2)价态规律:高低规律
元素处于最高价,只有_氧化性___;元素处于最低价,只有还原性___;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有_氧化性___又有__还原性____。
物质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如HCl,既有氧化性(由_ H_元素表现出的性质),又有还原性(由__Cl__元素表现出的性质)。
练习:单质X和单质Y相互反应生成
2
2
Y
X
-
+
,现有下列叙述:①X被氧化②X是氧化剂③X
具有氧化性④Y2-是还原产物⑤Y2-具有还原性⑥X2+具有氧化性⑦Y的氧化性比X2+强,其中正确的是( D)
A、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④⑤⑥⑦
(4)先后规律
同一氧化剂同时与同浓度的若干种还原剂反应,往往是还原性强的先被氧化。
如:向FeBr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Fe2+先被氧化。
而向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碘离子先被氧化。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1.计算:计算依据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 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检测题】
1.X原子转移2个电子给Y原子,形成化合物XY,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X被氧化了
B.X是氧化剂
C.X发生了还原反应
D.Y在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
2.下面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B.非金属单质在反应中只作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物变为单质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原子失电子越多,其还原性越强
3.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转化是(A)
A.浓H2SO4→SO2B.Fe2+→Fe3+
C.H2S→SO2D.HCO-3→CO2
4.在2FeBr2+3Cl2===2FeCl3+2Br2的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C)
A.Fe B.Br C.Fe和Br D.Cl 5.已知N元素最低化合价-3价,最高化合价+5价,下列物质中N元素只具有氧化性的是( D )
6.常温下,下列三个反应都向右进行:﹦,﹦,
﹦,由此可得出不正确的结论是(A)
、、、中,还原性最强﹦不能进行
、、、中氧化性最强 D.还原性
7.在常温下,发生下列几种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 ②2A2++B2===2A3++2B-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B)
A.溶液中可发生:Z2+2A2+===2A3++2Z-B.Z2在①③反应中为还原剂
C.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XO-4>Z2>B2>A3+D.X2+是XO-4的还原产物
8.在反应↑中,生成3 mol ,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C)
A.2 mol
B.6 mol
C.12 mol
D.5 mol
9.实验室制反应为4HCl(浓)++↑+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还原剂是HCl,氧化剂是
B.每生成1 mo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
C.每消耗1 mol ,起还原剂作用的HCl消耗4 mol
D.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 mol时,生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
10.将0.195 g锌加入到200 mL0.100 mol/L 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还原产物可能是(B)A.M
11.反应2KMnO4+16HCl===2MnCl2+2KCl+5Cl2↑+8H2O中,
(1)氧化剂是__KMnO4______,氧化产物是__Cl2______(填化学式)。
(2)若生成71 g Cl2,则消耗的HCl是___3.2 mol,被氧化的HCl是____1____mol,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2_mol__
1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① FeBr2+Cl2===FeCl3+Br2
2FeBr2+3Cl2===2FeCl3+2Br2
②HCl++↑+O 4HCl++2↑+O
③H2S+SO2=S+H2O
2H2S+SO2=3S+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