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塔耶异质哲学视阈下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_王雪颖

合集下载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后现代主义文学PPT课件可修改文字
推崇精英文学,纯文学//模糊精英文学、纯文学 与大众文学的界限;
6
2024/8/22
7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1. 不确定性
主题的不确定性
如《法国中尉的女人》三个结局
第一个结局:维多利亚时代的选择——嘲弄 式愿式的 浪漫结局
第三个结局:超越时代的结局——存在主义
这些具有启蒙功能的“宏大叙事”进行
开战的话语体系。
2
存在的土壤和氛围 :后工业社会、工业科技向 信息科技过渡
表征:平面感、断裂感、零散化、复制、迁就 个人经验、“对一切元叙事的怀疑和解构”、 “不确定性”
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文化思潮— —狭义的现代主义
3
后现代主义思潮
20世纪下半期的欧美占主流意识,并影 响到全世界的社会和文化思潮。它以思 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叙事策 略、叙述话语、文化品格、文学艺术、 生存智慧等诸种形式呈现出后现代性。 这种后现代性是以认识论和本体论怀疑 为主旨的,即怀疑认识的明晰性、意义 的清晰性、价值本体的终极性、真理的 永恒性。
最典型的是中国
5
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
对文学形式进行内部革新——象征、夸张、变形、 意识流、荒诞//对文学这一形式本身质疑,解构 形式,不要形式;
讲究技巧、情境、结构、语言//模糊文体界限、 破坏叙述常规、文体杂糅;
追寻意义,但意义荒诞//解构意义,没有意义, 只有语言游戏,没有界限;
—— 巴塞尔姆《白雪公主》
10
2.解构性与卑琐性 宏大叙事的社会语境:英雄圣贤、拯救解
放、伟大胜利、统统被消解了,“英雄” 变成凡人,伟大的“主题”被“小型叙 事”取而代之 。
3.艺术手法:元小说、互文性、戏仿、 短路与并置 、拼贴

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2004年到2013年

西北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年考研真题2004年到2013年

真题:西北大学200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题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现代文学部分:(满分共75分)一、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10小题,共10)谈虎集周作人文化偏至论鲁迅荆生林纾长河沈从文寒夜巴金野百合花王实味我在霞村的时候丁玲为奴隶的母亲柔石竹林的故事废名水葬蹇先艾二,简释(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广场话剧杂文杂体文章。

狭义的杂文指现代散文中以议论和批评为主而又具有文学意味的一种文体。

是随感录、短评、杂说、闲话、漫谈、讽刺小品、幽默小品、知识小品、文艺政论等文体的总称。

杂文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

它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

它短小精悍,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

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一种小说。

这类小说多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探索人生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诅咒黑暗现实,鼓吹社会改造,追求个性解放,渴慕婚姻自由,提倡男女平等,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

代表作家有冰心;卢隐;王统照;许地山等人。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问题小说”最早指的是“五四”前后为探讨某种社会问题而创作的小说,代表作如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

后来随着文学的发展,建国初年体现作家密切关心现实这一优良传统,反映在工作生活中所碰到问题的作品也被称为“问题小说”,如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

“十年浩劫”后,许多作家解放思想,通过自己笔下的艺术形像,对以往的历史经验进行严肃的探索和总结,作品往往以其强烈的哲理性而引人深思,这类作品也被称之为“问题小说”,如刘心武的《班主任》,戴厚英的《人啊,人》等。

所以说,“问题小说”这一概念的外延是很广的,而且它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想进步将得到不断的深化,我们不能随便将其定义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作品现象。

文学文革时期的“双簧戏”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

语言模糊美意象的建构与解读_王雪莹

语言模糊美意象的建构与解读_王雪莹

语言模糊美意象的建构与解读 王雪莹(天津外国语大学 英语学院,天津 300204)摘 要: 模糊用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常用以表现模糊美,人类心智活动影响着模糊美意象的解读。

语言的模糊美意象与语言意向性关联密切。

语言的模糊性与事物的物理属性有一定的关系,更同人对事物的心理感受有关。

人在意向性的主导下,其意识对表达的形式经过选择,最终体现出一定的模糊性,在心智中涌现为模糊美。

在审视文学语言的模糊美意象时,要立足人的意向性去解读语言与意象的微妙关联,方能品味言与意间的模糊美意象。

关键词: 模糊美;意象;意向性;物理属性;心理属性Abstract: Fuzzy language, as an ordinary linguistic phenomenon, often focuses on its beauty and is interpreted by human mind and body, so image of fuzzy beauty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its intentionality. Study shows that the fuzziness is related not only to physical property of things but to people’s feeling for mental property. Under the intentionality, people take choices via their own consciousness so that fuzziness comes into being and emerges as fuzzy beauty.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image of fuzzy beauty in literature should be appreciated from intentionality so as to be understood between language and meaning.Key words: fuzzy beauty; image; intentionality; physical property; mental property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65X (2013)04-0024-06一、引言模糊语言存在于言语交际中,如“小的房屋”、“高的建筑”、“美的服装”,什么程度才算“小”、“高”、“美”,界限意义并不确切,使得概念表达具有模糊性。

