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海拔3000m以上的高原地区

合集下载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医 学 上 以 海 拔 3000m 作 为 界 限 , 将 海 拔 在 3000m 以 上 的 地 区 , 称 为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特征性 不同点是气压低,导致氧分压也 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 发 高 原 性 疾 病 ( high altitude sickness)。
(1)病因及发病率: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 因,急性高原病多发生在进入高原数小时或1-3天内,3-10天习 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发生率35.6%-92.9%。
3、混合型慢性高原病
第四节 高原地区手术病人的麻醉
一、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病情估计 2、麻醉前用药基本上与平原地区相同,但紧张、焦虑、恐惧等会加重 氧耗,可酌情应用镇静剂。
3、麻醉前要充分准备供氧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器、面罩、气管插 管、吸引装置、监测仪器及常用急救药品。术前检查必须完善。
4、术前有低氧血症者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第三十一章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
1、授课对象:麻醉学本科 2、授课时数:2学时 3、授课时间:第三学年下学期 4、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5、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高原环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二)掌握常见高原病的诊治及高原病人的麻醉处理掌握 骨的分类 6、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高原环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难点是高原病人的麻醉处理 7、教学方法:讲授法 8、教具:多媒体
云贵高原分布在云 南、贵州省境内,海 拔1000-2000米,是中 国的第四大高原。其 地下和地表分布着许 多溶洞、暗河、石芽、 石笋、石林等稀奇古 怪的地貌,是世界上 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 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云贵高原在四大高原 中,土地最肥沃,农 业最发达,人口最密 集。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

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的身体有撒影响啊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体的影响高原地带是指位于海拔3000-2500米以上的地区,这些地区的气候、地貌、空气质量等因素都与低海拔地区存在着差异。

由于海拔的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气压降低,地球射线增强等因素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长期在高原3000-2500米对人体的影响。

首先,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带会导致人的身体适应调整。

在低海拔地区,我们身体所接触到的气压更高,氧气含量更丰富,空气中的地球射线较少。

当我们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带时,我们的身体会逐渐适应这种环境。

例如,人体会增加呼出的气体和尿液中的碳酸氢盐的排除量,以维持酸碱平衡。

此外,高原地区的长期居住者还可能增加红细胞的数量,以增加携带氧气的能力。

这种适应调整可能需要数周或数月的时间。

其次,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还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氧气含量减少,需要更多的呼吸来供应足够的氧气。

初到高原地带的人可能会感到气喘吁吁,但身体会逐渐调整,并增强肺功能。

通过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带,我们的呼吸系统可以逐渐适应低氧环境,提高氧气利用率。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的人具有较强的耐力和体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长期在高原地带居住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气压降低,心脏需要较大的负荷来向全身供血。

因此,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的人可能会出现心脏负荷增加的情况。

然而,适应期之后,心脏也会逐渐增强,并通过增加血液流量来增加氧气供应。

这种适应调整有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并减少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长期在高原地带生活还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

由于地球射线增强,人体接受到的辐射也会相应增加。

这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在高原地带居住的人可能具有更强的抗氧化和抗衰老能力。

这可能与长期接受地球射线的刺激有关。

然而,长期在高原地区生活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由于气温较低和气压较高,高原地带容易发生寒冷和干燥的天气,这可能对皮肤和呼吸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概述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概述

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概述一、高海拔冻土多年冻土定义在海拔1000m以下地区,每年严冬冻土一般只有0.6m,春季来临,冰雪消融,冻土也就随之融化。

在海拔1000m以上,特别是海拔30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土壤冻结状态已成常年景象。

世界上除了中国青藏高原以外,还没有其他国家有如此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

我国东北地区存在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

地表层冬季冻结、夏季全部融化的土(岩)称为季节冻土。

每年寒冬季节冻结、暖季融化,其平均地温大于0℃的地表层,其下层为非冻结层或不衔接多年冻土层,称之为季节性冻结层。

每年寒冬季节冻结、暖春季节融化,其年平均地温低于0℃的地表层,其下层为多年冻土层,称为季节融化层。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岩);如果冻结状态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土(岩)称为多年冻土。

二、冻土特点1.冻胀土体发生冻结时,由于其中水分冻结的体积膨胀,会导致土体冻结后的体积膨胀,其特征是地面鼓起。

2.融沉冻土发生融化时,由于其中冰的融化,体积收缩,又会导致冻土融化后土的体积缩小,其特征是地面下沉。

三、输电线路基础在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的施工特点(1)基础开挖方法要尽可能达到不扰动冻土的要求,特别要避免冻土地基变形导致基础位移的事情发生。

