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举证责任如何分担
交通事故举证期限是7天吗
交通事故举证期限是7天吗交通事故发生之后,有时候可能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导致无法确定双方的责任大小,当事人之间就需要对事故的情况进行举证,来保障自己的权利。
那么交通事故举证期限是7天吗?下面就由我来为您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交通事故举证期限是7天吗1、在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民事案件时,要求当事人须在收到法院举证通知书之次日起30日内完成举证;在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时,要求当事人须于收到法院举证通知之次日起15日内完成举证。
2、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法院准许,可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举证申请,是否准许同法院决定。
3、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应依法在举证期限届满七日前提出。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申请法院调查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法院调查收集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
二、相关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中,负有完全的举证责任。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积极、认真、主动地收集证据,准确、及时地查明交通事故发生的真实情况,正确地处理交通事故。
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可见,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后者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即只有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才能减轻本方的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细则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细则
一、全部责任
当交通事故完全由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造成时,该违章行为人应负全部责任。
其他方当事人无违章行为或虽有违章行为,但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
二、主要责任
主要责任是指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对事故发生起到了主要作用,而另一方或其他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只起到了次要作用。
此时,主要违章行为人应负主要责任,其他方负次要责任。
三、同等责任
当交通事故中的各方当事人均有违章行为,且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基本相当的,各方当事人应负同等责任。
四、次要责任
次要责任是指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对事故发生起到了次要作用,而主要责任由另一方或其他方当事人承担。
此时,次要违章行为人应负次要责任。
五、无责任
若交通事故中的一方当事人没有违章行为,或者虽有违章行为,但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则该方当事人无责任。
六、推定全责
在交通事故中,若当事人逃逸或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这种情况下的责任划分,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进行的推定。
七、三方以上责任划分
当交通事故涉及三方或三方以上当事人时,责任划分应根据各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及其与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来确定。
如果各方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均起到了作用,应根据各自的作用大小来确定其责任比例。
以上即为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的基本细则。
在实际处理交通事故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各方当事人的责任,确保事故处理的公正、公平和合理。
最新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是怎样的_1
最新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是怎样的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交警会根据事实情况对事故的责任进行认定,而事故责任认定是以交通管理部门最后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为准的。
那么最新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是怎样的?我为车主们整理了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希望能帮助大家妥善处理交通事故。
一、最新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是怎样的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
5、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无责,其承担的比例不超过10%。
二、特殊情况下的责任划分和承担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或者有条件报案而不及时报案,致使事故基本事实无法查清的,应当按下列规定承担事故责任:1、一方当事人有上述行为的,承担全部责任。
2、当事人均有上述行为的,共同承担责任;但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事故主要责任。
依法可以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的交通事故除外。
法律学习:网友:主要责任与次要责任如何确定?法律:一般而言,因两方当事人(或两方以上)有违章行为共同导致交通事故的,一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大的,承担主要责任,但在交通事故中所起的作用较小的,是引发交通的事故的次要原因,承担次要责任。
1、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19条第2款、第3款之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的,若事故各方均存在违章行为,即根据各自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的大小来确定主要责任或次要责任。
2、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21条第2款之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者未及时报案,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机动车一方应当负主要责任,非机动车、行人一方负次要责任。
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
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如果在⼀场民事案件中,我们进⾏诉讼,我们就必须能够拿出证明⾃⼰主张的证据,这不仅是权⼒,更是⼀项义务,我们不仅要会利⽤⾃⼰的权⼒,更要履⾏⾃⼰的义务。
今天,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举证责任及举证责任倒置是什么举证责任是指诉讼当事⼈要对⾃⼰提出的诉讼请求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否则该当事⼈可能要承担败诉的后果。
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核⼼部分,根据我国民法及相关证据法律规定的规定,⼀般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民事诉讼法》第64条)。
但是我们在现实⽣活中,往往容易发⽣当事⼈举证困难,⽆证据的情况。
⽐如医疗事故、公害事故等,都因为事故发⽣的⼗分复杂、技术性强,且⾏为⼈⼜处于持有或者垄断案件主要证据的地位,受害⼈⾃然就处于⽆证据的状态。
这样通常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责任原则,就不能充分保护受害⼈的合法利益,不能给当事⼈提供充分的救助。