论格非小说欲望批判的叙事伦理

论格非小说欲望批判的叙事伦理

论格非小说欲望批判的叙事伦理作者:王雪颖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7年第7期摘要:格非在小说中对欲望的审视颇具慧眼,从《欲望的旗帜》到《山河入梦》再到《春尽江南》,他始终对欲望滥觞后人的异化做出深度揭露。

尤为体现格非对“欲望异化”批判思考的是,其欲望叙事有着鲜明的伦理导向。

在这些小说中,格非针对欲望异化的症候提出“绝对价值尺度拷问欲望原罪”与“重现对纵欲的全景敞视型监控”的当代价值重构方案。

尽管,这一矫正欲望异化的方案中也存在着某些过犹不及的吊诡之处。

但从长远而言,格非这一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代性反思体现了作家的洞见。

关键词:格非小说欲望批判叙事伦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当代作家都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对“欲望”的探讨上。

作家格非对“欲望”问题更是有着长期的关注与思考,其作品的欲望叙述更有着独到之处。

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文学思考放逐了政治意识形态对人的制约,转向从身体的欲望力量中探寻人的价值。

出于对身体中欲望本质力量的体认,法国哲学家福柯与巴塔耶都认为,“人的欲望是人类对抗并抵消工具理性对思想控制的重要力量,且也是表现个人特质、风格、个性和特殊情感的关键领域,是抗拒政治和社会同一性的重要场所”?譹?訛。

欲望因其内蕴“争天抗俗”的潜质促成了20世纪80年代关注个体内在生命舒张的感性现代性的崛起。

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个人化”的文化转折,当肯定个体生命欲求的感性现代性也随之成为主流的价值取向时,这一新的生存探索却生发出吊诡之处,具有反抗潜能的欲望在膨胀之后反过来操控人的生存。

基于对这种境况的认知,格非始终以当代中国现代性的视野审视欲望问题,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欲望的旗帜》到2007年的《山河入梦》,再到2011年的《春尽江南》,对欲望解禁之后人的被操控与异化这一悖论进行了深度揭示。

一、对欲望异化困境的深刻呈现在作品中,格非选择以“知识分子”的形象来揭示欲望滥觞对人的生存之异化危机的严峻性。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版考核试卷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出版考核试卷
10.三体
四、判断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现实主义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直接描写,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物性格的细节刻画,如狄更斯的《双城记》;浪漫主义注重情感表达和个性解放,追求自然与想象,如雪莱的《西风颂》。两者分别反映了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
5.《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的两部史诗,它们的作者是_______。(答题括号)
6.《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小说中布恩迪亚家族的创始人名叫_______。(答题括号)
7.《局外人》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代表作,主人公梅尔苏的哲学观点体现了_______主义思想。(答题括号)
B.《战争与和平》
C.《巴黎圣母院》
D.《呼啸山庄》
(答题括号)
2.莎士比亚是以下哪个国家的著名戏剧家?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意大利
(答题括号)
3.《源氏物语》是以下哪个国家的古典文学作品?
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印度
(答题括号)
4.下列哪部作品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A.《百年孤独》
A.埃斯库罗斯
B.索福克勒斯
C.欧里庇得斯
D.阿里斯托芬
(答题括号)
7.以下哪些作品是查尔斯·狄更斯的?
A.《双城记》
B.《大卫·科波菲尔》
C.《雾都孤儿》
D.《简·爱》
(答题括号)
8.以下哪些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A.叙述视角的变换

莫言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成果——《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介

莫言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成果——《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介

莫言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成果莫言小说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成果——《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评介岳广腾摘要:《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是莫言作品研究领域的一部最新成果。

该书从形态学、发生学、哲学、艺术学、文化学等角度,对莫言小说中“动物性”的呈现姿态、理性思考、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论述,并在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及西方现代性文学的比较中阐释莫言小说的世界性意义。

该成果对发展莫言作品研究理论,扩展新的研究视域与研究维度,做出了新的探索。

关键词:《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动物性;新成果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974(2019)01-0141-04DOI :10.13877/22-1284.2019.01.024收稿日期:2018-11-16作者简介:岳广腾,山东聊城人,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副编审。

研究方向:编辑与出版工作。

(山东聊城252000)学莫言作品研究一直是当代文学领域的研究重镇。

从事文学创作的30多年中,莫言始终表现出持续饱满的创作力和艺术爆发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先锋文学、新乡土文学、新历史主义等等,无不闪耀着莫言的身影,然而却没有哪一个思潮或流派可以包揽莫言的丰富和宽阔,也因此一直吸引着众多当代文学研究者的目光。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学界对其作品的研究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者们更多地在思考莫言的作品中具有哪些世界性的元素,以及小说的世界性意义,他为世界文学作出了哪些宝贵的贡献。

能够得到世界性的首肯意味着莫言作品具有超越阶级、种族、国家、政治的特点,对此,莫言一直强调写作坚持从“人”本身出发,旨归在于写“人”,这个“人”所面对的是整个人类所面临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张雪飞副教授的《个体生命视角下的莫言小说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10月版)一书是莫言作品研究领域的一部最新成果。