(2)负温混凝土浇制工艺,要注意外加剂的使用和热棒、玻璃钢模板安装施工方法,确保基础本体质量达到标准,消除冻土冻胀和融沉对基础的不良影响。

(3)热棒的施工、安装工艺是一件新事物,整个施工工艺,如热棒的布孔、成孔安装及地下部分的填实应按生产厂家要求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

青藏铁路及青藏铁路110kV供电工程,青海—西藏±400kV直流联网输电线路工程经过了长约632km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都采用了热棒技术。

(4)高海拔多年冻土地区杆塔基础应经过一个冻融循环后方能进行立塔,架线施工。

(5)杆塔基础施工宜在低温季节进行,尽可能避免外界的热量传导至地下,减少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大工10春《道路勘测设计》在线作业1-3

大工10春《道路勘测设计》在线作业1-3
7. 汽车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外部因素作用,能保持或很快恢复原行驶状态和方向,而不失去控制发生侧滑、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A. 错误
B. 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8.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的大小。
A. 快速路
B. 主干路
C. 次干路
D. 支路
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分 得分:4
2. 交通量的观测的目的是()。
A. 获得交通量
B. 交通性质
C. 交通量变化
D. 100%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 得分:3
4. 二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汽车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A. 大于25000辆
B. 10000~25000辆
C. 3000~7500辆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10. 一般在计算行车速度较低时,平均行车速度大约为计算行车速度的()
A. 70%~85%
B. 90%~95%
C. 60%~80%
D. 60%~95%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D. 2000~5000辆
正确答案:C 满分:3 分 得分:3
5. 随着交通密度的增大,平均车速()。
A. 逐渐增加
B. 逐渐减小
C. 不发生变化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正确答案:B 满分:3 分 得分:3
正确答案:ABCD 满分:4 分 得分:4
5. 汽车代表车型()。
A. 大型车
B. 小客车
C. 中型车

青海六类海拔标准

青海六类海拔标准

青海六类海拔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青海是中国唯一的内陆省份,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素有“天境”之称。

青海省的海拔标准在国内是比较特殊的,因为青海地势高峻,海拔差异大,所以针对不同的地区和气候条件,制定了六类海拔标准。

这些海拔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合理规划开发山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高海拔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第一类海拔标准:3000米以下。

这一海拔范围适宜居住和生产,气候条件较为适宜,各项生产生活指标相对较高。

这一海拔范围内的地区包括省会西宁市、海东市等一些城市和主要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相对较为优越。

第二类海拔标准:3000-4000米。

这一海拔范围内的地区气候属于高寒气候,气温较低,降雨相对较少,冬季漫长,夏季短暂。

这一海拔范围内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青海省东北部和南部,包括黄南州、果洛州等地。

这些地区以畜牧业为主,生态环境较为脆弱,需要加强生态保护。

第五类海拔标准:6000米以上。

这一海拔范围内的地区寒冷极端,氧气稀薄,人类无法生存,只适合气候学、地质学等科学研究。

这一海拔范围内的地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的西部,包括珠峰、南迦巴瓦峰等高海拔山峰。

这些地区是人类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重要场所,也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以上对青海六类海拔标准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青海省地势高峻,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各类海拔地区各具特色,保护和开发利用各类海拔地区资源,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和执行海拔标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青海省的自然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青海山清水秀的美好家园。

希望未来在青海省的各类海拔地区,人们能够生活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优美,美好明天只会更美好。

【字数:610】第二篇示例:青海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被誉为“中国屋脊”,因为这里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是全国海拔最高的省份之一。