于是举证责任倒置制度的作⽤越来越⼤,适⽤的范围更⼴。
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基于法律的规定,将通常情形下本来应该由提出主张的⼀⽅当事⼈(⼀般指原告)就某种事由不负担举证责任,⽽由对⽅当事⼈(⼀般指被告)就某种事实存在或者不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如果对⽅当事⼈不能就此举证证明,则推定原告的主张成⽴。
举证责任倒置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实现诉讼权利,⽽且实现实体权利。
《民事诉讼法》第六⼗四条证明责任和职权探知当事⼈对⾃⼰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及其诉讼代理⼈因客观原因不能⾃⾏收集的证据,或者⼈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如果需要法律⽅⾯的帮助,欢迎读者到店铺进⾏法律咨询,店铺专业的律师团队会及时为你解答疑惑,让你能够及时维护⾃⼰的权益。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大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大全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指在交通事故发生后,以法律依据考察事故事实,根据责任分析,判定经历者和受害者所承担的责任,并分配赔偿义务等等。
责任认定有单方面责任和双方
面责任两种。
1.单方责任
单方责任是指事故的全部责任的法律责任只由其中一方承担,另一方不承担责任。
单
方责任主要分为过错责任和法定责任两种。
(1)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是指一方的违法或过失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另一方没有相应的违法或过失行
为而承担的责任。
过错责任有普通过错责任、犯罪过错责任、行政过错责任、游览轮船过
错责任、航空公司过错责任、道路运输公司过错责任等。
(2)法定责任
法定责任是依照法律规定,在发生事故后,无需进行责任分析就可明确责任人承担的
责任。
法定责任主要有摩托车少儿驾驶、强制保险责任、犯罪行为造成的损害法定责任等。
双方责任是指双方在事故发生时都有过失或违法行为,两方都承担一定的责任。
一般
双方责任采用同等责任原则,即双方按照同等的比例承担责任;或按照过失程度责任原则,即双方按照其过失的程度承担责任。
3.特殊责任
特殊责任是指特定群体在行使职权等行为中未及时采取维护安全措施却导致交通事故
发生而承担的责任。
特殊责任主要有行政部门责任、公安机关责任、管理部门责任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内容、主旨及释义一、条文内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二、主旨:本条是关于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分担原则的规定。
分为两款,分别规定了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场合的责任负担原则和不承担责任的情况。
三、条文释义:第一款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规定了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投保金额的范围内予以赔偿。
第二部分规定了超出保险金额部分的具体责任分担形式。
应当说,本条的规定是《道路交通安全法》对现行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作出的根本性变革。
这一变革以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为依托,形成了充分保障受害人获得赔偿的机制。
鉴于这一条的规定十分重要,我们将就此展开详细论述。
根据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一旦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除非属于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的情况,作为保险人的保险公司就要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投保金额的范围内,对受害人遭受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赔偿。
根据侵权行为法关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基本原理,造成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人身和财产损失后,应当由侵权行为的当事人自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机动车所有人订立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后,投保人发生交通事故后需要承担的赔偿责任便因保险合同而发生转移,在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内,保险公司承担起了对事故受害人五条件直接进行赔偿的义务。
道路交通事故如何追究责任
道路交通事故如何追究责任道路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或行人在道路上发生的意外事件,导致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情况。
在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准确追究责任是确保公平正义、保护被害人权益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追究责任的程序、举证责任和法律规定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追究责任程序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时,一般需要经过以下程序:1.报警:当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事故当事人应立即报警并保护现场,等待交警部门到场处理。
报警可以有效保障现场的安全,确保证据的完整性。
2.勘察定责:交警到达现场后,会进行勘察,并根据现场情况、证人证言和参与方陈述等进行责任认定。
勘察定责过程需要认真记录相关证据,以便后续追究责任时使用。
3.认定事故责任:交警根据勘察结果,进行事故责任认定。
一般有全责、主责、同责和无责四种情况。
全责意味着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主责则是部分责任,同责表示双方共同承担责任,无责表示没有任何责任。
4.调解或仲裁:当事人对责任认定不满意时,可以进行调解或仲裁。
一般由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仲裁机构进行调解,协助当事人处理纠纷。
在调解或仲裁过程中,应当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和证据,进行公正、客观的判断。
5.司法诉讼:如果当事人对调解或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法院将依法审理案件,以确保权益的合法维护。
二、举证责任在道路交通事故追究责任中,举证责任非常重要。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责任主要由肇事方承担,因此肇事方有举证责任来证明其无过错或减轻过错。
具体而言,当事人需要提供以下证据:1.事故现场证据:包括现场照片、视频等,用于证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真实性和事故发生地点等。
2.事故记载证据:包括事故报警记录、交警勘察记录、事故相关证明等,用于证明事故的发生和交警的认定结果。
3.监控录像证据:如果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在有监控设备的区域,可以通过提供监控录像来展示发生事故的全过程,进一步辅助证明事故责任。
4.证人证言:如果有目击证人存在,可以引入其证言作为证据。
最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详细规则
最全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详细规则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交通事故处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程序。
根据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一、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交通事故的责任主体主要包括车辆驾驶员、车辆所有人和道路管理者。
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需要明确事故责任主体的身份,以便进行责任的认定与赔偿。
二、事故责任的划分根据交通事故的性质和情况,事故责任可以分为全责、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
全责指的是事故中的一方完全负有责任;主要责任指的是事故中的一方主要负有责任,但与其他方也有一定的责任;次要责任指的是事故中的一方虽然造成事故,但责任较轻。