耗费·僭越·神圣: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综述

耗费·僭越·神圣: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综述

乔治·巴塔耶(Georges Bataille ,1897-1962),法国评论家、思想家、小说家。

他博学多识,思想体系庞杂,作品涉及哲学、伦理学、神学、文学等一切领域禁区,颇具反叛精神,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

2019年4月27日,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文学院306室举办的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暨南京大学出版社“棱镜精装人文译丛·巴塔耶作品集”新书发2019年第3期(第3卷)批评理论No.32019(Vol.3)内容提要:巴塔耶的思想神秘复杂,被誉为“后现代的思想策源地之一”,充满着理论的张力。

2019年4月27日,以巴塔耶系列作品集的陆续出版为契机,也为进一步扩大巴塔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而筹办的巴塔耶学术研讨会于上海大学宝山校区顺利召开。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专家、译者与出版人,对巴塔耶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引介与多维度讨论,可谓精彩纷呈。

而巴塔耶思想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也给之后的研究带来更多的可能,或成为国内学界法国理论研究的新增长点。

钟雨晴(中国,1996-)。

上海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耗费·僭越·神圣:乔治·巴塔耶学术研讨会综述钟雨晴105All Rights Reserved.批评理论·会议综述布赠书仪式顺利召开。

此次研讨会由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南京大学出版社协办,以巴塔耶系列作品集的陆续出版为契机,进一步扩大了巴塔耶思想在中国的影响。

出席此次研讨会的有国内诸多巴塔耶的学者、译者及出版人。

他们对巴塔耶思想进行了全方位引介与多维度讨论,为我们带来一场丰厚的学术盛宴。

首先,上海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曾军老师表示非常高兴能够在上海大学的春天邀请到大家一起聊聊巴塔耶。

他介绍了此次会议的缘起,以及他眼中的巴塔耶:一个极为神秘、难以接近且充满着理论的诱惑力的人物。

论及此前学界对巴塔耶的译介的有限性,并感谢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巴塔耶的书。

身体-主体间性:莫言小说的哲学视界

身体-主体间性:莫言小说的哲学视界

身体-主体间性:莫言小说的哲学视界
王琼
【期刊名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43)004
【摘要】身体-主体间性是西方当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不是把存在看作实体,比如抽象的主体实体或抽象的客体实体,而是把存在看作人与世界的关联方式,看作关系和意义.从根本意义上,审美活动受制于人类生存活动.莫言小说无论从其叙事视角、审美意义,还是从其艺术创作、欣赏的整个活动过程,都体现出鲜明的身体-主体间性的哲学视野.
【总页数】5页(P38-42)
【作者】王琼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西安 721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7
【相关文献】
1.高密东北乡与莫言的生命哲学——莫言小说创作论 [J], 刘清虎
2.复调理论与生存世界的主体间性——从巴赫金诗学看莫言小说的复调叙事 [J], 周卫忠;宋丽娟
3.论莫言小说《檀香刑》中的“身体言说” [J], 张惠莉
4.历史叙事的血肉标记--莫言小说女性身体的多重表义功能 [J], 季红真
5.历史叙事的血肉标记——莫言小说女性身体的多重表义功能 [J], 季红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野性欲望的张扬到欲望的净化——论莫言小说中欲望制衡的叙事伦理

从野性欲望的张扬到欲望的净化——论莫言小说中欲望制衡的叙事伦理

从野性欲望的张扬到欲望的净化——论莫言小说中欲望制衡的叙事伦理作者:王雪颖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1期从野性欲望的张扬到欲望的净化——论莫言小说中欲望制衡的叙事伦理⊙王雪颖[浙江外国语学院,杭州310023]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降,莫言小说的欲望观大体上有着从野性欲望的张扬到欲望的净化的嬗变轨迹。

在80年代,莫言盛赞野性生命欲望实则是对新崛起的感性生命现代性伦理的认可,而进入90年代乃至新世纪,社会文化语境为个体欲望的复苏提供了充分的基础,欲望由膨胀而异化,莫言的欲望叙事则转为对欲望的深层制衡。

这尤其反映在莫言小说中对欲望异化的反抗延展为以一种东方文化的明慧来净化欲望。

因此,莫言欲望观的嬗变书写实则是对当下生存困境所提出的当代价值重构的文学方案。

关键词:莫言小说欲望伦理净化“欲望”是贯穿莫言小说一个核心关键词。

纵观莫言至今的总体创作,其作品对“欲望”的审视有着一个较为明晰化的嬗变过程。

莫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欣赏生命欲望激越的反抗,1987年的《食草家族》又深化了对欲望本体力量的认识;而到90年代初,其代表作《酒国》则转为针对欲望膨胀下的工具性谋划做出揭示,在《丰乳肥臀》中亦是流露出对欲望的制衡锋芒;尤其是到了新世纪的《四十一炮》《生死疲劳》,莫言对欲望异化的反拨鲜明地延展为以一种东方文化的明慧来净化欲望。

从20世纪80年代《红高粱》到新千年《生死疲劳》的“欲望观”的嬗变,可以说,莫言由感性生命现代性伦理视野下对个体生命力舒张的认可转向回归到古典的东方智慧来节制与澄净欲望。