由于高海拔的地理特点,青海的气候条件复杂多变,这也给当地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2、高原适应(adaptation)指高原人或动物经世代自然选 择后所保留的解剖、生理和生化改变,这种改变是不可逆和 具有遗传特征。低氧耐力,胸部及肺部发育良好,有较大肺 活量,强大的心脏储备能力,红细胞数和血给蛋白值保持在 平原正常值范围内,无红细胞增多症,无肺动脉高压。
继续
可编辑ppt
8
二、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
4、术前有低氧血症者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
5、对已诊断有高原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高压伴有右心功能
不全而需要手术者,术前给予相应的治疗以提高麻醉安全性。
6、特殊处理
(1)禁食
(2)保暖
(3)输血:高原地区血源常有困难,可采用自身储血和血液稀释以节
约用血。
可编辑ppt
12
二、麻醉选择及实施 1、监测 2、全身麻醉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医 学 上 以 海 拔 3000m 作 为 界 限 , 将 海 拔 在 3000m 以 上 的 地 区 , 称 为高原地区。
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的特征性
不同点是气压低,导致氧分压也
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引
发 高 原 性 疾 病 ( high altitu高原病可编辑ppt
11
第四节 高原地区手术病人的麻醉
一、麻醉前准备
1、麻醉前病情估计 2、麻醉前用药基本上与平原地区相同,但紧张、焦虑、恐惧等会加重 氧耗,可酌情应用镇静剂。
3、麻醉前要充分准备供氧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器、面罩、气管插 管、吸引装置、监测仪器及常用急救药品。术前检查必须完善。
可编辑ppt
1
第三十一章 高原地区病人的麻醉
1、授课对象:麻醉学本科 2、授课时数:2学时 3、授课时间:第三学年下学期 4、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5、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高原环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②急性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外周 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布,肺血流量增加,出现肺内高灌注, 导致肺毛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
(3)症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极度疲乏、严重头痛、 紫绀、呼吸困难、频繁干咳、咳出泡沫样粉红色痰、心率加快、 呼吸次数达40次/分、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低氧血症和低血 压,重者可出现昏迷。
第一节 高原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 一、我国的高原分布及气候特征
二、高原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1.机体各系统、器官适应过程:调整、适应、顺应。 2.高原气候对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影响
一、高原习服与适应
1、高原习服(acclimatization)指人或动物进入高原低氧 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可逆性改变。
一、急性高原病 1、 急性高原病
知识讲解
二、慢性高原病
知识讲解
2. 高 原 脑 水 肿 ( 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1、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smia, HAP)
2、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 HAHD)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头痛、头昏、嗜睡、失眠、乏力与 疲劳,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长期生活在高原环境的 居民存在有不同程度的早老早衰。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初入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血压轻度升高。久居影响窦房结功能。
3、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肺活量增大,过度通气。
继续
4、对凝血功能影响 血红蛋白增高增加血液携氧能力, 血液粘滞度增加,微循环淤积影响氧的运输和交换。
云贵高原
内蒙古高原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

高原缺氧及危害常识高原缺氧是指在高原地区过度缺乏氧气的一种身体状况。

由于高原地区海拔高、氧气含量低,人体吸入的氧气量随之降低,从而导致血液中的氧气分压降低,出现高原缺氧的症状。

对于长期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高原缺氧可能会更加明显。

一般来说,在海拔2000m以上的地区严重高原缺氧症状会更明显。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第一次从平原地区进入到高原地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出现缺氧的情况,这种情况是高原病的一种,是人体进入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的时候,身体暴露在低压低氧环境下产生的一种疾病,是高原地区独有的常见病。

那么高原缺氧究竟有哪些危害呢?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高原病呢?本文将带给你答案。

高原病是什么?高原病就是指平时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进入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原,或者从较低海拔进入到更高海拔的时候,对高海拔缺氧环境产生的不适应,进而导致神经、心血管、消化乃至呼吸系统发生的一系列的病变。

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压力比平原地区更低,空气也更加稀薄,环境当中可利用的氧气也就相对比较少,因而处于高原环境当中的人群,很容易就会出现缺氧的现象,进而导致高原病的发生。

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来区分,高原病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性高原病,另一类是慢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根据发病的程度,又可以分为轻型高原病和重型高原病,急症轻型高原病称为反应型或者急性高原反应,而重型则又可以分为脑型急性高原病、肺型急性高原病以及混合型急性高原病。

慢性高原病则可以分为五种类型,包括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血压异常以及混合型慢性高原病。

在进入高原地区,出现高原病之后,绝大部分患者经过规范、及时的治疗之后,是能够痊愈的,不会对后续的生活造成生命影响,但是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有可能会出现呼吸、神经、心血管等系统永久性的后遗症,例如出现运动耐力降低以及造血功能障碍等等。

高原病的典型症状有哪些?头晕、头痛是高原病最常见的典型症状,更加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四肢水肿、恶心、呕吐、乏力、胸闷等情况,根据不同疾病的类型,症状也会有所区别。

高原地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

高原地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

高原地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
高原地区是指海拔在2500米以上的区域,与低海拔地区相比,高原地区
的气压和氧气含量均较低。

同时,高原地区的气温低、太阳辐射强,人体会出
现适应性改变,特别是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会受到影响。

因此,对于这些地区的
居民和旅行者来说,了解和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在高
原地区血氧饱和度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正常情况下,血氧
饱和度应在95%以上。

但是,在高原地区,由于缺氧的影响,血氧饱和度会降低。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血氧饱和度正常值范围如下:
1.海拔2500-3500米: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应在90%以上。

