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

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的开始,对于中国近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背景、发起以及影响三个方面,讲述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背景北伐战争发生在1926年至1928年期间,具体而言,是中国自主抵抗外国侵略,推翻北洋政府统治的一场伟大斗争。

那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动荡不安,内外压力日益增强,革命力量得到了新生,各阶层民众都表达了推翻北洋政府的愿望。

二、发起1.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的发起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合作密不可分。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只有与国民党合作,才能在国内外形势的催化下推动中国的独立与解放。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最终赢得革命胜利。

2. 社会民主主义革命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北伐战争的思想基础。

三民主义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这一思想层面的变革为战争的发起提供了理论支撑。

3. 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北伐战争发生前,中国国共两党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共同纲领,包括打倒北洋政府、推翻军阀割据统治、恢复民主制度、实现土地革命等。

三、影响1. 军事影响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军事斗争,其胜利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立非常重要。

共产党利用战争锻炼了大量的军事干部,在战争结束后,这些干部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骨干。

2. 政治影响北伐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了国共合作的南京国民政府,掀起了国共两党的合作高潮。

此后,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领域的影响力逐渐提升,为中国革命铺平了道路。

3. 社会影响北伐战争结束后,中国进入了国共合作时期,民族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等逐步得到解决。

战争的胜利为落后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获得了更多的国际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对于中国的近代史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军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共33张)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北伐战争(共33张)精品PPT课件
偶尔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余地和放松的空间吧,只为回归纯粹。 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周五的傍晚,住进了“花筑”民宿,来到了位于迪士尼周边2km的小镇。
算是给自己放一个小假,只为圆一场童话梦。 穿梭回到童年,就为简单、不知所谓的快乐一番。
我选择了一家名叫“花筑“的客栈,热情友善体贴的老板会在上海地铁11号线的终点站迪士尼和客栈之间,往返接送你的整个行程。
抵达民宿时,太阳已落下了帷幕,温馨点点的灯光在落寞的黑夜中显得无比温暖。
热情周到的女主人迎接我的到来,放下随身物品后,我在小镇上随意寻觅了些小食,就来到了后院安静坐下。
头顶上是浩瀚的星空 眼前是闪烁的灯火
心中却是平和幽静的情感
远离了呼啸而过的地铁呼啸声;远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声; 等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用我的五官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美好寂静的夜晚,属于自己的夜晚。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坪 梅 中 学 安 全自查 报告小 结学安 全自查 报告
根 据 乐 昌 市 教育局 文件(即 乐教字 [XX]116号 关 于转发 广东省 教育厅 粤教保 [XX]21 号 和 23号 文 通 知)的 检查内 容和局 下发的 题纲,我 校迅 速进行 了安全 工作大 检查,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旨在推翻北洋政府,结束军阀混战,统一中国。

本文将从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北伐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战争的起因北伐战争起因于当时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军阀割据:北伐战争前,中国军阀割据严重,形成割据割据局面,国家统一和发展受到阻碍。

2. 经济危机:北伐战争前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农业、工业和商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3. 国民党内部矛盾:北伐战争前,国民党内部存在各种矛盾和冲突,统一战线形成困难。

二、北伐战争的过程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的一场武装革命战争。

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次合作:北伐战争开始时,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推动南京临时政府的建立。

2. 第二次合作:国共合作关系再度发展,北伐战争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深入开展。

3. 前进路线:北伐战争中,以苏区为根据地,采取坚持游击战争和歼灭战相结合的策略,逐渐向内地进军。

4. 打破长江防线:北伐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与国民党军队发生多次激烈战斗,最终击溃北洋政府军队,打破了长江防线。

三、北伐战争的意义北伐战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1. 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展: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结束了军阀割据局面,达到了国家统一的目标。

2. 建立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伐战争成功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实现了政权的更替,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

3. 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北伐战争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增强了党的领导地位。

4. 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北伐战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战术,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总结起来,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

北伐战争的起因、过程和意义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革命历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复习知识点归纳: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复习知识点归纳: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复习知识点归纳:北伐战争北伐战争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lt;1gt;时间:1924年5月lt;2gt;地点:广州黄埔。

lt;3gt;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lt;4gt;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lt;5gt;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lt;1gt;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lt;2gt;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lt;3gt;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lt;4gt;主战场:湖南、湖北。

lt;5gt;经过:①: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

②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

③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lt;6gt;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①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

