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育种大纲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 遗传育种学

教学大纲 遗传育种学

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说明遗传育种学课内学时108,电视授课35学时,复习课2学时,实验21学时,学分6。

分上、下篇,上篇为遗传学,共十三章。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理论科学,为学习育种学和其它有关学科提供理论基础。

下篇为育种学,共十二章。

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农科种植类各专业的重要课程。

遗传学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染色体变异、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基因工程、基因突变、数量性状、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细胞质遗传、群体遗传。

育种学内容主要包括育种目标、种质资源、植物繁殖方式、引种、育种方法、杂种优势、生物技术和计算机在育种中的应用、品种审定和推广。

二、教材情况1.文字教材《遗传育种学》,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11月第一版,主编何启谦教授。

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遗传育种学课程的内容。

其它文字材料:期末复习指导和考核说明、作业本。

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包括习题课在内,35学时,2000年5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并通过VBI传送。

遗传学部分20学时,由何启谦主讲,育种学部分15学时,由何基娜主讲。

另有期末复习课2讲,遗传学部分和育种学部分各一讲。

每课内容安排如下:序号内容遗传学部分:绪言1第一章(上)有丝分裂第一章(下)减数分裂2实验一3 第二章分离规律4 第三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二、三、四5第四章(上)连锁遗传规律6 第四章(下)连锁遗传规律7 习题课(一)8 习题课(二)9 第五章染色体的结构变异10 第六章染色体的数目变异11 第七章(上)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2 第七章(下)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3 第八章基因工程14 第九章(上)基因突变第九章(下)基因突变15习题课(三)16 第十章(上)数量性状的遗传17 第十章(下)数量性状的遗传18 第十一章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19 第十二章细胞质遗传20 第十三章群体遗传21 育种学部分:第一章育种与农业生产22 第二章育种目标23 第三章种质资源24 第四章植物的繁殖方式25 第五章引种与驯化26 第六章选择育种27 第七章(上)杂交育种28 第七章(中)远缘杂交29 第七章(下)倍性育种30 第八章(上)杂种优势利用31 第八章(下)杂种优势利用32 第九章诱变育种33 第十章(上)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组织培养技术34 第十章(下)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基因工程35 第十一章品种审定和推广36 复习课(遗传学部分)37 复习课(育种学部分)3.网上和VBI,根据教学进度,安排16次教学重点提示、习题解析、布置作业和公布答案等,内容见下表。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课程编号:081122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农业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后续课程:种子工程学总学分:4.5,其中实验学分0.5教学目的与要求:作物遗传育种学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及规律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作物育种学以遗传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

通过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总体进程,结合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实践性教学,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

基本要求是:1、遗传学部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

通过遗传学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作物育种学和有关分支遗传学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育种学部分要求了解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方法的关系,掌握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与利用、引种的基本规律、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虫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自交)技术、育种程序及选种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作物遗传学(32学时)绪论(1学时)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二、遗传学的发展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应用本章重点: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本章难点:无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学时)第一节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膜二、细胞质三、细胞核第二节染色体一、染色体的形态二、染色体的结构三、染色体的数目第三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第四节高等动物与植物的繁殖一、生物的繁殖方式二、雌雄配子的形成三、授粉、受精与种子的形成四、直感现象本章重点: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②雌雄配子的形成和双受精本章难点:①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②雌雄配子的形成和双受精第二章孟德尔遗传定律(4学时)第一节孟德尔的实验材料和方法一、孟德尔的实验材料二、孟德尔的实验方法第二节分离规律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二、分离现象的解释三、分离规律的验证四、显隐性的相对性第三节自由组合定律一、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其解释三、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四、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第四节基因互作一、互补作用二、积加作用三、重叠作用四、抑制作用五、上位作用本章重点:1、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其异同点;2、孟德尔定律的验证方法;3、基因互作本章难点:1、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其异同点;2、基因互作第三章连锁遗传(4学时)第一节连锁遗传的表现第二节连锁遗传一、连锁遗传的解释二、连锁遗传的验证第三节交换值及其测定一、交换值二、交换值的测定第四节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一、两点测验二、三点测验三、干扰与符合四、连锁遗传图第五节性别决定与性连锁一、性别的决定二、性连锁本章重点:1、连锁遗传规律及其与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的异同点;2、基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3、性连锁本章难点:基因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四章数量性状遗传(2学时)第一节数量性状的特征第二节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第三节遗传率一、遗传率的概念二、广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三、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本章重点:1、质量性状与数量的区别及联系;2、遗传率的估算本章难点:遗传率的估算第五章细胞质遗传(2学时)第一节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征一、细胞质遗传的概念二、细胞质遗传的特征三、母性影响第二节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一、雄性不育的特征二、雄性不育的应用本章重点:1、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及特点;2、各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及其应用本章难点:1、各种雄性不育的遗传特点及其应用;2、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区别第六章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2学时)第一节近亲繁殖及其遗传效应一、近亲繁殖的概念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第二节纯系学说第三节杂种优势一、杂种优势的概念二、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本章重点:1、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其异同点;2、杂种优势;3、杂种优势及其与超亲遗传的异同点本章难点:1、自交与回交的遗传效应及其异同点;2、杂种优势与超亲遗传的异同点第七章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4学时)第一节基因突变一、基因突变的概念二、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三、基因突变的鉴定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一、缺失二、重复三、倒位四、易位第三节染色体数目变异一、染色体数目及变异类型二、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三、非整倍体的类别及其遗传本章重点:1、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及基因突变的鉴定;2、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及遗传效应;3、染色体数目变异中几种主要类型的联会和分离特点。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

