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新探

合集下载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问题的引入、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等方面探讨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引入问题导向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入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实际存在的问题或者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

例如,在教授数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电影院里有100个座位,已经卖出了60张票,剩下的座位还能容纳多少人?”这样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学生主体性问题导向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在引入问题后,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实地考察,与同学进行讨论等方式,搜集和整理问题解决所需的材料和信息。

同时,学生还应该有机会将问题解决的过程和结果展示给其他同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三、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与同学的互动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和借鉴对方的思路和方法。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评价和反思问题导向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评价和反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自己学习方式的思考和调整。

总结问题导向学习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引入,学生主体性和合作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一、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已逐渐受到广泛重视。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相比,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本文将探讨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定义、特点、研究和实践,并分析其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二、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定义和特点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是指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组织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教师讲授模式相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更多充当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提问、探索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通过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相互启发、激励和促进彼此的学习。

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研究1. 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研究:很多研究表明,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思考。

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解决过程更感兴趣,学习效果明显提升。

2. 学生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研究发现,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不断提出问题、解答问题,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学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研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交往能力。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教学策略优化的奥秘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教学策略优化的奥秘

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教学策略优化的奥秘教学教研工作计划范文——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教学策略优化的奥秘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职业素养。

然而,教学工作一直以来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全面、学习效果不佳、课堂气氛平淡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以问题为导向,探究教学策略优化的奥秘。

一、了解学生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教学不是一种单向传递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

教学策略的优化需要从学生需求出发,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

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目标、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还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新推进教学手段,建立多元化课堂随着教学理念和技术不断更新,教育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善和改进。

教师在使用教学手段时,应注重创新和多元化,建立多元化课堂。

多元化课堂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由于现代教育教学的需求和现实条件,多元化教学手段是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例如,在讲解某个知识点时,可以使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有更生动的感觉;在教学活动中也可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化教学等。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方式。

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的应用解决的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题,使教学更加灵活和高效。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或在线互动工具与学生互动,进行实时交流;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录制和制作,使学生在课后进行重复学习或自主学习更为便捷。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

问题导向下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以小学数学为例摘要:数学教学想要达到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的效果,教师就必须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综合学生的各方面特质,带领学生深挖数学知识的本质,不断思考,发现问题,探索方法,解决问题,在深度学习中交流互动。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数学交流一、当前数学交流存在的问题基于传统数学教学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依然以分数为重,在教学进度的压力下强制向学生灌输解题技巧,忽略了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能够真正重视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数学交流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完全提不起兴趣,虽然态度认真,但缺乏主动探索交流的意识,以致于许多交流往往是浮于表面,很难有深入进展,并会在交流中表现出退缩性,更倾向于由他人主导交流,自己只是作为配合者甚至是旁观者,很难或不愿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1]。

同时,出于对分数极度追求的惯性心理,很多学生对于交流过程呈现出敷衍态度,重结果而轻过程,最终限制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最终形成。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及意义(一)深度学习的内涵所谓深度学习,就是在记忆与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动应用和分析、进而可创造和评价的一种深层认知的高阶思维活动。

而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就是在立足于知识本体的基础上,以知识模块之间的关联性为线索,紧紧围绕这一线索来对模块进行拆分,再重新组合,让学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厘清知识脉络,掌握数学学习的核心方法,构建缜密的计算、推理、逻辑等思维能力,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

(二)深度学习的意义在课堂上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是教师要根据学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动用一切自己能动用的资源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最终找到答案。

在这个过程当中,师生之间会进行自由平等的交流互动,教师对于学生只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而学生则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呈现出极大的参与度[2]。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有效的资源、帮助,然后学生自行搜集信息,提出疑问,探索答案这样一个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纵深度,并促进学生从输入转化成为输出,实现知识的彻底内化。

问题导向的教学

问题导向的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现代教育的重要策略问题导向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团队协作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问题导向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实际课堂中,问题导向教学通常以以下步骤进行:1. 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目标,创设一个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这个问题情境可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个案例,或者一个故事。