2.海拔3500-5500米: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应在80%以上。

3.海拔5500-7500米:血氧饱和度正常值应在70%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血氧饱和度只是评估身体在高原环境下的氧合状态的一种
指标,它不仅受高原的影响,还受体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高海拔环境下的低氧状态可能会导致一些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
呼吸困难等,这些现象是体内代谢和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反应,但如果严重影响
生活和运动,应注意到高原反应,及时降低海拔并积极治疗。

在高原地区长期居住和活动的人群,身体会发生一系列适应性改变,如增加红细胞的数量、改善心肺功能等,这些都是身体适应高原环境毒性的正常生理反应。

总之,了解和监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是在高原地区生活和旅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在高原环境下逐渐适应才是预防高原反应的治疗关键。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

返回
(4)体征及检查:①紫绀、口唇、面颊部、耳廓边缘、指(趾)甲床等 部位呈青紫色,眼结合膜高度充血,眼面及下肢浮肿;②Hb≥200g/L, HCT≥0。65L/L,红细胞数≥650万/mm3;③血气分析为严重低氧血症和相 对高碳酸血症。
(5)治疗:①间断吸氧;②放血疗法;③纵使疗法。
2、高原心脏病(high altitude heart disease, HAHD) (1)病因:慢性缺氧使肺动脉压升高,而使右心功能受损。
(1)病因及发病率: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是引起本病的基本原 因,急性高原病多发生在进入高原数小时或1-3天内,3-10天习 服后症状逐渐消失,发生率35.6%-92.9%。 (2)发病机制: ①低氧性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动脉压 升高,这种肺微循环压力突然升高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和 (或)肺上皮细胞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漏出; ②急性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外周 血管收缩,血液重新分布,肺血流量增加,出现肺内高灌注, 导致肺毛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 ③可能与免疫遗传有关。
1、授课对象:麻醉学本科 2、授课时数:2学时 3、授课时间:第三学年下学期 4、授课地点:教学楼多媒体教室 5、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高原环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二)掌握常见高原病的诊治及高原病人的麻醉处理掌握 骨的分类 6、教学重点与难点及知识点: 重点是高原环境对机体的生理影响 难点是高原病人的麻醉处理 7、教学方法:讲授法 8、教具:多媒体
3、神经阻滞 4、椎管内麻醉 (1)选用硬膜外隙阻滞,蛛网膜下阻滞或蛛网膜下隙阻滞联 合硬膜外隙阻滞。 (2)麻醉中持续高流量吸氧>4升/分。 (3)高原地区手术病人血小板计数较平原低,因而有椎管内 穿刺置管可能引起出血并发血肿的顾虑,故血小板计数低 凝血功能异常的手术病人应选择全身麻醉。

青藏线高原气候知识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与适应方法

青藏线高原气候知识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与适应方法

青藏线高原气候知识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与适应方法高原地区是指位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其中中国的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具有独特气候特点的地区之一。

了解高原的气候特点,并采取相应的适应方法,对于在这一地区生活、工作或旅行的人们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以及适应方法。

一、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1. 干燥寒冷的冬季:青藏高原地处亚洲大陆腹地,受地形和风向的影响,冬季气温极低,常常降至零下20摄氏度甚至更低。

此外,由于高原地势的特殊性,所以冬季的降水相对较少,导致冬季干燥。

2. 春季多风:随着冬季的结束,青藏高原的春季常伴有强风。

这是因为高原地势造成了明显的地形风,加之太阳辐射引起的温度差异,形成了强劲的春季风。

3. 夏季短暂而凉爽:青藏高原的夏季相对较短,并且温度不高,最高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

夏季的降水较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午后或夜间,形成了明显的夏季雨季。

4. 秋季日夜温差大:秋季是青藏高原最宜旅行的季节之一,因为此时气温适宜,但是日夜温差极大,白天阳光照耀使得温度较高,夜晚则大幅度下降。

二、适应高原气候的方法1. 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由于高原气候干燥,人们容易脱水,因此在高原地区饮水要充足,尽量避免过多的咖啡、茶和酒精等刺激性饮料。

2.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高原地区缺乏植物性食物,因此在饮食中应加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以满足身体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求。

3. 注意保暖:高原地区气温低,尤其冬季更是寒冷,因此要注意保暖,穿着适合的衣物和鞋子,多层次的穿着能够更好地保持体温。

4. 适当休息:由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人们的身体机能相对降低,因此要适当休息,不过度劳累,避免高原反应。

5. 呼吸有规律: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们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因此要保持深呼吸,以增加氧气摄入量,并调整呼吸频率。

6. 避免剧烈运动:高原地区气候恶劣,对于新来的人们来说,身体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高原环境。