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微生物遗传育种(Genetic Improvement on Microorganisms)课程编码:1313085216课程类别:专业课总学时数:34 课内实验时数:16学分:1.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微生物遗传育种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育中必修的一门专业课。

该课程包括微生物育种的遗传学原理及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原生质体融合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育种方法,既是对微生物学及遗传学等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又是对微生物实验技能的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遗传育种的原理和具体方法,了解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在最新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上,构建生物技术人才全面的微生物知识体系,为从事生物技术或生物工程领域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主要是对微生物菌种进行遗传改良,研究的主体是微生物,依据遗传学遗传和变异原理。

因此,该课程宜在生物化学、遗传学和微生物学等课程之后学习。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工业微生物菌种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来源[1];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概念[2];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特征[3] 重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特征难点: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特征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工业微生物菌种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思考题:设想一种利用转座子向工业微生物菌种中导入外源基因的方案。

第二节微生物遗传育种的遗传学原理遗传物质的结构[1];遗传物质的三大功能[2]重点:遗传物质的三大功能难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复习总结法第三节微生物菌种选育简史菌种选育[2];诱变育种[3];代谢育种[2];杂交育种[2];基因工程育种[1]重点:各育种方法的概念及优缺点难点:各育种方法的应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章基因突变及其机制第一节突变类型及基因符号基因符号[1];突变类型[2]重点:突变类型难点:基因符号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复习总结法第二节突变作用机制自发突变机制[1];化学诱变剂[2];物理诱变剂[2];生物诱变剂[1]重点: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难点:物理诱变剂;化学诱变剂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试述各种诱变剂的作用机制。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原理与育种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动物遗传育种学是高等农业院校生命科学专业的主要选修课程之一。

该门课程是动物遗传学与育种学的综合,一方面研究动物生长发育中遗传与变异的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研究动物育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是后期动物生产各论课的铺垫。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获取遗传学及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掌握一些必备的动物遗传实验技术和育种实习技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遗传育种理论和措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动物生产各论课的学习及从事相关的科研和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1.正确理解基因、基因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力、重复力、遗传相关、品种、品系、性能测定、选择差、选择反应、育种值、选配、近交、杂交、专门化品系、杂种优势、遗传多样性等动物遗传育种学基本概念;2.深刻理解遗传学三大遗传定律,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遗传参数估计,品种标准,生产性能测定,选择反应及其影响因素,个体育种值估计,品种选配与亲缘选配,品种与品系的培育,杂种优势利用等基本理论和方法;3.熟悉动物染色体核型、遗传定律验证及其实质,群体遗传结构分析,遗传参数计算,常见家畜品种的特征和生产力类型,熟练掌握系谱编制、综合选择指数制订、近交系数与亲缘系数制订、个体选配等必备的家畜育种措施;4.能运用遗传学定律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评估动物群体的遗传结构,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育种方案并确定相关的育种措施,并能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计算机或分子生物学技术来解决动物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绪论(1学时)(1学时,了解)1.动物遗传育种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2.动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简史3.动物遗传育种学与动物生产的关系第1章遗传的基本规律(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基因、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之间关系,显性原理,复等位基因,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连锁定律;难点是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与验证,互换率计算与三点作图。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考纲{遗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考纲{遗传}