2. 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3. 鼓励探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合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来寻找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同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如何利用科学原理来设计一座桥梁?”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这个问题,并鼓励他们通过实验和资料查找来寻找答案。

在运用问题导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们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问题的设计者,过程的指导者,以及评估的执行者。

教师需要灵活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同时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引导。

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后,学生的表现和反馈通常会显示出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和深度思考。

他们会对学习过程感到更有成就感,同时也会更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然而,也需要注意到,一些学生可能会在初期感到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支持来帮助他们适应。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后的表现和反馈,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知识掌握、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具体来说,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回顾和理解已有的知识,还需要通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考来提出并实施解决方案。

这种过程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

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探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的改革,化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变化中。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其中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已经开始引起教师和教育者的重视。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为主要特点,强调让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究问题导向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一、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模式,它从问题出发,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包括三个方面:学生主导、问题为中心、实践为核心。

1. 学生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思考和探究问题来积累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教师不是简单的传递知识,而是促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质量。

2. 问题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化学教育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而问题导向教学模式通过提出问题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深入探究。

3. 实践为核心: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经验。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将实践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以实践为依托,通过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化学课堂中,可以通过实验和案例来让学生了解化学现象、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在学习原子结构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元素周期表上的元素如何排列?为什么元素周期表上相邻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学生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实验数据以及举例说明的方法来寻找答案。

实验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全面地了解化学现象,增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3.在实际教学环境中,以教师的身份边行动边研究,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遵循“问题-研究-行动-再研究-再行动”实施行动研究。
4.以试卷检测、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反思。
5.撰写行动研究报告。
五、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融合研究者的想法与实际工作者的能力,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依据预设的实施程序,展开研究,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方法。本研究将依据“问题-计划-行动-反思-再研究-再行动……”的行动研究过程,开展“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从而通过转变学生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根据弗莱雷的主体对话教育思想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思想,本研究提出的“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依托,通过对启发引导、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生成知识、技能与态度。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将课堂归还学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学习,然后促进学生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从被动接受学习向独立的探究性学习转变。另外,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研究方法的不同。当前对“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相关研究多集中在现状调查、策略研究、理论研究等方面,实证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研究,不仅是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于非传统考试科目的一次尝试,也是将该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的有益探索。
[4]王国英.论互动式教学法在初中数学中的实施过程[J].教育理论,2011(01):124-125.
[5]苏继红,杨翠萍.“先学后研-问题导学”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应用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6):145-147.
[6]杨晓.高师“问题导学-互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5(02):95-10.

高校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高校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

高校思政课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实践研究作者:张新刚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1年第07期[摘要] 高校思政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但是目前存在着思政课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相差较远,部分授课教师只注重单向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重新倡导并推动“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增强,有利于解决思想政治理论课虚实结合的问题以及满足学生的理性诉求。

[关键词] 思政课;“问题导向式”教学;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1) 07-0090-03“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通过学生讨论、小组探究与合作,有效地将学生需要与教师的讲授衔接起来,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从“自在”的学习状态逐渐转变为“自为”的学习状态。

一、“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教学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一)“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过程是在固定的空间由固定的教师,在提前设定好的框架中,围绕一本书开展教学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学生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意识受到极大限制,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更应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如何将课程标准与学生需求有机融合?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在于推动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

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1. 引言1.1 概述现代教育模式的发展已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教育界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种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积极参与、探索和思考,提高他们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本文旨在对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定义、特点和优势,并探讨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文章结构。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阐述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定义和背景,以便读者对该教学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第三部分将介绍设计与实施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所需遵循的方法论,包括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组织与布置以及教学活动设计与评价等方面。

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对该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研究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探索其在不同学科领域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对该教学方法背后理念和实施方法的详细分析,我们希望提供一个清晰而全面的了解,使教育工作者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施这种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合作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今后关于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研究提供指导和启示。

2. 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2.1 定义和背景: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作为教学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研究、合作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并将知识内容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在传统教育中,信息传授往往是重点,而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则强调学生参与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是一种教学方法,强调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它与传统的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不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指导者,而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会提出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并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逐步理解和解决问题,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学生主导:学生扮演了学习的主导角色,他们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