高原反应的症状与应对方法

高原反应的症状与应对方法

高原反应的症状与应对方法一、高原反应的症状高原反应,也被称为高山病,是指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长时间暴露后引发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

通常,当人们从低地升到高原地区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大气压力降低,这会导致身体适应这种环境的困难和变化。

1. 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最常见于初次抵达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时。

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咳嗽、乏力以及睡眠障碍。

这些不适感一般在24-48小时内出现,并且会自行缓解。

2. 晚发性高原反应晚发性高原反应通常会在登上更高海拔后数天内出现。

它可能表现为水肿(尤其是面部和四肢)、视力模糊以及心脏负荷加重等症状。

晚发性高原反应较急性高原反应更为严重,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高原反应的应对方法1. 缓慢适应高原环境最好的方法是缓慢适应高海拔环境。

如果可能,尽量分阶段逐渐升高。

这样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来适应气候和氧气含量的改变,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

2. 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在高海拔地区生活期间,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任何困难。

压力会加重高原反应症状,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减轻症状很关键。

可以参与轻松愉快的活动,放松身心。

3. 充足休息和饮水在高海拔地区,要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这有助于恢复体力和提升身体适应能力。

此外,还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多喝水以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4. 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在高海拔地区进行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会增加身体负荷,并加重高原反应症状。

因此,要合理调节活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5. 药物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症状较轻时,可以尝试一些非处方药物缓解不适感。

枸橼酸钾镁等一些补盐剂和止吐药常被推荐使用。

但是,在使用药物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严格按照说明服用。

6. 氧气供应在急性或晚发性高原反应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氧气治疗。

这可以提供额外的氧气供应,促进身体恢复正常功能。

然而,氧气治疗只能作为暂时措施,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

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有哪些影响?一般认为,人在海拔3000米以上就会出现所谓的高山病,但是只要停留2周以上,所感觉到的异常便会逐步消失,这主要是由于体内缺氧的适应机能开始发挥作用。

本篇文章就注重探讨一下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产生的影响。

1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1.1高海拔地区会对身体产生哪些变化?首先呼吸就显得困难得多了。

当大气压力下降了25%,这意味着我们呼吸的时候,得到的氧气是不足的。

海拔越高,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越少,吸入的氧气也就越少。

当空气中的氧气下降到正常值的1/3时,一些轻微的运动,都会显得力不从心。

当吸气时,空气通过鼻子和嘴巴顺着气管进入了肺部,肺中大量的细小肺泡把氧气溶解在了那里。

氧气通过血红细胞,随着毛细血管输送到了全身,释放氧气给全身的组织细胞,以便产生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氧气的输送系统极为高效。

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只能适应平原地区的氧含量。

但是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的时候,往身体中输送的氧含量就不够了,就容易发生缺氧,这对人体是不利的。

这种症状被称为急性高山病。

会让身体极为虚弱,继而会造成头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在高原地区,身体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常常是超负荷工作。

通常生活在海平面高度的人们能攀登的高峰,不超过三千米。

也就是说,体内这种输送氧气的循环系统到了3000米以上的海拔,就无法把足够的氧气输送到我们的全身。

1.2高原环境对心脏的影响在高原地区,由于长期的缺氧,使得血管收缩,肺动脉升高,就使得我们心脏的右心负荷增加,继而出现右心衰的表现。

长期的高原也可以出现血压升高。

随着血压的升高,左心系统的后负荷也会增加,那么也会造成左心衰。

所以,长期在高原工作,导致左心衰,或者导致右心功能不全的风险性会高一些。

1.3高原环境对代谢水平的影响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空气比较稀薄,氧气含量会降低,导致身体代谢水平加快,从而产生更多的代谢废物,进而引起了一些反应。

(1)人体的氧气摄取能力会下降,血液中的氧分子数量减少,使得身体各个组织和器官受到氧气供应的限制,从而影响身体的代谢水平和新陈代谢速度。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预防和处理的方法高海拔地区是指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氧气稀薄、紫外线辐射强烈等原因,高海拔地区容易引发高原反应、晕山症等高海拔疾病。

如何应对高海拔疾病成为人们在前往高海拔地区时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高海拔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进行探讨。

一、高海拔疾病的预防1. 合理行程安排:首次进入高海拔地区的人士,建议在前往更高的地区之前,适当在低海拔地区进行适应。

同时,尽量减少海拔上升速度,逐渐提高海拔,给身体充分的适应时间。

2. 补充水分:在高海拔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空气干燥,人体水分的蒸发速度较快,因此需要加大补充水分的量,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3. 合理饮食:高海拔地区新鲜蔬菜水果较少,建议携带一定数量的水果等补充维生素的食物,保持机体免疫功能。