这样的欲望观嬗变背后有着深层意蕴,这是一种立足于近三十年来在社会、文化语境的变迁下对于人的生存境遇做出的深切反思。

在反思“文革”为契机、呼唤“人的归来”的80年代,莫言盛赞以野性生命欲望来激活人的生命力;而当进入90年代,社会文化语境充分认可个体欲望的复苏,欲望由膨胀而异化,莫言敏锐地发现了膨胀后的欲望带给人的是更为深层的奴役,因而从90年代到新千年以降的作品中,莫言有意识地对此予以深度反拨与制衡。

一种超越的向度———论巴塔耶的“异质学”

一种超越的向度———论巴塔耶的“异质学”

一种超越的向度———论巴塔耶的“异质学”作者:关伟南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5期摘要:巴塔耶是法国后现代思想的先驱,他认为在“谋划”观念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同质性”世界已严重遏制了人的自由发展。

本文从对“谋划”观念的批判入手,分析作为巴塔耶超越同质世界手段的“异质学”理论,并进一步阐发这一理论所具有的开启人类精神新向度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巴塔耶谋划异质学■人们很难对巴塔耶{1}的身份进行准确的归类:作为哲学家,他站在了辩证法的反面,主张回到最自然、最直接、最粗野的形式;作为小说家,他用自己对性爱世界的迷恋和渴望创造出一个光怪陆离的色情世界,其字里行间饱含着的神秘诗性被看作是“从伟大的泛神论传统中涌流出来的一股清泉”{2};作为经济学家,他提出的“普遍经济”,成为鲍德里亚“象征交换”的起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启迪了德里达,促成了后者延异思想的问世;作为批判近代理性主义的重镇,其“异质学”的思想,在荆棘丛生的同质性世界里,像一把利剑,时刻为我们提示着超越的向度。

一、对“谋划”观念的批判巴塔耶通过对原始狩猎民的考查得出结论,他认为我们的先民曾一度把动物视为自己的同类。

尽管程度不同,但本性上并无差异——“它们也都是本来内在于自然,其中包藏着灵性的真实,其自身之中隐藏着终极性的存在”{3}。

但人类的文明进程,却始于人对其与动物之间联结着的这种“灵性的真实”的切断。

一度服从于自然赐予的本能的人体察到了否定的力量,并开始改变自然、克服自然,在将自然“人化”的过程中迈出了确立自身主体地位的决定性一步。

这时起,“人可以不理会其他事物也是自己运动的主体,确定只有能思维的人才是真正的主体……”{4}但在巴塔耶看来,由于成了主人,人类自身也被改变了。

他说:“人改变外部自然世界,他从中获得工具和制造物,这些工具和制造物构成了一个新的世界,人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人同样否定自身,进行自我教育。

”{5}也就是说,随着动物们开始被作为对象加以捕捉和饲养,成为服务于人类的工具,人便完成了从享用“有用性价值”的直接瞬间到将这一瞬间无线延宕的转变。

硕士论文-巴赫金小说哲学的双重性

硕士论文-巴赫金小说哲学的双重性
claSsic literar),t11eoⅨI believe that leanlingⅡle llisto巧of t:he d砌ism is Ve巧impommt for
t11e study of Bakhtin’s noVel theo够
B舢tin’s ne iImoVation of“s essay is to systematize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秽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指导教师签名

期:3趔g!f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邮话:编:——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言
自60年代以来,纵观国内外对巴赫金的研究高潮迭起。国外巴赫金研究经历了从 文学批评家巴赫金到哲学家巴赫金的重心转移,几乎涉及了巴赫金著作的各个领域。国 内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伊始,人们开始关注巴赫金,研究视角渐渐拓展到了小 说理论、狂欢化诗学,以及巴赫金的文学研究方法论等领域,涌现出凌继尧、董小英、 程正民等大家,显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丰富多彩。但是以双重性思想为核心,把巴赫金 先后对同一问题的关注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始终无一篇专论,这对巴赫金理论的研究无 疑是一个缺憾。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初步尝试,在学术上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引 发人们思考巴赫金理论研究中的一些还应开拓的方面。
在上述关于基督位格的阐述中可以看到,基督的存在就是神性和人性合一的双重存 在。这就是说,虽然在他身上神与人同在,但只有一位耶稣基督。于是耶稣基督在这里 被描述为一个一体双身的形象。只要我们联系巴赫金狂欢诗学中对狂欢节的形象、狂欢 广场的语言、怪诞人体形象的论述中,便不难发现这些分析与基督教教义对基督位格的 阐述非常接近。
这样陀斯妥耶夫斯基才能塑造一系列具有双重人格的主人公。“其形象特点便是人 物的一体双身性。主人公与世界、与自我之间的深刻的对话性,使他的身上不仅显现其 “自我”,而且显现“他者"。世界对他来说都是他者,包括周围的人、事件及所有存在。 于是在他的身上,“我”与“另一个我”、“我”与“他者’’构成了隐秘的双重存在或多 重存在,在一个人身上往往活动着两个人甚至多人,使每个主人公身上都活动着特殊 的“人身上的人"。"【8】纵观巴赫金对陀氏双重人格人物形象的分析,可见表现的是巴 赫金对自我与他者这一外位性命题的哲学思考。与巴赫金20年代在《审美活动中的作 者和主人公》中对外位性的纯哲学思考相比,在对陀氏主人公双重性人格分析中,“外 位性"已转变成“双重性”,由纯哲学范畴演变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他为自己的思想 找到了载体,这样更易于被广大读者所接受,而不似康德式的纯逻辑思辨。