2. 跨学科融合:问题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鼓励学生跨学科地思考和学习。

3.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发现和分享彼此的思
考和解决方法,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的能力。

4. 深入思考:问题往往是开放性和复杂的,要求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学习能力。

它强调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促进了深度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同时,它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了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因此,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 四个以学 方面的问题

主题教育 四个以学 方面的问题

主题教育四个以学方面的问题主题教育是指在特定的教育阶段或特定的时间段内,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全面深入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过以学为主导,以问题为导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主题教育中四个以学方面的问题的简要介绍:1.以学为本:主题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核心,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以学为本意味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活动和课程,鼓励学生在主题教育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

2.以学为师:以学为师是指教师在主题教育中发挥引导和辅导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扮演学习的引路人和学生发展的良师益友。

3.以学为纲:以学为纲强调主题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主题教育通过寓教于乐、体验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形成系统的学习体验。

同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是主题教育的重要任务。

4.以学为问:以学为问是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

问题导向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合作探究和批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

以上是主题教育中四个以学方面的问题的概括。

主题教育通过以学为导向,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主题教育中起到引导和辅导的作用,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潜力。

问题导向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

问题导向教学 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

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问题导向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学习在传统的教育中,老师通常会担任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指导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那就是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强调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是提问。

教师应该提出有意义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问题的探索过程中。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不仅能够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问题导向教学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相比于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们更喜欢有趣和有挑战性的学习方式。

当他们被置入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中时,他们会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其次,问题导向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解决问题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教学,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还能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另外,问题导向教学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们往往只需要接受和记忆知识,缺乏创造性的思维。

而问题导向教学则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这种培养创造力的方式对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非常重要。

然而,问题导向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技巧和问题设计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若教师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可能无法有效地实施问题导向教学。

其次,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问题导向教学需要更多的准备时间和教学资源。

教师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设计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

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学校而言,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

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

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投资学专业为例肖 岚(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湖北襄阳 441025)摘要: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并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投资学专业;以学生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中图分类号:F5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5-0178-002大学教学质量低下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造成大学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除了宏观的教育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外,主要还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落后。

目前的大学教育一直以“灌输式”为主要教育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讲授的内容,久而久之,逐渐丧失了独立思考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是襄阳地区唯一一家开设了投资学专业的高校,投资学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对于服务地方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的投资学专业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很少,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效果也不理想。

2018~2019年度下学期,教研项目组在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投资学专业1811班进行了教学模式的试点,本文对教学改革中的一些要点和问题进行了归纳,并希望得到同行和专家的指导。

一、目前投资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式单一目前学校大部分教学模式都以“灌输式”为主,课堂上教师机械性地念PPT已成为常态,从随机听课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教师都较依赖PPT,很少会扩展PPT以外的内容,而学生大都忙于记笔记,很少有人会主动思考老师所教的内容,更谈不上去主动问问题。

这种模式除了教学内容,与小学、中学的教学模式并没有什么区别,长此以往,学生积极探索问题的积极性消失了,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主动发言,偶尔有个别老师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反而不如传统讲授模式受欢迎。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探究性学习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探究性学习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探究性学习1. 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从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我们逐渐迈向了一个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问题的教育模式。

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去解决问题。

这样的教育方式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

2.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探究性学习是问题导向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实践和思考,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监督者。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深入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来强化和巩固知识。

3. 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探究性学习具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问题导向的教育模式中,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他们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取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更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出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探究性学习,教师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深化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5. 探究性学习的应用范围探究性学习不仅仅适用于理科和实验科目,它同样适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在语文课堂上,通过阅读和讨论名著,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展开思考和讨论。

在历史和地理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探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科知识。

6. 探究性学习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探究性学习具有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反思

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反思

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反思近年来,问题导向教学方法逐渐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推广。

问题导向教学意味着教师将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通过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和探究,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需要进行问题导向的反思,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对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反思进行探讨。

一、问题导向教学的理念问题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与传统的教师授课模式相比,问题导向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它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并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解决问题。