高自考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课程代码:7894(理论)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是园林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

该课程包括园林植物遗传和园林植物育种两部分内容,其中遗传部分重点学习现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园林植物主要性状的遗传基础,育种部分主要介绍园林植物的育种目标、种质资源以及实现育种目标的技术途径等;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是学习育种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本课程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课程。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熟悉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利用遗传学原理及育种技术改良和创造园林树木、花卉新品种,解决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1、正确理解并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的染色体基础、遗传的基本定律、遗传的分子基础、染色体的结构与数目变异、基因突变、数量遗传等;2、正确理解品种、种质资源、实生选种、芽变与芽变选种、引种、杂交育种、优势育种、多倍体与单倍体育种、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生物技术、细胞融合、基因工程、品种审定、良种繁育等基本概念;3、掌握实生选种、芽变选种、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

4.能运用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进行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解决生产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是本专业的植物类专业课,它以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树木栽培养护学等课程为基础,因此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先修这些课程;同时,本课程与园林植物组织培养、生物技术等课程的学习关系密切。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1章绪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概念、遗传学的产生与发展、园林植物育种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研究内容、任务及其作用,正确理解遗传、变异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掌握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明确遗传学、育种学及栽培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主要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作物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发掘、研究和利用各有关作物资源;并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基础,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适于该地区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稳产、优质、抗(耐)病虫害及环境胁迫、生育期适当、适应性较广的优良品种或杂种以及新作物;此外在其繁殖、普及过程中,保持品种纯度,提供数量多、质量好、成本低的生产用种,促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它是一门以遗传学、进化论为主要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生物技术、农产品加工学等领域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要求学生在掌握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认识到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性,掌握种质资源搜集、保存及开发利用的原理,熟练掌握植物引种、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与良种繁育等的基本理论和重要园艺作物育种技术,弄清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

遗传育种学学时 32绪论(2学时)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2学时)第二章种质资源(2学时)第三章育种目标(2学时)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2学时)第五章杂交育种(2学时)第六章回交育种(2学时)第七章诱变育种(1学时)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1学时)第九章倍性育种(1学时)第十一章雄性不育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2学时)第十二章抗病虫育种(1学时)第十三章抗逆性育种(2学时)第十四章群体改良与轮回选择(2学时)第十五章细胞工程与作物育种(1学时)第十六章转基因技术与作物育种(1学时)第十七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1学时)第十八章作物育种的试验技术(2学时)第十九章种子生产与管理(1学时)总计 32学时绪论(2学时)主要阐述作物遗传育种学的性质、任务,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常规育种的技术特点,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发展与分子育种的兴起,近代育种的成就以及作物育种的展望。

《家畜遗传育种》考试大纲

《家畜遗传育种》考试大纲

《家畜遗传育种》课程考核标准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一) 课程性质和特点《家畜遗传育种》是畜牧兽医和动物营养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教学时数60学时,综合实训16学时。

本课程系统科学地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定律,生物性状变异的遗传机理,遗传工程的基本内容、数量性状遗传与群体遗传的基本原理,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等,并探讨创造生物可遗传的变异与选择方法之间的关系,为动物和微生物育种教学和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定律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代遗传育种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遗传育种问题。

二、课程的考核范围《家畜遗传育种》的考核范围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和动物营养专业《家畜遗传育种》课程的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命题。

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方法、基本规律以及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解答一些遗传育种现象及实践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三、考试目标的水平与层次本方案以章为序。

每章考试目标包括知识点、知识条目和考试水平三方面。

其中,知识点是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知识条目是知识点的细化条目,考试层次是对知识考察层次的具体化。

《家畜遗传育种》课程的考试水平分为四个层次:识记(A)、理解(B)、掌握(C)、综合运用(D)其基本涵义如下:识记:指对《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识别和记忆。

要求学生能按题目要求准确地复述学过的知识。

在记忆水平上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正确领会《家畜遗传育种》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以及与其相关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

要求学生能从实质上领会所知识的含义。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的《家畜遗传育种》知识、原理和方法,能分析解答一些基本的遗传现象及遗传问题。