巴塔耶异质哲学视阈下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_王雪颖

巴塔耶异质哲学视阈下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_王雪颖

/22013巴塔耶异质哲学视阈下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王雪颖摘要: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其独到之处在于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

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中反抗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论思考范式,以及巴塔耶的欲望哲学中注重“邪恶”欲望的违逆力量的“异质”本体诉求两者暗合。

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互为互文性的揭示,绽现了莫言小说经由欲望书写唤醒人内在超越力量的独特思想光泽。

关键词:莫言小说;巴塔耶哲学;欲望;异质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3)2-148-03作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27当代作家莫言,是百年来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纵观他的整体创作,笔者认为,莫言小说中的欲望书写有非常独到之处,即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发掘欲望在伦常思维范式下难以企及的深意。

在价值论上,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不同于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思考范式暗合;在本体论上,与巴塔耶欲望哲学注重发掘反规训的“恶”欲望中的违逆力量之“异质”本体诉求暗合。

如果说,巴塔耶的异质哲学重在理论的思辨性和深邃度,那么,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则以其天籁般的文学表达而达到的内在超越性真正开启了“异质”哲学的审美之维。

一反抗政治的欲望规训:“异质”之价值范式的张扬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体现了他独特的反政治伦理规训的、基于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与思考范式。

在杂文《我看十七年文学》中,针对政治伦理对于欲望诉求的钳制,莫言说:“落后的道德观念也粘滞了作家的笔,使作家只有在那种符合道德的轨道上迅跑,而不愿意下到生活的荒蛮里,去搜寻一下桑间陌上的爱情。

巴塔耶的文学斗牛术

巴塔耶的文学斗牛术

巴塔耶的文学斗牛术
王莹雪
【期刊名称】《品位·经典》
【年(卷),期】2022()5
【摘要】文学斗牛术是巴塔耶“恶”之书写的强烈表征。

他认为文学写作不应不
痛不痒,应卸下虚伪和矫饰,像斗牛士般主动将自身暴露于公牛锋利犄角的阴影之下。

文学写作的目的与价值所在是让极端的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得以喷薄,从而在僭越中
成就有限个体的瞬间永恒。

《眼睛的故事》和《天空之蓝》两部小说典型地演绎了巴塔耶文学斗牛术的激情。

在这“斗牛”地带,爱欲与死亡得以尽情狂欢,神圣色情
与献祭得以尽情游戏。

斗牛术的僭越激情由此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存在方式。

通过文本的异质书写,巴塔耶渴望将世俗世界不能经验到的、脱离时间或历史之流的神
圣体验传递给读者。

【总页数】6页(P1-6)
【作者】王莹雪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恶,消耗的模拟性与交流的至尊性——论巴塔耶的文学观
2.多一只眼看世界——
乔治·巴塔耶文学创作中的"多余"观3.是罗兰·巴特还是巴塔耶·巴特?——谈巴特
《文本的快乐》中的巴塔耶的影子4.从文学的介入之用到文学的无用之用:试论巴塔耶的文学观5.哀悼、幻视与流泻:乔治·巴塔耶的泪水书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

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

莫言小说语言变异审美
姬凤霞
【期刊名称】《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22)004
【摘要】莫言小说语言的生成机制有多种,其中对变异的运用是最重要的生成方式之一,通过对语言的变异,使有限的语言所传递的语义信息和审美信息增值,成就了莫言小说文学语言绚丽多姿的表现形态.
【总页数】4页(P48-51)
【作者】姬凤霞
【作者单位】广东嘉应学院,广东,梅州,514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比较诗学视野下的莫言小说——莫言小说审美观评述 [J], 简澈
2.论莫言小说形式探索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审美关联——以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塑造为中心 [J], 王西强
3.莫言之后——莫言小说与文学审美价值判断 [J], 左荣
4.译者惯习视角下莫言小说语言变异的英译研究
——以《酒国》和《蛙》为例 [J], 佘月月
5.莫言的“审美初心”——以莫言1980年代的小说创作为例 [J], 张博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题】2015年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706、808

【真题】2015年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706、808

更多最新考研咨询关注微信公众号 renrenkaoyan
【真题】2015年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题706、808
一、名词解释
1、巴纳斯派
2、感伤主义
3、卡夫卡式
4、书信体小说
5、“能”与“狂言”
6、黑色幽默
7、苏菲派
二、简答题(3*15)
1、《恶心》是如何表现世界荒诞的?
2、试述《吉尔伽美什》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分析浮士德形象
三、论述题(表述不完全原样,2*35分)
1、结合作品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特点
2、结合作品分析意识流小说中对于时间主题的处理。

更多最新考研资讯请扫描上方二维码
爱考机构 中国保过保录高端考研第一品牌! 每年每校每专业限招1‐3人 报名电话010‐51283340 QQ:744569778。