三、事故责任的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现场勘察:交通事故发生后,交警等执法人员会立即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他们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如车辆的停放状况、车辆的受损程度、事发地点的交通标志等,综合判断事故责任的承担。
2.证人证言:当事人和目击者对事故的经过有不同的记忆和观点,因此,为了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需要听取当事人和目击者的证言。
根据证人证言的真实性、连贯性和可信度,可以对事故责任进行认定。
3.交通事故责任调查书:交警在事故现场进行勘察后,会根据勘察结果填写《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在这份书中会明确标明事故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划分。
四、责任认定的原则在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时,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过错原则:对于交通事故发生的一方,如果其存在违反交通规则和法律的过错行为,那么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2.证据原则:事故责任的认定应该有充分的证据支持。
不能根据推测或主观臆断进行判定。
3.事故数额原则:在事故中,造成较大损失的一方通常应承担较重的责任。
4.道法原则: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是最基本的责任认定准则。
五、事故责任认定的后果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的后果主要体现在保险理赔、道路交通违法处罚和法律纠纷解决上。
当事人可以根据责任认定结果进行相应的索赔和赔偿。
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论述
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一、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是“谁主张,谁举证”,即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证明,并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这一原则体现了公平和效率的价值理念,强调了当事人在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障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
二、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采用证明责任倒置的原则,即由对方承担证明责任。
常见的证明责任倒置的情形包括:1. 产品责任案件中,生产者应当证明其免责事由;2. 医疗损害责任案件中,医疗机构应当证明其不存在医疗过错;3. 专利侵权案件中,被控侵权人应当证明其不侵权;4. 环境污染责任案件中,污染者应当证明其无过错;5. 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应当证明其主张的事实。
三、法院指定举证责任的情形在某些情况下,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指定举证责任的承担者。
常见的法院指定举证责任的情形包括:1. 当事人对于自己提出的主张无法提供证据证明,或者虽然提供了证据但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可以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2. 当事人申请法院调查取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书面提出申请;3. 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准许当事人的调查取证申请;4. 法院准许当事人调查取证的申请后,可以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向第三人调查取证。
四、推定原则的适用推定是指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推断出另一事实的存在。
在诉讼中,推定可以减轻当事人的证明负担,提高诉讼效率。
常见的推定包括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
法律推定是指法律规定的推定,即根据法律的规定,当某一事实存在时,另一事实即被推定为存在。
事实推定是指法官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推断出另一事实的存在。
在适用推定时,如果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推定的,可以提出反驳。
五、证据规则的适用在诉讼中,证据的取得和运用必须符合证据规则的规定。
常见的证据规则包括关联性规则、合法性规则、真实性规则等。
关联性规则是指证据必须与本案待证事实有关联;合法性规则是指证据必须依法取得并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真实性规则是指证据必须真实可靠,不能伪造、篡改或隐瞒。
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是什么
交通事故责任归责原则是什么归责原则就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致人损害后,根据何种标准和准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责任。
它既是认定侵权构成,处理侵权纠纷的基本依据,也是指导侵权损害赔偿原则的基本准则。
当前,世界各国对道路交通事故采取的归责原则大致有四种:一是过错责任原则;二是过错推定责任;三是无过错责任原则;四、公平责任原则。
交通事故责任规则原则是什么?不同的情形实行不同的规则原则,总的来说是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详情请看下文。
1、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实行过错责任原则其举证责任实行“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对于过错的证明,不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因此,都是由原告举证,被告不承担举证责任。
只有被告提出积极主张的时候,才负有举证责任。
在这一点上,原条文和新条文没有变化,而是更加明确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已。
2、机动车一方造成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损害的,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对于过错的证明,采取推定方式,在原告证明了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要件之后,法官直接推定机动车一方有过错。
机动车一方认为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自己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免除其责任;不能证明或者证明不足的,过错推定成立,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造成机动车一方损害的,按照新条文第一款第二项规定,好像应当实行过错推定原则但是,对这种情况适用过错推定原则是不正确的。
因为机动车一方作为受害人,在其主张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承担赔偿责任的时候,如果实行过错推定原则,则对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是不公平的。
只要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造成机动车一方损害,就直接推定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有过错,加重了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的举证负担,使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处于不利地位,不符合当代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的处理理念。
因此,对于这种情形应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机动车一方如果主张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者行人承担造成自己损害的赔偿责任,则必须在证明其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之后,还应当承担证明对方过错的举证责任,不能证明者,就不构成侵权责任。
车撞人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认定的规定是什么?