4. 避免剧烈运动:高海拔地区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引起氧气不足,因此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发生高原反应等疾病。

5. 充足休息:在高海拔地区,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等行为,保持身体的休息充分。

二、高海拔疾病的处理方法1. 高原反应:对于出现高原反应症状的患者,应及时降低高度,增加氧气摄入,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可以服用适量山茱萸等中成药物治疗。

2. 晕山症:晕山症患者应立即停止活动,坐下休息,保持体位,增加氧气摄入量,如有条件可使用氧气瓶吸氧,同时也可服用适量山茱萸等药物缓解症状。

3. 肺水肿:对于出现肺水肿症状的患者,应立即停止上山活动,即刻下降海拔,增加氧气摄入,服用山茱萸等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急救处理。

总而言之,应对高海拔疾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但最重要的还是在前往高海拔地区前对高原反应、晕山症等高海拔疾病进行了解,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享受高海拔地区的旅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高原海拔3000m以上地区

高原海拔3000m以上地区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6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3)症状: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极度疲乏、严重头痛、 紫绀、呼吸困难、频繁干咳、咳出泡沫样粉红色痰、心率加快、 呼吸次数达40次/分、面色苍白、皮肤湿冷、低氧血症和低血 压,重者可出现昏迷。
(4)体征及检查:双肺可闻及湿罗音,肺动脉瓣第二音亢 进,胸部X线双肺或单肺呈点片状或云絮状阴影,肺门阴影增 大,肺动脉段凸出,心电图为电轴右偏,心动过速,右室肥厚 ,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实验室检查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比 例增高。
业最发达,人口最密
集。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5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内蒙古高原
海 拔 约 1000 米, 到 处 是 水 草 丰 美, 一 望 无 际 的 大 草 原。 高 原 中 部 横 亘 着 海 拔 1500 米 以 上 的 阴 山 及 其 支 脉 大 青 山, 它 是 我 国 内、 外 流 域 重 要 分 界 线, 山 南黄河、大黑河畔为肥美的河 套 - 土 默 川 平 原。 平 原 以 南 黄 河 槽 形 大 弯 之 间, 为 鄂 尔 多 斯 高 原。
(4)体征及检查:紫绀,心率增快,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底检 查为视网膜水肿和出血,视神经乳头水肿,脑脊液压力增高,CT和MRI检 查为大脑白质水肿。
(5)治疗:①早期诊断是抢救成功的关键;②快速下降海拔高度;③绝
对卧床休息,高浓度、高流量吸氧;④降低颅内压,改善脑循环可用甘露
醇、速尿;⑤降低脑代谢可用头部低温,改善脑细胞代谢可用ATP、辅酶A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10
金石可镂 友友情分享O(∩_∩)O~
第二节 常见的高原病的处理

海拔3000米血氧饱和度

海拔3000米血氧饱和度

海拔3000米血氧饱和度
海拔3000米地区位于高原,血氧饱和度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3000米
以上地区的空气质量较差,氧气减少,容易使血氧含量降低,威胁到人体的正常运转,影响一般的生理功能的发挥。

3000米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一般要比低海拔地区低,由于气压减少,本应进入
血液的氧气容易转移到纤维膜,从而影响血液的氧气含量。

除了空气质量的影响外,3000米以上的地区也有其他因素会影响血氧饱和度。

比如高海拔地区光照充足、
温度变化大而令血液蒸发加剧,加快血液中缺氧样物被人体排出,易使血氧含量降低;血液粘度加大、血液运行受阻,也更容易引起低血糖症状,使血氧含量降低。

另外,在高原地区,容易出现发作性健康状况,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易受气压变化和高原反应的影响,导致血氧水平发生可观的波动,这些状况也会影响血氧饱和度的含量。

为了提高3000米以上地区的血氧饱和度,首先要提高该地区的空气质量。


可能减少有害污染物,是保护土壤和水源的必要措施,也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策略。

此外,还需要采取控制体温的措施,老人和小孩在高原时,要注意及时适应当地的气候,避免长时间的暴晒及夜间过冷;应适时多喝水,尤其是新鲜水果汁,以
增加血液的氧气含量;每天至少保证十分钟的锻炼,更有助于血液的活跃,保持血
氧饱和度。

总之,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的血氧饱和度要比低海拔地区低,要提高高海拔
地区的血氧饱和度,不仅需要提高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还需要注意控制体温、多喝水、多锻炼等等,这些措施都能有效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体力,保护人体健康。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

高原施工预防措施一、背景介绍高原施工是指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进行的建造施工活动。

由于高原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温和候条件,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和健康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应对高原施工中的挑战。