著名作家记叙文

著名作家记叙文

亲情的力量一个星期天的早上,我的作业做完了,闲来无聊,便找弟弟一起玩电脑小游戏。

一开始,他就认真地向我提出:“每人玩一局,不许耍赖哦!”我欣然同意了。

接着,弟弟玩完了一局,轮到我了,大概觉得我没有打游戏的细胞,看我打十分无聊,便到外面玩去了。

果然不出他所料,才一会儿工夫,就败下阵来。

我正准备再玩一局,又想起了与弟弟的约定,觉得不太应该,就大声喊:“弟弟,我玩了一局,你快进来吧!”没有人回应,我又叫了几声,弟弟还是没进来。

“哎,不打白不打,再玩几局吧!”我自言自语道。

当我正玩得兴致时,弟弟进来了,见我还在玩,气不打一处来:“你怎么还在玩,是不是多玩了?”“是呀!”我并没有观察到他生气了,突然,他骂了我一句,我也回了他一句,我们对骂不久,他骂了句十分难听的,“你??”我气得说不出话来,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他见我哭,心虚了,不敢说什么。

我转身跑了。

我扑在床上,不停地哭。

不就是为了玩游戏嘛,用得着这样吗?我明明叫他了,是他自己在外面玩,不进来的嘛!再仔细一想,其实我也有错,玩了一局不玩了,也不会这样呀!想到这里,我又有些后悔了。

到了吃午饭的时候,妈妈叫我下楼吃饭。

我只好把眼泪擦干。

厨房里就妈妈一人,她一见我,不解地问:“你怎么哭了?”“哪有?”妈妈笑了,“你满脸泪痕,最明显的是你一哭鼻子就红,你现在鼻子不是红红的吗?到底怎么了?”我没想到妈妈会这么了解我,但我还是没说。

在妈妈再三追问下,我如实说了。

妈妈并没有生气,亲切地说:“这没什么关系,一家人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你和弟弟都得向对方道歉。

走,我们把弟弟找来。

”弟弟过来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也哭了。

妈妈说:“好啦!你们快互相道歉吧!”“对不起,我不该偷玩游戏的。

”“姐姐,对不起,我不该骂你。

”“没关系!”就这样,一场“家庭风波”平息了。

是亲情的力量使我和弟弟的误会化解了。

妈妈说得对,一家和睦才最重要。

没有亲情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呀!我们应该去珍惜。

异化世界中的荒诞文学

异化世界中的荒诞文学

作者: 王莉娅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系
出版物刊名: 北方论丛
页码: 147-149页
主题词: 存在主义;异化;荒诞文学
摘要: 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异化是一个最普遍的主题,这一主题在荒诞文学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荒诞小说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它看似无法卒读,却又绝非胡言乱语,它是荒诞小说家精心安排的严谨结构,把无数杂乱无章,却又无一多余的细节组成一幅异化世界的缩影。

本文旨在从异化文学的创作主旨出发,以艾里森的小说《隐形人》为例,阐示荒诞文学的创作特点及其体现出的人文哲理与社会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3巴塔耶异质哲学视阈下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王雪颖摘要: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其独到之处在于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

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中反抗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论思考范式,以及巴塔耶的欲望哲学中注重“邪恶”欲望的违逆力量的“异质”本体诉求两者暗合。

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互为互文性的揭示,绽现了莫言小说经由欲望书写唤醒人内在超越力量的独特思想光泽。

关键词:莫言小说;巴塔耶哲学;欲望;异质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90X(2013)2-148-03作者: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0027当代作家莫言,是百年来唯一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纵观他的整体创作,笔者认为,莫言小说中的欲望书写有非常独到之处,即以不同于政治伦理规训的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对欲望及其内蕴进行评判,同时对僭越式的欲求冲动所蕴含的争天抗俗的潜质做出本体性揭橥,发掘欲望在伦常思维范式下难以企及的深意。

在价值论上,这与巴塔耶“异质”哲学不同于世俗社会规约的“在外面思考”的思考范式暗合;在本体论上,与巴塔耶欲望哲学注重发掘反规训的“恶”欲望中的违逆力量之“异质”本体诉求暗合。

如果说,巴塔耶的异质哲学重在理论的思辨性和深邃度,那么,莫言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则以其天籁般的文学表达而达到的内在超越性真正开启了“异质”哲学的审美之维。

一反抗政治的欲望规训:“异质”之价值范式的张扬莫言小说的欲望书写体现了他独特的反政治伦理规训的、基于人性与生命的价值尺度与思考范式。

在杂文《我看十七年文学》中,针对政治伦理对于欲望诉求的钳制,莫言说:“落后的道德观念也粘滞了作家的笔,使作家只有在那种符合道德的轨道上迅跑,而不愿意下到生活的荒蛮里,去搜寻一下桑间陌上的爱情。

作家只能吟唱既符合现时道德又符合传统道德的小夜曲,而不敢描写掩藏在道德唾骂中的恶之花。

”①这段夫子自道体现了莫言反政治统摄欲望的生命价值诉求,蕴涵着强烈的反抗意味,它有着不同于“政治道德”与“传统道德”的鲜明的异质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与巴塔耶的“异质”哲学可谓同气相求。