②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

③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复习知识点归纳:北伐战争,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笔记

八年级上册历史15课笔记以下是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5 课的笔记内容:第15 课北伐战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 中共三大的召开- 时间:1923 年6 月- 地点:广州- 内容:决定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时间:1924 年1 月- 地点:广州- 内容: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二、北伐战争1.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 开始时间:1926 年3. 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4. 经过:- 湖南湖北战场: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江西战场:消灭孙传芳主力- 福建浙江战场:挺进上海5.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 年4 月12 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2.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927 年4 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3.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口号,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4. 国共合作破裂: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四、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1. 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 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

3. 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 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五、国民革命的失败1. 客观原因:反革命力量强大,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蒋介石集团、汪精卫集团先后叛变革命。

2. 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课件[ha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课件[ha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 11课《北伐战争》课件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场战争,它推动了国共合作的 进展,为中国的统一和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北伐战争概述
北伐战争是指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以国民革命军为主力,对北方军阀进行的 一系列战争。这场战争从1926年开始,结束于1928年。
北伐战争的起因
北伐战争的起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北方军阀割据,民不聊生;二是国共合作的建立,共同对抗帝国主义和北方 军阀。
和武装革命军队。
2
第二步
东征中山、广州保卫战,逐步夺取南方主要城市。
3
第三步
中原大战,攻克北京和天津,北方军阀势力崩溃。
北伐战争的结果
军阀割据结束
北伐战争结束后,北方军阀的割据局面得到了彻底的终结。
北伐战争告诉我们,人民是历史 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的源泉。
团结合作
北伐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是,只有 团结合作,才能前进和取得胜利。
国共合作进展
北伐战争加深了国共两党的合作,奠定了后来统一战线的基础。
国共力量对比
北伐战争使得中国共产党在国内革命队伍中的地位得到提升,与国民党的力量对比发生了转 变。
北伐战争的影响
1 中国革命进程
北伐战争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为中国的统一和革命事业打下基础。
2 国际影响
北伐战争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加强了中国与外国的交流与合作。
3 革命精神
北伐战争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精神,号召了更多人参与到革命事业中。
北伐战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
北伐战争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合作,使中 国革命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北伐战争的启示
民族团结
人民力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5单元 北伐战争

民生主义
增加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旧址位于广州文明路215号的 钟楼礼堂。原为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礼堂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场
孙中山与代表步出国民党“一大”会场
4.创建黄埔军校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黄埔军校)
时间 1924年5月
地点 广州黄埔
领导 人员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 为政治部主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想一想: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为什 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北伐的目的是打到北洋军阀,统一中国。但是蒋 介石的上台,只不过是旧军阀被打垮,又出现了以蒋介 石为代表的新军阀。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任务没有完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
变。
本课小结
准备
国共第一次合作
2.北伐目标 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 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军阀
控制地区
兵力
吴佩孚 湖南、湖北、河南和直隶的一部 20万
孙传芳 江苏、江西、安徽、浙江、福建 20万
张作霖
黑龙江、吉林、辽宁、热河、山 东、察哈尔和直隶
35万
张 作 霖
兵力 35 万
吴佩孚兵力20万

北京 直 隶
山东
吉 辽
C.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D.工农运动发展
6.国民革命失败的依据是( )
A.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
C.国民革命没有建立起统一的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
知识点三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 政府的建立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以蒋介石、汪精卫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先后发 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残酷地屠杀 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革命者来