二、1. 健康评估和培训在进行高原施工之前,应对参预施工的工人进行健康评估。

这包括对工人的身体状况、心肺功能、耐寒能力等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身体状况不适合在高原施工的工人,应当进行调整或者安排其他工作。

对于适合高原施工的工人,应进行相应的培训,提高他们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2. 防止高原病高原病是高原地区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气压和氧气含量的降低而引起。

为了预防高原病的发生,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注意歇息,避免过度劳苦,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就医治疗。

3. 防止低温冻伤高原地区的气温较低,容易导致低温冻伤的发生。

为了预防低温冻伤,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保暖设备,包括保暖服装、手套、帽子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期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此外,施工现场应设置暖气设备,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4. 防止高原缺氧高原地区氧气含量较低,容易导致缺氧。

为了预防高原缺氧,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设备,以确保工人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此外,工人在高原施工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减少体力消耗,保持正常的呼吸节奏。

5. 防止高原辐射高原地区的紫外线辐射较强,容易导致皮肤晒伤和眼睛受损。

为了预防高原辐射,施工现场应提供充足的防护设备,包括太阳镜、防晒霜、遮阳帽等。

工人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避免在中午时分进行户外作业。

6. 防止山体滑坡和崩塌高原地区的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崩塌。

为了预防山体滑坡和崩塌,施工现场应进行地质勘察和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加固山体、设置防护网等。

什么是高原病

什么是高原病

什么是高原病
一、概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钟情于旅游,说到旅游,当然不能不提处于高原深处魅力而又神秘的西藏,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高原引起的高原病也是让人对于西藏望而生畏的原因之一,那么,高原病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

二、步骤/方法:
1、海拔高于3000M以上的地区为高原,由于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前后寒冷且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由平原移居到高原或短期在高原逗留的人,因对高原环境适应能力不足,而引起了以缺氧为主要表现高原病,该病是高原旅行者常见的病死原因。

2、该病对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响:由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最低,急性缺氧的时候会出现头痛、多言、失眠和步态不稳,随着缺氧的严重,可能继发高原脑水肿;进入高原后,可能出现反射性的呼吸加深加快,由于肺循环阻力的增加,可能继发肺水肿,出现痰中带血,长期处于低氧环境的,最终可能发生慢性高原病;
3、心血管系统和造血系统:急性缺氧时,体内血液重新分布,皮肤及腹腔器官血管收缩,血供减少,心脑血管血流量增加,但是冠状动脉血管扩张有一定的限度,严重和持久的缺氧会引起心肌损伤,长期移居高原的人,一出现高原型心脏病,由于周围血管的收缩,也可进一步加重高压性心脏病;造血系统来说,会出现代偿性的红细胞
增多和血红蛋白增加。

三、注意事项:
人在进入高原后,为了适应低氧环境,身体适应性改变,每个人对高原的缺氧反应时不同的,在过度缺氧时才会出现上述反应,大家应该正确的认识,注意休息和氧疗等一般预防性措施,进入高原的过程应该阶梯性的升高,科学的去适应环境,从而拥有一次完美的旅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对连接段纵坡,如大、中桥引道及隧道两端引线等 ,纵坡应小些,避免产生突变。路线交叉处前后的 纵坡也平缓一些。
7、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充分考虑通道、农田水利等方 面的要求。
2019/8/13
最大纵坡 :
1)概念: 最大纵坡是指在纵断面设计中,各级道路容许采用的
最大坡度值。它是路线设计中一项重要的控制指标。在地 形起伏较大的地区,它直接影响路线的长短、使用质量的 好坏、行车的安全、运输的成本和工程造价。 2)确定依据:

H L
i—纵坡,沿前进方向,上坡为“+”,下坡为“-”,%

H1、H2—前进方向为序的坡线两端点的高程,m; L —坡线两端点的水平距离,简称坡长。
2019/8/13
基础知识
路基设计标高规定:
新建公路: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外侧边缘标高 ; 2)二、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 和加宽路段则是指在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
但是采用了大于5%的纵坡时,必须慎重考虑,因为纵 坡太大,上坡时汽车的燃料消耗过大,而下坡时又必须用 刹车,重车或有拖挂车的车辆都易出事故,对运输经济与 安全极为不利。
2019/8/13
第二节 纵坡及坡长 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标准》的各项规定;
2、 应具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2019/8/13
(1)直线(均匀坡度线) 直线有上坡和下坡之 分,是用坡度和水平长度表示。
(2)竖曲线 在直线的坡度转折处为平顺过渡要 设置竖曲线,按坡度转折形式不同,竖曲线有 凹有凸,其大小用曲线半径和水平长度表示。
2019/8/13
基础知识
路线纵坡度表达方式:
不用角度,而是用%表示。
i