在巴塔耶的哲学中,“异质”这一思维范式天然地携带着反抗的质素,它寻求越界与逾拒常规的“外部思考”,与日常伦理同化下的思维与行动范式———“同质”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在莫言的小说中,异质欲望的书写首先体现在以合乎人性本能的欲望呈现来挑战当代文学中占主流地位的政治化的神性书写。

《红高粱》是莫言前期代表作,作品超越了政治禁锢与道德规训对欲望规约的思考范式,横溢出藐视世俗的慷慨与激越,体现了对人性与欲望的深度思考。

在以往具有浓重的政治意识形态色彩的小说中,英雄人物往往被赋予崇高与神性的精神品质,莫言则揭示了神性对人性欲望的遮蔽。

“我爷爷”余占鳖与罗汉大叔都是名垂青史的抗日英雄,但莫言注重发掘的是“我爷爷”、罗汉大叔与“我奶奶”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欲纠葛。

在“奇死”一章中,莫言并未简单地把母亲恋儿塑造成面对日寇挺身而出、刚烈不屈带有神性的英雄形象,而是在复杂的历史境遇中进行深入的人性考察。

二奶奶恋儿听到日军即将闯入自己家门时,内心除了极度的恐惧外,竟从大门上的黄鼠狼血迹中唤起了隐秘欲望,她甚至把在门缝中窥见的日本兵形象与象征情欲的黄鼠狼形象合而为一。

这样的性幻想描写在十七年文学与文革文学中被视为文学的“禁区”,尤其被看作对“英雄形象”的严重亵渎,而莫言恰是通过对英雄人物情欲的探微,揭示了政治伦理中神性情结对人性欲望的异化,并深入探究了人在死亡威胁中生发的欲望快感的隐秘体验。

其次,莫言小说中的异质欲望书写还体现在莫言反对简单的将善恶评判与政治伦理规约两者趋同的欲望规训,即反对以简单粗陋的“善恶”道德同一性思维来整饬欲望的观念。

针对此,莫言以超越普适性的善恶、立足于“生命”为尊的人类学视野来观照欲望书写,这一思想诉求可以在尼采的《论道德的谱系》中找到理论的参照。

尼采着眼于整个人类生命与生存,立足于“生命”的角度重新阐释善恶,他认为,真正的“善”是生命的雄健,而恶则是生命的颓败。

西美尔在《现代文化的冲突》中认为,实践尼采的生命价值观须笃行两条准则:“一方面它拒绝作为普遍原则的机械学,它充其量是把机械学看成是生命之中的技术。

另一方面它拒绝把形而上学奉为独立的东西和首要的观念。

生命不愿被低于它的东西所控制”。

②莫言正是藉凭其小说的异质欲望书写以及由此绽现出的“生命”欲望观,深刻地反思政治伦理价值预设的“道德”对客观生命实体的僭越。

在《筑路》中,杨六九意图谋害白荞麦瘫痪的丈夫,是为了拯救守活寡的白荞麦脱离苦海。

白荞麦耗尽一生的青春,试图换来“贞节”与“良善”,不过是礼教、道德对她行使的“诛心”之恶。

小说《白狗秋千架》中,主人公“暖”的经历凸显了生命欲求不屈从于普世善恶评判的生命尊严。

主人公“暖”与“我”情投意合,互定终生。

但“暖”不慎坠落秋千毁坏了眼睛,放弃了与“我”厮守的真实意愿,嫁给一个哑巴。

婚后,“暖”所有的孩子都有先天言语缺陷。

在“我”的一次回乡中,“暖”冒着被乡俗戒律制裁的危险,渴求“我”让她拥有一个正常的孩子。

一个母亲对健康生命的热切向往与抗争却在善恶二元评判中烙上了淫邪之罪。

“暖”、白荞麦和杨六九这些带有离经叛道的正当行为颠覆了传统道德善恶二元论,显示出与旧统道德合谋的欲望规训的价值评判之间的裂缝。

简单的对错判断、淫邪与否都不足以对上述的复杂情境作出终极审判,由此充分体现了莫言把“生命”价值的思考注入欲望书写的殊俗之处。

莫言小说中这种以“生命”为尊的欲望价值观,在弗洛姆看来,它“超越于‘社会’的善恶标准之外,站在更高的‘人类’的立场上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社会’本身是否‘道德’”,③这显现为一种“在外面思考”的价值范式。

“在外面思考”是福柯对巴塔耶的“异质”哲学思考范式的精炼概括,对此,福柯有自己的体认:他“一再强调闯到法律和一切‘正常’规范的‘外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循着巴塔耶、尼采等人的思想轨迹,一再称自己的思想模式是‘在外面思考’”。

④这种思考范式能够不囿于既定体系,从而获得在既定价值范式之外的超越性审视,并藉此来洞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价值局限。