车撞人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认定的规定是什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各自的主张分别承担举证责任。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在民事诉讼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反的证据或理由,并承担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现在我们国家经济发达了,我们国民生活条件也随之提高。
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会有汽车,所以交通事故肯定不少,我们也不少听说车撞人的有关事故。
我们国家对于交通事故的问题也非常的重视,那么车撞人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认定的相关规定是什么呢?▲一、责任认定: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对各自的主张分别承担举证责任。
2、交通事故责任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相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机动车具有更强的机动性能和回避能力,在双方均违章的情况下,机动车驾驶人的风险是侵害他人导致的赔偿风险,而非机动车驾驶人或行人的风险则是自身的伤亡,因此,机动车驾驶人理所当然地要承担更高的危险注意义务。
3、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在民事诉讼中对“交通事故认定书”提出异议的,应当提供相反的证据或理由,并承担结果意义上的举证责任。
▲二、赔偿: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1、交通事故赔偿标准:是指因交通事故造成损失,肇事者向受害者、保险公司对承保车辆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所依据的标准,包括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和财产损失赔偿标准。
道路管理者的举证责任
道路管理者的举证责任
道路管理者的举证责任是指在道路管理者因道路管理缺陷致害时,需要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责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道路管理者因道路管理缺陷致害赔偿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即一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除非道路管理者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实践中,道路管理者的举证责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证明自己已经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规定履行了道路管理职责。
道路管理者需要提供相应的巡查记录、设施维护记录、监管报告等证据,证明自己在管理过程中已经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了管理和维护。
证明自己在管理过程中没有疏忽或过失。
道路管理者需要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确保没有疏忽或过失,并且需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支持自己的主张。
例如,对于路面维护不及时导致的事故,道路管理者需要提供路面维护记录等证据,证明自己已经及时进行了维护。
证明道路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道路管理者需要对道路状况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确保道路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如果发生事故时道路状况不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道路管理者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证明自己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安全措施。
为了确保道路安全,道路管理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如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加强路面巡查等。
如果道路管理者未能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事故发生,则需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总之,道路管理者的举证责任是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具体体现,要求道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全面履行职责,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道路状况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并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一、交通事故责任如何认定交通事故责任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和法规,对当事人作出的定量、定性的结论;所谓定性,是指当事人有无责任;所谓定量,是指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交通事故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应承担哪一种责任。
一、认定事故当事人责任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二、事故责任认定的标准1、交通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所谓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实际上首先是民法上关于民事责任成立要件中的因果关系原则;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首先要看行为人的行为和事故的发生和损害之间有没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因果关系,即使行为人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也不承担事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例如某人无证驾驶,严格遵守了通行的规则,也没有任何驾驶错误,在这种情况下,对因后车追尾造成的交通事故不承担事故的民事损害赔偿责任:“事故当事人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除了包含因果关系原则外,还发挥了衡量当事人行为对事故形成的原因力的作用;所谓“行为对事故形成的原因力”,主要是指在当事人没有过错或者难以认定过错场合,确定事故损害的一个标准;原因力的研究和运用,在我国目前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实践中涉及较少;《实施条例》的上述规定,实际上为通过“原因力”来分配责任提供了法律空间;2、交通事故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过错在民法上有两种形式:客观上的过错和主观上的过错;所谓客观过错,就是当事人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违反法律的事实,而不管行为人的主观意识状态,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