即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林木遗传育种总纲

林木遗传育种总纲

林⽊遗传育种总纲遗传学复习提纲第1章1.遗传学发展过程中的⼏个重要事件:遗传学建⽴、基因概念的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等。

遗传学的建⽴: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的重新发现,被公认为是遗传学建⽴和开始发展的⼀年;1906年贝特尔⾸先提出了遗传学作为⼀个学科的名称。

基因概念的提出:1909年约翰逊引⼊“基因”这个概念,⽤它来表⽰孟德尔遗传学中控制单个性状的基本单位。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1953年沃森和克⾥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林⽊的遗传特点。

(1)育种周期长,因此,既要有当前的改良措施,⼜要有长远的计划,利⽤现代技术,进⾏快速繁殖、性状的早期预测,尽快培育新品种;(2)物种资源丰富,这决定了林⽊育种主要以选择为基本⼿段;(3)基因⾼度杂合,因此侧重于群体遗传结构的改良,同时⽤有性和⽆性繁殖相结合的⽅法,保留优良材料、维持林⽊群体⼴泛的遗传基础(4)个体⾼⼤(5)⼤多处于野⽣状态,研究基础较弱3.树⽊种内⾃然变异类型,以及对林⽊育种的启⽰。

类型:(1)地理(种源)变异:⼀个树种分布在⼴⼤地区,由于突变、⾃然选择、和隔离等原因。

分化并产⽣了种内不同的地理⽣态种群;(2)⽴地间的变异:⼀般这些差异在遗传上是不能固定的,⽽仅仅是不同环境条件对林⽊⽣长和发育产⽣的效应(3)林分间的变异:⼩群体取样造成的(4)个体间的变异:特别是质量性状如⼲形,适应性是受遗传强烈控制的(5)个体内的变异:只发⽣在某⼀性状上(其中主要变异来源为地理变异和个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80%,这也是在育种⼯作中开展种源实验的必要性)启⽰:树⽊的变异是林⽊育种的关键,为树⽊改良提供了原材料:将原始群体内的优良基因逐渐聚集在⼀起,使优良基因不断重组,逐步优化和丰富遗传基础,最终形成改良群体。

可⽤栽培对⽐试验描述由环境、遗传因素引起的地理种源变异特征。

了解地理变异模式与意义对于林⽊改良及基因资源保存都有重要意义。

在树⽊改良项⽬,适应性最好,可获得期望产量与品质的种源是育种⼯作者的⾸选。

动物遗传育种学大纲《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动物遗传育种学大纲《动物遗传育种学》教学大纲

高纲1713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02794 动物遗传育种学扬州大学编(2018年)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性质和特点《家畜遗传育种学》是为农科动物生产专业各专业方向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家畜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和控制繁殖等手段来提高畜禽经济性能或观赏价值的科学技术。

动物遗传育种学是利用遗传学理论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动物的遗传素质,使其向人类所需的方向发展的科学。

是对现有的畜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共分为二十四章。

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和技能。

掌握畜禽育种的基础知识,掌握选择原理、选配技术、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的利用,了解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利用、种用价值的评定、畜禽育种的组织。

掌握畜禽体尺测量、系谱编制、近交系数和亲缘系数计算等技术。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遗传育种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的实验方法,为解释、解决生产实践中的有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思路和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和专业打下基础。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遗传学是生物科学的核心课程。

学习遗传育种学应具有化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畜禽解剖、生理生化等课程的基本知识。

在本门课程中,动物遗传学又是畜禽育种学的必不可少的理论基础,学好遗传育种学课程对后期的各门动物生产学和分子生物学、兽医学概论等课程的学习和理解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家畜遗传育种学》的重点也即难点部分为遗传学的三大遗传定律及其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和应用、选种选配的理论和应用、动物育种规划与繁育体系。

次重点为细胞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数量遗传和群体遗传、品系和品种培育、分子遗传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了解遗传的分子基础、品种资源及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与动物育种等知识。

果树遗传育种教学大纲

果树遗传育种教学大纲

果树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果树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Fruits tree)课程编码:学时/学分:50/2.5适用专业(层次):林学专业(林果病虫害防治方向)(本科)课程简介:果树遗传育种学是林学专业林果病虫害防治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上系统地阐述了果树遗传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涉及果树遗传基础、果树育种原理和基本方法等内容,将普通遗传学与果树育种紧密结合,容科学性、实用性于一体。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遗传学三大定律、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可遗传变异、果树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与引种、果树的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林木抗逆性育种、良种繁育等内容。