问题导向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学习成果。

二、在实施问题导向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反思,以检视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

问题导向的反思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问题设定是否合理在问题导向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反思中,教师需要评估提出的问题是否明确、具体和有针对性。

问题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相适应,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学生参与程度如何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在反思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是否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了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否有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或表现不佳?针对不同的学生情况,教师可以寻找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 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问题导向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反思中,教师需要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达到预期。

学生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收集学生的作品或进行评价和反馈,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教学调整。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园本教研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园本教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园本教研以“问题”为导向深化园本教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园本教研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正逐渐受到教师和学校的重视和应用。

园本教研是指在园所内通过问题的引导,优化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以“问题”为导向,探讨如何深化园本教研。

首先,园本教研需要以问题为导向。

问题是园本教研的核心,正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教师的思考和反思,从而不断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种种问题,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等。

园本教研正是通过将这些问题提炼出来,进行集体研讨和分享经验,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

问题的提出需要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实践性,既能反映教学实际,又能为教师提供明确的研究方向。

其次,园本教研需要建立完善的交流和合作机制。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建立起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机制,是深化园本教研的关键。

教师可以利用园本教研的平台,相互讨论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借鉴成功的教学案例。

同时,园本教研也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打破学科壁垒,形成全员参与的教研氛围。

通过交流和合作,可以使教师更加全面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再次,园本教研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

教师的教学行为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实际情况相联系的。

园本教研通过将问题与实际结合起来,让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到问题的存在和解决方法的有效性。

当问题在实践中得到解决后,教师需要进行及时的反思和总结,确保问题的解决方法能够在其他教学环境中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得到推广和应用。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园本教研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

教育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过程。

园本教研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应该积极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保持教育教学的活力和创造力。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探索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探索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探索开学第一课是新学期开始时的首堂课程,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个学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式。

如何设置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并透过实践方式进行探索,是每位教育者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评价等方面展开,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与实践探索。

一、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问题导向的课程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在开学第一课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科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在物理课上,可以设计一个实验任务,如测定班级同学们的短跑速度,并结合相关理论给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的速度更快?有什么因素会影响速度?”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自主观察、实验和分析,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支持问题导向的学习,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在语言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一篇深入报道的新闻文章,然后分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这种交流和合作的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三、实践探索的重要性实践探索是开学第一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亲身经历并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生物课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种植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学习植物的生长原理和环境适应能力。

实践探索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问题导向教学的评价方式问题导向的教学需要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潜能。

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往往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

在开学第一课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展示、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实施问题导向,实现有效探究——例谈如何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