应该说,以上分析的“异质”维度之价值范式的转换还属于显层的探求。

接着,我们将深入到莫言小说中的欲望书写的本体维度来探讨其“异质”的深层蕴意。

二书写“邪恶”欲望:“异质”之本体力量的揭示目前学界对莫言的小说,诸如《食草家族》、《丰乳肥臀》等作品中某些隐秘、逾越常规的欲望书写,大多止于世俗的道德评价。

但对于这些作品中不合伦常的欲望的考察,如果我们锲入巴塔耶“异质”维度来审视其中的蕴涵,我们将发现伦常眼光之下殊难企及的深意。

巴塔耶的《色情史》就是“异质”思想观照下的欲望审视。

诸如对“费德尔情结”的命名等,就是对波德莱尔《恶之花》中“腐败之物”的恶心、疏离又着迷的隐秘欲望的揭示。

在巴塔耶的鉴定中,这种异质的欲望亦是一种邪恶性的欲望。

所谓“邪恶”的欲望,它指向文明理性社会中受规训的带有原始本能性、粗鄙性、破坏性的欲望。

1,“邪恶”欲望蕴含的不羁力量莫言的小说《食草家族》中充满着不合伦常的欲望涌动。

在第一梦《红蝗》中,一个面目猥琐、身材矮小的男人欲与身材俊美的母驴“铃铛”媾和。

第五梦《二姑随后就到》中,食草家族的长辈们居然生出脚带蹼膜的“二姑”。

这个“二姑”充满着令人生畏的野性欲望。

第三梦《生蹼的祖先们》中,长着蹼膜的年轻男女总有着违抗禁令意图相互结合的欲望冲动。

这些严重威胁了文明构筑的“人性”法则、带有着原始粗鄙化的本能欲望正是与常态相背离的异质的、邪恶的欲望。

在巴塔耶看来,这些欲望之所以是“邪恶”的,是因为它与“人们通常所认为的与‘真、善、美’以及‘道德’、‘理性’和健康生活相悖的,尤其是被教会与法律所排斥、谴责和禁止的罪恶、肮脏、病态、丑陋与陌生的东西。

”⑤小说中,食草家族的族长们都对此有着深深的恐惧。

第四梦《二姑随后就到》中的“二姑”脚带蹼膜,生性彪悍凶残,长辈们都试图遗弃她。

第三梦《生蹼的祖先们》中的皮团长,对手足长蹼的男童实施阉割。

第一梦《红蝗》中,人们为了捍卫文明,不惜将与母驴交配的男人鞭挞致死,族长们严禁内部族人通婚,因为这会导致出现长有两栖类蹼膜的人种。

为杜绝族内通婚引发的种族退化,族长们惜以惨无人道的火刑加以遏制。

这些极端行为反映出人类对文明(理性)的自觉追求,抵制着自然状态下与动物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原始本能性的邪恶欲望。

“人性就是在疏远、排斥和否定自然兽性的过程中被奠定起来的。

人,就是要独立于自然和对抗自然。

”⑥但是,正是在食草家族的祖先对这些“邪恶”欲望的围剿中,悖论出现了。

“邪恶”欲望并不因此望而却步,“回避绝对自然的东西就意味着加强,而且是以最奇诡的形式加强对它的兴趣,因为愿望的力量同禁令的严厉程度是成正比的。

”⑦正如拉康所认为的,为规范所禁锢之地正为“邪恶”的僭越冲动提供了可能的入口。

⑧终于还是有两个在严刑峻法的恫吓下,还敢以身试法、同族私通的年轻男女,被作为族人追求文明与理性的牺牲品而缚在了火刑祭坛下。

他们浑身被涂满了厚厚的牛油,脚下是厚厚的柴草堆,女人的肚子已经凸起。

行刑开始,火焰吞噬着他们的肉体,他们缄默不语。

在酷刑与死亡的极端震慑下,他们的坚忍显现出生命的尊严与肃穆,渗透出某种扭转乾坤的意蕴。

在熊熊烈火中,他们毫不妥协地实现了彼此生命的融合,迸发出情欲最璀璨最决绝的反抗力量,欲望的“异质”书写的奇诡意义就此绽现,欲望的决绝的反抗力量神圣地敞开。

这股强大的异质“邪恶欲望”的突围充分体现了巴塔耶所命名的“欲望逾界”耗尽冲动的反抗潜力。

巴塔耶曾在《萨德的使用价值》一文中,以萨德伯爵“酷虐化”的欲望为阐释点向人们揭示欲望中潜藏的那股指向“消耗自身”的异质之维。

这股“异质”的欲望,向我们释放了这些被世俗、文明定义为“邪恶”的欲求中潜隐着的惊世骇俗、逾越阀限的不羁力量。

从它的价值论而言,它的思想光泽在于:以一种迷狂、诡谲、不可通约的力量反拨功利性、规范性与客观性的命令,以此来逾越常规化的感觉模式和经验模式。

⑨对于莫言与巴塔耶对这种僭越化欲望的互为互文性的揭示更深层的意义诉求,我们可以从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举过的一个例子谈起:“如果某人有契机与心爱的女人共度一晚,但一晚之后将被绞死。

那他还会要求满足情欲吗?康德毫不犹豫地认为,无人甘冒处死的危险而犯禁。

”⑩康德的看法是,“这种情形的自由并非道德意义上的,因为主体不做违背道德的事是基于贪生的念头。

”輥輯訛康德的推断基于两个层面。

其一,康德强化了至善的“道德法则的先验性,对实践主体而言是一种无条件的‘应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