H2 - H1 L
34 5 546576869
注: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 1%
城市道路最大纵坡
表 4-2
计算行车速度(km∕h) 80
60
50
40
30
20
最大纵坡度推荐值(%) 4
5
5.5
6
7
8
最大纵坡度限制值(%) 6
7
8
9
注: ①海拔 3000~4000m 的高原城市道路的最大纵坡度推荐值按表列数值减小 1%。
备注:对于城市道路还应考虑到非机动车特别是自行车的 行驶要求。
2019/8/13
3% 、4%的最大纵坡适合于高速公路和一级 公路以较高行车速度行驶;
当高速公路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 时经技术经济论证最大纵坡可增加1% 。 8% 、9%的最大纵坡适合于设计速度为 30km/h 的三级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20km/h 的四级公路上低速行驶。
2019/8/13
设计线
30 28 26 24 22 20 18
坡度 16 14 12
坡度(%)
平曲线
R=2000 T=78.982 E=1.56 R=3000 T=100.163 E=1.672
+770 28.16
+010 20.73
坡长
4.802 270.0(370.0)
-3.096 240.000
3、 纵坡设计应对沿线的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 、气候、排水等方面综合考虑,视具体情况妥善处 理。
4、 纵坡设计应考虑填挖平衡,减少借方和废方,以
降低工程造价和节省用地。
2019/8/13
5、 平原微丘地区地下水埋藏较浅,池塘、湖泊分布较 广,纵坡除应满足最小坡度要求外,还应满足最小 填土高度的要求,以保证路基稳定。
改建公路:
一般按新建公路的规定办理,也可以采用中央分隔带 中线或行车道中线标高。 对城市道路而言,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建成后的行 车道中线或是中央分隔带中线高程。
2019/8/13
基础知识
路线纵坡度i(%):
一般认为道路上3%的纵坡对汽车行驶不造成困难,即 上坡时不必换档,下坡时不必刹车。
对于小于3%的纵坡,可以不作特殊考虑,只是为了排 水的需要(公路边沟的沟底纵坡与路线纵坡一般是相同的 ),一般要有一个不小于最小纵坡的坡度。如果排水上无 困难,可以用平坡。
②积雪寒冷地区最大纵坡度推荐值不得超过6%。
2019/8/13
4)最大纵坡标准: (4)隧道部分路线的纵坡:
① 隧道内纵坡不应大于3%,且不小于0.3%;但是短于100m的隧 道不受此限制。
各级道路允许的最大纵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 等级、设计速度、自然条件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全面考虑,合理确定的。
2019/8/13
3)最大纵坡标准的制定(P85): (1)汽车上坡行驶的爬坡能力。
(2)汽车下坡行驶的安全性。
(3)考虑畜力车及雨雪冰滑时汽车上下坡的行驶要求 。
JD2 I-17°40′10.8″(Y) R-2500
地面线
3.581 190.0(540.0)
2019/8/13
1 地面线 它是根据中线上各桩点的高程而点 绘的一条不规则的折线,反映了地面的起伏与 变化情况。
2 设计线 它是综合考虑技术、经济和美学等 诸因素之后,人为定出的一条具有规则形状的 几何线,反映了道路的起伏变化情况。纵断面 设计线是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的。
岭、重丘区可减至5m)范围内的引道纵坡应与桥上纵坡相 同;位于市镇附近非汽车交通量大的路段,桥上及桥头引 道纵坡不应大于3%
2019/8/13
各级公路最大纵坡
表 4Hale Waihona Puke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计算行车速度(km∕h) 120 100 80 60 100 60 80 40 60 30 40 20
最大纵坡(%)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第一节 概 述
路线纵断面:
沿着道路中线竖直剖开,然后在展开即为路线 纵断面。
路线纵断面图:
反映路线在纵断面上的形状、位置及尺寸的图 形。
2019/8/13
路线纵断面设计主要任务:
纵断面设计就是要根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 路等级和自然地形,研究道路起伏的坡度和 长度,以便达到安全迅速、经济合理以及舒 适的目的。
5%、6% 、7%的最大纵坡适合于80km/h 60km/h 40km/h 的设计速度。
4)最大纵坡标准: (1)各级公路最大纵坡规定见表4-1。 (2)城市道路最大纵坡规定见表4-2。 (3)桥上及桥头路线的最大坡度
① 小桥与涵洞处纵坡应按路线规定采用; ② 大、中桥上纵坡不宜大于4%; ③ 桥头引线的纵坡不宜大于5%,且紧接桥头不短于10m(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