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学习目标
1.了解紫禁城、明长城、《本草纲目》、《天工开物》。
2.认识我国古典建筑和科技著作取得的杰出成就,居世界先进水平,但同时也隐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
3.通过学习科学家的事迹,探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
重点:紫禁城及科技巨著。
难点:认识包括建筑在内的科技成就所体现的时代特点。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
(一)建筑篇
1.长城:明代长城的起止点: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城的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宫:故宫修建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布局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宫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科学技术篇
1.《本草纲目》: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工开物》: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材料一:汉人晁错所云: “胡人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
以是观之,往来转徙,时至时去,此胡人之生业,而中国之所以离南亩也。
今使胡人数处转牧行猎于塞下,或当燕代,或当上郡、北地、陇西,
以候备塞之卒,卒少则入。
陛下不救则边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救之,少发则不足,多发远县才至,则胡又去矣。
聚而不罢,为费甚大; 罢之,则胡复入。
如此连年,则中国贫苦而民不安矣”。
阅读材料一回答: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
2.材料二:秦时,“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新书·过秦》)汉武帝时,“建塞徼、起亭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然后边境得用少安。
材料三:历史上,长城南北两大文化集团,长期处在对峙——不稳定——停止又对峙的循环往复之中,而长城是两种势力的藩篱。
由于它的阻隔,不仅保护了中原较先进的农业文化,同时也促进了边疆的繁荣和北方游牧民族向高层次文明社会的发展。
问题: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归纳修筑长城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这《义勇军进行曲》中雄伟庄严的嘹亮歌声,曾经在反击外来者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生存的抗战歌声,响彻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大江南北。
材料二:长城,以其雄伟的气势,丰富的文化内涵,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骚人墨客、诗词名家、艺匠画师以及帝王将相、戍卒吏丞、黎民百姓等等为之泼墨挥毫、笔走龙蛇、讴歌咏唱。
汉末著名女诗人蔡文姬的“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毛泽东的“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更是把长城与壮丽的河山景色相结合,抒发了雄壮的革命胸怀。
材料三:1954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游览了八达岭长城。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登上八达岭长城,发出了“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创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的感慨。
迄今,八达岭长城先后有460多位国家元首、政府首脑以及众多的世界风云人物登临。
他们在这里播种友谊的种子,唱响和平的心曲。
问题: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长城的现实意义。
4.材料一:海水本身便含盐质。
海边地势高的地方叫潮墩,地势低的叫草荡,这些地方都产盐。
虽然同样的盐出于海中,而制盐的方法却有不同。
一种方法是,在不被海潮冲没堤岸高地上种盐。
种盐户,各有画定的区域界限,互不侵越。
预计次日无雨,则今天将稻、麦秆灰及卢茅灰广泛地洒在地上约一寸厚,压平使之均匀。
至次日早晨露气冲腾之时,盐分便像茅草那样在灰层中长出。
白天晴朗时,将灰喝盐一起扫起并淋洗、煎练。
另一种方法是,在浅滩地方不用草木灰压。
只等潮水一过,至次日天晴,半天便能晒出盐霜,赶快去扫取煎练。
另法是将海潮引至深处,先掘深坑,将竹或木璜架在坑上,上铺席子,席上又铺沙。
当海潮淹没坑顶而冲过之后,盐质便经过沙而渗入坑中。
撤去沙、席,用灯放在坑内照之。
盐卤将灯火冲灭,这时便取卤水煎练。
思考:
1.你认为上述材料应该出自于那种类型的著作?
2.材料中提到了几种制盐方法?你认为那种制盐方法最好?谈谈理由。
5、材料一:《本草纲目》历经周折刊印面世的当年(1596年),李时珍之子李建元遵照父亲使《本草纲目》为更多人服务的遗愿,献书于朝廷。
然而,明神宗收到《本草纲目》和李建元的上疏后,只批了“书留览,礼部知道”七个字。
《天工开物》具有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明末清初即在日本广泛流传,后被译为法、德、英多种文字,受到许多国家重视,但在我国却由于封建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桎梏而长期不传。
问题:材料中《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在当时受到了什么礼遇?说明了什么?
三、知识整合
四、巩固检测
1.明长城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B.东起鸭绿江,西到临洮
C.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
D.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2.下列关于《本草纲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医书
C.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D.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4.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5.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A .《史记》——司马迁 B.《齐民要术》——贾思勰
C.《资治通鉴》——郦道元
D.《天工开物》——宋应星
6.(2012年山东省济宁市)明朝时期,我国科技取得突破进。
下列成就形成于明朝时期的是
①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②《本草纲目》③《天工开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7.民间有“眀修长城清修庙”的说法,这反映了清朝一些统治者实行了颇具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对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安抚。
以下内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
B 康熙帝册封班禅
C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 清政府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
8.“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老字号,其生产技术曾在“中国17
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
该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本草纲目》
C 《天工开物》
D 《徐霞客游记》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按照知识结构写的答案)
(一)建筑篇
1.明代长城起止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2.长城的地位:长城气势雄伟,是世界上的一个建筑奇迹。
3.故宫修建时间:明成祖时候,修建了北京城。
4.故宫布局特点::北京城以万岁山为核心,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从这里穿过,整个城市左右对称,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
城中心紫禁城里面的宫殿楼阁,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千门万户,气象万千。
5.故宫地位: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二)科学技术篇
1.《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2.《本草纲目》内容:收入药物1892种,医方11000多个。
插图1160幅,内容丰富,考订详细。
3.《本草纲目》地位: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4.《天工开物》作者:宋应星
5.《天工开物》内容: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明朝时期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个生产部门。
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与自然力相配合。
6.《天工开物》地位:这部书后来被译成多种外文,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历代统治者为什么修建长城?维护边境安宁。
2.修筑长城的历史意义:(1)维护边境安宁;(2)保护了中原先进的农业文明,客观上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改变了少数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
3.长城的现实意义:(1)中华民族的象征;(2)文学艺术宝库;(3)旅游圣地,中外交流的名片。
4.(1)上述材料出自于科学技术类型的著作;(2)三种制盐方法;后面两问言之有
理即可。
5.《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在当时收到了冷遇。
说明了中国没落的封建制度下不重
视人才和科学技术。
四、巩固检测
1.A
2.C
3.A
4.B
5.C
6.C
7.C
8. C。