就构成过错;主观过错,主要是指当事人的过于自信、疏忽大意等主观意识状态;在交通事故的因果关系确定以后,对当事人的责任比例的确定,主要是由当事人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在存在双方或者多方事故当事人过错的场合,例如,机动车超速行驶,而被撞的行人又闯红灯,便面临一个对当事人双方的过错进行比较的问题;比较过错又称为过失相抵,是民法尤其是侵权行为法上的一项重要的责任确定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和《交通安全法》都明确了这种确定责任、分担损失的制度;但是,在对当事人的过错比例进行比较时,存在着技术上的障碍需要克服,主要表现为如何认定不同过错对促成事故作用力的大小,也就是当事人违法行为的“过错系数”问题;例如,违法行为累积记分制度确定记分分值所依据的原则也是考虑到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因此,在这方面也具有了一定的基础;三、交通事故责任的分类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经过交通事故调查后,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将交通事故当事人责任分为4类: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次要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逃逸造成现场变动、证据灭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无法查证交通事故事实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事故当事人各方均无导致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交通事故责任反映了当事人行为对在形成事故中所起的作用以及行为过错的严重程度;在处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时,交通管理机关将对负有交通事故责任者,依据其责任情况给予违法处罚和肇事处罚;现行处罚方式包括:构成刑事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有关交通安全法律对其违法行为给予拘留或罚款、吊扣和吊销驾驶执照处罚;四、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方法1、根据因果关系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中,因果关系是指交通事故当事人造成事故损害后果与涉及违法的事故原因之间的直接关系,即事故的直接原因;引起事故的其他因素如道路、气候等,不应作为加重或减轻当事人责任的原因;交通事故中的因果关系,主要有独立、综合和参与因果关系3种形式;独立因果关系是指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只有一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是造成事故的原因,因此,全部责任均由一方当事人承担;这种因果关系有一因一果,多因一果的形式;一因一果是一个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多因一果,是当事人有两种以上违法行为和事故发生有因果关系;综合因果关系是指在交通事故中双方当事人都有违法行为,而且这些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的发生都存在着因果关系;即事故是由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共同造成的;这种因果关系又分为重复综合和相互综合两种;如果任何一方的违法行为都可以单独地造成该起事故,则称为重复的综合关系;如果其中某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单独存在时,事故不一定发生,而在双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下才能发生事故,则为相互综合的因果关系;一般负主要、同等和次要责任的交通违法行为的因果关系,都属相互综合的因果关系;在交通事故中,一方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情节严重,和交通事故的发生存在着直接、必然的因果关系,而其他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发生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过这种关系是间接的、偶然的,与其它因素发生关系后才起作用,这种因果关系就称为参与因果关系;在责任认定中,承担次要责任的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行为,基本上也属于参与因果关系;2、根据路权原则认定交通事故责任(1)路权路权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在道路的一定空间范围和时间内使用道路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路权包括通行权与先行权,“路权”规定充分体现了公民在道路交通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关系,是交通法规中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事故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在事故责任认定工作中,须根据不同的道路条件来确定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路权;通行权的确定:通行权是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的规定,在道路某一空间范围内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交通参与者在自己通行的区域内享有通行权利的同时,不得侵犯其他享有通行权者的权利;先行权的确定:先行权是指交通参与者根据交通法规所享有的优先使用道路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先行权建立在通行权的基础之上;有通行权的交通参与者在实现自己的通行权利时可能会遇到时间顺序方面的障碍,这就涉及到谁有优先使用道路进行交通活动的权利;有先行权的交通参与者在规定范围内允许优先通行,而其他交通参与者,应保证有先行权者的权利得到实现;(2)根据路权认定责任大小按照路权认定当事人的交通事故责任的大小,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①交通事故一方当事人的交通违法行为是违反通行权的过错行为,另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不是违反通行权的行为,则由违反通行权一方当事人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另一方当事人负相对应的责任;②双方当事人都有通行权时,则由违反先行权的一方当事人负事故的主要责任;另一方当事人负相对应的责任;③双方当事人都违反了通行权与先行权规定,如没有其他过错行为存在,则双方应负事故的同等责任;④双方都没有违反路权规定或都有违反路权规定以外的过错行为,应通过分析安全因素,再认定事故责任的大小;(3)根据安全因素认定交通事故责任《交通安全法》及相关法规中明确体现了交通活动要确保安全的原则;特别是根据因果关系和路权规定无法认定事故责任时,则应根据交通法规中有关“确保安全”的规定,区分事故当事人的过错行为与事故发生的因果关系及其程度,认定事故当事人的责任大小;因此,在当事人都违反路权规定时,一方当事人违反确保安全规定,另一方未违反,则前者的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后者的行为是次要原因;在当事人都违反路权规定和确保安全的规定时,一方违法情节严重,另一方情节相对较轻,则前者的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后者的行为则是次要原因;在无法区分情节轻重时,则说明双方的过错行为均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等效原因;(4)特别情况下认定交通事故责任《