林木遗传育种学的先修课有《植物学》、《生态学》、《树木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化》、《统计学》等课程,为其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从而提高育种科学水平,加速新品种选育。

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全面理解遗传基本原理基础上,掌握果树选、引、育、繁的程序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指导育种实践。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遗传学三大定律、果树育种诸原理和良种繁育。

教学难点:对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三大定律的计算与分析,果树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课程内容考试方式及成绩评定: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成绩评定:考试占70%,作业、课堂提问、考勤、实验等占30%。

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1、遗传学,李惟基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

2、果树育种学,沈德绪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参考书目:1、遗传学,朱军主编,农业出版社,2002年。

2、现代分子生物学,朱玉贤主编,高教出版社,2001年。

4、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景士西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5、林木育种学,陈晓阳,沈熙环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执行大纲几点说明:1、本课程总学时为50学时,实验为6学时。

2、每章讲完课留有作业,作业是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总结框架

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总结框架一、育种基础知识1. 遗传与变异- 遗传的定义和遗传物质- 基因的概念和基因型- 变异的类型: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2. 遗传规律- 孟德尔遗传定律: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 遗传的多因子控制和多基因遗传- 遗传连锁与基因定位3. 育种目标与策略- 育种目标的确定:产量、品质、抗性等- 育种策略的选择: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突变育种等二、传统育种方法1.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步骤-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选择2.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亲本选择与杂交方式- F1、F2代及其应用- 回交育种和自交育种3. 突变育种- 突变的诱发和利用- 突变体的筛选和鉴定三、现代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1.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分子标记的概念和分类- 分子标记在育种中的应用- 标记辅助选择(MAS)的实施2.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 转基因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3.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系统的工作原理- 基因编辑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 -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和法律问题四、育种实例分析1. 抗病育种案例- 抗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抗病品种的培育过程2. 抗逆境育种案例- 抗旱、耐盐、耐寒等性状的育种 - 逆境响应基因的研究和应用3. 品质改良育种案例- 营养成分的提高和调控- 果实品质性状的改良五、育种的社会责任与伦理考量1. 育种与生态环境- 育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生态农业与可持续育种2. 育种与人类健康-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功能性作物的开发与利用3. 育种技术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知识产权保护与生物伦理- 国际合作与技术转移六、未来育种技术的发展趋势1. 系统生物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系统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 系统生物学对育种策略的影响2. 合成生物学与定制育种- 合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定制育种的概念和实践3. 育种技术的整合与创新- 多技术融合的育种模式- 精准育种与智能化育种系统结语通过以上对高中生物育种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育种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原理的支持,还需要考虑社会、伦理和法律等多方面的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考试大纲
一、考纲性质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是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是研究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
对园林植物品质进行改良的一门科学。

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及农学、工学等相关专业重要的专业课。

是报考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研究生必考专业课。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方向的硕士研
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
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植物遗传学》和《园林植物育种学》两门课程
内容。

(一)《园林植物遗传学》
绪论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遗传学发展简史,观赏植物遗传学研究现状。

1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理解
染色体的
形态、
结构和功能;掌握细胞分裂的种类、基本过程和遗传学意
义;掌握高等植物染色体周史。

2.分离定律
掌握分离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掌握
相关

本概念。

3.自由组合定律
掌握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验证方法、实现条件及其科学价值;学会对多基因分离
和组合
进行分析的方法;理解基因互作的机理。

4.连锁遗传和染色体作图
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连锁和交换的
相关
概念。

学会绘制遗传连锁图的方法。

5.数量性状的遗传
理解数量性状的
特点和及其遗传机理,理解
微效多基因假说,掌握对数量性状
进行遗传分析的
方法,
掌握
遗传力和广义遗传力。

6.细胞质遗传
掌握
母性影响和细胞质遗传的
相关
概念
和遗传规律,了解细胞质遗传的物质基
础。

掌握利用雄性不育
现象
制种的原理和方法。

7.遗传物质的改变
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种类

其遗传学效应;掌握染色体数量的变异的概念、
途径、种类和特点;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分子基础和基因突变的进化意义。