实施问题导向,实现有效探究——例谈如何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

实施问题导向,实现有效探究——例谈如何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体现新课标理念作者:张享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中旬》 2013年第11期广西柳州市教科所(545000)张享发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改革课堂教学就要从改变教学设计开始,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设计,转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主要以数学新课程标准界定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逐步实现新课程标准设定的各项目标,让学生在学会数学知识的同时,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应用,学会创新.下面通过《立体几何序言》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在教学设计中如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一、新课引入游戏:试一试,用6根长度相等的牙签最多能搭成几个三角形?(学生动手实验,并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问题一:你能把所搭成的图形画出来吗?(利用实物展示平台,大量对比学生所画的图形)[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对象:空间图形]二、新课内容问题二:请同学们比较图1与图2有什么区别.生1:图1都是实线,图2中有部分是虚线,如D1D、CD、AD,看起来更有立体感.生2:(摆模型)部分线段如D1D是看不见的,图形应该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师:我们约定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或者不画,这样图形具有立体感.[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内容:空间图形的画法]问题三:在图2中,这些线段之间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部分学生提出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比如,生3:直线BB1与直线CD相交吗?生4:不相交.生5:求∠C1B1A1和∠D1A1B1的大小.生6:它们都是直角.师:立体图形在平面中的反映不完全等同于平面图形,在直观图中判断图形的形状不能沿用平面几何的眼光,我们要用“矫正”的眼光去看待它,看图去想象它的整体结构.延伸:假如设AB=1,能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及正方体的体积吗?[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内容:空间图形的性质(形状、位置)、计算及应用]三、新课推进问题四: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a∥b,b∥c�a∥c;(2)a⊥b,b⊥c�a∥c.生:在平面中成立.师:在空间中呢?生:命题(1)成立,命题(2)不成立.师:为什么?生:可摆模型举出反例,还有垂直相交、异面的情况.师:我们发现,平面几何中成立的命题在立体几何中有的成立,有的就不成立了.命题是否成立是要经过论证才能下结论的.因此立体几何问题需要与平面几何问题进行类比.[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之一:类比]问题五:一只蚂蚁沿着长方体表面爬行,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5,BC=4,BB1=3.请同学们讨论:蚂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A爬到C1,如何走才使路线最短?并求最短路线的长.(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列出各种不同的方案.还可以上讲台演示动画)生:小蚂蚁至少需要爬过2个面,还要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师:要想路程最短,小蚂蚁应该恰好爬过两个面,怎样才能确保路径最短呢?生:可以将立体图形展开为一个平面图形,发现小蚂蚁经过的应该是线段AC1的长度,当然从其他路线走结果也一样,最后再比较在不同情况下线段的长度即可.师:通过这一道题,我们发现立体几何问题常常需要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来解决.[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之二:展开]问题六: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请同学们讨论:截面可能是什么图形?(提供正方体模型,学生上台演示动画.)生: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四边形,六边形,或者是五边形.师:这一问题启示我们,利用模型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立体几何问题.(呼应前面提到的问题,也让学生感悟到利用立体模型的重要性)[板书——立体几何的研究方法之二:转化]四、课堂小结下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对立体几何有什么样的认识?有何感悟?(请学生自主小结)五、延伸与拓展大家知道吗?立体几何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立体几何之父——欧几里德和他的著作《几何原本》了,至此几何学第一次实现了系统化、条理化,并且孕育出欧几里德几何学,也就是二维的平面几何和三维的立体几何.推广下去会不会有四维、五维、甚至是六维空间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希尔伯特的n维空间理论,这一内容我们将在大学数学中学到.六、课外作业(略)本课是立体几何序言课,以课本中的“引言”为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对立体几何这门功课有一个粗略的整体性了解,在学习具体内容之前有一个积极的思想准备.依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本课堂设计的内容结构为“感知—建构—理解—巩固—运用”,组织形式为“问题情境—师生活动—建构数学—数学运用—回顾反思”.这个教学设计始终体现新课程理念,突出了以下两个方面.1.设计问题情境,直观引出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非常注重新课的引入.本教学设计开始先让学生动手搭建三角形,进而思考平面结构与立体结构的关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平面知识作出立体图形,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好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产生困惑和好奇心,能迅速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投入学习和探求新知的教学活动中.2.以问题为主线,感受知识形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探索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节课的设计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师生合作、学生研讨,多维互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情感体验.本教学设计最突出的特点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即以六个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获取、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其结构来说,可描述为“问题—探究—解决—生成新的问题—再探究—再解决—再生成新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解决一个“问题连续体”为其教学的目的.设计中六个层次的“问题连续体”,让学生逐步认识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在研究内容、方法上的过渡关系,使教学的侧重点通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己去解决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四大转变:教师由“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由“听受”转变为“学用”,课堂由“教”为重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内容由“学教材”转变为“问题解决”.这种教学设计无疑是体现了新课程的设计理念的.如何在教学设计中恰当地使用“以问题为导向”呢?首先要明确设计的核心是教师“引导”,设计的目标是学生“会学”,而“问题”的设计,是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按照高中数学的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使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方法要注意“六化”.第一,把问题策略化.“以问题为导向”的设计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李政道说,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学问”,这个词非常好,“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就是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用问题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构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第二,把问题情境化.问题情境是指个体对客观方面的问题做出主动反应,觉察到一定的目的而不知道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时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困境,是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但是并非所有的问题都一定能形成问题情境,能否形成问题情境,关键是看问题能否刺激并引起学生主动反应.因而,在教学中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形式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第三,把问题目标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师生之间的对话,不再将重点放在是什么,而是着重于为什么,教师应科学地运用主体发展策略、动机激发策略、层次设计策略以及探究创新策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尝试指导.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的起点技能做认真的分析,对目标技能做恰当的设定,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情况确立合作小组.在教学进程中,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共同讨论,互相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第四,把问题导向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既以解决问题为己任,更以提出新的问题为己任.问题的发展是指进行问题解决教学时,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已经获解的情况下,在问题情境中的新问题、新知识的生长点上,对问题进一步探究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形成新的问题情境而作为问题解决教学的进一步延伸或升华.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获得.一是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剖析.在问题解决教学中,对问题的解决,既可以指肯定性的获得,也可以指否定性的判断,即证明了原来的问题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或是某些方法是不可能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的,还可以指对学生具有反面意义的典型的错误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二是对问题情境中的条件进行考察、变更,探索提出新的结论.在问题获解以后,教师并没有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通过对条件进行考察,得到新的发现或新的问题.三是对课本例题进行变式思考,或者换位思考.问题的变式或换位思考,是数学思想的根本,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引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当前数学问题导向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第五,把问题数学化.新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第六,把问题个性化.有效的交流,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的关键.事实上,一个教学过程,一旦缺少了真实的交流,缺少了理解与感动,也就丧失了它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即使从价值引导的角度看,教学应该关注的是,让学生知道书本上的,知识以及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感受只是一部分人的理解与感受,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与感受.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是建立在倾听和尊重他人包括课本上提供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时,要同时学会倾听、尊重和分享别人的理解与感受,善于从别人的认识成果中获取启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才变得有意义起来,同样教师也才能够作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在表达各自的认识和感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解读书本知识,教师、学生与课本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对话的关系,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认识成果,从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这时,“教学在互动中生成,在沟通中推进.与传统的教学机制相比,最大的差异就是,把学生不只是看做教学的对象,同时还是教学的资源;把教师不只是看做知识信息的传递者,同时还是课堂上不同信息的接受者、倾听者、处理者;不只是把教学看做是预设计划的执行,同时更是师生、生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责任编辑金铃)。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开学第一课的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1.开学第一课是学生们迎接新学期的重要开始,也是培养学生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通过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2.问题导向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方式。