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实施条例》的这些规定,是在特别情况下认定事故责任的原则规定;事故逃逸是一种恶劣的行为,须严格予以禁止和惩治;刑法和《交通安全法》对于事故逃逸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但是,《交通安全法》对于事故逃逸场合当事人民事责任的问题并未涉及;《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必要补充;《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一款的规定是对交通事故当事人逃逸情况下,事故责任认定确立的原则;根据上述规定,对于逃逸当事人的责任可以有以下几种认定结果:①事故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场合,无论事故各方当事人的实际过错如何,均推定逃逸方负全部责任;②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而对于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即意外事故,也要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③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违法行为或者驾驶错误,他方没有过错,由逃逸方负全部责任;④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均有过错,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这里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事故处理的过程中,勘察、检验的结果是逃逸方对于事故的形成没有过错,但是因担心责任而逃逸,而其他当事人应当负全部责任却没有逃逸,这种情况是否仍然要逃逸方承担责任﹖对于这个问题,条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只要逃逸行为对于事故的发生或者损害的扩大没有因果关系,而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也没有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就不应当让逃逸方承担事故责任;至于因逃逸而应承担的行政处罚责任,是另外一回事,这不涉及事故责任;《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对上述承担责任的原则的理解,也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一方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致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该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②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是双方或者多方当事人的共同行为场合,应当由各方当事人均分责任;如果当事人的主观意图是为了图谋骗取保险等,则还须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或者责任;对于一方当事人虽然有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行为,但并没有影响事故责任的认定,在这种场合,应当如何认定责任的问题,对此《实施条例》没有明确;目前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行为是属于有恶意的故意行为,即使对方当事人对事故的发生有过错,也应当让该方当事人承担责任;另外一种观点则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应当加重该方当事人责任的比例,而不应当让该方当事人负全部责任;(5)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规则根据以上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方法,可以归纳成以下几条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规则:当事人有过错行为,其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有因果关系的,应当负交通事故责任;当事人没有过错行为或者虽有过错行为,但过错行为与交通事故无因果关系的,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一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过错行为的一方应负全部责任,其他方不负交通事故责任;两方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过错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大的一方负主要责任,另一方负次要责任;违法行为在交通事故中作用基本相当的,两方负同等责任;三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行为共同造成交通事故的,根据各自的过错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大小划分责任;当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情形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几种情形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需要就自己主张的事实进行证明,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认定为不成立。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即需要就自己主张的事实予以证明。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举证责任可以转换为对方当事人负责,这种情况称为“举证责任倒置”。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如果消费者投诉自己购买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或者服务的内容不符合合同约定,那么商家就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即商家要证明其产品或服务是符合要求的,否则就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这里的消费者指的是自然人或法人,在与商家签订合同时,处于弱势地位。
二、劳动争议在劳动争议中,如果劳动者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害,那么用人单位就需要负责证明自己没有违法。
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要证明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合同约定,而劳动者只需要举证自己的主张,如果能够证明有效,那么就可以获得胜诉。
三、环境污染案件在环境污染案件中,居民和环保组织在检举环境污染行为时,责任单位需要举证证明其行为的合法合规。
举例来说,如果某个企业存在环境污染行为,那么企业就需要证明自己的污染行为未对周围的居民造成影响,否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交通事故案件在交通事故案件中,如果被害人受伤或者死亡,那么驾驶员需要负责证明自己未违法且未造成危害。
这种情况下,驾驶员需要证明自己遵守交通规则且没有违法行为,如果无法证明这一点,那么就需要对被害人进行相应的赔偿。
五、医疗纠纷案件在医疗纠纷案件中,如果患者认为自己的病情是由于医生的错误治疗带来的,那么医生就需要承担证明自己治疗无误的责任。
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只需要证明自己的病情确实是治疗错误造成的,如果能够证明有效,那么就可以获得相应的赔偿。