死请Leabharlann 勿往入他



第11课 北伐战争
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 1.时间和地点
• 1924年,广州。
• 2.内容
• 大会通过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 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宣 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一、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
• 3.重大意义和影响
•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标志。国共合作 推进国民革命运动进入高潮。
二、国共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 1.时间、地点 • 1924年5月,广州黄埔。 • 2.人物 • 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
治部主任。 • 3.作用 •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
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和北伐胜利 进军奠定了基础。
败。
感谢您的观赏下载!
THANKYOU!
三、北伐胜利进军
• 1.起止时间 • 1926年7月至1927年4月。 • 2.组织者 • 广东国民政府。 • 3.目的 •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统一全国。
三、北伐胜利进军
• 4.对象 •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 5.主战场 • 湖南和湖北。 • 6.重要战事 •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 蒋介石在上海捕杀共产党员和革
命群众。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 (1)时间 • 1927年4月。 • (2)性质 •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_北伐战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_北伐战争
主要战果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湖南、湖北
汀泗桥战役 贺胜桥战役 武昌战役
叶挺,第四军独立团
叶挺:北伐第四军先遣独立团团长,以铁军著称
值得注意的是,北伐军中,共产党员有1500多人,如周恩来、林伯渠 等,作为北伐的先锋功勋显赫的叶挺独立团中,有85%官兵为共产党 员,共青团员。正是他们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并在10年之后, 铁军的战旗又一次在抗日战场上高高飘扬。
三个政权并存
北京北洋 军阀政府
武汉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观点辨析
国民革命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
国民革命失 败了,因为它没 有改变中国的社 会性质,没有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
北伐军胜利 进 军 ,基 本 上打 垮 了 北洋 军 阀 , 所 以 国民 革 命胜 利了。
你同意哪种观 点?
小结


蒋介石
孙中山
周恩来
叶挺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情况;
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 主战场、重要战役; 3、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4、知道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 民政府的建立。
请同学根据以下问题阅读课文,并把答案在课 本上划出来 Nhomakorabea
1、黄埔军校创办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地点在哪里? 1924年5月 广州黄埔 2、黄埔军校创办的作用(目的)是什么? 培养了大量军事骨 3、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干,为建立国民革 为了打倒列强, 命军奠定了基础 4、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铲除军阀,把国 5、北伐战争的主战场的重要战役是什么? 民革命运动推向 高潮 6、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谁成立 的? 武昌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 7、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 1927年 蒋介石

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战争,发生于1926年至1928年,是以国共合作军为主的民族革命军迎击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外来侵略势力的一次伟大斗争。

本文将从时间背景、参与方及战争进程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为您介绍北伐战争知识点。

一、时间背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于辛亥革命的失败,国家政局动荡不安。

北洋军阀逐渐崛起,国家统一遥遥无期。

但是,1924年由苏联共产党派遣的代表团到达中国,与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人进行了接触,促成了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于是,北伐战争在此背景下拉开了序幕。

二、参与方1. 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由国共合作组成,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为主力军;国民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保安军、晋冀豫边区军队等为配合军,统称为国民革命军。

2. 北洋政府军北洋政府是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一个政府,主要由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组成的军政官僚集团所掌控。

北洋政府军是其武装力量,分布在全国各个省份。

三、战争进程1.战争爆发1926年7月起,由南京开始对北伐开战,先后攻占镇江、上海等城市,展开全面攻势。

2. 清除顽固势力1927年3月至4月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除了共产党在国民党内部的势力,并将革命群众的鲜血洒向了上海的大地。

3. 再度合作同年11月,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成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此把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和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联合起来。

4. 成功收官1928年6月,北伐战争胜利结束,南京政府成立,蒋介石担任国民政府主席,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总的来说,北伐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很重要的历史事件。

北伐战争的成功,使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基本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

通过对北伐战争的深入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关系及其对中国革命事业的重要贡献。

八年级上北伐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北伐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上北伐战争知识点北伐战争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斗争,长达三年时间,从1926年7月至1928年4月,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北伐战争展开,介绍相关知识点。

一、“北伐”概述北伐是中国国共两党合作,以共产党为主导,采取城市起义和武装夺取军事行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一场反帝反封建进攻战争。

1925年国共合作成立,1926年开始发起第一次北伐,至1928年4月成功占领南京,胜利结束。

二、“北伐”战役1.苏南会战苏南会战是北伐战争中的一场大规模军事行动,由国共两党组成的革命军共同发起,战斗范围主要在江苏和安徽一带。

共产党中央领导人毛泽东指挥的全国总工会战斗队为支援苏北战场突入江南,攻克徐州等城市。

其中,徐州战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北伐战争的全面开展。

2.广州起义广州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起义行动,是北伐战争中城市起义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典型代表。

1927年6月11日,广东省被国民党军阀杨希闵篡夺,企图镇压革命力量。

受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指挥的工人、农民和士兵,于6月18日在广州发动起义。

当时,周恩来以“东江纵队”为名,由1,200多名士兵和800多名工人组成,攻打广州城。

然而,起义最终失败,许多领导人被捕杀。

3.南京攻略战南京攻略战是北伐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也是民族统一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前奏。