在开学第一课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例如,如果是一门历史课,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的近代史上有那么多的战争?”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深入研究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

3.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的讨论得到解答。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能够逐渐培养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践能力培养是开学第一课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例如,在一门地理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去不同的地方,实地观察和研究地理现象。

5.除了实地考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一门物理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实验的结果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

6.实践能力培养还可以通过开展社区服务等活动来实现。

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开学第一课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并参与其中,通过实践的过程来学习与实际问题的应对。

7.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通过问题导向学习,学生能够主动探索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答案。

而实践能力培养则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8.问题导向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终身学习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社会变革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学为本的问题导向教学新探作者:姚倩易振国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摘要:“以学为本”的课堂教学蕴含着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以会学为本和以学会为本四个方面的意义。

坚持“以学为本”需要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置“真问题”,避免“虚假问题”的干扰,把教学导向学生主体自主学习,导向师生交往对话,导向科学思维与探究性学习,导向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关键词:以学为本问题导向教学策略“以学定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其必然要求“以学为本”,通过“学生为本”和“学习为本”,最终达到“会学为本,学会为本”。

问题导向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从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出发,以培养其学习能力为着眼点,以情境和问题为抓手,以学会学习为目标,改变了课堂的组织方式、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使教学真正为了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下面结合区域地理中的《青藏地区》为例,探讨问题导向策略的建构与实践。

一、以境设问,突出以学生为本学习一般从特定的问题开始并在特定环境中发生。

情境认知理论特别强调,任何学习活动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活动也遵循相同的规律。

认知相较于情境,就像翅膀相较于空气、植物相较于土壤、骏马相较于草原,没有空气,鸟儿就不能飞翔;没有土壤,植物就不能生长;没有草原,骏马就不能奔驰。

优质的问题一定植根于合适的土壤,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传递着巨大的能量,从而真正地尊重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要求。