总的来说,举证责任倒置是指在特定的情形下,诉讼中举证的责任可以转移到对方当事人身上,此时,对方当事人必须证明自己没有侵犯法律法规或者合同约定规定的权益,否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安徽省淮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为正确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统一全市两级法院审判尺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根据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及上级法院指导意见的规定等,结合本市审判实际,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概念界定第一条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牵引在道路上行驶的轮式车辆,如汽车、摩托车、手扶拖拉机等。
时速在20公里以上、50公里以下,重量超过40公斤的电动车应视为机动车。
第二条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是指机动车的所有人、使用人或相关责任人在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时所应承担的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非机动车之间、非机动车和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引发的纠纷,适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由。
二、诉讼主体的界定(一)原告主体范围第三条受害人未死亡的,受害人本人为适格原告;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为适格原告,无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第二顺序继承人和被抚养人为适格原告。
第四条受害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死亡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受害人的相关继承人和被抚养人参加诉讼,并告知相关权利人有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受害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后和二审诉讼过程中死亡的,人民法院应通知受害人的相关继承人和被抚养人参加诉讼,并围绕受害人的一审诉请和上诉人的上诉理由进行审理;人民法院可就受害人一审起诉时未涉及到的诉请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
(二)责任主体范围第五条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损害的,由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在交通事故的发生上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机动车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的应视为雇员有重大过失。
第六条无偿搭乘他人机动车,因该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受到损害的,应当酌情减轻机动车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方承担的责任比例不得低于50%。
但以下情形不应视为无偿搭乘:(一)机动车方基于经营目的提供无偿搭乘的(如售楼处提供的免费看房车、超市提供的免费交通车等);(二)受害人按照规定免票的。
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
证 明责任分配 理论在 大陆法系 民事 诉讼理论 中 占据 着重 要 位 置 , 民事 实 体 法 和 民事 诉 讼 法 相 链 接 的 桥 梁 。 是 大陆 法系属于 ‘ 范 出发 型民事诉讼” 在法 制观念上 民事 ‘ 击 见 , 实体法被认为是完善 的 , 实体法预先 已经对 民事 社会生活 的方 方面 面进 行 了细致 的规定 。而如果法 官要对 案件 适用某 一实 体法规范 , 么使 实体法规范生效 的前提要件事 实就 必须被查 那 清, 否则该 规范就不得 被适用 , 进而 主张适用 该规范 的当事人 就将 承担败诉 的后 果 。 以 , 所 当事人 必须对 有利于其法 律规范 构成要件 事实 承担证 明责任 , 即如果 当事 人证明不了该要件事 实, 那么法 官将 认定该事 实为真伪 不明 。 就是德 国著名 的德 这 国民事诉 讼法学者— —罗森 贝克 的证 明责任分配 理论 。 1证 明责任分配 的概念 . ‘ 明责任 的分配 , 证 是指按照一定 的标 准 , 将不同法律要件 事实 的举 证责任 , 双方 当事 人之问进行 现行分配 , 原告对 在 使 其 中一部分事 实负举证责 任 ,被告 对另一部 分事实 负举 证责 任。如果一方对该事实 负有举证责任 , ” 而该 方 事人不能举证 或者 举 证 不充 分 , 承 担 不 利 的 后 果 。 将 2 证 明 责 任 分 配 的 主要 学 说 . 法官如何确定要件事实 由哪一方举证 , 这就是证 明责任 的 分配 问题 。证 明责任 的分配原则 关系到 当事人是否得 到公正 的对待 , 系到 实体 公正 和程序公正 的冲突 与协 调问题 , 关 同时 它又具有 高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以它一直都深受各 国 所 民事诉讼学 者和法官 的关注 。证 明责任传 统学说 主要 有 以下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标准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事故情况,对事故责任进行划分的过程。
在我国,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
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事故责任主要分为全责、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无责任。
全责是指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承担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是指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是指双方在交通事故中承担相同的责任,无责任是指一方在交通事故中不承担责任。
其次,根据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解释,对于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还需考虑事故发生时双方的行为、车辆的情况、道路的环境等因素。
比如,如果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违反交通信号灯规定,或者驾驶机动车时酒后驾驶,那么这一方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而如果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超速行驶,或者违反了交通标线规定,那么这一方也将承担相应的责任。
此外,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还需考虑双方的过错程度。
如果一方的过错较轻,而另一方的过错较重,那么责任的划分将更倾向于重过错方。
而如果双方的过错程度相当,那么责任将被划分为同等责任。
综上所述,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是一个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的事故情况来进行划分。
在日常行车中,我们应该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交通事故现场破坏时责任该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现场破坏时责任该如何认定?