8.遗传的分子基础
掌握遗传物质的基本特性、基因的现代概念和中心法则。

掌握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了解高等植物生长发育的遗传调控和基因的分子进化原理。

9.群体遗传学基础
掌握理
想群体、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等的概念、
遗传平衡
定律
以及影响群体
遗传平衡的因素,理解栽培群体的遗传变异规律,了解群体进化和物种形成的相关理论。

10.花色的遗传
掌握影响花色
形成
的化学物质、影响花色变异生物学过程、花色遗传调控


理。

11.彩斑、花叶和嵌和体的遗传
掌握植物体上的彩斑和条纹的种类、规则性彩斑的遗传规律、不规则性彩斑的
遗传规律。

11.花朵大小的遗传
理解增加花朵直径的遗传学途径;掌握影响花朵直径变化的微效多基因系统及微效多基因系统的作用机理。

12.花发育和
重瓣性的遗传
掌握花发育的遗传调控机理;了解花被发生的过程
和进化趋势;掌握重瓣花的
起源方式和遗传过程;了解花型的发展和进化趋势。

(二)
园林植物育种学
绪论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和研究内容、育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关于品种与良种的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历史和
现代发展
概况,遗传学、育种学和良种繁
育学的关系。

主要观赏植物
种类
育种的现状。

1.园林植物的育种策略
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策略的主要内容

制定方法

育种目标的概念

制订育种目
标的基本原则。

掌握现代观赏植物的主要育种目标。

2.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掌握种质资源
相关
的概念和意义、我国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和现状、种质
资源的分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保存的方法,种

资源的研究内容和开发利用
途径。

重要观赏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概况。

3.引种驯化
掌握引种驯化的概念
、原理
和意义

引种驯化的工作
方法和
程序的

引种驯
化的技术措施和引种驯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重要观赏植物引种驯化的研究概况。

4.选择育种
掌握选择的概念和意义,选择育种的基本方法,选择的效应和遗传增益;理解
芽变选种的概念和定义、芽变的特点、芽变的细胞和遗传学基础,芽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掌握选择育种的一般工作程序。

5.有性
杂交育种
掌握杂交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类别,杂交育种计划的制订和准备工作,杂交的
一般技术,杂种后代的选育等内容;掌握远缘杂交的概念和特点,远缘杂种的作用和意义,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交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远缘杂种的分离和选择;学会杂种优势的概念;理解杂种优势的利用价值,杂种优势的遗传学理论;掌握选育一代杂种的一般程序,杂种种子的生产过程。

6.诱变育种
掌握
各种
诱变
技术涉及
的概念

原理
及技术要点和
育种工作程序。

7.倍性育种
掌握多倍体的特点和产生途径,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多倍体鉴定和后代选
育方法;
单倍
体植物的特点及其产生途径,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单倍体育种技术。

8.分子育种
掌握
相关
的概念,了解
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
的基本操作
方法
和工作流程,了解现代花卉分子育种进展。

9.细胞
工程
育种
掌握植物
植物细胞工程的范畴,理解利用细胞工程技术进行观赏植物育种的基

方法。

10.品种登录和品种审定
掌握观赏植物品种
保护、
品种登录
和品种审定
的概念

程序

方法;实施观赏
植物品种
保护
的意义,了解有关法律和程序。

11.良种繁育
理解园林植物良种繁育的任务及意义;理解园林植物品种退化现象及造成品种退化的原因,学会防止品种退化的技
术措施;掌握良种繁育组织与制度、良种繁育
的程序和方法。

三、考试要求
考生应全面掌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能够通过计算分析和逻辑推理阐述园林植物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变异的
基本规律。


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
分子机理,
并在此基础上
掌握
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
技术与
方法。

能够
对观
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
分析,
懂得如何
利用
常规


和非常规技术
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

四、试卷结构
试卷总分为150分,题型与分值分布如下:
1.基本概念(30分)
2.填空及选择(20分)
3.计算题(30分)
4.简答题(40分)
5.论述题(30分)
五、考试时间及方式
考试方式为笔试,时间为180分钟。

六、主要参考书
1.
戴思兰
主编,《园林植物遗传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
2.
戴思兰
主编,《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3.
程金水
主编,《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中国林业出版社,20
10
4.
曹家树
申书兴
主编,《
园艺植物育种
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1
5.
包满珠
主编《园林植物育种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