1927年3月,国民政府保皇派内部政变,金陵保卫战爆发。

经过长达二个月的准备,武汉国民政府与南昌起义军协同攻势,最终于1927年4月23日成功占领南京。

三、“北伐”的影响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政府,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民族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的典型范例。

它疏通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成为中国共产党推动土地革命、开展抗日战争和最终建立新中国的根基。

结语中国革命的历史是祖国发展的历史,北伐战争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历经风雨和考验,中华民族在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前进,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断迈进。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新人教版一、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共三大:1923年,中国共产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2.国民党一大(1)时间:1924年1月,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黄埔军校(1)时间、人物、地点:1924年5月、孙中山、广州黄埔。

(2)领导人: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二、北伐胜利进军1.目的: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

3.经过:湖南、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叶挺率领的北伐军先锋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北伐军击溃吴佩孚的主力后,又在江西歼灭孙传芳的主力。

4.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1)原因: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经过: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7月,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北伐: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

(2)统一:1928年底,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要点归纳备课:第15课北伐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要点归纳备课:第15课北伐战争

第五单元第15课北伐战争知识点1 国共合作的实现1.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时间:1923年6月。

(2)主要内容: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2.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1)背景: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孙中山在经过多次反对北洋军阀斗争的失败后,深深感到必须改组国民党,为它注入新鲜血液。

(2)时间:1924年1月。

(3)地点:广州。

(4)参加大会的共产党员:李大钊、林伯渠、毛泽东、瞿秋白等。

(5)主要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6)意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相关链接】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

3.黄埔军校的建立(1)背景: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

(2)创建: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3)军校领导人的任职情况: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

(4)贡献: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相关链接】这是国民革命时期创办的一所著名的军校。

在此军校门上,有一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知识点2 北伐胜利进军1.北伐的目的: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以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北伐战争 共28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北伐战争 共28张PPT)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代表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3、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
1928年6月北伐军进至北京、 天津。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_张__学__良__宣布“东北易帜”,
南京政府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
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 中共二大、国民党一大 2.建立黄埔军校 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 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中国
2.开始:1926年
3.北伐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4.经过:胜利进军
5.国民党右派的叛变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927年7月15日)
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汪精卫(中国国民党副总裁) 发动七·一五 反革命政变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第15课 北 伐 战 争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功的
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叶挺
B.贺龙 C.廖仲恺 D.彭德怀
A
2、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将领称 蒋介石为“校长”,这里的 “校”是指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3、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北
D 伐战争)的是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革命统一战线 D.广州国民政府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北伐战争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识点: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5,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批军事干部。

2、北伐时间、目的: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推翻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北伐的对象、主要战场: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4、第四军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5、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7月15日,汪精卫背叛革命。

他们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

6、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知
识点:北伐战争,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
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
相关标签搜索:八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初中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北伐战争
1、反帝反封建的正义之战。 2、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为北伐提供了坚强的领导,作战方针正确 (先攻吴再打孙)是北伐胜利进军的重要保证。
3、北伐军的官兵英勇奋战,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4、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是北伐胜利的基础。
自学指导(三):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时间: 地点: 性质: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自我检测
1、(2008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小明同学是惠州人,他自
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立团屡建战
功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叶挺
B.A贺龙
C.廖仲恺 D.彭德怀
2、大革命时期国民党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这里的“校”
是指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B
南京 国民政府
铭记伟人遗志












1、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这里的“校”
是指( )
B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2、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
D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 杀共产党员与工人群众。图为被袭击的上海工人纠察队队 部--商务印书馆俱乐部。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 遭到血腥镇压。
在街头被捕的革命群众
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思考:为什么这场国民革命失败了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北伐战争知识点
第一次国共合作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阶级矛盾的激化;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以及国民革命军的建立,为北伐准备了条件。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黄埔军校的建立(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
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①开始:1926年。