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事故发生前后过程最直观的反映,也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正确认定交通事故责任的关键。
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都明确规定了有关人员要保护好现场,不得破坏现场。
现场遭到破坏的情况下,要区分不同的情况,进行交通事故责任认定:
第一,如果是交通事故当事人一方故意破坏现场的,破坏现场的当事人要承担全部责任。
第二,如果事故现场不是被当事人故意破坏的,而是由于疏忽或者其他原因,比如由于暴雨等受到破坏,则由有举证责任的一方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责任。
如果是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交通事故责任。
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由此可见,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有较重的举证责任,如果在现场遭到破坏后,不能举出有力的证据予以反驳,那么要承担交通事故全部责任。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比例交通事故责任比例划分如下: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按照《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事故认定书》认定的各方当事入的责任,按比例分别承担损害赔责任。
认定书责任划分: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省级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确定细则或者标准。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按下列原则对当事各方的总损失进行赔偿比例划分:(一)当事人负全部原因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二)当事人负主要原因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三)当事人负同等原因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四)当事人负次要原因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入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损害赔偿责任。
减轻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比例按照下列规定执行:(一)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全部责任的,减轻80%一90%的损害赔偿责任;(二)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主要责任的,减轻60%一70%的损害赔偿责任;(三)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同等责任的,减轻40%一50%的损害赔偿责任;(四)非机动车、行人负事故次要责任的,减轻20%一30%的损害赔偿责任。
1、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2、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主要责任的,承担80%的赔偿责任;3、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同等责任的,承担60%的赔偿责任;4、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负次要责任的,承担40%的赔偿责任;5、机动车一方在交通事故中无责,其承担的比例不超过10% 具体内容请以我国法律、法规为准;三、交通事故赔偿标准及项目:共有赔偿项目:1.医疗费、2.误工费、3.护理费、4.住院伙食补助费、5.营养费、6.交通费、7.住宿费及伙食费、8.被抚养人生活费、9.精神损害抚慰金。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各方责任比例评估与争议解决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各方责任比例评估与争议解决交通事故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之一,当事人在处理交通事故时常常会面临责任划分与争议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各方责任比例的评估与争议解决进行探讨。
一、责任比例评估在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评估各方责任比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责任的划分依据是交通法规以及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等。
1. 交通法规的适用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交通事故责任划分,相关的交通法规是首要的适用依据。
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可以了解到各方责任应承担的比例。
2. 证人证言的重要性交通事故发生后,有关当事人的证人证言是评估责任比例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关证人应尽可能提供客观准确的证词,以帮助决策者合理评估责任比例。
3. 现场勘查的意义现场勘查是评估责任比例的另一个必要步骤。
通过对现场进行勘查和调查,可以获取更多证据,从而帮助评估各方责任比例。
二、争议解决在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常常会出现争议。
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解决争议。
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来解决责任争议。
协商是一种快速解决争议的方式,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
双方可以就各自的损失进行协商,最终达成共识。
2. 仲裁解决如果当事人无法在协商中达成一致,可以选择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
仲裁是一种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由仲裁员作为第三方进行公正、公平的仲裁。
3. 诉讼解决诉讼是一种最后的争议解决方式。
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判决各方的责任比例,并进行赔偿。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中的各方责任比例评估与争议解决,以下是一例案例分析。
某交通事故中,甲方因超速行驶导致一车辆追尾,造成乙方轻微受伤和车辆损坏。
甲、乙双方就责任比例产生争议。
经过警方勘查和取证,证据显示甲方在事故发生时超出法定时速,从而构成一定的责任。
然而,乙方在事故中没有保持安全距离,也对事故负有一定责任。
在此情况下,双方可通过协商、仲裁或诉讼的方式解决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律伴网(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交通事故中举证责任如何分担
汽车等机动车辆或非机动车辆造成的人员死、伤或物损事件。
交通事故在广义上还可包括铁路机车车辆、船舶、飞机造成的事故,但习惯上仅指公路运输和城市交通中。
事故种类与标准 按事故造成的后果,交通事故有人身事故和物损事故两种。
人身事故是交通事故中一切涉及人员死伤的事故。
世界上多数国家规定,因交通事故受伤者不须住院治疗的列为轻伤,须住院治疗的列为重伤,在30天以内死亡的为事故死亡。
以经费损失计算事故的标准,各国甚至一国不同地区都不相同。
美国有的州规定总的经费损失在100美元以上的事件为事故。
中国现在规定,在城市道路上直接损失高于20元,在公路上直接损失高于50元的事件才为事故。
在处理交通事故案件时,常会遇到事故无现场目击证人,又无交通信号灯或信号灯未开,双方都主张对方违反交通法规,为此争执不休。
这里就涉及到举证及举证责任由谁承担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
可见,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举证责任是均等的,而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发生交通事故时,后者的举证责任采取倒置原则,即只有机动车一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才能减轻本方的赔偿责任。
否则,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
图文摘自网络,由广州杨友元律师为您推荐。
文章来源:律伴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