课堂实录一:【教师】同学们,照片中的建筑是?【学生】布达拉宫。

【教师】不错,好眼力。

当宏伟的布达拉宫第一次完整而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是2015年7月21日,我们自驾到西藏旅游。

站在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跳跃了几下(PPT呈现照片)。

【学生】(一片惊叫!)【教师】结果……立马觉得气喘吁吁,好累好累,身体一向强健的我,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同学们帮忙分析原因。

【学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将答案贴在白板上。

)第一组:海拔高,大气稀薄,氧气稀少。

第二组:地势高,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空气稀薄。

第三组:受板块的挤压,海拔高,气压低,氧气稀薄,人体内气压与外部气压差扩大,造成了高原反应。

第四组:身体健康,耗氧量大;海拔高,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

第五组: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氧气不足。

【教师】请第一个贴出答案的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并评析各学习小组的答案。

学习是主体同我们所面对的外在对象(即文本化的课程)的互动,与合作组织成员的互动,与内在精神自我的互动,我们称其为三位一体论。

该理论将学习置于特定的情境——社会实践与学习共同体之中,强调在主体(教师与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协商中建构意义。

在“青藏地区”的教学中,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并从中提炼出一个真实的生活问题,为教学的展开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思维场境,把学习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习开始于已有的“经验”。

其次是建立了学习共同体,创设了一个合作学习的人文环境,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置于优先的地位,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事情。

二、以趣设问,突出以学习为本问题本身的性质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反映了教学发展的方向,蕴含着教学过程展开的意义。

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教学活动,特别强调问题本身的导向作用,这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问题的设置是否能够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二是问题设置是否能够引导学生确立新的学习领域及方法;三是问题的设置是否能够引导师生积极互动,科学民主、积极主动地展开以学习为中心的交往活动。

下面以课堂实录二为例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课堂实录二:【教师】对于要进藏旅游的人来说,除了要克服高原反应,另一个就是吃的问题。

我们一路走来,米饭不仅少,而且都是夹生的,没熟,这没熟的米饭价格还不便宜,在非常普通的小菜馆里米饭3元一小碗(PPT呈现照片)。

为什么会这样呢?【学生】(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将答案贴在白板上。

)第一组:地势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米饭难以煮熟。

青藏高原交通不便,所以米饭贵。

第二组: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饭不容易煮熟。

热量不足,难以种植水稻,离大米主产区较远,运费贵。

第三组:海拔高,气压低,沸点低,所以米饭夹生。

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主要产青稞和小麦,所以米饭贵。

第四组:海拔高,气压较低,水的沸点低。

热量不足,水稻种植较少,饮食以青稞为主。

第五组:海拔高,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青藏地区居民不爱吃米饭,所以米饭少,而且比较贵。

【教师】请第一个贴出答案的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并对各小组答案进行点评。

学习是需要动力的。

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情”,稳定而积极的情绪能够调动、保持正向度的学习动因,充分发挥内在机制和谐的运行,促进效率的提高。

兴趣是形成良好情绪状态的重要内在动机,但兴趣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影响学生兴趣的因素除了学生本身的主观因素之外,最重要因素就是教师设置的思维活动方案是否与主体原有思维结构和能力结构相契合。

该案例中,老师设置的问题自然、真实、朴素,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一种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因而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的主动性问题,教学也因此从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了学生探究为主,一切围绕着“学习”展开。

学习从问题开始,在讨论中发生,在交流中发展,在评价反思中深化,“学习中心”的真正形成,改变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结构和组织形式,“意义”也在这种实实在在的师生交往中自觉地建构起来。

三、以疑设问,突出以会学为本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策略特别强调问题的客观性和规范性。

伽达默尔提出在教学中要将“真问题”置于优先位置,少用甚至不用“虚假问题”。

因为“虚假问题”总是“寻求一些具体的信息,对一些事实性的知识进行询问,“ 教师在提问之前就已经有了预设答案。

正是因为教师已经有了预设答案,所以就容易忽视或拒绝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而且总是希望引导学生去获得教师预设的答案”。