②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③主要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④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⑤主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
⑥先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铁军”)
⑦成果: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7年4月国
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四、胜利进军的原因:
(1)根本原因:国共的第一次合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2)其它原因: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民群众的支持;北伐军的浴血奋战等;
五、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性质)
六、结果:因国民党右派的叛变而失败,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七、教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北伐胜利进军主要对象:北伐战争打击的直接对象是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反革命集团。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影响、推动和组织下,一九二六年六月五日,国民政府通过了出师北伐案。

七月六日通过了出师宣言(十四日正式发表)。

九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十二日,我党中央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巩固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出师时共八个军,约十万人。

兵分三路从广东向北挺进。

西路为北伐军主力,由第三、四、
七、八军和第一、二军一部约八万人组成,沿粤汉路北上湖南、湖北,进攻吴佩孚。

中路由第二、六军和第一军两个师组成,担任警戒并进攻孙传芳在江西的部队。

东路以第一军的第三师为主,向敌兵力空虚的福建、浙江进军。

五军留守广东革命根据地。

西路以两湖为主战场,由前敌总指挥唐生智直接指挥。

六月初,叶挺独立团进入湖南,协同第七军一个旅击退敌叶开鑫部,为北伐军开辟前进道路后,第四军向醴陵、株州方向发起攻击。

七月十日,攻占醴陵,打开了进攻长沙的大门,叶开鑫弃城逃跑。

十一日,北伐军占领长沙。

敌退守汨罗江一带,以平江作支撑点,组织防御。

八月十九日,第四军向平江发起攻击。

全歼守敌,攻下平江。

与此同时,第七、八军开始沿粤汉铁路向武昌方向攻击。

二十一日,占领粤汉铁路交通枢纽-湖南北部重镇岳州。

第四军占领平江后,以独立团为先锋,速占中伙铺车站,切断了粤汉路岳州方面敌军退路。

二十六日,发起了汀泗桥战役,经过激烈战斗,打垮了敌人。

在追击中,独立团乘胜又攻占了成宁。

三十日,北伐军发起贺胜桥战役。

这时,吴佩孚亲临贺胜桥督战。

北伐军经过顽强战斗,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吴逃往武昌。

九月三日,第四军、第七军和第一军第二师开始对武昌攻击。

因武昌四周有高大石墙,未成功。

于是决定第四军和第八军一部围城待机破敌。

第八军等部队于九月六日占领汉阳,七日攻占汉口。

北伐军经过充分准备后,于十月十日
对武昌城发起总攻。

叶挺独立团从通湘门和第四军第三十五团配合攻占蛇山。

武昌城内敌人全部缴械投降,吴佩孚的主力被消灭。

接着,第八军和第十五独立师继续前进,占领了河南与湖北交界的武胜关。

十月初,第八军又占领军事重镇河南信阳。

当西路军节节胜利之时,蒋介石指挥的东路军却屡遭失败,进攻南昌三次不克。

不得不将西路军除第八军和第十五独立师留驻武汉地区外全部调往江西增援。

十月二十八日,由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组成一个军团,调整部署后,向孙传芳部发起进攻。

十一月四日,第七军攻克九江。

孙传芳二精锐师在九江投降。

八日,第二、三军向南昌发起总攻,歼敌三、四万。

东路军,因敌人内部分化,于十二月占领了福建和浙江大部地区。

这时,北伐军已发展到二十个军,拥有二十五万人。

到一九二六年底,北伐军先后占领了湘、鄂、赣、闽、皖、浙等省的全部或大部,打垮了吴佩孚的主力,歼灭了孙传芳的主力十余万人。

一九二七年初,北伐军进入江苏,威逼沪宁。

这时,冯玉祥统率的国民军在苏联顾问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北方展开了反攻。

一九二六年九月十五日,国民军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十月占领陕甘两省,接着出潼关,策应北伐军会攻河南。

一九二七年一、二月间,第一军和第十军沿沪杭甬铁
路进攻上海;第二、六、十一军和第一独立师开到芜湖,广德一带,进逼南京。

二月中旬,北伐军占领杭州、嘉兴,并向上海、南京挺进。

上海工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迎接北伐军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三月二十二日,北伐军开入上海。

二十四日.占领南京。

此后,武汉政府进行了第二次北伐。

四月下旬至五月下旬,主力同奉军激战于豫南,击败奉军。

六月,北伐军同冯玉祥的国民军会师于郑州。

北伐战争致命地打击了封建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北伐战争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知识点总结
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戊戌变法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