重复地使用“虚假问题”坚持一种线性思维的方式,必定挫伤学生学习的激情和创造性。

与此相反,“真问题”抛开了经验的桎梏,直接指向生活之真实性矛盾,所触碰到的疑难之处蕴涵着丰富的思维资源,结论始终处于生成状态,并给每一个积极思维者提供平等的机会。

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真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教师对于教学的过度控制,减少了因过分迷信权威所带来的对于教学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扼杀,因为真问题面向生活,反对固化,崇尚生成性思维。

这样的问题策略是对学生主体性的最大尊重,是对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大激励和奖赏,并让学生亲切地意识到自我的价值与力量。

课堂实录三:【教师】相比较青藏地区的美景来说,经历点高原反应、吃点夹生的米饭还是很值得的。

大家看这湖,远看就像一颗蓝宝石镶嵌在天地之间,圣洁空灵,景色诱人(PPT呈现照片)。

近看湖水也是清澈见底,让人忍不住想喝几口。

可是,这里的人们告诉我,清澈的湖水是不能饮用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将答案贴在白板上。

)第一组:多咸水湖,所以不能饮用。

第二组:湖水清澈因为水温低浮游生物少。

不能饮用因为是咸水湖。

第三组:气温低,悬浮物质少,浮游生物少;工业污染少;咸水湖,盐度高。

第四组:重视水源保护,故湖水清澈。

该地多内陆咸水湖和盐湖,故不能饮用。

第五组:注入湖泊的河水含沙量小,所以湖泊清澈。

多内陆湖,并且人们认为是圣湖所以不能饮用。

【教师】请第一个贴出答案的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并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点评。

上述问题具有“真问题”的典型特征:一是问题本身具有情境性,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因而是有生命力的;二是问题具有开放性,没有预设标准答案,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的信息、教学文本以及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作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三是问题具有方向性,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它本身蕴含着科学思维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真问题”的最大作用在于,因为开放,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答案具有生成性和多元性,具有智慧教学的特征。

正是由于“真问题”的巨大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了思考,尝试了创造,尝试了合作,尝试了质疑,最终尝试了什么是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这才是新课程改革最希望看到的学习情景。

四、以情设问,突出以学会为本完整的学习不是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而是要进入精神的领域,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一定着眼于学生的精神成长,不应该把纯粹知识的灌输当成教学的全部任务。

用现在的观点来表述就是要把立德树人当成教育教学最根本的任务,用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以及道德的完善。

以问题为导向的课堂教学,就应该设置这样的问题: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引导精神的健康成长,发展富有社会责任的理想自我。

课堂实录四:【教师】青藏地区不仅景美,人也美。

在行进的路途中,我们注意到,很多藏族小孩在路边看到来来往往的车辆,都会驻足敬礼,非常淳朴可爱。

更可爱的是他们的脸一般都红红的,黑黑的,红中透黑,黑中透红(PPT呈现照片)。

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学生讨论,每组学生代表将答案贴在白板上。

)第一组:海拔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气候高寒。

第二组: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风力大,气候干燥。

第三组:太阳辐射强;风力大,水分散失快;缺少护理。

第四组: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晴天多;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多大风;昼夜温差大。

第五组:气温低,空气稀薄,氧气少;风力大;日照强。

【教师】请第一个贴出答案的小组代表为大家讲解并对同学们的答案进行点评。

叶澜教授曾经告诫我们,教学要有目标,但不应该把教学的目标仅仅设定在知识层面,而应该着眼于精神的成长。

这是非常有道理的。

我们品味课堂实录四中提出的问题的价值取向,可以清晰而深刻地感受到它渗透着一种人与环境、个人与他人的亲切与关怀,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美丽西藏,更是对美丽中国的一种由衷赞美。

一堂好课,应该以“学会”为基本目标,在它的基本含义里面应该包括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真、向善、唯美”的价值追求,这样的教育才是令人终身难忘的,才体现教育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1]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 M ].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张光陆.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3]叶澜.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J ].学理,2004(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